【人教版】2019年必修二学案:第五单元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doc_第1页
【人教版】2019年必修二学案:第五单元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doc_第2页
【人教版】2019年必修二学案:第五单元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doc_第3页
【人教版】2019年必修二学案:第五单元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doc_第4页
【人教版】2019年必修二学案:第五单元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目标导航课程标准重点难点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1.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进步的主要表现。2.理解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的原因。3.分析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一、交通工具的进步1铁路(1)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2)辛亥革命前夕,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20世纪上半叶,中国铁路建设进展缓慢。(3)新中国成立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到“九五”期末,中国铁路运营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4)新中国在机车的制造方面也有很大进展,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运行效率。2公路(1)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等大城市,外国近代筑路技术传入中国。(2)民国时期公路交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3)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包括青藏高原在内的许多山区也通了汽车。3水运(1)19世纪70年代初期,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打破了列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2)新中国成立后,由国家统一管理的轮船运输业,获得较快发展,90年代后开始萎缩。4航空(1)1909年,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2)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3)新中国成立初期,民航发展有限。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成为世界民航大国。思维点拨1近代铁路主权被列强把持,以便于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现代中国的铁路主权掌握在人民政府手中,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2鸦片战争以后,近代化的轮船、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传统交通工具的革新首当其冲。但是,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及各种具体环境的影响,新旧交通工具长时间并行存在。二、通讯工具的变迁1新中国成立前(1)电报19世纪70年代,丹麦的电报公司私自把电报线架设到上海,建起第一个电报机房。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20世纪初,上海崇明装置无线电台,设立无线电报局。有线电报主要用于军事,无线电报则供官商通报。(2)电话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此后,发展缓慢,普及率低。2新中国成立后(1)逐渐形成覆盖全国的电讯网络。(2)到2003年末,中国拥有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3影响: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思维点拨近现代中国通讯事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信息的交流与传递,而且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易混易错中国现代通讯事业的发展是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迅速发展的结果。近代中国通讯事业的发展既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又便利了列强进一步侵略中国。主题近现代交通通讯事业的发展1近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特点史料史料解读图例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比重远远大于中国人自己修筑的铁路,同时,很多铁路都是贷款修筑的,这体现了近代中国铁路发展落后并且受制于外国的特点。问题思考依据史料分析此时期中国的铁路运输业发展的特点。提示中国近代铁路运输业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受外国控制。2近代铁路事业缓慢发展的因素史料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涝之灾易召”,火车飞行,“路稍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清政府遂搁置修路倡议。史料解读、划线句子分别从政治、思想、资金三个方面说明“清政府遂搁置修路倡议”的原因。问题思考据史料,分析影响近代中国铁路事业缓慢发展的原因。提示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受封建传统迷信思想的影响;资金和技术的缺乏。3近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影响史料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中国的现代化的进程。周积明最初的纪元史料解读近代交通运输业,特别是近代铁路事业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史料划线部分中的“经济”“信息”“知识”“现代化”等关键词都是这些影响的具体表述。问题思考依据史料归纳铁路发展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提示促进经济发展、信息流通、知识传播;有助于打破传统习性,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4近代通讯的发展史料一1919年5月4日的北京学生运动能立即席卷全国与电报快捷传递消息和社会动员的功能密不可分。电报,其重要性在于,在交通系统远不足以把全国连为一体时电报系统至少可把全国连为一个时间共同体,这是后来全国同步的社会和思想运动的技术基础程巍清末电报网与国家统一史料二19世纪80年代,对中国刚兴起的通讯事业有人赋诗曰:“东西遥隔语言通,此器名为德律风。沪上巨商装设广,几如面话一堂中。”史料解读体现了电讯技术的发展对社会政治思想运动产生的基础性影响。体现了近代通讯工具的特点。问题思考(1)根据史料一,分析归纳近代电讯技术有哪些特点?提示速度快,效率高;距离远,范围广。(2)史料二中的诗所赞的是什么通讯工具?除此之外还有哪些通讯工具?这些通讯工具有何作用?提示电话。有线电报、无线电报等。作用:促进信息的交流与传递,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1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工具发展变化的特征(1)动力:由人力、自然力向机械力发展。(2)技术:由从西方引进到中国自制自研。(3)地区发展差别:城市近代化进程显著,乡村缓慢。(4)对象:由权贵富绅向平民化、普及化发展。(5)进程:初期由于受到各种势力的阻挠,发展缓慢,后来进程日益加快。(6)种类:铁路、公路得到发展,海上和内河航运发展较快,航空事业有所进步。2中国近代通讯事业的兴起原因和积极影响(1)兴起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和国外新技术的传入。国内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军事政治的需要。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2)积极影响加快信息传递,有利于航运、防汛等。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强了国防建设,保证了军情的及时性与军队的机动性。加强了与世界的联系,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深刻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11874年1月29日,申报发表题为记新式小车的评论道:“二轮小车近上海新创设之举,租界通衢已见。斯新式装饰华丽,乘坐舒服,想实适于时需也。其车来于东洋所望者惟车数之日渐增多耳。”下列对该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新式小车”是近代交通工具自行车B“新式小车”仅仅满足了达官贵人的出行需要C“新式小车”受到城市居民的欢迎D“新式小车”已经取代传统交通工具【考点】铁路与公路【题点】近代中国交通工具的进步答案C解析据材料“二轮小车近上海新创设之举,租界通衢已见。斯新式装饰华丽,乘坐舒服,想实适于时需也。其车来于东洋所望者惟车数之日渐增多耳”可以得出“新式小车”受到城市居民的欢迎,故C项正确。2下图是吴淞铁路公司于1876年发行的“铁路火轮车”招贴画。据记载,当“火轮车”通过时,人们纷纷涌来,争相乘坐。图文材料说明()A近代交通工具首现中国 B国人观念发生彻底改变C铁路火车影响人们生活 D广告公司广揽旅游业务【考点】铁路与公路【题点】近代中国的铁路建设答案C解析根据图示材料信息“当火轮车通过时,人们纷纷涌来,争相乘坐”可知铁路火车影响人们生活,故C项正确;A、B两项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3.如图是1909年民权画报刊载的讽刺漫画。该漫画()A表达向西方学习的愿望B庆祝中国跨入铁路时代C揭露列强对中国铁路主权的控制D反映西方国家对中华文明的认同【考点】铁路与公路【题点】近代中国的铁路建设答案C解析根据“1909年民权画报刊载的讽刺漫画各国联合龙灯大会”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列强逐渐控制中国铁路修筑权,故C项正确。4某记者回忆从业生涯时说,20世纪80年代他曾以“书信电报”的方式发送文稿。他先把整篇稿子逐字填写在电报纸上,邮局再逐字译成电报码,利用电流把“点点杠杠”符号传输,对方通过无线电接收机接收信号还原文稿。这种通信方式在中国最早出现于()A19世纪中期 B19世纪末期C20世纪初期 D20世纪中期【考点】通讯工具的变迁【题点】通讯工具的变迁答案C解析19世纪中期还没有出现无线电报技术,故A项错误;无线电报技术是19世纪末发明的,但当时没有传到中国,故B项错误;无线电通讯方式在中国出现于1906年,故C项正确,D项错误。5下表实质反映出近代中国()技术门类西方发明时间上海出现时间成都出现时间铁路1825年1876年1932年电话1876年1882年1911年电灯1881年1882年1904年A.对西方发明的接受进程很缓慢B仅在大城市传播西方发明C与世界市场的联系越来越密切D内地大量采用西方发明成果【考点】通讯工具的变迁【题点】通讯工具的变迁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了西方发明传入中国及在中国内地的传播越来越快,表明近代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故C项正确。6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缩短”了人类的空间距离,大大加速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步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旧并存的近代交通工具材料二随着大吨位轮船在海上开始取代帆船铁路网的建设,极大地降低了货物的运输费用,便利了国际间的贸易,使各国的国内市场逐渐汇合成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扩大了世界商品的行销空间。黄鲁成国际贸易材料三(1)观察材料一,与传统交通工具相比,新式交通工具有何进步之处?(2)根据材料二,归纳近代交通运输工具革新对世界贸易的影响。(3)材料三所示的这种交通工具最早出现在哪次工业革命中?【考点】铁路与公路;水运与航空【题点】近代中国交通工具的进步答案(1)进步:牵引动力变化;运输更便捷;更有利于国计民生;速度更快;运力更大;费用更低廉。(2)影响:降低运输费用;便利国际贸易;推动世界市场形成;扩大商品行销空间。(3)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解析第(1)题应注意从交通工具的动力、速度、运力、费用和国计民生等角度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归纳。第(2)题要注意从费用、范围等角度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归纳。第(3)题应根据图片先确定交通工具的种类,再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回答。基础达标1.如图是1881年开平煤矿请英国人设计的铁路,顽固官僚认为火车的轰鸣与震动会“损伤地脉”,最后竟不行机车,而出现图中所示骡马拖载车辆的运煤情景,变成了“马车铁道”,这条铁路应该是()A吴淞铁路 B京张铁路C唐胥铁路 D粤汉铁路【考点】铁路与公路【题点】近代中国的铁路建设答案C解析吴淞铁路是英国资本集团擅自修建的,与“开平煤矿请英国人设计的铁路”不符,故A错误;京张铁路是1905年詹天佑主持的中国人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与材料不符,故B错误;唐胥铁路是当时开平煤矿为运煤而修建的,清政府以机车行驶震及皇帝陵园为由,只准许以骡、马曳引车辆,故C正确;粤汉铁路是1900年动工的从广东广州到湖北武昌的铁路,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错误。21910年,假如你想从张家口到北京旅游,为了方便和实惠,你最应该选择() ABCD【考点】铁路与公路【题点】近代中国的铁路建设答案A解析根据时间、起止地即可判断应选择火车,故选A项。3(2018衡阳高一检测)下图反映的是20世纪初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状况,该状况主要体现了()A清朝政府全盘引进西方技术B中国交通近代化与西方同步C国人无法接受西方先进技术D西方文明影响近代中国社会【考点】铁路与公路【题点】近代中国交通的进步答案D解析由图片中的汽车等信息可知西方文明影响近代中国社会,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史实不符。4民国时期,“自铁路四通,奇技淫巧,皆萃于都市,故近城镇者习奢华,而山泽则尚朴素,风气固判然两截”。上述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A城乡思想观念的截然对立B城乡生活习俗的巨大差异C城乡居民生活差距日益拉大D交通进步是习俗变革的根源【考点】铁路与公路【题点】近代中国的铁路建设答案C解析从题干材料可看出,城乡风气截然不同的原因是城市新式交通事业的发展,而城乡交通事业发展的差距是由于城乡经济发展的水平不同造成的,故选C。5(2018兰州高一检测)上海洋场竹枝词写道:“往来如织密如麻,满眼汽车与电车”“欲保安全维秩序,认明红绿两边灯。”材料反映了()A中国交通设施发展迅速B工业革命促进交通发展C交通发展引发观念转变D近代交通的半殖民地色彩【考点】铁路与公路【题点】近代中国交通进步的影响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中上海洋场竹枝词这一信息可知,题干中只体现出了上海这一地区交通设施的变化,故A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工业革命,故B错误;题干中“欲保安全维秩序,认明红绿两边灯”说明交通发展引发观念转变,故C正确;题干中并未体现半殖民地色彩,故D错误。6李鸿章1872年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前10年盈利,成为长江上重要商局,招商局和英商太古、怡和三家呈鼎立之势”。这说明该企业的创办()A打破了外商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B阻止了外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D使李鸿章转变为民族资本家【考点】水运与航空【题点】近代中国的水运事业答案A解析洋务运动中民用企业的创办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材料中“招商局与英商太古、怡和三家呈鼎立之势”说明打破了外商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7.下图是中国近代时期一张老照片,从中体现发生变化的社会生活领域是()A服饰 B建筑C通讯 D婚礼【考点】通讯工具的变迁【题点】通讯工具的变迁答案C解析图片人物穿的是传统服装长袍马褂,故A项错误;图片没有反映建筑物情况,故B项错误;图片人物在接电话,反映的是通讯工具的变化,故C项正确;图片没有体现婚礼,故D项错误。8(2018商丘高一检测)近代有大量竹枝词对西方新事物进行了赞叹,如“最是称奇一线长,跨山越海度(渡)重洋。顷刻音书东海来,机关错讶有神仙。”该材料反映的是()A电报传输 B无线电传输C电话传输 D互联网传输【考点】通讯工具的变迁【题点】通讯工具的变迁答案A解析由竹枝词的内容推测该文明成果是通讯工具有线电报,故A项正确。9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为了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的公平性,让各地的孩子能够选择想要学的课程,享受到全球最优秀的课程资源,我们可以选择的最佳现代技术手段是()A电话 B无线广播C卫星电视 D互联网【考点】通讯工具的变迁【题点】通讯工具的变迁答案D解析互联网不仅集电话、广播和电视三者的功能和优势于一体,还具有高度互动、迅捷便利、费用低廉的优势,故是最佳的选择。10改革开放后,我国电讯产业快速发展,对人们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其影响包括()促进了经济发展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束缚了人们思想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A B C D【考点】通讯工具的变迁【题点】通讯工具的变迁答案B解析改革开放后,我国电讯产业快速发展,“束缚了人们思想”与史实不符,故B项正确。能力提升1120世纪20年代初,上海马路上每天要通过大量各式各样的车辆汽车、卡车、电车、马车、自行车、人力车、独轮推车、手推车以及成千上万的行人。这表明上海()A是当时中国最繁华的商业城市B各地经济发展具有严重不平衡性C交通工具受西方的影响比较深D交通工具适应了不同阶层的需要【考点】铁路与公路【题点】近代中国交通工具的进步答案D解析“大量各式各样的车辆汽车、卡车、电车、马车、自行车、人力车、独轮推车、手推车”可看出交通工具适应了不同阶层的需要,故D项正确。121890年前后,一位居住在浙江余姚蒋村的小地主看到,从蒋村坐木船到宁波要花三天两夜,而从宁波乘轮船到上海,路虽然远十倍,但一夜之间就到了。受此刺激,他后来要自己的儿子离开私塾到教会学校读书,学习西方制造。材料主要反映出()A近代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B上海与浙江等周边地区的交通非常发达C西方工业品的输入影响民众生活习俗D交通工具的进步推动近代思想观念转变【考点】水运与航空【题点】水运事业的发展答案D解析材料主要表达的是轮船比传统的交通工具木船快捷,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送儿子去教会学校学习西方制造便是新观念下的行动,D项正确。13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诗中反映的是()A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B社会剧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徙C马车及木船是人们出行的工具D近代以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考点】水运与航空【题点】水运事业的发展答案A解析“别肠转如轮”“眼见双轮驰”表明近代汽车、轮船的出现;“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意指送行之人未及返回,旅人已经到了天尽头,从中可见近代交通工具对人们的生活影响之深。14(2018赣州高一检测)从19世纪60年代起,西方列强相继向总理衙门提出修筑铁路的要求,江西巡抚李鸿章认为:“查铁路费烦事巨,变易山川,彼族亦知断不能允,中国亦易正言拒绝。”材料现象表明李鸿章()A不了解火车的作用 B一心只想创办洋务企业C封建迷信思想浓厚 D害怕列强借助铁路侵华【考点】铁路与公路【题点】近代中国交通工具的进步答案C解析从题干材料可看出,李鸿章反对修筑铁路的理由是“变易山川”,体现了其浓厚的封建迷信思想,故选C项。15河南新乡的西瓜自“火车通行,销路益远”。奉天“昔年多种菜蔬,仅销境内,近年交通便利,运销外县者甚多”。广西桂平自从轮船通行,“土物出境倍易于前而家畜鸡豚亦各载之舟中,随大江东去,售诸港粤,日月不休”。材料反映出近代交通()扩大了商品市场冲击了自然经济便利了列强侵略带动了沿线地区发展A B C D【考点】铁路与公路【题点】近代中国交通工具的进步答案A解析“火车通行,销路益远”说明新式交通工具扩大了商品市场,故正确;“土物出境倍易于前”说明冲击了传统的自然经济,故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列强侵略的信息,故错误;“近年交通便利,运销外县者甚多”说明火车沿线地区商业发展,故正确,A项符合题意。16近代运输格局成为反映时代变迁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铁路和轮船运输因极大的载运量而大大减低了运输成本。1830年到1870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