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检测(B)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检测(B)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检测(B)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检测(B)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检测(B)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课件第五章检测(B)(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第12题。1.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A.B.C.D.2.黄土高原地区植被遭到严重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严重,该实例体现了()A.自然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一致B.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C.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D.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另一区域解析:第1题,不同地区河流水文特征的不同是由不同的气候因素影响所致。第2题,黄土高原地区植被遭到破坏,地表缺少了植被的保护,致使水土流失严重,体现了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的。答案:1.A2.B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丘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第35题。3.该地区可能发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有()水土流失加剧土壤次生盐碱化加重沙尘暴频发洪涝灾害增多A.B.C.D.4.引起该地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地壳上升B.毁坏植被C.气候恶化D.围湖造田5.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地理要素的稳定性D.地理要素的独立性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林地在不断减少,梯田的面积在增大。由于开垦梯田,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水土流失使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淤积使河床抬升,容易产生洪涝灾害。第4题,从上题的分析来看,导致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加剧的根本原因是植被破坏。第5题,由于植被破坏,引起水文等其他要素也发生相应变化,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答案:3.D4.B5.B下图为“某代表团亚洲、欧洲和非洲考察路线和活动区域图”。据此完成第67题。6.导致沿途和、和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形洋流A.、B.、C.、D.、7.体现自然带的()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现象解析:第6题,和所处的纬度位置不同,太阳辐射存在差异,地主要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地主要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和地因为地势不同而导致气候的差异。第7题,纬度位置发生变化,热量条件差异显著,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答案:6.A7.A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图”,完成第810题。8.按高纬到低纬排序正确的是()A.甲乙丙B.乙丙甲C.丙甲乙D.甲丙乙9.图中针叶林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热量B.水分C.坡向D.地形10.丙图中苔原带缺失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高B.海拔低C.处于阴坡D.处于背风坡解析:第8题,山麓地区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的水平带一致,同一自然带的分布,纬度越高,其海拔越低。第9题,不同纬度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差异,是热量和水分条件的组合,热量因素是主要的。第10题,苔原带的缺失是由于丙山所在的纬度低,气温高,而山脉的高度不够,达不到苔原带所需要的较低温度。答案:8.A9.A10.B(2015江苏高考)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下图为根据我国各地山地监测数据以及气象资料模拟的林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112题。11.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其主要原因是()A.纬度低,气温较高B.太阳辐射强,气温高C.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D.西南季风影响显著,水热条件好12.乙地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而河谷和平地却少有分布,其主要原因是()A.冷空气下沉,河谷气温低B.地势低平,降水较少C.冻土发育,排水不畅D.位于背风坡,气候干燥解析:第11题,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地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降水丰富,水热条件优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森林分布范围广,所以选D项。第12题,森林分布主要受水分影响,地势较高区域,气温低,蒸发弱,水分条件好,所以选C项。答案:11.D12.C下图为45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 424米,距海约180千米。读图,完成第1314题。13.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大气环流B.地形C.纬度位置D.洋流14.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有可能是()A.常绿阔叶林B.热带季雨林C.温带落叶阔叶林D.热带雨林解析:第13题,图示区域有南北向山脉存在,根据所处纬度,可判知西坡为迎风坡,形成地形雨。第14题,根据所处纬度位置判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可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答案:13.B14.C读“某沿海地区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完成第1516题。15.该山地可能位于()A.北半球温带地区B.北半球亚热带地区C.南半球温带地区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16.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主要受()A.信风影响B.季风影响C.西风影响D.西风和副高交替影响解析:第15题,山麓是落叶阔叶林带,说明位于温带;同一自然带北坡海拔高,说明位于南半球。第16题,落叶阔叶林带在南半球主要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下形成的,该气候主要受西风影响。答案:15.C16.C读“我国东部某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完成第1718题。17.该山地是我国著名的()A.台湾山脉B.武夷山脉C.秦岭D.长白山脉18.影响该山地南、北坡自然带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A.降水B.热量C.坡度D.土壤解析:该山山麓基带北侧为落叶阔叶林带,南侧为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位于亚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上,故该山为秦岭。答案:17.C18.B下图拍摄于我国西北地区,图中山地长有“阴阳脸”,即一侧山坡林木葱郁(“阴脸”),另一侧山坡草地青翠(“阳脸”)。据此完成第1920题。注:图中深色区为森林、浅色区为草地19.图中对应的方位最接近事实的是()A.东南西北B.南西北东C.西北东南D.北东南西20.图中山地“阴阳脸”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阳脸”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丰富B.“阴脸”为冬季风的迎风坡,雨雪较丰富C.“阳脸”光照充足,热量条件较好D.“阴脸”蒸发较弱,水分条件较好解析:第19题,“阴脸”生长森林,应该水分条件较好,“阳脸”生长青草,应该水分条件较差。题干说明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所以东、南、西、北最接近事实。第20题,这里是非季风区,“阴脸”处于山脉的阴坡,蒸发较弱,水分条件较好。答案:19.A20.D二、综合题(共50分)21.(12分)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可以推测气候的形成与特征;而气候又是影响自然带分布的最重要因素。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性。(1分)(2)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位于(风带),请在图上相应的位置用箭头画出该风带的风向。(2分)(3)A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对应的自然带是带。(2分)(4)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C地在和的交替控制下形成地中海气候,与之对应的地的自然带是带。(3分)(5)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是以为基础的。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是以为基础的。(4分)解析:第(1)题,对应关系说明了地理环境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即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特征。第(2)题,根据两侧气压带可知甲地位于西风带。第(3)题,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第(4)题,地中海气候是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第(5)题,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答案:(1)整体(2)西风带标注略(西南风)。(3)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4)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风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5)由赤道到两极热量从沿海向内陆水分22.(14分)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景观的分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阅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非洲自然带分布简图非洲三地气温降水量图(1)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等方面,说明乙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4分)(2)甲、乙两地虽然气候类型相同,但是两地的植被景观却略有差异。从两地全年降水分配差异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4分)(3)丙地虽然远离赤道,但是自然带类型却与甲、乙两地的相同,简析其原因。(6分)解析:第(1)题,注意挖掘气候、地形、水文、植被之间的相互影响,充分说明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第(2)题,读甲地和乙地的气候资料图,从降水量的季节分配角度说明原因。第(3)题,由题干可知,丙地比同纬度其他地区气温偏高,降水偏多。结合丙地的位置,考虑地形、洋流等因素即可回答。答案:(1)该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位于刚果盆地,地势低平,这种气候和地形条件,造就了流量丰富的刚果河水系;湿热气候又为热带雨林植被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而形成了该地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2)甲地降水年内分配差异较大,7、8、9月多,12、1、2月少;而乙地全年降水均匀,因此造成两地植被景观差异。(3)该地处于迎风坡,终年受东南信风带来的海洋水汽影响;沿岸有马达加斯加暖流常年流经,因此丙地的自然带类型与甲、乙两地相同。23.(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讲述了英国公爵根据漂流瓶提供的不完整信息,乘坐“邓肯号”,率领探险队沿着南纬37一带,搜救格兰特船长的故事。南美洲部分地区自然带示意图(1)“邓肯号”于1864年8月25日离开英国格拉斯哥,经过40多天航行,绕过麦哲伦海峡于10月6日到达智利西海岸的甲地。甲地的气候类型是气候,所属的自然带是带。(4分)(2)探险队在南美大陆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搜救活动,途经甲、乙、丙和丁四地,遭遇不同的自然灾害。其中受到高山冰雪冻害威胁的是地;途中遇到干涸盐湖,经受缺水煎熬的是地。(4分)(3)在图上甲、乙、丙、丁四地区中,垂直地带性最明显的是地,丙地所处的自然带是带,丁地所处的自然带是带。从丁地到丙地自然环境的变化反映了的地域分异差异。(4分)解析:第(1)题,甲地位于3040的大陆西岸,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分布区,对应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第(2)题,高山冰雪灾害应在地势较高的安第斯山脉上(乙地)。丙地位于巴塔哥尼亚沙漠。第(3)题,山地垂直地带性最明显的为海拔最高的乙地。丙地为温带荒漠带,丁地为温带草原带。答案:(1)地中海亚热带常绿硬叶林(2)乙丙(3)乙温带荒漠温带草原从沿海向内陆24.(12分)阅读“甲、乙两座山脉的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生物等地理要素,随着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演变,从而形成纷繁复杂而又有规律的自然景观。两座山脉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1)比较甲图和乙图山脉自然带带谱的主要差异,并判断哪幅图的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5分)(2)概述甲图中各自然带在山脉南、北坡出现的高度的差异,并说明原因。(4分)(3)乙图中,山脉在海拔4 000米以上的南、北坡,坡度基本相同,气温大致相当,但南坡的雪线却低于北坡,说明其原因。(3分)解析:第(1)题,从自然带的复杂程度、基带差异和同一自然带分布高度的差异三个角度分析。乙图山脉基带为热带雨林带,对应热带气候区;甲图山脉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气候区,故可以判断乙图山脉所处纬度较低。第(2)题,甲图位于北半球,同一自然带南坡海拔较高,主要因素是南坡为阳坡。第(3)题,乙图山脉在热带,故影响雪线的基本因素是降水,结合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可以判断南坡为东南信风的迎风坡。答案:(1)差异:乙图山脉自然带带谱更加丰富;乙图山脉基带为热带雨林带,而甲图山脉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相同类型的自然带,甲图山脉出现的高度比乙图山脉低。(任答两点即可)乙图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2)差异:同一自然带出现的高度南坡高于北坡。原因:该山脉位于北半球,南坡是阳坡,由于阳坡热量较高,因此南坡自然带的海拔相对于北坡较高。(3)该山脉位于南半球,南坡受东南信风带的影响,为迎风坡,降水量较大,因此雪线较低。创新探究题(附加题)25.(10分)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上网搜集我国30N附近三座名山的自然带分布状况,并绘制成下面的示意图。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数字1、2、3、4所代表的自然带依次为(选择填空),决定这种自然带变化规律的主导因素是。(4分)A.山地落叶阔叶林带、山地针叶阔叶混交林带、高山针叶林带、高山灌丛带B.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针叶林带、山地针叶阔叶混交林带、高山灌丛带C.山地常绿阔叶林带、山地针叶阔叶混交林带、高山针叶林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