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铜梁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满分:100分) 第一卷一、选择题:在备选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选出并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并涂在机读卡上。每题2分,30*2分,共计60分。1有学者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和2,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据此得出结论:封建统治者实际上实施的是“重商抑农”而不是“重农抑商”政策。下列分析最合理的是( )A.该学者所用材料确凿完备,结论正确并有创新B.结论与课本知识不相符,材料缺乏考古学支持C.材料不充分,仅用该材料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D.统治者抑制或重视特定的人群而非特定行业21656年,清政府颁布法令,严禁“商民船只私自下海”,规定“凡沿海地方口子,处处严防,不许片帆入海”,并严惩一切“私下诸番互市者”。这一政策的最大影响是( )A.沉重打击了海外航运业的发展B.直接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C.使我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D.导致沿海商民的经济收入锐减3下列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是( )A.玉米、甘薯等农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B.“率天下竭力耕耘”、“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C.贵金属货币的广泛应用,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D.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4宋代词人周邦彦在少年游中提到“并(太原)刀如水,吴(苏州)盐胜雪”。这反映宋代( )A.经济重心已经南移B.手工艺的提高和专业市镇兴起C.商帮势力崛起 D.太原、苏州成为著名都会5吕氏春秋重己篇记载大力士乌获“疾引牛尾,尾绝力勯(尽),而牛不可行,逆也。使五尺竖子引其棬(牛鼻环)而牛恣所以之,顺也”。与之大致同时代的是( )A.田庄手工业发达B.铁农具的使用C.曲辕犁得到推广D.郡县制普遍确立6以下是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 )A.州县集市的密集度北方超过南方B.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D.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7“它是自然造化与人类智慧的完美结晶,堪称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瑰宝为川西平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里的“它”是指( )A.郑国渠B.井渠C.都江堰D.灵渠8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天仙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材料( )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 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 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表达了自耕农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憧憬A.B.C.D.9下边示意图显示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的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 )A.东汉 B.南朝C.隋朝 D.南宋10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称之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这一“工程”是指( )A.隋唐大运河B.都江堰C.郑国渠D.灵渠11唐六典记载:“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这反映了唐代手工业者( )A.地位优越B.职业世袭C.遭受歧视D.地位低下12被史学界称之为“我国古代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指下列哪个事件的出现( )A B C D13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文中的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A.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B.私田的数量日益增多C.封建生产方式具有优越性D.私有制兴起14明清时期,“(欧洲)银器、精陶和其他器皿,被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之用,以致中国提供到欧洲市场上的瓷器也包括了地道的欧洲风格的器皿”。这说明( )A.传统手工业发展受世界市场影响B.明清官窑的瓷器大量投放市场C.官窑瓷器工艺制作水平越来越高D.欧洲普遍采用中国的制瓷技艺15南宋初期农学家陈敷说:“多虚不如少实,广种不如狭收”,元代农学家王祯说:“凡人家营田,皆当量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明末江南农学家沈氏说:“作家第一要勤耕多壅,少种多收。”材料表明从南宋到明朝的农业生产中( )A.集约经营的出现B.精耕细作的传承C.单位产量的提高D.勤俭精神的发扬16“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即“商”)皆其末也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该言论反映的中国古代的经济思想是( )A.农商并重B.农本商末C.重商主义D.闭关锁国17商代甲骨文中出现蚕、帛、丝、桑等字,并由此辟生出从“桑”、从“糸”等与蚕丝有关的文字100多个。从中可以得出的认识是商代( )A.种桑养蚕现象开始出现B.丝织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C.丝、帛等成为主要衣料D.丝织业成为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18李洵认为:“明代江南地区的士大夫是十六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有特点的社会势力。他们凭借着江南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的有利条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政治上的功名,然后扩展经济实力,他们改变原有的轻商观念,涉足商业谋利,引领当时的社会风潮,在江南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材料中 “角色” 的定位最准确的是( )A.既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又是阻碍者 B.学而优则仕的典型C.明代中后期的早期资本家 D.“离经叛道”的进步思想家19在世界步入近代时,中国日益落伍的直接原因是( )A.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C.明清时期的闭关政策D.商品经济发展不充分20“土豪,我们做朋友吧”成为当今一种网络流行语。如果这一土豪生活在唐朝,不可能成为他显摆资本的是( )A.灌钢法制作的钢刀B.精美的青铜酒器C.艳丽柔和的粉彩瓷D.胎质细洁的白瓷21清代陶煦的租核推原记载:“金宝庐舍, 转瞬灰烬, 惟有田者, 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 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 赢十百金, 即莫不志在良田。”以上现象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B.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C.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D.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22“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重农抑商B.土地兼并严重C.闭关锁国D.井田制瓦解23唐会要卷八十六记载:“唐景龙元年(707年)十一月敕: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这说明当时( )A.市都集中于州县所在地B.“草市”不是法定的正式之市C.市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D.“草市”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24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A.B.C.D.25“凡秋耕欲深,春夏欲浅,犁欲廉(锋利), 櫌(耙地工具)欲再。初耕欲深,转地欲浅,耕不深,地不熟;转不浅,动生土也。”这体现出古代农业的特征是( )A.集体劳作B.男耕女织C.精耕细作D.个体经营26东汉人王符说:“(洛阳)资末业者什于农夫,虚伪游手什于末业天下百郡千县,市邑万数,类皆如此。”以下理解正确的( )洛阳成为工商业者聚居的城市当时商业城市已超过一万市的发展已突破政府的管辖王符的记载有夸张的成分A.B.C.D.27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的“唐宋变革说”认为,自唐朝开始,中国社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宋朝以后进入到“近世”时期,中国历史的方方面面都呈现出新的特征。以下关于唐宋时期中国社会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商品货币在经济中影响增大 文化生活明显出现市民化趋势经济重心转移逐渐完成 中枢机构分权制约了君主专制A.B.C.D.28东汉末服虔撰通俗文描述古代某一农具曰: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两足中虚,阔合一垅,横恍四匝,中置耧斗: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据此判断此农具应为( )A B C D29钱穆国史大纲记载:“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该记载反映的土地制度是( )A.井田制B.封建土地私有制C.均田制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0英国学者简迪维斯在其所著欧洲瓷器史中写道:“银器、精陶和其他器皿,被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之用,以致中国提供到欧洲市场上的瓷器也包括了道地的欧洲风格的器皿。有时欧洲主顾订购的器皿带有盾形纹徽。”这说明中国瓷器( )A.吸收了欧洲瓷器的风格B.生产和经营方式非常灵活C.在欧洲市场上非常畅销D.影响了欧洲的政治和文化第二卷二、非选择题(第31题22分,第32题18分,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吕氏春秋上农材料二 今背本而趋末,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贾谊论积贮疏材料三 苏州东城比户习织,“专其业者不啻万家”,大多“雇人工织”,按件计酬。清长洲县志请回答:(1) 材料一反映的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主要特点是什么?这种生产模式最早产生于何时? (9分)(2)据材料二分析,封建王朝的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政策?统治者的目的是什么?(6分)(3) 材料三反映出手工业部门出现了什么新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这种新的经济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7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高祖刘邦曾采取重农抑商政策。但至惠帝、高后时,以“天下初定为由”“弛商贾之律”。从古至今,谈到“重农抑商”时总是将农业和商业对立起来,认为统治者颁布减轻徭役政策即为重视农业,商业就受到抑制;统治者颁布限制商业发展的政策就是重视农业发展。笔者认为重农抑商是对立统一的。中国古代社会从争夺资源这个静态角度讲,农业和商业是对立的。重农则商业得到抑制,抑商则为农业发展提供更多资源。决定古代社会发展状况的两大条件就是人口和土地。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再析以西汉为例材料二从整体上来说,中国大部分时间是重农不抑商,农业固然受到重视,但商业也并没有受到抑制,私人工商业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中国古代真的“重农抑商”么?(1)结合材料一,分析为什么历代封建政府重视农业。(10分)(2)如果你是材料二中关于古代商业的观点的提出者,请说明你的依据。(8分)答案1.C【解析】我国古代实行的一直是重农抑商政策,虽然有些时候放宽了对商业的限制,但是一直是抑商,所以材料并不充分,据此得出的结论是难以成立的,故选C。 2.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的经济政策。根据材料严禁“商民船只私自下海”可知这一政策是闭关锁国政策,其最大的影响是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造成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导致中国近代被动挨打,故C项正确;A、D两项是影响,但不是最主要的,故排除;材料只是禁止民间对外贸易,故B项表述错误。 3.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相关内容。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是资本主义的发展,A、B两项反映了农业的发展,C项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项“计日受值”反映的是资本主义的萌芽,故选D项。 4.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从题干所给的材料看,太原的刀很锋利,苏州的盐白胜雪,出现了专业的市镇,所以答案为B项。 5.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材料提及农业耕地时,“使五尺竖子引其棬(jun,牛鼻环)而牛恣所以之,顺也”,可见牛耕出现,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是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也是此时,B项符合题意,正确;田庄手工业发达出现在东汉时期,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出现在唐朝,排除;D项出现在秦朝,排除。 6.D【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当时南北方的州县集市的密集度相差不大,故A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南北经济交流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故B、C两项错误;材料中集市数目的增多说明了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故D项正确。 7.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水利工程。解题关键信息是 “川西平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选项A在关中地区,选项B在西北地区,选项C在川西地区,选项D在岭南。都江堰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千里沃野,故选C。 8.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小农经济的相关内容。从材料信息“心意自得”可以看出体现了自给自足的生活画面,但小农经济的特征之一“自给自足”的“足”指的是温饱得到基本的满足,而不是“生活富足”的意思,排除,故选D项。 9.D【解析】本题考查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问题。从图示可以看出,西汉时经济中心在北方,魏晋时期经济中心开始南移且南北平衡,后来经济中心彻底南移是在南宋。所以答案为D项。 10.B【解析】根据材料中“四川平原”“天府之国”可以判断是战国时修建的都江堰,故B项正确,其他都不是在四川地区,故排除,故选B。 11.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由题干可知,唐代政府不准工商业者改行,子弟也要世代为工匠,这反映了唐代手工业者职业世袭,故本题选B项。 12.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牛耕使畜力代替人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故本题选B。铁农具为生产工具,不是农用动力,故不选A;曲辕犁的出现使牛耕技术进一步完善,故不选C;筒车为灌溉工具,故不选D。 13.C【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封建土地所有制。材料“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说明封建土地私有制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C项正确;铁器牛耕的使用是生产力发展的表现,是出现材料中现象的根本原因,故A项错误;私田数量的增多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私有制兴起是材料现象本身,不是本质,故排除B、D两项。 14.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材料中欧洲的器皿拿到中国做模型,中国为欧洲生产瓷器,由此可见中国的传统手工业发展受世界市场影响,故A正确;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没有反映出官窑瓷器工艺制作水平越来越高,排除C项;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15.B【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特点。由材料“多虚不如少实”、“凡人家营田,皆当量力”、“勤耕多壅,少种多收”可见,从南宋到明朝多位农学家均突出提高劳动力、技术的投入以提高少量单位面积的产量,体现了此时期农业生产中对精耕细作的传承,故选B。集约经营方式出现于近现代农业生产中,故A项错误;C、D两项均不全面反映材料中的问题,故排除。 16.B【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材料“农为天下之本务”“使民知本业为贵”反映了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思想,故B项符合题意。A、C两项说法错误,可以排除;D项说法与题文无关。 17.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手工业,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的能力。由题干中“商代甲骨文中出现蚕、帛、丝、桑等字”、“辟生出从桑、从糸等与蚕丝有关的文字100多个”可知,商代丝织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B项正确;原始社会,我国就开始种桑养蚕,A项排除;题干反映了商代丝织业的发展情况,无法表明商代丝、帛等成为主要衣料,C项排除;题干无法体现出商代丝织业成为重要的手工业部门,D项排除。 18.A【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萌芽。由题干中“他们改变原有的轻商观念,涉足商业谋利,引领当时的社会风潮”等信息可知他们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由题干中“他们凭借着江南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的有利条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政治上的功名”等信息可知他们转化为了统治阶级,即地主阶级,又成为资本主义萌芽的阻碍者,因此答案为A项。选项B、C、D与题意不符,均排除。 19.C【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明清之时,中国实施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潮流,致使步入近代的中国日益落伍,C项正确。A项与此无关,排除。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原因之一就是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商品经济发展不充分也与闭关锁国政策实施有关,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20.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唐朝手工业的发展情况。根据材料“如果某一土豪生活在唐朝”可知该题的时间范围是在唐朝,回顾已学知识可知艳丽柔和的粉彩瓷出现在明清时期,C项不可能出现,符合题意。 21.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古代中国的经济思想。材料主要阐述的意思是:田是岿然而不变的财产,所以无论谁有钱都应买田,即出现了买田热潮,其兴起的直接后果必然是导致土地兼并严重,这不利于资本的再积累,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B项的表述符合题意。A项说法错误,不利于社会的发展;C项说法错误,不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进行的分析;D项错误,不是最大的影响。 22.B【解析】本题考查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可知反映的现象为土地兼并严重。A项表述与题文主旨不符,排除。B项表述符合题文主旨,正确。C、D两项表述都与题文不符,均排除。 23.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商业的发展。唐朝时期,商业活动和“市”受到政府的严格管理。材料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凡不是州县治所所在地,不得设立市场,这说明农村地区的草市不是法定的正式之市,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都与材料信息不符。故选B。 24.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反映了明中期开始在江南地区部分行业中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指原来在宗庙中用于祭祀的牲口,现在已经成为田里工作的主要力量,反映的是秋战国时期,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在农业上应用;是唐代诗人陆龟蒙赞美青瓷的诗句;是陆游描绘南宋草市发展概况的诗句,综合分析可知符合题意,故选D项。 25.C【解析】本题考查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提及耕作方法讲究季节,分“深耕”“浅耕”之说,还注重耕作工具的使用,可见体现出农业的特征“精耕细作”,C项正确。A、B、D三项在材料中都未体现,均排除。 26.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东汉洛阳工商业比较发达,商人云集,符合题意;东汉时仍以农业为本,所以正确;“市邑万数”只是笼统的说法,并非城市的真实数量,故说法不正确;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且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A项。 27.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唐宋社会状况。唐宋时期由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水利枢纽工程运输合同范本标准1000字
- 二零二五年跨区域市场调研与服务合同
- 2025版某校供暖外包服务项目合同书
- 二零二五版物流仓储行业员工劳动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电动门门禁系统维修保养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产权属转移合同附件
- 2025版绿色食品销售与赊销合作合同范本
- 阿拉山口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模拟试卷
-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卷及答案
- 生产文员工作总结2025年
- CJ/T 120-2016给水涂塑复合钢管
- 水厂各项卫生管理制度
- T/CECS 10214-2022钢面镁质复合风管
- 2025CSCO子宫内膜癌新进展及指南更新要点
- 2025年贵州省存量房买卖合同
- 2024-2025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英语试题(解析版)
- 既有供暖蒸汽管网及设施改造项目建议书(参考范文)
- 2025-2030中国细胞分选机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精要本第三版)教案
- 电信装维人员服务规范
- 2025年水文勘测工(中级)职业技能考试题(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