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6 背影教案 文 章来源 m背影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2理解关键词语在表达感情方面所起的作用,体味并准确理解文章所表达的父子深情。 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 “ 背影 ” ,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2体会本文选择最佳角度命题立意、精选材料、详略得当、谋篇布局的写作方法。 3体会本文朴实真挚、饱含深情的语言风格。 情感目标 1感受父子情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体会自己父 爱的深沉与伟大,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学会关爱他人。 【重点难点】 1体会抓住人物特定情境下的 “ 背影 ” 进行细致描写的特2 / 26 点,感受理解父亲的爱子之情。 2体会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情。 【教学设想】 1掌握作者情况及作品背景。歌曲懂你、名画父亲的相关资料。 2用音乐烘托气氛感染学生:诵读 感知 设疑 对话 2朗读教学法、研讨点拨法。重点研读文中父亲说的 “ 五句话儿 ” ,出现的 “ 四次背影 ” , “ 三处情感的跌宕 ” ,两个 “ 聪明 ” , “ 一声长叹 ” 选用语言实例赏析,体会关键词语的妙处, 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在教学的最后阶段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并引导其欣赏罗中立的名画父亲。教师在疑难处给予指导点拨。 【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1 (大屏幕:我国著名画家靳尚谊父亲,配以背景音乐。 )(点击课件) 儿子眼中的父亲 儿子眼中的父亲 7 岁: “ 爸爸真了不起,什么都懂 !” 14 岁: “ 好像有时候觉得也不对 ” 20 岁: “ 爸爸有点落伍了,他的理论和时代格格不入。 ” 25 岁: “ 老头子一无所知,毫无疑问,他已陈腐不堪。 ” 3 / 26 35 岁: “ 如果爸爸当年像我这样老练,他今天肯定是个百万 富翁了。 ” 45 岁: “ 我不知道是否该和 老头子 商量商量,或许他能帮我出出主意 ” 55 岁: “ 真可惜,爸爸去世了,说实话,他的看法相当高明。 ” 60 岁: “ 可怜的爸爸,您简直是位无所不知的学者,遗憾的是我了解您太晚了! ” 看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虽亲近如父子,但有些东西,只有在时过境迁以后,才看得更明白,懂得更深刻。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的著名散文背影,看他是如何理解父亲、领悟父爱的。 2我们看过许多赞美母亲的文章,更唱过许多赞美母亲的歌,不是吗,任哪一个同学,都会唱出一两首母亲的歌。一样是 我们的至亲之人,难道就母亲才值得我们去歌、去颂吗?不是的。我们知道,母亲对我们的好,我们太容易感到了,而父亲呢?我相信学完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我们会更多地去解读自己的父亲,也许你会有更多的感动。 3朱自清 (1898 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省扬州市人 ,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创作成就最大的是散文,细腻清丽、意境隽永、于朴素中见丰腴、洋溢着一股清新气息。代表作有诗文集踪迹、欧旅杂记 ,4 / 26 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朱自清清贫而有气节,宁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是毛泽东 同志称颂的 “ 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 ” 。 我们熟知的作品有匆匆、春、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背影是朱自清早期散文的代表作,这篇课文追忆了作者在八年前, 1917 年,父亲朱鸿均(任徐州烟酒公司局长)被解职,朱家 “ 祸不单行 ” ,祖母又去世,作者当时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念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借钱办完事后,又变卖典质还债。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惜别。当时中国社会的状况是:军阀割据,帝国主义势力明争暗斗,知识分子朝不保 夕,奔波劳碌,谋事艰难,在他们心头笼罩着一层不散的愁云。采用记实的手法,通过一个特定的角度 “ 背影 ” 去写父子之间在那特殊的社会背景之下的真挚、深沉,感人至深的相爱相怜的感情,不仅是符合我们民族伦理道德的一种传统的纯真而高尚的感情,而且父子互相体贴,特别是父亲在融汇了辛酸与悲凉情绪的父子之爱中,含有在厄运面前的挣扎和对人情淡薄的旧世道的抗争。虽然这只是怨而不怒式的反抗,但也会引起人们的同情、叹惋乃至强烈的共鸣。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1课文写了哪些事?重点写哪件?(找表示时间的词语) 5 / 26 写的事: “ 奔丧 ” ; “ 车站送别 ” ; “ 别后思念 ” 等。最主要的是 “ 车站送别 ” 。(幻灯) 2背影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它通过选取离别时对父亲背影的描写,充分体现了父子亲情 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爱的感念。这骗文章写于 1925 年 10 月,作者当时处于一个颠沛流离的时代,世态的炎凉,生活的困顿,使作者的心绪充满寂寞和哀愁,亲人之间的离别就更加重了这种伤感的色彩,特殊环境就多了一份特殊的感受。故事发生的时候正是作者家境败落,祖母的死,父亲的失业,接二连三的灾难,父亲本已承爱了沉重的打击,对 “ 我 ” 却还无微不至地怜爱和体贴,送别 时为 “ 我 ” 买橘子,使我们理解到父子间在困境中彼此体贴,相互怜爱的真挚感情。 3本文很类似于一般写父亲或母亲的叙事抒情散文,完全可以用 “ 回忆我的父亲 ” 之类作题目,作者为什么要以 “ 背影 ” 为题目,换成其他题目,效果会怎样 ? 背影,可看作是父亲的一种特殊 “ 面貌 ” 。由于生活的暗示,作者有独特发现,选择了这个最佳的表现角度。以 “ 背影 ”为题,贯穿全篇,父亲老境的颓唐、心情的忧郁、父爱的真挚等,都可通过 “ 背影 ” 真切地表现出来。它意蕴丰富,耐人寻味,留给读者自由想象的广阔天地。这里,我们可看出朱自清不随人后、善于开拓创 新的艺术才华。如果换成 “ 浦口别父 ” 之类,就会显得文意太过直白,没有深度,缺乏内6 / 26 涵 ,平庸无味了。 4主题思想:通过对父亲在车站给儿子送行情景的描述,表现了父子亲情 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爱的感念。 三、质疑探究、精心赏析 1全文线索 “ 背影 ” 。文中四次提到的 “ 背影 ” 都在哪些段?作用有什么不同 ?哪一次是写作的重点 ? 第一次:文章第 1 段。开篇点题 “ 背影 ” ,以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笼罩全文。 第二次: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第 6 段。作者对父亲的 “ 背影 ” 作了具体的描绘。这是写作重点。父亲胖胖的身躯,穿着 黑布大马褂,深青色棉袍,步履艰难,蹒跚地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这个境头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深厚感情,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 第三次:父子告别,看到父亲的 “ 背影 ” ,第 6 段。儿子眼望着父亲的 “ 背影 ” 在人群中消失,离情别绪,又催人泪下。 第四次:文章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 “ 背影 ” ,思念之情不能自已,与文章开头呼应。 2第 6 段集中描写了父亲爬过铁道买橘子的情景。这是全文的精华,点题的文眼,写出作者留在心灵深处的永记不忘的 “ 背影 ” 。 *衣着:黑布小帽、黑不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穿戴7 / 26 可展示父亲的境遇较为糟糕,呼应文章的开头;写穿戴可与父亲给我买的紫皮大衣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父爱子的感情,有利于理解文章的主旨。穿黑色衣服与他家中死了亲人有关,黑色给人以压抑沉重的感觉,这是一个沉重的背影!) *体态:肥胖 *走路姿态:蹒跚、慢慢(走路蹒跚的父亲要经过铁道,一不小心就会磕着碰着,一定是令人十分担心的!)这是一个蹒跚的背影! *动作:探、攀、缩、微倾。因为无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后用力支撑起身体向上 “ 攀 ” 这需要力量,一个上了年纪的父亲,这一 “ 攀 ” 是多么地令人揪心啊! “ 缩 ” 字说明无处可蹬,脚是悬空的,这样全身的力量全在手上了,如果手掌支撑不住,那就有摔下去的危险。这时的儿子,心情该多么得紧张啊!一个 “ 倾 ” 字表明父亲要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这是一个艰难努力的背影! *年龄:老年 *心态:心里很轻松似的(攀爬月台买桔其实根本不轻松,此时的轻松也只是因为怕儿子难过装给儿子看的,更是因为为儿子买好桔子,不必担心儿子路上口渴,尽到了作父亲的责任后的欣慰和满足。) 3 “ 父亲 ” 的话语是最朴实无华的了。可正是这朴实无华的的话语,燃烧着火热的情感,请从文 中画出父亲说过的每8 / 26 一句话,体会其中潜在的情感。父亲的语言都很简短、平淡,但平淡之中寓深情。 当祖母去世、父亲失业、 “ 我 ” 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时,父亲说: “ 事已至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 安慰儿子,也表现自己的坚强。这时最悲痛的人是谁?(是父亲)为什么宽慰儿子?(怕家庭的变故会影响儿子的学业)父亲表面上比较想得开,这是为了宽慰儿子,实际上他把悲痛压在了心底,不让儿子看到,这是一个多么善良而又坚强的父亲啊!) 当父亲不放心别人送我,决定亲自送我,我劝他不必去送时,他说: “ 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 担心照顾不周。儿子已二十岁,可是在父亲心目中仍是一个小孩,总觉得有人送他上车才好;自己因为事忙,本不能去,可是叫别人替代又不放心,踌躇再三,最后还是决定亲自去送。 “ 不要紧 ” ,是对儿子的宽慰; “ 他们去不好 ” ,才是他的真实想法。这句话反映出了他的微妙曲折的心理活动,深切地体现出了他对儿子的关怀。 当父亲要为我买橘子时,他说: “ 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 担心儿子,怕他渴,怕他累。上了车,替儿子拣定了椅子,铺好了座位,既关照儿子自己路上小心,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要做的几乎都做了,要说的几乎 都说了,但又忽然想到9 / 26 儿子路上口喝怎么办; “ 我买几个橘子去 ” ,正是他想到这一点时自然地迅速地作出的决定。他怕买橘子回来找不到儿子,又怕车上东西丢失,于是又象关照小孩那样,向儿子叮咛了一声: “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 从这句话可看到这位慈父对于儿子的照顾是多么周到、多么细心! 当父亲与我告别时,他说: “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 他走了几步,又回头看见我,说 “ 进去吧,里边没人。 ” 关注安危,担心儿子是否顺利地到达北京。分别在即,今后就是关山阻隔、天各一方了,你经常来信吧,好让老父减轻对你的刻骨思念!这一句话所表现 的,就是这位父亲对于儿子的这样的真挚而深切的期待! 事事为儿子着想。依依惜别,不胜留恋,多希望再看上儿子一眼呵!可是又想到 “ 里边没人 ” 而有东西,也担心儿子在车外久立受寒,所以还是叫儿子 “ 进去吧 ” 。从这句话同样可看到这位父亲对于儿子的拳拳之意、殷殷之情。 这四句话都很简短,然而饱含感情,有丰富的潜台词,生动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充分地表达了父亲的一片爱子之心。 4四次 “ 背影 ” 的出现,哪些是实写 ?哪些是虚写 ?实与虚之间关系如何 ? 第二、三次是实写,第一、四次是虚写。实写是虚写的基础,是虚写的条件,没 有实实在在的 “ 背影 ” 的描写,本文就成10 / 26 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虚写是对实写的感情的深化和升华。 5父亲的背影,是否让作者有所触动?表现在哪里?表现是流泪。 第一次的 “ 泪 ” :祖母亡故,老父解职,家境惨淡,因百感交集而 “ 簌簌地流下泪来 ” ,为 “ 背影 ” 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这次掉泪表现出触境伤情的悲哀。 第二次的 “ 泪 ” 是父亲为买几个橘子,不顾年纪大、手脚笨,攀上爬下,沾泥带土,被其深厚、真挚的爱激动得 “ 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 一个 “ 快 ” 字说明动情之深,反应之速,衬托出父亲在特定的环境下,给作者留下的 “ 背影 ” ,印象是很深 的,也是最难忘的。这次掉泪是情不自禁,为父亲的背影所感动。 “ 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 。又是一次复杂的心态显示。怕父亲看见了要伤心,应是赶紧拭泪的主要原因;怕别人看见了不仅是怕自己显得不雅,而且也怕要给父亲带来难堪。 第三次的 “ 泪 ” ,是在父亲的 “ 背影 ”“ 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 ” 的时候,离情别绪,悲伤惆怅,使得 “ 眼泪又来了 ” 。一个 “ 又 ” 字,反映出作者悲其家境惨淡,感其父子情深,叹其相见无期,达到了情不能自已的境地。 第四次的 “ 泪 ” ,是接读父亲来信时,在 “ 晶莹的泪光 ” 中又看到了八年前分 别时的父亲 “ 背影 ” ,更不知何时才能相见。追忆往事,惦念老父,相见无期,悲感交集,其泪的含11 / 26 义该是多么深沉、复杂啊!这种在 “ 泪光 ” 中再现 “ 背影 ”时,戛然而止,与开头不忘背影相呼应,其震撼读者心灵的力量 6文中第五节一连用了两个 “ 聪明 ” 。你是怎样理解这两个 “ 聪明 ” 的? 当父亲忙着和脚夫讨价还价的时候, “ 我 ” 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其实哪里是父亲说话难听呢,实在是家境日下,囊中羞涩啊。作者自嘲并称那时真是聪明过分。 父亲嘱托茶房好好照应儿子, “ 我 ” 暗笑父亲的迂,自以为看破世情,其实是不理解父亲的 眷眷之情,拳拳之心。作者还是自嘲称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觉得第二个 “ 聪明 ” 使用了程度副词 “ 太 ” ,还加了“ ! ” ,均是褒词贬用,都是 “ 幼稚无知,自以为是 ” 之意。恨自己不理解父亲的深深的自责!感情是层层推进的! 7文末一声长叹: “ 唉! ” ,第 5 段的末一句之首也有一声叹息 “ 唉 ” ,你能说出两者的区别,读准它们所蕴含的情感吗? 前一个 “ 唉 ” 用的是逗号,表示短叹;后一个 “ 唉 ” 用的是感叹号,这声长叹是前面那声短叹的感情递增,表达了对健康欠佳的父亲无限的思念,也表达了对辛苦辗转的自己无力尽孝的愧疚! 8背影全用 白描记叙事实,不作任何修饰。通篇写父亲12 / 26 多么关心爱护儿子,儿子又是多么感激思念父亲,但像 “ 关心 ” 、 “ 爱护 ” 、 “ 感激 ” 这一类的抽象现成的字眼,文章中却一个也没有用,更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大拙正是大巧的表现。文中用词造句都经过认真考究,绝不随便。如送行那一段: “ 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 ” 这里的 “ 说定 ” ,如果用 “ 说过 ” 似乎也通,但逊色多了。 “ 说定 ” 不送,后来终于还是送了,实际上是说而不定,很好地表现出父亲当时的矛盾心理。 “ 熟识 ” 一词,说明父亲托的这个茶 房该是靠得住的; “ 再三咐 ” ,表明嘱咐茶房遍数之多,不厌其烦,反复交代,唯恐茶房有半点疏漏; “ 甚是仔细 ” ,表明嘱咐内容之详,把送行中应该注意的细微末节都提到了。这些用语,强调说明父亲已为儿子上火车作了极其精细、周密的考虑和安排,字眼虽然十分平常,但用得恰到好处,使父亲爱子之心跃然纸上。买桔时的背影让作者深深理解了父亲,原来这都是亲子之心,怜爱之情,这是非他人所能比的;(可怜天下父母心) 四、课堂小结 (放背景动画懂你 ) 1读了背影,我们不由得感慨 “ 可怜天下父母心 ” !是啊,天底下的父亲都象朱自清的父 亲那样,十分爱自己的子女,不忍心让他们受到一丁点的伤害。他们忙里忙外,思前虑后,图的是什么呢?他们什么也不图,只求儿女平平安安。13 / 26 希望所有的同学都能孝敬父母,作一个关心父母的好子女。 同学们,血浓于水,亲情无价,父母之爱,是人世间最伟大、最无私的情感。遗憾的是很多人在拥有它的时候没有发觉。这种爱,可能并不惊天动地,它也许就是床头的一件衣服,放假回家时的热腾腾的饭菜,也许是一件特殊的礼物,也许是一次风尘仆仆的看望,也许仅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作为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父母的人,你感受到了吗?你有过被父母感动 的记忆吗?想一想吧!谁愿意把你的幸福和我们一起分享呢? 讲述感人的故事(教师放二泉映月的背景音乐) 父母爱子女之心,无微不至,父母爱子女之事,可写的事情成千上万。本文以小见大,将父母的 “ 俯首甘为孺子牛 ” 的挚爱全部凝聚在这个背影里。就像我们熟悉的唐朝人孟郊的游子吟就把母亲对即将远行的儿子的种种复杂微妙的感情全部凝聚在 “ 临行密密缝 ” 这个形象上。读了本文,你不会不想到父母平时对自己的许多钟爱,甚至有些是自己本来不怎么在意的事情,这时也会浮现出来,令你动心,乃至流泪,甚或惭愧。 打出齐读:世间的爱千万 种,惟有父母之爱最无私。时间的长河可以带走一切,但带不走父母的爱。它已深入我们的骨髓,溶入我们的血液。这爱留在我们的心中,时刻温暖我们的生命历程。 14 / 26 其实何止父爱,所有的亲情之爱都是感人的,也许你承受着却没有发觉,也许你失去了才觉珍贵。请你仔细品味这记忆中的珍宝,说说在你的家庭里,你所感受到的至爱亲情。 2同学们,至爱亲情是我们拥有的无上的财富。 一桌准备好的饭菜,一件放在床头的衣服,一个鼓励的微笑,一句体贴的话语,都凝聚着亲人对我们的期望和关怀。正像父亲的背影一样,永远感动着我们。让我们都能对他们说一声:我爱你们,我理解了你们。 请同学们回到家里,用你自己独特的方式,向你的父母、亲人表示你对他们理解,对他们给予你的无微不至的关怀的感激。给父母夹一次菜,为他们倒一杯水,向他们道一声辛苦 好吗? 3课外阅读荷塘月色、匆匆等作品。 五、拓展迁移 不久以前,一位来中国观光旅游的美国老太太,在一群中国孩子中指点了三下,于是三个孩子:一个十 岁的女孩子,十个七岁的男孩和一个大约只有五岁的女孩,站到了这位美国太太面前。 美国老太太拿出一只玻璃瓶子,瓶肚很大,瓶口很小。三只刚能单独通过瓶口的小球正躺在瓶底。小球上各系着一根丝绳,像青藤一样从瓶口爬出来,攥在这个美国老太太手里。她对着一旁的中国主人说,都说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15 / 26 现在我要试一试。 三个中国孩子露出紧张惶恐的神色。 他宣布游戏规划:这三个小球分别代表你们三个。这个瓶子代表一口干井。他们正在井里玩,突然,干井里冒出水来,水涨得很快,你们必须赶快逃命。记住,我数七下,也就是只有七秒钟, 如果你们谁没有逃出来,谁就被淹死在井里了。 她把三根丝绳给了三个中国孩子。 空气骤然凝滞了,好像死神正在四周徘徊。 老太太做了一个可以开发始的手势。 美国老太太惊呆了,一场本来惊心动魄的游戏,竟这么轻而易举又井井有条地做完了。 1请你想象一下,这三个中国孩子是怎样完成这个游戏的把想象内容补充在第一个省略号处。 老太太做了个表示开始的手势,只见那大约五岁的女孩很快从瓶子里拉出了自己的球;接下来是那个七岁的男孩,他先是看了一眼比自己大的女孩,接着迅速地将自己的球拉出瓶口;最后是那个十岁 的女孩,从容又轻捷。全部时间不到五秒钟。 2这三个中国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 ?请你想象一段美国老太太与中国孩子的对话,并写一写美国老太太的反应。 16 / 26 她先问那个小男孩,你为何不争先逃命 ?小男孩摆出一副很勇敢的劲头,手指着那个最小的女孩说: “ 好最小,我应当让她呀 !” 他又问那个十岁的女孩。 “ 三个人里我最大,我是姐姐,我应该最后离开。 ” 女孩说。美国老太太又问,那就不怕自己被淹死 ?女孩子答道: “ 淹死我,也不能淹死弟弟妹妹。 ” 泪水刷地一下从美国老太太眼里涌了出来。她说,她在许多国家试过这个游戏,几乎没有一个国家的孩 子能够这样完成它,他们争先恐后,到不相让 阅读父亲,完成文后题目。 父亲乔黎明 又该去上学了,我急忙收拾东西。 “ 要好多钱? ” 父亲坐在门槛上,问我。 “ 要一百五。 ” 我小声答。 “ 够不够? ” 父亲问。 我本想说: “ 不够 ” ,但迟疑了一下,终于说: “ 够。 ” 父亲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说: “ 我这里有两百块,你都拿去。到学校去要舍得吃,不要节约,该用就用。有个三病两痛的,要及时看,不要拖。听到没? ” “ 嗯。 ” 我一边接钱一边答。 “ 到学校去要专心读书,听到没?每回都拿恁多钱,你晓得17 / 26 农村挖两 个钱不容易。今天的钱还是你爸爸昨天晚上到人家那儿去借的。 ” 母亲在一旁说。 “ 你说些啥你?你看你说些啥。明娃都恁么大的人了,他自己还不晓得专心读书?这还要你紧说?钱,让他拿宽绰点,吃得好点,我看也没啥不好。家里没钱,没钱还有我哇,我晓得想办法。只要他好好读书,我砸锅卖铁都送! ” 父亲盯着母亲说。母亲就无话,去忙她的活路。 那时晨光正照着父亲那因过度劳累而过早苍老的脸。我鼻子陡地一酸,有些想哭。 “ 东西收拾好了没? ” 父亲问我。 “ 收拾好了。 ” 我小声答。 父亲就进屋背起我装满东西的背篼,说: “ 走,我送一下你。 ” “ 哦,你还有啥东西忘在屋里头没? ” “ 没有啥了。 ” 一路上都无语。我觉得父亲的脚步就踏在我的心扉,沉沉作响。我一直都低着头跟在父亲身边,没敢看父亲,怕父亲那一脸的岁月会碰落我的泪水。 到了街上,父亲一看车还没来,就放好东西,然后对我说:“ 你等着车,我去卖了辣子马上就来。 ” 等了一会儿,车没来;父亲背着一个大背篼来了。 “ 车还没来? ” 父亲问我,满脸的汗。 18 / 26 “ 没来。 ” 我小声答。 “ 你的辣子刚才卖多少钱一斤? ” 有人问父亲。 “ 唉,便宜得很,才三块多点。 ” 父亲答,一脸的苦。 我觉得有些东西在 我眼眶里滚动,忙努力忍了忍,终没让它们滚落下来。 又等了很久,车还是没来。街上的人都开始吃晌午饭了。我已饿了。 “ 饿了么? ” 父亲问。还没容我回答,父亲又说: “ 你看好东西,我去给你弄点吃的来。 ” 说着朝一个饭店走去。 不大一会儿,父亲就给我端来了一大碗热气腾腾的肉丝面。 “ 咸淡合适不? ” 父亲望着我,问。 “ 合适。 ” 我一边吃一边答。 我吃完了才想起父亲也没吃午饭,就说: “ 爸爸,你也去吃一碗吧。 ” “ 我不饿,早饭吃得多。 ” 父亲说。似乎还想努力笑一下,终没笑成。说完就拿过碗要去还。忽然,父亲又问我: “ 吃饱了没? ” “ 饱了。 ” 我发觉我的声音有些嘶哑,忙别过脸去。 又等了好一阵,车还没来。 “ 恁迟了,还没车,怕你上学要迟。 ” 父亲说,一边朝车来的方向望。 “ 爸爸,你回吧,我一会儿自己上车。 ” 我劝父亲。 19 / 26 “ 那哪儿得。你恁多东西,一会儿车来了你自己能上? ” 父亲笑着说, “ 还是我多等会儿。 ” “ 那你去买点东西吃? ” 我望着父亲说, 几乎是恳求。 “ 那要得,我去买个锅盔吃。 ” 父亲说着就向近旁的一个锅盔摊走去。锅盔很便宜,五毛钱一个。 父亲拿起一个锅盔正要付钱,车来了。父亲忙放下锅盔朝我跑来,一边说: “ 不买 了,反正我可以回去吃饭;快,你快上车。我来放东西。 ” 父亲说完就背起我的背篼往车顶棚上吃力地爬。 我的泪水一下子就涌了出来 我晓得还有十几里山路等着空腹的父亲一步一步去量。我晓得父亲为了送我读书硬戒了吃了十九年的烟。我也晓得我为了所谓的面子,曾多次伤了父亲的心! (选自散文 1998 年第 7 期 )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门槛宽绰陡地便宜 2如何理解 “ 我觉得父亲的脚步就踏着我的心扉,沉沉作响 ” ? 3本文通过哪几件事,表现父亲对我的爱? 4作者几次写到自己的眼泪表达了什么心情? 5 文章刻画了一位怎样的父亲的形象? 20 / 26 参考答案: 1略 2.父亲如此辛劳却还要我读书,我觉得既受感动又心情沉重。 3. 因操劳过度面色苍老; 借钱供儿子上学; 空肚子送儿子去车站; 给儿子买热汤面,自己去买锅盔。 4.感激。 5.善良、勤劳、为供儿子读书不惜一切代价。 儿女节选朱自清 我现在已是五个儿女的父亲了。想起圣陶喜欢用的 “ 蜗牛背了壳 ” 的比喻,便觉得不自在。新近一位亲戚嘲笑我说, “ 要剥层皮呢! ” 更有些悚然了。你读过鲁迅先生的幸福的家庭么?我的便是那一类的 “ 幸福的家庭 ” !每天午 饭和晚饭,就如两次潮水一般。先是孩子们你来他去地在厨房与饭间里查看,一面催我或妻发 “ 开饭 ” 的命令。急促繁碎的脚步,夹着笑和嚷,一阵阵袭来,直到命令发出为止。他们一递一个地跑着喊着,将命令传给厨房里佣人;便立刻抢着回来搬凳子。于是这个说, “ 我坐这儿! ” 那个说, “ 大哥不让我! ” 大哥却说, “ 小妹打我! ” 我给他们调解,说好话。但是他们有时候很固执,我有时候也不耐烦,这便用着叱责了;叱责还不行,不由自主地,我的沉重的手掌便到他们身上了。于是哭的哭,坐的坐,局面才算定了。接着可又你要21 / 26 大碗,他要小碗,你说红筷子好,他说黑 筷子好;这个要干饭,那个要稀饭,要茶要汤,要鱼要肉,要豆腐,要萝卜;你说他菜多,他说你菜好。妻是照例安慰着他们,但这显然是太迂缓了。我是个暴躁的人,怎么等得及?不用说,用老法子将他们立刻征服了;虽然有哭的,不久也就抹着泪捧起碗了。吃完了,纷纷爬下凳子,桌上是饭粒呀,汤汁呀,骨头呀,渣滓呀,加上纵横的筷子,欹斜的匙子,就如一块花花绿绿的地图模型。吃饭而外,他们的大事便是游戏。游戏时,大的有大主意,小的有小主意,各自坚持不下,于是争执起来;或者大的欺负了小的,或者小的竟欺负了大的,被欺负的哭着嚷着,到我或妻的面 前诉苦;我大抵仍旧要用老法子来判断的,但不理的时候也有。最为难的,是争夺玩具的时候:这一个的与那一个的是同样的东西,却偏要那一个的;而那一个便偏不答应。在这种情形之下,不论如何,终于是非哭了不可的。这些事件自然不至于天天全有,但大致总有好些起。我若坐在家里看书或写什么东西,管保一点钟里要分几回心,或站起来一两次的。 若是雨天或礼拜日,孩子们在家的多,那么,摊开书竟看不下一行,提起笔也写不出一个字的事,也有过的。我常和妻说, “ 我们家真是成日的千军万马呀! ” 有时是不但 “ 成日 ” ,连夜里也有兵马在进行着,在有吃乳 或生病的孩子的时候!我的朋友大概都是爱孩子的。少谷有一回写信责备我,22 / 26 说儿女的吵闹,也是很有趣的,何至可厌到如我所说;他说他真不解。子恺为他家华瞻写的文章,真是 “ 蔼然仁者之言 ” 。圣陶也常常为孩子操心:小学毕业了,到什么中学好呢? 这样的话,他和我说过两三回了。我对他们只有惭愧!可是近来我也渐渐觉着自己的责任。我想,第一该将孩子们团聚起来,其次便该给他们些力量。我亲眼见过一个爱儿女的人,因为不曾好好地教育他们,便将他们荒废了。他并不是溺爱,只是没有耐心去料理他们,他们便不能成材了。我想我若照现在这样下去,孩子 们也便危险了。我得计划着,让他们渐渐知道怎样去做人才行。但是要不要他们像我自己呢?这一层,我在白马湖教初中学生时,也曾从师生的立场上问过丏尊,他毫不踌躇地说, “ 自然啰。 ” 近来与平伯谈起教子,他却答得妙, “ 总不希望比自己坏啰。 ” 是的,只要不 “ 比自己坏 ” 就行, “ 像 ” 不 “ 像 ” 倒是不在乎的。职业,人生观等,还是由他们自己去定的好;自己顶可贵,只要指导,帮助他们去发展自己,便是极贤明的办法。 5朱自清亲情散文贮满一种温厚、朴实、自然的真情美。在背影中朱自清以儿子身份写父亲,在儿女中以父亲身份看儿女。身份不 同,真情却同样。通读全文,找出能体现朱自清爱子之情的细节 1 2 处,并作点品析。 _ 23 / 26 6文中画线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 7本文和背影一样,都体现了朱自清散文的构思精巧、严谨和谐的结构美。背影以 “ 背影 ” 为线索,难忘背影 描写背影 思念背影,结构严谨。试着按上述思路,分析本文的结构。 _ 8 .阅读下面的资料,结合本文及背影,说说你对朱自清的印象。 、朱自清父亲是朱小坡。朱自清的四儿子朱思俞说,他对父亲的的记忆既清晰又陌生,清晰是因为他第一次见到父亲已经 13 岁;陌生是因为他与父亲在一起只有三年。 、第十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一个歌手答出背影作者是朱自清,但张冠李戴把这个 “ 背影 ” 说成鲁迅。 、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中写道 “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 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 _ 重读背影 记得第一次读朱自清的背影是初中时代。还记得当时的语文老师,扶了扶镜架,对我们再三强调: “ 蹒跚 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智能制造项目贷款合同续签与智能制造技术合作协议
- 离婚子女户口迁移服务合同及监护权变更协议
- 住宅小区物业员工消防安全管理与培训合同
- 含铝废渣综合利用项目建筑工程方案
- 国企读书日活动策划方案
- 2025年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智能化与车辆智能导航报告
- 2025年新能源行业供应链绿色物流技术应用报告
- Unit 3 Get off the bed!说课稿-2025-2026学年小学英语Starter B新概念英语(青少版)
- DB65T 4397-2021 戈壁地酸枣直播造林技术规程
- 5.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2-教科版2004
- 2025年防跌倒、坠床安全管理考核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疫苗上岗证考试题及答案
- 2025中国载人eVTOL行业白皮书
- 2025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招聘4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2025-2026粤教粤科版(2024)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附目录)
- 精神运动康复
- 2024年贵州遵义市市直事业单位选调31人历年高频难、易点(公共基础测验共200题含答案解析)模拟试卷
-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50497-2019)
- 数字经济学导论-全套课件
- 《矩阵论》研究生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