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花荡》教学设计17_第1页
《芦花荡》教学设计17_第2页
《芦花荡》教学设计17_第3页
《芦花荡》教学设计17_第4页
《芦花荡》教学设计17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9 芦花荡教学设计 17 2芦花荡 【知识目标】 1了解有关作家、作品的文学常识。 2理清记叙的要素,把握故事情节。了解小说的特征。 3学习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肖像、动作、心理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揣摩雅致隽永的环境描写的妙处,品味课文的语言。 4感知文中景随情移的写作手法,体验孙犁小说的风格。 【能力目标】 1紧扣小说特点,从情节、环境、人物三方面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教会学生分析小说的基本方法。 2通过佳作欣赏和延伸拓展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开展讨论,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 【情感目标】 1体会孙犁小说诗情画意的语言美。 2领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使其认识到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3认识到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4引导学生体会并学习主人公自尊、自信、勇敢的美好品质。 2 / 19 【重点难点】 1学会分析一般小说的方法。 2掌握小说通过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体会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探究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设想】 1快速阅读法、讨论点拨法、延伸拓展法。 2教学时数: 2 课时 教师准备 对作者孙犁及白洋淀的情况应有详细了解。 复印该篇文章作者孙犁的另一名篇荷花淀。 学生准备 浏览有关白洋淀的资料,形成对该地区的基本认识。 预习课文,准确认读 “ 读一读,写一写 ” 中的字词和课文下注词语。 【人教八上】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多媒体展示 “ 白洋淀 ” 相关图片,教师有感情地说: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这里水光天色,四季竞秀:春光降临,这里芦芽竞出,满淀碧翠;每到盛夏,这里蒲绿荷红,岸柳如烟;时逢金秋,这里芦花飞絮,稻谷飘香;隆冬季节,这里坚 冰似玉,坦荡无3 / 19 垠 这就是被称为 “ 华北明珠 ” 的白洋淀。 但六十多年前,这里却遭到了日本侵略者铁蹄的蹂躏!自古燕赵就多慷慨悲歌之士:最早的黄帝曾在河北一带活动,刺秦王的壮士荆轲、三国勇士张飞、宋太祖赵匡胤;。在党的领导下,白洋淀人民积极投身到保卫家园的民族战争之中。在美丽的白洋淀里,演绎出一幕幕抗日的传奇故事。如我们熟悉的小兵张嘎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发生在美丽的白洋淀里的传奇故事的小说 芦花荡,去认识一位无名老英雄。 2孙犁与 “ 荷花淀派 ” 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河 北安平县人。白洋淀纪事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它反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作品从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的历史风俗画面,其笔调明丽流畅,文风秀雅、隽永,人物形象鲜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代表这种风格的,是作者的名篇荷花淀。1945 年发表后,在文学艺术界影响很大;有许多作家都努力探索其写作技巧,并在艺术实践中体现其风格,不久便形成了一个文学流派 。这个流派被评论界称为 “ 荷花淀派 ” 。其代表作家有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等。 4 / 19 “ 荷花淀派 ” 的作品,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情节生动,语言清新,朴素,富有节奏感,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有 “ 诗体小说 ” ,之称。我国杰出的语言大师、无产阶级革命文艺运动的领导人之一茅盾在评介孙犁时说过:孙犁有他自己的一贯的风格, “ 他的散文富有抒情味,他的小说好象不讲究篇章结构,然而绝不枝蔓;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的,好处在于多风趣而不落轻佻。 ” 3本文是一篇短篇小说:小说是一种文学 体裁。它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构成了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要素:小说的人物是虚构的,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不同原型的某些特征加以综合熔铸而成的,因此比现实中的原型更为典型。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也可以通过其他人物的反应和态度进行侧面描写等等。小说不仅勾勒人物的轮廓,刻画其性格的一个或几个侧面,还要在情节的发展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发展和变化。 情节要素:小说的情节一般比较完整,往往有开端、 发展、高潮和结局,有时前面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能显示生活中矛盾的发展过程。情节的巧妙安排对于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有着重要意义。 5 / 19 环境要素: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两类。环境描写是为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服务的。自然环境描写在小说中表现较多,主要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当时的气氛。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篇文章主要内容: 故事发生的时间:抗日战争时期;地点:白洋淀地区; 故事的主人公:老头儿 交通员(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老头,一 对勇敢的姐妹。) 抗日战争时期,我军队伍驻扎在苇塘里,里外交通全靠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他非常自信。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被鬼子发现,其中一个女孩受了伤,他发誓要为女孩报仇。他引诱鬼子进入他的埋伏圈,用锋利的钩子把鬼子钩住,用竹篙痛打鬼子,一个个地收拾了他们,为女孩子报了仇。 2环境描写芦花荡写的是残酷的战争环境里的人和事件,但决没有 “ 凄凄、惨惨、戚戚 ” 的描绘,就连那个女孩子受伤后的几声呻吟,也被轻轻一笔带过去了,作品要高昂浓重地传达出来的,是一种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情绪。即使在残 酷的战争背景下,作者仍然以沉静从容的姿态抒写白洋淀的美丽风光,那是一片如诗如画的芦花6 / 19 荡;那是一片月明风清的芦花荡;那是一片静谧安宁的芦花荡;那是一片斗志昂扬的芦花荡;作者细心地镌刻白洋淀人民心灵的塑像。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分析】 A、 “ 敌人 ”“ 炮楼 ” ,点明了环境的气氛;而 “ 星星也像浸在水里 ” ,像 “ 要滴落下来的样子 ” 渲染了淀水的晶莹明澈;星星倒映在淀水里,随着微风轻拂激起层层涟漪,使得星星也闪烁不定起来,因而给人以 “ 要滴落下来 ” 的幻觉。这样优美的自然环境,是多么令人赏心悦目啊 ! B、可是,敌人侵占着我们的大片国土,在这美丽的苇塘四周,敌人的炮楼林立,封锁和监视着这片革命根据地。白天,这里一片死寂,连水鸟也 “ 紧紧藏到窝里躲避 ” 了,只有到深夜,才能听到它们 “ 飞动和唱歌的声音 ” 。字里行间,流露出多么鲜明的爱憎感情 ! c、接下去写 “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 ” 。把白洋淀人民在那种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 存的姿态烘托了出来,充满了意志和力量。 这段景物描写得很富于生活实感,把读者引到一个特定的环7 / 19 境和气氛之中,很自然地成了后边故事的铺垫,艺术上融情人景,寄寓着作者沉沉的情怀。 小说写两个女孩在革命队伍里逐渐成长的过程,也穿插不少景物描绘: “ 这是冀中区的女孩们,大的不过十五,小的才十三。她们在家乡的道路上行军,眼望着天边的北斗。她们看着初夏的小麦黄梢,看着中秋的高粱晒米。雁在她们的头顶往南飞去,不久又向北飞来。她们长大成人了。 ” (第 13 段) 【分析】把女孩们的逐渐成长描述得多么富有生活韵味。庄稼 的自然成熟,雁群的南飞北回,诗意盎然地暗喻着时光的流逝。在生活的道路上,由于 “ 眼望着天边的北斗 ” ,所以永远不会迷失方向。 “ 北斗 ” ,既是实在的景物,因为是在敌人的封锁下,所以多半是夜行军,但同时,它又是一种暗喻:党的光辉的指引。 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芦苇和荷花是白洋淀人民那种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意志和斗争的力量的象征吧。) 月明风轻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 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8 / 19 (很轻快,很潇洒。 “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 ,颇有些苏东坡的意味了。) 小说结尾部分的那段关于芦花的描写,表面上看来,似乎离开了具体的斗争环境 那一场跟敌人进行的殊死战斗,其实不然,细心的读者会注意到,那是老人正 “ 狠狠地敲打 ”那些挂上了钩子的鬼子们的脑袋,把他们致于死地时, “ 向着苇塘望了一眼 ” 所产生的感受。俗话说 “ 景随情移 ” ,解恨的战斗必然会在内心萌发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此情此境,鲜嫩的芦花在老人的眼里,自 然会显得格外的美丽了。 总之:芦花荡的景物描写,处处与战争环境和人物的心境相谐,不仅渲染了故事的气氛,环境描写富有诗情画意,充满水乡的气息,雅致隽永,提高作品的感染力。 同学们以前学过课文,还有没有写水乡月色的句子。 社戏中描写江南水乡夜景的句子有: “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 李白的峨眉山月歌 “ 峨眉山月半轮秋,映入平羌江水流。 ” 穿插:孙犁的小说对美有一种特殊的追求,他曾在黄鹂一文中这样写道 “ 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 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这就是它们的极致。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 ” 因此,他不是正面地描9 / 19 写刀光剑影,而是以白洋淀明媚如画的风光作背景,用漫天飘飞的芦花,洁白如云的蒲苇,清香四溢的荷花,点染白洋淀人民新生活的欢乐和昂扬乐观的战斗精神。文笔清新自然,婉约韵致。 抗日战争是如此残酷,为什么要把如此残酷的战争置于这种如诗如画的环境中来描写呢? 这跟作者的人生态度和文化哲学是分不开的。 “ 人生在世,有幸福,有欢乐,也有孤独,有彷徨,有无奈,但人们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欢乐与痛苦? ” 是一味的宣泄, 还是含蓄的倾吐?是悲愤的控诉,还是从容的讲叙?是沉溺于旧时的伤痛,还是乐观的面对新生?我想,孙犁,选择的是后者。老师希望我们在坐的每一位同学,在今后的日子里,也应当用这种 “ 笑谈从容的态度 ” 来对待人生中的 “ 风雨变幻 ” 。 3感知人物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老头;一对可爱的勇敢的姐妹;一群愚蠢的鬼子兵 这篇小说刻画人物形象主要手法是 人物的对话描写。(外貌、动作、心理) 感悟老头子的英雄性格:强烈的爱国抗日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过于自信自尊。核心是自信自尊。 “ 过于自信和自尊 ” 这句话点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这句话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10 / 19 思。全文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都是由这一点生发出来的。 4体会老头形象的现实意义(战争的人民性问题) 老头子实际上成千上万的抗日军民的一个典型的代表,他的形象意义在于表明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中国人民是不可以被征服的。 三、分角色朗读,品味人物对话。 孙犁先生十分推崇水浒和红楼梦这两部小说,说这两小说的人物对话读起来 “ 叫人就像看见了说话人的神情,听见了说话人的声调。 ” 也就是说这两部小说 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把人物写活了。孙犁的菏花淀汲取了传统经典小说的精华,把对话写得简洁朴素,读后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窥见了人物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下面我和大家一起来赏析这部小说高超精妙的人物对话艺术。 师:大女孩子负了伤,虽说她没有叫一声也没有哼一声,可是胳膊没有了力量,再也搂不住那个小的,她翻了下去。那小的觉得有一股热热的东西流到自己脸上来,连忙爬起来,把大的抱在自己怀里,带着哭声向老头子喊: “ 她挂花了 ! ” (声音小,延长惊慌,害怕) 老头子没听见,拼命地往前推着船,还是柔和地说: “ 不怕。他打不着我们! ” “ 她挂了花! ” (与前面的 “ 她挂花了! ” 读来又何不同?11 / 19 着急,还有一点恼怒,突出重音,声音稍大 “ 谁? ” (课件) “ 谁? ” 很平和的说;不耐烦的说;很吃惊的说; 1、你真讨厌( 小学生甲对小学生乙如是说 恋爱中的女孩对男孩如是说) 2、这小家伙就知道淘气( 一位老师对小孩子的家长说 爷爷摸着孙子的头对别人说) 教师:通过比较可得出,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同一语言表达出截然不同的意思。 (应当读出 “ 很吃惊,很意外,不相信,有如晴天霹雳 ” 的意味。 “ 谁挂了花 ” 平淡多了。 “ 大 道低回,大味必淡。 ” 孙犁的文化哲学) 老头子的身体往上蹿了一蹿,随着,那小船很厉害地仄歪了一下。老头子觉得自己的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他用手扒着船尾,跟着浮了几步,才又拼命往前推了一把。(与前面几个动词比较。 “ 老头子叫了一声 “ 趴下 ” ,一抽身就跳进水里去,踏着水用两手推着小船前进。 “ 推 ” 之轻松与 “ 扒 ”之无力,充分表现出老头内心的沮丧。 他们已经离苇塘很近。老头子爬到船上去,他觉得两只老眼有些昏花。可是他到底用篙拨开外面一层芦苇,找到了那窄窄的入口。 12 / 19 一钻进苇塘,他就放下篙,扶起那大女孩的头。 大女孩 微微睁了一下眼,(受伤后的无力)吃力地说: “ 我不要紧 -。快把我们送进苇塘里去吧!(语速要放慢) 老头子无力地坐下来,船停在那里。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老头子叹了一口气,停了半天才(心理活动,可以猜想)说: “ 我 /不 /能 /送 /你们 /进去了。 ” 小女孩子睁大眼睛问(不理解): “ 为什么呀? ” 老头子直直地望着前面说(很落魄): “ 我 -没脸 -见人。 ” (过于自尊) 小女孩子有些发急。在路上也遇见过这样的带路人,带到半路上就不愿带了,叫人为难。她像央告那老头子: “ 老同志,你 快把我们送进去吧,你看她流了这么多血,我们要找医生给她裹伤呀! ” 老头子站起来,拾起篙,撑了一下。那小船转弯抹角钻入了苇塘的深处。 他叫着大菱说: “ 他们打伤了,流了这么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 ”(很有把握;过于自信) 两个孩子全没有答言,老头子觉得受了轻视。他说: 13 / 19 “ 你们不信我的话,我也不和你们说。谁叫我丢人现眼,打牙跌嘴呢!可是,等到天明,你们看吧! ” (过于自尊自信) 小女孩子说: “ 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 ” 老头子狠狠(自尊心受到伤害)地说: “ 为什么不能?我打他们 不用枪,那不是我的本事。愿意看,明天来看吧!二菱,明天你跟我来看吧,有热闹哩! ” 过于自信和自尊 四、品读课文,探究置疑 1、人物描写艺术探究:这篇小说怎样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 ? 作者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 课文着重写一场 “ 英雄的行为 ” ,更有点传奇色彩。作者主要用两个方法加以渲染:先是用女孩的怀疑来反衬;再是在叙述过程中只写其然,不写其所以然,让读者回味其所以然,使传奇色彩显得更为浓郁: 2怎样理解 “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 ” 一句中 “ 过于 ” 二字? “ 过于 ” 有非常的意思,老头子自信心 和自尊心都非常强。另一方面,确实有过头的意思,大女孩子之所以受伤,跟他过于自信、不够谨慎是有关系的。小女孩子洗脸,大女孩子还警惕一些,老头子却说 “ 不怕,洗一洗吧 ” ,洗脸有响声。14 / 19 老头子以为小火轮上的探照灯照不见他们,事实上探照灯把两个女孩子的脸照得雪白。这些都是他过于自信以致有点麻痹的表现。 “ 过于自信和自尊 ” ,是老头子性格的核心,他的功与过,都由此生发。 3敌人严密监视着苇塘,然而,第 8 段写道: “ 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 ” ,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像 ?你还能想到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 吗 ? 提示:可由歌声想像战士的情绪,想像战士和部队的方方面面。具体地说,有老英雄不断送来柴米油盐,保障有力,给养充足,战士们身强力壮,信心充足。傍晚休息的时候,战士们放声歌唱起来。歌声是对敌人的沉重打击。 联想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可以回忆课内外读过的文艺作品,答案不求一致。 4深入一层,可以感知,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还让我们看到英雄少年的风貌,还让我们想到苇塘里坚持抗战的队伍。从苇塘的歌声可以想见他们不怕艰险,豪迈乐观,斗志昂扬。读这篇小 说,可以感受到,在敌后抗日根据地,男女老少都发动起来了。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五、延伸拓展,课堂小结 15 / 19 1本文用诗情画意的散文笔法,向我们叙述了一个发生在冀中白洋淀里的传奇故事:一位干瘪的老头子护送两个女孩子找革命队伍的故事。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具有英雄气概、藐视敌人、无所畏惧、自信自尊的抗日老英雄的形象,他自信,他自尊,他有柔情,有热血,有仇恨,他是一只勇敢的鱼鹰! 让我们以毛主席的词句共勉:雄关漫步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愿同学们发奋努力,为祖国在 21 世纪的繁荣昌盛 而出力! 2本文在结尾处写道: “ 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 你能想象出当时二菱目睹老头儿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吗?补写出来。 3阅读课外阅读上本文的姊妹篇荷花淀,分析两文的异同。 4我想,老头子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老头益壮的豪迈气概,自尊自信的鲜明个性,智勇双全的英雄壮举也深深的感染了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请同学们课下每个写一篇随笔我心目中的英雄,我们再作交流。 5你对下列短文有何看法?(教师朗读短文,学生听并思考) 我有个同事的姐姐早年嫁给了日本人 ,现住在广岛,孩子在日本的学校读小学。 有一天,小孩参加学校的爱国活动。回到家中,突然狠狠对16 / 19 母亲说: “ 我恨死中国人了,我要把你们全杀死! ” 母亲大惊,忙问怎么回事?小孩讲,中国人很坏,杀了那么多日本人!母亲告诉他,中国人没有错,是日本人跑到中国去杀中国人的。小孩辩说: “ 我们一粒子弹只能杀死他们一个人,但他们一颗原子弹要杀死我们几万人! ” 母亲纠正说,原子弹不是中国人投的,而是美国人干的。小孩反驳道: “ 那我还是恨中国人,他们很坏,都应该死! ” 母亲赶忙说: “ 你不应该这么说,你妈妈是中国人,你的身上流着一半的中国血 ! ” 大家猜猜这个八岁的孩子怎么回答?他说: “ 那我晚上睡觉时不再挂蚊帐,我要让蚊子把我身上的中国血全喝光! ” 孩子的母亲后来对自己的妹妹讲,现在她都不敢给自己的孩子讲中国,因为她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口中还会说出什么话!她常常对未来怀有某种莫名的恐惧。 学生展开讨论并回答。 日本人可恨。 中国人要牢记历史,加强国防建设,不惧战争。 中日两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我们要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建设出力。 教师小结: 当今日本的年轻人,多数视中国为敌人。据最近的民意调查,日本的大学生大部分认为中国是日本最大威胁。而极力向西方和亚洲散布中国威胁论的也正是军费开支为世界第二的日本人!我们要注意到:三百年前日本落后时17 / 19 就抢劫中国,近代强大了用物力侵略中国,现代有钱了用商业欺诈中国,看看日本在华项目,哪一项是高科技项目? 日本在华犯的是滔天大罪,自己装聋做哑不说,还不让别人说,不让受害国家说,这不是一个善良的民族,慰安妇事件和遗留化学武器处置问题是日本最好的镜子。中国领导人不要战争索赔,日本人不感激,日本国民也不知道,中国人应睁大眼睛! 弱国无外交,弱国无友邦。除非中国也强大了,和美国一样,否则中日永远也不会成为真正的友 邦。除了美国主子之外,日本人在世界上是没有朋友的。我们中学生的责任就是学好知识,将来用知识报效祖国,为祖国的强大出力。 我们应该学习犹太人 他们曾经集体拒买德国工厂的产品,最后导致这家公司的彻底破产!起因就是因为这个公司的总裁说 “ 理解希特勒 ” 的话! 为什么德国对犹太人做地那么好!原因有二:一个是怕。因为犹太人特别团结;第二是犹太人的狠。犹太人从来没有放弃过对纳粹分子的追杀 只要这个地球上发现有任何藏匿的纳粹分子,他们就一定就会抓或绑架,如果实在无法得手,那就杀! 同学们,让我们牢记历史,振兴中华! 6 以抗战为背景的影片有鸡毛信、小兵张嘎、赵一曼、八女投江、狼牙山五壮士、地道战、地雷战等。 18 / 19 以抗战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有铁道游击队、敌后武工队、平原枪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