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索亚历险记》课堂教学实录徐向阳.doc_第1页
《汤姆索亚历险记》课堂教学实录徐向阳.doc_第2页
《汤姆索亚历险记》课堂教学实录徐向阳.doc_第3页
《汤姆索亚历险记》课堂教学实录徐向阳.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师:同学们,你们好,希望通过这节课,我们一起掌握名著阅读的方法和大家愉快地度过这段时光。在上课之前呢,我先给大家看一段视频,来大家一起看。 (师生共同观看汤姆索亚历险记片段,片段结束后,同学们都还意犹未尽) 师:视频好不好看? 生:(齐声)好 师:大家想不想看? 生:(齐声)想 师:由于时间有限,上课时间我们就不看完了。好,这部作品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名著,叫什么名字? 生:(齐声)汤姆索亚历险记 师:这部作品的作者是谁? 生:(齐声)马克吐温 师:谁能够从作者的风格、代表作等方面为我们介绍作者? 生:马克吐温本名塞缪尔朗赫恩克莱门斯。马克吐温是其笔名。出生于密西西比河畔小城汉尼拔的一个乡村贫穷律师家庭,从小出外拜师当学徒。当过排字工人,密西西比河水手、南军士兵,还经营过木材业、矿业和出版业,但有效的工作是当记者和写幽默文学。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大师。代表作短篇小说竞选州长、哥尔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等,以幽默、诙谐的笔法嘲笑美国“民主选举”的荒谬和“民主天堂”的本质。中期作品,如长篇小说镀金时代、代表长篇小说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及傻瓜威尔逊等。 师:好,这位同学预习的非常充分,但是回答问题时可用简洁的语言来表达,我们一起来看作者生平。 生:(齐读)马克吐温,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马克吐温的创作多以幽默讽刺见长,语言简练生动,内容蕴含丰富,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 师:我们幻灯片旁边还有小字。 生:(齐声)美国文学中的林肯 师:林肯是谁? 生:美国总统 师:被称为总统说明了什么? 生:文学地位高 师:课文节选了三个片段分别是什么? 生:当“海盗”去、海盗生活、洞中历险 师:这节课我们这种赏析洞中历险。我们赏析时有一定的要求,我们分小组,选择片段,每个组员分好角色。开始朗读,朗读声音要明亮。 (生按照小组激烈讨论起来) 师:哪个小组先来? 生:我们这组赏析的是第八十八页的第18段22段。(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我们从蓓姬的话中感受到她对光明自由的渴望,从汤姆的话中感受到汤姆的镇定,他在安慰蓓姬。 师:怎么样?哪位同学来点评? 生:很好 师:非常好。好在什么地方? 生:他们的朗读很有感情,读出了人物性格。 师:他们这组意思领略到位,声音响亮。哪组再来试试? (其他小组跃跃欲试) 生:我们找的是第七十八页的第4段9段。(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我们选这段的原因是:1、这段写出了整个事件中最紧张的部分。2、这段看出汤姆非常有智慧,虽然年纪小。3、作者在这段设置悬念,引起我们的思考“他们能不能走出山洞?”等等 师:好不好?鼓掌。看来这些同学以后真是大有作为,前途无量。那个小组再来试试? 生:我们找的是第八十四页的第24段。(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生1:我们选这段读的原因是通过语言、外貌、神态、生动地再现汤姆、蓓姬在洞中遇到的困难。汤姆对蓓姬的关怀。两个孩子在遇到困难时的表现。 生2:他们说找泉水,结果果然找到。这是一波。前面说到结婚蛋糕,后面也出现了在洞中结婚蛋糕的作用这是二波。通过一波三折,让读者的心悬了起来。 师:那位同学作点评?我觉得非常好 生:我觉得很好、很流畅。说明他们对文章的理解深刻,融入到文中了。 师:声音又好,又有形体动作。可能其他小组还有其他表演。时间关系,我们就不一一邀请表演了。通过朗读发现,有些同学又有激情又有感情。在读的时候,我们会想“汤姆、蓓姬会不会出山洞?”“汤姆、蓓姬在山洞中会遇到什么呢?”等等一些问题。要了解人物、了解情节、要了解出没出山洞,我们要阅读原著。 现在让我们拿起原著,赶快阅读吧! 这个原著读过没有?可能有些同学读过可能有些同学没有。刚才我发了教学案。下面结合教学案阅读。实在有不会的问题可以小组讨论解决。好下面开始阅读 (生边阅读边完成教学案) 师:做教学案时要阅读原著并思考问题。遇到不会的小组讨论的时候,小组最好告诉他在原著的什么地方。 (生边阅读边完成教学案) 师:好。有的同学可能没有做完,有的同学阅读过名著的做完了。我们来共同交流一下。第一题表现了汤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生:勇于探索、冒险精神 师:勇于探索、冒险精神。有没有补充? 生2:聪明活泼 生3:镇定自若 生4:非常顽皮 生5:正直的人 师:好,你能不能举出正直的例子? 生5:汤姆在教室与印第安人那一段 师:第二题,我先把第二题读一下,(师把选段描写朗读)这段话描写的人物是谁啊? 生:(齐声)蓓姬 师:这段描写的人物外貌好不好? 生:好 师:我们要学习这样的描写。第三题,请这位女生回答 生:是刷墙 师:有没有其他答案。没有,好,就是刷墙。第四题,汤姆喜欢两个女孩子,这两个女孩子分别是? 生:(齐声)蓓姬。 师:时间过得非常快,许多问题还不能解决。这就需要大家回去阅读名著、感受它的魅力。这里我送大家几句话,与大家共勉。 (出示幻灯片) “大量的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也能丰富人的感情。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 师:我希望不仅要读完这部作品,更要读更多的文学作品,做一个有修养、有情感的人。 伊索寓言课堂教学实录代琳娜 师:在人类知识的宝库中,伊索寓言这部书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仍一直闪耀着耀眼的光芒,其中许多篇目我们今天仍然耳熟能详,从中得到的很多经验我们现在还受益无穷。这节课就让我们打开这座宝藏的大门,一同走进这美妙的伊索寓言世界吧!先请一个同学介绍一下伊索和伊索寓言。生: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现存的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篇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这次我们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来学习这篇课文。在开始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我提出三个要求(投影):概括这则寓言的故事内容;弄清楚宙斯、赫拉和赫尔墨斯之间的关系;体会这则寓言的寓意。在小组学习中要按照这三个要求提出你们自己的问题,看谁提出的问题质量最高。(学生展开小组学习。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讨论宙斯、赫拉和赫尔墨斯之间的关系;学生尝试提出问题。约8分钟时间)师:下面我们请一个小组来概括本文的内容。一个同学说完以后组内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生1:文章的第一句是这个故事的起因和开端,主要写赫尔墨斯来到雕像者的店里,了解自身的价值。第二句到尾段是故事的发展和结局,主要写赫尔墨斯询问雕像者的情况,主要写他们的对话。生2:我们小组是这样概括的:第一段写天神赫尔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故事。第二段是点明寓言的寓意,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爱慕虚荣,自高自大,结果只会适得其反,不被人尊重。师:这两个小组的概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还有哪个小组是怎样概括的?生3:他们都是分层分段概括,但第二组有对寓言寓意的概括,第一组没有。师:概括故事内容,最好不采用分层概括,而用整体概括更好一些;概括故事内容,可以不涉及故事的寓意。下面看看还有哪个小组是怎样概括的。生4:我们小组概括的是:这则寓言写的是赫尔墨斯到商店询问自己的雕像值多少钱,想以此知道自己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的故事。师:这样概括就比较好一些。接下来大家再说说宙斯、赫拉和赫尔墨斯三个人之间的关系。生5:赫拉是宙斯的妻子,赫尔墨斯是赫拉和宙斯的儿子。生6:宙斯是众神之王,赫拉是宙斯的妻子,赫尔墨斯是他们的儿子。师:两位同学说得很好。我们弄清楚故事的内容和人物之间的关系之后,再来研究这则故事的寓意。下面分小组研讨,先看看你们小组读这则寓言都发现了哪些问题。(学生展开小组研讨。约5分钟时间)师:小组研讨暂停。下面哪个组说一说你们组发现了什么问题,又是怎么解决的。生7:我们组首先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赫尔墨斯是商人的庇护神,可是商人却不重视他?我们经过讨论认为,赫尔墨斯虽然是商人的庇护神,但因为他没有尽到庇护商人的职责,所以商人们也就不给他的雕像标出高价。师:回答问题可以先看赫尔墨斯是怎样一个人,这个人物有什么特点。对这个小组提出的问题和作出的答案,别的组有不同意见吗?生8:我们认为是由于他的虚荣骄傲。生9:我们小组不太同意他们的意见。赫尔墨斯的雕像不值钱,不完全因为他没有尽到庇护商人的职责,这一点文中没有说;说是由于他虚荣,可以这样认识,但商人卖雕像时没有这个意思。他的雕像不值钱,也许是做工不精细,但主要还是商人从多销售、多赚钱的角度考虑的。也就是说商人根本就没有把赫尔墨斯当作应该尊重的神来看待。师:这个同学回答得很好。他分析赫尔墨斯的雕像不值钱的原因有根有据,是站得住脚的。赫尔墨斯的虚荣,我们是从他自认为自己的雕像很值钱,但商人卖出去时并不值钱中看出来的。下面还有哪个小组提出了问题?生10:我们小组提出一个问题:赫尔墨斯为什么不直接问自己的雕像值多少价钱?师:哪个小组可以回答这个问题?生11:因为赫尔墨斯是先看到宙斯和赫拉的雕像,后看到自己的雕像。生12:一个人的雕像不能体现这个人的价值,更不能体现这个人的内心,所以,不能按看到雕像的先后来说明赫尔墨斯为什么不直接问自己的雕像值多少价钱。他不先问自己的雕像值多少价钱,是想看到自己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这正表现出他的虚荣。师:文中写赫尔墨斯的几次问话都有提示语。讨论一下赫尔墨斯三次发问的提示语有什么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找赫尔墨斯三次发问的提示语,展开小组讨论。约5分钟时间)师:下面请同学发言。生13:第一次发问的提示语是“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第二次发问的提示语是“赫尔墨斯又笑着问道”;第三次发问的提示语是“后来,赫尔墨斯看到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会对他更尊重些,于是问道”。师:谁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生14:第一次发问的提示语比较平静,写出赫尔墨斯试探的心理;第二次发问的提示语着意写了赫尔墨斯的表情,表现他在听到宙斯的雕像才值一个银元后,对自己雕像的价格满有把握的心理,写出了他骄傲的特点。第三次发问的提示语写出赫尔墨斯自以为他的雕像价格要比宙斯和赫拉都高的狂妄心理,写出了他的虚荣心。师:这位同学分析得很好。可见,提示语的变化不但使文章的语言活泼,而且也使人物的形象更生动,性格更鲜明。最后,大家讨论讨论这则寓言带给你怎样的启示。(小组讨论。约5分钟)师:寓言带给人们的启示往往是多方面的。哪位同学说说看。生15:一个人不能靠父母的关系得到自己的价值。生16:从“白送”两个字中,我看到凡事不能嘲笑别人,要先看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