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CAD和MATLAB接口方法及改进建议.ppt_第1页
PSCAD和MATLAB接口方法及改进建议.ppt_第2页
PSCAD和MATLAB接口方法及改进建议.ppt_第3页
PSCAD和MATLAB接口方法及改进建议.ppt_第4页
PSCAD和MATLAB接口方法及改进建议.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SCAD的接口方法研究,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乐健2011.04,第2页,主要内容,1.PSCAD的数据级接口2.PSCAD的程序级接口3.PSCAD方程程序的自动生成方法4.结论与建议,第3页,1.PSCAD的数据级接口,目的:利用外部数据资源;生成数据被外部程序调用;查看仿真过程中的详细数据。,包括数据输入接口和数据输出接口。,第4页,数据输入接口,主要利用FileReader元件,参数设置,从另一个PSCAD运行进程或外部波形获取数据,并可用作输入,第5页,重要参数设置,数据文件名称,绝对或相对路径,数据列数,采样频率计数方法,采样频率,遇文件尾部的处理方法,第6页,数据文件格式,第一行必须为空或注释,可由11列数据(采样频率指定)或10列数据+第一列为采样时间点,数据使用,第7页,数据输入示例,电能质量监测数据库,PQD格式,监测数据专业解析软件,Txt格式,自编写中间处理软件,Txt格式,PSCAD,输出显示,第8页,数据比对,专业解析软件中的波形,输入至PSCAD中的波形,第9页,数据输出接口,选择进行数据存储,输出文件名称,第10页,输出文件格式(1),生成一个.inf文件,波形名称,数据编号,所属页面,最大最小值,单位,第11页,输出文件格式(2),生成若干.out文件,每个文件最大11列,第1列为采样时间点,其余10列为数据。若仿真项目内的输出波形大于10个,即会自动生成多个.out文件,并自动编号。,采样时刻,PGB(1),PGB(2),第12页,2.PSCAD的程序级接口,目的:与其它应用程序实时交互自动生成仿真计算程序作为后台支持程序,基本没有开放式接口,如API函数和OLE,可调用其它应用程序;,第13页,调用外部子程序(1),接受.f,.for,.f90和.c的源代码文件,多个文件用“,”分开,每个文件可包含多个子程序,各子程序均可在自定义元件的代码部分进行调用,第14页,调用外部子程序(2),主要利用FileReference元件,也可接受.f,.c的源代码文件,但在PSCAD最新版本中,该元件主要用于与associatedfiles一起在PSCAD中调用其它应用程序,故调用外部子程序时,推荐前一种方法。,第15页,调用Fortran子程序示例,dd.f中的exap,第16页,调用C子程序示例,第17页,加入用户自定义库,将多个用户子函数形成库文件,避免针对各个仿真程序加入多个源代码文件。在无需修改源代码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其它人员开发的函数。,第18页,调用其它外部程序,+,设置需编辑的文件,在此页面设置,设置文件后缀和相应打开应用程序,第19页,调用外部程序示例(1),编辑文件aa.xls,在PSCAD内双击图标,即可打开Excel对aa.xls进行编辑,第20页,调用外部程序示例(2),第21页,与MATLAB的接口(1),步骤1:,全局设置MATLAB接口信息,步骤2:,指明本仿真模型使用接口,第22页,与MATLAB的接口(2),步骤4:编写用户元件,但注意至少提供两个输入参数,指明需使用的.m文件的名称和路径。,步骤3:编写.m文件,实现元件功能。,第23页,与MATLAB的接口(3),步骤5:在用户元件代码内调用.m文件。,SUBROUTINEMLAB_INT(MPATH,MFILE,INPUTS,OUTPUTS),CALLMLAB_INT(“文件路径”,“文件名,RR,R),步骤6:在用户元件代码传递参数。,#STORAGEREAL:3STORF(NSTORF)=$ASTORF(NSTORF+1)=$BCALLMLAB_INT()$C=STORF(NSTORF+2)NSTORF=NSTORF+3,压入第1,2参数,弹出输出参数,第24页,3.PSCAD方程程序的自动生成方法,大型电力系统相关的仿真计算存在如下问题:1)模型规模大;参数众多易出错、工作量大;2)网络运行情况变化需要仿真程序变化;3)运行人员往往关注结果需要较高PSCAD技能。,自动生成仿真计算模型:1)模型准确;建立速度大大提高;2)能自动随网络运行情况变化;提高模型生命力;3)屏蔽建模细节,让运行人员集中于结果分析。,第25页,自动生成方案研究,PSCAD仿真过程分析:,PSCAD部分图形化输入界面,解析工具,.psc文件包含了拓扑结构和元件参数信息,转换工具,EMTDC部分Fortran代码,编译器等,进行仿真计算,方案1:直接编写.psc文件,方案2:直接编写Fortran代码,第26页,方案比较,方案1:可直接得到仿真计算的图形化模型,跳过复杂的模型生成环节;完全满足自动生成仿真计算模型的要求。但没有相应的生成方法介绍和图形化建模的接口函数,是否能实现存在问题。方案2:利用EMTDC提供的script和Fortran语言自动生成源代码,实现可能性较高。但无图形化模型,调整模型不方便,技术要求较高。,最终采用方案1进行研究,第27页,PSC文件结构,该文件可用常用文本编辑器打开编辑,第28页,PSC文件的设置部分(1),SettingsId=1205000000.1215311957Author=lejian.ltwDesc=乐健Arch=windowsOptions=0Build=6Warn=1Check=15Libs=Source=,关键字,该文件ID号,文件创建者,创建者描述,操作系统类型,设置开始,第29页,PSC文件的设置部分(2),RunInfo=Fin=0.5Step=5e-005Plot=0.001Chat=0.001Brch=0.0005Lat=100Options=0Advanced=239Debug=0StartFile=OFile=noname.outSFile=noname.snpSnapTime=0.3Mruns=10Mrunfile=0StartType=0PlotType=0SnapType=0MrunType=mrun,该部分内容设置projectsettings-Runtime页面内的相应内容。,设置结束,RunInfo起始,例如:该行确定本仿真模型采用的仿真步长。,第30页,PSC文件的定义部分,定义部分为PSC文件的核心,由多个Module组成,有两类Module,一个是main;其它的是用户自定义的PageModule。,Module的典型结构,Module(“module_01),Desc=“模块1,Nodes=,Graphics=,Page()元件1;元件2;元件n;,模块名,主模块名必为Main,模块外部引脚定义主模块为空,模块显示的图形,模块内的元件;可包括普通元件和PageModule,第31页,模块外部引脚定义,Nodes=Electrical(HL1002a,-198,-54)Electrical(HL1002b,-126,-54)Electrical(HL1002c,-54,-54)Electrical(HL1001a,54,-54)Electrical(HL1001b,126,-54)Electrical(HL1001c,198,-54),引脚类型,此为电气引脚,引脚名称,也是变量名,横纵轴坐标,第32页,模块图形定义,Graphics=Font(,Large)Text(0,10,“XX热电厂)Rectangle(-270,-36,270,36)Line(-198,-54,-198,-36)Line(-126,-54,-126,-36)Line(-54,-54,-54,-36)Text(-210,-22,XX线10A)Text(-138,-22,XX线10B)Text(-66,-22,XX线10C)Line(54,-54,54,-36)Line(126,-54,126,-36)Line(198,-54,198,-36)Text(42,-22,XX线10A)Text(114,-22,XX线10B)Text(186,-22,XX线10C),第33页,模块内部定义,Page(D/A1,Landscape,16,512,344,100)0.xnode(54,90,2,39446520,-1)Name=HL1002a0.xnode(54,126,2,35512080,-1)Name=HL1002b0.xnode(54,162,2,35512584,-1)Name=HL1002c0.annotation(234,72,0,36572240,-1)AL1=110A相AL2=,模块内部页面设置,第34页,元件调用PageModule,.HL110tran(2862,1098,3,35560568,-1),PageModule名称,在调用页面内位置,元件的方向,元件的编号,出现在调用页面内,第35页,元件调用Component(1),-Wire-2142,1332,0,36276920,-1)P1=0,0P2=18,0,0.capacitor(126,1242,3,39933648,-1)C=76.39uF,画线,参数,电容,参数,第36页,元件调用Component(2),0.xfmr-3p2w(162,522,1,35519016,-1)Name=T_1Tmva=50MVAf=50.0HzYD1=1YD2=1Lead=1Xl=0.1p.u.Ideal=0NLL=0.0p.u.CuL=0.0p.u.Tap=0View=0Dtls=0V1=110.0kVV2=10.5kVSat=1,三相双绕组变压器,第37页,补充说明,其它任何类型的元件都可利用相应方法生成;元件间的连接问题尚未完全解决;本方法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1010251518.4,第38页,应用示例,网络规模:220kV变电站1座;110kV变电站6座;地区热电厂1个;35kV出线20条;10kV出线超过150条;负荷众多。,目标:某配电系统电能质量评估及治理效果分析,需求:自动根据当前网络拓扑结构、元件参数、运行参数来自动生成PSCAD仿真计算模型。结合电能质量监测数据,进行模型校验;分析评估网络电能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