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必修一_11_第1页
《记念刘和珍君》必修一_11_第2页
《记念刘和珍君》必修一_11_第3页
《记念刘和珍君》必修一_11_第4页
《记念刘和珍君》必修一_1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2 记念刘和珍君必修一 天津市新华中学 冯振利 【教学目标】 、抓住作者思想感情脉络,理清文章思路。 、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文意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提高理解句子含义以及表达作用的能力。 、认识封建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凶残卑劣,学习爱国青年的革命精神。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 、理解关键词句含义,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2 / 12 理清文章思路,从而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教学时数】 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家作品 作者:(略) 写作背景: 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蓬勃发展,在人民革命浪涛的冲击下,帝国主义扶植的段府摇摇欲坠。月日,为了帮助奉系军阀消灭当时倾向于革命的冯玉祥的国民军,日帝的两艘驱逐舰悍然进攻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后者忍无可忍,被迫还击。日,日帝借口国民军违反辛丑条约,向中国提出抗议,并纠集美英等帝国,向段府提3 / 12 出最后通牒,限小时内既日午前作出答复。 日,北京各界人士为了抗议帝国主义侵略我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会后,游行示威,在段府前请愿,当到达时,早已经戒备森严的府卫队突然向群众开枪射击,并用大刀砍杀,制造了死人,伤人的 “ 三 一八 ” 惨案。 惨案发生后,军阀的反动文人极力为其主子开脱罪责,污蔑参加请援的群众是 “ 暴徒 ” ,并把杀人的罪责推到他们所说的 “ 民众领袖 ” 身上,说 “ 民众领袖 ”“ 犯了故意引人去死的嫌疑 ” ,制造了种种谣言。 当噩耗传来的时候,鲁迅正在写无化的蔷薇之二,他怀着满腔的悲愤,当天晚上就写下了该文的则, 揭露控诉反动派的这一暴行,并指出: “ 这不是一件事的结束,而是一件事的开头。墨写的谎言,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 ” 后来,鲁迅又相继写了死地可惨与可笑等文。月日,写下了著名的记念刘和珍君。 4 / 12 二、文章分析 、文章思路: 本文的写作原由,既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然后记述刘的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 再叙事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议论惨案的教训和意义。 三者相互交错,始 终统一于 “ 赞烈士 ”“ 批反动(政府、御用文人) ”“ 醒国人 ” 来 “ 记念 ” 这一中心。 、思路分析: 分析第一大部分()的思路: 思考:文中是否有提示性的语句?作者为什么一再强调? 明确:提示性的话是 “ 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 。这句5 / 12 话在文中出现两次。但是这两个 “ 必要 ” 意思完全相同吗?第一 “ 必要 ” ,说的是悼念遇害者刘,奉献作者最大的哀痛和尊敬,控诉段府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人的阴险论调。第二“ 必要 ” ,在于唤醒 “ 庸人 ” ,用人们牢记这笔血债。两次强调 “ 必要 ” ,突出了 写作动机,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爱憎。这部分是按照由爱到憎的逻辑顺序安排思路的。 分析第二大部分(、)的思路: 思考:是按照怎样的思路布局的? 明确: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安排思路的。先回忆与刘的最初相识,再详细叙述遇难的经过。叙述遇难又分两步,从事件概况到遇害细节。 分析第三大部分(、)的思路: 思考后明确:这部分先否定了徒手请愿的做法,然后用 “ 然而 ” 将笔锋一转,肯定了这次死难的意义,鼓励 “ 真的猛士 ” 奋然而前行。可见是按 照由否定到肯定的逻辑顺序布局思路的。 6 / 12 板书设计: 总体思路 局部思路 (逻辑顺序) 写作缘由 痛斥走狗文人 (、)唤醒麻木庸人 悼念刘和珍君 爱 控诉反动政府 恨 追述生平事迹 记念主体 概括惨遭杀害(时间顺序) (、)详写遇难经过 教训意义 劝戒徒手请愿 否定 (、) 激励奋然前行 肯定(逻辑顺序) 、内容分析: 文章写于事件发生同年月日,一般来说记叙同年发生事情是不需要表明年份的,或仅仅说 “ 今年 ” 即可,但是在这里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明确:以 “ 中华民国 ” 来纪年,这是愤慨的揭露和讽刺。 “ 三 一八 ” 发生说,鲁迅正在写无花的蔷薇之二,他当即在这篇文章的后部分,同样大书 “ 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十八日 ” ,并称这是 “ 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 。作者对7 / 12 “ 中华民国 ” 一向是嗤之以鼻的。如年在忽然想到中说 : “ 我觉得仿佛久没有所谓中华民国 ” ,在作者看来,所谓 “ 中华民国 ” 早已经不是人民的政府,而是屠杀人民的机器,所谓执政府总统,完全是屠杀人民的刽子手!因此,作者在文章开篇写 “ 中华民国 ” 具有讽刺意味,我们不难从这庄重严肃的文笔中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刘是怎样的一位青年? 明确:文章没有详细介绍刘的事迹,只是记叙了几次印象。 “ 然而在这样 就有她 ” 。 “ 然而 ” 强调了她与众不同, “ 生活艰难 ” 说明她 “ 预定全年 ” 需要很大的决心。 “ 毅然 ” 则进一步强调她的勇气。生活虽艰,预定莽原,向往革命,渴求真理。 “ 能够不为 反抗 ” 。不屈势力,反抗校长,富于斗争精神。 女师大复校,她 “ 虑及 ” 。虑及前途,黯然泪下,有思想,有远见,富有责任感。 8 / 12 始终微笑,态度温和,和蔼善良。 欣然请愿,敢于斗争。是一位热血青年。 作者为什么一再写刘 “ 她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 ? 明确:强调刘的善良可爱,反衬出反动派的凶残和反动文人的下劣。 作 者为什么一再说 “ 我实在无话可说 ”“ 我说不出话来 ”“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 ? 明确:烈士被杀,无限悲痛,不能不写,很有必要。但是 “ 我已经出离愤怒了 ” 。无话可说,不是真正的无话可说,而是愤怒!反动派的杀害人民的凶残,文人的污蔑和惑众的下劣,令人说不出话来。尤其是后者, “ 尤使我觉得悲哀 ” 。鲁迅每次触及走狗文人时,都表现出极大的鄙视和愤慨,曾用笔墨形象地描绘过走狗的劣性: “ 每一个破衣服人走过,叭儿狗就叫起来,其实并非都是主人的意旨和使。叭儿狗往往比它的主人更严厉。 ” 从本文中,也能找出例子:9 / 12 “ 惨象 流 言,尤使我 ” 同样用了个 “ 尤 ” 字,两次使用,绝非偶然,它反映了作者对奴才走狗的不可遏止的不同寻常的恨。 (朗读时, “ 流言家 ”“ 下劣 ” 要重音读出,读得铿锵有力,只有这样能传达出作者的无比愤慨和仇恨的感情) 由此看出,作者因 “ 悲恨 ” 而感到有写的必要,因“ 恨 ” 而无话可说, “ 悲 ” 和 “ 恨 ” 两股情感在文章一开始就升腾交织。 三、语句鉴赏 、真的猛士 明确: “ 着的猛士 ” 指真正勇猛的革命战士。 “ 惨淡的人生 ” 和 “ 淋漓的鲜血 ” 指反动政府制造凶杀的黑 暗现实。因此,第一句可以理解成:真正的革命者敢于正视黑暗的现实的。这两句话的含义是:真正的革命者,面对国家和民族的惨淡前途和人民的悲惨命运感到哀痛,他们又为改变黑暗现实、以勇往直前奋斗献身为最大的幸福。 10 / 12 这里, “ 猛士 ” 性格正是作者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作者在这篇文章里,也确实以猛士的姿态 “ 敢于直面 ”“ 敢于正视 ” 。 、惨象 流言 灭亡 明确: “ 惨象 ” 指反动军阀的血腥镇压。 “ 流言 ” 指走狗文人的无耻谰言。这两个词回答了 “ 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 。 “ 沉默啊 。沉默呵 ” 这是对反动派罪行的愤怒控诉。这里不是赞许 “ 沉默 ” ,而是对中国反动派的高压政策所造成的这种黑暗的沉默现状表示极大的愤慨。从与后面一句联系来看,第一个 “ 沉默啊 ” 感情深沉,感叹的成分较强;第二个 “ 沉默呵 ” 感情较为激越,愤怒的情绪较突出。为唤醒民众,作者在最后指出 “ 沉默 ” 的两种前途:一种是爆发,一种是灭亡。从句式看是选择复句,表明只存在一种可能。表面上看,作者并不肯定哪一种,似乎只客观地指出衰亡民族的两种不同的发展前途,但是实际上暗示,只有 “ 爆发 ” 才是唯一出路,作者肯定的是后者。作者用这一复句,既是对反动 派的警告:杀人者别得意,沉默到了极点就将是爆发的时刻,更是对 “ 后死者 ” 的呼唤、激励、鼓动。全句感情高度激昂。 11 / 12 、人类的 徒手 明确:这里作者将人类前行的历史比作煤的形成。 “ 大量的木材 ” 比喻代价巨大的流血斗争。 “ 其中 ” 指流血斗争。煤是如何形成的? “ 需要大量的木材,而形成的只是一小块 ” 。可见,木材变成煤需要付出很大代价,很大吸收。那么,人类前进也需要付出很大代价和牺牲, “ 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 ” ,这就表明,请愿是不在这种需要付出代价和牺牲之列的。这就是说,在鲁迅看来,向反动派请愿难以换来人类历史的前进,请愿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斗争方式。因此没有必要为请愿而付出代价和牺牲。很显然,鲁迅是主张采用向反动派请愿这种斗争形式的,在作者看来,应当集中革命力量,以有限的代价去换取更大的胜利,不要作无谓的牺牲。(教师可联系为了忘却的记念中 “ 我于是就逃走了 ” ) 四、总结全文 文章、部分是说写作的缘起,侧重于悲痛的回忆和哀悼,、部分是记念的主体,侧重于愤怒的揭露和控诉,、部分侧重探求死难者对于将来的意义。作者的笔触及到三类人:反动派及其走狗文人,爱国青年,处于中12 / 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