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二 非文学作品阅读 非连续性文本(试题部分)课件.ppt_第1页
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二 非文学作品阅读 非连续性文本(试题部分)课件.ppt_第2页
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二 非文学作品阅读 非连续性文本(试题部分)课件.ppt_第3页
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二 非文学作品阅读 非连续性文本(试题部分)课件.ppt_第4页
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二 非文学作品阅读 非连续性文本(试题部分)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十二非文学作品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题组一2018年浙江中考题组,A组20142018年浙江中考题组,五年中考,一、(2018衢州,121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4分)阅读提示:1.本文不需要全文精读,建议先浏览全文(约2分钟),再读文后题目,根据答题需要,选择重点内容阅读2.配图中的字影不需要阅读。人民日报年度好标题,竟然是这些三只眼传媒2018-05-10人民日报每两个月评选一次好标题,每次10个左右,分为一二三等奖,2017年一共评选了好标题64个。作为全国媒体人业务标杆的人民日报,其好标题有很多“会说话”,而且说得有味、说得有理,让人耳目一新,连连点赞。,人民日报年度好标题,(选入本卷时略去了三等奖),人民日报好标题到底好在哪一、口语化要体现人情味儿,新闻说事实,标题是开场。开场说得好,才能吸引受众往下看。口语化标题,使用群众的生活用语,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原汁原味,讲出的话有生活气息,更能体现人情味儿,这样会更容易被读者接受。A这个标题构思巧妙、新颖别致,以全票当选一等奖。叙述式的引题写实,点出种植转型这一关键词;拟人化的主题简明直白,表明种植转型内容;口语化的表达活泼亲切、通俗易懂,能够让读者了解种植结构调整这一重大农业政策。B,春节过后,人们拖着沉甸甸的行李箱返回工作岗位,里面装的不仅仅是一样样的具体实物,更是一份份浓浓的亲情。象征着离家远行的行李箱空间再大,都装不下远行人对家的思念与依恋,标题准确地击中了读者内心的柔软之处,有力地激发起读者的共鸣。这个标题也是全票当选一等奖。,二、口语化不是普通大白话标题的口语化,并不是把群众口头语言原封不动进行呈现,而是要对这些原生态语言进行加工、提炼,在准确、简练的前提下,让标题更加形象、生动,突显文化品位。一是语感强,对称美。中文表达讲究修辞,体现博大精深文化。新闻标题中运用对仗,能够使标题呈现平衡感与对称美,不仅利于传统文化弘扬,还能有效提升报道的文化气质。该文是“补民生短板,咱们加油干”系列报道的首篇,刊发于2017年11月3日17版。文章将采访对象的原话提炼并制成标题,道出了劳动者们坚忍不拔、希望靠双手奋斗出幸福生活的决心和信心,也揭示出目前有些地方由于社会管理不当,人为阻滞百姓劳动致富的现实,口语化的表达,朴实无华、简洁平实,直戳问题实质,一针见血,很有力度,为相关部门防“堵”疏“堵”提供了启示。,二是语意丰,有理趣。中国的汉字,本身就有强大的文化魅力。看似平常的话语,放在不同的标题语境下,能产生不同的解读,蕴藏的辩证、双关、悬疑等哲理也能让人拍案叫绝。,这组标题准确生动地概括了主人公一生的工作内容和贡献,引题交代了主人公的姓名和82岁的高龄,以及工作单位和工作日上午仍时常去办公室上班的忙碌安排,有情节、有故事;主题采用拟人化手法,将对风云变化的研究比喻成“琢磨云的脾气”,增强了画面感,既有文采,又显情怀。“琢磨”一词尤其用得妙,耐人寻味。,三、口语化要有时代感时代的特点也会在标题中留下印记,短标题的流行和网络化标题的广泛使用,体现的就是当今时代的特点。读题时代,标题短而精,不仅读来朗朗上口,而且易读易懂易传播。网络流行语用在题中,也能跟上时尚节拍。2010年11月10日,当“给力”首登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时,曾让不少人感到“意外”。如今,网言网语在报纸上的使用已非常普遍。用得准确,会让读者感觉亲近、自然。,巧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解读税费红利对经济新常态的重要意义,生动鲜活,而且有时代气息。两个贴切的比喻既增加了标题的感染力,又提升了内容的思想性,同时这种押韵结构也进一步强化了标题的韵律感。来源:长江微信公众号(综合研究事儿、金台新声、新闻与写作)(运城网信备案号20011)选自微信公众号“三只眼传媒”,有删改新闻阅读参与讨论1.根据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分析人民日报评选年度好标题的意义。(4分)【链接材料】有人在朋友圈里晒了一组文章标题的变迁:原文刊在人民日报上,标题是给勇于担当的纪检干部“撑腰”,到了一些网站那里,变成纪检干部遭威胁:别把事办绝,了你家住址我知道;到了另一些网站那里,变成人民日报:有纪检干部遭威胁对方称“别把事办绝”;还有诸如人民日报:有纪检干部坚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人民日报刊文:有纪检监察干部宁愿送人情也不愿做黑脸包公。新闻阅读反思文本2.文章在阐述“口语化要体现人情味儿”这一观点时,用了两个例子(见文中A、B),哪个更切合这一观点?(2分)3.你认为本文的标题“人民日报年度好标题,竟然是这些”好不好?为什么?(2分)新闻阅读关注来源4.编者在文中配图,在文末标注信息来源,有什么作用?(4分)新闻阅读评析观点5.文中画线处的三个小标题关键词是“口语化”。人民日报好标题是否都具有口语化的特点?请阐述理由。(2分),一、1.答案(示例)从链接材料中可以看出,有些新闻标题常常断章取义、哗众取宠,误导读者。所以,人民日报作为媒体人业务的标杆,进行年度好标题评选活动非常有意义,能纠正不良风气,引导新闻发布者遵守职业操守,也提醒读者要注意甄别新闻标题,不要被误导。解析结合材料可发现,刊登在人民日报上的原标题给勇于担当的纪检干部“撑腰”在一些网站上却变成了纪检干部遭威胁:别把事办绝了你家住址我知道等。而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则是这些网站为了吸引眼球,这显然是哗众取宠的行为。而人民日报推选年度好标题的意义便在于纠正不良风气,同时也在业内树立好标题的榜样。2.答案B解析B写的是春节过后人们从家乡返程时,往往在行李箱中装满沉甸甸的物品,而这些物品大多体现了奔赴远方工作的人对家的思念和依恋,与A相比,B更能体现人情味儿,因此选B。3.答案(示例)不好。这个标题尽管具有口语化特点,但不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且“竟然”一词,表示意外,暗含否定,以此激起读者的好奇,有哗众取宠、误导读者之嫌。解析作答本题时,需结合材料中对“好标题”的分析思考,比如“口语化要体现人情味儿”,“口语化不是普通大白话”“口语化要有时代感”。但“人民日报年度好标题,竟然是这些”虽具有口语化的特点,但却没有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竟然”暗含否定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嫌。4.答案(示例)(1)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文中的图片以及文末的信息来源都证明本文内容的真实性,体现编者负责任的传播态度。(2)给读者提供信息来源,便于读者深入阅读时查证资料。(3)新闻中的图片还可以丰富文本的呈现方式,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解析作答本题时,不仅需要结合问题答出标注新闻中的图片来源有何作用,还需考虑在新闻中添加图片有何作用。标注图片来源的作用需要结合新闻文体特点作答,新闻承担着传播社会信息的重要功能,因此比其他文体更注重真实性。同时需结合生活经验分析标注来源的图片在我们日常阅读新闻时发挥着何种作用。5.答案(示例)不是。有些标题的特点不能用“口语化”来概括。如“三更风雨行英雄扶摇去”,言简意赅,具有对称美,表达对英雄的崇敬和哀思,语言是典雅的。解析所谓“口语化”是指贴近日常生活的语言,而纵观文中所有标题会发现“三更风雨行英雄扶摇去”等部分标题言简意赅,语言典雅,因此并非所有的好标题都具有口语化的特点。,二、(2018温州,57)阅读下面鲁迅入门读本的“前言”和“目录”,完成13题。(13分)前言,(1)世界上每一个国家总是以本民族的经典作家来教育国民与后代。那么,中国有哪些最基本的、源泉性的民族文化经典呢?比较一致的意见是,至少应有五大经典:论语、庄子、唐诗、红楼梦、鲁迅著作。鲁迅是和孔子、庄子、李白、杜甫、曹雪芹并肩而立的民族文化的高峰,以他们所创造的文化经典,作为每一个中国国民精神发展的“底子”,这是一项民族精神建设的基本工程。,(2)作为集中了“20世纪中国经验”的思想家与文学家,鲁迅与我们又是最为贴近的,许多人读鲁迅的文章,都会感到他仿佛就是针对当下中国的问题在发言,而又具有历史的高度和深度;鲁迅是活在现实中国的,每一个愿意并在思考和关注社会、人生、文学问题,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青年,都能够和他进行心灵的对话与交流。(3)“鲁迅与青年”本身就是一个讲不完的话题。鲁迅无论在其生前还是去世后都对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产生巨大的吸引力,这绝非偶然。这首先是因为鲁迅是一个“真的人”,A他敢于说出别人不敢说、不愿说、不能说的一切真实。鲁迅恰恰是在人们因为缺乏勇气和智慧而停止思考时,把思想的探索进行到底,从不顾忌将会引出什么可怕的结论。这里所表现的,正是一种年轻人所向往的大智大勇的大丈夫气概。鲁迅追求“真”的彻底性更表现在,B他从不向读者(包括年轻人)隐藏自己内心的矛盾、痛苦、迷惘、不足与失误。他敢于面对自身的局限,更无情地批判自己。他从不以真理的化身自居,更拒绝充当“导师”,他将真实的自我袒露在青年面前,和他们一起探讨与寻路,青年人可以向他倾诉一切,讨论、争辩一切,他是青年,人的朋友。能够结识这样一位“真人”本真、真诚、真率的智者,应该是人生之一大幸。(4)鲁迅同时是一位现代汉语文学语言的大师,他的语言以口语为基础,又融入古语、外来语、方言,将汉语的表意、抒情功能发挥到极致,又极具个性与创造性。阅读鲁迅作品,不仅能够得到精神的启迪以至震撼,还能得到语言的熏陶与美的享受。尽管初读时会有些困难,但坚持读下去,自会有自己的发现和感悟,而且常读常新。流连于鲁迅所构建的汉语精神家园,也是人生一大乐事。(5)正是出于这样两大基本信念:相信鲁迅其人其作品的魅力,相信当代中国有理想、有追求的青年,他们的心是和鲁迅相通的,我们将这本鲁迅入门读本奉献于诸位面前。(6)现在,请打开本书,走进鲁迅的世界。钱理群,2012年2月4日目录,1.阅读“前言”,下列不是钱理群选编鲁迅入门读本意图的一项是(3分)()A.用鲁迅作品为青年的精神发展打“底子”。B.希望青年借助鲁迅作品更好地认识现实问题。C.告诫青年不要把鲁迅当作人生导师。D.引领青年走进鲁迅所构建的汉语精神家园。2.从下列备选作品中任选一篇,在第(3)段AB中选择一处,结合阅读体会,参考示例,完成阅读笔记。(4分)A.他敢于说出别人不敢说、不愿说、不能说的一切真实。B.他从不向读者(包括年轻人)隐藏自己内心的矛盾、痛苦、迷惘、不足与失误。备选作品:二十四孝图父亲的病示例文中语句:把思想的探索进行到底,从不顾忌将会引出什么可怕的结论。阅读笔记:藤野先生中,鲁迅去日本求学,是救国的不懈探索,也是思想的不懈探索。他写到一群中国人围观同胞被枪毙时拍掌欢呼,这段文字让我想到,冷漠麻木的国民只能做无用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这结论真的有点“可怕”呢。,3.鲁迅入门读本旨在引领青年走进鲁迅的世界。请阅读“目录”,根据本书的编排和选择的文章篇目,探究编者怎样来达成这一目的。(6分),二、1.答案C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A项对应内容在前言第(1)段中,“鲁迅是和孔子的文化经典,作为每一个中国国民精神发展的底子”。B项对应内容在前言第(2)段中,“许多人读鲁迅的文章,都会感到他仿佛就是针对当下中国的问题在发言思考和关注社会、人生、文学问题”。D项对应内容在前言第(4)段中,“鲁迅同时是一位现代汉语文学语言的大师”“流连于鲁迅所构建的汉语精神家园,也是人生一大乐事”。C项对应内容在前言第(3)段中,“青年人可以向他倾诉一切,讨论、争辩一切,他是青年人的朋友”,由此可知钱理群选编鲁迅入门读本是希望青年把鲁迅当作人生导师,C项表述有误。2.答案(示例1)我选择二十四孝图,为A句做笔记。二十四孝图中,鲁迅先生犀利地写出“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背后的人性冷漠,让人不寒而栗。在大家想当然流传着,并昏聩地灌输给儿童时,他语出惊人,说出了别人不想说、不愿说、不敢说的话,让我们感受到封建孝道的虚伪性。(示例2)我选择父亲的病,为A句做笔记。父亲的病,是少年鲁迅的一段心路历程。他,深爱他的父亲,但他能真率地写出自己当时希望父亲快点咽气的想法。他还回忆了在父亲临终前顺从旧习俗呼喊父亲的行为,这成了他一生的心病。这也是世俗之人不愿说、不敢说的,鲁迅却不加掩饰地说了出来。(示例3)我选择二十四孝图,为B句做笔记。二十四孝图中的文字,读来触目惊心。文中真实地描述了儿时鲁迅担心父亲学郭巨埋儿的心理,展现了小鲁迅内心的恐惧和迷茫。这让我看清了封建孝道的虚伪与不人道。(示例4)我选择父亲的病,为B句做笔记。少年时期的鲁迅目睹父亲治病、去世的过程,其间的痛苦真是一言难尽啊。尤其是与庸医周旋的无助和痛苦,让我仿佛看见了少年鲁迅的单薄身影。而他写父亲去世时自己内心的矛盾,凸现了痛苦的深沉。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课外名著重要内容的能力。首先要理解A、B两句话的内涵。A句指鲁迅往往能在文章中犀利地批判现实中的丑恶现象。B句指鲁迅直率诚恳,能在文章中直接抒发自己内心的矛盾、痛苦、迷惘等个人情感,指出自身的不足、失误。再从两篇备选作品二十四孝图父亲的病中任选一个,找出相关内容写阅读笔记即可。3.答案从“目录”看出,编者不仅精心编排了全书的结构,也精心选择了相应的篇目。先通,过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阿长与等篇目,让读者感受到一个富有生活味、亲近感的鲁迅;再通过“阅读鲁迅”三个版块的作品,让读者了解到鲁迅如何看生活,看人生,看社会,看人性,看生命,让读者走近一位真实、深刻、敢于批判的作家鲁迅。这样的编排,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符合青年读者的阅读心理,能引导青年真正走进鲁迅的世界。解析本题考查对写作技巧、作品主旨的理解能力。该题难度较大,需要仔细阅读目录的内容。目录的四个部分中所选取的文章分别展示了鲁迅的不同特点,从富有生活味到带着思辨性、批判性看生活,看人生,看社会,看人性,看生命。这样的编排既由浅入深,又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真实而深刻的鲁迅。答题时首先写清不同版块的作用,再写清这样编排的好处,并从读者阅读心理的角度进行总结。方法技巧对于这一类综合性较强的题目,首先要仔细阅读相关内容,再联系其他部分,如材料中的“前言”,加以分析,并从作者、编者、读者等多个角度进行综合考虑。答题时,需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性,同时需要用合适的衔接词来使答题更有层次感。,三、(2018温州,811)阅读下面“选文”和“导读”,完成14题。(22分),1.面对“奴才”诉苦,“聪明人”和“傻子”分别采用了怎样的方式?请简要概括。(4分)2.联系上下文,关注“导读”,从用词和句式的角度品析画线句子。(4分)3.作家毕飞宇认为,闰土是鲁迅笔下众多“奴才”中的一个。结合故乡,比较分析闰土和本文中“奴才”的异同。(6分)以下故乡的片段,供参考(1)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2)“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4.本文中,鲁迅为何要将“那人”称为“傻子”?借助“导读”,联系全文,阐述你的理解。(8分),三、1.答案聪明人采取的方式是虚伪地表示同情,傻子采取的方式是用行动帮助奴才。解析本题考查筛选、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从聪明人“也惨然说”“叹息着,眼圈有些发红,似乎要下泪”的表现和他对奴才说的话中可以看出他采取的方式是虚伪地表示同情。从傻子“大叫起来”“动手就砸那泥墙”等表现中可以看出他采取的方式是用行动帮助奴才。2.答案“慢慢地”“最后”写出主人听到了喊声但毫不着急的样子;“主人”一词放在最后,突出了主人的威严,凸显了主人很是笃定的心理,说明主人深知奴才是不敢反抗的,他对“奴才”的“奴性”是极了解的。解析本题考查赏析文中语句的能力。首先关注画线部分及其前后文的内容,同时关注右边的导读部分“此句可否写成主人听到了喊声,走了出来?”这个问题。与原文一比较,就明确了需要从“慢慢地”“最后”这些词语和“主人”一词所在的位置等方面赏析。3.答案相同之处:他们都会诉苦,他们的诉苦源于他们艰难的生活。比如,闰土向“我”诉苦,文中的奴才也不断地向聪明人和傻子诉苦。他们安于自己的处境,不懂也不敢改变。例如,闰,土终究恭敬地唤“我”为“老爷”;文中的奴才发现傻子要砸墙,就惊恐不已。不同之处:闰土只是一个麻木的奴才,他只是苦于自己的生活,将所谓的希望寄托于香炉和烛台。而文中的奴才,为了做稳奴才,他出卖帮助他的傻子,向主人邀功献媚,显得很丑恶。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小说典型人物形象的能力。题目很明确地说明要比较闰土和“奴才”的异同之处。首先关注他们的相同之处艰难的生活、诉苦的习惯等。再关注他们的不同之处闰土是麻木而苦于自己的生活,寄希望于香炉和烛台;而文中的“奴才”则出卖了帮助他的傻子。找到这些异同之处,再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进行回答即可。方法技巧回答该类题目时,要从“异”和“同”两个方面去概括,并概括出相关的事例。这道题把课内和课外阅读紧紧地结合在一起,这也提醒考生,在复习时,对于课内具有拓展性的相关知识,特别是重要的人物形象、重要篇目的主旨情感等,要加以总结和识记。4.答案(正确理解文章中傻子的“傻”,借助“导读”深入理解傻子的“不傻”,由此推导鲁迅的写作意图,并形成自己的观点)(示例1)从聪明人及奴才的角度来看,“那人”的确是傻的。他不计后果帮助奴才,结果却遭到了奴才们的驱赶,并被称为“强盗”。事实上他并不傻,他是一个真心帮助奴才的人。“傻,子”象征着那些用行动帮助他人、改变社会的真诚的勇敢者。鲁迅通过这个故事,揭露了现实的荒诞:少数的行动者正被多数的“聪明人”和“奴才”冤枉和打击。鲁迅在作品中将这样的人称之为“傻子”,透露着鲁迅对现实的深深悲哀和强烈批判,绝望中犹有希望。(示例2)“那人”其实并不傻,他真诚热心地用行动帮助奴才,但从聪明人和奴才的角度看,这个人不计利害地去行动,结果却遭到了驱赶,的确是一个傻子。故事中的三个形象,隐喻了社会中的三类人,一类是可怜又可恶的“奴才”,一类是虚伪圆滑的“聪明人”,一类就是“傻子”要用行动改变现实的勇敢的英雄形象。鲁迅通过这个故事揭露现实的荒诞,表现了鲁迅对“傻子”被冤枉和打击的愤怒,透露出他对现实的悲观。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小说典型人物形象和主旨的能力。该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首先通过文章中“傻子”的行为概括其人物形象,再关注导读部分“聪明人傻子奴才便是鲁迅所发现的三种类型形象,是社会上某一种人的标本”这一内容,了解这三类人在文章中的不同形象和所代表的社会上不同类型的人物。“傻子”是真诚、勇敢、善良的人,最后却被冤枉和打击。鲁迅借助这个具有反语色彩的称呼,暗示了人物的悲惨结局,批判了令人悲观的现实。,四、(2018绍兴,1013)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14分)关于“人际交往”的两封信【甲】青春热线编辑:你好!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对自己的人际交往很不自信。我很怕别人忽略我、讨厌我。每当我和别人打打闹闹或者开玩笑时都很开心,但是之后我又在想,他们会不会觉得我太疯了?有时我会遇到心眼儿多、圆滑的人,他们其实只是占了点小便宜,但我总感觉他们要害我。我有时也会怀疑,是不是我把自己看得太重了,但就是始终无法放下戒备心。和别人接触我总是提心吊胆,把他们说过的话翻来覆去地想。我害怕与别人接触。接触过后我又很自卑,怕别人讨厌我,我总感觉我的性格有问题,但是我的好朋友都说我的性格很好,我又觉得他们在骗我。我好恐惧,好焦虑,你能帮帮我吗?沉思,【乙】沉思:你好!认真读完你的来信,我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你在与人交往时内心的纠结和困扰。这样的矛盾情绪让你感到很恐惧、很焦虑,也很迷茫、很无助。我能理解你的感受和心情。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一个在心理学上叫做“自我同一性探索”的关键时期。处在这个时期的人会非常强烈地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并以此为参照来对自己评价和定位。在自我同一性探索完成后,随着成长以及心理能量的不断积累,我们的关注点就会慢慢从外部转移到内部,也就是从关注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转变为形成相对稳定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认可。到这个时候,我们对别人的评价就会有“批判接受”的能力,可以平静地接纳善意的、有改进意义的评价,而不理会那些不公平的或不切实际的评价。从你来信的叙述中,我基本可以推测你的心理发展正处在自我同一性探索尚未完成的阶段,所以会格外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并感到“提心吊胆”,生怕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这种状态本身并没有问题,只是心理发展并走向成熟的一个阶段,你也不需要过于焦虑。但是,如果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我调整,会极大地有利于积极、顺利地完成这个成长任务。,自我调整可以从两个层面上来进行,一是学会悦纳自己并好好地爱自己,二是建立并明确自己的心理界线。学会悦纳自己是在自我同一性探索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因为对周围人际关系的种种担心和猜疑,折射出的正是我们对自己的不满意。如果潜意识里有一个不合理的信念,认为自己不值得别人喜欢,不值得被爱,现实中我们往往会把这种信念投射到周围人的身上,认为别人会讨厌自己,对自己有看法。但如果我们能够从内心真正接纳自己,愿意无条件地去爱那个真实但不完美的自己,就会发现“别人觉得我不好,我就一定不好”这个不合理信念的荒唐之处,就能够淡定豁达地做最好的自己,从而达到由内而外的身心和谐,实现自我同一性的圆满状态。建立并明确自己的心理界线是我们照顾好自己感受的一个重要保证,也是自我同一性完成的一个标志。举个例子来说,你信中提到的一个场景,当遇到心眼儿多、圆滑的人时,知道他们只是要“占点小便宜”,那么要忍让接受还是拒绝反抗呢?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心理界线来作评估:如果是无关痛痒的事情,自己有足够的心理能量去面对且不会造成困扰,那就可以接受;如果是触碰到了自己的心理底线,忍让会令自己内心很不舒服,那么就要毫不犹豫地拒绝。你所提到的戒备心,其实也是这个层面的问题,你并不需要完全放下戒备心,更不需要违背自己内心的感受去信任或迎合别人,只需要依据自己的心理界线去把握戒备的分寸,既不草木皆兵,也不开门揖盗。当然,这两个方面的调整说起来很容易,真正做起来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也需要你多给自己一点时间和耐心。但我相信,只要你愿意,一定能够凭借自己的思考和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完成发展任务,照顾好自己的感受,自信、乐观地经营好自己的人际交往,找到属于自己的心理正能量。小月儿(选自中国青年报青春热线心箱2015年6月30日,略作删改),1.“沉思”来信有何目的?你觉得“沉思”看了“小月儿”的回信会有哪些启发?(3分)2.选出下列表述与材料相符的一项。(3分)()A.“沉思”在人际交往方面有严重的心理问题,拒绝与人交往。B.“小月儿”认为人在自我同一性探索完成后,依旧非常强烈地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C.“小月儿”建议“沉思”要无条件接纳真实但不完美的自己,努力实现自我同一性的圆满状态。D.“小月儿”结合“沉思”的来信内容,分析了戒备心的危害,并指出如何依据自己的心理界线去把握戒备的分寸。3.根据对象选择得体的语言才能达到劝说的效果。以【乙】文画线句为例,结合加点词分析“小月儿”劝说的效果。(4分)4.心箱是有关青少年心理咨询的知名栏目,走过了十五六个春秋,可是近两年这个栏目停办了,很多读者大呼可惜,强烈要求继续开办,你赞同吗?结合这两封信和生活经验阐述理由。(4分),四、1.答案目的:“沉思”描述自己人际交往的困惑,是为了寻求帮助,解决心理问题。启发:不要过分地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自我调整(学会悦纳自己并好好地爱自己,建立并明确自己的心理界线);多给自己一点时间和耐心。解析该题有两问,对于第一问,根据“沉思”信中的最后一句话“我好恐惧,好焦虑,你能帮帮我吗?”可知,“沉思”是在寻求帮助,具体问题就是前文中描述的人际交往中的不自信。对于第二问,其实可以把问题转化为“小月儿提供了哪些帮助”,所以要从第二封信中寻找相关信息。乙文中第1、2段可以概括为“不要过分地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第3、4、5段可以概括为“自我调整”,在第4、5段中对“如何自我调整”进行了两个方面的具体叙述,可以将其具体写出。第6段可以概括为“多给自己一点时间和耐心”。2.答案C该题考查筛选、分析信息的能力,需要考生结合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判断。A.“沉思”的这一问题是青春期的常见问题,并不严重,而且“沉思”只是害怕与人交往,并非“拒绝与人交往”。B.回信的第2段写道,“在自我同一性探索完成后而不理会那些不公平的或不切实际的评价”,所以“依旧非常强烈地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是错误的。C.在回信的第4段有类似的叙述,所以正确。D.“危害”二字错误,回信中并没有说到戒备心的危害。,方法技巧解答该类题时,不能想当然,一定要回到原文,找到相关信息,认真比对。做该类题时最好用排除法,确定错误项的具体错误点,错误点一般有“前后信息不对称”,如B项;“夸大其词”,如A项;“无中生有”,如D项。对于选项中表肯定的词语,如“必须”“一定”等,都要加以斟酌。3.答案“小月儿”用“本身”“过于”等词,从心理发展规律上,客观而科学地指出“沉思”的这种心理状态是正常现象,宽慰她(他)不用特别紧张焦虑;“只要你愿意”鼓励“沉思”主观努力,“我相信”“一定能够”等词,充满鼓励期许之味。“小月儿”这样的劝说语言,让“沉思”更好地认同接受自己的建议,从而达到劝说的目的。解析该题考查赏析词句的能力。“本身”“过于”这些限定词更具科学性,也客观地解释了“沉思”的心理状态,以这些词语来宽慰“沉思”更具效果。“只要你愿意”语气更加恳切,也鼓励“沉思”主观努力。“我相信”“一定能够”等词,从“小月儿”的角度出发,语气柔和,富有情谊,更能让“沉思”接受。易错警示该题的赏析角度和以往赏析修辞、描写等的角度差别很大,它需要考生从加点词的语气、特点出发,并联系我们日常生活经验来回答。同时,回答该题不仅需要从加点词的角度具体分析,也要从整句话的角度进行总结。,4.答案(示例1)赞同。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心理问题,这个栏目方便他们咨询心理问题,并能得到专业的解答;如果自己也有类似的心理问题,也会深受启发;我们从这些专业的解答中,获得了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学习劝说的方法,提高劝说的能力。(示例2)不赞同。青少年的心理问题纯属个人隐私,公开刊登在报纸上不太合适;这个栏目的停办一定也有某种客观的原因,如大量信件的处理,回复信件的专业人员不够等;现代传媒的飞速发展,这种书信体的传统栏目需要改版创新。解析首先要给出自己的观点,再叙述理由。从赞同的角度来看,这个栏目可以方便青少年咨询心理问题,为他们解惑;也可以给存在类似心理问题的青少年提供建议;同时,可以让我们获得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和劝说的方法。从不赞同的角度看,这可能会侵犯个人的隐私;会有大量信件要处理,回复信件的专业人员不够;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写书信的人变少,这种传统栏目需要创新。找到相应的理由后,组织答案,使句子更有逻辑性。,方法技巧回答这一类评析题时,首先要抓住题目的具体内容,亮出观点,再从原文以及自我的实际生活出发,深入挖掘事物、事理背后隐含的意义并找出相应理由。在形成答案时,要注意几个理由之间的逻辑性,可以通过合适的关联词将其连接起来。,一、(2017丽水,9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职业生涯规划,你准备好了吗随着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职业生涯规划”如今不再是新名词,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在高中大面积推开,并逐步向初中普及。职业生涯规划是指针对个人职业选择的主观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和测定,确定个人的奋斗目标并努力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换句话说,职业生涯规划要求根据自身的兴趣、特长,将自己定位在一个最能发挥自己长处的位置,选择最适合自己能力的职业。调查研究“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研究”课题组对某校高一新生,做了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题组二20142017年浙江中考题组,学子心声爽爽是大四学生,学的是会计专业,但是找了大半年工作,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问她到底喜欢什么,想做什么,她都说不清。“我觉得我适合当护士,可我学的是会计。当初填志愿的时候,我明明填的是浙江某大学的英语专业,可是,等我和同学出去玩了,我爸偷改了我的志愿,学校和专业全改了。”,由于不喜欢所学专业,她学得不开心,几度厌学,现在找工作又特别迷茫。听说有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后,她不禁感慨:“要是我那时候能有这样的辅导多好,怎会走这些弯路?真是郁闷!”规划辅导中学生在接受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时,指导师往往会对他们进行这样的“心理测试”:今天,你准备去一个很远的地方旅行。刚走出家门,一个白胡子的神仙突然在你面前出现。他告诉你,他可以送给你一个礼物,作为你旅途的坐骑,你会选择哪一个?A.一头强壮的大象B.一头被视为神物的单峰白骆驼C.一匹射雕英雄传里提到的汗血宝马一般人的逻辑是不是这样的?我喜欢宝马,因为很威风,很漂亮,而且跑得很快,我喜欢这种奔驰的感觉!我不喜欢骆驼和大象,因为太慢了!但如果是去沙漠,骑大象走不出二十公里就得渴死。如果是去草原,要一头骆驼又有何用?不管你的答案是什么,都要明白:关键是看你要去哪里旅行。,专家说法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儿研究所所长孙宏艳:美国早在1989年就颁布了国家职业发展指导方针,明确规定职业生涯教育要从6岁开始。日本也要求从小学开始就必须进行职业生涯方面的教育教学活动。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开展高中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太迟了!在填报志愿时,许多学生不但对大学的专业学什么、将来能做什么一无所知,就连对自己的兴趣与适合的东西也不够了解。在大学阶段,许多学生由于选择了不感兴趣的专业而表现得很懈怠,甚至荒废了学业。深圳市光明新区教科研中心刘会金:绝大多数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大学生毕业时有将近40%的同学认为自己学错了专业,近65%的同学将跨专业选择职业,就业过程相当痛苦。每年填报高考志愿时,很多家长、教师习惯于“分数优先”原则,很少考虑孩子的兴趣、志向。温州市教研院副院长马玉斌:职业生涯规划课主要是帮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以及自己和职业的匹配度。高中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并不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就定下具体明确的职业方向,而,是要让学生在认识自己和社会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所在,学会把兴趣转变成学科优势、职业兴趣和事业追求,在选课和选专业方面能够有的放矢,激发个人的内在价值和潜力,去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摘自互联网,有删改)1.下列表述与“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结果相符的一项是(3分)()A.少数家长对孩子“职业生涯规划”的帮助不大。B.多数学生赞同在高中阶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C.多数学生对各个职业了解较多并希望进行体验。D.初中学校没有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课。2.阅读“规划辅导”部分,分析指导师给中学生做心理测试的意图。(3分)3.阅读“学子心声”部分,结合文本相关材料写出爽爽的案例给你的职业生涯规划带来的启示。(4分),一、1.答案BB.柱状图61%的数据显示多数学生对在高中阶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持肯定态度,与选项内容相符。A.柱状图显示9.9%的家长能帮助孩子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说明少数家长对孩子“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大,与选项中的“不大”不符。柱状图显示52.94%的学生希望家长多提供一些了解各个职业的机会,这就意味着过半数学生不了解职业状况。这从另一个角度可以折射出多数家长没有帮助孩子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选项中的“少数”不符。C.柱状图的图示反映出多数学生对各个职业不了解,柱状图显示92%的学生在初中学校没有接受过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也意味着学生对各个职业了解不多。D.尽管柱状图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在初中没有接受过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但是不能绝对地说初中学校就没有开设过“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课。方法技巧非连续文本中经常会出现图表形式,读懂图表的关键是分析透彻数据及其反映的相应内容。(1)注重整体阅读,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主题或方向,就像本题关注的是“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主题,接受调查的对象是学生。(2)重视数据特点或变化。数据百分比的大小或变化往往说明了某个问题,而这可能正是这个材料的重要之处,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3)注意图表细节。图表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它往往起提示作用,如图表下面或旁边的文字注解等。(4)把握考题要求,考题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提示性,按考题要求答题,有的放矢。2.答案意图是告诉中学生,选择怎样的坐骑关键在于你的目的地在哪里,同样,你选择什么学科、什么专业关键在于你想从事什么职业。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本观点态度的能力。测试的问题是“旅行时选择旅途的坐骑”,工具是大象、骆驼或宝马,规划辅导部分的最后一句“不管你的答案是什么,都要明白:关键是看你要去哪里旅行”,传达出的信息是选择什么坐骑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要明确旅行的目的地。这一心理测试是带有隐喻性质的,多种坐骑隐喻多种学科、专业,选择坐骑好比选择学科和专业,目的地喻指从事的职业。解题关键题干中已经提供答题信息的区域在规划辅导部分,所以首先聚焦这部分。其次要理解心理测试的“意图”,既然是“意图”,肯定不能停留于表层信息,不能只关注旅行选择坐骑的问题,而要关注选择坐骑的问题和职业规划有什么内在联系,挖掘深层含意。最后要将自己的理解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且有理有据。,3.答案(1)职业生涯规划要早做;(2)要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身的兴趣、特长、能力;(3)要了解社会和专业,让所学的学科、专业与喜欢的职业匹配;(4)要与家长沟通,让家长支持自己的选择。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分析理解及运用。爽爽感慨“要是我那时候能有这样的辅导多好,怎会走这些弯路”,再结合专家说法中的内容,可以获得启示“职业生涯规划要早做”;“问她到底喜欢什么,想做什么,她都说不清”,结合专家说法第一段后半部分内容,可以获得启示“要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身的兴趣、特长、能力”;爽爽“学的是会计专业,但是找了大半年工作,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结合专家说法最后一段,可以获得启示“要了解社会和专业,让所学的学科、专业与喜欢的职业匹配”;爽爽因为父亲偷改了自己的志愿,导致学了不喜欢的专业,学得不开心,甚至厌学,找工作又迷茫,再结合专家说法第二段有关教师和家长很少考虑学生的兴趣和志向的内容,可以得到启示“要与家长沟通,让家长支持自己的选择”。,二、(2017宁波,10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分)理性思维你的朋友是否曾经就某个问题来征求你的意见?如果是的话,你也许已经通过逻辑的方式来帮助他理解问题了。也许你自己并没有意识到,你这样做其实就是在用理性思维的技能帮助朋友。理性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和做出判断时使用推理和逻辑。下面就来谈谈一些理性思维的技巧。类比与对比当你想要寻找两件事物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时,就需要用到类比与对比的技能。类比是指找出相似性,即共同特征。对比是指找出不同点。用这种方法来分析事物能帮助你发现一些平时容易忽略的细节。应用概念应用概念技能就是要用有关某一情况的知识来理解另一种相似的情况。如果你能把原来的知识活用到另一种情况,这表明你已经真正理解了这个概念。在考试时,即使题目和原来课堂上讲的不完全一样,你也可以用这个技巧来应对自如。,理解图表教科书中的图表、照片和地图能帮助你理解课文。这些插图形象地显示了某些过程、位置或者想法。理解图表技能可以帮助你从这些视觉元素中学到知识。要理解一张插图,必须多花一些时间仔细看插图和附带的所有文字信息。插图的说明含有图中的重要概念。图注指出了图中的关键部分。而图例则说明了图中各种符号的含义。因果推断如果一个事件能导致另一个事件发生,那么就说这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因果推断技能就是要判断两个事件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例如,如果你发现皮肤上起了一个红肿块并且发痒,你就可能推理出这是被蚊子叮咬的。蚊子叮咬是因,肿块是果。但是有一点很重要不能光凭两个事件一起发生,就判断它们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科学家会通过实验或者根据以往的经验,来判断因果关系是否存在。归纳归纳是指根据局部信息来推断总体信息的技能。要做出正确的归纳,从总体中选出的样本就必须足够大而且具有代表性。你在买葡萄时就可以试着使用归纳技能。先拿几颗葡萄来尝,一尝,如果都很甜,就能归纳出所有的葡萄都是甜的这时就可以放心地买上一大串了。做出判断做出判断就是评估某件事情的好坏对错的技能。例如,在你决定吃健康食品或在公园里捡起一张废纸时,就用到了判断。做出判断前,需要全面地考虑到事情的正面与反面,并明确自己持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和标准。(选自美国初中理科教材科学探索者环境科学)链接材料1理性思维是人类大脑对感性认识进行整理、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由此及彼,去粗取精,抓住事物的关键和内部联系,从而更加深刻、正确地认识事物本质的思维方式。(选自创造学与创造工程)链接材料2师:范进中举后,哪些人对他的态度发生了改变?“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生7:范进中举之后,胡屠夫、张乡绅、众乡邻等人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他们巴结范进,前,倨后恭,是社会上趋炎附势、庸俗势利小人的代表。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上这样的人有很多。他们的本性是造成他们“变”的根本原因。师:范进中举后,周围人物的言行发生了变化,前后对比鲜明,形成了强烈的讽刺效果。生8:哦!我明白了!儒林外史写其他人物时,也用了对比手法,也是为了形成强烈的讽刺效果。(范进中举教学片段)1.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A.理性思维重在推理和逻辑,是为了帮助我们了解情况。B.应用概念技能,是要用有关另一种情况的知识来理解另一种情况。C.如果两个事件同时发生,就能判断它们之间存在因果关系。D.我们所持有的价值观和标准,会对我们做出判断产生影响。,(1)“类比与对比”部分选(2)“理解图表”部分选3.比较选文第一段和“链接材料1”,哪段文字更能激发你的阅读兴趣?请说明理由。(4分)4.阅读“链接材料2”,同学们回答问题时,用到了哪些理性思维技巧?请作分析。(4分),2.为了帮助读者直观地理解概念,编者想给“类比与对比”和“理解图表”两部分配上插图,请你帮编者选择。(2分),二、1.答案DA.选文第一段中说“理性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和做出判断时使用推理和逻辑”,所以它不是了解情况而是解决问题。B.文章第三段说“应用概念技能就是要用有关某一情况的知识来理解另一种相似的情况”,这里的另一种情况和另一种相似的情况是有区别的。C.文章“因果推断”部分第二段说“不能光凭两个事件一起发生,就判断它们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此项不符合原文意思。2.答案(1)图C(C)(2)图B(B)解析(1)首先,明确“类比与对比”在文章第二段。理解“类比”属于同类,“对比”是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所以这里只有图C最合适,两条狗是同类,放在一起进行对比。(2)“理解图表”首先要看图表,再是“理解”,要配上文字帮助理解,所以图B最合适。3.答案(示例1)选文第一段文字更能激发我的阅读兴趣。因为选文以问句开头,能引发思考;选文从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事情谈起,说明运用理性思维是很常见的,拉近了与我的距离;与“链接材料1”的文字相比,选文语言清晰明了,便于理解。(说出两点理由即可)(示例2)“链接材料1”的文字更能激发我的阅读兴趣。因为这段文字用语准确规范,逻辑严,密,科学严谨地阐释了理性思维的概念。(写出语言和逻辑特点即可)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亮明观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加以阐述。注意用语的准确性和逻辑性。4.答案同学们的回答综合运用了多种理性思维的技巧。例如:(1)使用了“归纳”的理性思维技巧。如:生7将胡屠夫、张乡绅、众乡邻等人的表现进行归纳,进而推断出当时社会上存在许多趋炎附势的小人。(2)使用了“类比与对比”的理性思维技巧。如:生7将胡屠夫、张乡绅、众乡邻等人对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进行了比较,找到了相似点。(3)使用了“因果推断”的理性思维技巧。如:生7从众人前倨后恭的表现,推断出他们态度变化的原因。(4)使用“应用概念”的理性思维技巧。如:生8将老师课堂上总结的知识,进行了灵活的迁移。(答出两种技巧并分析合理即可。学生回答涉及其他理性思维技巧及例子,分析合理即给分)解析利用给出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利用前面的理性思维的概念分析范进中举中的人物形象。,三、(2017台州,81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3分)“黑飞”不能再任性了近年来,国内无人机违法违规运行(俗称“黑飞”)威胁民航安全的事件频发,近来成都机场、重庆机场接连发生的疑似无人机扰航事件也受到舆论广泛关注。【危险有多大】目前,无人机在拍摄、监测、农业、救援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与此同时,无人机“黑飞”也在严重干扰着正常社会秩序。业内人士介绍,如果重量为10公斤的无人机与飞行速度每小时900公里的飞机相撞,冲击力将达到125万牛顿,其能量不亚于一颗小口径炮弹,会直接洞穿机体,造成机毁人亡的惨剧。机场一旦发现无人机等航空器靠近飞机,会紧急采取措施,在确保安全后,航班才能恢复正常起降。重庆机场有关负责人介绍,5月12日晚,重庆机场遭遇无人机干扰,持续时间近4个小时,造成重庆机场40余个航班备降,60余个航班取消,140余个航班延误,上万旅客出行受到影响。事实上,除了造成航班延误,已经出现无人机违法违规飞行直接威胁公共安全的事件。今年1月15日下午,杭州萧山机场附近有人使用无人机近距离拍摄飞行中的客机。业内人士分析,无,人机当时距离民航客机仅百米左右,已严重威胁航空安全。在机场净空区域以外,无人机“黑飞”也频频出现意外。(1)【市场规模多少】近年,我国无人机市场规模年均增速达到50%以上,已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艾瑞咨询发布的2016年中国无人机行业研究报告指出,预计到2025年,我国无人机市场总规模将达到750亿元。专家表示,在无人机销售环节,目前没有相应的准入制度,购买门槛不高,埋下不少隐患。(2)根据现有制度,要使用无人机,需事前向相关部门提出飞行计划申请并得到批准,操控者还需有无人机驾驶执照。“无人机驾驶员执照培训费要上万元,实在太贵了。至于提出飞行计划申请并得到批准,需要有飞行任务委托书,还要提前好几天携带相关文件、材料到相关部门办理审批手续,非常繁琐。”云南省昆明市无人机飞行爱好者黄先生说。,【出台哪些措施】民航局已经初步完成了民用无人机登记注册系统的开发,将于5月18日上线运行,6月1日起正式对质量在250克以上的无人机实施登记注册。此外,将于5月18日发布首批155个机场保护范围数据。民航局正在制定使用无人机开展通用航空经营活动的准入管理规定,针对发展特点和需求,拟将农林喷洒、空中拍照、航空摄影和执照培训四类主要经营项目列为许可对象,同时配套开发无人机准入和经营活动监管平台。多位专家认为,无人机“黑飞”屡禁不绝,与我国立法滞后于无人机市场快速发展有关,这又增加了我国无人机管理的难度。(3)(选自香城都市报2017年5月18日,有删改)1.下列三段文字来自上文,请把它们分别放回上文中最恰当的位置。(3分)A.中国政法大学研究员张起淮建议,立法部门应全方位立法,并同步出台与法律相配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