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能力调查报告.doc_第1页
大学生创新能力调查报告.doc_第2页
大学生创新能力调查报告.doc_第3页
大学生创新能力调查报告.doc_第4页
大学生创新能力调查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生创新能力调查报告大学生创新能力调查报告篇一:大学生创新能力 1.在社会实践报告中的标题栏下注明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实践课 任课老师. 2.文体必须是“调查报告”,不能写成其他文体. 3.须注明调查的对象、时间、地点、范围和主题,以及调查的主要方 法. 4.将调查到的事实材料进行归纳、整理、分析,得出合逻辑的、具说 服力的结论. 5.须针对调查得到的事实,提出具有见地的看法或建议,以期对今后 工作提供参考,发挥社会调查报告应有的社会价值. 6.社会调研活动可以由几个同学共同参与和组织,但最终的实践报告 只能是各自写作、单独提交. 7.必须是手写稿,字迹规范,本科生至少3000字,专科生至少2000字。 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调查与思考以教学型院 校大学生为例 【摘要】文章基于对山东某高校10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指出教学型院校的大学生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上普遍存在信心不足,知识结构不合理,自然科学知识缺乏,动手能力弱,创新成果少等问题,并结合教学型院校的特点,从社会学的视角就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信息时代对人才的普遍要求,也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素质和能力。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何,不仅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也关系到我国在未来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因此,了解我国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实际状况,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目前,国内对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研究甚多,但大都是理论方面的探讨,多是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进行的研究,侧重点多是理论分析而缺少实证资料。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需要借鉴国内外的教育理论和经验,但同时必须紧密结合各类学校的实际状况和学生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探索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创新教育道路、培养大批创造型人才才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院长孔繁敏教授曾提出,“普通教学型本科院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而应用型人才的主要特点就是:具有良好的人格、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组织管理和人际协调能力。”,即教学型院校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能够综合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观点的思维能力和进行发明创造、改革革新的创造型人才。这种创造型人才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并能取得创新型成果,有所建树。那么,教学型院校的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到底怎样呢?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存在怎样的问题?文章拟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运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从实证的角度对此问题展开深入的探讨。 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于什么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大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认为创新意识是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也有人认为,创新意识即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和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它以思想活跃,不因循守旧,富于创造性和批判性,具有敢于标新立异,独树一帜的精神和追求为主要特征l。创新能力就是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创造新的东西的能力1。也有人认为,创新能力是一个人产生新思想、新思路的能力,或者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人类在创造性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心理素质和能力的总和2。陶国富等人认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指大学生在产生新的思想、新的方法、创造新的事物过程中所必备的各种技能、技巧的总和,是大学生的心理活动在最高水平上实现的综合能力,是保证大学生创新过程得以顺利实现的诸种能力和各种个性心理特征的有机结合3。 总之,创造意识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前提。而创新能力是人的创造意识的一种体现,它是人类所特有的能力,是人的各种能力中最宝贵的、最高层次的能力,是人的智力的核心和精华,其本质是创造出“新”的事物。大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是大学生的智力因素(技能和能力)和非智力因素(动机、情感、意志)的综合。 二、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和比例分层抽样的方法,于2006年12月份,从我校大学生中随机抽取10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率100%,获取有效问卷904份。其中,男生459人(508%),女生445人(492%);文科生377(417%),理科和工科生527人(583%);本科生655人(725%),专科生80人(88%),专升本学生169人(187%); 一年级226人(250%),二年级219人(242%),三年级251人(278%),四年级206人(228%),其他2人(02%);城市学生407人(450%),农村学生497人(550%)。问卷的录入和统计分析均采用spss115。三、研究结果 (一)大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但缺乏创新的信心和勇气 很多研究表明,一个人创新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新意识的强弱和创新观念的健全与否。从调查的结果来看,378%的学生在生活遇到问题时会自己尝试处理;546%的学生属于好奇新很强的人;451%的学生对某个专业问题抱有长时间的兴趣;794%的学生不迷信权威,对待权威观点主张经过思考后有选择的加以接受;694%的学生赞成开卷考试,认为可以更好的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这说明目前的大学生具备创新意识所要求的独立性、好奇心、兴趣、怀疑精神、挑战精神等。但是,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1)问题意识不强。只有179%的学生经常在上课过程中或课下向老师提问过问题。(2)缺乏崇高的科学理想和梦想。只有264%的学生有将来成为科学家或学者的梦想。(3)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只有397%的学生为兴趣而学习,268%的学生学习是为了获得文凭;287%的学生因对课程不感兴趣或认为学习没用而逃过课;319%的学生经常在老师上课时看休闲娱乐书籍或发短信或发呆、睡觉。同时,从大学生自评的结果来看,尽管858%的学生认为创新能力是大学生应具备的能力,而且375%学生认为创新也并不是什么难事,但是561%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创新能力一般,305%的学生认为自己创新能力较强,只有61%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创新能力很强。这说明大学生还缺乏创新的信心和勇气。 (二)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创新知识素养,但存在知识结构不合理的状况4 调查显示,712%学生成绩优良;626%的学生经常去图书馆借阅图书;523%的学生做过社会兼职;344%学生在大学期间参观过博物馆;363%的学生经常去书店;311%的学生经常浏览与本专业有关的各种文章;154%的学生经常听各种学术报告。这说明目前的大学生虽然拥有良好的智商,能取得优良成绩,并能广泛阅读浏览相关知识,也具备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但是无论从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来看都还不够。从大学生关注的知识面来看,文史类占304%,休闲类298%,专业类208%,自然类142%,当然这跟我校大部分是文科类专业有关,但也反映了学生在自然科学知识方面的严重不足。此外,多数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相关实验和撰写相关论文和调查报告,但因此而获奖或发表的成果却只要111%。这说明学生在学习的深度方面还努力的不够。 另外,从学生对自己知识结构及学校课程体系的评价来看,75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知识结构不合理。其中,232%的学生认为缺乏自然科学的知识,191%的学生认为缺乏人文社科类知识,332%的学生认为缺乏其他知识;638%的学生认为“文理交叉,知识的整合对人才的培养”很有必要;856%的学生认为目前的课程体系不合理;900%的学生认为实践课程太少 (三)大学生理论知识较强而动手能力很弱 70%以上的学生可以取得优良成绩;444%的学生考取了某种证书,但只有100%的学生在大学期间曾自己动手进行过某种设计;34%的学生获过奖励或专利;952%的学生经常或偶尔上网浏览各种信息,但只有229%的学生在网上发表过个人的看法,482%的学生拥有自己或团队的“博客或网站”。正如香港城市大学的岳晓东教授提出的,大学生的“知识无活力化”5,并由此导致思维的偏差,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学不能致用。当然,这和目前我国的教育环境有关。中国传统教育的最大弊端就是偏重于记忆和积累前人留下的知识遗产而忽视和淡化学生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尤其是目前,教学型院校的教学内容仍主要以知识的传授为主流,教学方法仍以课堂讲授为主,对学生的评定也主要看学业成绩,因此,和研究型的院校相比,更加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忽略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实践活动的能力训练。加上学校属于二类本科院校,没有研究生群体,整个校风里缺乏一种研究氛围。而则一方面忙于繁重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又要在国家教育体系的客观评价指标体系内撰写大量的学术论文,遵循“量大从优”的潜规则,疲于奔命,无暇顾及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创新实践较多,但创新成果很少 创新成果的形成需要大学生有坚定的信心、顽强的意志和不折不挠的求真探索精神,这正是目前的大学生普遍缺乏的。对很多问题都有好奇心,都想去尝试,但往往浅尝辄止,缺乏恒心和毅力,很少深入钻研下去。尽管学校为学生设立了相关的科研和设计项目但参加的学生较少,而且真正形成科学成果的更是寥寥无几。在学生看来,目前在校内进行创新的主要困难按选择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缺乏指导(290%)、没有时间和机会(186%)、缺乏实验条件(184%)、没有兴趣(124%)、没有资金和奖励(113%)、缺乏志同道合的者(56%)、其他(43%)。 四、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 一个人的存在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他的意识和能力总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考察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除了受自身的知识、智能和非智能因素影响外,还受周围的朋辈群体、相应的教师素质和学校内外的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必须综合各方面的因素。 (一)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博览群书,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加深自己的专业知识,构建创新的知识结构,为创新提供丰富的理论源泉 要使学生养成勤学、多思、好问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自己的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实践能力、信息加工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智能结构;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良好的个性、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二)改革课程体系,加大选修课和实验课的比重,文理学科相互渗透 文学科的学生必须适当选修自然科学的课程,理工科学生要选修人文社科类课程,使文理学科应相互渗透弥补学生在单一学科知识上的缺陷,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使他们的思维既活泼又严谨,既浪漫又富于理性。形成学科间知识的相互相通,使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相互渗透;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理论课少讲精讲;借鉴国内外的先进教学改革成果,增加灵活多样的考试方法,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立争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三)改革学校教学环境,打破院系条块分割状况,交叉跨系设课 一门课让最优秀的教师来上,每个教师主攻一门,上好、上精,决不重复设置课程,节约人力资源。对教师教学和科研成果的评价也应从量的注重到质的注重的转变。目前,虽然整个大教育环境还不可能改变,但一个学校内部可以优先进行改革,在自由允许的范围内给教师发挥更大的创造性空间,只有有了创造型的教师才能培养更多创造型的学生;加大人财物的投资,给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充足的资金,配备专门的师资力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形成创新的团队;加强学风建设,在学生中,通过撰写科研论文、参加建模设计比赛等多种形式在学生中形成一种崇尚知识,勇于探索的科研和创新氛围。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不断推进,知识经济的高速发展成为了时代的主题,知识经济作为国家软实力在国与国之间竞争中所起的作用日益重要。而知识经济的发展关键在于创新,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其国民创新能力的强弱。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曾指出“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造就有利于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作为未来建设祖国的中坚力量,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时代赋予的重任。因此,提倡和培养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是中华民族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决定因素。 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要依靠国家大量资源的投入,高校教职人员对新的教育模式的探索,更取决于作为参与主体的当代大学生的主动配合。量变影响并决定着质变,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充分利用大学时光,积累扎实的基础知识。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是谈不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的。丰厚的基础知识的积累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源泉。见多才能识广,基础知识增多了,视野会变得开阔,思维模式会更加开放,看问题的角度会更加多样化。因此,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必要准备。为此,我们应把握大学时光,努力学懂学透书本理论知识,充实自身知识储备,为创新能力的提高打下良好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脱离了社会实践是谈不上创新能力培养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创新的目的也是为了服务社会实践,空想、虚幻主义都不是真正意义的创新。大学作为大学生迈向社会的重要过渡阶段,它对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作为大学生我们应注重把握社会实践机会,利用校内校外各种硬件软件资源,参加学生社团活动,参与社会调研,让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社会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增添社会实践基础,也让自身的创新更好的融入到社会实践中去。大学生创新能力调查篇二:学生创新能力调查报告 关于学生创新能力的调查报告 营里一中 2016.5 为了了解现行学校管理和学科教学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我校近期组织七年级和八年级的学生和部分教师进行了调查,调查以班级学生座谈和部分学科教师(重点数理化老师)座谈为主,通过调研反映了我校学生在创新能力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一、我校学生在创新能力方面所反映的问题 1学生对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认识较为充分。 本次调查表明,初中生对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有了充足的认知。七八年级约有95.8的同学认为创新能力对于一个人的发展和成长十分重要。 2学生对自身是否具有创新能力认识不足。 本次调查显示,被调查学生自评“具有创新能力”的占593;自认“只有一点的”亦达40多。 3学生体现创新能力的方式和途径较为单一。 本次调查表明,被调查学生自评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生活中的占到了90多,不足10的学生将创新能力既体现在了生活中又体现在了学习中。 4目前学校课程的设置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喜忧参半。经调查发现,约有半数学生认为目前学校课程的设置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同样也有半数学生认为目前学校课程的设置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二、对学生创新能力调查所反映问题的理性分析 1认识达成度高得益于:学校学科教学方式的积极转变和家长思想观念的更新,使得更多的初中生在对创新能力重要性的认知上能够达成一致看法。素质教育的积极开展、多媒体引入课堂的成功示范、开放式教学的大胆探索、社会创新氛围的积极熏陶都为学生对创新认识的高度达成上起了助推作用。 2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归结原因有以下几点: (1)现行学科设置和学校管理在初中生创造能力培养方面仍有很大的局限性。目前学校仍无法从根本上摆脱应试教育,其突出特点是升学成为教和学的目的,应试成为教学工作的中心。 (2)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任重道远。教师自身素质和学科教学能力参差不齐,主要因其自身所受教育存在缺陷这是以往不合理教育体制而造成的消极影响,解决用老眼光老做法来看待新问题的消极影响决非一朝一夕之事。 三、对策及建议 (一)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创新能力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和人才观。克服应试教育的传统观念,在高分高能上下功夫,建立师生间平等融洽的关系。 (二)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创新能力 1 注重启发式教学,调动创新思维; 2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3培养学生协同合作的精神。 (三)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1理解原理,创新实验方法; 2想方设法,创新演示实验; 3结合教材,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能力。大学生创新能力调查报告篇三:大学生创新能力与提升状况调查 大学生创新能力与提升状况调查 辞海中创新的意思是“做出前所未有的事情”。正是如此,创新能力就是运用理论知识,在前人的发现或发明成果下,在各种实践活动中为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创造出有价值的物质产品或精神产品。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同样,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创新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一个途径,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我们才能在社会立足,让自己有竞争优势。 1.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构成因素 (1)创新思维能力 行成于思,行为创新的前提是思维的创新。所谓创新思维能力,就是产生新的思想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眀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有敢为人先的勇气,才能提高思维创新能力。 要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第一方面一定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一个人只有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才能有更多可供调动的知识,同时也能更灵活的运用知识,如此,产生新思想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第二方面,也要具备一定的非逻辑能力和逻辑能力。其中,非逻辑能力就像思维雷达一样,能够帮助我们捕捉到未知的现象;逻辑能力帮助我们形成新的思想,并且论证新思想的正确性。 (2)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包括智力没以外的环境因素,除此之外还包括人的道德品质,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等等方面。它虽然不直接参与人的认知过程,但是确直接制约人的意志情感、性格、兴趣、动机等,对创新人才具有动力、定向、维持等作用,可以起到动力作用和调节作用。 (3)创新实践能力 创新实践能力即动手能力,对于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来说,这种能力能够保住我们处理好人与社会、与他人、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际等的关系,这也是我们具备创新能力的保障。 2.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不足原因分析 (1)重视程度不足 受我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很多学校只注重学生的专业课成绩,老师教学也更多是满堂灌的模式,学生学习课本知识便死板生硬,这就导致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差,没有发散性思维,思考问题也就缺乏创新性。 (2)创新动机不足 有些大学生“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学习就如同完成一个不愿意做的任务,宁可玩一天网络游戏,也不愿意参与创新活动,长此以往,就导致部分学生生活散漫,没有奋斗目标,如此也就丧失了基本的学习动机,就更不要说创新动机了。 (3)思维模式单一 如今网络如此发达,21世纪是电子科技时代,所以大学生的视野也随之越来越开阔,想象力按道理也应该更丰富,但事实并非如此。对于大学生来说,课本上的知识足够丰富,但是大学生本身知识积累并不够,每个学科之间的知识整合工作也并不能做到位,掌握知识死板机械化,这就导致了大学生的思维单一、直线式思考问题,处理问题也就缺乏了创新意思。 (4)创新毅力不足 对于一些创新活动,很多大学生参与热情还是很高的,但是坚持下去的却是为数不多的。就拿2014年我院(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同学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创新实践活动,从同学们申报的题目来说,都是很有创新性的,这其中有对医患关系调查、渤海新区海水淡化产业调查、河北省沿海潮间带生物多样性调查等大大小小十几个小分队,虽然每个队最后都坚持下来了,但是其中有些队是在学院工作人员的催促下才完成。这就体现了学生参加创新活动凭借的仅仅是三分钟热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