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山西省工矿型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oc_第1页
毕业设计(论文)-山西省工矿型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oc_第2页
毕业设计(论文)-山西省工矿型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oc_第3页
毕业设计(论文)-山西省工矿型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oc_第4页
毕业设计(论文)-山西省工矿型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工矿型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陕 西 科 技 大 学毕 业 论 文题目:山西省工矿型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学 生:学 号:院 (系):专 业:指导教师:山西省工矿型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摘 要城市的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山西省工矿型城市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文章通过对工矿型城市从兴起、繁荣到转型发展过程的探析,针对工矿型城市支柱产业结构单一、矿产后备资源不足、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严重、城市就业压力大等问题,提出了工矿型城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明确自己所处发展阶段,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及延伸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外围产业开发、加大找矿力度,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再城市化,推进所有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扩大就业等措施。关键词:工矿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对策和建议Research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ining-based City in Shan xi ProvinceABSTRACTThe majority of Shan xi mining-based cities are facing the problems, such as one sided economic structure, backward urban construction, prominent contradiction of re-employment, ecological damage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methods for establish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harmonious mining-based cities, these include: establishing the mechanism of social precaution and interest balance, transforming the pattern for economic growth and re-adjusting and optimiz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mproving natural environment, perfecting social security system, strengthening job training and developing circular economy.Key words:mining-based city,sustainable development,measures and suggestions目 录摘要ABSTRACT一、前 言二、工矿型城市的概念及可持续发展理论(一)工矿型城市的概念(二)可持续发展理论(三)工矿型城市与可持续发展三、山西省工矿型城市经济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矿产资源逐渐枯竭(二)产业结构单一(三)缺乏资金及技术(四)生态环境恶化(五)社会稳定问题(六)软、硬件环境建设滞后四、我省工矿型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与建议(一)明确自己所处的发展阶段,把握矿业生命周期(二)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从单一结构向多元结构转变(三)发展循环经济模式,延伸资源产业链(四)加快进行所有制结构改革,构筑多元化产业主体(五)强化城市职能,从简单工矿城市转变为区域中心城市(六)加快政企分开的改革步伐,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造“绿色”文明城市(八)在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中解决就业问题(九)加强工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结束语致 谢参考文献山西省工矿型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一、前 言山西省是资源大省,能源矿产优势突出,建国以来在“资源赋存区域优势经济分工”的开发布局思想的投资政策导向的影响下,全省经济发展走上了一条“依托煤炭资源优势,优先发展能源重化工业”的经济建设路子。在这一经济发展过程中,工矿型城市经济迅速发展,全省经济得到全面提高,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资源耗竭的威胁;产业结构单一;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社会稳定的压力越来越大;基础设施落后;以及其他存在的相关问题,这一系列的问题与矛盾,严重制约了这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面对矿竭城衰的现实,如何进行产业调整和经济转型,如何实现矿区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二、工矿型城市的概念及可持续发展理论(一)工矿型城市的概念所谓工矿型城市主要是指依托矿产资源开发而兴建或发展起来的城市。工矿业在产业结构中占据主导或支柱产业的地位,向社会提供矿产品及其延伸加工产品,是工矿城市的一个重要的或者主要的社会职能。目前关于工矿型城市的划分尚无统一的分类,根据美国学者哈里斯(Horace)统计描述的简单分类法,凡矿业从业职工占城市全部从业职工总数15%以上,或矿业产值占城市工业产值10%以上的城市,确定为工矿型城市。矿业城市的兴起不仅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也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大量矿物能源和矿物原材料,且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二)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要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该理论包括二个基本内涵:1、满足需要,尤其是贫困人民的基本需要。其必要条件是实现经济长期、稳定、高效的增长;其充分条件则将人口控制在适度规模,使之既满足发展对劳动力的需要,又不对需求产生压力。2、平等共享。即要求各代人之间和同代人之间实现资源的平等与公平分配,良好生态环境的平等与公平共享。其必要条件是建立与资源的持续供给相适应的发展规模与速度;其充分条件是建立相适宜的政策和法律体系,强调社会公正和公众参与。(三)工矿型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由于矿产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决定了矿业经济的发展必然经历一个从勘探到开采、高产稳产(鼎盛)、衰退直到枯竭的过程。而矿业城市经济也会跟随着矿业经济经历一个兴起、繁荣和衰退的过程。(如图1)图1矿业城市生命周期示意图资料来源:张以诚主编的矿业城市与可持续发展一书第83页在采掘发展时期,矿业产值、采掘速度不断提高,矿业城市逐渐成为区域经济支柱。在成熟鼎盛时期,产值、产量持续攀升,资源开采在矿业城市产业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矿业城市经济繁荣发展,但资源浪费问题严重。在衰退倒闭阶段,经过几十年大规模开采,可采资源出现不足,开采成本上升;有些矿业城市资源接近枯竭,部分矿区被迫停产,企业职工大量下岗;“三废”排放造成城市污染严重;矿业城市经济明显下滑,进入衰退期。矿业城市的寿命一般是几十年,因此矿业城市往往都遵循着这样的基本规律。我省工矿型城市所占比重突出,为了避免山西工矿型城市出现矿竭城衰的不良局面,促进各地区工矿型城市的持续、稳定、健康、协调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我省工矿型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三、山西省工矿型城市经济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矿产资源逐渐枯竭工矿型城市的发展是以竭泽而渔式的追求高产量的矿产开发为基础的。经过几十年的开发和建设,我省一批老矿山已进入开发末期或即将闭坑的阶段,许多矿山企业缺乏后劲,大多数工矿型城市面临着“矿竭城衰”的危机。由于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以及资源型区域对资源的过度依赖性,使资源问题成为我省工矿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二)产业结构单一我省工矿型城市多数产业结构不合理,大多数属于矿产资源的开采和粗加工,高附加值的产品很少。长期以来走的是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路子。这样的发展模式,造成了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化,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下降等问题。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使区域经济的发展处于不利地位。(三)缺乏资金及技术资金和技术是构成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工矿型区域缺乏有效的资金积累和技术进步因素。在过去国家制定的价格体系严重扭曲的情况下,经济利润大量流失,导致资源型城市的财力极为不足。同时,由于工矿型区域长期处于封闭的状态,一方面人才匮乏,另一方面与外界的经济技术往来的市场通道建立缓慢,从而造成了技术的相对落后。(四)生态环境恶化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依靠高投入,尤其是资源的高消耗来支撑经济的高速增长。这种粗放经营方式对资源进行掠夺式利用,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环境、资源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下降,加剧了经济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同时,采矿形成的地面塌陷、山体崩滑、土壤沙化等地质灾害十分严重,造成大量的建筑物破坏、水土流失、森林面积减少、草原退化。以太原为例:全市塌陷有107处,面积610平方千米,仅西铭、杜儿坪、官地、白家庄四大矿区塌陷面积就达47平方千米,占到采区面积的70%。另外,环境污染严重,山西省每年弃渣弃土量1.3亿吨,增加河道泥沙0.6亿吨,占废弃物总量的46%。(五)社会稳定问题工矿型城市过剩劳动力成为社会发展的一大问题。人口出现三个特点:一是离退休人员比例越来越高;二是下岗失业人数增多;三是再生劳动力无就业岗位。由于资源枯竭,以及当前单一支柱产业发展困难,城市就业岗位逐渐减少,而接续产业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因此企业下岗人员及待业青年的大量增加,与工矿型城市的就业需求形成矛盾。从现在情况看,工矿型城市中,无论是企业还是地方政府,安置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的压力越来越大。(六)软、硬件环境建设滞后所谓优良的软环境,是指法律、体制、政策、市场机制、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完善和协调;优良的硬环境,主要是指城市具有完善、高效的基础设施、公共建设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工矿型城市长期以来重生产,轻建设,造成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污染严重。加之目前工矿型城市经济效益普遍较低,也就无法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更无力为国家大型建设项目进行资金匹配,同时丧失了发展机会。四、我省工矿型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与建议(一)明确自己所处的发展阶段,把握矿业生命周期由于矿物能源和矿产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决定了矿业经济发展必然经历着一个从勘探到开采、高产稳产(鼎盛)、衰退直到枯竭的过程。伴随矿业经济的演变轨迹,单纯以矿业为支柱的城市经济也会有着相似的发展轨迹,以致于矿竭城衰。所以工矿型城市要认清自己所处的阶段,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发展措施。处于新建、成长(或青年)期的矿业城市,要重视资源、人口、环境的整体规划,既要依靠矿业拉动城市的起步和发展,又要注重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和城市结构的合理布局。处在鼎盛(或壮年)期的矿业城市,应将构建科学合理的经济结构,完善产业链放在首位。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将资源产业做大做强,通过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资源转化能力,大力发展接续和替代产业,逐步摆脱对自然资源的过分依赖。处在衰退(或暮年)期或资源失去竞争力的矿业城市,要用足、用好国家的扶持政策,开发利用废渣、尾矿等非传统资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由单一的资源型城市向综合性城市的转变。资源型城市的转型要根据城市的优势和自身特点,做到一市一法。(二)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从单一结构向多元结构转变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是实现工矿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必须从实际出发,立足发挥地区优势,把相对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及深层次的加工放在首位。在强化主导产业支柱作用的同时,适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简言之,依托主导产业,培育替代产业。1、强化主导产业,发挥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打造具有区域优势的特色经济工矿城市依矿而兴,并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由于在长期建设过程中,矿产行业具备了一种后发的优势,积蓄了一定的资金、技术、人才,并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如果能对既有的结构和资产存量进行调整与盘活,围绕自身优势,不断挖掘潜力,就能充分延伸主体矿产品链,扩大产业面,创造有特色的产业经济。如大同市发挥其“资源、名城、区位”三大优势,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基础原材料加工为重点,在冶金、建材、机械、化工等领域培育潜力产品,同时以优质动力煤,积极吸引省内外大型电力集团投资,实现煤电一体化;利用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特殊区位,将大同建设成为文化旅游胜地和晋冀蒙三角地带商贸集散地;利用其矿区范围内土地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将大同建成北京的特色农副产品供给区和绿色生态屏障区。2、挖掘矿产资源的潜力,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尽量延长主矿产服务的期限,提高加工深度,由一次能源、原材料初级产品为主的生产模式向二次能源与高载能产品、原材料深加工为主的生产模式过渡。加强伴生资源的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益和综合开发水平。3、发展矿产产业的相关外围产业根据矿业的前向、后向联系发展相关外围产业,如煤炭加工设备、矿井采掘设备、巷道通风排水设备、仪表电缆器材、煤加工筛洗设备等,以及与煤炭职工生活息息相关的通信、交通、生活服务等第三产业。4、加快实现集约化经营和规模经济,推动资源的优化重组进程特别是对国有资产的优化重组改造,增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中小型矿山的开采成本高,回采率极低,资源浪费大,要加强对它们的宏观管理与控制,上规模、上档次,由资源的粗放型利用转向集约型利用,增加资源综合利用效益,延长资源的开采年限。5、增加矿业的科技含量企业应加强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联系与长期合作,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增长,抛弃以前求产值、速度和高投入、低产出、低效益的老路,实施以优质、高科技、高效益取胜的全新发展战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带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建立健全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持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实现加快发展、结构升级、提高效益的任务。6、培育发展非矿替代产业替代产业的选择要因地制宜,只有根据地区特点,选择好替代产业,才能使城市在经济总量的扩张中逐步减轻对传统产业的依赖,进而形成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新的城市经济支撑体系。(三)发展循环经济模式,延伸资源产业链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是指最合理、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以“减量、再用、循环”为原则组织经济活动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遵循生态学规律开展社会和经济活动,优化社会行为和提高经济系统效率,使社会进步、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及改善相协调。因此,只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创新工作机制,引导各种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建设,强化科技支撑能力,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才能保证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才能保证建设过程中不断创造新经验,取得新成效。所以,应将矿业城市以往的矿产资源开发矿产品尾矿的线形经济运行模式,转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使矿业生产链加长或成环状,增加矿产品附加值,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减量化、废弃物资源化和无害化”。减量化依靠重复利用。无害化则依靠污染治理,如运用清洁能源生产,对洗煤、选煤进行工艺改造,提高煤炭质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加强伴生、共生资源的综合利用,运用堆浸技术等开发大量搁置的低品位贫矿。废弃物的资源化可以将矿石的尾砂作为新的工业原料加以利用,如尾砂提取稀有元素,利用煤矸石发电、制砖或回填复恳土地,利用粉煤灰生产水泥、建材原料,煤层中瓦斯集中抽放用于民用等。(四)加快进行所有制结构改革,构筑多元化产业主体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离不开所有制结构的调整。资源型工矿城市以国有经济成份为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比较适应,而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则表现为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不足。扭转这种局面,就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确定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积极推进所有制结构改革,探索能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在产权制度改革上取得重大进展。首先,对资源型工矿城市来讲,要改变单一的国有(国营)的所有制结构,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速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其次,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集中力量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要下决心打破条条、块块的分割,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竞争力较强的大企业集团。加快政企分开步伐,使政府职能从微观经济领域走出来,转向为企业提供服务,转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同时,要继续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加快放开搞活国有小型企业的改革步伐。再次,要解放思想,放手发展私营经济和股份合作制经济,引导其向第三产业,向更广、更深的领域发展。(五)强化城市职能,从简单工矿城市转变为区域中心城市工矿城市的职能转换应从提高综合发展程度和城市化质量两方面着手。以专业化职能为主的工矿城市,其形成和发展强烈地依赖于矿产资源。由此决定了城市的职能较为单一,综合发展程度低。那么,如何提高工矿城市的综合发展程度,其重要途径是大力培植矿业以外的其他产业部门。工矿城市一开始,就可能有高达50%的非农人口比例,造成高度城市化的假象。而实际上,城市的其他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并不与之配套,无法完成经济的自组织和自服务功能,更不用说真正承担起对外服务、集聚和扩散的区域功能。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化不仅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过程,而且还是城市职能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也是城市的思想方式、生活方式不断向乡村渗透的过程,可以说这是一个包括人口、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演变的过程。因此工矿城市不应局限于表面很高的非农人口比例,而应该继续完善城市化过程,弥补因城市超速发展而落下的差距。即围绕改善投资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搞好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重点解决交通、供水、供热、邮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以乡镇企业为依托,加快农村小集镇建设,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农村第二、三产业,逐步实现农村的工业化,促进乡村的城市化。(六)加快政企分开的改革步伐,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工矿城市条块分割、政企不分的矛盾十分突出,企业办社会,当地财政依附于企业,结果两败俱伤,既造成企业效益低下,又使政府不能充分发挥社会职能。解决这种矛盾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明确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权力关系。改革按行政级别管理企业的模式,把企业推向市场,让企业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真正的独立法人,下放企业的经营权,而政府退出微观经济领域,成为为企业提供服务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的调控部门。企业不办社会而依托于社会,既利于建立新型的服务市场,又利于引进竞争机制,极大地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也促使城市经济向现代化生产迈进。(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造“绿色”文明城市要鲜明地树立起“生态城市”建设的旗帜,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将工矿开发、综合发展与生态整治、环境建设统筹协调起来,促进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良化和改善。一要有效规范矿业开发行为,强化矿业管理,防治矿区生态衰退问题,特别是土地塌陷、水资源漏失、环境污染、水土流失问题。二是通过兴建城市污染集中处理设施,开发废物资源化的工业技术途径,强化重点污染源治理等,逐步消化环保的历史欠账问题。三要推行清洁生产技术,普及环境无害公益,减少环境污染排放和污染危害。四要改革资源环境核算制度,强化环境监督管理,确保生态环境和资源状况的不断好转。五要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大幅度扩大城市绿化面积,逐步完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强化城市的生态还原功能,促进工矿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八)在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中解决就业问题就业压力是资源型城市的突出问题。山西省河津市经过积极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其做法一是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就业。通过提升传统产业、延长产业链等措施创造就业机会,拓宽就业渠道,吸纳了近2万名下岗职工和剩余劳动力。二是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带动就业。近年来,河津市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2万多户,安置下岗职工1.5万人,同时制定企业改制和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优惠政策,使10多个处于停产半停产的企业恢复正常生产,缓解了部分潜在失业。三是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推动就业。通过职业指导、就业培训等手段,使下岗职工学习掌握一至两门实用技术,提高自身素质,为再就业创造条件。(九)加强工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工矿城市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制约着城市功能特别是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功能的发挥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全面发挥城市的基地作用,必须对城市的道路、桥梁、交通、供排水、供电、供热、煤气、通信、住宅、医疗、卫生、教育、科技、文化、公共服务、环境等基本条件的建设加大投资,提高现代化水平。要根据实现高度工业化和发展知识经济、建设现代信息化城市的较长远目标的需要,规划和实施城市的开发、建设、改造、扩展。使中心城市发挥好工业化与知识化协调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结束语山西省工矿型城市目前大都面临着矿竭城衰和产业转型问题。由于大多数工矿型城市都存在着经济结构单一、城市建设滞后、再就业矛盾突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矿业城市,城市必须明确自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