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摘要1ABSTRACT2引言3一、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基本理论3(一) 土地征收补偿概念界定3(二)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历史发展5二、土地征收补偿原则6(一)我国的土地征收补偿原则6(二)国外的土地征收补偿原则7(三)我国补偿原则的立法完善7三、土地征收补偿范围与补偿标准8(一)土地征收补偿范围8(二)土地征收补偿标准9(三)土地发展权对补偿范围与补偿标准的发展意义11结论12参考文献14致谢15摘要土地征收补偿问题作为土地征收中的核心问题,不仅是协调、平衡和解决土地征收中利益冲突的关键所在,也对保障我国国民经济的有效运行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主要从以下三部分进行探讨。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基本理论,包括土地征收构成要件、土地征收补偿的主体以及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历史发展三个方面;第二部分主要探讨土地征收补偿原则,通过国内外相关法律的对比引进国外的事先补偿制度等,以弥补我国法律缺陷;第三部分主要是研究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中补偿范围狭窄、补偿标准偏低的问题,提出立法建议。通过以上三个部分的探讨,提出相关立法建议,以完善我国的土地征收补偿体制,妥善解决好土地征收问题,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真正达到公共利益的目的实现,最终促使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关键词:土地征收补偿 农民利益 借鉴 ABSTRACT As the core issue of land acquisition, the system of land expropriation compensation not only is the key of coordinating, balancing, and solving the conflicts of interests in land expropriation , but also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protecting effective operation of our national economy . Therefore, the research relates to three section substances. In the first part ,I primary introduces the basic theory of compensation for land acquisition, including the constitutive requirements of land expropriation ,the subject of land expropriation compensation and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land acquisition compensation system ; In the second part, I focuses on the principle of land expropriation compensation, and make up for the lack of clauses by comparing domestic law and foreign law , and introducing pre- compensation system; In the third part ,I explore the problem of narrow compensation scope and low compensation standards, and then supply the suggestions about lawmaking.At last, by exploring these three parts, the article make relevant legislative proposals to improve our system of land acquisition compensation,we can improve the system of compensation for land acquisition, solve the issue of land expropriation properly, protect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farmers whose land proprietorship have been transferred to the State,achieve the purpose of public interest, and ultimately promot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healthy and orderly.Key words: Land Compensation Farmers interests Learn from foreign law15引言2014年3月21日,山东省平度市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平度征地血案”,事故起因于平度村民对开发商征地手续有异议而未拿到征地补偿款,此后山东省平度市杜家疃村村民在已被圈占的被征地施工入口搭起帐篷,因阻止施工而被焚。而导致此次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便是征地补偿问题。补偿问题作为土地征收的关键,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民对此反映最为强烈,在征收过程中出现的上访、自焚、钉子户等问题也正是其体现。因此,如何解决好土地征收过程中出现的诸问题尤其是征收补偿问题,以保障广大农民的利益,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不仅是我们研究土地征收补偿相关法律问题,并进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的基础,也对保障国家城镇化、工业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历史分析方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了解有关土地征收补偿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全面、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土地征收补偿问题,进而完善我国的足额补偿原则,扩大补偿范围,提高补偿标准,同时还要引进事先补偿制度,土地发展权制度等,以便更好的完善我国的土地征收补偿体制,妥善解决好土地征收问题。一、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基本理论(一) 土地征收补偿概念界定研究土地征收补偿制度,首先要界定土地征收的基本概念。土地征收是各国普遍运用的一种征收方式,该项制度对于国家的建设和公共利益的实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自古以来,土地便被视为百姓生存之本,尤其是近代发展起来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制度更是加强了对其保护,但同时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实现,又规定了在例外情况下的土地征收制度。为了强调土地征收的重要性及权力的不可滥用性,早在 1986年,我国便出台了有关土地管理使用等方面的专门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在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中也明确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依法对土地实行征收并给予补偿”。随着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变迁,我国也在2007年制定的物权法中将有关土地征收的规定细化,如第42条明确规定:“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征收集体土地,应当依法足额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等费用,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生活,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根据以上规定,土地征收必须满足以下条件。首先,征收的主体是必须只能是国家。之所以这样规定,一是因为征收权是基于“最高统治权”而行使的,而“最高统治权”又只能由国家统一行使1 王卫国:中国土地权利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5月版,第118页。;二是土地征收是为了公共利益,具有重大意义,因此也只能由国家行使征收权。其次,征收的客体是集体所有的土地。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土地归属为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两种形式,所以土地征收的客体只能是集体的土地。再次,征收的目的必须是为了公共利益。土地征收的法律基础是公共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体利益必须服从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因此国家征收土地的唯一理由便是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在民法上,通常认为,公共利益的构成要件有两个:一是“不特定的社会成员”享有的利益;二是“直接享受”的利益2 孙宪忠:中国物权:法条文释义和立法解读,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年版6月版,第201页。但由于目前我国法律规定不明确,法制不够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不完善,“公共利益”也因此通常被扩大解释,这就使得征收过程中问题层出不穷。最后,征收行为必须是有偿的。土地征收使得具体土地使用权的丧失,势必会影响到农民的生产生活,因此为了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条件,土地征收必须给予被征收人一定的补偿。土地征收有偿性特点即产生了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土地征收补偿是土地征收的关键环节,不仅体现了国家的经济状况及制度设计,同时其补偿方式及补偿数额也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计问题。在农村,土地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最重要的生产和生活依靠,而土地征收制度是以牺牲少数人的利益来满足公共利益的,因此其施行势必会给农民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需要按照实际情况对农民予以一定的经济补偿。根据我国法律、法规规定,我国的补偿主体被界定为两个:一个是既享有征收土地的权力,又有承担法律规定的补偿义务的补偿主体即国家;而另一个则享有依法对补偿主体要求补偿的权利,承担交付土地使用的义务的补偿受体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农民。首先,就补偿主体而言,国家作为我国土地征收的唯一合法主体,同时也是土地征收的最大受益者。而国家的职能通常由各级政府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予以实现的,因此政府一般也可以充当补偿主体的;其次,就补偿受体而言,在实施补偿过程中,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等补偿费的受益主体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土地征收人应就此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土地征收补偿合同,并向其支付补助费;当征地补偿为非货币补偿时,如“移民安置”、“就业培训”等,补偿受益主体则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农村村民,此时土地征收人进行补偿时就需要征求他们的意见。我国法律关于补偿受体的规定,本质上存在着许多的缺陷,从而导致本应获得补偿的农民无法享受其补偿权益而使生活陷入困难,而管理补偿款的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及其相关人员则从中中饱私囊,获取非法利益。由于受我国特殊的土地产权制度所限,法律规定的土地产权主体相对模糊。最为典型的便是对于集体定义的界定,由于我国法律并没有予以严格界定,便造成了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虚位。因此现实中集体土地表面上是人人所有,但实际是人人无权,从而造成各乡镇政府、村委会和集体经济组织相互争当所有权主体,通过各种名义克扣征地款,甚至凭借权力分割征地款项,导致真正的所有权主体不能享受应该享有的权力1 潘嘉玮: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征收法律问题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6月版,第213页。因此,在目前农村土地制度的框架内,为了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我们应该在土地征收过程中,使土地权益的直接承受者作为土地使用权人参与到征地谈判中来,让农民直接行使自己的财产权利。(二) 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历史发展就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发展来看,在新中国成立后,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初创阶段(19491958年),调整阶段(19581964年),停滞阶段(19661976年),发展阶段(1978年至今)。1 张成立:“回顾与反思新中国土地征收制度变迁及立法完善”,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9年第6期,第15页。在初创阶段,社会主义公有制度尚未完全形成,但无论是1950年的铁路留用土地办法、城市郊区土地改革条例,还是1953年的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办法,对于土地征收都予以适当对价,包括调换国有土地和协商征地补偿两种。1958年后开始进入调整阶段,此时我国也逐步形成了城镇土地国家所有制和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文革期间,受政治因素影响,我国土地征收立法及土地法制工作均进入停顿状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开始走上改革发展的道路,建设用地需求迅速增长,土地征收补偿制度也得以快速发展。从1982年的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到1986年的第一部土地管理法,再到2004年第4次宪法修正案,及2007年的物权法,都先后规定了土地征收的补偿标准和范围,征地程序、权限,农民的安置以及将调整征地审批权收归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等 梅昀,陈银蓉,莫玉龙:“我国土地征收补偿特点与理论及制度改进研究”,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3年第6期,第101页。虽然立法在不断进步,但有关土地征收补偿范围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青苗补偿费和附着物补偿费等,以及补偿标准以征收土地的年产值若干倍为计算标准等内容,仍然基本保持不变,这种规定显然已不适合现在社会的发展。二、土地征收补偿原则(一) 我国的土地征收补偿原则土地征收补偿原则是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基础,它不仅贯穿于土地征收补偿的各个环节,同时也对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立法、执法、司法都起着指引作用。制定及实施良好的土地征收补偿原则,既是保障集体土地所有权人合法权益实现的关键,也是保障土地征收顺利进行的必要环节。我国土地管理法47条第2款规定到:“征收耕地的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根据此项规定,我国的土地征收补偿范围限定为土地用途的限缩性的短期补偿,这些补偿范围过于狭小,使得被征地农村拿到的补偿费用根本不足以维持必要的生活生计,因此此种补偿不仅严重损害农民的利益,同时也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法制建设的逐渐完善,立法执法及司法机关的实践经验,使得他们也深刻意识到这一问题,因此为了更合理的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更好的解决土地征收补偿过程中的补偿不足问题,在2007年新颁布的物权法第42条第2款规定到:“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依法足额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等费用,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生活,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该规定与原土地管理法规定相比,明显扩大土地征收补偿的范围,增加了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补偿,同时也确立了足额补偿的原则。依此原则,农民所获得的补偿费用不仅有所提高,其生活也将进一步得到保障。因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房价也越来越成为百姓最头疼的问题,许多被征地农民因征地而丧失住所,如果依据原土地管理法的规定补偿,拿到的补偿费用则显然不足以支付新居所的价款。而物权法的新增规定则更好地解决了此问题,使得被征地农民最基本的住所得到了保障。但是物权法的规定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足额补偿原则并不能保障所以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计,因为该原则仅是包含了对直接损失的补偿,而没有涵盖间接损失如营业损失等的补偿。同时,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有关补偿方式的规定,我国确立了金钱补偿原则,即土地征收补偿主要以货币补偿方式为原则,辅之以劳动力安置补偿。这种补偿方式的优点在于简便易实行,但缺陷在于规定得单一且过于模糊。(二) 国外的土地征收补偿原则比较法上,各国也都规定了正当补偿原则,相当于我国的公正补偿。目前关于正当补偿的学说可以概括为两种,即完全补偿说和适当补偿说。完全补偿说认为:“成为被征用对象的财产的客观价值,应按照其市场交易价格进行全额补偿,甚至还应当补偿搬迁费,营业商的损失等伴随征用而产生的附带性损失”1 曹圣明:土地征收法律制度及完善,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年4月版,第58页。,比如加拿大在财产征收重征收补偿价格往往高于市场价格的5%10%2 Jack L knetsch, Thomas E Borcherding: Expropriation of Private Property and the Basis for Compensation. University of Toronto Law Journal,1979,29(3),P112.。而适当补偿说认为宪法关于正当补偿的规定,并不一定要求全额补偿,只要参考补偿时社会的一般观念,按照客观公正的、妥当的补偿标准计算出合理的金额予以补偿就足够了1 曹圣明:土地征收法律制度及完善,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年4月版,第59页。1。而从我国物权法确定的补偿原则来看,它既非完全补偿原则,也非适当补偿原则,而只是一种依据土地用途、限缩性的补偿原则。(三) 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原则的立法完善因此,要解决目前频繁出现的征地补偿纠纷,我们必须确定合理的补偿原则。首先,货币补偿与非货币补偿相结合原则。目前我国补偿方式为金钱补偿和劳动力安置两种,其中尤以金钱补偿为原则。金钱补偿作为主要补偿方式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就我国的劳动力安置而言,现实情况的发展使得该规定的作用不明显,因为农民本身的技能缺陷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许多企业根本无法妥善安置被征地农民。因此,考虑到补偿方式的单一性,200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以及国土资源部发布的指导意见便探索性地规定了更多的补偿方式,如农业生产安置、入股分红安置、异地移民安置等,同时许多地方政府也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对该规定进行了一些变通,增加了一些可实行的补偿方式,如“土地换社保”、“提供就业培训”等。因此,我们也需要将这些规定尽快上升至法律规定层面。其次,从宽补偿与从高补偿相结合原则。补偿问题其实是一个经济问题,其核心即是补偿是否充足。补偿是否充足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补偿范围,另一个是补偿标准。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征地在这两方面补偿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补偿范围偏窄和补偿标准偏低两个方面,因此,在土地征收补偿中,各级政府部门应该针对这一具体不足,结合征地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水平,扩宽土地征收补偿标准与补偿范围,实现真正的公正补偿,不仅补偿征收所造成的直接损失,对于征收而造成的残余土地的损失、营业损失等间接损失也纳入补偿范围。由于补偿标准与补偿范围是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核心,因此将在下文予以详述。最后,国外还有一种补偿原则值得我们借鉴,即土地征收的事先补偿说。事先补偿是指在财产被征收启动后,财产所有权尚未发生转移时,就由征收恩对被征收人进行补偿的原则1 曹圣明:土地征收法律制度及完善,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年4月版,第61页。该补偿原则不仅可以体现政府的诚信与公信力,更能为被征收人带来安全感,从而体现政府进行土地征收的计划性和公益性2 季金华,徐俊:土地征收法律问题研究,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7月版,第145147页。针对我国目前政府在土地征收过程中其公信力不断下降的现实情况,将此项补偿原则纳入法律规定中也是势在必行的。三、土地征收补偿范围与补偿标准(一) 土地征收补偿范围土地征收补偿范围与标准作为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心脏,最能直接体现被征收人的核心利益。一个国家的补偿范围与补偿标准是否制定得科学、公平、合理不仅直接关系到原土地所有权人的土地利益和其他合法权益的实现,而且还决定了国家的建设能否顺利进行。 就补偿范围而言,其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对什么进行补偿,因而它决定了补偿的广度。补偿范围的大小取决于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也可以说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是确定补偿范围的主要依据。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最新出台的物权法也扩大了补偿范围,对被征收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农村村民所进行的补偿范围限定为以下几类:(1)土地补偿费;(2)安置补助费;(3)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4)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同时补偿范围的法定性决定了,在法定的补偿范围之外,土地征收人不得进行补偿,被征收人也不得要求和强迫土地征收人进行补偿。比较法上,土地征收补偿的范围在不断地扩大,从土地所有权的征收补偿扩大至土地使用权的征收补偿,包括土地本身的价格、土地使用权价值、地上附着物价格、社会保障价格和拆迁补偿等内容3 陈爱珠、陈世银:“我国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及其支撑体系探讨”,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4年第2期,第21页。3。如日本规定:(1)征用损失补偿,按被征用财产的经济价值计价补偿;(2)通损补偿,即因征地而通常可能受到的附带性损失补偿,包括地上建筑物、设备、树木补偿;迁移费补偿;歇业停业补偿;营业规模缩小补偿以及农业补偿和林业补偿;(3)少数残存地补偿;(4)离职者补偿;(5)事业损失补偿。1 柴强:各国(地区)土地制度与政策,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3年版,第171178页。1德国法对土地征收补偿范围作了如下规定:(1)土地或其他标的物权利损失补偿;(2)营业损失补偿;(3)征收标的物上的一切附带损失补偿。2 陈小君等:农村土地法律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版,第200页。2而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补偿范围则被限定在以下范围:(1)土地补偿;(2)安置补偿;(3)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由此可见我国只规定了对于直接损失的补偿而未确立间接损失的补偿,相较于其他国家,补偿范围明显较窄,因此在后续立法中,有必要进一步扩大补偿范围,以更能够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与此同时我们也在扩大补偿范围时更需要界定什么是间接损失,以更好的保护农民的利益,比如现在随着我国的环境污染愈发严重,对于农村居民来说,新鲜空气及其美好的生活环境随着土地的被征收而丧失,此种间接损失是否也计算在补偿范围以内也值得我们探讨。(二) 土地征收补偿标准就补偿标准而言,它解决的是补偿多少的问题,决定着补偿的深度。关于补偿标准,各国也有不同的规定,但多数国家均以土地的市场价格作为其标准。如日本土地征收法关于地价的补偿规定到:对于被征收的土地一级对土地除所有权以外的权利进行补偿的金额应为,参考附近同类土地的交易价格进行计算,用公布认定公告时的相应价格,乘以根据到获得权利裁决为止的物价变化计算出的校正系数,所得出的金额数为应补偿的价格。此校正数依据政令规定的方法进行计算。对于残余地补偿则同地价补偿,而附着物补偿方面,则规定一律参考附近同类物品的交易价格,以相应的价格补偿3 武光太:“农村征地补偿标准比较及借鉴”,农业经济2012年第1期,第90页。3。我国土地征收标准主要规定在土地管理法中,即土地征收按照被征收土地的用途予以补偿。同时对于征收耕地与其他土地的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的标准也作出了规定。如第47条规定,“征收耕地的土地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六至十倍。征收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按照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计算。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按照被征收的耕地数量除以被征地前被征收单位平均年产值的四至六倍。但是,每公顷被征收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最高不得超过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十五倍。征收其他土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参照征收耕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标准规定。被征收土地上的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征收城市郊区的菜地,用地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依照本条第二款的规定支付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批准,可以增加安置补助费。但是,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总和不得超过土地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三十倍。国务院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提高征收耕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标准。”因此,从我国土地征收补偿标准规定来看,我国主要根据土地的用途进行补偿,同时还设立了安置补偿费,但由于二者之和存在倍数上的限制,即一般不超过耕地年产值的15倍,所以实际上这个费用补偿是偏低的,同时由于农产品的价格一般偏低,即使按照最高标准补偿,补偿费用也是很低的,其结果便是导致失地的农民获得的补偿很少,从而导致矛盾的产生激化,以至出现“钉子户”等问题。同时,我国的土地征收补偿价格根据土地用途来划分。而土地的用途一般可分为工业用途和农业用途,同样的土地被征收,用途不一样,价格就存在很大区别,显然农业用途的土地补偿价格明显低于工业用途的土地。土地被征收后由于改变用途,土地的价值往往会增加,这就会出现一种显失公平的境况,不仅大大降低了对于农民生活的保障,也会使政府失去应有的公信力。因此,就土地征收补偿标准而言,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做法,以土地市场价格进行补偿。而要进行市价补偿,其前提便是必须存在农村土地市场,这就需要我们的土地政策改革来予以支撑。而面对我国目前政府通常按土地用途进行征收补偿后再以市场价格高额转让土地,而导致权力滥用,使得少数人获得高额非法利益等问题,土地征收按市价补偿无疑是很好的办法。它不仅可以防止征收权滥用,还可以使农民受益,最终维护公共利益。(三) 土地发展权对补偿范围与补偿标准的发展意义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土地征收后可分为工业用途和农业用途两种,农民根据土地的用途来获得补偿,这其中存在着诸多缺陷。因此,为完善此种制度,国外引入了一种新的概念土地发展权。土地发展权就是将土地变更为不同使用性质的权利,是一种可以与土地所有权分割而单独处分的产权,它既可以与土地所有权合为一体由拥有土地所有权的土地拥有者支配,也可以由只拥有土地发展权不拥有土地所有权者支配,它是土地处分权中最重要的权利1 李世平:“土地发展权浅说”,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2年第2期,第15页。这种权利最早起于英国,后美国也引进该制度。土地发展权制度创设的主要目的在于保护农地、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因而土地发展权又被称为农地发展权2 江平:中国土地立法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版,第384页。因为土地发展权与土地所有权脱离而成为一项独立的权利,并且取得这项权利必须支付对价,这不仅有助于限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擅自处理土地权利,谋取私利,同时还可以保证土地征收确因建设需要而依法征收,而给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农村村民以合理的补偿。因此,鉴于我国目前农民丧失土地发展权却无法得到相应的补偿的现状,我们应在今后的立法中增加土地发展权补偿的相关规定,从法律上保护失地农民对土地发展权的收益。结论如前述,关于征地补偿问题,虽然我国的宪法、物权法以及土地管理法均有了相关的规定。如土地管理法第2条第4款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土地实行征收或征用并给予补偿。”但这些规定都比较模糊或是落后,因此法制不完善使得该项制度的实施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被征地农民与政府的矛盾日益激化,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如司法实践中,2006年在北京市房山区六十路的改扩建设中,政府征收占用北京市十渡镇栗元厂村集体所有的土地中,该村村民隗某作为承包经营权人有三十多亩果园土地,但最后补偿仅为3000多元补偿金,因为土地补偿金、安置补助费过低而提起诉讼。一审法院认为隗某的诉讼没有法律依据而驳回其诉讼,而隗某的上诉也被二审法院依法驳回,裁定维持原审裁定1 北京市房山人民法院(2012)房民初字第00846号民事裁定书和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12)市一中民终字第13231号民事裁定书。类似案件纠纷比比皆是,尽管这种诉讼是合理的,但是法院却不能依法作出合理的民事判决书,给予权利人支持,终其原因就是没有明确的法律上的规定,法律制度设计上便存在空白。同时,我国规定的土地征收补偿原则的模糊性,补偿主体受体的定义不确定性,补偿范围的狭窄,补偿标准偏低等问题均使得被征收土地的农民得不到合理的补偿,从而产生“钉子户”等问题。因此,在目前土地征收法制建设不完善的情况下,我们首先应当完善相关的立法工作。第一步便是将现存的土地管理法中有关土地征收的规定加以整合,废除不合时宜规定,同时补充新的规定,弥补法律自身的缺陷,使其与宪法、物权法及其它相关法律相互协调统一;第二步便是制定一部统一的土地征收管理法,以明确规定征收人应当足额支付给被征收人的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及其间接损失的补偿费用,同时明确各项费用的计算方式,补偿程序及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等。如可以将物权法42条修改为:“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征收集体土地,应当依法足额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营业损失费和被征收土地上的一切附带损失补偿费用,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保障被征地农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数学专业试题及答案
- 临床专业综合试题及答案
- 法学专业试题及答案
- 电能专业试题及答案
- 安徽省九师联盟2026届高三9月开学联考语文(含答案)
- 客车专业试题及答案
- 职高护理专业试题及答案
- 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地理试卷(含答案)
- 绿色校园安全教育内容
- 2025年五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 垃圾电厂宣传课件
- 认识有理数(第1课时)课件 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数学上册
- 幼儿园三重一大会议记录范文
- 2025至2030药用包装铝管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胜利油田安全课件
- 二级豆粕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纸箱厂企业介绍
- 热力管网焊接知识培训班课件
- 2024年北京京剧院招聘笔试真题
- 2025-2026学年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液压与气动》课件(共十三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