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潮州市土地整治规划.doc_第1页
广东潮州市土地整治规划.doc_第2页
广东潮州市土地整治规划.doc_第3页
广东潮州市土地整治规划.doc_第4页
广东潮州市土地整治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潮州市土地整治规划广东省潮州市土地整治规划 (2011201120152015 年)年) (征求意见稿) 20142014 年年 0202 月月 目目 录录 前前 言言 .1 第一章第一章 背景与形势背景与形势.2 第一节 区域概况 .2 第二节 土地整治的成效 .3 第三节 土地整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4 第二章第二章 土地利用现状与潜力土地利用现状与潜力.8 第一节 土地利用现状与存在问题.8 第二章 土地整治潜力.9 第三章第三章 原则与目标原则与目标.11 第一节 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11 第二节 规划依据 .12 第三节 规划目标与任务 .14 第四章第四章 积极推进农用地整理积极推进农用地整理.18 第一节 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18 第二节 合理推进宜耕农用地整理.24 第三节 全面强化林业生态建设.25 第五章第五章 稳步推进城乡建设用地整理稳步推进城乡建设用地整理.29 第一节 稳步推进“三旧”改造.29 第二节 积极探索城乡建设用地合理流转路径.31 第三节 着力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复垦.32 第六章第六章 适度开发后备土地资源适度开发后备土地资源.33 第一节 合理推进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33 第二节 适度开展围海造地 .33 第七章第七章 大力推进土地复垦大力推进土地复垦.34 第一节 全面复垦生产建设损毁土地.34 第二节 加大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复垦力度.35 第三节 及时复垦自然灾害损毁土地.35 第八章第八章 整治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整治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 .36 第一节 土地整治综合分区 .36 第二节 土地整治重点区域 .37 第三节 土地整治重点项目 .38 第九章第九章 土地整治投资分析与效益评价土地整治投资分析与效益评价.41 第一节 土地整治投资估算 .41 第二节 资金筹措 .43 第三节 规划实施效益评价 .44 第十章第十章 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46 第一节 强化规划实施组织保障.46 第二节 推进规划实施公众参与.46 第三节 加强土地整治资金管理.47 第四节 严格土地整治规划实施.48 第五节 完善土地整治激励机制.50 第六节 强化土地整治基础工作.51 附表附表: 1. 潮州市土地利用现状表(2010 年) 2. 潮州市土地整治规划控制指标表 3. 潮州市土地整治规划指标分解表 4. 潮州市土地整治潜力汇总表 5. 潮州市土地整治重点区域表 6. 潮州市土地整治重点项目表 附图附图: 1. 潮州市土地利用现状图 2. 潮州市农用地整理潜力分布图 3. 潮州市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分布图 4. 潮州市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分布图 5. 潮州市土地复垦潜力分布图 6. 潮州市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分布图 7. 潮州市高标准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规划图 8. 潮州市土地整治规划图 前前 言言 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科学指导土地整治活动,落实最严格的 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和,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依据广东省土地整治规划 (20112015 年)、 潮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 要和广东省潮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编制广 东省潮州市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 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主要阐明规划期内全市土地整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 目标任务,明确土地整治的规模、结构和布局,确定土地整治重点区 域,统筹安排土地整治重点项目,科学评价土地整治投资规模和效益, 制定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规划是指导潮州市土地整治活动的政策 性文件,是规范有序地开展土地整治工作的基本准则,是建设高标准 基本农田的重要依据,是区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的基本依据。 规划以 2010 年为基期年,期限为 20112015 年,目标年为 2015 年,远期展望到 2020 年。规划范围为潮州市辖区内全部土地。 第一章第一章 背景与形势背景与形势 第一节第一节 区域概况区域概况 潮州市位于东经 11615- 11711,北纬 2327- 2414,地处广东 省东部,东与福建省交界,南接汕头,西连揭阳,北通梅州,滨临南海, 是广东省东部沿海的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著名侨乡,对外 开放旅游城市,素有“海滨邹鲁”、 “岭海名邦”之称。 一、自然条件 潮州市地处韩江三角洲平原向山地过渡地带,地势大体走向是北 部高、南部低,自北向南倾斜,东南面临海。境内地形分为山地、丘陵、 台地、平原,山地、丘陵约占全市总面积的 65,主要分布在饶平县 和潮安区北部,主要山脉有粤闽交界的武夷山系嶂宏山脉支脉和 潮梅交界的莲花山系 凤凰山脉,最高山峰为凤凰山脉的大髻。 韩江自西北向东南斜贯潮安县及市区,黄冈河则由北向南流贯饶平县 全境。 气候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终年常绿, 四季宜耕。年平均气温在 21.4左右,年平均日照为 1985.8 小时,年 平均雨量 1685.9 毫米。春、夏、秋三季盛行东南风,冬季极少霜期。 潮州市自然资源较为丰富,水资源总量达到 37.91 亿立方米,其 中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 30 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 7.91 亿立方米;动 植物种类繁多,境内的维管束植物有 1500 种以上,各类动物均有分 布,无脊椎动物以昆虫为多,脊椎动物以鱼类和鸟类为多;矿产资源 主要有锡、银、钨、铍、黄铁矿、铁、磷矿、水晶、钾长石等。 二、行政区划 2013 年 6 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潮州市进行行政区划调整,撤 销潮安县,设立潮州市潮安区,将原潮安县的磷溪镇、官塘镇、铁铺镇 划归潮州市湘桥区管辖,以原潮安县除磷溪镇、官塘镇、铁铺镇以外 的行政区域划为潮安区的行政区域。行政区划调整后,潮州市辖湘桥 区、潮安区含枫溪镇(区)、饶平县共两区一县。 三、经济社会 2010 年全市常住人口为 267.21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 167.01 万 人,城镇化率为 62.5。 近年来,潮州市调整发展思路,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发展,特色经 济发展迅猛,已经初步形成陶瓷、食品、服装、印刷包装、塑料皮革、 电子、机械五金等七大支柱产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一定的成 绩。2010 年国内生产总值为 559.24 亿元,其中第一产业 40.34 亿元, 第二产业 309.34 亿元,第三产业 209.57 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21663 元。工业总产值达到 1062.41 亿元,农业总产值为 68.95 亿元,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23.25 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182.78 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 244.55 亿元。实现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 13669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6373 元。 第第二二节节 土地整治的成效土地整治的成效 一、加大耕地整理和补充力度,稳定耕地数量 1997-2010 年,潮州市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 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加大耕地的保护力度,积极推进农用地整理, 实施退果还耕、退塘还耕等工程,共新增耕地面积 50.99 公顷;同时拓 宽补充耕地的途径,全市通过园地山坡地整理和未利用地开发共补充 耕地 786.53 公顷,确保潮州市在 2000-2010 年实现了建设占用耕地 的占补平衡,稳定了耕地数量。 二、大力推进农田整理,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潮州市在保障耕地数量的同时,加大农田整理力度,加强农业基 础设施建设。 “十一五”期间,全市共实施农田整理项目 84 项,投资总 额累计 8167 万元,其中市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 3 个,农田水利基 本建设议案项目 53 个,基本农田整治项目 16 个,中低产田改造项目 12 个。通过这些整治项目的实施,有效地改善了全市的农业生产条件, 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生产率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改善耕地质量,实 现耕地数量、质量的双重保护。 三、加强土地生态环境整治,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近年来潮州市加强生态环境的整治和建设,实施了澄饶联围污染 整治等专项行动, “十一五”期间全市创建了 24 个省生态示范村、2 个 省生态示范园,55 个市生态示范村,有效地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整治,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田生态环境保护,从而改善农村居住 环境,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第第三三节节 土地整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土地整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一)(一)城区城区扩扩容提容提质为质为土地整治土地整治创创造了良好的契机造了良好的契机 为加快粤东西北发展,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支持粤东西 北地级市城区扩容提质、聚集发展、率先崛起”,并出台广东省促进 粤东西北地区地级市城区扩容提质五年行动计划,重点要求加快产 业、人口、城市“三个扩容”和产业、人口、城市、生活“四个提质”。为 贯彻落实这一发展战略,潮州市规划建设潮州新区,打造“一核两区 域”的市域发展新格局(“一核”:指中心城区,结合潮州新区建设,推进 潮州中心城区跨韩江向东发展,完善潮州中心城区“一江两岸”空间格 局;“两区域”:指厦深高铁潮汕中心站经济区、潮州港经济区)。发展 新格局的确定和建设必将有利于促进潮州市加快新型镇化发展,推进 旧城区的改造,加强农村的整治,加快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从而为土 地整治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契机,有效地推动各类整治项目的开展。 (二)汕潮揭同城化(二)汕潮揭同城化为为土地整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土地整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促进“汕潮揭” 同城化发展,打造粤东经济增长极,培育广东省经济新增长点。为此 汕潮揭三市共同发布了推进“汕潮揭”同城化工作方案,同时广东省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编制汕潮揭城镇群发展规划,规划建设汕潮 揭城镇群。这一发展战略的实施必将促进潮州市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 设和完善,推进城乡整治和建设,并加强与汕头市、揭阳市的合作和 交流,从而改善全市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各类土地整治活动的开展 提供有利的条件。 (三)(三)整治条件的日整治条件的日趋趋完善完善为为土地整治提供了基土地整治提供了基础础保障保障 土地整治综合效益不断显现,日益得到国家、省的高度重视,国 家和广东省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47 号)、 关于印 发广东省现代标准农田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粤农2008139 号) 等土地整治的相关文件政策,为土地整治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 潮州市在 1997-2010 年完成了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 31 个,在 “十一五”期间完成了农田整理项目 84 个,这些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 为土地整治的开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为全面开展土地整治工作奠 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挑战 (一)耕地(一)耕地质质量相量相对较对较低,低,农农用地整治任用地整治任务务重重 2010 年,潮州市人均耕地(含可调整地类)仅为 0.018 公顷,且耕 地的利用水平还处于中等,根据 2010 年耕地分等定级更新成果,全 市耕地的利用等为 2-9 等,其中 2-3 等高等别的耕地仅占 19.73,主 要为 4-6 等中等别的耕地,占 64.26。同时全市现有农田水利设施基 本上是六、七十年代建成,且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和管理的疏忽等因素, 农田水利工程逐年老化,致使一部分小型水利工程已经丧失了原有的 功能作用,造成生产基础条件逐年下降,耕地抛荒和弃耕现象常有出 现。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建设和工业的发展,农田污染面积不断扩大, 污染情况不断加重。因此如何有效地推进农用地整治,加强农田基础 设施建设,切实提高全市的耕地质量,将对规划期内土地整治提出更 高的要求。 (二)(二)传统观传统观念影响明念影响明显显, ,农农村建村建设设用地整治用地整治难难度度较较大大 2010 年,潮州市农村居民点用地 21159.87 公顷,占城乡建设用 地的 72.90,且散乱、闲置现象较为严重, “一户多宅”、 “空心村”现象 普通,但由于受潮汕地区传统观念的影响,祖屋、祠堂等旧村庄的改 造难度非常大。如何在推进农村土地整治时转变农民的传统观念,切 实做到农民自愿、因地制宜、依法推动,是土地整治面临的最大挑战。 (三)土地整治配套(三)土地整治配套财财力相力相对对短缺,筹措的短缺,筹措的压压力大力大 土地整治工作涉及面广、资金需求量大、建设周期较长,而当前 社会投资激励机制不健全,土地整治投资主体较为单一,土地整治资 金普遍以政府投入为主,2010 年潮州市国内生产总值仅为 559.24 亿 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仅为 23.25 亿元,处于全省的较低水平, 资金相对短缺。因此如何在资金相对薄弱的条件下探索多元化的投融 资体制,整合土地整治的相关资金,合理引入社会资金,确保土地整 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是土地整治面临的另一挑战。 第二章第二章 土地利用现状与潜力土地利用现状与潜力 第第一一节节 土地利用现土地利用现状状与存在问题与存在问题 一、土地利用现状 2010 年,潮州市土地总面积 314589.16 公顷,其中农用地 260894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82.93;建设用地 36927.62 公顷,占土地总面 积的 11.74;其他土地面积 16767.54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5.33。 二、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均耕地面(一)人均耕地面积积少,少,质质量有待提高量有待提高 2010 年潮州市人均耕地面积仅为 0.018 公顷,低于联合国粮农组 织确定的人均耕地警戒线 0.053 公顷,仅为全省人均耕地面积 0.03 公 顷的 60.00,人地矛盾突出;同时耕地的质量相对较低,根据 2010 年耕地分等定级成果,全市高利用等别的耕地(2-3 等)仅占耕地(含 可调整地类)总面积的 19.73,并且农田基础设施薄弱、老化现象较 为突出。 (二)土地利用相(二)土地利用相对对粗放,区域差异粗放,区域差异显显著著 “十一五”以来,潮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综 合实力有了很大的增强,但资源利用的方式仍较粗放,土地利用效益 较低。2010 年全市地均 GDP 为 17.78 万元/公顷,单位建设用地第二、 三产业产值为 140.52 万元/公顷,仅分别为全省平均水平的 69.38、59.40。同时由于地理及土地开发历史、文化传统等的影响, 潮州市土地利用效益的区域差异明显,2010 年湘桥区 1地均 GDP 为 75.34 万元/公顷,而潮安县和饶平县分别仅为 24.90 万元/公顷、7.71 1 2010 年各区县经济数据和土地面积来源于 2010 年潮州市统计年鉴及土地变更数据成果,按原行政区划 统计。 万元/公顷。 (三)建(三)建设设用地用地结结构布局不合理构布局不合理 潮州市建设用地结构中,城乡建设用地比例大,2010 年全市城乡 建设用地占建设用地总规模的 78.60,且主要为农村居民点(占城乡 建设用地的 72.90)。同时城乡用地的布局规划滞后,城、镇、村与工 矿用地功能区混杂。 第二章第二章 土地整治潜力土地整治潜力 一、农用地整理潜力 2010 年,全市农用地面积为 260894.00 公顷,农用地中可整理农 用地规模为 49581.80 公顷,其中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潜力为 37874.55 公顷,其他宜耕农用地开发规模为 11707.25 公顷。 (一)基本(一)基本农农田田现现状及整理潜力状及整理潜力 2010 年潮州市耕地(含可调整地类)面积为 48341.25 公顷,划定 的基本农田面积 38816.32 公顷 2,占全市耕地面积的 80.30。 全市基本农田中集中连片,具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潜力的面积 为 37874.55 公顷,主要分布在潮安区的浮洋镇、东凤镇、江东镇、归 湖镇,饶平县的钱东镇、联饶镇、樟溪镇等地,预期通过基本农田整理 建设,耕地质量可提高 1 个等级。 (二)其他宜耕(二)其他宜耕农农用地用地补补充耕地潜力充耕地潜力 2010 年全市园地、山坡地(林地)和其他农用地 226025.49 公顷。 其中坡度在 25 度以下、灌溉水源有保障且当地村民同意进行开发整 理的面积为 11707.25 公顷,补充耕地潜力为 9871.73 公顷,主要分布 2 根据广东省潮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全市划定基本农田 37378 公顷,2013 年潮 州市根据广东省的统一布署,进行基本农田清查整改,清查核减后全市划定基本农田面积 38816.32 公顷 (粤国土资规划发2013309 号)。 在潮安区的凤凰镇、登塘镇、归湖镇,饶平县的联饶镇、新塘镇、钱东 镇和湘桥区的意溪镇等地。 二、城乡建设用地整理潜力 ( (一)一)农农村建村建设设用地整理潜力用地整理潜力 2010 年潮州市农村建设用地总面积为 21159.87 公顷,其中可整 理潜力为 10720.10 公顷,占农村居民点的 50.66,主要分布在潮安 区的古巷镇、枫溪镇(区)、彩塘镇,湘桥区的磷溪镇,饶平县的新丰镇、 黄冈镇等地。 (二)城(二)城镇镇工工矿矿建建设设用地整理潜力用地整理潜力 2010 年潮州市城镇工矿建设用地 7866.04 公顷,其中可整理潜力 为 7117.59 公顷,占城镇工矿建设用地面积的 90.49,主要分布在湘 桥区的凤新街道,潮安区的枫溪镇(区)、庵埠镇、彩塘镇,饶平县的黄 冈镇、钱东镇等地。 三、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潜力 2010 年潮州市其他土地面积为 16767.54 公顷,其中宜耕后备土 地资源开发规模为 550.73 公顷,补充耕地潜力为 450.51 公顷,主要 分布在饶平县的樟溪镇、上饶镇、饶洋镇,潮安区的归湖镇等地。 四、土地复垦潜力 2010 年潮州市待复垦的生产建设损毁土地 649.77 公顷,主要分 布于饶平县的新丰镇、汫洲镇,潮安区的古巷镇,湘桥区的凤新街道 等地,主要是采矿用地。随着汕梅高速公路、潮揭高速公路等项目的 陆续开工建设,生产建设损毁土地将更多,必须在项目建设完成后及 时复垦。 第第三三章章 原则与目标原则与目标 第一节第一节 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 总体要求,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潮州”的发展战略和“五年大 变化、十年大发展”的奋斗目标,着力加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高 耕地质量,夯实农业现代化基础;适度推进宜耕农用地整理和宜耕后 备土地开发,稳定耕地数量;规范推进“三旧”改造等建设用地整理, 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改善城乡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土地复垦, 科学围填海,拓展用地空间;协调好土地整治与耕地保护、城乡建设 和生态建设的关系,以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着 力打造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城、国内重要的特色产业基 地、广东重要的临港产业基地,努力建设宜业、宜游、宜居的现代化滨 江城市。 二、基本原则 (一)(一)严严格保格保护护耕地和基本耕地和基本农农田田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的管理和保护, 加大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力度,促进耕地保护由数量为主向数量、 质量并重和生态效益的全面保护转变,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 (二)(二)统统筹城筹城乡发乡发展展 以土地整治为项目依托,推动城乡资金和土地资源的良性互动与 优化配置,打通统筹城乡土地资源配置的通道,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 布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推进城乡基本公 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三)(三)协调协调区域区域发发展展 科学划定土地整治区域,合理分解下达各区县土地整治任务,实 施差别化的土地整治措施。优先安排重点区域的土地整治,同时兼顾 非重点地区的整治项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四)保障和(四)保障和维护农维护农民合法民合法权权益益 充分尊重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主体地位,坚持维护农民合 法利益,依法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受益权,以人为本、规范实 施、强化监管,切实做到土地整治前农民自愿、土地整治中农民参与、 土地整治后农民满意。 (五)充分(五)充分发挥发挥整体效益整体效益 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加快推进建设用地 整治,适度开发宜耕土地资源,切实加强耕地质量管理,大力改善农 田生态环境,充分发挥土地整治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第二节第二节 规划依据规划依据 一、法律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主席令2004第 28 号);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主席令2007第 74 号);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主席令2002第 77 号);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主席令2002第 73 号);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主席令2007第 62 号);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2011 年修订); 7.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国务院令1998第 257 号);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复垦条例(国务院令2011第 592 号)。 二、政策文件与标准规范 1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 号); 2 关于规范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 工作的意见(国土资发2005207 号); 3 关于进一步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的通知(国 土资发2007169 号); 4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国土资发2008138 号) ; 5 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 地整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47 号); 6 关于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62 号); 7.市(地)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规程(TD-T 1034-2013); 8.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财政厅农业厅广东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府办201275 号); 9 转发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关于加快编制和实施土地整治规划大 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通知(粤国土资耕保发201296 号); 10.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农业厅财政厅关于切实做好农田水利建 设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衔接工作的通知(粤国土资耕保发2012 186 号); 11 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市级土地整治规划审核工作的通 知(粤国土资耕保发201326 号); 12. 广东省国土资源厅、财政厅、农业厅关于下达 2013-2015 各 年度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计划的通知(粤国土资耕保发2013201 号) ; 13. 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强市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 有关问题的通知(粤国土资耕保发2013339 号)。 三、其他规划与依据 1.广东省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 2 广东省潮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3 潮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4潮州市土地变更调查成果(2010 年); 5 潮州市统计年鉴(2011 年); 6其他相关规划和文件。 第三节第三节 规划规划目标与任务目标与任务 一、规划目标 (一)高(一)高标标准基本准基本农农田建田建设设目目标标 规划到 2015 年全市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 14673.00 公顷,经整理 的基本农田质量平均提高 1 个等级,建立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示范 镇 7 个,切实增强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展望到 2020 年,全市耕地质量 得到有效提升,基本农田得到有力的保护,争取全市约 70的基本农 田建设成为高标准基本农田。 (二)(二)补补充耕地目充耕地目标标 规划到 2015 年全市通过农用地整理和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 补充耕地面积 1519.00 公顷,其中农用地整理补充耕地 1487.00 公顷, 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补充耕地 32.00 公顷。展望到 2020 年,全市通 过农用地整理、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以及易地补充耕地,实现补充 耕地 5881.00 公顷,确保耕地占补平衡任务的落实。 (三)(三)“三旧三旧”改造目改造目标标 规划到 2015 年全市实施旧城镇、旧厂房和旧村庄的改造(以下简 称“三旧”改造)面积 3279.00 公顷。展望到 2020 年,全市预期改造“三 旧”用地 10941.00 公顷,全面完成 “三旧”改造任务,城乡建设用地结 构得到优化,城乡面貌得到有力改善。 (四)土地复(四)土地复垦垦目目标标 规划到 2015 年全市土地复垦面积 279.00 公顷,展望到 2020 年, 全面完成市内生产建设损毁、灾毁和历史遗留损毁土地的复垦,促进 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 (五)(五)围围填海造地目填海造地目标标 规划到 2015 年全市围海造地 59.00 公顷,合理拓展建设用地空 间。 (六)建(六)建设设用地复用地复垦垦目目标标 规划到 2015 年全市规划复垦建设用地 1349.00 公顷,其中通过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105.00 公顷、通过其他城乡建设用地整理 965.00 公顷,通过土地复垦 279.00 公顷。展望到 2020 年,全市预期 复垦建设用地 5273.00 公顷,优化建设用地布局,提高建设用地节约 集约利用水平,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表表 1 潮州市潮州市 2011 年年2015 年土地整治年土地整治规规划控制指划控制指标标 单位:公顷 指指 标标20152015 年年指标属性指标属性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14673 约束性 经整理基本农田质量提高程度(等级) 1 预期性 补充耕地总量 1519 约束性 农用地整理补充耕地 1487 预期性 指指 标标20152015 年年指标属性指标属性 土地复垦补充耕地 0 预期性 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补充耕地 32 预期性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补充耕地 0 预期性 “三旧”改造 3279 预期性 土地复垦 279 预期性 围填海造地 59 预期性 建设用地复垦 1349 预期性 二、规划任务 (一)以高(一)以高标标准基本准基本农农田建田建设为设为重点,大力推重点,大力推进农进农用地整理用地整理 加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力度,按照“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 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重点打造韩江平原、黄冈河三角洲、 饶平北部三片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区,建设湘桥区的官塘镇,潮安区 的江东镇、浮洋镇、东凤镇和饶平县的钱东镇、联饶镇、新塘镇 7 个高 标准基本农田示范镇,全面推进 14673.00 公顷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大力挖掘后备资源潜力,适度推进宜耕地其他农用地整理,增加有效 耕地面积。 (二)(二)积积极推极推进进建建设设用地整理,用地整理,优优化建化建设设用地用地结结构和布局构和布局 加大建设用地整理力度,积极开展旧城镇、旧厂房和旧村庄改造, 注重潮汕文化风貌特色和建筑风格的保护以及配套设施建设,重点推 进潮安区的庵埠镇、枫溪镇(区),饶平县的黄冈镇、钱东镇,湘桥区城 西街道、凤新街道等区域的“三旧”改造项目,增加城镇建设用地有效 供给,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适当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 重点推进潮安区的赤凤镇和饶平县的上饶镇等区域的增减挂钩项目, 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有效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 施条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三)加大土地复(三)加大土地复垦垦力度,改善生力度,改善生态环态环境境 创新土地复垦模式,大力推进潮安区登塘镇、归湖镇,饶平县建 饶镇等地采矿用地的复垦;加强生产建设活动损毁土地复垦监管,全 面推进生产建设活动损毁土地复垦;及时开展自然灾害损毁土地复垦, 改善土地生态环境 (四)(四)谨谨慎推慎推进围进围海造地,拓展城市海造地,拓展城市发发展空展空间间 周密分析、科学论证,统筹规划、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 以及环境生态的可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柘林湾片区的围海造地,为 潮州市临港产业基地的发展拓展用地空间。 第四章第四章 积极推进农用地整理积极推进农用地整理 潮州市农用地整理的重点是: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合 理整理宜耕农用地,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现有耕地质量,提高农 田排灌保障率,改善耕作条件,实现旱涝保收;全面强化林业生态工 程建设,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高抗灾能力,从而为农业结构调整,促 进集约经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农业生产效益奠定基础。 第一节第一节 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一、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目标 广东省下达潮州市“十二五”时期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 14673.00 公顷(22.01 万亩),为确保落实省下达任务,按照“相对集中, 连片推进”的原则,综合考虑基本农田连片程度、产粮区域、耕地产能 提升潜力、地方财力等因素,将“十二五”时期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 务分解至各区县,并在湘桥区、潮安区、饶平县基本农田集中连片分 布的区域建设 7 个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示范镇,作为全市高标准基本 农田建设的示范基地(详见表 2)。 表表2 潮州市潮州市2011-2015年高年高标标准基本准基本农农田建田建设规设规模分解表模分解表 “十二五十二五”期间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期间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 行政区域行政区域 公顷万亩示范镇数量(个) 潮安区 52677.903 饶平县 766611.503 湘桥区 17402.611 全市合计全市合计 146731467322.0122.017 7 注:因潮安区和湘桥区行政区划调整,已将原潮安县下达给磷溪镇、官塘镇和铁铺镇规划 期内的建设用地 25000 亩调整到湘桥区。 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与要求 (一)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 以广东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为指导,与“中低等别”农田 或耕地改造相结合,重点开展土地平整、灌溉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 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工程,整体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改造;通过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完善田间基础设施,改善、 提高机械化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努力 建设“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集中连片、 设施配套、生态良好、高产稳产、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 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 (一)土地平整工程(一)土地平整工程 主要包括耕作田块修筑工程和耕作层地力保持工程。通过土地平 整,实现耕作田块集中、规格和平整,满足农业机械化生产要求。平整 后,田块面积不低于 6.67 公顷(1 00 亩),田面高度差小于5cm,耕作 层厚度达到 15cm 以上,有效土层厚度应达到 50cm 以上,耕作层土 壤理化指标满足作物高产稳产要求。 (二)灌(二)灌溉溉与排水工程与排水工程 灌溉与排水工程主要以韩江、黄冈河引水和潮安县内的凤凰水库、 凤溪水库、岗山水库,饶平县内汤溪水库等为灌溉水源依托,结合地 形条件、交通与耕作要求,合理布局各级输配水渠道,配套相应的泵 站及输配电工程。通过实施灌溉与排水工程,合理利用水资源,形成 “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的灌排体系,增加有效灌溉面积。使建成后 的高标准基本农田灌溉保证率不低于 80,排涝标准达到 10 年一遇。 (三)田(三)田间间道路工程道路工程 以居民点、生产经营中心、各轮作区和田块为中心构建便捷高效 的田间道路体系,使田块之间、田块与居民点之间保持便捷的交通联 络,满足农业机械化生产及安全方便的生活需要。同时确保农机到达 每一个耕作田块,促进田间生产作业效率的提高和耕作成本的降低。 建成后,田间道路路面宽度在 3m6m 之间,大部分实现硬底化。 (四)(四)农农田防田防护护与生与生态环态环境保持工程境保持工程 与田、路、渠、沟等建设有机结合,综合采取农田林网、岸坡防护、 沟道治理程和坡面防护等工程措施,布置必要的防洪、防风、水土流 失控制等农田防护措施,优化农田生态景观,配置生态廊道,维护农 田生态系统安全。 (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方向 潮州市基本农田建设方向:按照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要求,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全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 设,规范农业生产,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完善农业综合服 务体系,提高农业产出效率。突出发展优质效益农业,重点建设一批 高产稳产粮食基地,积极发展茶叶、水果、药材、蔬菜、家禽、食用薯 类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业,建设乌龙茶、花卉、潮州柑等特色农产 品生产基地。扶持发展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 的农业龙头企业。 1.1. 巩固和提高粮食生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产能力能力 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稳定粮食和蔬菜种植面积,到 2015 年,全市 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 43333.33 公顷( 65 万亩),年总产量达到 26 万 吨,其中水稻播种面积 33333.33 公顷(50 万亩),总产量 21 万吨。落 实“菜蓝子”工程,实施菜地保有量制度,确保蔬菜自给率保持在较高 水平。 2.2. 优优化化农业产业结农业产业结构构 积极发展绿色、无公害、集约化精细农业,发展壮大茶叶、水果、 水产、花卉、畜牧、蔬菜六大农业主导产业,规划一批规模大、水平高、 效益好、带动力强的现代农业示范区。 3.3. 促促进农业产业进农业产业化化 完善农业土地承包关系,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加大培 育农业龙头企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力度,推进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和 精深加工,逐步形成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科学化管 理的现代农业格局。 4.4. 加大加大农业农业支持力度支持力度 全面落实支农惠农政策,改造农田水利灌溉设施,加强良种繁育 和动植物防疫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农业设施装备结构,增强农 业抗风险能力。加大科技和人才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动物防 疫检疫监测体系和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大力推广使用先进实用农业 科技和新型农机设备,加快完善农业标准体系,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 安全水平。 三、基本农田整理措施 截至 2010 年底,全市耕地(含可调整地类)面积为 48341.25 公顷, 其中基本农田面积为 38816.32 公顷,占全市耕地面积的比例为 80.30。基本农田大部分具备耕作所需的田间道路、排灌沟渠等基础 设施,但总体水平亟待提高。各地基本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参差不 齐,高等别耕地约占 18.05,中低等别耕地约占 81.95。 通过采取各项工程、生物措施,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增加土壤肥 力,基本农田整理措施主要包括: (一)加(一)加强强江河防洪排江河防洪排涝涝治理,完善排灌渠系建治理,完善排灌渠系建设设 规划期内,加快全市大中型水库、水闸除险加固、江海堤围达标 加固、内涝整治和中小流域治理等工程建设,以潮州南北堤防洪潮工 程为重点,推进各区县城区防洪潮和海堤工程建设。地级市市区防洪 防潮标准达到 100 年一遇,县城防洪防潮能力达到 50 年一遇;同时完 成规划堤围、水闸、城镇的排涝达标建设,主要包括对内洋南总干、归 湖、江东、古枫涝区(含沟尾溪涝区)、河内湖涝区、东风埭、叠石埭等 涝区的整治。同时通过制定完备的防洪政策法规,建成覆盖潮州市各 区县的防汛指挥系统,实现科学、先进、规范、高效、实时的防洪除涝 防风暴潮减灾体系管理。 规划期内,对韩江下游灌区结合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进行整治, 继续提高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规划建设工程内容包括:修复排灌渠 道 62.2 万米,建设机耕路网 26.3 万米,便桥涵闸 1143 座,小型陂头 58 座,配套引排干渠 2.97 万米。 (二)加快水利工程建(二)加快水利工程建设设,提高水源保障能力,提高水源保障能力 潮州市的灌溉管理以引水工程和蓄水工程为主,主要有北关引韩、 安揭引韩、东凤引韩三大引水灌溉工程及岗山水库、汤溪水库、高堂 水闸等,这些工程是韩西平原和饶平县的农业灌溉的命脉。规划期内, 应科学调度、合理配置韩江丰富优质的水资源,有序实施饶平等调水 工程和潮汕灌区工程,整治枫江、潮安内洋南总干渠、黄冈河等河流, 重点推进潮州供水枢纽供水体系骨干工程建设,包括韩江潮州水利枢 纽工程及灌区配套工程,解决由于韩江河床下切,水位下降,引韩工 程无法引水而造成的韩江三角洲平原灌溉工程严重的缺水问题,提高 全市水资源保障及供给能力,改善农业生产和发展条件。 (三)平整改良土壤,(三)平整改良土壤, 提高提高农业农业机械化水平机械化水平 宣传引导农民注意地力培养,对瘠瘦、耕层浅薄的中低产农田逐 步进行深耕,加深耕作层;加大客土改良力度,对沙土田进行掺加塘 泥、土杂肥等,对粘土田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