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的扁担》说课稿.docx_第1页
《朱德的扁担》说课稿.docx_第2页
《朱德的扁担》说课稿.docx_第3页
《朱德的扁担》说课稿.doc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朱德的扁担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们,您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8课朱德的扁担。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七个方面对教材进行分析、解读。一、说教材朱德的扁担是本教材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是围绕“革命传统、爱心”为主题进行编排的。本课讲的是在1928年,红军初建时期,在国民党竭力围剿的特定环境下,广大红军战士在毛泽东、朱德的领导下为了坚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粉碎敌人的阴谋而到茅坪去挑粮食的故事。二、说学情我们可以高兴地看到,二年级的孩子们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他们喜欢学习汉字,能够利用学习经验自主学习生字,掌握多种识记生字的方法,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观察汉字,基本把握汉字的间架结构。但不太乐观的是,本课课文讲的是1928年发生的一个真实的革命故事,与现在的生活相去甚远,孩子们丝毫没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对于文中所描绘的历史背景、战争背景、生活状况更是知之甚少。三、说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四、说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挑粮“险”、“难”、“累”,体会挑粮的艰辛。2、体会朱德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和战士们对朱德的敬爱之情。五、说教法学法(一)想象拓展,发展学生认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往往也是多元的。”启发学生借助教材展开想象,并通过换位思考,体验人物内心,从吸收至倾吐,发展学生的语言,发展学生的思维,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认识,指导他们的生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把学生置身于故事所在的背景中,让学生把自己当作是故事中的一员来参与,参与其中的艰辛,参与其中的心理过程,这样不但有助于教学的开展,而且也可以让学生能够更加的感同身受,激发学生对革命领导人的敬爱之情。(二)结合实践,培养学生能力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上网查阅、到图书室查阅、询问家人搜集朱德的有关资料,使朱德这一伟人在学生头脑中留下初步印象。这样不但使学生能更准确地理解课文,而且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三)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在解决教学重点难点的过程中,始终抓住“二条线索,三个关键字”。二条线索即“一开始的把扁担藏起来”到“后来的不藏了”,三个关键字即“险、难、累”。因为挑粮过程“险、难、累”,战士们非常心疼,所以把扁担藏了起来。到后来“朱德又找来一根扁担,还让人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最后大家再也不好意思藏他的扁担了。从战士的“心疼”到“藏”,再到朱德的“做”,并且刻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最后到越发敬爱朱德同志,层层推进,把难点一步步的剥离,突破。最终一个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领袖形象呼之欲出,跃然纸上。 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朱德图片并板书“朱德”二字,并告诉学生这两个字都是本课的会认字,然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积累和识字方法来记住这两个会认字。紧接着教师再出示几个同音字“株”“珠”“蛛”,引导学生利用部首来理解汉字的意思,并进行句式训练,这样的开篇教学设计,符合低学段课程标准要求“多认少写,把识字方法通过多种形式孕育在每一节课中,让孩子们在轻松活泼的语言环境中快乐识字,感悟汉字文化的内涵,培养识字能力。(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试学目标一”,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提出初读的三个要求,随后进行学习反馈,最后教师总结。 总结2:文中有些词语具有特定的历史环境,如 :“会师 ”“ 井冈山”,这些词语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孩子来说实在太远,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革命浴血奋战的经历,他们无法理解、想象,所以解释这些词语有助于帮助孩子们理解课文,体会到当时生活状况的艰辛,从而从内心树立对革命先辈们的尊敬、敬爱。总结3:朱德用扁担挑粮食的故事 (三)小组合作学习(1、朱德用扁担干什么? 2、为什么要挑粮?)历史背景介绍,由于遭到敌人武装的封锁,井岗山时期的生活十分艰苦。为了解决吃饭问题,红军战士开始了自耕自种的生活。后来,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自产的粮食不够,且盐、油等都十分紧缺),红军决定到山下六十多里地外的茅坪去挑粮食,顺道打探一些消息,带点盐、油之类的生活必需品回来。从中使学生明白粮食在当时是很紧张的,挑粮是必须的。 (四)深入感悟 出示“试学目标二” 1、战士们为什么把朱德的扁担藏了起来? 2、战士们后来又为什么不藏了? 研读1(战士们为什么把朱德的扁担藏了起来?)(1)出示“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就是敌人” 体会“不远”说明敌人离红军很近。在当时,敌我形势悬殊很大,无论是从人数上,还是从武器装备上,我红军均处于劣势,在挑粮过程中一旦遇到时敌人偷袭、进攻,那是相当危险的,突出挑粮“险”(2)出示“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体会“五六十里”,孩子们对数字没有感觉,可举一个例子,如大约从温县到焦作这么远,开车需要一个小时,徒步要走上整整一天。通过运用举例子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切身感到路确实很远。 体会“山高路陡”,“山高”即山很高;“路陡”指山路陡峭,不好走。 在学生有了路远,路陡,不好走的感情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自已的生活体验,谈谈登山的经历,再进一步引导,徒步登山就很难,如果在崎岖的山路上再挑一担粮食,那又会怎样呢?从而突出挑粮的“难”,紧接着,再出示四句话,当烈日当空时,当阴雨连绵时,当寒风刺骨时,当大雪纷飞时,这样营造环境,渲染氛围,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唤发内心的生活体验,从而使感情得到升华 ,真切得感受挑粮真是“难”呀!(3)出示“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晚上还要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 体会朱德军长当时已四十有余,但他没有因为自己是一军之长,就搞特殊化,而是和战士们一样穿草鞋,一样戴斗笠,一样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而不一样的是,当月上枝头,万籁俱寂的夜晚降临时,战士们辛苦了一天,早早进入了梦香,可我们的朱德军长却还要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突出朱德军长“累” 正是因为挑粮“险”“难”“累”,所以大家很心疼,于是就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研读2(战士们后来又为什么不藏了?) 同学们,看着我们的朱德军长执意要和战士们一起去挑粮,你心疼吗?你想劝一劝我们的朱德军长吗? 出示三句话:(让学生说)朱德军长,路上太危险,你就( )。朱德军长,路上太难走,你就( )。朱德军长,挑粮太累了,你就( )。 但战士们的愿望没有实现,朱德军长又找来一根扁担,并且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至此之后,同志们再也不好意思藏他的扁担了。 从一开始的“藏”,到后来的“不藏”,充分表现了朱德军长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和战士们对朱德的敬爱。从而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是啊,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大家,当时井冈山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投影出示)(齐拍手念)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六)拓展延伸作业: 1、把朱德的扁担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