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室内装饰设计 主讲老师:宋小平,西方古代建筑的历史风格,古埃及时期建筑风格(公元前2400前1175) 古希腊时期建筑风格(公元前1100前330) 古罗马时期建筑风格(公元前350公元325) 拜占庭时期建筑风格(公元3951000) 罗曼时期建筑风格(公元1000公元1200) 哥特式时期建筑风格(公元1140公元1540)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公元1400公元1700) 法国古典主义(公元1700公元1800) 巴洛克时期建筑风格(公元1700公元1800) 法国洛可可时期建筑风格(公元1700公元1800) 新古典主义建筑(公元1860公元1900) 英国浪漫主义时期建筑风格(公元1860公元1970) 折衷主义时期建筑风格(19世纪中叶),古埃及建筑,古埃及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 。其建筑分为3个主要时期:古王国时期的建筑以举世闻名的金字塔为代表。古埃及的建筑师们用庞大的规模、简洁沉稳的几何形体、明确的对称轴线和纵深的空间布局来体现金字塔的雄伟、庄严、神秘的效果。中王国时期的建筑以石窟陵墓为代表。这一时期已采用梁柱结构,能建造较宽敞的内部空间。建于公元前2000年前后的曼都赫特普三世墓是典型实例。新王国时期埃及的经济、文化发展到了最鼎盛的时期。建筑以神庙和祭庙为代表,因为它的内部空间与金字塔相比,显然更大也完全具有实用功能。,古王国时期最伟大的金字塔是位于开罗南面的吉萨(Giza)金字塔群,建 于第四王朝时期, 是由主要的三座大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和一些小型金字塔组成的。三座金字塔分别是胡夫金字塔(Cheops),哈弗拉金字塔(Chephren)、和米克里诺斯金字塔(Mykerinos),它们是最典型、最为举世闻名的金字塔。由淡黄色石灰石砌成,外贴磨光的白色石灰石,而且三座金字塔都是正方锥形,平面位置沿对角线相接,正好与猎户座腰带上的三颗星位置一致,经现代化仪器测量,无论是角度还是方位都异常精确。,胡夫金字塔是古埃及第四王朝的第二代法老,而他的这座金字塔也是诸多金字塔中最大的一座,底边长230.6米,高约146.4米。金字塔的四个角分别对着指南针的四极,四面墙壁都是尺寸准确的等边三角形,无论是面积还是从地面隆起的高度都相同,据历史记载,仅修建胡夫金字塔,就需要埃及民众十万为一班,轮番工作了三十多年才完工。,后两座金字塔的高度都不及胡夫金字塔,但在哈弗拉金字塔的前面却有一个巨大的狮身人面橡,这就是著名的斯芬克斯像(Sphinx),斯芬克斯像是由一整块巨石雕刻而成的,经过几千年风沙的侵蚀仍有22米高,57米长,可见当时工程之浩大。斯芬克斯像半人半兽,上半部分的人面部分是法老哈弗的头,下部则是狮身,在其两爪间还设置有一个太阳神殿。,从中王国以来,金字塔的陵墓形式被地下墓室与崖墓所取代,其主要的原因就是避免盗匪的掠夺.这时尤以石窟陵墓为代表,而在底比斯地区尼罗河西岸的国王谷,由于峡谷深窄,崖壁陡峭,又远离人群,所以成为国王们开凿石窟的首选之地.这些陵墓大都由一个完整的建筑群组成,进入墓区大门有神道,然后是有柱廊的庭院和大厅,最后是神堂和墓室. 大约公元前2000年。在戴尔-埃尔-哈巴利(Deir-el-Bahari)造的曼都赫特普三世陵墓开创了古代埃及新的陵墓形制。一进入墓区的大门,是一条两侧密排着狮身人面首像的石板路,长约1200m,然后是一个大广场,它当中沿着路两旁排列着皇帝的雕像。由长长的坡道登上一层平台,平台前缘的壁前镶着柱廊。平台中央有一座不大的金字塔,紧靠它正面和两侧造着柱廊。它后面是一个院落,四面有柱廊环绕。在后面是一个有80根柱子的大厅,由它进入小小的圣堂,是凿在山崖里的。 山崖高到100m,顶部轮廓平平,形体也具有相当明确的几何性。陵墓的几层柱廊,同它发生着强烈的光影和虚实的对比,大大增强了陵墓宏伟壮观的力量。为了加强这个对比效果,柱廊有两跨进深。柱子是方形的,光影变化更加明确肯定。,新王国时期神庙在古典建筑语言中,占有开先河的重要地位石头的梁柱结构形式、整齐排列的柱网、圆形的柱头,以及柱子上端带有柱头等形式,都对后来欧洲建筑语言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古埃及的神庙与以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神庙在其使用功能上大不相同,因为它们不是公众活动的场所,也从来不对公众开放,它是神权与王权的象征,只有皇室成员和祭司人员才能入内。但建筑的基本模式,却被后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建筑大量吸收利用。 现今留存的规模最大的神庙是位于卡尔纳克的阿蒙神殿(Great Temple of Amon at Karnak)和卢克索的阿蒙-穆特-孔苏神殿(Temple of Luxor).,创世之神 阿蒙神 万物创造者阿蒙神被描绘成头戴两片羽毛,手持一根权杖。他象征着男人的气概,公羊和雌鹅是他的神兽。他的崇拜中心位于底比斯 (Thebes) ,在中王国时期,他的重要性达到了顶峰。 卢克索阿蒙神殿,从字面上看,阿蒙的意思就是“无形之物”,虽然他被认为是万物创造者,但关于他的传说很少。 尽管缺少神话背景,但他的重要性却与日俱增。在中王国时期,底比斯(即现在的卢克索 (Luxor))形成了一个崇拜阿蒙神的中心,在这里他与太阳神拉 (Ra) 一起被崇拜,称为“阿蒙-拉 (Amun-Re)”神。后来,他得到王族的青睐,到第十八王朝时他的地位超过了其他众神。在这期间,人们在卡纳克 (Karnak) 为他建造了一座宏伟的神殿,,阿蒙神庙,卢克索阿蒙神殿,卢克索阿蒙神殿最能证明卢克索辉煌的过去,它是由三代法老修建,由3公里长的羊头狮身斯芬克斯神道与卡纳克神殿相连。,祭庙建筑,新王国时期,建筑还出现了功能性的转变,以往祭祀性的庙宇都与陵墓组合在一起,因此大都遭到了盗墓者的洗劫,很难完整的留存.到了新王国时期,祭庙开始与真正的陵墓分开,陵墓大都建于隐蔽的深山或峡谷之中,而祭庙则修建在神庙群或靠近首都的地方.以便人们平时祭祀之用.在祭庙上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哈特舍普苏特女王祭庙和阿布-辛波大神庙,阿布-辛波大神庙,柱式,古埃及装饰风格简约、雄浑,以石材为主。柱式是古埃及建筑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其风格之标志,柱子不仅担负着重量的支撑,也是艺术的装饰中心,有的在柱壁上雕刻象形文字,各类符号、人物、动物、工具、战车等等。同时,埃及柱式是欧洲柱式文化的先驱。埃及柱式可以很好的运用在现代室内装潢中的隔断,墙角处理等!先来欣赏一下主要古埃及柱式。,古代埃及国王的宫殿都是些宏伟壮丽、巍峨辉煌的神庙,这些神庙都是用石头筑的,使用了方形的壁柱或突出的圆柱。柱是架式建筑的重要部分,一般是十分巨大石块重叠而成的。柱顶有柱头、柱身、柱础,其样式繁多,装饰精美。常见的柱式有以下几种。 【先陶立克柱式】 这种柱式出现于贝尼哈珊石窟神殿中,其形式与古希腊陶立克柱式极相似,因此被看作希腊陶立克柱式的先驱,先陶立克柱式是多角形的柱,有八面、十面、六面和十八面的,十八面柱的各面又有半圆形的凹槽,上端有方形的顶板覆盖着,用来支撑着石梁的重量。,【哈托尔柱式】 这种柱式出现于埃及中王国时代丹德拉赫的哈托尔神庙中,因此得名,它分为普通式和混合式两种,它们的顶端都是方形柱冠,其下是哈托尔神的头像,但前者的柱身是圆形,满施雕凿,柱底有础。后者的柱身是模仿一束花茎,茎端刻成杯形的大莲花。,【棕榈柱式】 这种柱式见于埃德弗神殿,是一种模仿棕榈树的柱式。柱顶部是扁方顶板,柱头用八片棕榈叶合成一个圆形,叶的下端环绕五道环带,柱身特别长,下部有柱础。,【莲花柱式】 这种柱式见于古王国第五王朝到新王国之间,主要用于陵墓中,采用埃及所特有的睡莲为主题。柱的上端用一束含苞未放的莲花(睡莲)作为装饰,柱身似用莲花四茎或六茎为一束,茎的上部用五条环节束缚着,在环带紧缚的茎与茎之间插细茎小花。,【纸莎草柱式】 这种柱式创建于埃及古王国时代的第五王朝,盛行于新王国第十八王朝,直到古埃及后王朝,依然维持不衰。在著名的卡纳克神庙和卢克索神庙中的宏大建筑都用了纸莎草柱式(纸莎草是一种在埃及低洼的沼泽地带生长的植物)。这种柱式用十六只纸莎草为一束,形式与莲花柱式较为相似。不同点在于,莲花柱式的茎是圆形,纸莎草柱式的茎都为棱形,在五到道束带中插入的蕾、萼,扁而平。变式纸莎草柱式出现于新王国第十九王朝以后,是纸莎草柱式简化的变形,式样比例粗壮,给人以沉重感。柱体全身完全模仿纸莎草柱式,只不过十六支一束改为一支一束,表面平滑,雕刻以浮雕和象形文字。开花纸莎草柱式是把含苞欲放的纸莎草柱式改为开花状,柱式上面像棕榈柱式一样,加上一块冠板,隐藏在柱头的上端,柱头的纸莎草状似振铎,又称为振铎式。柱础上雕以三角形的装饰纹样。这种柱式多用于大厅和走廊。,【混合柱式】 这种柱式创建于托勒密王朝,柱头用四各半瓣的纸莎草花配列在柱的四面,花朵分上下两层,也有多至五层的,好象是许多纸莎草花束在一起,非常华丽。,古希腊建筑,希腊三面临海,本土多高原山地,由狭长的海岸平原和许多岛屿组成众多的山地带给希腊的是优质的石材,这也是希腊建筑多用石材的重要原因希腊被喻为欧洲文明的源头,因为从哲学、诗歌、建筑等各个方面希腊都对后世影响深远。尤其是建筑形式,至今仍然被人们广泛使用着。 古希腊时期,内部设计处于低潮,主要表现外部,但对以后的室内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希腊人营造建筑的目的是为了祭祀神,以取悦神为目的,因此它的建筑是高雅、神圣、理想的,不是普及、大众、现实的。 一、古希腊三柱式 在古埃及 ,柱式已达到相当高的艺术成就。在某种意义上 ,古埃及柱式是古希腊柱式的前奏曲 ,古希腊则使柱式这种技术与艺术的统一之作达到了最高峰。古希腊建筑的 3种柱式 (多立克式、爱奥尼式、科林斯式 ),构成了希腊建筑的精髓。多立克式形成于公元前 5世纪上半叶 ,这种柱式无柱础 ,柱头平直 ,柱身除通长的凹槽外 ,无其它任何装饰 ,整根柱石粗壮有力 ,富于男子体型和性格的刚劲 ,其柱下径与柱高比例一般为 15.5 15.75,柱身从下往上进行收分爱奥尼式比陶立克稍晚 ,柱头的装饰比多立克丰富得多 ,两端有一个号角形的涡卷式旋涡 ,柱子比例修长 ,一般为 19 11 0 。具有女性亭亭玉立的优美姿态。,科林斯式出现的年代较晚 ,它的柱头不再采用涡卷状曲线 ,而是四周饰以锯齿状叶片 ,它可以被认为是爱奥尼的主题变奏。雅典宙斯神庙中央大厅外围就被科林斯列柱所包围 ,柱高 16.89 ,共 104根 ,这些柱子与多立克式相比 ,更多地表现为秀丽、柔美 ,柱式的长细比 ,模仿了真人的身体比例。与象征女性柔美的爱奥尼式和科林斯式柱的细长比非常接近。而且柱身上的直线装饰也似衣裙褶纹的遗痕 ,而且柱身的收分是从下 1 / 3向上开始的 (中国是 2 / 3开始“卷杀”),这就更像人的身材 ,加上柱头和檐部 ,很像一个戴着帽子的人亭亭玉立站在台阶 (基座 )上 ,形象优美。这样一来 ,不但用女性形象作柱可以使人从美学上有更高的享受 ,而且通过力学角度的分析可以得出其受力的合理性。由此推知 ,古希腊人对于石材柱的塑造艺术与力学性能已有了相当深入的认识 ,正是这种结合 ,才创造了不朽的艺术柱式成就。,二、帕提农神庙(又称雅典娜神庙)是雅典卫城最著名的建筑,它是古希腊建筑艺术的纪念碑,代表了古希腊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被称为“神庙中的神庙”。顾名思义,雅典娜神庙是祭奉雅典娜女神的神庙,“雅典”之名即源于此。,三、雅典卫城是希腊最杰出的古建筑群,阿克罗波利斯建造的神庙,是综合行的公共建筑,为宗教政治的中心地。现存的主要建筑有山门、帕提农神庙、伊瑞克提翁神庙、埃雷赫修神庙等。这些古建筑无可非议的堪称人类遗产和建筑精品,在建筑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迄今保存下来的大量的珍贵遗迹,集中展示了希腊的古代文明。,四、埃皮道罗斯剧场 这个巨大露天剧场是希腊古典后期建筑艺术的最大成就之一。 埃皮道罗斯是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北部沿海的一个城邦。公元前4世纪中期兴建了以最崇敬的医神阿斯枯拉庇乌斯神庙为中心的建筑群,其中最著名的是这个露天大剧场。它的设计者是著名雕刻家波里克里托斯的儿子小波里克里托斯。 古希腊剧场起源很早,基本造型是利用山坡地势,观众席逐升高,呈半圆形,并有放射形。表演区是位于剧场中心一块圆形平地,后面有化妆及存放道具用的建筑物。剧场不仅是娱乐场所,也是自由民集会的地方,因此规模巨大。,五、列雪格拉得音乐纪念亭 这种建筑是古希腊供陈列体育或歌唱比赛所获奖品的独立的纪念性建筑物。因此也称为“雅典得奖纪念碑”。从公元前4世纪起,这类纪念性建筑的兴起,这是仅留存的一座。 亭子基部是2.9米见方,高4.77米基座;基座上立着高6.5米的实心圆形亭子;亭子四周有6根科林斯式倚柱。顶部是由一块完整大理石雕成的圆穹顶,安放奖品;檐壁有浮雕,刻着酒神狄奥尼索斯(巴库斯)海上遇盗,把海盗变成海豚的故事。 亭子的构图特色体现了一个法则,即基座和亭子各有完整的台和檐部,各部分形成对比:基座的简洁厚重与亭子的华丽轻巧形成的对比产生稳定与优美感。它是希腊建筑中较早使用科林斯柱式建筑物。,六、古希腊米列都城 说到古代希腊,不能不说到在城市规划历史上的第一个城市模式希波丹姆式的米列都城. 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经历了奴隶制的民主政体,形成了一系列城邦国家。在古希腊繁盛时期,著名的建筑师希波丹姆(Hippodamus)提出了城市建设的希波丹姆模式,这种模式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以充分体现了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这一模式在其规划的米列都(Milet)城中得到完整的体现(图):城市结合地形成了不规则的形状,棋盘式的道路网,城市中心由一个广场及一些公共建筑物组成,主要供市民们集合和商业用,广场周围有柱廊,供休息和交易用。,希腊时期 以神庙为中心向会堂、剧场、浴室、俱乐部、图书馆等公共建筑发展,爱奥尼柱流行。 浮雕、圆雕成为内部空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家具用质地坚硬的树木,如核桃木、油橄榄树、白松制作家具。 造型上,线条细瘦,简练优美,曲线、弧形居多。,切尔维特里墓室,古代罗马建筑,一、建筑成就: 古罗马建筑直接继承并大大推进了古希腊建筑成就,开拓了新的建筑领域,丰富了建筑艺术手法,在建筑型制、艺术和技术方面的广泛成就,达到了奴隶制时代建筑的最高峰。 二、建筑技术: 建筑材料除砖、木、石外使用了火山灰制的天然混凝土,并发明了相应的支模、混凝土浇灌及大理石饰面技术。 结构方面在伊特鲁里亚和希腊的基础上发展了梁柱与拱券结构技术。拱券结构是罗马最大成就之一。种类有:筒拱、交叉拱、十字拱、穹隆(半球)。创造出一整套复杂的拱顶体系。罗马建筑的布局方式、空间组合、艺术形式都与拱券结构技术、复杂的拱顶体系密不可分。 ,三、建筑艺术: (一)继承古希腊柱式并发展为五种柱式:塔司干柱式、罗马多立克柱式、罗马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混合柱式。 (二)解决了拱券结构的笨重墙墩与柱式艺术风格的矛盾,创造了券柱式。 (三)解决了柱式与多层建筑的矛盾,发展了叠柱式,创造了水平立面划分构图形式。 (四)适应高大建筑体量构图,创造了巨柱式的垂直式构图形式。 (五)创造了拱券与柱列的组合,将券脚立在柱式檐部上的连续券。 (六)解决了柱式线脚与巨大建筑体积的矛盾,用一组线脚或复合线脚代替简单的线脚。 四、建筑空间创造 利用筒拱、交叉拱、十字拱、穹隆和拱券平衡技术,创造出拱券覆盖的单一空间,单向纵深空间,序列式组合空间等多种建筑形式。,古代罗马建筑(一):古罗马柱式 罗马人是讲求实用性的民族,建筑以实用为主,古希腊那些有着优美姿态的柱式被留和发展起来,但不再以建筑结构的目出现,而只是作为建筑结构上的装饰用大量的墙体承重代替古希腊建筑的柱子承重 罗马人把古希腊柱式发展为 5种古典柱式 :多立克、爱奥尼、科林斯、组合柱式和塔司干柱式。 罗马人最偏爱科林斯柱式 ,取自这种柱式的华丽丰富 ,并在之基础上与爱奥尼式结合增加为一种组合柱式 ,这种混合柱式直接影响了后来的欧洲建筑 ,教堂、宫殿、官邸和一些公共建筑的柱式常常是这种古罗马人的语言。塔司干柱式是罗马最早的建筑形式 ,它是陶立克式的一种更粗短的变体 ,也有人认为 ,它是希腊柱式基础。但是 ,罗马建筑最典型的特征是使用非结构柱式 ,经常是将柱子全部或部分埋入墙中 ,称为附墙柱或半身柱 ,有的柱子被做成扁平状 ,这时人们就称其为壁柱。这种手法清楚地体现在了塞弗拉斯凯旋门和梯度凯旋门上。四层高的罗马大斗兽场中 ,底层为多立克式、二层为爱奥尼式、三层为科林斯式 ,环绕在顶层的则是壁柱式。这些柱式在这里已不起结构作用 ,建筑物的主体另外设计有独立的结构支撑体系 ,柱子不过是立面的装饰构件而已。,2019/11/17,49,可编辑,纪功柱:歌颂皇帝战功的纪念物,如图拉真纪功柱。,古代罗马建筑(二):古罗马拱券技术 古罗马建筑能满足各种复杂的功能要求,主要依靠水平很高的拱券结构,获得宽阔的内部空间。巴拉丁山上的弗莱维王朝宫殿主厅的筒形拱,跨度达29.3米。万神庙穹顶的直径是43.3米。公元一世纪中叶,出观了十字拱,它覆盖方形的建筑空间,把拱顶的重量集中到四角的墩子上,无需连续的承重墙,空间因此更为开敞。 把几个十字拱同筒形拱、穹窿组合起来,能够覆盖复杂的内部空间。罗马帝国的皇家浴场就是这种组合的代表作。 古罗马城中心广场东边的君士坦丁巴西利卡 ,中央用三间十字拱,跨度25.3米,高40米,左右各有三个跨度为23.5米的筒形拱抵抗水平推力,结构水平很高。剧场和角斗场的庞大的观众席,也架在复杂的拱券体系上。 拱券结构得到推广,是因为使用了强度高、施工方便、价格便宜的火山灰混凝土。约在公元前 二世纪,这种混凝土成为独立的建筑材料,到公元前一世纪,几乎完全代替石材,用于建筑拱券,也用于筑墙。混凝土表面常用一层方锥形石块或三角形砖保护,再抹一层灰或者贴一层大理石板;也有在混凝土墙体前再砌一道石墙做面层的作法。,拱券,两个柱子上(或者两面平行的墙)可以做一个半圆形的拱券,用来承受屋顶的重量,拱券是古罗马时期出现的,它的意义在于能将屋顶的跨度做的很大。同时由于是半圆形券,拱的高度就是跨度的一半。 拱券是比柱式更加容易区别古希腊与古罗马建筑的重要词汇,最能代表这一形式的就是凯旋门了 “尖拱”,拱的形状不是半圆,而是由两段弧拼在一起,有两个圆心,弧的交点就成为一个尖点,是拱的最高点。它的好处在于拱的高度不受跨度的限制,在力学上也是更合理的。 而哥特时期出现的骨架券,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四个柱子上做双圆心尖券,四条边和两条对角线上各做一道尖拱。屋顶的石板架在这六道券上。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拱顶重量轻,减少了券脚的推力,也简化了施工。 飞扶壁: 扶壁顾名思义,就是扶持墙壁的意思。就是为了平衡拱券对外墙的推力,而在外墙上附加的墙或其他结构。就是说中间的拱对墙有向外的推力,而扶壁是将墙向内推。 飞扶壁: 在离外墙一段距离的地方做柱子,在这个柱子和外墙间做一道拱券,用拱券来产生向内的推力。一般在柱子的上方还会砌上尖塔。 平时看到的哥特教堂的侧面会有许多高的尖塔,塔与中间的建筑(中厅)间有许多弧(券),这就是飞扶壁。,万神庙又叫“潘提翁神庙”(Pantneon),是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建筑的代表,也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其平面与剖面内径都是43.3m,顶部有直径8.9m的圆洞。这座神庙是继希腊神庙艺术的又一发展,其特点是充分利用拱券技术,这种建筑结构最初来自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罗马人使希腊柱式结构与拱券创造性结合在一起,作为拱券式殿堂建筑,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圆顶建筑之一。,卡拉卡拉浴场,戴克利提乌姆浴场。内空间流转贯通丰富多变,开创了内部空间序列的艺术手法。 帝国时期,罗马人更是把兴建公共浴场作为与兴建体育场、图书馆具有同样意义的大事。据计算,公元4世纪时,罗马城的公共浴场已超过1000家,其中特大型的有11家,像卡拉卡拉浴场一次就可容纳1000人。 公共浴场一般都有集中供暖设施。从火房出来的热烟和热气流经各个大厅地板下、墙皮内和拱顶里的陶管,散发热量。,巴西利卡是古罗马的一种公共建筑形式,如图拉真巴西利卡,其特点是平面呈长方向,外侧有一圈柱廊,主入口在长边,短边有耳室,采用条形拱券作屋顶。后来的教堂建筑即源于巴西利卡,但是主入口改在了短边。 巴西利卡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原意是“王者之厅”的意思,拉丁语的全名是basilica domus。本来是大都市里作为法庭或者大商场的豪华建筑。 基督教沿用了罗马巴西利卡的建筑布局来建造教堂,尤其罗马风时代的大多数教堂是巴西利卡格局。随着历史的变迁巴西利卡这个词的意义也发生了变化,今天在罗马天主教的用语中有特殊地位的大教堂被称为巴西利卡,不论其建筑风格和结构。,罗马大斗兽场 在结构、功能和形式上三者和谐统一。 是现代体育场建筑的原型。,剧场 在希腊半圆形露天剧场的基础上,对剧场的功能、结构和艺术形式都有很大的提高。如罗马的马采鲁斯剧场。 观众席平面呈半圆形,逐排升起,以纵过道为主、横过道为辅。观众按票号从不同的入口、楼梯,到达各区座位。人流不交叉,聚散方便。舞台高起,前有乐池,后面是化妆楼,化妆楼的立面便是舞台的背景,两端向前凸出,形成台口的雏形,已与现代大型演出性建筑物的基本形式相似。,凯旋门:为炫耀侵略战争胜利而建,第度凯旋门为单拱门,塞维鲁斯和君士坦丁为三拱门凯旋门。,古代罗马建筑(三):维特鲁威和他的建筑十书 马可维特鲁威波利奥,罗马帝国初年(公元前1世纪)皇帝的御用军事工程师、建筑师,受过良好的文化和工程技术方面的教育,熟悉希腊语,能直接阅读有关文献。他的学识渊博,通晓建筑、市政、机械和军工等项技术,也钻研过几何学、物理学、天文学、哲学、历史、美学、音乐等方面的知识。他先后为两代统治者恺撒和奥古斯都服务过, 建筑十书,世界上遗留至今第一部完整的建筑学著作,复兴古典的范本。共十篇,内容包括希腊、罗马早期建筑创作的经验和建筑教育,如城市选址、各类型建筑的设计原理、柱式及建筑施工、设备等,并提出建筑三要素:实用、坚固、美观。 成就: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系统总结了希腊与罗马建筑经验;全面建立了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并论述了基本的艺术原理。,古代罗马建筑(四):城市广场 共和时期的广场是城市的社会、政治、经济活动中心,周围各类公建、庙宇自发性建造,形成开放式广场,代表性广场为罗马的罗曼奴姆广场。 帝国时期的广场以一个庙宇为主体,形成封闭性广场,轴线对称,有的呈多层纵深布局,如罗马的图拉真广场。,古代罗马建筑(五):宫殿 罗马斯巴拉多的戴克利提乌姆宫。 ,古代罗马建筑(六):居住建筑 一类是四合院式或明厅式,内庭与围柱院组合式如庞贝城 中的潘萨府邸;另一类是城市中的公寓式。 古罗马多层公 寓常用标准单元。一些公寓底层设商店,楼上住户有阳台。这 种形式同现代公寓也大体相似。,公元四世纪下半叶起,古罗马建筑潮趋衰落。 十五世纪后,经过文艺复兴、古典主义。古典复兴以及十九世纪初期,法国的“帝国风格”的提倡,古罗马建筑在欧洲重新成为学习的范例。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2030年代。 古罗马建筑的书籍和图画在明代末年开始传入中国。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从意大利索来罗马古城舆图画册3卷,存放北京耶稣会图书馆。1672年,意大利传教士阿莱尼带两册广舆图说到中国。这些书里有罗马角斗场、浴场 、神庙和罗马街市的图画。此外,十七世纪初北京耶稣会图书馆里有过三册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但古罗马建筑对中国建筑没有发生实际影响。 罗马建筑也有它先天性的不足,它的建筑是粗糙的,因为奴隶们是在极其残酷的压榨下工作,没有锐利的劳动工具,而技术工作主要掌握在奴隶主阶级手里,奴隶主追求奢华的建筑,这就造成了古罗马建筑高大、粗糙的外观与华丽的雕刻、明艳的装饰这种矛盾的产物,也成为古罗马建筑最为独特的风貌。,古代罗马的室内装饰,古罗马建筑比希腊高大,增加了有丰富线脚的柱础。 重视广场、剧场、角斗场、高架输水道等大型公用建筑,室内装饰发展不明显。 罗马爱奥尼柱和科林斯柱流行,趋向华丽、细密。 住宅分为四合院和公寓住宅,其中四合院为贵族居住。 如古城庞贝,住宅格局为内向式,临街很少开窗。,一般分前庭和柱廊庭院两部分,前庭为方形,四面分布着房间。中间为一较大场地,上面的屋顶有供采光的长方形天窗,与它对应的地面有一个长方形泄水池。 采光、通风较差,壁画分两部分,一类在墙面上,用石膏制成各种彩色仿大理石板,镶嵌成简单图案,壁画上端用檐口装饰。一类在墙面上绘制立体纵深感建筑物,通过视觉幻象达到扩大室内空间的目的。,罗马住宅前庭,庞贝住宅室内壁画,庞贝维蒂大厦室内,万神庙室内局部,万神庙室内穹顶,万神庙局部,卡拉卡拉浴场室内,戴克利先浴场,古罗马家具与古希腊有相似之处,但却有浑厚凝重的古罗马风格,如兽足形的桌腿较为敦实,材料多为木材、青铜、大理石等,装饰常用雄鹰、带翼的兽、胜利女神、桂冠棕榈、卷草等纹样,有的镶嵌不同的材料,如金、银、宝石等。 家具有单椅、双人椅、靠背椅、折叠椅、折叠凳、柜、床、桌等。,恺撒元老院,室内及家具,餐厅室内,拜占庭建筑,从公元四世纪起,罗马帝国逐渐走向衰落,君士坦丁皇帝把整个帝国分为东西两部分之前,集中全罗马的力量修建了东罗马新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这里原是古希腊的殖民地拜占庭的所在地,在这里东罗马又创造了辉煌的建筑和文化,史学家们把这一时期的东罗马称之为拜占庭帝国,文化与建筑的发展自然以君士坦丁堡成就最高 拜占庭语言的特征为,教堂都是以穹顶覆盖在多边形与方形的平面上。这种屋顶形式是和早期基督教的木屋架,或者是罗马建筑中的交叉拱顶不相同的。拜占庭建筑的穹顶形式来自东方,又将穹顶与古典柱式混合使用,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在穹顶的下面,往往有高高将穹顶抬起的鼓座,另外还有一个极具特色的做法就是将穹顶的四面作垂直切割。这样,被 切割后保留下来的部分,上面为穹顶,而下部分则为四个近似倒三角形的帆拱。帆拱与鼓座是拜占庭建筑语言最显著的特征。,由于战争原因,其辉煌的建筑绝大多数都被破坏,唯有圣索菲亚大教堂被保留至今 圣索非亚大教堂的特别之处在于平面采用了希腊式十字架的造型,在空间上,则创造了巨型的圆顶,而且在室内没有用到柱子来支撑。更仔细的说,君士坦丁大帝请来的数学工程师们发明出以拱门、扶壁、小圆顶等设计来支撑和分担穹隆重量的建筑方式,以便在窗间壁上安置又高又圆的圆顶,让人仰望天界的美好与神圣 ,圣索非亚大教堂的大圆顶离地55米高,而且在17世纪圣彼得大教堂完成前,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 圣索非亚大教堂经历过数次重修,尤其公元532年查士丁尼大帝投入一万名工人、32万黄金、并花费六年光阴将圣索非亚大教堂装饰得更为精巧华美。 圣索非亚大教堂内部的装饰,除了各种华丽精致的雕刻之外,也包括运用有色大理石镶成的马赛克拼图。,威尼斯也是拜占庭帝国的一个属地,而此地也建有一座具有东方气质的建筑圣马可大教堂,是按照对索菲亚大教堂的结构建造而成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油田低渗透油藏勘探方案
- 行业理解与专业技能的培训分析
- 营销策略如何实现用户转化率提升
- 创新宣传方式提高品牌认知度
- CAD三维建模技术研发方案
- 2025至2030中药化妆品市场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地铁沿线规划方案
- 园艺礼仪:了解园林园艺的礼仪规范
- 化学工业生产现场安全规定
- 农民劳动力技能培训方案
- 顺丰转正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至2030玉米糖浆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2025年秋招:邮储银行笔试真题及答案(可下载)
- 走访礼品管理办法
- 2025年全国质量月活动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2025年高考英语一卷读后续写+课件+-2026届高三英语上学期一轮复习专项
- 小学一年级劳动教育课外实践活动计划
- 园区废水排放管理办法
- 安全生产考核巡查办法全文
- 2025-2030中国程控交换机行业竞争战略规划与未来前景研究报告
- 上市公司账户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