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学鉴赏教学片论_第1页
高中文学鉴赏教学片论_第2页
高中文学鉴赏教学片论_第3页
高中文学鉴赏教学片论_第4页
高中文学鉴赏教学片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0 高中文学鉴赏教学片论 年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几种签赏基本方法。 一 有人指出,当代世界语文教学的共同趋向之一是:在教学观念上,语言的实际运用与文学熏陶并重,这 是现代化进程向人们提出的必然要求。随着两个文明建设的不断发展,要求我们培养出一大批具有丰富的现 代科学知识、高尚道德情操和多方面艺术修养的优秀公民,这是我们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础和可靠保证。 有人担心,在重理轻文十分严重的中学课堂上,进行文学鉴赏教学,是否有点拔苗助长之嫌,其实认真 考察高中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序列,就 不难理解中学文学鉴赏教学的可能性。 人的阅读能力的发展,大体可分为这样四个层面:()认知性阅读;()理解性阅读;()鉴赏 性阅读;()研究性阅读。由此构成阅读能力发展的基本序列,序列中的四个层面,尽管具有质的不同, 却又是先后相连,不可分割的。比如埋解性阅读要以认知性阅读为基础性前提,同时,它又成了鉴赏性阅读 的基础。它们之间构成了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序列关系。一般地说,认知性阅读大体相当于小学初年级的 阅读水平,理解性阅读基本相当于2 / 10 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学生的水平,鉴赏性阅读则大概相当于高中 及大学低年 级的水准,而研究性阅读由于已经进入学术性研究的范畴,则与大学高年级及研究生程度相适应。 可见,在高中阶段及时进行文学鉴赏教学,以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 能的。 二 高中文学教学的基本内容是进行文学阅读训练,它的主要目标,是初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而不是系 统地掌握文学史和文学理论的知识,学点必要的文学知识,也是为了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就整个训练来说, 应该把培养鉴赏能力放在首位。 培养鉴赏能力的基本途径是广泛阅读和深入钻研优秀的文学作品,这是培养鉴赏能力的重要基础。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文学鉴赏教学,必须尊重文学自身的规律,根据各种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和具体 作家作品的独特风格,因文施教,披文入情,以至情通理达,见同见异,身临其境,神会其中。 选入高中语文课本的现代文学作品有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诸体,尤以散文和小说为主,现以散文为 例说说应该在教学中抓住哪些内容和特点来进行鉴赏。 中国现代散文是在五四精神推动下发展的,3 / 10 它有着鲜明的反帝反封建性质和人民性传统。从鲁迅始 ,凡进步的散文家, 概莫能外。从横向看,它还吸取了世界散文创作营养 主要是以科学和民主为内容的 时代精神,特别是通过一批文通古今、学贯中西的代表性作家的创作,在短时期内便取得了丰厚的实绩,达 到了很高成就。 从题材看,中国现代散文继承了古代散文注重纪实性的传统,在取材上始终坚持决不能仰仗虚构的 原则。这种纪实性特点就形成散文内涵的自在之美。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及其姊妹篇记念刘和珍君 ,就具备信史的意义和价值。唯其叙事真实与撰史相同,文章里的血才愈见其殷红,泪才愈觉其炽热,爱与 憎、歌与哭也才愈显其强烈深 沉。如果我们以面对着历史的严肃心态接受这类作品,那么所得就会超过一般 意义上的美的享受。即使像荷塘月色这样的抒情之作,所抒发的情感也决非无本之华。只要留意一下第 三段里看似平和却深含着内心矛盾的那些话语,再联系文末所附一九二七年七月(正值四一二大 屠杀后不久)那样的时间,以及作家本人曾倾向进步的经历,就不难体会其中的忧愤和苦闷都隐约在描写月 色荷塘的有如梦境的字里行间了。以至景的优美是那样朦胧,情的沉痛却那样真灼。而唯其真情根植于现实 ,这传世的美文才同时不失为特定时代里,一名暂处于彷徨中的正直知识分子的一页心灵史,可见散文内涵 的美恰恰在于一4 / 10 种生活的本色,一种历史的质地,一种不容矫饰的朴素。这种史传化的品格经得起人们对它 付以极大的信赖,使它能在读者心里引发共鸣,达到一种相当完整与美妙的审美过程。因为读者心里知道, 它是真的。 从内容看,具有丰富性。旧时代的散文,内容难脱纲常伦理的旧套。而五四以来的散文,却从 国耻民仇到亲情乡恋,从哲人勇士到工匠农夫,从山川草木、鸟兽虫鱼,直到断笺残陶、片风丝雨,举凡人 间百态、世事万端,无一不可以信手拈来,形诸笔墨。只要饱含真情实感、真知 灼见,就无一不可斐然成篇 ,动人以至传世。这种种的丰富多样,构成了散文在内容上博大精深的容纳力。 从结构看,具有随意性。鲁迅就曾感概于中国做文章的有规范,而主张散文的体裁,其实是大可 以随便的。鲁迅的散文名作朝花夕拾,大多是不台起承转合之说的篇章。唐的琐忆行 文扶疏自若,又笔笔饱含对前驱者的无比敬仰,疏散中见根蒂。宗璞的西湖漫笔看似漫不经心,而层层 都以草木湖山的绿为着眼点,从容里见谨严。这种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行其所当行,止其所当止 ,看似闲笔交错,仿佛言 不及义,但却句句情真意切的结构特色,实际上是一个作家艺术成熟和心态从容的 表现,仍然是我们理想中的美文佳作。 从表现看,注重情真意切,意在其中。茅盾笔谈5 / 10 风景,却意在大西北戈壁滩和黄土高原怀抱中的 特别的气氛,钟情于那比之伟大山川乃是伟大之中尤其伟大者的抗日军民,通篇洋溢着热情。吴伯箫 写三个猎户,也饱含向往、怀念、敬慕之情,虚实相映,情境并美,这命笔含情、追求意境的艺术特点,也 是我们不可忽视的。 在语言的运用上,散文更以本色为重,具有个性。无论是刘半农主张的以手写口 、心手相应, 还是朱自清说的所谓闲话,大约都是作家的思想、感情、气质、文化素养和美学趣味的自然表现。 即使是叙事之作,其间的人、物、事态和景象,也都是经过作家观察、感受、选择和评价,并用自己的语言 加以表现的。那些名篇佳作,往往正是语言最富于艺术个性,最能体现作家无可替代的语言风格的本色之作 。 尽管中国现代散文有着非常丰富多样的内容和风格,但只要我们能由表及里地抓住这样的一些基本特点 ,把握它内在的带规律性的精神实质,我们就能够在教学中做到披文入情,左右逢源,从容而自然了。散文 如此,小说、诗歌、戏剧又何尝不是? 三 根据教无定法的道理,文学鉴赏教学的具体方法不是一成不变,而是灵活多样的。但文学鉴赏教学 既然属于语文教学的范畴,它自然也是有一定规律和基本方法6 / 10 原理的,即所谓教有常法。辩证地看,前 者着眼于教学的艺术性,后者着眼于教学的科学性。要使文学鉴赏教学收到理想的效果,必须做到科学性和 艺术性的结合,这应该是常识范围的事。 文学鉴赏教学由于必须尊重文学自身的内在规律和具体作品的独特风格,所以在教学方法上不能简单搬 用一般记叙文的教学方法 ,否则难免方枘圆凿,削足适履、事倍而功半。可以尝试的基本方法如下: 诵读法。所谓诵读,就是要求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用朗读的方法,反复熟读课文,逐步加深理解 ,直到可以背诵。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短小精悍的诗歌、散文或诗文中精彩的段落。 进行诵读教学,首先要抓住理解这一中心环节,这是诵读教学的基本前提。其次是加强朗读训练, 要求准确、响亮、流利、有语气。第三是注意培养诵读兴趣,使学生学有所得,乐在其中。如采用提纲背诵 、限时背诵、接力背诵、抽签背诵、打擂背诵、男女对抗背诵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兴趣和潜力,提高背诵的效 率。第四是要适时复习,不断巩固。另外在组织诵读训练中,要注意纠正部分学生不良的朗读习惯,常见的 如慢声细气读书法、高频快速读书法、啦啦调、胡胡腔、小和尚念经法等等,要求他 们切实做到准确、响亮、流利和有语气。 7 / 10 研讨法。把一些容易产生歧义的内容或看法提出来,组织学生自由讨论,鼓励他们通过独立思考, 在认真钻研的基础上,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包括对教材中提出的某些观点和教师讲课提出的某些看法 )。如,讲完装在套子里的人一课,可让学生展开别 里科夫形象讨论:是卫道士还是牺牲品? (引入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书 期的是牺牲品不是卫道士以及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 学参考书理论)。 用研讨的方法进行文学鉴赏教学,一是要抓好认真钻研这一基础环节,必要时可令学生写出书面发言提 纲。二是要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课堂既要生动活泼,又要活而不乱;教师 既要点拨引导又要避免喧宾夺主。三是除了一些明显的是非问题需要恰如其分地作出适当结论外,属一般性 的认识问题,只要是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就应该允许保留意 见。这样对活跃思想,开发智力,发展求异思 维,培养创造精神,都有莫大的好处。 比较法。在具有一定可比性的两篇或多篇作品之间,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识其同、辨其异,从而 加深对作品的鉴赏,并从中找出规律性的认识。通过反复比较,学生学到的知识才会是完整的,而不是零碎 的;有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灵活的,而不是呆板的。 8 / 10 比较法是一种可以广泛运用的训练方法。比较的方式应该灵活多样,可以拿同一作家在不同时期的作品 来比较,如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念;也可以拿不同作家描写同一 事物的作品来比较 ,如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和姚鼐的登泰山记。同样描写妇女形象,鲁迅笔下的样林嫂,孙犁笔下的 水生嫂和高尔基笔下的尼洛夫娜就迥然相异。比较的内容也可以丰富多彩,可以拿作品的主题作比,如: 小说名 主人公 主题 (人物特征 ) 呐喊 明天 单四嫂子 做母亲而不得 彷徨 祝福 祥林嫂 做奴隶而不得 离婚 爱姑 做妻子而不得 也可以拿表现手法(语文课上讲怎么写的)作比: 同一事物 不同立足点 特点 写法 有 意境 江 :长江三峡 雄 拟声 明亮 雄壮 潭 :绿 柔 比喻 浓丽 明快 水 塘 :荷塘月色 情 叠字 朦胧 隐曲 湖 :雨中登泰山 静 拟人 素淡 清新 (虎山水库 ) 比较可以用研讨的办法进行,也可以用讲义(以上表格的填空)的方式训练,有时也可用作文的方法。 提问法。从作品起始到末尾,从主题到表现9 / 10 手法,从对象到过渡衔接,从内容到形式,包括针对作 品的精妙之处,疑问之点,异议之论甚至瑕疵败笔,通过精心设计的几个乃至十几个、几十个问题作为全文 的教学结构,引 导学生深入思考,找到圆满的或者能自圆其说的答案。我教药一课,就设计了十大问题 ,(例如小说为什么一开场便是夫妇俩没头没脑的对话?)贯穿整个教时的始终。这是区别于研讨法的 ,因为它以问题来结构教学。 用提问法结构文学鉴赏教学,一要讲究问题的思考价值,紧紧围绕教学中心,不能偏离。二要讲究问题 的适度,思维的容量大小和难易程度等。此外,还要发挥教师启发点拨引导的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