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闻教育与媒体接轨状况调查_第1页
高校新闻教育与媒体接轨状况调查_第2页
高校新闻教育与媒体接轨状况调查_第3页
高校新闻教育与媒体接轨状况调查_第4页
高校新闻教育与媒体接轨状况调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8 高校新闻教育与媒体接轨状况调查 高校新闻教育与媒体接轨状况调查 作者:陈勇 王远舟 吴晓川 摘要 本文对高校新闻教育与媒体接轨的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当前的大学新闻教育与媒体需求脱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无论教师、学生还是媒体从业人员,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认为当前新闻教育的改革方向是学校教育应与媒体的需求接轨。 关键词 新闻教育媒体 接轨 AbstractThis article has conducted the reality of the university journalism education connected withmedia by empirical study. The findings show that the facts of the current university news education and the media demand coming apart are the objective existence, regardless of the teachers, the students or the media jobholders, compared with the consistent view which is that the reform direction of current 2 / 8 journalism education is the school edition should connect with the media demand . Key words news education media connected 一、 研究缘起 新闻教育热为新闻媒体培养了大量人才,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同时也伴随着是来自业界和学界不绝于耳的批评之声,矛头直指各大学新闻院系的新闻教学在教学体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许多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是新闻教学内容与新闻媒体实践严重脱节。对此,无论是新闻业界还是学界都不断有人撰文讨论,直陈弊害。但这些讨论几乎都是“定性研究” ,因此,对高校新闻教学与媒体接轨状况的实证 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本研究旨在开掘两个方面的意义:第一,它将细致地呈现新闻院系的学生、教师以及媒体从业人员(主要是记者和编辑)对当前新闻教育中理论和实践关系的认识。辞海对教学的定义是:“教学指学校工作中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活动。”因此,教学应该是一种师生平等的共同活动。而以前有关新闻教育的讨论多是新闻院系的教师3 / 8 或媒体从业人员操控话语权。这里隐含的意思是说,我们将重点讨论作为新闻教学活动主体的学生对新闻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的认识。第二,现行新闻教育与媒体是否脱节?新闻教育是否应该 与媒体接轨,怎样接轨?我们将通过实证调查来比较学生、教师和媒体从业人员对这些问题的看法的异同,为以后的新闻教育改革提供一些依据。 二、 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本文采用问卷调查作为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新闻院系师生及媒体从业人员关于高校新闻教学与媒体接轨状况的实证数据,再作进一步的统计分析。本研究的调查问卷共包括 7个部分:“ 总体状况”、“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践”、“与媒体的联系”以及“个人基本信息” . (二)样本选取。采用配 额抽样法。学生样本来自于四川、重庆、湖南、湖北、陕西、北京、上海和广东 12 所高校的新闻院系,主要由西华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生通过在全国各地的同学这一人际传播网络来发放问卷;媒体从业人员的样本则来自于四川、重庆、湖南、江西和广东各省市的省级和地市级媒体;教师样本来自四川、重庆、湖南、4 / 8 湖北、陕西、北京和广东部分高校。抽样时,主要考虑了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我们决定抽取 400人来进行调查。其次,按教师、学生和媒体从业人员身份进行配额,教师和媒体从业人员各 50 人,学生 300 人。第三,考虑到大一学生对专业认知尚不全面 ,研究生数量总体较少,所以我们对学生按年级进行配额,样本中有大一及研究生各 50 人,大二、大三和大四学生共 200人。发放问卷 400份,回收有效问卷 366份(其中学生 277 份,教师 40 份,媒体从业人员 49 份),有效问卷率为 %. (三)变量设置。本研究的主要变量有“职业身份”、“满意程度”、“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践”、“专业背景”等,依靠这些变量的关系,可以勾画出当前新闻教育的真实状况。 三、数据分析及讨论 1.对当前大学新闻教育的满意程度 对新闻教育的满意程度,我们对被调查者进行了提问。请他们为当前的大学新闻教育打分,满分为 10 分。分值对应的满意程度分别为:非常满意 8-10分,较为满意 6-85 / 8 分,满意 4-6分,不满意 2-4分,非常不满意 0-2 分。由此可以计算出一个指标 相对满意程度分值。相对满意程度分 =(学生满意程度平均分 +教师满意程度平均分 +媒体从业人员满意程度平均分) 3,由相对满意程度分值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对当前大学新闻教育满意程度的较为客观的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对当前大学新闻教育的相对满意程 度分为其中学生的满意程度平均分值为 ,教师为 ,媒体从业人员为对于学生的满意度,我们进一步分析了来自不同院校的学生的差异。我们把 277 位学生样本按院校级别进行统计,结果发现,来自一类本科院校的学生为 125人,所占比例为 %,二类本科院校的学生为 152人,所占比例为 %,这说明对样本在不同院系这个变量上进一步分析是有意义的。统计结果表明:一本院校的学生对学校新闻教育的满意程度普遍高于二本院校,平均分值分别为和 ,但两者的区分度并不大。对于媒体从业人员,此次调查还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您认为现在新闻专业毕业的学生,能满足媒体 的需求吗?回答能够的占 %,回答不能的占 %.由此看来,当前大学的新闻教育与媒体的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这意味着,从新闻专业毕业的学生有一大半部分达不到新闻媒体的要求。难怪有人形容现在新闻教学与新闻媒体是“各行其是,互不相干” .高校按自己的模式培养学生,新闻媒体则以自己的需求招聘员工。 6 / 8 在对当前的大学新闻教育与媒体需求是否脱节这个问题上,无论老师、学生还是媒体从业人员,有 2/3 以上的人给以肯定的回答,认为当前新闻教育的改革方向是学校教育应与媒体的需求接轨。学生、教师和媒体从业人员均有一个共同的要 求:高校与媒体应多交流和沟通。在调查中问到“新闻专业毕业生在新闻工作中的主要缺陷”时, %的人认为新闻专业毕业生一是缺少采、写、编、评的实践经验,不能及时上手,缺乏独立采访的能力。二是社会环境适应能力差,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对于前者,我们认为,这与现在的高校与新闻媒体单位沟通较少,学生到媒体实习的机会不多,实习的时间不足,缺乏足够的经验积累有关。统计结果显示,有 %的学生不清楚新闻媒体里的具体工作要求;有 %的学生完全不知道他现在所学能否达到新闻媒体的工作要求。另一方面,从职业要求的角度看,部分学生自身可能存在 一定的缺陷。当然,作为教育机构的学校,应该对这种情况负有相应责任。而后者,则应由学校、学生和家长共同努力加以改变,以适应新闻媒体的职业需要。在对媒体从业人员的调查中,当问及新闻专业毕业生应该怎样去弥补缺陷时,有 %的人认为学生应利用一切机会,尽量多参加新闻媒体的实习和实践。他们建议,新闻专业的学生,不应把目光局限于书本的固定模式上,既要有创新精神,又要打好基本7 / 8 功,以防止眼高手低。 2.新闻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清华大学的李彬教授认为,我国的新闻教育一直在两极间摆动,一极是实践的需 求,一极是理论的诉求。一般意义上讲,新闻教育及新闻研究一直主张理论联系实际,追求两极之间的平衡。实际的情况究竟怎样呢? 此次调查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针对学生的问题是“如果让您自己选择专业课程,你会选择哪种类型?”选择项分别是实践型、理论型、理论 +实践的综合型;针对教师的问题是“您认为新闻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是怎样的?”选项分别是注重实践、注重理论、两者并重;针对媒体从业人员的问题是“您认为现在新闻媒体最需要的是哪种类型的人才?”选项分别是理论型、实践型、理论 +实践的综合型。统计结果表明无论 学生、教师还是媒体从业人员,绝大多数都倾向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新闻教育的发展方向(具体统计数据见下表。这也印证了“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