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4课《诗词五首》(饮酒 其五)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2019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4课《诗词五首》(饮酒 其五)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2019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4课《诗词五首》(饮酒 其五)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2019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4课《诗词五首》(饮酒 其五)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4页
2019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4课《诗词五首》(饮酒 其五)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4诗词五首,1.了解诗意,体会情感,背诵诗篇。2.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学习目标,饮酒(其五),【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走近作者,陶渊明现存的作品,大都写于归隐之后,有诗一百六十多首,辞赋散文等十多篇。在这些作品中,作者写农耕劳动,写与农民的交往,写农村恬静优美的自然景色,着力表现了自己田园生活的怡然自得之乐。情意真切,格调清新,简洁含蓄,富有韵味,称为“田园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歌诵读,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歌赏析,建造房舍,喧嚣扰攘的尘世,陶渊明早岁满怀建功立业的理想,几度出仕正是为了要实现匡时济世的抱负。但当他看到“真风告逝,大为斯兴”(感士不遇赋),官场风波险恶,世俗伪诈污蚀,整个社会腐败黑暗,于是便选择了洁身自好、守道固穷的道路,隐居田园,躬耕自资。,首句即佳。清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名其居室为“人境庐”,诗集为人境庐诗草,即取陶渊明诗意。,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二句承上两句设问设答。因为“心”能远远摆脱世俗的束缚,所以虽身处闹境,也如同居于偏僻地区。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如此,这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闲适淡泊的样子,苏轼题陶渊明饮酒诗后云:“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将“见”改为“望”不好。“见”字表现了诗人看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采菊时,无意间,山入眼帘。,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山间的云气,傍晚,这两句是景物描写。这时我们隐隐可知诗人不光在勉励自己“还”,含蓄寄托了与山林为伍的情意,还在规劝其他人;这两句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言自己从大自然的美景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意趣,表露了纯洁自然的恬淡心情。诗里的“此中”,我们可以理解为此时此地(秋夕篱边),也可理解为整个田园生活。,所谓“忘言”,实是说恬美安闲的田园生活才是自己真正的人生,而这种人生的乐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也无需叙说。这充分体现了诗人安贫乐贱、励志守节的高尚品德。,这首诗是作者自叙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通章意在心远二字,真意在此,忘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