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9 七年级上册山中避雨学案 (语文版 ) 七年级上册山中避雨学案 (语文版 ) 教材分析 山中避雨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语文出版社版七年级上册,是丰子恺先生的一篇意趣幽远的散文。文章写作者和两个女孩在西湖游山,忽然遇雨。在避雨过程中作者体会到了 “ 山中阻雨的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 ” , “ 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 ” ,而两个女孩却 “ 苦闷万状 ” 。后来作者借来了胡琴拉了起来,不仅女孩唱起了歌,连三家村的青年们也唱了起来。作者感到 “ 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 ” ,直至 后来与众人惜别,还依依不舍,这证实了中国古代 “ 乐以教和 ” 的艺术思想。 设计理念 作为语文教师,我一直有个愿望,那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语文懂得什么是美。在我的理解中,语文并不仅仅是一门工具学科;在现代社会信息爆炸与网络文化面前,语文应该成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不仅仅是内容上 -语文、政治、哲学、道德的综合,还有形式上的综合与思维上的综合,并从形式上的综合进而实现学科之间的大跨越。比如:概念和色彩、艺术和技术、文学和科学、语言表达思维和技术操作思维,等等。这样的教育才是符合现代人多元的、个性化的文化需2 / 9 求的人性化 教育。那么,感知和把握现实和想像中的美,将成为人们学习的重要目标。 语文是一种雅致的文化,一块滋养心灵的沃土,一种洗尽铅华超越现实的精神享受。尽管这有乌托邦之嫌,但是新鲜的、丰富的、独特的美感会培养我们未来民族的浪漫情怀和无穷的创造力。因此, “ 感受和体验 ” 美就成为语文教学中独特的风景线。而美感的个性、不可知性和不可控性都给语文教学中的审美过程带来了神秘色彩与特殊的质感。 对美的 “ 感受和体验 ” 一旦开始,将纵深到什么地方?教师将如何引导学生向更远的对意趣的寻觅探幽?教学山中避雨的课前课后,我都在深深思考 这些问题。 设计思路 在课前的设计上,我没有使用多媒体课件,因为 “ 感受和体验 ” 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心灵对话、思想对话;而视觉的固定模式一开始就束缚和模糊了学生的情感的个性化建立。因此,本课教学主要是通过阅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经验,来感受、体验作者所说的意境和道理;通过学生自己提出疑问,大家共同探究、研讨的方式来掀起 “ 感受和体验 ” 的高潮。但为了让学生体会音乐带来的美感,我还是事先选了几盘磁带,其中包括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和中国古筝曲高山流水,在课上适时播放。 教学流程 3 / 9 一、让心灵接近美。 阅读完课 文之后,果然有学生提到了这样的问题: “ 为什么避雨的作者说 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 ? ” 学生们已学会了联系上下文,很快有人回答: “ 那是因为 这时候山中阻雨的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我的感兴 。 ” 大家以为问题已回答完毕,就要转入下一个问题。但我抓住时机进一步问道: “ 下雨不能游山,应该很烦, 寂寥而深沉的趣味 是怎样的趣味?为什么会如此牵引作者的心? ” 大部分学生有些茫然,每到这时就是小组讨论的开始了。 有的学生从注释中找到了 “ 寂寥 ” 是寂静空旷的意思;找到了 “ 山色空蒙雨亦奇 ” 是山色迷蒙若有若无的意思。可是 作者为什么被这种境界所吸引,学生还没有感觉到,这岂不同文中的那两个女孩一样不解其中味吗? 我必须接着引导下去: “ 谁曾经感受过雨中的快感? ” 话音刚落,激起了大家强烈的反响。金超同学说,小时候最喜欢打着雨伞穿着雨靴到外边趟水玩。这下找到了他们的兴奋点,有的说玩得衣服、裤子、鞋都湿了,跟小水鸡似的;有的说还撩水打水仗;有的说还喝过雨水;有的说最爱往水深的地方蹦,好踩出水花来 我没有制止他们的激动和漫无边际的回忆,而是在他们回忆完之后,问道; “ 那时你们讨厌雨声吗? ” 4 / 9 “ 不讨厌! ” 异口同声地回答。 “ 那你感觉雨声像什么? ” “ 像音乐! ”“ 像说话! ”“ 像鼓掌! ”“ 像 ” “ 你们感觉怎样? ” “ 好玩,自由自在! ” 又几乎是异口同声。 二、让心灵去寻找美。 我觉得时机到了,就启发他们: “ 作者在山前的小茶店里看雨感觉也特别好,那是怎么回事呢? ” 第二次小组讨论。 一位同学说: “ 作者是音乐老师,他一定觉得这雨声像音乐。 ” 我称赞他 “ 你不但说得有道理,而且很美! ” 但马上有人反对: “ 不对,后文说 使我们所闻的只是嘈杂而冗长的雨声 , 嘈杂而冗长 怎么能像音乐呢? ” 我说:“ 你的目光很敏锐呀!看来这不光是 雨带来的感受,他在什么地方观雨? ” 一句话点醒梦中人,郭小甜同学说: “ 南方的雨是 (烟雨 )迷蒙的样子,作者的眼前 (又 )有大山,看上去一定显得很朦胧,那种美想画都不容易。 ” 郭小甜是一位丹青高手,她的一番朦胧美的解释不仅让大家颇为佩服,而且还引导到了对山的体验和感悟上。 李龙裔同学说: “ 因为下雨,使山 (在雨中 )显得格外宁静,他被山的高大和宁静吸引了, (感觉到 )自己很渺小,使他找5 / 9 到了心灵的宁静。 ” 李龙裔的回答让我很吃惊,他的感受居然如此细腻,我连忙又问: “ 在城市里,心灵为什么很难宁静呢? ”“ 城市人都忙工作, 还要你争我斗,压力太大了。 ” 你瞧,这些孩子的感受和当年丰子恺的心境又是多么相似啊!我不无感慨地说: “ 所以,人常常要回归自然,在大自然面前,人是渺小的。人可以向自然学到好多东西,这样才能不失本性地生活。 ” 我本以为可以圆满地结束这一环节了。突然,很少发言的肖晶同学举起手来,说想给大家读一首诗。我毫无心理准备,也不知道她的用意。但我看出她很激动,我不能拒绝她表达自己的感受,我只有给她热情的鼓励。 她朗诵的居然是已逝的著名诗人海子的作品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 她读完之后,全班同学不由得热烈鼓掌,我不知道是什么感染了他们,他们能理解这样的诗吗? 6 / 9 肖晶说: “ 我们每天生活在城市的喧嚣里,被压力和负担所掩埋。假如给我一个自由的机会,我也渴望找到海边的一所房子,坐在海边,听海浪的声音,并且说: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 大家频频点头,并且再一次热烈鼓掌。我问她在什么地方看到这首诗的,她说是在网上。 我一方面吃惊于学生的课外阅读竟如此丰富、方式如此活跃,另一方面更吃惊于他们对美的体验和感悟如此之强烈、深沉。这首诗的心境和丰子恺所写的的确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又绝对不是简单的拷贝,肖晶的理解无疑给学生带来了另外一种新鲜的、更具时代感的感受和体验,由此产生的联想还在继续延伸。 三、让心灵与美相融。 所以我认为此时不能结束。我问大家: “ 你们爱听音乐吗?音乐给了你怎样 的感受? ” 大家一通意犹未尽的发言后,我继续启发他们: “ 但你从没记录过听音乐的心灵感受,下面我们就听一段音乐,把你想像的和感受的记下来。 ” 他们并不知道我放的古筝曲叫高山流水。这是一首意境高妙,感染力极强的乐曲。听完后,他们就不停地写着。有的想到了仙山美景,有的想到了舞蹈、棋局,有的想到了金戈铁马的战场,有的想到了吟诗作赋的诗人 其中一位叫张佳宝的同学 (平时对语文几乎不感兴趣 )的作品深深吸引了我,我不禁拿起来给大家朗读: “( 那 )声7 / 9 音仿佛是辽阔无垠的大海,仿佛亲眼看见的大海一样。波涛汹涌, (我 )听到了海的声音和它的咆哮。作者好像在 (一个 )岛上体会到了它的神韵,感觉着大海浪涛的音乐,海的音乐。我闻到了海的气息,永不消沉。 ” 在大家的掌声中,我情不自禁地说: “ 你有作家的潜质,你有诗人的情感! ” 一节课就在这样的美的体验和品味中结束了。 课后反思 汪曾祺在使这个世界更诗化中说: “ 生活是美的,有诗意的,生活是可以欣赏的。 ” 朱光潜在谈美书简二种里说: “ 情趣愈丰富,生活也就愈美满,所谓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 ” 我认为语文就是要培育诗化了的心境,也就是让心灵充满韵致。教育,是需要诗意和浪漫 的,是需要沉思和冥想的。事实上,只有诗意的追求,才能够让我们进入一种真正的教育的境界。 诗意化教学的秘密不是别的,就是启动学生那颗原本就敏感、多思的心,用审美的眼光打量我们的周围,从现有生活资源中去获取一种快乐和幸福,并充分地享受它,延长它,从而铸就灵魂,激发创造。 这节课虽然大体上并没有偏离我的教学构思,但有很多东西是超乎想像的。这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 首先,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审美的过程中究竟处于怎样的地位?什么时候需要引导、什么时候不需要?在我给了学生感8 / 9 受、体验、思考、想像的机会之后,我明白了他们 对语文课的真正期望。那就是:描绘他们的心灵,倾吐他们的感受。想起在过去的教学中,也曾出现过今日这样热烈的场面。但有几次因为怕教学任务完不成,我 “ 扼杀 ” 了他们的话题。就像今日,虽然后来的讨论与思考早已偏离了教材,但却是一次有效而生动的体验。从这一角度讲,这节课很好地完成了关于课文中意境的感受过程,并且使用了体验绘画、音乐等 “ 非语言文学 ” 的手段和方式,这不是很受学生欢迎吗? 其次,教学中研究对象的纵深度和延伸方式取决于学习者与体验者。教师在引导了延伸方向之后,没有权力遏制学生与之相关的感受和体验。教师应根据学 生活跃的和个性的体验过程来改变早已准备好的现成的教学模式。 再次,要更加关注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