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社戏》教案鲁教版_第1页
七年级上册《社戏》教案鲁教版_第2页
七年级上册《社戏》教案鲁教版_第3页
七年级上册《社戏》教案鲁教版_第4页
七年级上册《社戏》教案鲁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4 七年级上册社戏教案鲁教版 七年级上册社戏教案鲁教版 教学设想 社戏全文原有前后两个部分,课文节选自后部分。在这一部分中,作者记述了 一段幼时看社戏的经历,表现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之情。本文的景物描写、细致逼真,充满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引导学生领会作者是如何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又是如何融情人景的,这是本文教学的重点。本文结尾对 “ 豆 ” 与“ 戏 ” 的评价、赞美与前面对 “ 豆 ” 与 “ 戏 ” 的描写似乎有些矛盾,引导学生理解这一问题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文章景物描写优美,心理描写细腻,语言 流畅自然,是一篇训练朗读和背诵的好文 章,应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和背诵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课文时应该抓住语言,尤其是一些运用精妙的词句,切忌空洞。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对许多人来说,童年都是美好快乐的。关于这一点,从同学们前几天以 “ 童年 ” 为题 2 / 14 所写的诗里面也可以看出来。下面我念一首优秀习作给大家听听。童年:童年是七彩的 梦伴我在床头玩耍童年是弯弯的小船载我在知识的海洋里道游童年是快乐的小鸟张 开翅膀携我在自由的蓝天上飞翔现在阿童年却是一 枚小小的铃档不管春与夏、秋 与冬永在我记忆深处放声歌唱 是啊,人们回忆往事,总是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 色彩。即使如鲁迅这样的斗士,回忆起童年往事,笔调也旱温馨的。这从我们学习过的 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以看出来,还可以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 鲁 迅的小说社戏中看出来。 二、了解作者。 关于鲁迅的有关情况,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时都介绍了,在此可用复述的 形式,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再次加深印象。 突出以下内容: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 、革命家。 三、学生默读课文。 1了解课文内容。 3 / 14 2画记自己难以读准、难以理解的字词。 3标出自己最欣赏的词、句、段。 四、范读课文(或听磁带录音)。 1要求:听准字音;体会感情;理解部分词语含义。 2试着拼出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惮踱颇归省行辈撺掇凫水潺潺宛转 3订正字词的读音。 五、学生诵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c 1学生自由诵读一 Th 遍课文,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根据线索划分课文部分。 本文的线索是到赵庄看戏。 看戏前( 1 3 段) 看戏中( 4 30 段) 看戏后( 31 40 段) 六、略读第一部分,明确这一部分的重要性。 1请同学朗读这一部分。 2第一部分中有一个词既写出了平桥村在 “ 我 ” 心目中的地位,又写出了 “ 我 ” 对平 桥村的情感,请同学们把这个词找出来。( “ 乐土 ” ) 3文章写平桥村是 “ 我 ” 的乐土, “ 乐 ” 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方法:采取班上集体讨论式,然后归纳三点: ( “ 我 ” 在这里是公共的客,可以得到优待; 可以读念4 / 14 诗经之类难懂的书; 可以钓虾、放牛、体验到乡间生活的无穷乐趣。) 4 这一部分与写着社戏有 什么关系? 提示: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和情节。 (这一部分写 “ 我 ” 随母亲归省在平桥村的生活,意在突出人物活动的环境,同时简 写一些 “ 趣事 ” ,为下文详写 “ 看戏 ” 中的趣事作铺垫。) 七、小结。 这节课我们再次复习关于鲁迅的一些文学常识;训练了朗读;学习了生字词;梳理 了文章的结构;弄清了第一部分在整个文章中的作用。为下堂课更深入学习这篇课文打 下了基础。 八、布置课外作业。 1朗读课文,从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把 “ 预习提示 ” 中加点的字词连拼音起抄写两遍。 第二课时 教学内 容和步骤 一、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二、精读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思考:第二部分是写赵庄看社戏的全过程。主要写了哪几件事?并 5 / 14 据此划分好这部分的层次。 一层( 4 9 段):看社戏前的波折;二层( 10 一 13 段):去看社戏途中的见闻感受;三 层( 14 21 段):在赵庄看社戏;四层( 22 一 30):看社戏后深夜归航。 2“ 文似看山不喜平 ” 。作者在 “ 看戏 ” 这部分没有平铺直叙,而是写得起伏有致。 譬如第一层就写了看戏前的三次波折、三次转机。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出来,并思考这样 写的好处。 (一、笔法曲折,文气摇曳,为看社戏做好充分的铺垫;二、初步表现小伙伴的热 情、能干等特点,尤其是 “ 双喜 ” 。) 3学生齐读一遍第一层,加深理解。 4 一切问题都解决之后,小伙伴们自然要急急忙忙赶往赵庄看戏。作者抓住哪些 内容进行详细的描写以突出小伙伴看戏途中的心情?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二层,其他同学 思考。 ( 第 10 自然段对少年朋友的开船动作运用一系列准确的动词,进行传神的描绘, 表现小伙伴们驾船熟练敏捷的技巧、勤劳能干的性格和去看6 / 14 戏时的愉快的心情; 第 11 自然段抓住景物特征 进行描写,充分调动多种感觉器官,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融情入 景,描绘出一幅十分优美的 “ 水乡月夜图 ” ,既表现出“ 我 ” 心隋的愉快,又表现出 “ 我 ” 心 情的急切,非常传神。) 5 齐读、自由朗读相结合指导学生朗读第二层,并要求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水乡 月夜行船的美景。 6 第三层详写在赵任看戏。按说小伙伴们这样兴师动众,就是想看戏的,但当小 伙伴们看到戏后却是怎样一种心态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层,读后可以讨论一下。 (戏不好看。小伙伴们很失望。) 7小伙伴们真正感兴趣的是些什么呢?我们不妨看看第四层。教师范 读第四层。 (偷罗汉豆) 8 由此,我们想一想,小伙伴们这样热衷于来看戏的真实的原因是什么? ( 对少年儿童来说,对未知事物或新鲜事物的追求与探索远比得到它更有吸引 力; 小伙伴们更在乎的是在看戏途中彼此可以无拘无束,7 / 14 自由自在地玩耍。所谓 “ 醉 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 ” ,小伙伴们真正感兴趣的不在社戏,而在看戏前后的那 种气氛、感觉。) 9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这篇小说不仅情节吸引人,更塑造出一些 鲜活的人物形象。请同学们抓住人物的行为动作、语言,归纳一下他们的特点。 (双喜:聪明能干。阿发:憨厚无私。桂生:机灵勤快。六一公公:宽厚、好客。) 10 至此,我们可以说,这篇文章以去看社戏为线索,写出了一系列的人与事,情 和景,充分地突出了 “ 平桥 ”“ 在我是乐土 ” 的主旨。请同学谈谈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 解。 ( “ 我 ” 所难忘的是平桥村老人孩子那份朴实、真挚的感情和那特有的农村风光、自 由的空气、人与人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这一切都是 “ 我 ”童年时在城镇未曾见到过,在 后来的人生路途中也很少再见到的。 “ 我 ” 对这段往事的深情回忆,表达了自身对美好生 8 / 14 活的向往之情。 ) 11齐读最后一部分。 三、布置作业。 1做课后练习题第三题。 2写一篇回忆童年趣事的文章,二三百字即可。 板书设计: 社戏 鲁迅 看戏前 乐上 好友 趣事 略 看戏中 戏前波折 夏夜行船 船头看戏 月夜归航 详 看戏后余波略 (徐国鸿) 教学设计( B) 9 / 14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上学期,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回忆童年时代生 活的一篇散文。内容基本上是真人真事。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他写的小说社戏)。小 说写的人与事 不一定都是真人真事,但也能从中看出鲁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 的心情。 二、检查预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出示小黑板) 惮踱颇归省行辈撺掇凫水潺潺宛转 2讨论课文段落层次。 1)文章的中心情节是什么?围绕这中心事件写了哪些事情? 明确: 看社戏 戏前波折(开端) 夏夜行船(发展) 船头看戏(发展) 月夜归航(高潮、结局) 2)除了看社戏以外,文中还写了其他活动或事件吗? 10 / 14 明确:开头写了随母亲省亲小住平桥村,钓鱼放牛捉虾等有趣的乡间生活。结尾写 了六公 公送豆。 3)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 明确:三个部分。一、 (1 一 3 段);二、( 4 30 段) ;三、( 3 40 段)。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平桥村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明确: “ 离海不远 ” , “ 偏僻 ” , 临河 ” , “ 不满三十家 ” ,以 “ 种田 ”“ 打鱼 ” 为业, “ 只 有一个杂货店 ” 。 2这样一个偏僻不打眼的小村庄,为什么是 “ 我 ” 的 “ 乐土 ” 呢? 明确: 可以免读一些难懂的书,过着自由快乐的生活。 没有一些礼教的束缚, 人人平等。 还有着众多丰富有趣的活动。 3这一部分与中心情节有什么关系?可否去掉 呢? 明确:这一部分为中心情节的展开作好铺垫,如果去掉,后文的情节会显得过于突 兀,且显得过于单调。 四、组织学生熟读全文,为下节课的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 五、布置作业。 11 / 14 思考课后练习题二、三。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略)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看戏之前遇到了什么波折,后来又如何解决的? 明确:三次波折,三次转机。 又请班上男同学齐读第 10 自然段,女同学圈出描写少年朋友们开船动作的词语, 共体味其运用之妙。 明确:动词,拔、点、磕、架。充分描绘出小伙伴驾船技术的熟练,反映出小伙伴 们聪明、能干的特点。 3.结合课后练习二第 1 小题,学习 “ 夏夜行船 ” 段,引导学生揣摩情景交融的描写方 法。 (答案见教师教学用书。) 4 请同学默读课文 “ 船头看戏 ” 的段落,思考在作者笔下,“ 我 ” 所要急切看到的戏 好看吗?为什么? 明确:不好看。 想看铁头老生翻跟头,但那老生却没翻; 想看 “ 蛇精 ” 和 “ 跳老 虎 ” ,等了许久都不见出来; 最怕看 “ 老旦 ” ,然而 “ 老12 / 14 旦终于出了台 ” 并不停地唱着。 除了正面写出戏不好看外文中孩子们 “ 喃喃的骂 ” , “ 不住的吁气 ” , “ 打起呵欠 ” 等,这 些对孩子神态的描写,也从侧面表现了戏不好看。 5既然戏不好看,大家都一致赞成回去。请同学们齐读写“ 月夜归航 ” 的段落,并 思考课后练习二第到。题。 明确:月下归航写了小伙伴们去 “ 偷 ” 罗汉豆的趣事。去时“ 我 ” 的心情很急迫,总 “ 以为船慢 ” ,而此时 “ 我 ” 和小伙伴们偷豆吃豆,心情无比欢畅。 6 在写孩子们偷豆的时候,有一句人物语言很能表现人物性格特征,请同学们找 出来,并思考表现了何种性格特征。 明确:阿发, “ 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 ” 这句话足以表现出这群农家孩子热情 好客、淳朴善良、 天真活泼的性格特征。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文章最后一部分是写看社戏的余波,其中 “ 六一公公送豆 ” 的情节在文章中起什 么作用? 明确:孩子们 “ 偷 ” 了六一公公的豆,第二天他 “ 不料竟非13 / 14 常感激起来 ” ,并又送上一 大碗罗汉豆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老人的宽厚慈爱,热情好客,进一步说明 “ 我 ” 之所 以爱平桥村,正是因为平桥村的人善良可爱。深化主题。 2讨论:我们把文章最后一句话 “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 好豆, 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 删去可不可以?为什么? 提示: 戏并不 好看,豆也很普通,为什么 “ 我 ” 却有这种感觉? 社戏这篇小说 全文原有前后两部分,课文书选后一部分,找出社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