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无线网络规划及后评估体系项目成果文件设计咨询研究院有限公司目 录一、概述11.1项目背景11.2研究目标21.3进度安排21.4简要结论3二、无线网络规划标准体系研究32.1主要研究内容32.1.1储备站址库42.1.2无线网络规划标准体系52.2传播模型校正52.2.1无线电传播与传播模型52.2.2传播模型校正原理与流程92.2.3路测数据用于传播模型校正的可行性112.2.4北京地区1.8GHz传播模型校正结果122.3无线规划仿真142.3.1规划指标要求142.3.2仿真设置152.3.3区域仿真结果182.4站址信息库232.4.1站址属性要素232.4.2站址信息库范例242.5标准规范282.5.1基站建设场景和建设原则282.5.2基站规划选址原则及要求29三、无线网建设项目后评估体系研究333.1项目后评估内容及意义333.1.1评估对象及主要内容333.1.2项目后评估的意义343.2项目后评估操作流程353.3项目后评估方法363.3.1对比法363.3.2成功度法363.3.3逻辑框架法363.3.4层次分析法373.3.5评估方法比选383.4项目后评估指标体系383.4.1后评估指标集383.4.2指标评分原则393.4.3指标权值计算规则403.4.4项目得分403.5典型项目后评估评估模型403.5.1无线网建设项目评估要点分析403.5.2各类项目后评估指标权重423.5.3项目后评估应用案例44四、研究成果及应用634.1主要成果634.2应用前景64五、结束语64图 目 录图1.3-1 项目进度安排3图2.1-1 储备站址信息库建立与更新流程4图2.2-1 无线电波的传播形式5图2.2-2 无线电波的衰落特性5图2.2-3 传播模型校正流程图10图2.3-1 LTE FDD无线网络规划指标要求14图2.3-2 发射机配置属性页示例16图2.3-3 扇区配置属性页示例17图2.3-4 MIMO终端配置属性页17图2.3-5 RSRP与SINR仿真条件设置18图2.3-6 各典型场景地理划分示意图18图2.3-7 全网RSRP仿真效果19图2.3-8 全网SINR仿真效果20图2.3-9 密集城区已开通站点RSRP仿真效果图(2014.10)20图2.3-10 密集城区已开通站点SINR仿真效果图(2014.10)21图2.3-11 一般城区已开通站点RSRP仿真效果图(2014.10)21图2.3-12 一般集城区已开通站点SINR仿真效果图(2014.10)22图2.3-13 郊区已开通站点RSRP仿真效果图(2014.10)22图2.3-14 郊区已开通站点SINR仿真效果图(2014.10)23图2.5-1 LTE基站建设关键要素及其分类28图3.1-1 项目后评估工作的主要内容34图3.1-2 项目后评估在闭环流程中的位置和作用34图3.2-1 项目后评估操作流程35图3.3-1 正互反矩阵37图3.3-2 AHP操作过程38图3.5-1 无线网建设项目多维度分类方式40表 目 录表2.2-1 CW测试与DT测试进行传播模型校正的异同点12表2.2-2 校正后的地物附加损耗14表2.3-1 各典型场景不同站高条件下的天线下倾角设置参考15表2.3-2 全网LTE规划站点数19表2.4-1 室外站基础信息表头样式24表2.4-2 LTE基站信息表头样式24表2.4-3 CDMA基站信息表头样式25表2.4-4 站址库更新统计记录表26表2.5-1 站间距及站址偏离一般要求29表2.5-2 加油加气站设施安全间距表30表2.5-3 电压与间距表31表2.5-4 候选站址一般性要求表31表2.5-5 租用或自建机房一般要求32表3.3-1 成功度等级及定义36表3.3-2 逻辑框架法层级分解37表3.4-1 无线网投资项目指标体系表38表3.5-1 成功度评判等级划分表61表3.5-2 评估资料来源统计表62一、 概述1.1 项目背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空间得到极大延展,对移动通信的使用需求和业务体验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背景下,良好的无线网络覆盖及用户感知,是增强用户忠诚度和品牌粘性、提升移动用户市场份额及业务收入的基石。一张精品的无线网络,与网络结构、参数设置、承载策略等要素紧密相关,通常涉及规划、选址、建设、维护、优化及运营等众多环节。无线网络具有投入高、见效慢、周期长等典型特征,“木桶效应”显著,覆盖、容量、质量任一短板都会制约网络的整体表现和投资效益。国际主流移动运营商在建网过程中,尤其关注无线网络规划,利用先进的网络规划工具,提高无线网络规划的精度,突出其全局性和前瞻性,为工程建设和运营维护的有序开展奠定基础。同时,运用成熟的投资管理方法,对投资项目进行全过程管理和评估,提升企业运营和投资管理效率。无线网络规划一般遵循“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以“充分利旧既有资源、合理控制投资成本”为准绳,为低成本、快速建网提供技术指导和实施参考。2008年国内电信业重组,北京公司接收原北京联通CDMA网络,陆续进行替换改造、3G升级等网络建设,提升了中国电信CDMA网络的品牌形象。由于承接时C网网络结构已基本定型,且现网承载大量用户,以及市场竞争环境的影响,北京公司在CDMA网络建设上基本采取局部优化、打补丁的模式推进,并未形成实质的无线目标网规划加以全局引领,一定程度上导致投资效率偏低、网络质量不理想。此外,无线网络建设项目尚未实施闭环管理,后评估环节缺失,项目建设的合理性及投资效益无从度量,无法为后续的投资决策提供借鉴和参考,与现代企业的精细化管理要求相悖。受移动互联网和行业竞争的驱动,在集团公司的总体部署下,北京公司正全面开展LTE商用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LTE网络建设将是一项长期、艰巨、高投入的系统工程,也是北京公司今后若干年移动网络投资建设的重点。由于技术特性、工作频段及建网要求的差异,打造精品的LTE网络,需要远多于CDMA基站的站址资源,LTE、CDMA、WLAN多网协同亦不容忽视。为提高投资管控效率,适应LTE网络、市场及业务发展要求,有必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无线网络规划及后评估体系,规划先行、合理储备、快速实施,促进项目建设各环节的高效协同和资源优化配置,划小核算单元,提升移动网络建设项目管理与投资管控的精确化水平。1.2 研究目标本项目面向LTE、CDMA无线目标网,结合现有基站资源的摸查及可用性分析,利用无线网络规划软件、三维电子地图等工具,仿真输出中长期的站址需求。根据区域属性、移动业务发展情况以及投资安排等,分级分类统计候选站址,建立储备站址信息库,指导基站选址工作,提高网络规划与工程实施的吻合度。储备站址信息库将根据规划仿真、选址租赁、业务发展、DT/CQT测试及用户投诉等情况,不定期进行动态更新。为适应企业精细化管理与投资管控的要求,还将研究建立一套无线网络建设项目后评估体系。根据不同类型的无线项目属性,给出可操作性较强的项目后评估模板,针对性地设置评估指标及配分权重,通过横向和纵向对比,评估项目的建设目标实现程度和投资效益,为同类项目的投资决策提供参考,实现资金和资源的合理化配置。本项目的预期目标和主要成果为:(1) 构建无线网络规划标准体系,形成无线目标网储备站址信息库;(2) 建立无线网络建设项目后评估体系及操作流程,提出不同类别项目的后评估模板。1.3 进度安排本项目是2013年LTE网络规划相关各项工作的延续和深化。面向LTE精品网,梳理前期工作成果,研究、构建无线网络规划标准体系及建设项目后评估体系。本项目自2014年2月中旬启动,2014年12月初完成,如图1.3-1所示。其中,中期评审时间为2014年6月27日,中期目标为无线目标网储备站址信息库构建;结题评审时间为2014年12月5日,终期目标为储备站址信息库及项目后评估体系等一系列研究成果。图1.3-1 项目进度安排1.4 简要结论本项目各阶段目标均已按计划完成,主要成果包括:。(1) 完成北京市各种典型场景下的1.8GHz传播模型校正;(2) 基于Atoll软件,对北京公司LTE无线网络进行多轮次规划仿真;(3) 建立并滚动更新北京公司无线网站址信息库;(4) 编制北京公司无线网络规划及基站选址相关标准化文件;(5) 建立无线网建设项目投资后评估指标体系;(6) 建立典型无线网建设项目的投资后评估模板(含指标权重)。二、 无线网络规划标准体系研究2.1 主要研究内容网络结构就是网络中基站的布放和配置,包括站间距、站高、天线方位角和下倾角、载波配置、室内/外站点分布等。网络结构与无线覆盖及质量有密切的联系。站址是无线网络的重要基础资源,是决定无线网络结构是否合理的关键要素。结合现有基站资源的摸查及可用性分析,利用无线网络规划软件、三维电子地图等工具,仿真输出中长期的站址需求。根据区域属性、移动业务发展情况以及投资安排等,分级分类统计候选站址,建立储备站址信息库,指导基站选址工作,提高网络规划与工程实施的吻合度。同时,构建无线网络规划标准体系。2.1.1 储备站址库储备站址信息库的生成与更新过程如下:(1) 利用无线网络规划工具Atoll结合三维电子地图,根据网络规划指标要求和既定的网络参数设置,导入现网可共址利旧的CDMA基站,结合DT测试数据校正的传播模型,分别对密集城区、一般城区、郊区平原进行仿真预测,输出规划候选基站工参表。(2) 选址勘察人员根据候选站工参表进行现场选址,在满足站址偏离限值、站高、无线环境等要求下,填报一主两备候选站址信息。(3) 根据区域属性、移动业务发展、用户投诉、投资计划等情况,将所有选址初勘后的信息进行分级分类统计,形成储备站址信息库。(4) 列入当期建设计划的,在立项前将此类储备站址重新进行软件仿真,如果仿真结果满足规划要求,即可提交负责谈站租赁的部门,否则重新选址。(5) 设计勘察、工程实施、工程优化以及日常优化后,及时汇总更新LTE基站信息。后续的网络规划输入以最新的基站信息表为准。(6) 路测、MR测量结果可用于比较仿真与实际网络的差异,并可据此对仿真设置参数及储备站址信息库进行调整、校正。储备站址信息库按“仿真选址优化测量仿真”的流程不断更新完善,如图2.1-1所示。图2.1-1 储备站址信息库建立与更新流程2.1.2 无线网络规划标准体系无线网络规划标准体系主要用于指导和规范北京公司无线网络规划,包括规划指标要求、规划原则及流程、仿真参数、要求与建议,以及基站规划选址原则、建设场景和建设原则等内容。2.2 传播模型校正2.2.1 无线电传播与传播模型无线传播环境是一种随时间、环境和其它外部因素而变化的传播环境。由于与模型校正直接相关的是电波传播特性,因此必须关注两个方面: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和无线电波的衰落特性。2.2.1.1 无线电传播在自由空间中由于没有阻挡,电波传播只有直射,不存在其它现象。而在实际传播环境中由于存在各种各样的物体从而影响到电波的传播,使得电波的传播既有直射、绕射和衍射,又有反射。这就造成电波传播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经直射波传播的信号最强,反射波次之,绕射波强度与反射波相当,散射波强度最弱。从电磁波传播上看,直射、发射和绕射是主要的,但有时穿透的直射波与散射波的影响也是需要考虑的,如图2.2-1所示。图2.2-1 无线电波的传播形式空间中电波的传播由于阻挡、距离等多种因素使得其必然存在传播损耗(又称之为衰落)。由于阻挡和反射的原因,当移动台在移动时,在基站与移动台之间有时有阻挡,有时又没有,其中最主要的有瑞利衰落和阴影衰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快衰落和慢衰落,如图2.2-2所示。图2.2-2 无线电波的衰落特性(1) 自由空间衰落自由空间传播损耗与弥散用表示。路径损耗代表大尺寸(公里量级空间距离)传播特性,中值信号功率具有幂定律传播特征。自由空间传播模型用于预测接收机和发射机之间是完全无阻挡的视距路径时的接收信号场强。接收功率满足如下公式:其中,、分别为发射功率和接收功率(W),为波长,、分别为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的增益,为接收天线与发射天线之间的距离(m)。可以看出,自由空间中电磁波传播损耗,与工作频率和传播距离有关。或增大一倍,空间传播损耗将增加6dB。(2) 阴影衰落阴影衰落用表示,这是由于传播环境中的地形起伏、建筑物及其他障碍物对电波遮蔽所引起的衰落(慢衰落,数百波长量级),其中值电平上的平均功率变化趋于正态分布,因而又称为对数正态阴影。阴影效应是产生慢衰落的主要原因,由气象条件变化引起的慢衰落常常可以忽略。慢衰落的衰落速率与频率无关,主要决定于传播环境,即移动台周围地形,包括山丘起伏、建筑物的分布与高度、街道走向、基站天线的位置与高度以及移动台速度。慢衰落的深度,即接收信号局部中值电平变化的幅度取决于信号频率与障碍物状况。频率较高的信号比频率较低的信号容易穿透建筑物,而频率较低的信号比频率较高的信号具有较强的绕射能力。阴影衰落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其信号中值的概率密度函数可表示为:其中,为电波信号中值(dB),为电波信号中值的均值(dB),为信号中值的标准方差。累积概率分布函数只与标准偏差值有关。当要求场强在90%的地点均能达到所要求的门限值,应取1.28作为慢衰落的余量。当要求95%的概率,则应取1.64作为余量。(3) 多径衰落多径衰落用表示,这是由于移动传播环境的多径传输而引起的衰落(快衰落,数十波长量级)。信号包络的变化一般遵从瑞利分布或莱斯分布。快衰落又可细分为空间选择性衰落、频率选择性衰落与时间选择性衰落。所谓选择性是指在不同的空间、不同的频率和不同的时间其衰落特性是不一样的。当收发端之间不存在视距,各条径的电波振幅随机分布,相位在0内随机均匀分布,接收信号的总包络(即振幅)概率密度服从瑞利分布,即: 其中,为接收信号场强的包络,为一个与电波场强平均功率有关的参数。当收发端之间存在占支配地位的直射信号时(如某些室内环境),合成的信号是直射波和多径波之和,其概率密度函数服从莱斯分布,即:其中,为接收信号场强的包络,为的方差,为直射波幅度,为零阶修正贝塞尔函数。2.2.1.2 传播模型传播模型研究的是大尺度和中尺度的信号传播机制,考察信号在不同环境下路径损耗以及障碍物阴影效应所带来的慢衰落影响,其表征的是在某种特定环境或传播路径下电波的传播损耗情况。传播模型研究方面有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流派。一种流派支持的是基于大量测量数据的统计模型,如COST-231 Hata模型、SPM模型;另一种流派所推崇的是应用电磁理论计算的确定性模型,如射线跟踪(Ray Tracing)模型。由于确定性模型涉及的边界参数很多,此外实际地理环境的千差万别,使得应用比较复杂,计算量非常之大,对软件功能及地图精度要求较高,适用场合相对受限。统计模型由于应用的灵活方便性,且能有效地和实际环境结合起来,从而得到了众多通信设备厂商、设计单位及运营商的认同。(1) COST-231 Hata模型COST-231 Hata模型路径损耗计算公式为:其中:载波工作频率,单位MHz发射天线有效高度,单位m接收天线有效高度,单位m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的距离,单位km移动台天线修正因子,其数值取决于环境,单位dB大城市中心修正因子。在中等城市和郊区,在大城市中心,(2) SPM(Standard Propagation Model)模型SPM模型以修正的Hata模型为原型,路径损耗计算表达式为:其中:与频率相关的常量,单位dB距离衰减因子发射机天线高度修正因子,默认值5.83衍射损耗乘积因子,默认值0与发射天线有效高度和距离相关的因子,默认值-6.55移动台天线有效高度修正因子,默认值0与移动台天线有效高度相关的因子,默认值0地物损耗因子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的距离,单位m发射天线有效高度,单位m接收天线有效高度,单位m障碍路径上的衍射损耗,单位dB因地物引起的平均加权损耗(3) COST-231 Hata模型与SPM模型参数的对应关系SPM模型以修正的Hata模型为原型,将Hata公式中的系数改为可变,增加了地物绕射的计算,采用不同的常数项和距离因子,增加了模型的灵活性。COST-231 Hata模型公式可变形为:忽略衍射、地貌及移动台天线高度修正的影响,得到SPM模型与COST-231 Hata模型的系数间对应关系如下:2.2.2 传播模型校正原理与流程传播模型是移动通信网小区规划的基础,是影响无线网络规划准确性的关键因素。每种传播模型都有其对应的适用条件,如传播环境、频率范围、通信距离等。严格意义讲,每个基站周围的地形地貌都是不同的,即只有对所有基站都进行传播模型校正,才能完全准确地保证规划结果的准确性,但现实中难以实现。由于统计模型是以大量测试数据为基础的, 为尽可能准确地反映规划区域的传播特性,一般通过导入针对当地实际无线环境所做的无线传播特性测试数据,获取本征长度上反映慢衰落特性的局部均值,利用无线网络规划工具,对局部均值采取迭代法或回归分析法等处理来实现模型校正,根据无线电波的传播理论,信号在几十个波长的距离上经历慢的随机变化,其统计规律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利用随机过程的理论分析移动通信的传播,可表示为其中,为距离,为接收信号,为瑞利衰落,为本地均值,即长期衰落和空间传播损耗的合成。其中,2L为平均采样区间长度也叫本征长度。根据著名的李氏定理,当,采样点数达到3650个时,能有效“消除快衰落、保留慢衰落”。在的空间距离上取接收信号电平的平均值,就可得到其均值包络,即所谓局部均值。因此,传播模型校正中,必须达到李氏定理所要求的测试密度,才能使得测试数据与实际本地均值之差最小。传播模型校正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主要流程如图2.2-3所示。图2.2-3 传播模型校正流程图工程实际证明,准平坦地形条件下,实测数据对于预测数据的标准偏差不大于8dB(丘陵地形不大于11dB),实测数据的均值相对于预测数据偏差不大于3dB,即认为模型是可用的。2.2.3 路测数据用于传播模型校正的可行性业界通常采用的实测方法为CW连续波测试。CW测试发射的是单频正弦波信号,其带宽趋近于0。这种情况下,窄带信号接收功率可表示为其中,是接收信号功率,是CW信号源发射功率,是光速,是接收天线增益,是信号频率,是收发端之间的距离,是常数。对于路测数据来说,其发射信号是具有一定带宽的调制信号。假定发射带宽为,则宽带信号的接收功率可表示为可以看出,即便当宽带信号的带宽时,宽带信号的接收功率也仅仅大于窄带信号接收功率0.56dB,差别非常小。即在传播模型校正中,无论发射机发射窄带连续波信号还是实际宽带信号,接收机接收到的信号功率差别很小,两者间所预测的传播路径损耗间的差别可以忽略。在实际工作中,采用CW信号和实际宽带信号作为信号源进行传播模型校正是等效的。根据李氏定理,测试车辆的速度与测试设备的采样速率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其中,是信号波长,是接收机采样速率。路测信号需要接收端进行解调和解码,导致路测终端的采样速率通常在14个/s,即路测的最高车速在2km/h以内,这在实际工程中是不太可能做到的。因此,在适当增加路测次数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相同区域的历史数据以及在待校正小区测试中获得的邻区信息,从而获得足够多的可用采样点数量。采用相同频率的CW信号和路测信号进行路径损耗预测在理论上是无差别的,即路测数据可用于传播模型校正。两者进行传播模型校正的流程基本上是相同的,主要异同点如表2.2-3所示。表2.2-3 CW测试与DT测试进行传播模型校正的异同点测试方式CW测试DT测试发射端要求单独CW发射设备无要求发射端信息获取难易程度容易容易发射端信息与实际基站差异较大较小发射端信息准确程度准确可能存在偏差发射端架设难易程度难容易发射信息单频无调制信号调制有带宽信号测试次数一次多次测试要求需测试各种地物类型需收集或测试各种地物类型是否有可利用的历史数据一般没有有接收端要求单独CW接收设备一般DT测试设备接收端采样速率100点左右/秒12点/秒传输模型准确程度较好较好传播模型适用程度相同地物类型的区域相同地物类型的扇区或小区成本较高原有数据可以重用当然,对于路测数据而言,影响模型校正精度的关键要素包括:(1) 采样数据量的充分性判断:路测数据量要求( 为路测总里程)。(2) 采样数据的有效性过滤:删除不合理或无法使用的数据,包括缺少经纬度或信号强度值、未包含待校正小区标识号、信号强度超过特定范围(RSRP-40dBm或RSRP-120dBm)等数据。(3) 发射端参数的误差:发射功率、方位角、下倾角等发射端参数的误差会导致预测结果变化,尤其是两个参数同时变化时,会引起覆盖场强出现较大差异,误差均值和方差过大。(4) 三维地图的精度与校模软件的算法等。2.2.4 北京地区1.8GHz传播模型校正结果利用收集到的DT测试数据进行北京地区1.8GHz传播模型校正,得到各典型场景校正后的COST-231 Hata传播模型路径损耗计算公式为:(1) 密集城区(2) 一般城区(3) 郊区(4) 农村(5) 地物附加损耗值表2.2-4 校正后的地物附加损耗校正后的传播模型进行现网验证比对发现:a、总体上,覆盖仿真预测与DT测试的信号变化趋势一致;b、DT测试的RSRP强度大体上优于仿真预测结果58dB左右;c、校正后的传播模型能较好地反映信号覆盖水平,偏差在容限范围内,因此可用于规划仿真。2.3 无线规划仿真2.3.1 规划指标要求根据集团公司相关要求,LTE FDD无线网络规划指标要求如图2.3-1所示。图2.3-1 LTE FDD无线网络规划指标要求网络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其整体表现和用户感知。站间距、站高、方位角、下倾角不合理导致的重叠覆盖、过覆盖是网内干扰抬升的主要因素。影响LTE用户感知的主要因素是SINR,控制LTE系统内小区间干扰是关键。2.3.2 仿真设置2.3.2.1 规划站工参设置(1) 工作频段上行:17651780MHz;下行:18601875MHz,共2x15MHz。(2) 站间距根据链路预算,结合北京地区社会经济及行业发展情况,各场景的站间距参考值如下:(a)密集城区:400500m;(b)一般城区:500700m;(c)郊区/县城:7001000m;(d)农村:10002000m为控制干扰,提高用户感知,原则上规划站点与现网/规划站点之间的距离不小于400m。(3) 天线挂高室外高站(站高大于50m或高于周边建筑物15m)是越区覆盖产生的主要载体,直接决定信号质量(SINR)和业务速率。天线高度在覆盖范围内应基本保持一致、不宜过高。天线挂高通常在2550m之间为宜,可根据不同场景的覆盖需求酌情选择。密集城区按30m考虑,一般城区、郊区暂定35m。(4) 下倾角天线下倾角的设置与天线高度、站间距及覆盖目标分布等密切相关。在规划过程中,可参考表2.3-2所示结果进行参数设置。表2.3-2 各典型场景不同站高条件下的天线下倾角设置参考无线场景站高(m)总下倾角参考值(度)机械下倾预设值(度)密集城区h 256425 h 35610h 3512一般城区h 254325 h 3548h 3510郊区/农村h 252225 h =-105dB覆盖率为95.28%,RS-SINR=-3dB覆盖率为98.20%。 图2.3-7 全网RSRP仿真效果图2.3-8 全网SINR仿真效果图2.3-9 密集城区已开通站点RSRP仿真效果图(2014.10)图2.3-10 密集城区已开通站点SINR仿真效果图(2014.10)图2.3-11 一般城区已开通站点RSRP仿真效果图(2014.10)图2.3-12 一般集城区已开通站点SINR仿真效果图(2014.10)图2.3-13 郊区已开通站点RSRP仿真效果图(2014.10)图2.3-14 郊区已开通站点SINR仿真效果图(2014.10)2.4 站址信息库站址信息库可根据不同的属性,分门别类进行统计,并为后期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2.4.1 站址属性要素本项目基站信息库按照在网或规划基站(部分LTE或CDMA)统一给出基站基础信息后,在具体分为LTE基站详细信息及CDMA基站信息的方式进行统计、收集的,站址属性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站址信息:包括基站所在地理信息(经纬度、区县、环间、所在场景划分、基站地址)、基站类型(楼站、塔站)、机房类型等内容,主要表明该站点的一般属性;(2) 共址信息:反映站点的共址信息,如CDMA/LTE共址、单LTE基站、单CDMA基站等类型;(3) LTE基站属性:包括LTE基站设备厂家、设备配置、设备类型、任务下达年份、规划时间、具体LTE基站网络配置信息(如eNodeB ID、PCI、工参信息等)、是否在网开通及开通时间等;(4) CDMA基站信息:涉及CDMA基站设备类型、配置、任务归属、是否在网及部分网络信息(如BSID等)。2.4.2 站址信息库范例2.4.2.1 表格样式(1) 室外站基础信息部分具体表格样式如表2.4-1所示。表2.4-1 室外站基础信息表头样式其中: 基站名称:基站下达任务时的名称; 基站名称2:部分站点存在2个站名,因此在此处显示; 经纬度部分:由于部分站点为规划新建站,在具体选址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偏移,即实际建站位置与规划位置存在一定偏移,因此此处分为实际经纬度、规划经纬度、规划与实际的偏移距离,并注明经纬度是否经过刷新,确保站址位置信息准确,并可追溯规划与实际建设的偏移情况; 区县:基站所处区县; 环间:基站所处环间; 基站地址:实际基站地址,为后期维护、勘察提供准确地址信息; 基站类型:分为楼站和塔站,表明基站类型; 机房类型:分为有机房、无机房、MINI三个类型; 塔桅类型:按照基站实际塔桅标识; 共址属性:标明基站是单C、单L还是CL共址,便于统计分类; 基站状态:主要标识基站是否在网。(2) LTE基站信息LTE基站信息部分表头如表2.4-2所示。表2.4-2 LTE基站信息表头样式其中: 设备类型:LTE基站的设备类型,分BBU+RRU、宏基站、RRU拉远、微基站等形式; 设备配置:反映基站的载扇配置,如S11、S111等; 站点批次:标识LTE基站任务下达的批次; 工程属性:标识基站的建设类型,主要分为规划新建站、现网升级站、现网改新建站等类型; 开通日期:标识LTE基站的开通具体日期; 基站状态:标识LTE基站的状态,如在网、在施、未施、搬迁等类型; e NodeB ID:反映网管内LTE基站的ID; 天线类型:反映LTE基站天线类型,如单F天线、C/F天线、F/T天线、C/F/T天线等; nTnR:主要分2T4R、2T2R两种; 方位角、俯仰角等信息主要标识工参信息。 是否有TDD站:标识是否TD共站建设。(3) CDMA基站信息CDMA基站信息部分表头如表2.4-3所示。表2.4-3 CDMA基站信息表头样式其中: 基站ID:主要是指BSID,标识唯一一个基站; 设备类型:主要分为BTS3900、DBS3900、BTS3900A等类型; 设备配置:是指CDMA 1X和EVDO载波配置,如S333+S444; 任务下达年份:主要标识基站任务书下达年份; 开通日期:标识基站开通具体日期; 基站状态:标识CDMA基站的状态,如在网、在施、未施、搬迁等类型。2.4.2.2 更新与统计自2013年12月15日至今,站址库信息表共经历了5次大的版本更新,小批量更新主要根据任务下达、月度基站开通数据等数据进行的信息更新,具体统计见表2.4-4所示。表2.4-4 站址库更新统计记录表序号更新类别版本日期更新人更新内容站点数1版本更新V1.02013/12/15曹学成根据2013年LTE网络任务下达情况,创建LTE站址库基础表21712V1.12013/12/25曹学成更新425暂缓110个站点、1627核减8个、1个425站点21713版本更新V2.02013/12/30曹学成按照2014年LTE规划对现网站进行建设年度、建设区域划分34344V2.12014/1/15曹学成按照任务下达情况进行分批34345V2.22014/1/30曹学成根据一般城区和4A景区初选之情况更新规划新建站站表39246版本更新V3.02014/2/15曹学成按照任务下达情况进行分批,包括703现网、490新建站39247V3.12014/3/1曹学成更新238密集城区站点41628V3.22014/3/15曹学成按照网优意见对238站点进行分类,包括已下任务、应急下达、共址等41629V3.32014/4/15曹学成根据高校、营业厅、515郊区站点进行分批416410V3.42014/5/1曹学成对702站点进行分批,包括已立项、改新建、核减、暂缓等416411版本更新V4.02014/5/15曹学成对应急下达的站点进行更新,同时区分7个重点区域417012V4.12014/6/1曹学成补充单C站点及不在规划区域内的站点490913V4.22014/6/10曹学成补充规划故宫5个站点及青龙湖1个站点491514V4.32014/6/24杨志雄修改702站点新增1个已下站点、702新增1个现网改新建站点、515站点2个已下站点、443站点状态,新增11个网优建议新增、新增13个高速规划新增493915V4.42014/7/12曹学成更新10个勘察成功下任务现网站点、1个现网该新建站点493916V4.52014/7/25曹学成新增重点区域19个站点495817V4.62014/8/11曹学成新增重点区域25个站点498318V4.72014/8/29曹学成新增重点区域16个站点499919V4.82014/9/5曹学成新增高速网优站点7个500620V4.92014/9/6曹学成补充高校1个站、网运122项目C网17个502421版本更新V5.02014/10/12曹学成去掉2个重复站点502222V5.12014/10/30曹学成补充新下达的127个站点514923V5.22014/11/30曹学成更新LTE/CDMA基站开通、配置及工参信息514924V5.32014/12/31曹学成更新LTE/CDMA基站开通、配置及工参信息51492.5 标准规范2.5.1 基站建设场景和建设原则2.5.1.1 基站建设总体原则根据集团公司“充分利用现网资源,实现低成本、快速建网”的战略指导,结合北京公司现网站址资源、产权归属、物业协调等因素,北京公司LTE基站建设总体原则如下:(1) 现网资源最大化利用,快速建网;(2) LTE天馈主选独立建设(含GPS),尽量减少对C网的影响;(3) LTE FDD天线类型主选2T4R、TD-LTE仅选用2T2R,不考虑智能天线;(4) 基站主设备主选BBU+RRU,RRU靠近天线安装;(5) FDD+TDD共址部署时优先考虑BBU独立设置;(6) LTE基站与A设备接口类型为GE光口;(7) 与他网合路站点建设方案一站一议;(8) IP RAN建设原则参见IP RAN建设指导意见。2.5.1.2 基站建设场景LTE基站建设关键要素从上到下分为三大部分:天面、线缆路由和机房。每种要素还存在多种分类方式,如图2.5-1所示。图2.5-1 LTE基站建设关键要素及其分类天馈线的安装条件及物业协调是制约LTE基站建设的关键因素。每个关键要素之间的两两组合,基本可以涵盖LTE基站共址建设的全部场景。2.5.2 基站规划选址原则及要求在基站选址时应站在全网高度,统筹考虑各方面因素,满足网络需求,基站选址必须满足国家强制性规范,尽量选在交通方便、用电方便、环境安全的地点,同时遵循以下要求。2.5.2.1 业务量和业务分布要求基站分布与业务分布应基本一致,优先考虑热点地区。在选址过程中,根据话务需求情况按一定的优先级考虑目标区域的覆盖,了解城市规划发展动态,预先做好前期规划选点准备工作。 2.5.2.2 覆盖要求选址过程中,要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如和环保、市政等相关部门做好协调,避免由于对市政规划不了解或手续不完备而造成不必要的工程调整;对搬迁站的选址,要充分考虑原有基站的覆盖完整性。2.5.2.3 网络结构要求站址应尽量选在规划站点附近,选址的偏差不能影响基站建设目的。一般要求基站站址分布与要求蜂窝结构的偏差应小于站间距的1/4,在密集覆盖区域应小于站间距的1/8。根据未来规划站点的站距,要求基站站址与规划站点的偏差满足表2.5-2的要求。表2.5-2 站间距及站址偏离一般要求项目站间距(米)密集市区普通市区郊区800MHz频段600-800700-1000900-14001.8GHz频段450-600600-750800-12002.1GHz频段400-550550-650700-11002.6GHz频段300-350350-400500-700最大偏离距离0-500-100100-2002.5.2.4 无线传播环境要求基站天线高度要满足覆盖目标要求,天线主瓣方向100米范围内无明显阻挡。同时应满足当地环保局对基站环评的要求。2.5.2.5 满足系统干扰规避要求在站址选择中,应充分考虑与其他系统的干扰因素,保证必要的空间隔离;应避开大功率无线电台、雷达站以及其它移动通信系统等的干扰,确保基站正常工作。2.5.2.6 基站设置安全要求(1)基站选址必须满足国家强制性规范,尽量选在交通方便、用电方便、环境安全的地点。尽量避免设置在雷击多发区、洪涝区,如无法避免需采取适当措施,确保网络运行安全。(2)站址不应选择在易燃、易爆的仓库、材料堆积场、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发生火灾和爆炸危险的工厂、企业附近,也不应选在生产过程中散发较多粉尘或有腐蚀性排放物的工厂企业附近。 (3)站址应选在地形平整、地质良好的地段。应避开断层、土坡边缘、古河道和有可能塌方、滑坡和有开采价值的地下矿藏或古迹遗址的地方。(4)站址不应选择在易受洪水淹灌的地区。如无法避开时,可选在基地高程高于要求的历史最高水位0.5m以上的地方。 (5)站址选择时应满足通信安全保密、人防、消防等要求。 (6)当基站需要设置在飞机场附近时,其天线高度应符合机场净空高度要求和航空管理要求。 (7)基站应选择在比较安全的环境内,应远离加油加气站等处。若因条件限制,在加油站附近的站址选择必须满足一定的安全距离:表2.5-3 加油加气站设施安全间距表加油加气站设施埋地储罐卸车点放散管加气机安全间距(m)253020(8)不宜在大功率无线发射台、大功率雷达站、高压电站和有电焊设备、X光设备或产生强脉冲干扰的热和机、高频炉的企业或医疗单位设站。 (9)基站不宜靠近高压线,若因条件限制,站址必须设在高压线附近,则与高压线的间距应大于一定距离。基站与高压线的间距应满足下述条件: 表2.5-4 电压与间距表高压线电压(kV)35110220500间距(米)20305070如果在高压电线旁建设铁塔站,则铁塔与高压线的距离必须在自身塔高高度4/3以上。2.5.2.7 站高要求(1)基站选址应适应无线电波传播环境,与周边站点形成良好互补关系。基站高度需适当,基站过高容易造成越区覆盖,影响网络质量;站高过低容易造成覆盖范围有限,满足不了覆盖要求。(2)密集城区基站高度要求基本一致,平均25-40米。楼基站应比周围建筑高4-5米,天线不应受遮挡。(3)一般城区的站高可适当提高,以满足大覆盖的需求。站高原则上要求控制在30-40米之间,根据周围环境,尽量控制在比周围建筑的平均高度高5到10米左右。(4)原则上要避免对网络质量形成显著影响的高站,如站高在50米以上或者比周围建筑的平均高度高15米以上的站点;坚决杜绝特高站点,如站高在60米以上或者比周边建筑平均高度高25米以上的站点。(5) 对于15米(含)以下的站点,要结合周边环境慎重选择,避免由于覆盖范围过小带来的覆盖空洞。(6)不同区域基站天线挂高如下表所示,工程中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微调。表2.5-5 候选站址一般性要求表区域类型天线挂高建筑物高度要求密集市区25-40米不建议选在比周围建筑物平均高度高6层以上的建筑物上,最佳高度为比周围建筑物平均高度高2-3层普通市区30-40米郊区(乡镇)35-50米不建议选在比市郊平均地面海拔高度高100米以上的山峰上农村(开阔地、高速公路)根据周围环境而定可以选在乡镇附近或公路附近的高山上2.5.2.8 机房要求(1)优选自建或租用机房,机房面积满足设备摆放及维护空间,并预留一定的扩容空间。对于现场无法建机房的,可选用3柜MINI,或3900A。机房距离天线的馈线走线距离不宜过长,应能满足网络覆盖要求。表2.5-6 租用或自建机房一般要求机房应满足以下要求机房建筑要求最低净高2.4m机房面积15m2以上机房形状以矩形为佳,窄边至少2.5m以上,最好3m以上(2)机房要求符合安全防火、抗震的规定,供电方便,自建彩钢板机房要满足北京市消防规定。(3)机房楼面应满足基站设备承重要求,如不满足需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4)对于楼房站址楼梯应有足够宽度,以便方便设备施工安装;要求楼房至少8-10年不会拆迁。(5)机房引电要求满足要求。(6)机房选择优先级:自建机房、租用机房、3柜MINI、室外型基站(如3900A)。2.5.2.9 塔桅要求(1)塔桅要求方便维护及优化调整,在满足网络覆盖的前提下选择合理建设成本的塔桅类型,塔桅应满足国家或行业相关标准,确保安全可靠。(2)优先考虑楼站,如果为塔站至少建设2层平台,如果有其他运营商共享需求,需为其他运营商留出1层空余平台,建议选择双轮塔,塔高度选择一般有25米、30米、35米,30米(含)以上的塔应设置3层平台。应在最低的天线平台下方塔身正南向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程机械活动方案(3篇)
- 工程管理岗位晋升方案(3篇)
- 安全生产规程培训课件
- 安全生产行业培训课件
-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专项资金申请策略:2025年政策导向与实操路径报告
- 2025年新能源行业工业互联网能源需求侧响应优化报告
- 工程类企业做账方案(3篇)
- 工程监理的审计方案(3篇)
- 工程加固方案鉴定报告(3篇)
- 极端气候安全培训
- 中小学英语课件-Go-away-Mr-Wolf
- 二年级语文上册《有趣的动物》课件PPT
- 不干胶贴标机设计学士学位论文
- 《劳动合同书》-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劳动关系处监制(2016.11.15)
- 钢轨检测报告
- 战略管理:概念与案例
- GB/T 3505-2009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轮廓法术语、定义及表面结构参数
- GB/T 11186.1-1989涂膜颜色的测量方法第一部分:原理
- 09S304 卫生设备安装图集
- 功能材料概论-课件
- 微纳加工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