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中考动点问题思考与探究石排中学 邓沛森【摘要】 动点运动题是近年来的一个较为热点中考问题,这类题型不仅涉及知识点多,而且能将代数知识和几何知识紧密结合,教师在初三复习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数学思想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不仅让学生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函数、线段成比例、二次函数、或面积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中应该由浅到深,先易后难,通过变式教学,让学生紧紧抓住题目中的动与静的问题,动中取静,动态问题静态化,让考题复杂问题简单化,促进高效课堂,逐步培养学生解题能力,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词】 中考动点问题 动中取静 变式教学 探究动点运动问题是近年来的一个较为热点中考问题,这类题型不仅涉及知识点多,而且能将代数知识和几何知识紧密结合,而且很多时个作为压轴题,这样考查了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又考察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综合地体现了中考数学对学生的素质要求。近几年考查动点运动中的特殊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函数、线段成比例、二次函数、或面积、最值等问题,解这类题目要“以静制动”,即把动态问题,变为静态问题来解,教师在复习与教学过种中,需要应从易到难、从浅到深,通过变式教学,促进高效课堂,逐步培养学生解题能力,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1.探究中考动点问题的有效方法11解中考动点问题方法与策略(1)动中取静。一般方法是抓住题目中的变化中的“不变量”,以不变应万变,动态问题静态化,根据题意理清题目中变化量与常量的关系。(2)确定数量关系。按照代数或图形中的几何性质及相互关系,找出一个基本关系式,把相关的量用一个自变量的表达式表达出来,然后再根据题目的要求,依据几何、代数知识解出。(3)从易到难、变式教学。教师中考复习时,应从易到难、从浅到深;教师通过变式教学,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4)增强学生信心。积极鼓励学生迎难而上,有克服困难的态度与决心。例1.1(2010 四川成都)如图,在ABC中,B=,AB=12mm,BC=24mm,动点P从点A开始沿边AB向B以2mm/s的速度移动(不与点B重合),动点Q从点B开始沿边BC向C以4mm/s的速度移动(不与点C重合)如果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那么经过_秒,四边形APQC的面积最小图3图2图1分析:探究本题的有效方法:(1)在题目上标箭头,这一步骤非常重要,让学明确方向感。(如图2)(2)设定运动时间t, AP=2t,BQ=4t,PB=12-2t,让“动“点变为“静”的式子。(如图3)(3)数量关系:四边形APQC的面积=ABC的面积PBQ的面积小结:考生对于这类问题通常摸不着头脑的,不知道用什么方法进行解决,为了应对中考动点运动问题,关键是教师在平时教学时教会学生基本方法,当学生掌握了基本方法后,才能对这类问题进行分析、解决,本题是抓住用字母t来表示“动点”的式,再利用“不变量”的三角形面积=(底X高)/2进行求解。12通过变式教学,化难为简,促进高效课堂针对这道动点的运动问题,中考的原题都较难,很多学生一看到这样的问题就会没有信心,教师在常规教学中,可能将本题目进行改编,通过此改编问题,通过变式教学,让学生更容易掌握。例1.2如图,在ABC中,B=,AB=12mm,BC=24mm,动点P从点A开始沿边AB向B以2mm/s的速度移动(不与点B重合),动点Q从点B开始沿边BC向C以4mm/s的速度移动(不与点C重合)如果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1)那么经过几秒后,四边形APQC的面积最小? 改编问题:(1)那么经过几秒后, PQAC?(2)那么经过几秒后,BPQ与BAC相似,(分类讨论(1)BPQBAC(2)BQPBAC)(3)那么经过几秒后,BPQ是等腰三角形(4)那么经过几秒后,BPQ的面是BAC面积的一半小结:通过简单的问题改编和变式训练,让学生掌握了勾股定理、线段成比例、相似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二次函数和面积等知识,这些基本知识在动点运动中常考,这样比直接用中考动点原题好,让学生更容易掌握、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对后续的教学。2中考动点问题分类探究动点运动题有很多,分类也很多,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分别是(1)动点在三角形上运动(2)动点在四边形上运动(3)动点与圆相结合(4)动点在二次函数抛物线上运动。21动点在三角形上运动解中考动点问题通常利用方程、直角坐标系、勾股定理、三角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数量关系的知识点来进行解决问题。例2.1.1、如图,A、B两点的坐标分别是(8,0)、(0,6),点P由点B出发沿BA方向向点A作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每秒3个单位长度,点Q由A出发沿AO(O为坐标原点)方向向点O作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连接PQ,若设运动时间为t(0t)秒解答如下问题:(1)当t为何值时,PQBO?(2)设AQP的面积为S,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S的最大值;若我们规定:点P、Q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则新坐标(x2x1,y2y1)称为“向量PQ”的坐标当S取最大值时,求“向量PQ”的坐标考点:虽然本题是点的坐标问题,其实是动点在三角形上运动问题,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二次函数的最值,勾股定理等定理的性质。(分析1):(1)如图所示,当PQBO时,利用平分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也可以看成平行得到两个三角形相似,从而得到对应线段成比例),列线段比例式(这比例式就是“动”点中的“静”),求出t的值。解:(1)A、B两点的坐标分别是(8,0)、(0,6),则OB=6,OA=8。如图,当PQBO时,AQ=2t,BP=3t,则AP=103t。PQBO, ,即,解得t=。当t=秒时,PQBO。(分析2):求S关系式的要点是求得AQP的高,如图所示,过点P作过点P作PDx轴于点D,构造平行线PDBO,由APDABO得求得PD,从而S可求出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一个关于t的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的方法求出S的最大值。(解答2)由(1)知:OA=8,OB=6,AB=10如图所示,过点P作PDx轴于点D,则PDBO。APDABO。,即,解得PD=6t。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S=(0t)。当t=秒时,S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5(平方单位)。(分析3):求出点P、Q的坐标:当S取最大值时,可推出此时PD为OAB的中位线,从而可求出点P的纵横坐标,又易求Q点坐标,从而求得点P、Q的坐标;求得P、Q的坐标之后,代入“向量PQ”坐标的定义(x2x1,y2y1),即可求解。(解答3):如图所示,当S取最大值时,t=,PD=6t=3,PD=BO。又PDBO,此时PD为OAB的中位线,则OD=OA=4。P(4,3)。又AQ=2t=,OQ=OAAQ=,Q(,0)。依题意,“向量PQ”的坐标为(4,03),即(,3)当S取最大值时,“向量PQ”的坐标为(,3)。小结:本题中,第(1)小问也可以改为APD与ABO相似三角形,把相似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成比例进行分类讨论,难度将什加大,这也是中考动点常考之一。动点问题,应用知识点比较比较推广:直角坐标系、勾股定理、相似、成比例线段、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相关知识,所以教师在常规教学过程中,注意把这些知识点浸透中考复习中,或作为重点来抓,这样为解决中考动点问题提供帮助。22动点在四边形上运动动点在四边形上运动是常考的题型之一,尤其在动点运动过程中如何得到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等图形。因为动点与四边形相结合的考题难度适中、应用知识面比较广,所以中考动点问题在四边形上运动是重点之一。例2.2.1 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D4,BC9,B45动点P从点B 出发沿BC向点C运动,动点Q同时以相同速度从点C出发沿CD向点D运动,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端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1)求AB的长;(2)设BPx,问当x为何值时PCQ的面积最大,并求出最大值;(3)探究:在AB边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四边形PCQM为菱形?请说明理由考点:等腰梯形、二次函数的最值、菱形、解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分析:(1)作AEBC,根据题意可知BE的长度,然后,根据B的正弦值,即可推出AB的长度;(2)作QFBC,根据题意推出BPCQ,推出CP关于x的表达式,然后,根据C的正弦值推出高QF关于x的表达式,即可推出面积关于x的二次函数式,最后根据二次函数的最值即可推出x的值;(3)首先假设存在M点,然后根据菱形的性质推出,BAPBBAP45,这是不符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所以假设是错误的,故AB上不存在M点解答:解:(1)作AEBC,等腰梯形ABCD中,AD4,BC9,BE(BCAD)22.5,B45,AB,(2)作QFBC,等腰梯形ABCD,BC45,点P和点Q的运动速度、运动时间相同,BPx,BPCQx,BC9,CP9x,QFx,设PQC的面积为y,y(9x)x,即yxx,当x时,y的值最大,当x时,PQC的面积最大,(3)假设AB上存在点M,使得四边形PCQM为菱形,等腰梯形ABCD,BC45,CQCPBPMP,BCMPB45,BMP45,BAPBBMP45,不符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假设不存在,边AB上不存在点M,使得四边形PCQM为菱形小结:动点与四边形相结合的中考压轴题较为常考,尤其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相结合的考题较多;本题主要考查等腰梯形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二次函数的最值、内角和定理、菱形的性质,关键在于根据图形画出相应的辅助线,熟练掌握相关的性质定理即可,本题的“动”是四边形的变化,“静”是产生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熟悉的图形23动点与圆相结合圆在初中中考是一个难点,如果圆与动点运动相结合,那大大增加难度,但只要以圆为载体,利用圆的有关性质,一般会与圆的切线、相似三角形、周长、面积相结合,熟练掌握圆的知识,很多问题化难为简。例2.3.1 (2011广西崇左)如图,在边长为8的正方形ABCD中,点O为AD上一动点(4OA8),以O为圆心,OA的长为半径的圆交边CD于点M,连接OM,过点M作O的切线交边BC于N(1)求证:ODMMCN;(2)设DM=x,求OA的长(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3)在点O的运动过程中,设CMN的周长为P,试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P,你能发现怎样的结论? 考点:切线的性质;二次函数综合题;勾股定理;正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1)依题意可得OMC=MNC,然后可证得ODMMCN(2)设DM=x,OA=OM=R,OD=ADOA=8R,根据勾股定理求出OA的值(3)由1可求证ODMMCN,利用线段比求出CN,MN的值然后可求出CMN的周长等于CM+CN+MN,把各个线段消去代入可求出周长解答:(1)MN切O于点M,OMN=90;OMD+CMN=90,CMN+CNM=90;OMD=MNC;又D=C=90;ODMMCN,(2)在RtODM中,DM=x,设OA=OM=R;OD=ADOA=8R,由勾股定理得:(8R)2+x2=R2,6416R+R2+x2=R2,;(3)CM=CDDM=8x,又,且有ODMMCN,代入得到;同理,代入得到;CMN的周长为P=CM+CN+MN=(8x)+(x+8)=16所以,在点O的运动过程中,CMN的周长P始终为16,是一个定值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正方形的判定,勾股定理、切线性质和二次函数的综合运用等有关知识,当动点与圆相结合时,那中考的压轴题便大大地增加了难度,本题的“动”点中的“静”点就是直线与圆相切时,利用圆心到切线的距离等于半径。小结:处理与圆相切有关问题时常用的方法(1)直线与圆的相切的:利用圆心到切线的距离等于半径,立方程(2)解题的关键是用含的代数式表示出相关的线段.(3)解题需要利用勾股定理、三角形相似知识来解决24动点在二次函数抛物线上运动二次函数一般会放在中考的压轴题,难度较大,但是与动点相结合,会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等相结合,也与面积的最值建立联系。关键是抓住几何、函数的性质特征。例2.4.1 (2012湖北孝感)如图,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交于点A(1,0)、B(3,0),与y轴交于点C(0,3)(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顶点D的坐标;(2)若P为线段BD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PMx轴于点M,求四边形PMAC的面积的最大值和此时点P的坐标;(3)若点P是抛物线第一象限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PQAC交x轴于点Q当点P的坐标为 时,四边形PQAC是平行四边形;当点P的坐标为 _ 时,四边形PQAC是等腰梯形(直接写出结果,不写求解过程)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待定系数法,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二次函数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等腰梯形的判定,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解一元二次方程。分析:(1)将抛物线的解析式设为交点式,可用待定系数法较简捷地求得抛物线的解析式,将其化为顶点式即可求得顶点D的坐标。(2)求出直线BD的解析式,设定点P的坐标,由列式,根据二次函数最值原理,即可求得四边形PMAC的面积的最大值和此时点P的坐标。(3)如图,四边形PQAC是平行四边形时,CPx轴,点P在抛物线上,点P与点C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x=1对称。C(0,3),P(2,3)。如图,四边形PQAC是等腰梯形时,设P(m, ),过点P作PHx轴于点H,则H(m,0)。易得ACOQNP, 。OA=1,OC=3,HP=,即。AQ=AO+OHQH=。又由勾股定理得,。由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婚礼策划场地租赁合同
- 跨境电商运营风险管理方案
- 跨境物流运作流程优化方案
- 2025年凿井与测量合同(岩土、水文地质、物探)(GF-2000-0203)
- 2025年农产品收购服务合同样本
- 生物人体运输系统综合测试题
- 钢铁企业供应链管理实务
- 物业管理服务标准及投诉处理流程
- 小学数学能力提升训练题集
- 车间设备维护保养手册
- 2025成考英语词汇必背3500词
- 2025中医技能考试题及答案
- 质量控制流程梳理与执行标准
- 2025中科芯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3卷合一)
- 产品预购合同(标准版)
- 铁路工作安全培训课件
- 水泥厂设备巡检规程
- 2025年小学心理健康学科新课程标准考试测试卷
- 城乡街道环卫清洁服务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标)
- 第4课 吃动平衡 健康体重 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体育与健康七年级全一册
- 致敬抗美援朝 争做时代新人-10.25抗美援朝纪念日主题班会(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