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37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6 黄河颂 光未然 课题黄河颂总课时 1 课时本课时 1 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掌握 “ 巅、澎湃、狂澜、屏障、哺育、九曲回环 ” 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正确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学习掌握 “ 巅、澎湃、狂澜、屏障、哺育、九曲回环 ” 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诗歌,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 摇篮、屏障、铁的臂膀 ” 的含义。 教具多媒体学具 字典词典 教学过程时间 情境导入多媒体展示黄河的波涛汹涌的画面,教师:黄河的美是这样的壮观雄伟,古代诗人是这样描写黄河的: “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白日依2 / 37 山尽,黄河入海流。 ” 在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年代里,东北作家光未然是如何歌颂黄河的呢?(教师板书:黄河颂与光未然)(多媒体展示诗句) 2 认定目标多媒体展示,学生读后认定。 1 首轮自学自 学 文 本 1听歌曲黄河颂,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与诗歌中的强烈气势。 2朗读, 体会感情: ( 1) .听配乐朗诵,用笔注音,并注意重音及节奏等。 ( 2) .随配乐朗读诗歌,要求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6 质疑答疑让学生先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师生解决后,教师强调 “ 巅、澎湃、狂澜、屏障、哺育、九曲回环 ” 等词语。 4 首轮自学交流研讨课堂上学生读,交流语调语速读法。 6 专项训练 1自己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2全班有感情的齐读。 3 二 轮 自 学自学文本认真研读诗歌,思考如下问题,并把所思考的结果批注在书中相关位置。 3 / 37 ( 1)解题:本课题目黄河颂中,哪个词是 关键?(颂)在朗诵词中,写出了黄河与中华民族的哪一共同点?(伟大而坚强) ( 2)诗人是从哪些方面赞美黄河的英雄气魄?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7 交流研讨先在小组内研讨,班级上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如上内容。学生不会时要让学生反复朗读诗歌教师并引导。 6 质疑答疑学生对照自学指导再读诗歌,提出不明白的诗句。 教师设疑: 1如何理解 “ 摇篮 ” 与 “ 屏障 ” ? 2如何理解“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 ?(多媒体展示问题与答案) 4 专项训练综合探究:再次有感情朗读诗歌,完成课后练习 3题。 4 综合训练 1 黄河颂选自,歌词的作者是,原名。 2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书写汉字。 goshnzhdinpngpikunglnpngzhngbyjiqlinhun 3根据诗歌原文填空,并回答问题。 ( 1)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问题: 、中华民族从黄河身上继承了哪种精神品质? 、4 / 37 你知道中国与黄河齐名的河流是什么吗? ( 2)啊!黄河!你是!用你那英雄的体魄,。向南北两岸,。 问题:作者连用三个比喻,是满怀激情的来赞美黄河。你能用 “ 啊!黄河, 我爱你! ” 为第一句话,写出你的感受与理解吗?最好是用上某种修辞方法。 课堂小结屏幕上再现教学目标,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得所获。2 板书设计: 黄河颂 光未然 朗诵词歌词 黄河伟大坚强望颂学 7 最后一课 都德 课题最后一课总课时 3 课时本课课时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 “ 郝叟、哽、懊悔、祈祷、踱来踱去 ” 等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教学重点 1.掌握 “ 郝叟、哽、懊悔、祈祷、踱来踱去 ” 等词语。 2.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5 / 37 教 学难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教具小黑板学具工具书 教学过程时间 情境 导入教师: 1、东西在失去时才显得重要。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学生自由说一说后,教师:对于语言是不是也这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法国小说家都德所写的最后一课,来验证这一道理。(板书:最后一课,都德) 2、介绍作者及其小说的写作背景。 3、简单介绍小说的文体常识。 2 认定目标小黑板展示,学生认知。 1 首 轮 自 学学生自学自学指导:按照你自己的兴趣认真阅读课文,说说小说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10 分钟后看谁概括得又 准又全。 学生自己自由的阅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10 交流研讨学生交流:找学生在课堂上概括事件,学生之间相互补充,教师给予激励与表扬。 教师总结:生字词、主要内容。 8 质疑答疑在学生交流汇报和老师总结时,学生提出不明白问题,师生一起解答。(与上面合) 6 / 37 专 项 训 练 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惩罚祈祷懊悔哽住踱来踱去 2.这篇(体裁)是国作家所写的,它主要叙述了 (地名)人民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故事,表现了法国人民的 爱国精神。 3.小说的三要素是、。 3 教学过程时间 二轮自学学生自学自由朗读课文,按时间或地点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5 交流 研讨 1.小组内交流自己所得及困惑。 2.班级上统一明确。4 质疑 答疑教师设疑:对小说的结构还存在哪些看法? 3 专项训练同桌之间复述情节内容。 3 综合训练大声地朗读你所喜欢的段落。 4 课堂小结学生对照目标对自己这节课所学所获归纳总结。 2 板书设计 最后一课 7 / 37 都德 最后一课 课题最后一课总课时 3 课时本课课时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韩麦尔的形象,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进一步体会文章 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分析韩麦尔的形象 教学难点分析韩麦尔的形象 教具小黑板学具工具书 教学过程时间 情境导入教师: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你读了本文后,给你感受最深的人物是谁?下面我们就先来分析一下上最后一课的教师:韩麦尔先生。 2 认定目标小黑板展示,学生认知。 1 首轮自学学生自学自学指导:细读课文,从文中画出描写韩麦尔先生的语句,简要分析,并把你的理解写在边上。 学生自己自由的阅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10 交流研讨学生交流:找学生在课堂上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给 予激励与表扬。 教师总结:韩麦尔先生的精神品质。(对重要内容进行板书)10 质疑答疑韩麦尔先生是这样的一个人,你能从文中其它地方8 / 37 再找出相关的语句来证明吗? 5 专项 训练 1.课后练习 2。 2.“ 我有朋友们,我 我 ” 。补写出韩麦尔先生未说出的话。 7 综合 探究小说对韩麦尔先生进行了哪些描写?你认为在人物描写上有哪些特点? 8 课堂 小结再现目标,学生对照目标总结所得所获 2 课题最后一课总课时 3 课时本课课时第 3 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分析小弗郎士形象,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进一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分析小弗郎士形象 教学难点分析小弗郎士形象 教具小黑板学具工具书 教学过程时间 情境导入教师: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上节课我们知道了韩麦尔先生是一个爱国志士。那么文中的小弗郎士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1 认定目标小黑板展示,学生认知。 1 9 / 37 学生 自学自学指导:细读课文,从文中画出能表现小弗郎士心情及态度变化的语句,思考回答他的心情及态度前后有怎样的变化?是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学生自己自由的阅读课文,教师巡视指 导。 12 交流研讨学生交流:找学生在课堂上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给予激励与表扬。 教师总结:小弗郎士的心情及态度变化过程,变化原因及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对重要内容进行板书) 13 质疑答疑在学生交流汇报和老师总结时,学生提出不明白问题,师生一起解答。(与上面合) 专项 训练 1.说说小弗郎士与你有哪些共同点或不同点?你应该向他学什么? 2.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之间有哪些共同点? 7 综合 探究小说中对人物除了进行了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心理描写外,还进行了哪些描写?从文中画出来。并在边上写出它 的含义或作用。 9 课堂 小结再现目标,学生对照目标总结自己本节课所得所获。 2 10 / 37 板书设计 最后一课 都德 小弗郎士:害怕考问,决定逃学 见到肃静,感到诧异 明白后,难过,悔恨 7 最后一课 都德 教学设想 1反复阅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能够梳理清楚小说的情节结构。侧重品味小说语言、揣摩人物心理,领会小说的思想内涵。 2教学时数: 3 课时 知识引领 1都德( 1840 1897),法国 19 世纪的著名小说家,早期代表作品有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 1870 年普 法战争爆发以后,都德应征入伍,后来曾以战争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不少短篇作品,有柏林之围、最后一课等。 2背景: 1870 年,普鲁士入侵法国,爆发了普法战争。但由于法国政府当时执行了一条卖国主义路线,战争失败后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普鲁士。普鲁士政11 / 37 府占领后,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自己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这一短篇小说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 从普鲁士军队占领法兰西国土的那一刻起,法兰西人民就奋起反抗。法国作家都德也参 加了这场战争,并以沦陷后的阿尔萨斯的学校被迫停教法语改教德语为题材,通过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描述,表现了法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对侵略者的仇恨。 3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 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分类:按篇幅、容量分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微型小说)。 小说要素: 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描写 环境社会环境:交待时代背景 自然环境:交待人物活动的时、地、景,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性格、感情 情节序幕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2 / 37 1.朗读课文,积累生字、词。 2.再读课文,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 一、情境创设 同学们,当中国加入世贸、足球圆梦、申奥成功那一刻到来的时候,所有的华夏儿女无不热泪盈眶,欢呼雀跃。为什么?因为我们流淌着一样的民族热血,拥有着一样的民族感情,热爱着拥有同一个名字的祖国。爱国主义包含着荣誉感、自豪感、捍卫民族尊严与领土完整等情感。可你们是否知道,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也是爱国的表现,特别是在主权遭侵犯、国土遭践踏的时候,这种感觉才最强烈。今天让我 们一起来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板书课题) 二、目标展示 1朗读课文,积累生字、词 2再读课文,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 三、教学流程 自学指导一 自由朗读课文,划出文中的生字词,然后查、写、记,并积累在摘抄本上。 ( 8 分钟后)把自学的收获和遇到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进一步理解、分析,小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全班讨论交流。 学生自学、交流、讨论 教师巡视指导 13 / 37 专项训练 一、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踱来踱去惩罚挟着字帖祈祷强迫郝叟 二、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喧哗 喧闹 吵闹 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 _,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得到。 2.观察 检查 视察 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 _或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3.严肃 肃静 严厉 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 _的气氛。 4.惊奇 惊异 诧异 我看见这些情形,正在 _,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 5.后悔 懊悔 懊恼 这好像告诉我,他们也 _当初没常到学校里来。 6.责备责怪谴责 “ 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 _自己的地方吗? ” 7.肃静 安安静静 安静 平静 静悄悄 可是那一天,一切偏 _的。 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 _!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 14 / 37 他们跟我们一样 _。 我只好推开门,当着大家的面走进 _的教室。 我的心稍微 _了一点儿。 自学指导二 小说以 “ 我 ” 的见闻感受为线索安排情节。情节一般分为三个层次:上学路上、上课经过、宣布下课。你能把本文的结构划分出来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段意吗?试试 看呦! 6 分钟后,比一比看谁划分的准确,概括的全面简洁。 交流研讨 第一部分( 1 6)写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上学路上) 第二部分( 7 23)写韩麦尔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和小弗郎士的转变。(上课) 第一层( 7 10)写上课前教室里异乎寻常的情景。 第二层( 11 16)写韩麦尔先生宣布上最后一课后,小弗郎士的悔恨和镇上人对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纪念。 第三层(第 17 23 段),写 “ 最后一课 ” 的动人情景。 第三部分( 24 29)写韩麦尔先生脸色 “ 惨白 ” 是他内心无比悲痛的表现。(宣布下课)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不仅积累了字词,更主要的是我们应该能悟出在今后的写作中按着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更能使得文章15 / 37 的脉路清晰。 四、综合训练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抓住重要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2.通过关键语句,体会最后一课与平日上课情形的不同。 3找出文章对主要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情景创设 “ 一九三七年呀,鬼子就进了中原,先打开卢沟桥后打开山海关 ” 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中国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位国民忍受痛苦饱经创伤,这将是何 等的悲哀与耻辱!然而,本课所讲述的法国人民不仅承受着以上的痛苦,就连自己的母语都无法说下去了,这又将是一种何等的情怀呢?让我们一起去深入探讨都德的最后一课 二、出示目标 1.抓住重要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2.通过关键语句,体会最后一课与平日上课情形的不同。 3.通过文章对主要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自学指导一 16 / 37 速读课文,划出文中能体现最后一课和平日上课的情形不同的关键语句,在小组内交流。 7 分钟后看哪组同学找的又准又全。 交流研讨: 气氛:平时 开始上课的时 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今天 一切偏安安静静的,整个教室都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气氛。 学生:平时 课前学生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 今天 课前都已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教师:平时 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 “ 静一点,静一点 ” 平时 “ 我 ” 迟到,会遭到韩麦尔先生的责骂。 今天 踱来踱去,胳膊底下挟着那怕人的铁戒尺。今天迟到,老师却很温和地叫 “ 我 ”“ 快坐好 ” 质疑答疑 最后一课与平日上课情形的不同说明了什么? 明确:这一部分通过对比渲染了教室不 平常的严肃、悲愤气氛。说明最后一课引起学生、老师以及镇上人们的强烈震动和他们对最后一课的无限珍惜。 自学指导二 17 / 37 本文主要写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这是本文的两个主要人物,课文正是通过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见闻与感受以及韩麦尔先生的高度民族责任感来表现法国人民深厚爱国热情的。试找出对他们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的语句并分别说说体现了他们怎样的情感? 交流研讨 小弗郎士: 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语法( 1 4、 14、 17) 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 1、 10、 24) 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 3、 12、 21) 韩麦尔先生: 韩麦尔先生 “ 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 。 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韩麦尔先生说: “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民族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标志。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 “ 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 ” 写完之后, “ 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 ” 一方面表现他对祖国必胜的信念,另一方面表现他面对祖国被占 领的残酷现实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 三、课堂小结: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我们知道:最后一课,反映了以韩麦尔18 / 37 先生为代表的法国人民在遭到普鲁士侵略以后所表现出的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 四、综合训练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理解环境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 一、情境创设 回顾小说的三要素 ,强调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二、出示目标 理解环境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 三、自学指导 本文多出运用了环境描写,在文中把它们找出来,试着说说它们具有怎样的作用? 6 分钟后,看谁回答得更准确。 四、交流研讨 1.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这是本文中小弗郎士早晨出门时所见到的场景,包括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点明了最后一课的具体时间和时代背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社会环境描写,它真实而又十分简练地交代了国土已被侵略军所占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残酷的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 19 / 37 鸽子是和平的象征,表现出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和平、自由的渴望。 3.教室和韩麦尔先生小院的描写表达出这位教了 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五、课堂小结 六、综合训练 阅读下列各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棗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1.这段话采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2.这段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 “ 法兰西 ” , “ 阿尔萨斯 ” , “ 法兰西 ” , “ 阿尔萨斯 ” 。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也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 “ 杠子 ” ,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 “ 他们该不会20 / 37 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 1.这一段有几处细节描写。请分析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 2.写挂在铁杆上的字帖,烘托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 3.飞进来的金甲虫没有影响孩子们专心画 “ 杠子 ” ,这反映了孩子们怎样的心理? 4.小弗朗 士对鸽子叫声所引起的联想,有什么深刻含义?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 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 我的朋友们啊, ” 他说, “ 我 我 ”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 法兰西万岁! ”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 “ 散学了, 你们走吧。 ” 1.解释 “ 哽 ” 的意思。 2.小弗朗士为什么感到先生形象高大起来? 3.“ 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 写完之后, “ 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 ” 怎样理解韩麦尔先生的举止和表情? 21 / 37 8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李大钊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 “ 逼狭、崎岖、阻抑、回环曲折、亦复如是、雄健、一泻千里、魄势 ” 等词语。 2.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中的比喻含义并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领悟写作意图。 教学重点: 1.词语:崎岖、回环曲折。 2.内容: “ 雄健的精神 ” 及 “ 趣味 ” 的理解。 3.比喻句的理解及作者的情怀。 教 学难点:比喻句的理解及作者的情怀。 教学时数: 1 课时。 教具学具:小黑板及字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在我们河北省乐亭县出了个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他是谁?他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一位学者和诗人,他的诗文曾被鲁迅称誉为 “ 革命史上的丰碑 ”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他所写的一篇杂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师板书课题) 二、目标展示: 22 / 37 学习这课我们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呢?出示小黑板,让学生认知以上三个目标。 三、学习过程: (一)首轮学习 1.学生自学。 自学指导:结合 58 页短 文要读出感情出声的朗读课文,利用工具书学会目标 1 中的词语。然后再大声的朗读课文,看注释 了解背景,思考每一段写的是什么,并简要概括出来。 2.交流研讨: 学生小组内先交流研讨如上问题,不明白的课堂上研讨。教师要组织学生明确每一段所写的内容。(见板书) 3.质疑答疑: 教师设疑:哪一段有点题作用?它与第一段是怎样的关系? 4.专项训练: 注音或填写汉字。(两生板演) xi 窄回环曲 ()折雄 jin 一xi 千里气魄 ()q()q()阻抑()仰慕() (二)二轮学习 1.学生自学: 自学指导 :认真默读课文,结合文中语句思考回答如下问题: ( 1)试阐释文中提倡的 “ 雄健的精神 ” ( 2)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 “ 趣味 ” ?( 3)文中用了哪些比喻,说说是怎样比23 / 37 喻的?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怀?要求:个人先自学, 8 分钟后不会的小组内解决。 2.交流研讨: 学生先在小组内研讨不明白的问题,小组内解决不了的在课堂的研讨。(以上问题参考答案见参考书) 3.合作探究: 对作者所说的 “ 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 观点你认为对不对?为什么?你从中领悟到什么? 4.专项训练: ( 1)朗读课文,进 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怀。 ( 2)连线,并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长江大河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 杨子江黄河民族生命进程 浩浩荡荡中华民族历史进程 平原无际,一泻千里中华民族的前进中的艰难斗争 曲折回环崎岖险阻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 长河黄河穿沙漠过山峡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 浊流滚滚,一泻千里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 四、综合训练。 在中华民族处在艰难险阻的关键时刻,李大钊大声疾呼,振奋起雄健的民族精神,树立起冲破险阻的必胜信心。这在当24 / 37 时浊流滚滚的思想文化界,无疑如一道闪电,一声惊 雷,给人们极大的鼓舞,极大的振奋。现在我们中华民族正处在蓬勃发展的时期,我们还需要不需要这种雄健的精神?写一篇100 字左右的文字,表达你的观点。 五、课堂小结:由学生自己说说所得所获。 板书设计: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李大钊 人类历史道路 民族生命进程 人类历史生活 中华民族史路 中华民族精神 9 土地的誓言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 “ 炽痛、嗥鸣、斑斓、谰语、怪诞、亘古、默契、污秽、田垄、蚱蜢 ” 等词语。并积累生动形象的 语言。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1.词语:炽痛、嗥鸣、斑斓、谰语、怪诞、亘古、默契、污秽。 25 / 37 2.内容:对 “ 土地的誓言 ” 的理解。 教学难点: “ 泛滥 ” 、 “ 埋葬 ” 两个词的语境义。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具学具:多媒体及小黑板、工具书。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听歌曲松花江上后,教师提问:歌曲中的 “ 九一八 ” 指的是哪一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学生答后)在 1941 年 9月 18 日,来自东北的作家端木蕻良满怀着悲愤的爱国热情,写下了土地的誓言。 “ 土地 ” 是指哪里 的土地?又是怎样的 “ 誓言 ” ? 二、认定目标:多媒体展示,学生认定。 三、学习过程: (一)首轮学习 1.学生自学。 自学指导:认真阅读文章,从文中勾画出 “ 炽痛、嗥鸣、斑斓、谰语、怪诞、亘古、默契、污秽、田垄、蚱蜢 ” 等词语,结合工具书学会它们。你觉得文中的哪些语句写得最富感情,最能打动你,画出来,写到积累本上,并背下来。 2.交流研讨: 小组内 “ 炽痛、嗥鸣、斑斓、谰语、怪诞、亘古、默契、污秽、田垄、蚱蜢 ” 等词语,并交流背诵所积累的语句。 3.质疑答疑: 26 / 37 学生提出不明白的词语,师生共同解决。 教师设疑:怎样理解文中的 “ 泛滥 ” 、 “ 埋葬 ” 两个词的确切含义。(见参考书) 4.专项训练: 听写 “ 炽痛、嗥鸣、斑斓、谰语、怪诞、亘古、默契、污秽、田垄、蚱蜢 ” 等词语。 给加点的字注音。炽痛嗥鸣亘古污秽 (二)二轮学习 1.学生自学 自学指导:( 1) .阅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回答: “ 誓言 ” 是谁发出的?发出了怎样的誓言?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誓言?你从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 2.交流研讨: 小组内先研讨不明白的问题,然后在课堂上师生一起研讨如上问题。(参考答案见参考书 78 页) 3.质疑答 疑: 学生再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语句。师生一起解决。教师设疑:从文中画出带有 “ 她、你 ” 的语句,思考回答:这两个词是对谁的称呼?为什么不用 “ 它 ” 而有时用 “ 她 ” ,有时用 “ 你 ” ? 4.专项训练: 课后练习 1 题。完成后反复朗读这部分内容,并体会作者感27 / 37 情。 四、课堂小结:再现目标,学生总结所得所获。 五、综合练习: 1.本文作者丰沛饱满的热情,也一定感染了你,请以 “ 我的家乡是美丽可爱的 ” 总起写一段话,表达这种感情(要求层次清晰,内容具体,语言生动) 2.学唱歌曲松花江上。 3.背诵你积累的语句,并 抄在作业本上。 板书设计 土地的誓言 10 木兰诗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准确流利的背诵课文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新课标第一网 2.掌握 “ 市、机杼、户 ” 等文言实词的含义,并能够准确的翻译课文。 3.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品析木兰的人物形象特点。 4.学习复沓、顶真、排比、对偶等句式,并体会排比句式的作用。 5.体会文章详写和略写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 准确的背诵及默写;古今异义的实词;互文句的翻译;木兰28 / 37 的人物形象;排比句式。 三、教学难点: 准确的默写;古今异义的实词;互文句 的翻译。 四、教学时数:三课时。 五、教具学具:多媒体、小黑板及工具书。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生字新词,能够准确流利地背诵课文。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积累生字新词,能够准确流利地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由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导入 二、认定目标:多媒体展示,学生认定。 三、教学过程 (一)首轮自学 1.学生自学。自学指导:听录音,听准字音和节奏,画出你不认识的字和词,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 独立完成。不会的字和词小组商量。 2.质疑答疑:学生提出不会读的字词,找学生教读。教师设疑: “ 唧、杼、帖、鞯、辔、溅、燕、骑、啾、柝、转、霍 ”29 / 37 等字词的读音。 3.交流研讨:找 10 名学生在课堂上读课文,师生纠正读法上的错误,其他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练习背诵。最后找生试背课文。直至有一半学生会背为止。 4.专项训练:学生齐读诗歌,能背的要背。 (二)二轮自学 1.学生自学。自学指导:学生自己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试着背诵。 2.找学生示范背诵课文,后齐背。 3.综合训练: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木兰诗: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 “ 市、机杼、户 ” 等文言实词的含义,并能够准确的翻译课文。 2.学习并体会排比句式的作用。 教学重点:互文句的翻译。 教学难点:古今异义的实词;互文句的翻译。 教学过程: 30 / 37 一、情境导入:学生齐读课文导入。(板书木兰诗) 二、认定目标:多媒体展示,学生认定。 三、教学过程 (一)首轮自学 1.学生自学。自学指导:默读诗歌,结合课下注释,用直译法把每句诗译成现代汉语,不明白的 字词与不会翻译的诗句用?标出来。 2.交流研讨:小组内研讨不明白的字词与不会翻译的诗句,并交流所会的词句。 班级上研讨不明白的字词与不会翻译的诗句,并汇报所会的词句。 3.质疑答疑:教师设疑:在这一环节的翻译中遇到沓、顶真、排比、对偶等句式时,教师引导点拨这些句式的作用。并且参看课后练习二、三题。 点拨: 3 段: “ 市鞍马 ” 渲染了战前准备的紧张和忙碌气氛,写出了木兰的奔波和繁忙。 踏征途:夸张的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也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 6 段:迎木 兰:生动地表现了亲人们十年离别后终于得到团聚时的喜悦心情和欢乐气氛。入闺房:渲染了木兰的热爱生活、美丽可爱的女儿情态。 31 / 37 4.专项训练:翻译接龙:一生说出上句的汉语的意思,另一句学生说出下一句的汉语的意思。 四、课堂小结:再现目标,学生自己总结所得所获。 五、综合练习: 写出下列语句的句式特点,并且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第三课时 教 学目标: 1.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能够品析木兰的人物形象。 2.体会文章详写和略写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能够品析木兰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详写和略写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师生一齐背诵课文导入 二、认定目标:小黑板展示,学生读后认定。 三、自学过程 32 / 37 (一)首轮自学 1.学生自学自学指导:默读诗歌,用最简洁的话概括每一节诗的内容。然后出声的朗读诗歌,说说木兰的表现哪一个地方最能感动你,并说说感动你的理由。 2.交流研讨学生在课堂上汇 报自己的所学,师生之间纠正。教师明确每一节诗的内容,总结木兰的精神品质。(板书内容) 3.质疑答疑:学生再读诗歌,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教师设疑: “ 雄兔脚扑朔 ” 等四句应如何理解? 4.专项训练:以 “ 我心中的花木兰 ” 为题写一段话。 (二)二轮自学 1.学生自学:自学指导:结合我们刚才概括的每一节诗的内容,说说哪些内容是详写?哪些内容是略写?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 2.交流研讨 :小组同学交流自学指导中的问题。 3.质疑答疑:教师明确:详写的内容有 :木兰当户织的心事重重,木兰准备行装时的活动,木兰奔赴战 场时的心态,木兰回家后与家人的欢乐,木兰重着 “ 女儿装 ” 时的欣喜等内容。 略写的内容有:木兰的征战生活。 原因:这首诗要突出的正是对木兰的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性格的颂扬,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反映33 / 37 美好心灵的内容不惜笔墨。另外这种详略安排似乎还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 4.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同) 四、课堂小结:再现目标,学生自己总结所得所获。 五、综合训练 : 木兰是中国文学史中不朽的巾帼形象,这个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哪些优秀品质? 板书设计: 木兰 :勤劳勇敢深明大义爱国爱家 不慕名利刚强勇毅 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 六沟初中王国忠 活动目标: 1.热爱祖国山河,感受黄河之美,体会黄河作为 “ 母亲河 ”是怎样深入全面地积淀在中国文化之中的。 2.关注母亲河,加强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主题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运用所得资料的基本方法。 4.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分工协作。 5.锻炼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着重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