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3章 基因的本质 微专题五 基因本质的相关题型突破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3章 基因的本质 微专题五 基因本质的相关题型突破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3章 基因的本质 微专题五 基因本质的相关题型突破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3章 基因的本质 微专题五 基因本质的相关题型突破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3章 基因的本质 微专题五 基因本质的相关题型突破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专题五基因本质的相关题型突破学习目标1.掌握DNA分子结构的相关计算。2.掌握DNA分子复制过程中的相关计算。3.了解同位素标记噬菌体的相关分析。一、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上清液和沉淀物放射性分析例1有人试图通过实验来了解H5N1禽流感病毒侵入家禽的一些过程。设计实验如图:一段时间后,检测子代H5N1病毒的放射性及S、P元素,下表对结果的预测中,最可能发生的是()选项放射性S元素P元素A全部无全部32S全部31PB全部有全部35S多数32P、少数31PC少数有全部32S少数32P、多数31PD全部有全部35S少数32P、多数31P答案D解析病毒侵染细胞时,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只有核酸注入细胞。由图可知,病毒先在含32P的宿主细胞1中培养(其DNA被32P标记),然后转移到含35S的宿主细胞2中培养。病毒以自身的遗传物质为模板,利用宿主细胞的原料合成子代病毒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外壳,故子代病毒的核酸多数含31P,少数含32P,蛋白质全部被35S标记。方法总结132P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235S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变式1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B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C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D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答案C解析噬菌体营寄生生活,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需用含放射性的大肠杆菌培养才能使噬菌体带上放射性标记,A项错误;实验中保温时间不能过长,若保温时间太长则可能使一些含32P的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导致上清液中检测到32P,B项错误;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理论上应存在于上清液中,但可能会因搅拌不充分,使部分噬菌体仍吸附在细菌表面而存在于沉淀物中,C项正确;本实验可说明DNA是遗传物质,因为缺少蛋白质进入细菌细胞的对照实验,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项错误。二、DNA分子结构的计算例2已知某双链DNA分子中,G与C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34%,其一条链中的T与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2%和18%,则在它的互补链中,T和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A34%和16%B34%和18%C16%和34%D32%和18%答案A解析设该DNA分子的两条链分别为1链和2链,双链DNA分子中,G与C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34%,则AT占66%,又因为双链DNA分子中,互补配对的两种碱基之和占整个DNA分子比例和每条链中的比例相同,因此A1T166%,G1C134%,又因为T1与C1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2%和18%,则A166%32%34%,G134%18%16%。根据DNA分子的碱基互补配对关系可知,T2A134%,C2G116%。方法总结1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核酸中碱基数量计算的基础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推知以下多条用于碱基计算的规律。项目双链DNA分子1链2链A、G、T、C的关系A1T2;G1C2AT;GCA2T1;G2C1AGTCACTGDNA中碱基总数50%非互补碱基和之比:或1m互补碱基和之比:或nnn某种碱基的比例(X为A、T、G、C中某种碱基的含量)(X1%X2%)X1%X2%2碱基比例与双链DNA分子的共性及特异性(1)共性:不因生物种类的不同而不同1;1;1。(2)特异性:的值在不同DNA分子中一般是不同的,是DNA分子多样性和特异性的表现。3进行碱基计算要注意的三点(1)单位是“对”还是“个”,这方面往往带来数据成倍的错误。(2)注意提供的数据是DNA双链还是DNA的一条单链。(3)解题时最好画一下简图,比较直观,减少因为思路不清引起的错误。变式2DNA的一条单链中0.4。上述比值在其互补单链和整个DNA分子中分别为()A0.4、0.6B2.5、1.0C0.4、0.4D0.6、1.0答案B解析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整个DNA分子中,因为AT,GC,所以的比值为1.0。在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与其互补链上的值相等,为0.4,因而互补链中2.5。三、DNA复制的有关计算例3某DNA分子含m对碱基,其中腺嘌呤有A个。下列有关此DNA在连续复制时所需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目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在第一次复制时,需要(mA)个B在第二次复制时,需要2(mA)个C在第n次复制时,需要2n1(mA)个D在n次复制过程中,总共需要2n(mA)个答案D解析DNA复制n次是指DNA连续复制了n次,产生的子代DNA分子为2n个,形成的脱氧核苷酸链有2n1条。第n次复制是指DNA已复制了n1次,产生的子代DNA分子继续进行第n次复制。两种复制情况下所需的脱氧核苷酸的数目是不同的。在计算DNA分子在第n次复制过程中所需含某种碱基的脱氧核苷酸数目时,要先计算出复制n次所需要的该种脱氧核苷酸数,再减去(n1)次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该种脱氧核苷酸数。该DNA分子含胞嘧啶数目为(mA)个,复制n次需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目为(mA)(2n1)个。方法总结DNA分子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一个DNA分子复制n次,则有:(1)DNA分子数子代DNA分子数2n个。含有亲代DNA链的子代DNA分子数2个。不含亲代DNA链的子代DNA分子数(2n2)个。(2)脱氧核苷酸链数子代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链数2n1条。亲代脱氧核苷酸链数2条。新合成的脱氧核苷酸链数(2n12)条。(3)消耗的脱氧核苷酸数若一亲代DNA分子含有某种脱氧核苷酸m个,经过n次复制需要消耗该脱氧核苷酸数为m(2n1)个。第n次复制需该脱氧核苷酸数m2n1个。变式3某一个DNA分子中,A为200个,复制数次后,消耗周围环境中含A的脱氧核苷酸3000个,该DNA分子已经复制了几次()A4次B3次C5次D6次答案A解析利用DNA复制规律得知,经过n次复制利用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数目3000(2n1)200,得n4。1(2018济宁高一检测)某DNA分子中AT占整个DNA分子碱基总数的44%,其中一条链(a)上的G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1%,那么,对应的另一条互补链(b)上的G占DNA分子碱基总数的比例是()A35%B29%C28%D17.5%答案D解析已知该DNA分子中AT占整个DNA分子碱基总数的比例为44%,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AT22%,则GC28%。又已知一条链(a)上的G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1%,即G121%,则该链上C135%,互补链(b)上G2G135%,则G2占双链碱基总数的比例为17.5%。2(2018成都诊断)将洋葱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液中继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第一个细胞周期中,细胞内放射性迅速升高的时期是分裂前期B第一个细胞周期结束后,每个子细胞中都有一半的染色体被标记C第二个细胞周期的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中仅有一条染色单体被标记D完成两个细胞周期后,每个子细胞中含3H标记的染色体数目相同答案C解析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是DNA复制的原料,第一个细胞周期中,细胞内放射性迅速升高是由于DNA分子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A项错误;由于DNA分子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形成的子代DNA分子中一条是原来的母链,一条是新合成的子链,第一个细胞周期结束后,每个子细胞中所有的染色体都被标记,B项错误;第二个细胞周期中,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液中培养,间期染色体复制,一条染色体上的两条染色单体只有一条有放射性,第二个细胞周期的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中仅有一条染色单体被标记,C项正确;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含3H标记的染色体与不含3H标记的染色体随机向两极移动,每个子细胞中含3H标记的染色体数目不一定相同,D项错误。3(2018湖南教改共同体高一期中)如果把人的精原细胞核中的46个DNA分子用15N标记,此细胞在不含标记的环境中依次经过1次有丝分裂和1次减数分裂,则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A在有丝分裂的后期,含有放射性的染色体有92条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放射性的DNA有92个C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放射性的DNA是46个D形成的8个精细胞中,含有放射性的细胞最少占25%答案A解析精原细胞中每个DNA都有15N,根据半保留复制可知,有丝分裂后期产生的92个DNA分子都有15N,A正确;经过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每个DNA都有放射性,但每个DNA只有一条链有放射性,因此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形成的46条染色体都有放射性,其中46个DNA有放射性,另外46个DNA没有,B错误;减数第二次分裂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放射性的DNA只有23个,C错误;减数分裂产生的8个细胞中,至少有4个有放射性,占,D错误。4(2018江西临川一中期中)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DNA由5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20%,将其置于只含31P的环境中复制3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DNA分子中含有氢键的数目为13000B复制过程需要21000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C子代DNA分子中含31P与含32P的分子数之比为31D子代DNA分子中含31P的单链与含32P的单链之比为71答案C解析由题意知,该DNA分子含有5 000个碱基对,A占20%,因此AT10 00020%2 000,CG3 000,则该DNA分子中含有氢键的数目2 00023 000313 000,A正确;DNA分子复制3次形成了8个DNA分子,其中有7个DNA分子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所以复制过程需要的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目73 00021 000,B正确;子代DNA分子中含32P的DNA分子只有两个,含31P的分子数是8个,则子代中含31P的DNA分子数与含32P的DNA分子数之比为41,C错误;由题意知,含有32P标记的DNA单链是2条,含有31P的单链是28214条,因此子代DNA分子中含31P的单链与含32P的单链之比为71,D正确。5(2016课标,29)在有关DNA分子的研究中,常用32P来标记DNA分子。用、和表示ATP或dATP(d表示脱氧)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APPP或dAPPP)。回答下列问题:(1)某种酶可以催化ATP的一个磷酸基团转移到DNA末端上,同时产生ADP。若要用该酶把32P标记到DNA末端上,那么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ATP的_(填“”“”或“”)位上。(2)若用带有32P的dATP作为DNA生物合成的原料,将32P标记到新合成的DNA分子上,则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dATP的_(填“”“”或“”)位上。(3)将一个某种噬菌体DNA分子的两条链用32P进行标记,并使其感染大肠杆菌,在不含有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若得到的所有噬菌体双链DNA分子都装配成噬菌体(n个)并释放,则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原因是_。答案(1)(2)(3)一个含有32P标记的噬菌体双链DNA分子经半保留复制后,标记的两条单链只能分配到两个噬菌体的双链DNA分子中,因此在得到的n个噬菌体中只有2个带有标记解析(1)ATP水解生成ADP的过程中,断裂的是远离腺苷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即位和位之间的高能磷酸键,即位磷酸基团转移到DNA末端。要将32P标记到DNA上,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位上。(2)dATP脱去位和位的磷酸基团后为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即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用dATP为原料合成DNA时,要将32P标记到新合成的DNA上,则32P应在位。(3)由于DNA分子复制为半保留复制,故噬菌体双链DNA的复制过程中,被32P标记的两条单链始终被保留,并分别存在于两个子代DNA分子中。另外,新合成DNA过程中,原料无32P标记,所以n个子代DNA分子中有且只有2个含有32P标记。6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提出之后,人们又去探究DNA是如何传递遗传信息的。当时推测可能有如图A所示的三种方式。1958年,Meslson和Stahl用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追踪由15N标记的DNA亲代链的去向,实验过程是:在氮源为14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14NDNA(对照),在氮源为15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均为15NDNA(亲代),将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再连续繁殖两代(子代和子代)后离心得到如图B所示的结果。请依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与对照相比,子代离心后能分出轻和重两条密度带,则说明DNA传递遗传信息的方式是_。如果子代离心后只有1条中密度带,则可以排除DNA传递遗传信息的方式是_。如果子代离心后只有1条中密度带,再继续做子代的DNA密度鉴定:若子代离心后能分出中、轻两条密度带,则可以确定DNA传递遗传信息的方式是_。若子代离心后不能分出中、轻两条密度带,则可以确定DNA传递遗传信息的方式是_。(2)他们观测的实验数据如下:梯度离心DNA浮力密度(g/mL)表世代实验对照亲代1.7241.710子代1.7171.710子代() 1.717,() 1.7101.710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实验结果与当初推测的DNA三种可能复制方式中的_方式相吻合。答案(1)全保留复制全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分散复制(2)半保留复制解析(1)由题意可知,如果子代离心后能分出轻和重两条密度带,可得出是全保留复制。如果子代离心后只有1条中密度带,肯定不可能是全保留复制,可能是半保留复制或分散复制。子代为第二次复制的产物,若是半保留复制会有中和轻密度带;若是全保留复制会有重和轻密度带。若子代能分出轻、中密度带,可推知为半保留复制方式;若没有中、轻密度带之分,则可能为分散复制。(2)分析表中的数据,子代为全中,子代为中、轻,可推测该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对点训练题组一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上清液和沉淀物放射性分析1赫尔希与蔡斯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与无标记的细菌培养液混合,保温一段时间后经过搅拌、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和沉淀物。与此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32P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上清液中也不排除有少量放射性B如果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降低C本实验的目的是单独研究DNA在遗传中的作用D本实验说明了DNA在亲子代之间传递具有连续性答案B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并在细菌内复制,细菌未破裂前离心,由于细菌内含有子代噬菌体,较重,离心后在下层,而亲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较轻,离心后在上清液中。若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则可能使一些含32P的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较高。2(2018广西南宁模拟)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H标记的细菌;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经过一段时间后离心,检测到以上4个实验中放射性出现的主要位置依次是()A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沉淀物和上清液B沉淀物、上清液、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C上清液、上清液、沉淀物和上清液、上清液D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答案D解析在该实验中,沉淀物的主要成分是细菌,上清液的主要成分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都直接对细菌进行了标记,放射性主要出现在沉淀物中;用32P只能标记噬菌体的DNA,在该实验中,噬菌体的DNA会进入细菌体内,放射性也主要出现在沉淀物中;用15N可以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在该实验中,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不会进入细菌体内,而DNA可以进入细菌体内,故放射性会出现在上清液和沉淀物中。题组二DNA分子结构的计算37乙基鸟嘌呤不与胞嘧啶(C)配对而与胸腺嘧啶(T)配对。某DNA分子中腺嘌呤(A)占碱基总数的30%,其中的鸟嘌呤(G)全部被7乙基化,该DNA分子正常复制产生两个DNA分子,其中一个DNA分子中胸腺嘧啶(T)占碱基总数的45%,另一个DNA分子中鸟嘌呤(G)所占比例为()A10%B20%C30%D45%答案B解析根据DNA分子中的A占30%可知,T占30%,C占20%,G占20%,当其中的G全部被7乙基化后,新复制的两个DNA分子中如果一个DNA分子中的T占总数的45%,则另一个DNA分子中的T占35%,但G的比例不变。4某DNA分子中,胞嘧啶与鸟嘌呤共占碱基总量的46%,其中一条链上腺嘌呤占此链碱基总数的28%,则另一条链上腺嘌呤占此链碱基总数的百分比为()A46%B26%C54%D24%答案B解析设该DNA分子的两条链分别为1链和2链。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得,(G1C1)%(C2G2)%总(GC)%,故G2C246%。同理,(A1T1)%(A2T2)%总(AT)%,即A2T254%,A1T228%,故A254%28%26%。5已知1个DNA分子中有4000个碱基对,其中胞嘧啶有2200个,这个DNA分子中应含有的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腺嘌呤的数目分别是()A4000个和900个B4000个和1800个C8000个和1800个D8000个和3600个答案C解析每个脱氧核苷酸含有一个碱基,因为含有4000个碱基对,所以含有8000个脱氧核苷酸。因为胞嘧啶和鸟嘌呤的数目是2200对,所以腺嘌呤和胸腺嘧啶的数目是1800对,又因腺嘌呤和胸腺嘧啶数目相等,所以腺嘌呤的数目是1800个。6(2014山东,5)某研究小组测定了多个不同双链DNA分子的碱基组成,根据测定结果绘制了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与其互补链、一条单链与其所在DNA分子中碱基数目比值的关系图,下列关系图中正确的是()答案C解析DNA分子中应始终等于1,A项错误;一条单链中与其互补链中互为倒数,一条单链中0.5时,互补链中2,B项错误;一条单链中与其互补链中及DNA分子中都相等,C项正确,D项错误。7(2018淄博期中)对DNA分子的碱基进行数量分析,可以通过检测其中某种碱基的数目及其比例来推断其他碱基数目及其比例。假如检测某DNA分子得知碱基A的数目为x,其比例为y,以下推断正确的有()A碱基总数量为B碱基C的数目为x(y1)C嘌呤与嘧啶的比例为D碱基G的比例为答案A解析若DNA分子中碱基A的数目为x,其比例为y,则碱基总数为,A项正确;由A项知,碱基总数为,则CGx(1),B项错误;双链DNA分子中嘌呤与嘧啶数量相等,因此嘌呤与嘧啶的比例是1,C项错误;碱基G的比例是(12y)y,D项错误。题组三DNA复制的有关计算8(2018济南模拟)假设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噬菌体DNA由5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20%。用这个噬菌体侵染只含31P的大肠杆菌,共释放出100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过程至少需要300000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B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和酶等C含32P与只含31P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为149D含32P与含31P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为149答案C解析该噬菌体的DNA含有10000个碱基,AT2000个,GC3000个。在噬菌体增殖的过程中,噬菌体以自身的DNA为模板进行半保留复制,100个子代噬菌体含有100个DNA,相当于新合成了99个DNA,至少需要的鸟嘌呤(G)脱氧核苷酸是993000297000个,A、B错误;含有32P的噬菌体共有2个,只含有31P的噬菌体共有98个,含31P的噬菌体共有100个,C正确,D错误。9一个完全标记上15N的DNA分子含10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A)有40个。在不含15N的培养液中经过n次复制后,不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与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之比为71,需游离胞嘧啶(C)为m个,则n、m分别是()A3、960B3、900C4、960D4、900答案D解析标记过的DNA分子不管复制多少次,其子代DNA分子中必然有两个DNA分子携带有标记。根据不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与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之比为71,可知共得到16个DNA分子,DNA分子需要复制4次;根据题中腺嘌呤有40个可知AT40(个),GC60(个),16个DNA分子共需要6016个碱基C,除去开始时作为模板的DNA分子中所含的C,还需要96060600(个)。10用经3H标记的n个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普通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得知培养基中共有后代噬菌体m个,其中含有标记元素的噬菌体占的比例为()A.B.C.D.答案B解析每个噬菌体共有2条被标记的DNA链,n个噬菌体DNA经复制后被标记的DNA链进入2n个子代噬菌体内,所以被标记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11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如果细菌体内的DNA和蛋白质分别含有31P和32S,噬菌体中的DNA和蛋白质分别含有32P和35S,噬菌体DNA在细菌体内复制了三次,那么从细菌体内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中含有32P的噬菌体和含有35S的噬菌体分别占子代噬菌体总数的()A.和1B.和0C.和0D.和1答案C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进入细菌体内的只有噬菌体的DNA,被标记的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是以细菌的氨基酸为原料重新合成的,因此所有子代噬菌体的外壳都含有32S而不含35S。假如一个含有32P的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利用31P复制了三次,由于DNA是半保留复制,在产生的8个子代噬菌体中,只有2个含有32P,占所有子代噬菌体的。12某DNA分子中含有1000个碱基对(被32P标记),其中有胸腺嘧啶400个。若将该DNA分子放在只含被31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让其复制两次,其结果不可能是()A含32P的DNA分子占B含31P的DNA分子占C子代DNA分子相对分子量平均比原来减少1500D共消耗鸟嘌呤脱氧核苷酸1800个答案B解析该DNA分子在含31P的培养液中复制两次,可得到22个DNA分子,其中含31P的DNA分子占100%,含32P的DNA分子占;因为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只可能进入两个子代DNA分子中;22个DNA分子中有两个DNA分子的每条链都只有31P,还有两个DNA分子都是一条链含31P,另一条链含32P。前两个DNA分子相对分子质量比原DNA分子共减少了4 000,后两个DNA分子相对分子质量比原DNA分子共减少了2 000,这样4个DNA分子的相对分子量平均比原来减少了1 500;在1 0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中,有胸腺嘧啶400个,则含有鸟嘌呤个数为600,复制两次所消耗鸟嘌呤脱氧核苷酸数目为600(221)1 800。综合强化13请回答下列有关双链DNA分子中含氮碱基的问题:(1)若A占20%,则G占_。(2)若双链DNA中A占20%,且一条链中的A占20%,则此链中C所占比例的最大值是_。(3)一条链中0.4,互补链中的此值是_。(4)一条链中0.4,互补链中的此值是_。(5)若A有P个,占全部碱基数的20%,则该DNA分子中的G有_个。答案(1)30%(2)60%(3)2.5(4)0.4(5)1.5P解析(1)由双链DNA分子的嘌呤碱基数占总碱基数的一半可知:AG50%,因而G占30%。(2)由双链DNA分子中A占20%可知:该DNA分子中(AT)占40%,(CG)占60%,对任意一条链而言,某种碱基所占比例的最大值即该对碱基所占的比例,因而,C最多占该链的60%。(3)由双链DNA中,一条链中的与另一条链中的该比值互为倒数可知,其互补链中的2.5。(4)由于双链DNA及任意一条链中的为一定值,可知其互补链中的0.4。(5)若A有P个,占全部碱基数的20%,则DNA分子的总碱基数为5P(个),而由双链DNA分子的嘌呤碱基数占总碱基数的一半可知:G占总碱基数的50%20%30%,则G有5P30%1.5P(个)。14正常情况下细胞内可以自主合成组成核酸的核糖核苷酸和脱氧核苷酸,某细胞系由于发生基因突变而不能自主合成,必须从培养基中摄取。为验证“DNA分子复制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而不是核糖核苷酸”,现提供如下实验材料,请你完成实验方案。(1)实验材料:突变细胞系、基本培养基、12C核糖核苷酸、14C核糖核苷酸、12C脱氧核苷酸、14C脱氧核苷酸、细胞放射性检测技术等。(2)实验步骤:第一步:取基本培养基若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