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九年级物理1.3比热容优质教案.doc_第1页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1.3比热容优质教案.doc_第2页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1.3比热容优质教案.doc_第3页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1.3比热容优质教案.doc_第4页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1.3比热容优质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比热容第1课时比热容教学目标知识要点课标要求1.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能通过实验探究得出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不同2.比热容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情境导入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分析。这两位同学的对话说得是否正确?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提出问题:给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加热时,哪个温度上升得快?如何进一步探究验证?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要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性能,需要取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使其升高相等的温度,通过比较加热时间来比较各自吸收热量的多少。或取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使其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各自升高的温度。进行实验:学生根据所涉及的实验,选出适当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同时记录数据。物质质量/g温度升高10所需要的时间/s温度升高20所需要的时间/s温度升高30所需要的时间/s水食用油交流讨论:让学生交流、讨论,在实验的过程中有哪些不足和需要注意的地方。学生回答:(1)装水和食用油的烧杯规格要相同,要保证除了水和食用油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实验中是通过观察水和食用油升高同样温度吸收热量是否相等来验证其吸热性能是否相同。(2)如果在做固体物质吸热本领的实验中,固体物质需要不停地搅拌,这样才会受热均匀。结论:在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不相等。探究点二:比热容活动1:根据学生自己探究的实验了解比热容的定义。活动2:让学生自学课本P13P15的内容,得出比热容的单位、符号和几种常见的比热容值。归纳总结:(1)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作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2)单位是J/(kg)。(3)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表示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是4.2103 J。知识拓宽:出示课件,让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比热容的概念。(1)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是由物质本身决定的,与物质的质量大小、温度高低、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多少、热量吸收或放出的多少等因素无关;可用比热容来鉴别物质。(2)当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比热容改变。(3)比较两种物质吸收多少热量时,考虑物质的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升高的度数这三个因素,吸收多少热量与物体的温度无关,与物体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关。(4)比热容是表示物质吸、放热本领大小的物理量,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物质的温度变化不同,比热容小的温度变化大;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同,比热容大的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正是由于这一特性,自然界中有许多现象都是由比热容的大小引起的。典例剖析:下表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J/(kg):水4.2103铝0.88103煤油、冰2.1103干泥土0.84103沙石0.92103铜0.39103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无关B100g水的比热容是50g水的比热容的两倍C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铜块温度变化较大D寒冬季节,放在室外盛有水的水缸会破裂,主要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点拨】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质量、温度、吸放热情况无关;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与物质的比热容成反比。由此展开分析,得出答案。【自主解答】C板书设计3比热容第1课时比热容教学反思比热容是本节的教学重点,也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通过本节教学要让学生构建起比热容的概念,了解比热容较深的内涵、较广的外延,能结合常见物质的比热容表,联系实际讨论一些日常现象;正确理解比热容的物理意义。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探究的各个环节。第2课时比热容的应用和计算教学目标知识要点课标要求1.比热容的应用能够利用比热容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2.热量的计算会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情境导入多媒体展示:炎热夏季的一天傍晚,甲、乙两人在湖边游玩,为了纳凉问题两人发生激烈争执,甲主张划船到湖中去,乙则认为在岸上散步更凉爽,你认为谁的意见对?学生思考、猜想、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可能岸上、湖中、两者一样三种观点都有,到底哪种观点对呢?从而引入新课。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比热容的应用活动1:想一想:夏天中午,我们在海边玩耍的时候,脚踩在沙子上有什么感觉?踩在水中有什么感觉?为什么有不同的感觉?观察沙子和海水图片,联系课本P15表中水和沙石的比热容,想一下怎么回答。学生回答:在沙石和海水受太阳照射时间相同的条件下,沙石的比热容小,温度变化大;海水的比热容大,温度变化小。故感觉砂石烫,海水不那么烫。活动2:然后思考:在夏天,在室内洒水可以降温,这是利用了什么?现在我们很多同学家中有小汽车,打开小汽车的前盖,会看到一个大水箱,水箱起什么作用?里面装的是什么液体?为什么要装这种液体?如果是在北方冬天很冷的情况下,能否只装这种液体,如果不能,应该怎样解决?结论:水的比较容大,等质量的水和其他物质相比,吸收同样的热量,水的温度升得慢,吸热或制冷效果好;降低同样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比较多,取暖效果较好。归纳总结: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的应用:(1)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一定质量的水升高(或降低)一定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很多,有利于作冷却剂或用来取暖。(2)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一定质量的水吸收(或放出)很多的热量而自身的温度却变化不多,有利于调节气温。知识拓宽:我国东部地区是季风气候区,在海边,白天与夜晚的风向是否相同,请学生阅读课本P15的“讨论交流”后回答。学生回答:因为陆地基本上是沙石构成的,比热容小于水,白天温度升得快,热空气上升,海洋升温慢,海洋上方的冷空气流过来补充,所以,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到晚上,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风又会从陆地吹向海洋。探究点二:热量的计算提出问题1: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其质量、温度变化、比热容成什么关系?学生回答:(1)物体吸收的热量与质量成正比,与升高的温度成正比,与物质的比热容成正比。计算公式:Q吸cm(tt0)。(2)物体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Q放cm(t0t)。(3)比热容的计算公式c。提出问题2:在利用热量的公式进行相关计算时,如何做好单位的统一?学生回答:物理量单位QJmkgt、t0、tcJ/(kg)典例剖析:小杨家的电热水器内装有5L的水,该热水器中水的温度从20升高到40,求这些水吸收的热量。如果这些热量全部被5kg的煤油吸收,那么煤油温度由20升高到60,求煤油的比热容。c水4.2103J/(kg)【点拨】知道水的体积,利用密度的变形公式mV求水的质量,再利用Q吸cm(t2t1)求水吸收的热量;根据c求煤油的比热容。【自主解答】解:密度的公式由得水的质量:mV1.0103kg/m35103m35kg,水吸收的热量:Q吸cm(t2t1)4.2103J/(kg)5kg(4020)4.2105J;煤油的比热容:c煤油2.1103J/(kg)。板书设计第2课时比热容的应用和计算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要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的物理,社会的物理”。在设计此课时,从夏季傍晚纳凉问题引入新课;紧接着让学生联系他们极为熟悉的烧水现象,探究出影响物体吸收热量多少的几个因素;最后又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自然界的一些现象,这些会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无处不蕴含着物理知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