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历史与社会有效设问的实施策略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课堂设问既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去探索真理的动力。现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设问已成为各位教师体现主体教育、实现学生探究式学习的一种普遍形式,课时有尽而课堂无穷,设问有穷而思考无限。精心设计卓有成效的课堂设问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根本保证。 一、当前历史与社会课堂设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为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把原来的“满堂灌”演变成“满堂问”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最近二十年比较有影响的教学改革命题,许多教师也把这话作为自己教育改革的思想观念。但是,在一些教师课堂教学实践中,针对过去“满堂灌”、“填鸭式”教学的弊端,许多教师开始注重“启发式设问”教学。由于教学理念和教学水平的欠缺,于是“满堂灌”便成了“满堂问”,以为这就是“主体”、“主导”的统一,这实在是一种可怕的误解。因为这样的教学中,教师所依次抛出自己所“精心设计”的一个个问题,常常成为学生的思想圈套,而学生成为教师思想的俘虏,学生没有一点个人的创见。 2.教师受专业化水平的限制,课堂设问表面化 由于教师个体的专业化水平的限制,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对于问题的设计不到位,设问只能随意地问“对不对”、“是不是”、“行不行”等类似的毫无实际意义的问题,提的这一些“是非问”,学生也是简单的回答“是”、“不是”、“对”、“不对”等,课堂氛围貌似热闹非凡,实则设问和学生思维的质量低下,流于形式,学生也只能是简单附和,并没机会提出自己的见解,课堂设问失去了根本的意义,达不到启发学生思维的目的。 3.课堂设问空洞浮泛,使学生茫然失措 每一知识点教学,都有很多问题,教师在备课中进行教学环节设计时,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特别是学生已有的与本堂课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提炼出几条重要的教学问题来。这样,才能真正把握住教材的疑点、难点和重点。重要的问题并不是大而空泛的问题。问题貌似宏大,但抽象空洞,使学生茫然失措,导致设问后的“冷场”和“卡壳”,达不到设问的目的。 4.只关注优秀学生,设问对象的片面性 有的教师设问只盯住几个尖子生,不面向全体学生。每节课只让几个尖子生答问,这些教师的理由是差生基础差,抽起来答不出,浪费时间,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时间久了,未被抽问的学生就会产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把自己看成是学习的局外人、旁观者,这样实际上是让学生机械的接受他人现成的思维成果,与教师的满堂灌无实质性差异。 二、提高课堂设问有效度的实施策略 1.面向全体,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设计理念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设问应面向全体,因人而问。在教学实践中实施差异教学,甚至在备课时已注明不同问题的不同的设问对象。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最大限度地照顾到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学习需要,使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桃”,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实现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达到人人有效学习的目的。巧设问题坡度,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设问时可以在问题的难易程度上做文章,利用问题的系统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设计阶梯式的问题。通过阶梯式地设问,既抓住点又顾及面,既让成绩好的同学发言,又让成绩一般、差的学生发言。不仅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当堂能积极思考,给他们指出攀登的途径,激励他们攀登的勇气和探究的欲望,而且通过设问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引发智慧碰撞,激活生命体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以点带面,达到了充分调动各类学生思考的积极性的目的。变一人设问为人人参与设问。 教师设问、学生作答是课堂 设问的一贯模式,学生没有学会“问”,而是只学会“答”,久而久之,学生丧失了“问”的权利和能力,陷入被动状态。因此,课堂设问也应该转变观念,打破教师的垄断地位,让学生人人参与,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功能,让他们在主动质疑、释疑中增长知识、发展思维。 2.课堂设问要有目的性 课堂设问必须切合教学内容,紧扣教学目标,做到目的明确,主题鲜明,中心突出,这是有效课堂设问的前提。那些随意性设问,随心所欲地想到什么,就问什么,结果是教师不知所问,学生不知所云,影响了教材的整体性和教学的连贯性。为此,教师在设计课堂设问时,应首先考虑该不该问,在什么地方问,怎样问,坡度多大,解决什么问题,培养什么能力。特别是要紧扣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师要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好的设问正是紧扣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提出的,绝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要求以领会知识和运用知识培养情感为前提的,具有一定的难度。通过提出明确的问题,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把所学内容有条理地说清楚、说全面,引导学生学会抓住学习内容的重点和关键进行分析、整理。 选准时机,问在教学当问处。时机选得准能有事半功倍之效。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说,设问应在知识的重点、难点的关键处。从教学的进程来说,课始,通过设问能将学生的注意力迅引到课堂教学中来;课中,当学生思维发生障碍,产生偏差或受到思维定势干扰时,要及时设问,以便排除障碍,使课堂教学按计划顺利进行;课尾,学生产生麻痹、倦怠心理时提出问题,以便学生重振精神,积极投入学习之中。从教学的灵活性来说,课堂教学千变万化,学生回答无奇不有,教师要依据具体情况及时进行反问、疏问或追问。如何寻找课堂设问的切入点?这是增强社会学科课堂设问有效性的关键之处。高水平的课堂设问,往往能针对学生和教材的实际,有的放矢地善于抓住知识的关键点、问题的兴趣点、文本的疑难点、思维的发散点、内容的矛盾点、认知的模糊点,进行有效的设问。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调查、作业情况的反映等)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实际能力(口头表达、思维等),从而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来确定问题。如:比较宋元时期社会交流的不同。学生对元朝的社会交流有较多的了解,而对两宋时期的社会交流可能都没有太多的印象。而且这个问题需要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要进行整合,有一定的难度。于是有针对性地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把笼统的大问题化成几个小问题,把抽象的问题化成具体的问题,就容易贴近学生心理及其思维特点。 3.创设问题情景,让历史变活 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社会又很宽泛,带有高度的哲理性,要想让课堂生动,学生有趣,教师就得联系现实,创设情景,是历史再现,学以致用。在秦朝讲述商鞅变法一课中,让学生看书整理出商鞅变法内容: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奖励军功,规定依军功授予爵位和田宅;建立县制,废除分封制。“假如你是秦国的农民,依据内容,你会怎么做?”生:“我会生产更多的粮食和布帛。”“依据内容,如果你是秦国战场上的士兵,你会怎么做?”生:“我要在战场上英勇杀敌,这样就可以获得爵位和田宅。”“按你们这样做了,对秦国会有什么样的有利之处?”生:“促进秦国经济的发展,鼓舞了士气,使秦国取得战争的胜利。”这样设问、分析,使学生很容易理解商鞅变法的作用,使秦国很快的强起来,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 三、对历史与社会有效课堂设问策略的成效和反思 1.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个性 教师精心设计课堂设问,设问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到心理自由,让学生感到在教学中有自我表达的自由,自我塑造的自由。也正是有了这种自由的教学环境,才能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才能发展学生的个性。 2.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成长 学生是成长过程中的尚不成熟的个体。教师的提出的问题有层次、有梯度、有深度、有思考价值,使各类学生都能回答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就是一种能力。教师还要鼓励、引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探求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成长的过程。 3.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中师生的教学双边活动是交互式推进的。通过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活动,不仅培养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而且还使得师生之间建立了平等对话,深度交流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上网课学生管理办法
- 乐山镇疫情管理办法
- 疫情后课堂管理办法
- 盐酸酸安全管理办法
- 高校早操管理办法
- 移民办资料管理办法
- 物业无资质管理办法
- 种植类考核管理办法
- 集体成员管理办法
- 法律援经费管理办法
- 王慧文清华大学《互联网产品管理课》
- 2.PaleoScan详细操作流程
- 培训费报销和审批表
- 天津卫生系统招聘2022年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 新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 2022年益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
- GB/T 19716-2005信息技术信息安全管理实用规则
- 2022年泰安市文化和旅游系统事业单位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
- 2023年上海英语高考卷及答案完整版
- 操场塑胶面层施工方案及工艺方法
- 西班牙文化概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