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高二單元 5 萬象風雲地球科學歷屆學測試題彙整 泰宇基礎地球科學下冊章節 第六章第六章 觀風雲觀風雲 6-1 氣象觀測 6-2 氣象預報 第七章第七章 多變的天氣多變的天氣 7-1 成雲致雨 7-2 大氣運動 1. 臺灣地區約在北緯二十多度,此地區地面氣象觀測坪內安置之百葉箱,其門開口最好朝向哪一方? (A)東方 (B)南方 (C)西方 (D)北方。 【91 學測】 答案:(D) 解析:百葉箱門開口必須考慮不被太陽光照射到箱內的儀器,而太陽直射於南、北回歸線之間, 所以對於臺灣地區來說,大部分時間太陽位置偏南,所以百葉箱門開口最好朝北。 2. 福爾摩沙衛星三號預計於 2006 年 3 月發射,其為一氣象觀測衛星,觀測範圍涵蓋全球大氣 層及電離層。試問除了利用氣象衛星進行大氣觀測外,下列哪一項也是收集高空氣象資料的正確 方式? (A)藉由光譜儀可得知不同雲種的分布 (B)由溫鹽深儀(CTD)可以得知降水多寡 (C)雷 文送(亦稱雷送)可以提供高層大氣的氣象資料 (D)可由百葉箱觀測到高空的風向、風速、氣 壓、溫度等。 【95 學測】 答案:(C) 解析:(A)測量恆星發出之電磁波;(B)測量海水溫度、深度和鹽度;(C)利用探空氣球和探空儀得 知高空天氣資料;(D)百葉箱設置於地面觀測坪,觀測地面附近的大氣資料。 3. 衛星雲圖是氣象觀測重要工具之一,常見的有可見光雲圖和紅外線雲圖,分別可知雲層的厚薄和 高低。下圖為某年 11 月初的衛星影像,在黃海附近有寒潮爆發所形成條狀排列的雲(圖中丙處), 同時南方有兩個明顯的熱帶低壓(圖中甲、乙兩處)。利用此二幅衛星影像判斷,以下的敘述何者 正確? (A)甲處的雲,為兩熱帶低壓的外圍環流合併所致,發展得又高又濃密 (B)乙處的雲,在可見光 2 或者紅外線都很明顯,顯示它是又厚又高的雲 (C)丙處的雲為對流發展旺盛的積雨雲,所以在 可見光雲圖較明顯,而紅外線雲圖較暗淡 (D)甲處的雲主要是低層雲,所以在可見光雲圖較黯 淡,而紅外線雲圖較明顯 (E)乙處的雲主要是高層雲,所以在可見光雲圖較明顯,而紅外線雲圖 較暗淡。 【102 學測】 答案:(B) 解析:(A)熱低壓的外圍環流是氣流下沈,不會造成又高又密的雲層;(C)積雨雲應該又高又厚, 紅外線和可見光雲圖都很明顯才正確;(D)甲處兩張雲圖都很明顯,而且如果是低層雲,應該是 可見光雲圖明顯(厚) 、紅外線雲圖較暗淡(雲頂低) ;(E)乙處也是兩張雲圖都很明顯,而且如果 是高層雲,應該是可見光雲圖暗淡(薄) 、紅外線雲圖較明顯(雲頂高) ; 右表顯示某地大氣平均溫度與氣壓的垂直分布情形,試回答下列各題: 【84 學測】 4. 距離地面 30 公里以內,該地氣溫的垂直分布可用下列哪一曲線表示? (A) (B) (C) (D) 答案:(C) 解析:由表格中溫度隨高度的變化判斷之。 5. 該地的對流層頂位置約在哪一高度? (A)12 公里 (B)16 公里 (C)20 公里 (D)25 公里。 答案:(A) 解析:對流層內氣溫隨高度遞減,由表中資料可知 012 公里氣溫逐漸降低,12 公里以上溫度就 不再隨高度升高而降低了。 6. 在靜力平衡的假設下,氣壓是每單位面積空氣柱的重量。試問在該地離地 30 公里以內的空氣占 該地上空所有空氣的百分比為多少? (A)99% (B)80% (C)70% (D)50%。 答案:(A) 解析:氣壓大小與空氣質量成正比,由表格氣壓隨高度的變化資料可知,30 公里處的氣壓值只 有地表的(12/1013.30)1,所以在 30 公里以內的空氣佔所有空氣質量的 99左右。 7. 下列有關大氣內的水汽(水蒸氣)的敘述,何者正確? (A)它容易被大氣中的氧氣氧化,形成化合物 (B)它在空氣中的含量一向很固定 (C)在大氣的垂 直分層中,水汽的分布以在對流層中最豐富 (D)在空氣的所有變動氣體中,它含量的變化量小 3 (E)空氣中的水汽增加,其他氣體的含量也相對的跟著增加。 【87 學測】 答案:(C) 解析:(B)(D)水氣為大氣組成中含量變化最大的變動成分,佔大氣比例為 04%;(E)水氣含量增 加,應該不會影響其他氣體含量。 8. 一般而言,對流層中的大氣溫度隨著高度增加而下降。在對流層中,全球平均的降溫率大約是每 公里下降攝氏 6.5 度,臺灣嘉義測站(海拔約 27 公尺)七月分的長期平均氣溫是攝氏 28.4 度。 試考慮地面熱源與大氣降溫率的因素 , 推論下列何者最可能是臺灣玉山測站 (海拔約 3845 公尺) 七月分的長期平均氣溫?(A) 12 (B) 4 (C) 8 (D) 18 (E) 28 。 【94 學測】 答案:(C) 解析:玉山測站與嘉義測站的高度差為 3818 公尺,約為 3.8 公里,利用對流層氣溫隨高度遞減 率 6.5/km,可知玉山約較嘉義測站氣溫低 24.7,七月的平均溫度約為(28.424.7)3.7。 選項(C)最接近此數值。 9. 右圖是水氣含量和溫度的關係圖,圖中的粗線 為飽和曲線,甲、乙、丙和丁的箭頭方向分別 代表大氣中的水氣要達到飽和的途徑。關於自 然現象“露”的形成,主要是透過下列哪一種 途徑而達到飽和? 甲:溫度固定時,增加水氣而達飽和 乙:經升高溫度及減少水氣量而達飽和 丙:水氣含量不變時,降低溫度而達飽和 丁:經降低溫度及增加水氣而達飽和 (A)甲 (B)乙 (C)丙 (D)丁。 【99 學測】 答案:(C) 解析:自然界中的露通常是清晨或夜間氣溫降低所造成。圖中乙途徑應該是降溫而非升溫,丁途 徑應該是升溫,此二途徑敘述錯誤。 10. 冬季時假設北京和高雄的地面氣壓相同,但是北京的地面溫度遠比高雄的地面溫度低,則下列哪 一敘述不正確? (A)北京的飽和水氣壓比高雄的飽和水氣壓低 (B)北京的近地面空氣密度比高 雄的近地面空氣密度大 (C)北京與高雄兩地單位面積上空的空氣重量大約相同 (D)北京的地面 露點溫度一般比高雄的地面露點溫度低 (E)近地面處北京的氣壓隨高度下降的變化比高雄慢。 【101 學測】 答案:(E) 解析:(A)氣壓相同時,氣溫愈低則飽和水氣壓愈低;(B)冷空氣密度較大;(C)氣壓相同則地面附 近單位面積上的空氣重量相同;(D)內陸空氣中水氣含量較少,露點溫度較低;(E)氣溫愈低,空 氣密度愈大,則氣壓隨高度的變化愈明顯。 4 在空氣中的水氣量不變的情況下,溫度降低而使空氣中的水氣量達到飽和之溫度稱為露點。甲、 乙、丙、丁、戊等五個城市的氣 溫和露點如下表。 【100 學測】 依據上述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11. 哪一個城市的相對溼度最高? (A)甲 (B)乙 (C)丙 (D)丁 (E)戊。 答案:(C) 解析:一般而言,氣溫與露點愈接近,代表相對溼度愈高,若兩者相同,則空氣恰好飽和、相對 溼度為 100%。丙城市的氣溫和露點僅相差 1,其他城市至少差 3,因此可以判斷丙城市的相 對溼度最高。 (氣溫相同時,可以直接看氣溫和露點相差幾度判斷,若氣溫不同時比較麻煩,必 須透過飽和水氣壓曲線計算較為準確) 12. 哪一個城市單位體積空氣中所含的水氣最多? (A)甲 (B)乙 (C)丙 (D)丁 (E)戊。 答案:(A) 解析:空氣的絕對溼度(單位體積空氣中所含的水氣量)愈大時,露點溫度愈高。 參考甲至丁四張地面天氣圖(圖上 H,L 分別代表地面高壓和地面低壓) ,回答下列問題: 【89 學 測】 13. 四幅圖中,哪一圖是臺灣正值梅雨期的地面天氣圖?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B) 解析:梅雨為五、六月間因為冷暖氣團勢力相當,造成鋒面滯留的天氣型態。甲圖為颱風、丙圖 為熱帶海洋氣團(太平洋高壓)籠罩、丁圖則受極地大陸氣團(大陸高壓)影響。 14. 如果甲圖中的天氣系統朝西北方向移動,而且已經推進到基隆正北方的外海,則此時臺灣北部地 區的天氣狀況有何明顯改變? (A)雨勢逐漸增強 (B)風向將由西風轉為東風 (C)地面氣壓值逐漸升高 (D)風速轉弱。 答案:(A) 解析:愈接近颱風中心則氣壓愈低、風速愈強、雨勢愈大;風向則是呈現逆時針變化,應該是由 東北風轉為西北風。 城市 甲 乙 丙 丁 戊 氣溫() 35 34 30 20 20 露點() 32 30 29 14 10 5 15. 丁圖所呈現在臺灣地區的天氣型態為何? (A)吹西南風 , 臺灣各地午後發生雷陣雨的機率高 (B) 吹東南風,臺灣各地氣溫偏高,屬燠熱潮溼天氣 (C)吹東北風,臺灣東北部及東部地區層狀雲 多,降雨機率高 (D)吹南風,臺灣各地普遍乾旱。 答案:(C) 解析:受大陸冷高壓影響,東北季風增強,此時臺灣北部與東北部地區因位處迎風面,故容易降 雨。 下圖是一張民國 90 年 11 月 6 日的東亞地區地面天氣圖,回答以下問題。 【91 學測補考】 16. 下列對該日臺灣天氣的描述,何者正確? (A)臺灣受到冷鋒影響,溫度大幅下降 (B)臺灣受到 暖鋒影響,天氣晴朗炎熱 (C)受到滯留鋒影響,臺 灣北部和東北部局部有雨 (D)臺灣受到熱帶低壓環 流影響,天氣炎熱且南部局部有雨 (E)受到臺灣東 北方冷、暖鋒交集處的高氣壓影響,全臺灣有雨。 答案:(C) 解析:利用鋒面符號即可判斷。 17. 根據天氣預報,同年 11 月 7 日位於大陸的高壓將持續增強,並快速向東移動進入黃海,則當天 臺灣可能為何種天氣? (A)暖鋒抵達臺灣,氣溫下降 (B)冷鋒抵達臺灣,氣溫快速回升 (C)受到冷氣團影響,溫度大幅 下降 (D)臺灣受到熱帶低壓環流影響,天氣炎熱。 答案:(C) 解析:大陸高壓屬於冷氣團。 18. 1971 至 2000 年間臺北測站的月平均降雨量圖如 右,由圖可以看出,臺北測站逐月的降雨變化出 現兩個高峰值,試問造成此兩降水高峰的主要天 氣現象為何? (A)梅雨、冷鋒 (B)梅雨、颱風 (C)春雨、梅雨 (D)颱風、冷鋒。 【95 學測】 答案:(B) 解析:梅雨和颱風是臺灣地區主要雨水來源。 (春 雨主要是指三、四月間冷鋒過境所造成之降雨; 五、六月間的梅雨主要是由滯留鋒所造成) 6 在下圖中,依 1 至 4 順序為冬季東亞地區鋒 面系統的連續天氣紀錄,每次紀錄間隔 12 小時。 【92 學測】 19. 依據溫帶氣旋發展的理論,最後形成的是下 列哪一鋒面? (A) (B) (C) (D) 答案:(C) 解析:(C)選項的囚錮鋒是最晚發展出來的鋒面類型(位置 4 才出現的鋒面符號) ,是由冷鋒追上 暖鋒所形成。 20. 承上題,如果位於南半球的澳洲也發生類似圖中的溫帶氣旋,試問其低壓中心附近風的流動情形 如何? (A)依順時鐘方向,旋入中心 (B)依順時鐘方向,旋離中心 (C)依逆時鐘方向,旋入中 心 (D)依逆時鐘方向,旋離中心。 答案:(A) 解析:南、北半球的科氏力(地球自轉偏向效應)方向相反,所以氣旋(低壓中心)系統氣流旋 轉方向不同,北半球氣旋逆時鐘方向旋入中心,南半球氣旋順時鐘方向旋入中心。 21. 承上題,根據圖中的氣旋和鋒面系統的變化情形,下列哪一項敘述錯誤? (A)冷鋒逐漸接近臺灣 , 目前臺灣仍處在鋒前區 (B)因臺灣為暖鋒必經之地 , 故冬季不常下雪 (C) 冷鋒帶的延伸長度,逐漸加長 (D)低壓中心逐漸向東偏北方移動。 答案:(B) 解析:(B)臺灣緯度較低,位處熱帶到副熱帶之間,溫帶氣旋形成的暖鋒多半向東伸展,並隨著 氣旋系統向東或偏東北移動,所以不會影響臺灣(臺灣平地不下雪主要和緯度低而氣溫高於冰點 有關) ;(A)(C)(D)三個選項由圖可知。 右圖是北半球甲、乙、丙、丁四個觀測站記錄到的氣壓值,圖為該區域的等壓線分布示意圖。試 依圖表的資料,回答問題。 【95 學測】 22. 此四觀測站當地的天氣型態,可能是下列哪幾項?(應 選 2 項) (A)颱風侵襲 (B)熱低壓滯留 (C)梅雨鋒面滯 留 (D)極地大陸氣團籠罩 (E)太平洋高壓籠罩。 答案:(D)(E) 解析 : 由測站氣壓資料可以判斷丙為高氣壓中心 , (A)(B)(C) 都是屬於低氣壓系統,氣團則屬於高壓系統。 23. 關於各地的天氣預報內容,下列哪幾項正確?(應選 2 項) (A)丙地為下降氣流 (B)丁地的風速比甲地大 (C)乙地居民可感受到南風 (D)甲地居民可感受 7 到南風 (E)甲地天氣晴朗乾燥,而丙地需嚴防豪雨。 答案:(A)(B) 解析:(A)高氣壓中心附近為下沉氣流;(B)等壓線愈密集、風速愈大;(C)北半球高壓附近氣流呈 現順時針方向流動,乙處大致吹西北風;(D)甲地大致吹西北風;(E)高壓系統氣流下沉,若不考 慮地形等其他因素,應該都是晴朗天氣。 24. 下列是有關空氣的敘述 , 其中哪一項不會在選項所敘述的地區或附近發生氣流的垂直上升運動? (A)氣流受到地形抬升 (B)冷空氣吹過暖海面 (C)空氣受地表溫度加溫 (D)空氣向地面低壓中 心聚集 (E)空氣從地面高壓區向外輻散。 【87 學測】 答案:(E) 解析:(E)空氣自高壓中心輻散,會使上空空氣下沉。 25. 電影明天過後是最近推出的一部科幻片,片中有一段場景描述: 氣候變遷使中高緯度形成 巨型風暴,當風暴中心上端來自對流層頂附近的低溫空氣塊快速下衝到地面時,會造成與其接觸 的物體急速冰凍 。這種關於空氣塊的描述,與目前所知的科學原理相牴觸,造成上述牴觸的最 主要原因為何? (A)對流層頂附近空氣塊的溫度一般而言就高於攝氏零度 (B)從對流層頂附近下沉的空氣塊,會 凝結產生潛熱加熱空氣塊 (C)從對流層頂附近下沉的空氣塊,會由於氣壓變大體積縮小而增溫 (D)從對流層頂附近下沉的空氣塊,會接收太陽和地面的輻射使空氣塊溫度上升。 【94 學測】 答案:(C) 解析:氣流上升、氣壓變小、體積膨脹、溫度下降;相反地,氣流下沉、氣壓變大、體積收縮、 溫度升高。(A)對流層頂約在離地面十公里的高空(高低緯度不同) ,該處已在攝氏零度以下;(B) 空氣塊下沉增溫並非是因為凝結產生的潛熱;(C)空氣塊愈近地面,所受氣壓愈大,故體積縮小 而增溫;(D)空氣塊在升降的過程中,視為絕熱過程,不與外界進行能量交換。 26. 如果西元 2100 年時全球熱帶海溫較現在增高 2C,地表大氣溫度亦增高 2C,而對流層頂的溫度 及高度均不變。相較於現在的狀況,下列哪一項為西元 2100 年,熱帶地區之對流層大氣穩定度 的變化情形?(穩定度是指一上升氣塊,若其氣溫較同高度周圍大氣溫度為冷,因密度較大,上 升運動會受到抑制,此種情形稱為穩定;反之,稱為不穩定) (A)增高 (B)不變 (C)下降 (D)資料不足,無法判斷。 【95 學測】 答案:(C) 解析:地面溫度高,理論上溫度隨高度變化愈明顯,空氣愈容易對流,大氣穩定度愈低。 27. 一空氣團在沿著山坡上升過程中,其溫度與體積可能改變。假設此空氣團在上升過程中,空氣團 與周圍空氣間的熱交換很弱,可以忽略。則下列哪一項敘述最可能發生? (A)體積縮小,溫度上升 (B)體積膨脹,溫度上升 (C)體積縮小,溫度下降 (D)體積膨脹,溫度 下降 (E)體積不變,溫度不變。 【97 學測】 答案:(D) 8 解析:空氣團(塊)上升過程,由於外界壓力降低,空氣團體積膨脹,溫度下降。 28. 假設水氣飽和與未飽和的空氣塊上升時,不與外在環境交換能量,則其溫度隨高度之遞減率分別 為 5/ km 與 10/km。某地地面空氣溫度是 26,假設空氣塊自地面上升而形成積雲,積雲雲 底離地面約 2000 公尺,且雲頂離地面超過 3 公里,則該地上空 3000 公尺高處的雲中溫度大約是 多少? (A) 4 (B) 1 (C) 6 (D)15 (E) 26。 【100 學測】 答案:(B) 解析:26102511() 。由地表至 2000 公尺高空氣塊尚未飽和,每上升 1 公里降低 10 ,共降低 20,而積雲底部(2000 公尺高)起至 3000 公尺高空氣塊已飽和,每上升 1 公里僅 降低 5,所以空氣塊在 3000 公尺高處的溫度應該比地表低 25 度。 29. 民國 89 年 10 月 31 日至 11 月 1 日象神颱風侵襲臺灣,為本省東部、東北部及北部帶來豪雨,造 成大水災。下列哪一選項與象神颱風的相互作用是導致此次豪雨的重要原因之一? (A)西風噴流 (B)西南氣流 (C)東南信風 (D)東北季風。 【90 學測】 答案:(D) 解析:臺灣地區在十月份至翌年四月之間主要受東北季風影響,通常容易造成北部、東北部和東 部迎風面陰雨,加上象神颱風沿著東海岸北上,對這些區域帶來東北風及潮溼的氣流,因此容易 造成豪雨成災。 右圖為 2004 年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指定科目考試期間,敏督利颱風中 心通過臺灣轉弱成低壓後 ,在七月 三日凌晨 2 點的地面等壓線分佈 圖(等壓線的單位為百帕,hPa) 。 試依據圖形回答問題。 【94 學測】 30. 臺灣大部分地區在七月三日凌晨 2 點,接近地面處的最主要風向為 何? (A)西北風 (B)西南風 (C)東北風 (D)東南風。 答案:(B) 解析:北半球地面氣流呈現逆時針方向流入低壓中心(位於臺灣北方海面) ,由等壓線分布情形 可判斷臺灣地區主要吹西南風。 31. 七月三日該低壓繼續往北前進,試依據低壓附近環流與水氣分佈的特性,判斷下列何者最可能是 七月三日全天累積總雨量分佈圖? 9 答案:(A) 解析:由於低壓中心持續北移,所以造成降雨的主要因素是西南氣流受到中央山脈地形作用的結 果,迎風面中南部的雨量(尤其是山區)應該較背風面的東部和東北部來得大。 右圖為一颱風侵襲臺灣前的衛星雲圖,甲、乙、丙三處的連線大約 與緯度線平行,其中乙處為颱風眼。依據此圖回答下列問題。 【97 學測】 32. 在甲處、乙處、丙處的風向分別為何? 答案:(B) 解析:乙位於颱風眼,大致無風。北半球颱風地面附近氣流呈現逆時針方向旋轉,若甲乙丙三處 位於地面附近,則甲處大致為北風,而丙處則大致為南風。 33. 下列哪一選項最符合圖中通過甲、乙、丙三處連線的氣壓變化示意圖? 甲處 乙處 丙處 (A) 大致為東風 大致為西風 大致為西風 (B) 大致為北風 大致無風 大致為南風 (C) 大致為西風 大致無風 大致為東風 (D) 大致為北風 大致為南風 大致為南風 (E) 大致為南風 大致無風 大致為北風 甲甲 乙乙 丙丙 10 (A) (B) (C) (D) (E) 答案:(B) 解析:若甲乙丙三處位於地面附近,則颱風眼為氣壓最低處,愈遠離颱風眼氣壓愈高。 34. 2009 年 8 月莫拉克颱風侵臺,造成八八水災。使得臺灣地 區重大的人員傷亡,重挫臺灣地區的經濟和農業。右圖為 莫拉克颱風路徑圖,路徑圖中標示為甲、乙、丙、丁的哪 一段時間,最可能為臺灣地區帶來豪雨? (A)甲 (B)乙 (C)丙 (D)丁。 【99 學測】 答案:(C) 解析:丙區段時間內,颱風暴風圈籠罩臺灣大部分地區, 當颱風進入臺灣西北部海面,還可引進西南氣流,因此最可能為臺灣地區帶來豪雨。 颱風由臺灣東部往西偏北移動之示意圖如右。當颱風中心正由西海岸中部的乙點附近出海時,回 答下列問題。 【100 學測】 35. 甲、乙、丙、丁、戊五處海岸,何處最容易發生海水 倒灌的天然災害? (A)甲 (B)乙 (C)丙 (D)丁 (E)戊。 答案:(C) 解析:本題若僅考慮颱風中心位置,(B)較恰當,因為 颱風中心附近的低壓驅使海面上漲,形成暴潮;但若 氣壓 乙處 丙處 氣壓 甲處 乙處 丙處 氣壓 甲處 乙處 丙處 氣壓 甲處 乙處 丙處 氣壓 甲處 乙處 丙處 丁丁 丙丙 乙乙 甲甲 11 考量海岸地形、風向造成的海水堆積與人為因素造成的地層下陷問題,(C)選項發生海水倒灌的 情形較為常見。 36. 甲、乙、丙、丁、戊五處海岸,何處最容易發生焚風? (A)乙 (B)丙 (C)丁 (D)戊 (E)都不容易發生焚風。 答案:(D) 解析:戊距離颱風中心最遠,且為西南風之背風面,最有可能發生焚風。 37. 一般定義降雨強度,凡於一小時內之降雨量不足 3 公厘()為小雨,介於 3 公厘15 公厘為 中雨,而大於 15 公厘為大雨;一日內降雨量大於 130 公厘,且當日內曾經出現大雨者稱為豪雨。 已知納莉颱風在臺北都會區於 9 月 16 日一天內曾降下 425 公厘的雨量,則當日降雨強度應屬於 哪一級及分類的根據為何? (A)如果不曾發生大雨,則一日內降雨量最多只有 360 公厘,16 日 當天降雨量為 425 公厘,已超過 130 公厘且曾出現大雨,故一定屬豪雨 (B)當日降雨量為 425 公厘,表示每小時平均降雨量大於 15 公厘,故只能稱大雨,不可稱豪雨 (C)雖然一日內降雨量 已超過 130 公厘,但不知是否涵蓋大雨,故不確定是否為豪雨。 答案:(A) 解析:根據選項敘述即可判斷(A)最合理。 (如果當天每小時雨量都未超過 15 公厘,則一日雨量 最多只有 300 公厘,可見至少有一小時的雨量超過 15 公厘)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新修訂之大雨及豪雨定義如下: 【94 學測】 大雨:指二十四小時累積雨量達 50 毫米以上,且其中至少有一小時雨量達 15 毫米以上之降雨現 象。 豪雨:指二十四小時累積雨量達 130 毫米以上之降雨現象。若二十四小時累積雨量達 200 毫米以 上稱之為大豪雨;二十四小時累積雨量達 350 毫米以上稱之為超大豪雨。 依據上述定義,歸納分析臺北測站從 1950 年到 2003 年每日的日累積降雨觀測資料,可以計算出 過去五十幾年來每年發生豪大雨次數及豪大雨現象發生時的平均日降雨量 。 下圖為臺北測站所觀 測的平均日降雨量在 130-200 毫米 範圍的統計資料,從 1950 年到 2003 年在春雨期 (2-4 月) 、 梅雨期(5-6 月) 、颱風雨期(7-9 月) 、秋雨期(10-11 月)四個依月份切割的降雨期平均日降雨 量與每年發生次數的分佈圖。試依據圖形回答問題。 12 38. 根據中央氣象局的定義 , 圖中所分析的平均日降雨量的範圍應該以下列哪種方式描述最為正確? (A)超大豪雨 (B)豪雨但未及大豪雨 (C)大豪雨但未及超大豪雨 (D)大 雨但未及豪雨 。 答案:(B) 解析:由題意可知此圖乃 臺北測站所觀測的平均日降雨量在 130-200 毫米 範圍的統計資料 , 依照中央氣象局的定義,應該是豪雨 (130 毫米以上)而未達大豪雨的條件(200 毫米以上) 。 39. 臺北測站從 1950 年到 2003 年,發生最多次平均日降雨量介於130-200 毫米範圍者,是屬於 哪一個降雨期? (A)春雨(2-4 月) (B)梅雨(5-6 月) (C)颱風雨(7-9 月) (D)秋雨(10-11 月) 。 答案:(C) 解析:由總累積發生次數圖判斷,春雨、秋雨各有 2 次,梅雨有 3 次,其餘皆為颱風雨。 40. 下列關於 1950 年到 2003 年臺北測站觀測到平均日降雨量介於 130-200 毫米 的豪雨現象敘述, 何者正確? (A)發生在秋雨期的次數只有一次 (B)平均日降雨量最強的年份是 1977 年 (C)1975 年以後只有 在颱風雨期發生過 (D)發生在春雨期的平均日降雨量比發生在梅雨期的平均日降雨量大。 答案:(B) 解析:(A)由總累積發生次數圖判斷,1969 年有二次;(C)1991 梅雨期也有發生過;(D)發生在梅 雨期者平均日降雨量達到 150 毫米以上,比發生在春雨期者大。 41. 赤壁之戰發生於建安 13 年農曆十月末,時序已進入冬天。受西伯利亞高 壓影響,中國大陸大部分地區均吹東北風或北風,但移動氣團抵達華中 13 地區已經或多或少變性,且在浙江杭州附近形成一個分裂的小高壓。試依北半球高壓區風向作順 時鐘方向旋轉的原理(右圖) ,推論赤壁(今湖北嘉魚縣)應位於此分裂小高壓的那一角落(或 象限) ,才使得孔明借到東風或東南風? (A)右上角(象限) (B)左上角(象限) (C)左下 角(象限) (D)右下角(象限) 。 【85 學測】 答案:(C) 解析:以高壓中心為原點作直角座標,並利用地面風向呈現順時針向外流出的特性來判斷風向, 如圖。 42. 下列有關亞洲季風的描述,何者正確? (A)夏季季風盛行時,通常海洋為高氣壓區,亞洲大陸 為低氣壓區 (B)冬季季風的風向主要從海洋吹向亞洲大陸 (C)季風持續的時間較海、陸風短暫 (D)季風涵蓋的範圍較海、陸風小。 【91 學測補考】 答案:(A) 解析:(B)由陸地吹向海洋;(C)海陸風的週期為一日;(D)海陸風發生於任何沿海地區,範圍較小。 43. 地球自轉偏向力 (科氏力) ,在北半球對海流或風吹的方向以及高氣壓氣流會產生何種效應? 【93 學測】 答案:(D) 解析:本題僅為科氏力的基本問題,在北半球科氏力會使運動方向逐漸偏右(南半球則偏左) , 至於高氣壓中心附近環流則呈現順時針流動、低壓系統氣流則呈現逆時針方向流動(南半球反 之) 。 44. 通常在高氣壓中心出現的是哪種現象及天氣? (A)上升氣流、晴朗 (B)下降氣流、陰雨 (C)上升氣流、陰雨 (D)下降氣流、晴朗。 【98 學測】 答案:(D) 解析:高壓中心地面附近氣流向外輻散,上空氣流下沉,空氣下沉收縮增溫,容易造成晴朗天氣。 45. 氣壓梯度力和科氏力平衡時所吹的風稱為地轉風。北半球某地高空的地轉風是吹北風,假設從地 面到高空的等壓線分布型態不變,則地面風最有可能吹什麼風? 選項 海流或風吹的方向 高氣壓氣流 (A) 往左偏 逆時針方向旋轉 (B) 往左偏 順時針方向旋轉 (C) 往右偏 逆時針方向旋轉 (D) 往右偏 順時針方向旋轉 14 (A)北風 (B)東風 (C)西南西風 (D)東北東風 (E)北北西風。 【100 學測】 答案:(E) 解析:北半球的高空地轉風受力情形與空氣運動方向關係如左下圖 (注意,風向是指風的來向) , 若高空吹的是北風,則高壓在西、低壓在東。依據題意,地面到高空的等壓線分布型態不變,但 由於地面風必須多考慮地面摩擦力的影響(摩擦力使風速減弱,科氏力變小) ,則空氣會略偏向 低壓區流動,如右下圖所示,地面風應該從北略偏西的方向吹過來,風的來向為北方和西北方之 間,稱為北北西風。 (圖片來源:修改自三民版高一基礎地球科學第四章圖 4.12;4.13) 高空地轉風 地面風 46. 舊金山(39N)和大西洋城(37N)分別位於北美洲西岸及東岸,兩地均濱海而且緯度相近,夏 季七月兩地平均之天氣資料如表三所示: 下列有關夏季七月兩地平均天氣之敘述 哪些選項正確?(應選 2 項) (A)舊金山的夜間或清晨較容易出現霧或層雲 (B)大西洋城單位體積的空氣含水氣量比舊金山較 少,所以相對溼度較低 (C)大陸高氣壓是夏季七月美洲大陸上的主要天氣系統 (D)大西洋城的 夏季降雨易受東南風與沿岸暖流的影響 (E)舊金山的天氣主要受到太平洋東北邊低氣壓系統之 影響。 【101 學測】 答案:(A)(D) 解析:(A)由最低氣溫與露點溫度相同可知空氣在夜間或清晨溫度較低時,空氣飽和容易起霧;(B) 地點 天氣資料 舊金山 大西洋城 最高氣溫 18 29 最低氣溫 12 19 露點 12 18 降雨 0.25 mm 94.49 mm 盛行風 西北風 東南風 海水表面溫度 12 21 地轉風 地面風 北北 西西 地轉風 北北 西西 15 露點與單位體積的空氣含水氣量有關,但相對溼度會受到溫度高低的影響,如大西洋城雖然露點 較高,水氣含量較多,但是氣溫也較舊金山高出許多,相對溼度未必大於舊金山;(C)若受大陸 高壓影響,則東岸應該以北向風為主(北半球高壓順時針旋轉) ,西岸則以南向風為主,所以比 較可能是低壓影響。又題目中已經說明是夏季,內陸多半比同緯度的海面溫度高,形成低壓區。 (D)大西洋海面高壓容易帶來東南風,加上沿岸暖流水氣蒸發量高,大西洋城降水量多;(E)應該 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铜川社区笔试真题及答案
- 引导信贷资金投向消费领域的策略及实施路径
- 钢结构安装现场管理与协调方案
- 小学音乐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 DB65T 4376-2021 甜菜孢囊线虫病鉴定和监测技术规程
-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中职语文职业模块 服务类语文版
- 第三节 室内乐说课稿-2025-2026学年中职音乐第三单元 璀璨的器乐高教版(公共艺术·音乐篇·第二版)
- DB65T 4508-2022 驴鲜精人工授精技术规程
- 1.4 什么是人工智能说课稿-2023-2024学年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科技)小学版(2024)人工智能通识(清华大学版)
- 出租车考试题及答案
- 黄冈市2025年高三年级9月调研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 二年级乘法算式练习(口诀练习)每日一练模板
- 售后沟通技巧课件
- 进制转换课件-2025-2026学年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
- 店员绩效考核制度
- 电厂电气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国际汉语考试题及答案
- 交友的智慧(课件)-2025-2026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统编版2024)
- 2025-2026学年语文二年级上册统编版语文园地一 课件
- 2025年中国航空油料集团招聘笔试模拟题与解析
- 2025四川省水电投资经营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电力公司员工招聘6人备考练习题库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