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导学案_第1页
三年级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导学案_第2页
三年级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导学案_第3页
三年级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导学案_第4页
三年级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7 三年级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导学案 三年级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导学案 一、说教材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组第七篇课文。本组教材围绕 “ 爱护周围环境 ” 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向我们讲述了山谷中一座环境优美的小村庄,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森林,然而人们肆意的乱砍滥伐,致使大地失去了森林的防洪能力,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这篇文章篇幅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它呼吁人们应该爱护树木, 保护周围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本课教学分为两课时,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实际,我为第二课时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 1、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感悟,以读为本,以读生情,以情促读。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创造性地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2 / 7 衡的道理。 发展目标: 培养学生爱护家园、保护环境、为后人造福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 中段学生在阅读时,要能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重点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 根据新课标、本单元训练重点以及学生实际,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为: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蕴含的道理。 二、说教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中段学生在阅读时,要能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重点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观察法、谈话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积极创设情境来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 三、说学法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主要向学生渗透 “ 读中自学 ”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语读书。向学生传授 “ 学法 ” ,是让学生 “ 会学 ” ,这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通过学生的读、想、议、写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在3 / 7 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 “ 会学 ” 的智慧。 四、说教学过程: 在本节课中,我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践与想象充分结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主要从四个 方面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景激活情感感受悲剧力量 我设计的是直接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板书课题)。首先让孩子回忆上节课对课文结构的了解,接着播放多媒体课件(山谷中,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通过直观画面,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思维,使学生感受到美的氛围,让他们的思维处于张开状态。并通过各种层次的读来展示小村庄的美,如个人读、齐读、范读等,并让学生谈谈读懂了什么 ?让孩子们用多个词语来形容小村庄的美丽。(随机板书:美丽)在学生赏心 悦目的欣赏时,教师适时地出示洪水过后小村庄的图片,(板书:什么都没有了)然后问: “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心里有何感受? ” 并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这种设计有两个意图: 4 / 7 1、重视文本阅读。让学生多层次多形式读书,直接与文本对话,体会出小村庄的美。 2、加强语言文字积累。 读了首尾两段后老师导言过渡: “ 同学们,一个如此美丽的小村庄在若干年之后被一场洪水无情的卷走了。是什么原因吗?让我们共同走进这个小村庄,了解那里发生的故事。 ”这样设计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感受到小村庄从美丽到毁灭的过程给他们带来的那种震撼心灵的感觉。第一次与大自然进行心灵碰撞,为他们呢理解村庄消失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悲剧发生的原因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在这一环节教学中,我依据 “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 这一教学理念,在学习课文二至四自然段的时候,以学生自学为主。因此这一环节分为两步: 第一步,学生小组合作,自学探究。 主要是围绕 “ 小村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 这个问题讨论学习。 第二步,小组汇报,交流展示。 在交流中,教师相机出示 3 个重点句子: 1、 “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地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5 / 7 地。 ” 重点理解 “ 谁家 ” 、 “ 拎起 ” 、 “ 一棵一棵 ”“ 裸露 ”等词语时。 2、 “ 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 在学习这句话的时候,让学生通过比较体会 “ 还 ” 的用字之妙,懂得人们的幸福生活过得很勉强,不会长久,这是一种创造性的阅读。 3、 “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的土地不断扩 大 树木变成了一栋栋的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家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工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房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 ” 通过学生对 “ 一年年,一代代 ” ;两个 “ 不断 ” 连用的理解,引导学生感受人们对森林的破坏还在继续。同时这里连用了三个 “ 变成 ” ,构成排比。强烈的体现了人们对森林的破坏自私、随意。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 “ 让读成为语文课上最经常、最直接的感悟方法 ” ,所以在学生领会了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基础上,此环节我采取自己读、合作读、范读等朗读方式,让学生站在 “ 读者 ” 的地位上理解课文内容,注重语言训练的由浅入深,在品味 中体现人文性,感受到文本的语言魅力。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体验。将朗读训练落到了实处。 (三)发展思维深化主题 学完本文后,我联系实际用课件展示周围环境遭受破坏现6 / 7 象,让学生说说你身边还有哪些破坏环境的现象?接着问:“ 你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什么?你想对全社会说什么? ”(随机板书:破坏环境,受到惩罚)设计意图是使学生从文中受到启发,懂得 “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 。在交流感受时,我适机出示 “ 保护绿色家园,共创美好未来 ” 。在这种 “ 引 放 ” 的教学方式下,教师始终通过充沛的情感,用生动语言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使自 己和学生的情感融为一体。使教学达到又一高潮,唤起学生们的热爱家乡美好情感和保护环境的主人翁责任感。 (四)走进生活,升华文本 “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生活 ” 我设计的作业是:过了一段时间,这片河坡上又来了一批村民,看到了木牌上的话,他们在这里住了下来,他们会怎样在这里生活呢? 请你编一则小故事,设想一下这些村民应该怎样生活,篇幅和本篇课文相当 这样的作业力求给学生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创造空间,在作业中,学生不知不觉地经历了从学到做、从读到写、从课本到实践的语文学习过 程。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纵观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力图通过让学生自主感悟、合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