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3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十单元教案(苏教版) 本资料为 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m 第十单元统计 第一课时平均数 教学内容教材 P92-93例题,完成 “ 想想做做 ” 教学目标使学生在丰富的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使学生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教学难点利用对平均数的理解解释生活现象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环节目标设计活动设计重设与反思 理解意义创设情境 了解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的基本含义。 再次理解一般水平的含义。 2 / 13 循序渐进,根据学生的思维过程逐步得出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 进一步理解平均数这一统计量的含义。 感受平均数收每一个数据的影响。谈话:你喜欢什么运动 ? 出示人物:小强、小林、小刚、吕老师 1.认识一般水平的含义 小强: 5 个 提问:你觉得成绩怎么样? 小强:再给 2 次机会。 提问:你觉得该不该给? 小强: 5 个、 5 个 提问:水平稳定吗?你觉得小强 1 分钟投篮水平,用 5 表示合适吗? 2.理解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 小林: 3 个 小林:再给 2 次机会, 5 个、 4 个 提问:刚才的 5、 5、 5 用谁来代表水平? 小林的 3 次成绩一样吗? 用谁来代表小林的水平? 3 / 13 讨论。 小结:选 4 的同学不光看 4,还看 5 和 3,还把 5 给 3 一个。反正是自己投的,超常的补失常的 。 演示:移多补少 提问:有不同想法吗? 指名试说。 预设:求和均分 提问:为什么除以 3? 小结:数学上叫先求和,再均分。像这样把 5 借 1 补给 3,数学上也有名称,叫移多补少。 3.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小刚 :给 3 次机会 小刚: 3、 7、 2 提问:水平稳定吗? 用手势表示每次的水平? 用几来表示他的水平?指名试说。 无中生有的 4 是哪儿来的? 预设: 3 7 2=12(个) 123=4 (个) 提问:这是什么方法? 这样就把 3 个不一样的数变得同样多,为什么要剥削第 2次? 演示:移多补少 4 / 13 小结:两种思路,移多补少、求和均分,目的只有一个,把原来不相等的数变得同样多,这同样多的数叫做它们的平均数。 提问: 3、 7、 2,在这里谁是谁的平均数? 平均数是 4, 4 能代表小刚第 1 次的水平吗? 能代表第 2 次的水平吗? 能代表第 3 次的水平吗? 辛苦找到的平均数到底代表什么? 小结:平均数代表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4.理解数据与平均数的联系 吕老师:给 4 次机会 提问:你觉得三个男生会同意吗? 三男生商量:比的又不是总数,比的是整体水平,还要除的,除以 4, 10次也不要紧。 吕老师: 4、 6、 5 提问:投完第 3 次后,我后悔了,要是投 3 次就好了,如果就此收手,我的战绩如何? 显示 3 男生成绩 比较:打平 1 个,打败 2 个 3 男生:别客气,请投。 提问:投第 4 次,有可能输吗?有可能平吗?有可能赢吗? 显示第 4 次成绩: 1 个 5 / 13 学生算平均数。 结论:失败 分析原因:关键输在第几次? 要是投 5 个多好? 要是投 9 个多好? 男女生分别计算平均数,显示结果。 提问:意外发现,前 3 次有没有变? 为什么平均数会变? 小结:平均数会因任何一个数据的变化而变化,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变。 巩固认 识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利用平均数的含义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 1.李强篮球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 160 厘米,李强的身高一定会是 160 厘米吗? 男篮队的平均身高是 200厘米,个个都是 2 米吗? 姚明有多高? 看图:平均身高是 2 米,最高的是姚明,一定比 2 米高,高米。 既然有人高于 2 米,是不是一定有人低于 2 米? 10号队员 178厘米。 如果把你编进篮球队,平均身高会提高还是降低? 6 / 13 2.平均水深 110厘米,东东身高 140 厘米,落水的话会有危险吗? 小结:掌握了平均数,就不会上当了。 年,中国男性平均寿命 71岁, XX 年,中国男性平均寿命 68岁。 提问:平均寿命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 可 70 岁的老爷爷眼泪出来了。请你从专业的角度,劝劝张爷爷。 调查:家里有超过 71岁的老人吗? 估计:女性平均寿命会比男性长还是短? 出示: 74岁。 预设:女生高兴,男生不屑,是平均数。 全课小结梳理知识和方法。今天认识了什么?你对它有哪些了解? 一备者:数学老师 第二课时练习九 教学内容教材 P95-96练习九第 1-5 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在丰富的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 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使学生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7 / 13 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环节目标设计活动设计重设与反思 基本练习促进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学会观察数 据、分析数据。第 2 题 集体交流,说明原因。 小结:通过这 3 个问题的解决,你对平均数又有了哪些更深的认识? 第 3 题 观察数据: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预设:各人的捐书情况、比较情况、平均数的范围 计算平均数。 提高练习数形结合,提高收集数分析数据的能力。通过估计平均数,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了解平均数这一统计量的存在价值。第 4 题 观察:条形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8 / 13 这些数据有什么作用? 提问:你能估计出平均每组植树的棵数吗? 计算验证。 比较提问:你是怎样估计的? 哪些组植树棵数比平均棵数多,那些组植树棵数比平均数少? 思考:为什么平均棵数总比最大数据小、比最小数据大? 第 5 题 汇报数据,并求出平均每天做家庭作业用的时间。 介绍:可增加 “ 平均 ” 栏目。 交流:你是怎样合理安排时间的? 全课小结通过今天的练习,你在哪些方面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一备者:数学老师 第三课时练习九( 2) 教学内容教材 P96-97练习九第 6-8 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在丰富的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熟 练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使学生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9 / 13 统计观念。 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进一步提高分析数据的能力 教学难点感受平均数的作用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环节目标设计活动设计重设与反思 综合练习了解平均数的价值,学会合理分配时间。 学会分析数据。 灵活使用不同方法求出平均数。 体会数据存在的合理性和价值。第 5 题 交流每天做家庭作业的时间。 独立求出平均每天做家庭作业的时间。 提问:你用什么方法求出平均数?为什么? 你对你平均每天做家庭作业的时间有什么想法?你是怎样合理安排时间的? 第 6 题 观察数据:你能看出什么? 估计一下,他们的平均身高大约是多少? 求平均数验证。 10 / 13 评:你用什么方法求平均数?为什么? 利用原来的数据和平均数,你又能想到些什么? 第 7 题 观察数据:根据这些数据,你能分析出什么? 预设:每天的平均气温、一周平均每天的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 比较:哪一个平均数更合理?更有意义? 实践活动增强应用意识,进一步体会价值。第 8 题 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同学的体重,并分别求出男生和女生的平均体重。 可增加 “ 平均 ” 一栏。 一备者:数学老师 第四课时运动与身体变化 教学内容教材 P98-99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通过实践活动中对数据的收集、计算及分析,体会用实验方法研究问题、获得结论的一般过程与方法,进一步体会平均数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在运用统计方法进行实验研究、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在 合作探究、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实事求是分析问题的态度,体验实验活动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11 / 13 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平均数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教学难点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教具准备手表 教学环节目标设计活动设计重设与反思 提出问题产生在实践活动中收集数据的需求,从而主动设计活动方案。谈话:你知道在运动后,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吗?(心脏跳动会加快,会出汗,感觉很累) 哪一项变化最明显?怎样比较简单地测出心脏跳动的次数呢? 你打算怎样做实验? 测算正常情况下脉搏跳动次数在活动中体会平 均数的作用和价值,感受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问:你知道你们每分钟脉搏跳多少次吗?有什么办法验证? 提出方案:自己看秒表,测出脉搏一分钟跳动的次数,连续测几次算出平均数,并将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小组活动。 汇总:把个人平均每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进行汇总,算出小组脉搏平均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小结:通过实践知道了我们这样年龄段的小朋友正常情况下脉搏跳动的个人次数和平均次数。 测算运动后脉搏跳动次数活动类型的不同为实验的结果提供了数据的多样。 12 / 13 理解实验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不同的运动促进身 体健康变化是有区别的。谈话:我们知道运动之后心跳的速度会加快,也就是脉搏跳动的次数会增加。那么到底运动之后我们的脉搏平均每分钟跳多少次,你们想知道吗?请在跳绳、踢毽和原地高抬腿跑中选两项活动(同组选同两项)。 活动要求: 1.运动 30秒,活动后立刻测出脉搏跳动的次数,做好记录。 2.做一排口算,等待脉搏恢复正常。 3.活动 60秒,活动后也立刻测出每分钟脉搏跳动次数。 4.小组合作完成平均数测算。 同桌合作活动 汇报:每一项活动请一小组汇报。 比较:不同项目引起身体变化的规律? 发现:运动后 脉搏跳动的次数比运动前要多,而且运动 60秒后脉搏每分钟跳动的平均次数比运动 30 秒后的要多。脉搏跳动的次数和运动时间的长短有着密切的关系。 不同的运动项目都运动相同的时间,但是脉搏平均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却不一样,越是剧烈的运动,脉搏跳动的次数越多,像这里的跳绳和原地高抬腿跑步。 引申反思应用实验结论反观校园生活实际,感受科学实验及数学应用的现实意义和价值。提问:我们学校每天为同学提13 / 13 供的集体运动项目有哪些?你留意过课表中各门学科的安排吗?这样的安排合理吗? 思考:你是怎样度过课间 10 分钟休息时间的?这样做是 否合理?可以怎样调整? 提问:不同的运动之后脉搏的跳动情况不一样,其实运动后身体变化不仅表现在心脏或脉搏跳动上,人的呼吸也会发生变化,那么不同的运动之后呼吸的变化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你打算怎样实验? 知识拓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简约房屋租赁合同范本
- 二手车购车合同范本
- 《八角楼上》课件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 2025年薄膜包衣粉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2025-2030中国水产养殖水处理系统循环和水产养殖系统(RAS)行业未来前景预测报告
- 2025年大数据展现平台项目申请报告
- 护理基础知识培训课件新闻稿
- 2025年染料类项目提案报告模板
- 全身CT诊断课件
- 初中英语中考一轮复习七年级上Unit3-4课件
- 2025至2030年中国互联网数据中心应用行业市场深度评估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 八师兵团职工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临时工合同协议书模板
- 2025年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网络培训考试答案
- 推拿学基础题库及答案
- 水利工程档案验收项目法人自检工作报告
- 工资管理课件
- 电商客服培训 课件
- 2025社区治理一表通应用规范
- 中国古诗词歌曲课件
- GB/T 26148-2025高压水射流清洗作业安全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