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6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分析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分析 七律长征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诗。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激发对他们的敬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 课文,理清条理 教学过程: 一、解题。教师简介历史背景: 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发动了五次 “ 围剿 ” 。从 1931 年到 1934 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2 / 26 次反 “ 围剿 ” 的伟大胜利。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 “ 围剿 ” 的失败。第五次反 “ 围剿 ” 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长征途中,1935 年 4 月,党中央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的错误路线对党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 安,从胜利走向胜利。党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已撤销省的建制)、甘肃、陕西等 11 个省,在整个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红军战士击溃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 1935 年 10 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 1936 年 10 月,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第一方面军会合。毛泽东同志写下了长征这首诗,从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所遇到种种困难和红军战士在战胜这些困难时所表现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二、学生自读课文,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范读、教读。 1、老师先范读课文,明显暗示出诗句停顿节奏。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3 / 26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2、学生按节奏试读,达到能读上口,会停顿的程度。 四、读句、释词。 1、读每一句诗,先理解句中词语的意思。 远征:指二万五千里长征。 万水千山: “ 万 ” 和 “ 千 ” 都 不是实数,而是说无数的山、无数的水,实指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 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 细浪:翻着浪花的细流。 乌蒙:即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 磅礴:气势雄伟。 泥丸:泥团子,小泥球。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桥时桥上只剩下 13 根铁索。 岷山:在四川省北部,绵延四川、甘肃两省边境,海拔 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 三军:指中国工 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 4 / 26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2、再读诗句,说说每一句话的意思。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红军战士不害怕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这些艰难困苦在红军眼里被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在红军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在红军看来,不过像泥丸一样在脚下滚过去。 “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 :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水流很急,激流拍岸,给人以暖的感觉;大渡 河上的泸定桥上的铁索悬挂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使人有寒气逼人的感觉。 “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 :更让红军战士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过了岷山,心情豁然开朗,个个笑逐颜开,表现了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的喜 作业设计: 1、朗读这首诗。 2、写课后练习读读写写的词语。 3、解释: “ 只等闲 ” 、 “ 尽开颜 ” 、 “ 万水千山 ” 这三个词语的意思。 5 / 26 板书设计: 七律长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再读课文,感受长征的艰难。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 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激发对他们的敬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朗读全诗。 2、指名背诵并解释全诗。 二、明确教学目标。 三、品诗、品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指名读开头两句诗: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师:这两句是全诗的总起,从 1934 年 10 月到 1935 年 10 月,红军徒步长征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每天跟敌人,跟饥饿、疲劳、伤病,跟自然界的困难作生死的搏斗。这中间的艰难险阻是可想而知的,但红军战士对这一切的回答是什6 / 26 么?你从这里感受 到什么? 指导朗读这两句诗,进一步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自由朗读全诗,思考: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 “ 红军不怕远征难 ” ?你是怎么想的? 让学生根据下面的提示,在四人小组里练说: 第一步先找出的是那一句。 第二步说说从这句诗中看出红军遇到了什么困难。 第三步说说红军是如何对待困难的。 3、学生交流后,汇报。 4、你能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吗? 5、想象诗句所展示的画面,体会 “ 腾细浪、 ”“ 走泥丸 ”“ 云崖暖 ”“ 铁索寒 ” 等词语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 1)轻声读中间四句诗 ,想象一下红军过五岭、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观看录象) ( 2)交流。 ( 3)讨论 “ 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 ” 这四个词语中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红军长征途中征服了万水千山,作者为何只选择五岭、乌蒙、金沙江和大渡河来写? 7、齐读最后两句。 师:毛泽东用 “ 更喜 ” 来形容什么?这突出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7 / 26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五、背诵全诗。 六、欣赏歌曲长征。 七、总结。 伟大的长征虽然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了,但红军的英雄形象还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作 业设计: 推荐毛泽东的另一首歌颂长征的词忆秦娥 .娄山关。 板书设计: 七律长征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 “ 艰苦 ”“ 燃眉之急 ” 造句。结合课文内容说出 “ 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 ” 等句子的含义。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分角色朗读课文。激发对老一辈的敬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在指导读书感悟时,可结合插图,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内在意蕴感情。 8 / 26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理清条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事。板书课题 2、简介彭德怀。 3、彭德怀和大黑骡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事? 二、自读课文: 1、自学要求: ? 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画出不懂的词语,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思考揭题时所提出的问题。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 顺的地方。 (2)指名回答彭德怀和大黑骡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事?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9 / 26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辅导。 作业设计: 1、练渎课文。 2、抄写生字词。 板书设计: 彭德怀与他的大黑骡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进一步感受课文的意境。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分角色朗读课文。激发对老一辈的敬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默读课文, 思考: 1、彭德怀既然那么喜爱大黑骡子,为什么要把它杀掉?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归纳出:彭德怀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土,为了让更多的战士走出草地,他才杀了牲口。 二、再读课文: 1、用 “ ” 画出表现彭德怀爱骡子的语句, 10 / 26 用 “” 画出表现彭德怀爱战士的语句。 2、同座交流,讨论,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 (1)学生读表现彭德怀爱骡子的语句。 (2)彭德怀是个铁骨铮铮的军人,对待大黑骡子却是如此深情,让我们再好好地体会体会。 (3)投影映示其中的几 个句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有感情地朗读。 出示:有时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着: “ 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吃不上。 ” 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分出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的嘴里,一直看着它吃完。 读了这段话,你们有何感觉 ? 彭德怀为什么这样爱大黑骡子呢 ? 指导朗读。 出示: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 这里为什么用省略号 ?你认为可以补充什么内容 ?引导学生想象彭德怀的内心活动、神情,体会他对大黑骡子的感情。 指导朗读。 出示: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 来的一碗肉汤,发火道: “ 我吃不下,端开 !” 11 / 26 彭德怀为什么吃不下肉汤 ?你有这方面的切身体会吗 ?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的体验中去将心比心,体会彭德怀内心的痛。 指导朗读。 (4)学生读能表现彭德怀更爱战士的语句。 他眼见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便把目光盯在自己的坐骑大黑骡子上。 现在,草地上断粮了,彭德怀决定杀坐骑解决燃眉之急。 (理解 “ 燃眉之急 ”) 部队现在连野菜也吃不上了 只有杀牲口解决吃的,或许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 4.分角色朗读 2-20 自然段。 (1)同座练读。 (2)指名读,评价 (要读出彭德怀爱骡子但更爱战士的心理 ) 三、谈谈你对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的理解。 作业设计: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收集有关彭德怀的小故事。 板书设计: 彭德怀与他的大黑骡子 12 / 26 杀爱 更爱战士 大江保卫战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学会本课 7 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 1 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 “ 惊心动魄 ” 、 “ 闪烁 ” 造句。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 刻的句子,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难点: 从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体会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感受课文中心。 教学过程: 13 / 26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师述:曾经有这样一首歌唱遍祖国大江南北,许许多多的人为之留下了感动的泪水。请听 为了谁。 2、过渡:这首歌赞颂了抗洪救灾中英勇无畏的人民子弟兵。今天,我们来学习 一篇有关 1998 年抗洪救灾的课文。 3、板书课题:大江保卫战 4、教师简介背景 5、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归纳整理出几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顺,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嶙峋、肆虐、惊心动魄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教师正音。 3、思考分段,简述段意 第一段( 1):写长江遭遇特大洪水,人民子弟兵打响了大江保卫战。 第二段( 25):写我部队官兵在大江保卫战中表现神勇,涌现出许多动人事迹。 第三段( 6):赞扬了人民子弟兵的精神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 三、学习第一段 1、范读,思考:这一段写了几层意思? 14 / 26 概括归纳:一、灾情危急,二、奔赴战场 2、 .圈画出反映灾情危急的词语、标点,读一读并体会。 “ 暴雨 ” 、 “ 大暴雨 ” 、 “ 一场接着一场 ” 、 “ 暴怒的巨龙 ” 、 “ 疯狂地撕咬 ” 以及三个 “ ! ” 。 3、指导朗读。 4、画出子弟兵奔赴战场的词语,读一读。 “ 日夜兼程 ” 、“ 挺进 ” 5、指导朗读,体会子弟兵们大战洪水的英勇气概。 6、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段内容。 四:指导写字 指导按结构分析字形 。 区分形近字:魄、魅;崩 蹦 绷 重点指导:魄 作业设计: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大堤抢险(面) 英雄 大江保卫战 铁汉本色(点) 勇救群众(面) 铭记 15 / 26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进一步感受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齐读第一段(媒体播放灾情,渲染气氛),说说主要内容。 二、学习第二段 1、默读,思考:这一段写人民子弟兵在大江保卫中的动人事迹,主要写了哪几个典型事迹? ( 1)默读。 ( 2)交流概括。 大堤抢险 ( 3)板书小标题 铁汉本色 勇救群众 2、学习事迹之一:大堤抢险 ( 1)听录音、看插图、画句子, “ ” 画战士们是怎样做的, “ ” 画战士们是怎样想的。 交流所画的句子 逐句交流、体会、朗读。 “ 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支队长一声令下: “ 上! ”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体会到子弟兵救援神速) “ 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16 / 26 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 ” (体会到战士们意志坚强、奋不顾身的精神。) “ 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宾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 ” “ 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 ”“ 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 (体会子弟兵大无畏的乐观主意精神,与人民心连心的本质。) ( 2)看媒体播放战士们抢险的场面,身临其境地体会战士们的心情。 ( 3)把你想到的用笔写下来,在交流。 ( 4)指导朗读,面对险情,战士们的大无畏气概和乐观主义 精神。 3、学习事例之二:铁汉本色 师过渡:如果第一层写的是子弟兵的群体形象,那么第二层就是特写个体形象,黄晓文的事迹。(媒体播放黄晓文的人物形象) ( 1)自由读,说说这一层主要讲了什么? ( 2)你觉得黄晓文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 3)准备用自己的话来说说黄晓文的事迹,先同桌说,17 / 26 再集体交流。 ( 4)体会 “ 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啊! ” (像黄晓文这样的铁汉,这样动人的事迹太多了,说明人民子弟兵个个都是铮铮铁汉。) ( 5)课前搜集了资料,你还知道 哪些感人的事迹? ( 6)再次朗读这句话。 ( 7)齐读第四节。 4、学习事迹之三:勇救群众 师过渡:在大江保卫战中,子弟兵们除了保卫江堤,还要救护遇险的群众,这方面的感人事迹也是数不胜数。 ( 1)轻声读第五节,画出你受感动的句子。 同桌先交流,交流你感动的原因。 再集体交流。 “ 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晃晃的电杆。 ” (体会到群众正在危险中,战士们迫不及待地进行营救。) “” (体会到子弟兵救人的事例数不胜数。) “ 哪里 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 ” (体会到子弟兵急人民所急,把生的希望留给人民,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他们无愧于 “ 军旗 ” 、 “ 军徽 ” ,他们不愧是人民子弟兵。) “ 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向看到了他们的大救18 / 26 星。 ” (体会到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高度信任,突出反映军民鱼水情。) ( 2)体会了这么多,那么在你们心目中,子弟兵们是怎样的形象呢?请用笔把他们写下来。再交流。 ( 3)朗读,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背下来。 ( 4)齐读这一节。 铭记 5、总结,引读第六节,板 书 英雄 6、有一首歌为了谁,唱的就是这群可歌可泣的抗洪英雄,让我们一起再来聆听,永远记住这群英雄,在歌声中结束这堂课。 作业设计: 完成同步 板书设计: 大江保卫战 习作 6 教学目标: 训练学生写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提高学生写人的能力;学会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19 / 26 点,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继续锻炼、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学会欣赏别人。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用一两个典型事例反映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典型作文 教学时间: 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过许多人:父母、同学、老师 通过书刊、电视等也了解了很多人:革命前辈、英雄模范、时代精英 在这些人中,相信大家一定有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一个人,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他(她)吧。只要大家好好听,用心想,认真写,说不定你写的作文还能上报呢。 2、指名若干学生汇报。 3、教师小结:听得出来,大家心中都有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人,他(她)们不仅仅是我们身边的同学、老师、朋友、亲人 还有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体 育健将、影视名人等。 二、说说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人 (一)提出说的要求: 1、想好要介绍的人有什么特点,他(她)的哪些方面表现出了这些特点,他(她)长什么样?说话有趣吗?有没有在说话、做事方面和他人不一样的地方等等。 20 / 26 2、重点讲清你为什么喜欢或者崇拜他(她),他(她)的哪件事你喜欢或者崇拜?你崇拜他(她)什么? (二)练习说。 1、先想后说。 2、先四人小组练习说,然后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参加班内比赛。 3、师出示标准: a:能抓住特点介绍人物外貌,给人印象深刻。 b:能把人物的事例介绍具体,从动作 、语言、神态几方面来展示人物特点。 c:事例较典型,能有力突出自己的喜欢或崇拜。 三、根据所说,打草成文。 把我们喜欢或崇拜的人介绍给大家是一件多么让人愉悦和满足的事情啊!大家拿起笔来,把你心中最喜欢或者最崇拜的他(她)写下来吧!请大家对照评分标准写好本文。 四、交流评议 交流习作师生评议 朗读习作。 请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们听的学生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修改? 学生自评。 让读习作的学生自我评价,体验习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师生评价。 21 / 26 教师与学生 一起参与习作的评价,要引导公正客观地评价他人的习作,分享他人习作的快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生继续习作,并进行修改和誊写。 教学过程 一、学生继续习作。 二、学生修改,最后誊写。 1、老师采用 “ 对比评改 ” 的方法,选择一篇较好的,一篇较次的习作,让学生讨论比较,从中获益。 2、学生自查自改。 3、学生誊写。 板书设计: 人物 佩服是谁? 佩服得原因(事件):动作、心理、语言、神态 练习六 教学目标: 22 / 26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解长征,激发学生对长征故事的兴趣。让学 生通过诵读积累语言和历史文化知识。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练习口语交际,学习评说影视剧。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 语文与生活、口语交际是重点。 教学准备:电脑 教学时间: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语文与生活、诵读与积累、写好钢笔字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 1)谈话导入:同学们,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创举,它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激动人心、可歌可泣的故事。本单元我们已经学习了几篇这样的诗文,今天我们继续关注长征。 ( 2)播放四度赤水出奇 兵,要求对照题中的歌词来听。 ( 3)简介四度赤水出奇兵的故事背景。 ( 4)学生再认真看歌词,了解大意。质疑、点拨。 ( 5)学生再细读这段话,同学之间交流。 ( 6)布置学生课后找相关故事读读。 2、教学第二部分 23 / 26 ( 1)学生读题并带着问题再次读歌词,重点看看两个看看两个 “ 重 ” 字在歌词中的不同读音和意思。(引导、培养学生细读的习惯) ( 2)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师生小结。 3、教学第三部分。 ( 1)学生再次听录音,边听边体会其中的感情。 ( 2)引导体会歌词特 点:写得雄壮,音韵很和谐。 ( 3)在弄懂内容、体会情感的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诵读。 ( 4)指名学生有感情地诵读。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 1、诵读并背诵清平乐六盘山。 ( 1)指名试读 ( 2)教师范读。 ( 3)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内蒙古乌兰察布职业学院招聘考试真题2024
- 2024年金华兰溪市消防救援大队招聘真题
- 蜡疗考试题及答案
- 四级育婴员考试模拟题(含答案)
- 抗高血压药考试试题(有答案)
- 新进人员岗前培训考核试题(附答案)
- 华为公司运维工程师英语试题及参考答案
- 高血压危象的急救、诊疗及护理考核试题与答案
- 节能建筑评估体系-洞察及研究
- 2025年光伏发电项目土地租赁合同规范
- 《分红保险的魅力》课件
- 住建局条文解读新规JGJT46-202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标准》
- 叉车装卸货合同范例
- 电力设备运行与维护管理手册
- 工程审计课程设计
- 附件2:慢病管理中心评审实施细则2024年修订版
- 食品安全制度管理目录
- (正式版)SH∕T 3548-2024 石油化工涂料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医院科研诚信课件
- 小学校园安全知识
- 智慧体育公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