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理.doc_第1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理.doc_第2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理.doc_第3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理.doc_第4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在编演“诸子百家治国”的历史短剧时,扮演荀子的同学的台词应当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2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被称为“水手之友”的是 ( )A指南针 B印刷术 C造纸术 D火药3有人说“儒家及老庄皆有政治思想虽不相同,然皆从人民之观点,以论政治。唯法家从一夫出发,基本上冲着平民而来”。这主要是因为当时法家()A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实行严刑峻法 B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C要求以“礼”约束百姓 D实行控制思想的“焚书坑儒”4春秋繁露云:“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英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此话强调,君主应()A加强集权 B独尊儒术 C推行教化 D顺应天意5、汉武帝时期,京城及周边地区多次出现旱灾,皇帝为此曾令群臣斋戒三日,并禁天下屠宰,以期感动上苍,赐下甘霖。统治者作出这一行为最可能依据的观念是()A 天人感应 B.格物致知 C.心外无物 D.经世致用6、xx年9月28日,第二届两岸师生联合祭孔大典在台湾新竹举行,纪念这位影响深远的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下列思想体现了“教育公平”的是()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温故知新 D教学相长7、北宋科学家沈括用笔记文学体裁写成梦溪笔谈,遍及天文、数学、物理、地学以及机械、造纸等各个方面,内容十分广泛、丰富。书中记载的当时的发明应该是 ()A造纸术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司南 8、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是广为流传的佳句,其文学体裁属于() A.汉赋 B.唐诗 C.宋词 D.元曲9.某学生以“鸦片战争期间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他可以查阅的是() A.日知录 B.海国图志 C.变法通议 D.明夷待访录10、下列思想家中,以经世致用的学风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的是( )A顾炎武 B程颢 C朱熹 D 王夫之11、“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下列书法作品中,符合这一书法艺术特点的是( )12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13孙中山强调指出,“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表明孙中山志在实现()A 民权主义 B民族主义 C民主主义 D民生主义14时务报由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于1896年在上海创刊。梁启超主笔,是中国人办的第一个杂志。翌年,梁启超去湖南,仍遥领该刊。据此判断,该报刊主要宣传的思想是( )A师夷长技 B维新变法 C民主共和 D民主科学15、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各种思想主流派别的描述分别为:“崇尚自然主张出世的逍遥派”,“统治阶级得力的参谋集团”,“普通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社会同情心与入世情怀的文化人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 儒道墨法 B法儒道墨 C道法墨儒 D 墨儒法道16、顾炎武一生虽颠沛流离,却勤学不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大学者。他希望以真才实学救济天下,写出不少著述。其中包括( )明夷待访录 日知录 船山遗书 天下郡国利病书A B C D 17、中国古代文学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文学史上涌现出颇具特色的文学体裁,为后人称颂。下列各项,属于汉赋的是( )A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B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C “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D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18、“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这种主张应出于()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19、“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材料体现的思想是()A.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20、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提出了“仁者爱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等观点。这些观点体现了( )A 宗法思想 B 农本思想 C 民本思想 D 工商皆本思想21、 有学生对中国古代某思想家的学说进行研究,写了一篇小论文,其标题是慎思明辨,格物致知。下列人物中,最有可能成为该学生进行上述研究对象的是( )A 韩非 B 陆九渊 C 朱熹 D 王阳明22、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提倡“实学”,强调把学术研究和现实的政治联系起来,由此而形成的思想是( )A 重农抑商 B 工商皆本 C 经世致用 D 民主科学23、 下列有关我国四大发明的表述,正确是的( )A 西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B 隋唐时期已经有了活字印刷术C 唐朝时期发明了管形火器“突火枪” D 宋代在航海交通上已普遍使用指南针24、 培根说:“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培根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A 促进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 B 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条件C 造成中国长期闭关自守 D 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25、 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 汉赋、唐诗、楚辞 B 楚辞、唐诗、宋词C 宋词、唐诗、楚辞 D 唐诗、宋词、元曲26、 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的是( )A 曾国藩 B 李鸿章 C 林则徐 D 魏源27、 魏源编撰的海国图志阐述的核心思想是(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师夷长技以自强 C 中体西用 D 实业救国28、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写到:“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这突出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主张是( )A中体西用 B自由平等C民主共和D民主科学29、 “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最能体现这一历程的事件是( )A 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 B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D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30、1898年,康有为在上光绪帝书中提出:“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康有为的思想主张是( )A 君主专制 B 实业救国 C 君主立宪 D 民主共和31、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是的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这一主张属于( )A 墨家思想 B 道家思想 C 儒家思想 D 法家思想32、 明末李贽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材料表明李贽( )A 主张学以致用 B 维护封建礼教 C 反对迷信崇拜 D 倡导自有平等33、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推动了欧洲近代社会的到来,其中“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的是( )A 火药 B 造纸术 C 印刷术 D 指南针34、 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它的目标是( )A 实行君主立宪制 B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D 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35、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因为它( )A 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B 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平均地权的内容C 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原则一致D 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二、材料题:(共2小题,共30分)36(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冯梦龙山歌材料二 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太子(刘爽,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今后富贵人左右皆诵读之。汉书 材料三 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材料四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钱大昕(清)十架斋养新录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郑、卫出自哪部儒家经典?(1分)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如何?(2分) (2) 材料二反映了“赋”在汉代有何影响力?(1分)赋的兴盛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2分)(3) 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4分)(4) 综合上述材料,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趋势如何?(2分)对此你有何认识?(2分)37(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李鸿章认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中国文武制度,事事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筹办夷务始末卷材料二 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诚良、意诚美矣。故欲借公法以维大局,必先设议院以固民心。 郑观应盛世危言材料三 康有为第五次上书光绪帝,提出应付时局的三策:“第一策曰采法、俄、日以定国是,愿皇上以俄国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第二策曰大集群贤以政变!;第三策曰听任疆臣各自变法。”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材料四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请回答:(1)材料一与材料三分别代表哪个派别?他们的主张有何共同之处?(4分)(2)材料二属于哪一派别?它和材料三的主张有何相似之处? (3)(3)材料四中的两位“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2分)这场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分)如何评价这场运动?(4)高二历史(理科)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答案DAADABCCBACDABCDCD题号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答案DCCCDACCADCCCCABC二、材料题:(共2小题,共30分)36、(14分)(1)诗经,(1分)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风格,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2分)(2)受统治者推崇(1分),体现西汉大一统特征。(2分)(3)城市的繁荣(商业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民间娱乐的需要(4分)(4)趋势:由贵族化走向平民化、通俗化。(2分)认识:文学应适应社会大众的需要;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都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