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进出口贸易分析.doc_第1页
电子产品进出口贸易分析.doc_第2页
电子产品进出口贸易分析.doc_第3页
电子产品进出口贸易分析.doc_第4页
电子产品进出口贸易分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0年将是我国电子产品对外贸易最好的一年。随着世界经济发展趋好,电子产品生产和市场国际化进程加快,以及我国即将加入WTO,国民经济保持了快速、健康、稳定发展,我国电子产品国际贸易必然能以快速增长的态势进入21世纪。一、2000年各类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情况表1、2分别是各类电子信息产品的月累计进出口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只有计算机类18月每月累计基本上都是增加的(36.4%到48.4%),其他各类电子信息产品17月的出口增幅态势基本上是下滑的,以电子元件类下滑最多,由年初的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40.8%降到13.5%;其次是家用电子产品类由77.0%降到49.3%,8月又降到48.1%;电子器件由43.1%滑为19.7%;而广播电视设备类(系指广播电视的发射、传输、转播及控制设备)绝对值小,增幅虽小140%以上,但也有回落。预计到明年上半年各类电子产品出口趋势基本上与今年雷同。进口产品与上年同期相比,总趋势比上年增长40%左右,但各类电子信息产品的进口情况有明显的区别,通信产品是前3个月逐月大降,4月开始正增长,6月份以后加快;广播电视类上半年是增幅减缓,下半年回升;计算机类的进口稳中有升;家用电子进口则是平稳趋降;电子元件类进口是历年中增长最快的一年,也是今年各类电子信息产品中进口额平均增长率比上年增长最快的一类(50%以上), 电子器件进口增长率比较平稳,基本上维持在37%。 表1 2000年18月各类电子产品出口情况 (单位:亿美元 ,%)产品通信 广播电视 计算机 家用电子 电子元件 电子器件类别 出口额 增长 出口额 增长 出口额 增长 出口额 增长 出口额 增长 出口额 增长8月 40.08 75.9 9.73 141.8 107.47 48.4 73.55 48.1 55.34 14.1 31.35 18.27月 33.52 74.7 8.26 143.4 89.26 43.8 61.51 49.3 47.23 13.5 26.85 19.76月 27.83 72.1 6.82 145.0 76.08 45.2 51.25 53.5 40.00 21.3 22.16 19.45月 21.87 72.8 5.33 143.7 61.59 41.8 40.80 54.4 32.62 25.6 18.08 23.34月 16.79 80.1 4.06 148.8 48.65 40.3 31.77 61.0 25.26 26.0 14.06 28.43月 12.10 88.2 2.90 155.5 35.60 42.1 22.49 61.4 18.40 30.3 9.97 30.92月 68.48 85.2 1.53 129.5 20.86 41.1 13.22 71.1 11.08 40.8 5.40 29.71月 36.75 110.8 0.78 150.3 11.04 36.4 7.30 77.0 5.97 49.6 2.78 43.1广播电视设备系指广播电视的发射、传输、转播及控制设备,而电视机、收音机等接收设备属家用电子类 表2 2000年18月各类电子产品进口情况 (单位:万美元,%)产品通信广播电视 计算机 家用电子电子元件电子器件类别 进口额 增长 进口额 增长 进口额 增长 进口额 增长 进口额 增长 进口额 增长8月 43.80 20.5 11.02 19.9 64.32 38.0 22.28 48.7 55.27 51.1 111.12 37.37月 38.07 18.1 9.29 16.3 54.80 34.7 18.99 48.6 47.04 50.6 94.27 36.86月 32.18 14.7 7.34 13.5 46.31 33.7 15.87 49.4 39.78 54.3 78.96 37.15月 24.76 7.5 5.65 17.2 37.74 34.0 12.71 51.3 32.24 54.3 63.51 36.94月 18.94 7.3 4.66 33.8 30.17 39.8 10.00 53.2 25.44 56.0 49.69 37.73月 12.56 -0.7 3.22 23.2 21.36 34.3 7.32 57.2 18.08 58.1 36.08 39.22月 7.52 15.0 2.00 54.6 12.52 27.5 4.44 64.8 10.98 66.4 21.78 42.11月 3.92 40.0 1.03 101.0 7.13 29.5 2.47 83.6 5.59 59.1 11.55 36.5对比各类电子信息产品的进出口情况,8月属于顺差的有家用电子类(57亿美元),计算机类(43亿美元);电子器件逆差最大,达80亿美元;通信设备类和广播电视类产品出超不多;电子元件类是基本平衡,而往年是出口大大高于进口,1999年全年顺差16亿美元。 近年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的特点是:通信设备中无线、无绳设备增长比有线通信设备增长快;光电子设备(如光通信、激光设备、光驱等)增长快;计算机类及网络设备增长快;新型元器件比传统元器件增长快。预计全年出口额超过5亿美元的有,电话机、移动电话手机、微机、计算器、打印机、扫描仪、硬盘和光盘驱动器、显示器、彩电、激光视盘机、激光唱机、收录机、汽车收音机和收录放组合机、电容器、印制电路板、集成电路、彩管、电声器件、晶体管、电机、碱性蓄电池等。预计全年进口额超过5亿美元的有,移动电话手机、移动通信基站、打印机、硬盘和光盘驱动器、电容器、印制电路板、集成电路、彩管、晶体管等。电子产品进出口贸易方式都以进料加工贸易方式为主,反映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在掌握技术和采购权上比以来料加工的方式为主的阶段,有了相当大的提高和主动权。同时,在我国市场的进口电子产品中,以贸易额比,实际在国内加工才成为商品的已占近六成。二、2001年各类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趋势预测1、 各类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额年平均增长率:通信类由于国际移动通信设备市场近年火爆,大大高于电视机、PC机(现世界产量仅1.4亿部),成为电子信息产品第一大产品,1999年2.8亿部,2000年猛增到4.1亿部,2001年随电子元器件供应量的增加,产量会进一步增加,我国出口也将有新的机遇,预计全年增长率在70%左右。广播电视类增长率约110%;计算机约45%。家用电子类中如电视机、收音机、收录机、视盘机等产量居世界第一,由于处于换代时期,我国产品档次又是中低档,国际上AV设备除带有MD的市场外总需求增长很小,故对明年的出口不能乐观,增长3040%或更低。电子元器件由于移动通信的频率和计算机基频、光纤传输速率、高频和高速集成电路的发展都进入了以GHz为单位的时代,而电子元器件是一个整体,现时必然要从以半导体分立器件和低频低速集成电路为核心的小型化元器件时代进入以高频高速集成电路为核心、表面贴装元器件为代表的微电子元器件时代,而我国新型元器件发展还不尽如人意,尤其高频特性好的高品质元器件缺乏,所以电子元件与电子器件类的出口也未许乐观,预计2001年电子元件出口增长率约15%,电子器件约为20%。2、 各类电子信息产品进口额年平均增长率:虽然国产品牌移动电话手机的市场份额在扩大,其他通信设备本地化生产增长较快,但设备的更新换代有的已加快到几个月,技术和功能变化也十分迅速,加之国内消费心理的特殊性,所以通信设备进口有继续增长的趋势,当然数量增长要高于金额的增长,预计全年增长率约20%。计算机类产品随着国内市场普及率的提高仍有相当高的增长率,预计预计全年增长率约34%;家电产品类明年进口的增长率会低于今年的增长率,约40%。电子元件类尤其一些新型和高质量品种元件的进口,包括手机用元器件的成套进口将使电子元件的进口增长率达40%,而且可能变成逆差;电子器件进口仍是最多,增长率基本上在37%左右;电子仪器和电子材料类产品仍有很大的增长,预计为100%。综合各种情况,预计2001年电子信息产品的出口额可达765亿美元,进口为760亿美元。三、看法和建议1、要仔细研究加入WTO、ITA(信息技术协议)、BTA(全球基础电信协议)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尤其要注意对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带来的新问题。要研究对我国发展新型元器件,包括中西部发展基础元器件的影响。 2、美国对华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法案已获批准,这样,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美国与中国又建立了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这将大大减少中间环节,有利于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直接向美出口,增加出口,提高效益。因此,在对美贸易新条件下,尚需进一步研究新策略。3、电子元器件的大额逆差需认真研究、认真对待。当前已进入微电子元器件时代,我国靠劳动力密集的优势使一些元器件的产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生产大国的时代即将过时。由于其总体水平比较低,主要表现在:产品的一致性差和价格竞争力弱,高不攀、低不就。前者影响市场准入,尤其影响进入跨国公司的配套市场,档次低、卖不上价格;后者影响市场占有率。为此,要提高国内外的竞争力,必须在工艺和工艺设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