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初中复习提纲.doc_第1页
《历史与社会》初中复习提纲.doc_第2页
《历史与社会》初中复习提纲.doc_第3页
《历史与社会》初中复习提纲.doc_第4页
《历史与社会》初中复习提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与社会初中复习提纲注:有关历史部分用红色,有关地理部分用黑色,有关社会部分用蓝色。七上 共计37课(1)我的家在哪里从社区看我家(P4-6) 在社区中生活(P7,8) (2)乡村与城市乡村聚落(P9,10)1 人在社会中生活 城市聚落(P11-13) 往来在区域之间(P14,15) (3)从地图上获取信息(一)(P16-18)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二)(P19-21) (1)大洲和大洋人类的栖息地(P24-27) 海洋对人类的影响(P28,29) (2)自然环境地形多样(P30-32) 气象万千(P33-36) 众多的河湖(P37-39)2 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风光迥异(P40,41) (3)世界大家庭人口与人种(P42-44) 语言与宗教(P45-47) 国家和地区(P48-52) (4)从地球仪上看世界(一)(P53) 从地球仪上看世界(二)(P54,55) (1)家住平原稻作文化的印记(P58-60) 用机械种庄稼(P61-63) (2)与山为邻垂直的生计(P64-66) 山地之国(P67-69) (3)傍水而居耕海牧鱼(P70-72)3 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水上都市(P73-75) (4)草原人家逐水草而居(P76-78) 现代化的牧场(P79-81) (5)干旱的宝地石油宝库(P82-84) 沙漠绿洲(P85-87) (6)如何认识区域以南非为例确定区域的位置与范围、评析区域的自然条件(P88,89)关注区域的人文特色、感受区域的发展(P90,91) (1)美国政治的心脏:华盛顿(P94-96) (2)文化艺术之都:巴黎(P97-100) (3)IT新城:班加罗尔(P101-103)4 文明中心城市 (4)汽车城:蔚山(P104-106) (5)城市规划的典范:巴西利亚(P107-109) (6)如何认识城市以莫斯科为例 描述城市的位置和环境(P110,111) 归纳城市的特色(P111-113)七下 共计38课 (1)国土与人民辽阔的疆域(P2-4) 行政区划(P5-7) 众多的人口、多民族的大家庭(P8-10) (2)山川秀美复杂多样的地形(P11-13) 季风的影响(P14-16)5 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母亲河A.黄河(P17-19) B.长江(P19-21) (3)地域差异显著秦岭淮河分南北(P22-25) 东部和西部差异显著(P26-28) 交流与互补(P29) (4)认识台湾(P30-33) (1)北方地区红松之乡(P36-38)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P39-41) 古老而现代的首都北京(P42-44) (2)南方地区水乡孕育的城镇(P45-47) 富庶的四川盆地(P48-50) 开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P51-53)6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我国的经济中心上海(P54-56) (3)西北地区丝路明珠(P57-59) 草原风情(P60-62) 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乌鲁木齐(P63-65) (4)青藏地区海拔最高的牧区(P66-68) 高原圣城拉萨(P69-71) (5)如何开展社会调查以调查家乡为例(P72-75) (1)规则的演变规则之“源”(P78,79) 规则之“变”(P80,81) (2)传媒的行程生活中的文化传播(P82-84)7 生活的变化 现代社会的大众传媒(P85,86) (3)生活的故事生活的时代印记(P89-91) 生活的代际差异(P92-95) (4)区域的变化(P92-95) (1)原始先民的家园追寻原始先民的足迹(P98,99) 走访原始的农业聚落(P100-102) (2)早期文明区域大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P103-106)8 文明探源 诞生于爱琴海与中美洲地区的文明(P106-108) (3)中华文明探源中华文明的曙光(P109-111) 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P112,113) (4)过去的历史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P114-119)八上 共计36课 (1)亚非大河文明古代埃及(P2-4) 古代西亚国家(P5-7) 古代印度(P7-9) (2)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早期国家与社会(P10-13)1 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 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P13-15) 百家争鸣(P15-17) (3)西方古典文明西方文明的摇篮(P18-21) 罗马帝国的兴衰(P21-24) 西方文明之源(P24-26) (4)对比早期区域文明之间的异同(P27-29) (1)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P32-35)2 相继兴衰的中古西欧国家 (2)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P36-39) (3)日本的大化改新(P40-42) (4)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样性(P43-45) (1)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P48-51) (2)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P52-54)3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一):(3)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P55-57)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4)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P58-62) (5)昌盛的秦汉文化(P63-67) (6)探寻丝绸之路(P68-71) (1)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P74-77) 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P77-79) 北方的民族融合(P80-82) 璀璨的科技与艺术(P83-85) (2)隋唐:开放革新的时代 隋的兴亡(P86-88)4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二): 唐的盛衰(P88-92)“多元一体”格局与文明高度发展 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P92-95) 唐代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P95-97) (3)宋元: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 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P98-100) 北宋与辽、西夏并立(P100-102) 南宋与金的和战(P103-105) 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P105-108) 经济重心的南移(P108-110) 社会生活与文化(P111-113) 影响深远的宋元科技(P113-115) (4)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都市生活(P116-119)八下 共计34课(1)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发展明清帝国的兴替(P2-4)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P4-8) 农耕文明的繁盛(P8-11)5绵延不绝的中华文 (2)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明(三):农耕文明的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P12-14)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P14-18) 群星璀璨的晚明科学巨匠(P18-20) (3)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皇权膨胀(P21-23) 近代前夜的危机(P23-25) (4)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P26-29) (1)连通世界的新航路(P32-35) (2)冲破思想的牢笼“人的发现”(P36-38) 科学革命(P39-41)6 世界工业文明的曙 启蒙运动(P41-43)光与近代社会的开端 (3)资产阶级革命:新体制的创立 英国议会对王权的胜利(P44-46) 美国的诞生(P46-48)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P49-51) (4)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P52-55) (1)工业革命(P58-61) (2)工人的斗争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P62-65) (3)资本主义的扩展德国统一(P66-68) 美国南北战争(P68-70)7 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 俄国改革(P71,72) 明治维新(P73,74) (4)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P75-77) (5)第二次工业革命(P78-81) (6)感悟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P82-85) (1)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鸦片战争的烽烟(P88-90)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P90-92)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P93-95)8 19世纪中后期工业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P95-97)文明大潮中的近代中国(2)洋务运动与现代民族工业的发展(P98-101) (3)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维新变法运动(P102-105)文化教育革新(P105-107) (4)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P108-111)九上 共计35课(1)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P2-4) 第一次世界大战(P5-7) 凡尔赛体系下的“和平”(P8-10) (2)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1 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 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P11-13)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P14-16)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P17-19) (3)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P20-22) (4)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P23-25) (1)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与发展俄国十月革命(P28-30) 苏联早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P31-33) (2)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土耳其凯末尔革命(P34-36) 印度的觉醒(P37-39) (3)美国的资本主义改革30年代的大危机(P40-42) 罗斯福新政(P43-45)2 开辟新的发展道路 (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新文化运动(P46-48) “五四”运动(P49-5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P52-54) (5)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P55-57)工农武装割据(P58-60)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P61-63) (6)历史地认识多样的发展道路(P64-67) (1)中国抗日战争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P70-72) 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P73-75) 全民族的抗战(P76-78) 抗日战争的胜利(P79,80)3 中国抗日战争与(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扩大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P81-83) 大战的爆发(P84-86) 德国苏联和日本偷袭珍珠港(P87-89) (3)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与胜利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大战的转折(P90-92)雅尔塔会议与德日投降(P93-95) (4)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P96-99) (1)两种命运的决战内战的爆发(P102-104)4 中国革命的胜利 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P105-107) (2)新中国的诞生(P108-110) (3)回顾近代中国的百年历程(P111-114)九下 共计35课 (1)两极格局的形成(P2-5) (2)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美国成为超级大国(P6-8) 西欧的复兴与联合(P9-11) 日本成为经济大国(P12-14)5 冷战时期的世界 福利国家的出现(P15-17) (3)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苏联的改革与发展(P18-20)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P21-23) (4)亚非拉地区的发展殖民体系的瓦解(P24-26) 动荡的中东(P27-29) (5)聚焦文化软实力(P30-33) (1)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与探索巩固新生政权(P36-38)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P39-41) 失误与挫折(P42-44) (2)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伟大的历史性挫折(P45-47)6 新中国的建设与改革 改革开放的推进(P48-50) (3)民族区域自治与民族团结(P51-53) (4)“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P54-56) (5)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P57-59) (6)走在复兴之路上:感受中国的精神力量(P60-63)(1)历史性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改革开放的新阶段(P66-68) 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P69-71) (2)经济全球化(P72-75)7 跨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3)世界多极化趋势世界多极化与欧洲一体化(P76-78)联合国与走向世界的中国(P79-81) (4)当代科技革命与社会生活(P82-84) (5)如何面对“和平与发展”的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