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础保分专题七 遗传规律与伴性遗传NO.1学前自主测评选择题练明高频考点考点一 孟德尔遗传定律及相关比例的变式应用1(2018泉州质检)下列与生物遗传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非等位基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形成配子时进行自由组合B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指F1产生的雌、雄配子之间自由组合C测交方法可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和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D杂合子随机交配,子代性状分离比是31或9331解析:选C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才进行自由组合;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指F1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导致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测交实验可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还可检测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D选项描述的随机交配的杂合子,并不知道其中含有的基因对数和基因间的关系,所以无法预测子代性状分离比。2某昆虫的触角有长触角、中触角和无触角三种,分别受位于一对常染色体上的基因M、M1、M2控制,且具有完全显隐性关系。某研究小组做了如图所示杂交实验,其中无触角亲本是纯合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M、M1、M2在遗传中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M对M1为显性,M1对M2为显性C该昆虫关于触角的基因型有6种D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M2M1、M1M1解析:选CM、M1、M2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属于复等位基因,在遗传中遵循分离定律;亲本是中触角和无触角(纯合子),子一代没有无触角,有中触角和长触角,由此判断,中触角对长触角为显性,长触角对无触角为显性,因此M1对M为显性,M对M2为显性;该昆虫关于触角的基因型有M1M1、MM、M2M2、M1M、M1M2、MM2,共6种;据选项B推断的基因显隐性关系可知,亲本中触角的基因型为M1M,无触角的基因型为M2M2。3(2018南通模拟)水稻花粉粒中淀粉的非糯性对糯性为显性(以W、w表示相关基因),非糯性的花粉粒遇碘呈蓝黑色,糯性的花粉粒遇碘呈橙红色。用纯种的非糯性圆花粉粒水稻与纯种的糯性长花粉粒水稻进行杂交,F1全为圆粒非糯性品种(花粉粒形状相关基因以A、a表示)。取F1成熟花粉,加碘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并记载花粉粒的类型及数目,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花粉粒类型蓝黑色圆形蓝黑色长形橙红色圆形橙红色长形数目28262726A两对相对性状中圆花粉粒、非糯性属于显性B实验结果表明F1能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雄配子C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D橙红色圆粒花粉细胞的基因组成为wwAA或wwAa解析:选D用纯种的非糯性圆花粉粒水稻与纯种的糯性长花粉粒水稻进行杂交,F1全为圆粒非糯性品种,说明圆花粉粒、非糯性属于显性。亲本纯种的非糯性圆花粉粒水稻与纯种的糯性长花粉粒的基因型分别是WWAA、wwaa,F1的基因型为WwAa,分析表中信息可知:F1能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雄配子,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橙红色圆粒花粉细胞的基因组成为wA。4(2018成都模拟)玉米的某一性状有野生型和突变型,由一对基因B和b控制,杂合子中有87.5%的个体表现为突变型。某一个玉米群体自交,F1中出现两种表现型。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F1的基因频率与亲本相比不会发生改变B亲本可均为突变型CF1中的杂合子自交后代突变型野生型115DF1自由交配产生的F2中,突变型与野生型的比例会发生改变解析:选D某一个玉米群体自交,F1中出现两种表现型,说明该群体的基因型为Bb,B的基因频率为1/2,b的基因频率为1/2,Bb自交后,F1为1/4BB、1/2Bb、1/4bb,B的基因频率为1/2,b的基因频率为1/2,两者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杂合子Bb中有87.5%(7/8)的个体表现为突变型,则亲本可均为突变型。F1中的杂合子Bb自交后代,突变型所占的比例为BB(1/4)Bb(2/47/8)11/16;野生型所占的比例为bb(1/4)Bb(2/41/8)5/16,所以F1中的杂合子自交后代突变型野生型115。F1(1/4BB、1/2Bb、1/4bb)自由交配,F2中BB为1/4、Bb为1/2、bb为1/4,前后代基因型频率不变,表现型比例也不发生改变。5某种一年生自花传粉植物,其叶形由1对等位基因(椭圆形叶D、掌形叶d)控制。现以基因型为Dd的椭圆形叶植株作为亲本进行实验观察,发现第2代、第3代、第4代中椭圆形叶和掌形叶植株的比例均为2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椭圆形叶植株产生含有D的雄配子和含d的雄配子的比例是11B掌形叶植株可能无法产生可育的配子C第3代植株中D基因的频率为50%D该性状遗传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解析:选C亲本Dd产生的雄配子和雌配子中都有D和d两种,每种性别的两种配子之比都为11;致死的是含DD的椭圆形叶植株,另外每代中的掌形叶植株可能无法产生可育的配子,即不能产生子代;由于每代植株中Dddd21,所以每代植株中D基因频率都为1/3,d基因频率都为2/3;该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杂合子(Dd)在产生配子时,D和d彼此分离,进入到不同配子中遗传给后代,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6在某小鼠种群中,毛色受三个复等位基因(AY、A、a)控制,AY决定黄色、A决定灰色、a决定黑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其中基因AY纯合时会导致小鼠在胚胎时期死亡,且基因AY对基因A、a为显性,A对a为显性,现用AYA和AYa两种黄毛鼠杂交得F1,F1个体自由交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鼠种群中的基因型有6种BF1中雄鼠产生的不同种类配子的比例为121CF2中A的基因频率是1/4DF2中黄鼠所占比例为1/2解析:选D根据题意分析可知:AYA和AYa两种黄毛鼠杂交得F1,F1为1AYAY(死亡)、1AYA(黄色)、1AYa(黄色)、1Aa(灰色),因此黄色灰色21,AY的基因频率1/3,A的基因频率1/3,a的基因频率1/3,F1个体自由交配,F2为AYAY(死亡)1/9、AYA(黄色)2/9、AYa(黄色)2/9、Aa(灰色)2/9、AA(灰色)1/9、aa(黑色)1/9,因此F2中AYA(黄色)AYa(黄色)Aa(灰色)AA(灰色)aa(黑色)22211,则F2中黄色灰色黑色431。由于基因AY纯合时会导致小鼠在胚胎时期死亡,所以该鼠种群中存活小鼠毛色的基因型有AYA、AYa、AA、Aa、aa,共5种;F1中雄鼠的基因型有AYA、AYa、Aa,比例为111,所以雄鼠产生的不同种类配子比例为AYAa111;F2中A的基因频率(222)(2222221212)3/8;F2中黄色灰色黑色431,因此F2中黄鼠所占比例为1/2。考点二 伴性遗传与人类遗传病7下列有关性染色体及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都与性别决定有关B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含W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C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D正常情况下,表现正常的夫妇不可能生出色盲儿子解析:选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有的并不控制性别,如色盲基因。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中,雌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异型的,即ZW;雄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同型的,即ZZ,由此可推知含W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有多种,只有由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生物才有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之分。红绿色盲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母亲为携带者,则可能生出色盲儿子。8已知果蝇的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现选取两只亲代果蝇杂交,所得F1中直毛雌果蝇121只,分叉毛雌果蝇0只,直毛雄果蝇60只,分叉毛雄果蝇61只。则F1产生的卵细胞中具有A和a的比例及精子中具有A和a的比例分别是()A31,31B11,31C11,11 D31,11解析:选D依题意可知:F1中的雌果蝇均为直毛,雄果蝇直毛分叉毛11,说明性状的表现与性别相关联,控制毛型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直毛为显性性状,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XAXa、XAY。F1雌果蝇的基因型为1/2XAXA、1/2XAXa,产生的卵细胞为3/4XA、1/4Xa,即产生的卵细胞中具有A和a的比例为31;F1雄果蝇的基因型为1/2XAY、1/2XaY,产生的精子为1/4XA、1/4Xa、1/2Y,即产生的精子中具有A和a的比例为11。9(2019届高三安阳测评)为确定果蝇A性状和B性状的相对显隐性,某研究者将正常的具有A性状的雄果蝇与染色体组成为XXY的具有B性状的雌果蝇进行杂交,得F1。已知控制A性状和B性状的基因均位于果蝇的Y染色体上且位置相同,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成为XXY的细胞,其两条染色体可移向细胞一极,另一条移向另一极;染色体组成为XXY的个体为可育雌性,染色体组成为XYY的个体为可育雄性,染色体组成为XXX和YY的个体致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亲本雌果蝇可产生4种配子,F1的雌雄比例为11BA性状和B性状的遗传雌雄果蝇中都可能出现C若雄性后代表现为A性状B性状41,则A性状是显性D若雄性后代表现为A性状B性状32,则B性状是显性解析:选D根据题意可知,亲本雌果蝇的染色体组成为XXY,其产生的4种雌配子及比例为2X、2XY、1XX、1Y,亲本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为XY,其产生的配子有1X和1Y。F1中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及比例为2XX(雌性)、2XXY(雌性)、1XXX(致死)、1XY(雄性)、2XY(雄性)、2XYY(雄性)、1XXY(雌性)、1YY(致死),因此,F1的雌雄比例为5511;已知控制A性状和B性状的基因均位于果蝇的Y染色体上且位置相同,且染色体组成为XXY的个体为可育雌性,染色体组成为XYY的个体为可育雄性,由此可推知A性状和B性状的遗传雌雄果蝇中都可能出现;亲本中正常的具有A性状的雄果蝇基因型设为XYA,其产生的配子有1X和1YA,亲本染色体组成为XXY的具有B性状的雌果蝇的基因型设为XXYB,其产生的配子有2X、2XYB、1XX、1YB,则F1雄果蝇有1XYB、2XYA、2XYAYB。若雄性后代表现为A性状B性状41,说明XYAYB表现为A性状,则A性状是显性。结合C选项分析,若B性状是显性,说明XYAYB表现为B性状,则雄性后代表现为A性状B性状23。10(2018张家界模拟)如图所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3和6患有某种单基因遗传病,其他成员正常。不考虑突变,下列对控制该遗传病的等位基因所在染色体、致病基因的显隐性情况的描述,不可能的是()A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致病基因为隐性B等位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致病基因为显性C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致病基因为显性D等位基因位于X和Y染色体上,致病基因为隐性解析:选B据图分析,3、6有病,4、5正常,而他们的后代都正常,则该病可能是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也可能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由于3有病,其女儿(7)正常,则该病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于6有病,其儿子正常,因此该病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但是可能是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的隐性遗传病。11(2018南京模拟)血友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图中两个家系都有血友病患者(相关基因为H、h),2和3婚后生下一个性染色体组成是XXY非血友病的儿子(2),家系中的其他成员性染色体组成均正常。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示家系中,1基因型只有1种,3基因型有2种可能B若1和正常男子结婚,所生育的子女中患血友病的概率是1/4C2性染色体异常的原因一定是3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XX没有分开D若3是女性,出生前可使用由基因H制成的基因探针进行产前诊断解析:选C血友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基因型为XHXh,3基因型可能为XHXH、XHXh;2是血友病患者,则1的基因型是XHXh,其与正常男子XHY结婚,所生育的子女中患血友病的概率是1/4;2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且不患血友病,其父亲患血友病,则说明其两条X染色体都来自母亲3,可能是3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XX没有分开或姐妹染色单体XX没有分开;若3是女性,出生前可使用由基因H制成的基因探针进行产前诊断。12TaySachs病是一种单基因隐性遗传病,患者的一种溶酶体酶完全没有活性,导致神经系统损坏,患者通常在4岁前死亡。在中欧某地区的人群中,该病发病率高达1/3 600。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TaySachs病的致病基因通过杂合子在亲子代间传递B正常个体的溶酶体能合成部分水解酶C该病杂合子不发病是因为显性基因抑制了隐性基因的表达D在中欧该地区约60人中就有一个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解析:选ATaySachs病是一种单基因隐性遗传病,因患者在4岁前死亡,该病的致病基因只能通过杂合子在亲子代之间传递;正常个体的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但自身不能合成水解酶,水解酶的合成场所为核糖体;TaySachs病是一种单基因隐性遗传病,该病杂合子不发病是因为靠显性基因所产生的酶足以维持正常的性状,并不是因为显性基因抑制了隐性基因的表达;设致病基因为a,正常基因为A,据题意可计算a、A的基因频率为:a1/60,A59/60。据此可计算出正常人群中携带者的概率是:2Aa/(AA2Aa)(259/601/60)/(59/6059/60)(259/601/60)2/61,约为1/30,即在中欧该地区约30人中就有一个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非选择题练通综合交汇13畜禽中色素相关性状是重要的品种特征。为揭示鸭的喙色遗传规律,研究者用两个品系的黑喙鸭与黄喙(无色素)鸭杂交,F1的不同表现型的个体数如下图;从F1中选取不同喙色个体进行杂交,结果如下表。杂交组合F1喙色F2表现型及比例一黑黑黑花黄934二黑黄黑花黄314三黄黄全黄(1)鸭喙色的遗传由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据表中组合_可知,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_定律。(2)已知组合二中F1黄喙鸭的基因型为Aabb,则_基因控制黑色素的合成,_基因影响黑色素在喙部的沉积,由此推测花喙形成的原因是_。(3)已知本实验亲代黄喙鸭的基因型为aabb,由图中结果推测品系甲中黑喙鸭的基因型为_和_。杂交组合三F2中黄喙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解析:(1)杂交组合一中F2的性状分离比为黑花黄934(为9331的变式),说明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此外,杂交组合二的F2有3种表现型的个体,也能说明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结合对(1)的分析可知:黑喙鸭的基因型为A_B_。已知组合二中F1黄喙鸭的基因型为Aabb,则B基因控制黑色素的合成,A基因影响黑色素在喙部的沉积,由此推测花喙(aaB_)形成的原因:能合成黑色素,但色素未能沉积在整个喙部,造成喙部黑黄相间。(3)已知本实验亲代黄喙鸭的基因型为aabb。分析图示:黄喙鸭aabb与品系甲中的黑喙鸭杂交,F1中有极少数的黄喙鸭,其余均为黑喙鸭,说明品系甲的黑喙鸭中有少量杂合子,其基因型为AABB和AABb。因黄喙鸭aabb与品系乙中的黑喙鸭杂交所得F1中没有黄喙鸭,所以黄喙鸭aabb与品系甲中黑喙鸭的杂交,其子代基因型均为Aabb。在杂交组合三中,F1中的黄喙鸭(Aabb)与黄喙鸭(Aabb)杂交,F2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bbAabbaabb121,均为黄喙,其中黄喙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2。答案:(1)一、二自由组合(2)BA能合成黑色素,但色素未能沉积在整个喙部,造成喙部黑黄相间(3)AABBAABb1/214某昆虫有白色、黄色、绿色三种体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相关色素的合成原理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与、与过程均可说明基因与性状关系是_。(2)在绿色昆虫中,只有绿色的体表细胞含有绿色色素,其根本原因是_。(3)两只绿色昆虫杂交,子代出现了3/16的黄色昆虫,此两只绿色昆虫的基因型为_,子代中白色昆虫的性别情况是_。(4)现有一只未知基因型的白色雌虫Q;请从未知基因型的绿色、白色和黄色雄虫中选材,设计一个一次性杂交实验,以准确测定Q的基因型(写出相关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实验思路:_。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若子代的雌虫体色均为绿色,则Q的基因型是_。若_,则Q的基因型是AaXbXb。若_,则Q的基因型是_。解析:(1)图中表示基因控制酶的合成,表示酶催化过程,由此说明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的。(2)绿色昆虫中,只有皮肤细胞才呈现绿色,这是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即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相关基因只在皮肤细胞表达。(3)据题意可知,雌性昆虫基因型为A_XBX,雄性昆虫基因型为A_XBY,后代出现的黄色昆虫的基因型为aaXB_,比例为3/16(1/43/4),说明亲本两只绿色昆虫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AaXBY,因此后代白色昆虫(_ _XbY)只能是雄虫。(4)未知基因型的白色雌虫Q的基因型可能为AAXbXb、AaXbXb、aaXbXb,为了鉴定其基因型,可以让其与黄色雄虫aaXBY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体色和性别情况。若子代的雌虫体色均为绿色(AaXBXb),说明Q的基因型是AAXbXb。若子代雌虫体色为绿色黄色11(或绿雌黄雌白雄112),则Q的基因型是AaXbXb。若子代的雌虫体色均为黄色(或黄雌白雄11),则Q的基因型是aaXbXb。答案:(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2)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所致(不同细胞中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3)AaXBXb、AaXBY全部为雄虫(4)让白色雌虫Q与黄色雄虫杂交得子代,观察并统计子代的体色和性别情况AAXbXb子代雌虫体色为绿色黄色11(或绿雌黄雌白雄112)子代的雌虫体色均为黄色(或黄雌白雄11)aaXbXb15(2019届高三广州测评)已知某二倍体植物的宽叶和窄叶是由等位基因A、a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抗病和感病是由等位基因B、b控制的另一对相对性状。研究小组让某宽叶抗病植株自交,所得子一代表现型及比例为宽叶抗病宽叶感病窄叶抗病窄叶感病5331。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回答问题:(1)该植物的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显性性状为_。(2)该研究小组推测子一代出现上述比例的原因可能是亲本中基因型为_的雄配子不育,若该推测正确,则子一代中基因型与亲本相同的个体所占比例为_。(3)该研究小组通过秋水仙素处理培育出基因型为AAaa的四倍体植株,若该四倍体植株所产生的不同配子均可育,其自交所得F1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_,该过程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4)请以题干中所述的亲本和子一代为材料,设计遗传实验判断子一代出现上述比例是亲本中某基因型的雄配子不育造成的还是亲本中某基因型的雌配子不育造成的。(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即可)解析:(1)由题意“某宽叶抗病植株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5331(实质是9331的变式)”可推知,该植物的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宽叶和抗病是两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2)若将子一代的性状分离比(5331)拆开来分析,则有宽叶窄叶21,抗病感病21,推测亲本中基因型为AB的雄配子可能不育。若该推测正确,亲本产生的雌配子及其比例为ABAbaBab1111,产生的雄配子及其比例为AbaBab111,则亲本自交产生的子一代中基因型与亲本相同的个体(AaBb)所占比例为1/4(AB)1/3(ab)21/4(Ab)1/3(aB)1/4。(3)基因型为AAaa的四倍体植株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AAAaaa141,其自交后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AAAA和aaaa)所占比例为1/6(AA)1/6(AA)1/6(aa)1/6(aa)1/18。该过程只涉及一对等位基因,没有涉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所以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4)为了判断子一代出现上述比例是亲本中某基因型的雄配子不育造成的还是亲本中某基因型的雌配子不育造成的,可以让题干所述亲本宽叶抗病植株分别作为父本和母本进行测交实验,再根据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进行判断即可。答案:(1)遵循宽叶和抗病(2)AB1/4(3)1/18不遵循(4)让题干所述亲本宽叶抗病植株与子一代中窄叶感病植株进行正反交实验,分别观察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NO.2练后循图忆知知识深化拓展1理清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关系及相关比例(填图)2辨明性状分离比出现偏离的原因(1)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自交:AaAa1AA2Aa1aa21显性纯合致死,即AA个体不存活。全为显性隐性纯合致死,即aa个体不存活。121不完全显性,即AA、Aa、aa的表现型各不相同。(2)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自由组合定律的异常分离比:F1:AaBbF2正常情况下,F2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异常情况下:基因完全连锁现象:图1图2常考题点练通 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及遗传基本概念的应用1(2018江苏高考)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会导致子二代不符合31性状分离比的情况是()A显性基因相对于隐性基因为完全显性B子一代产生的雌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数目相等,雄配子中也相等C子一代产生的雄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活力有差异,雌配子无差异D统计时子二代3种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相等解析:选C子一代产生的雄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的活力有差异,会使2种类型配子比例偏离11,从而导致子二代不符合31的性状分离比。2(2017海南高考)遗传学上的平衡种群是指在理想状态下,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不再改变的大种群。某哺乳动物的平衡种群中,栗色毛和黑色毛由常染色体上的1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多对黑色个体交配,每对的子代均为黑色,则说明黑色为显性B观察该种群,若新生的栗色个体多于黑色个体,则说明栗色为显性C若该种群栗色与黑色个体的数目相等,则说明显隐性基因频率不等D选择1对栗色个体交配,若子代全部表现为栗色,则说明栗色为隐性解析:选C若所选多对黑色个体均为纯合子,不论黑色是否为显性,其后代均为黑色,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若该种群原来就是栗色个体占多数,即便栗色为隐性,新生个体中栗色个体也会多于黑色个体;相关基因用A、a表示,若栗色与黑色个体数相等,则AAAaaa,所以Aa;若所选栗色个体为纯合子,无论栗色是否为显性,其子代全部为栗色,由此不能说明栗色的显隐性。 亲子代基因型、表现型的推断及相关计算3(2017全国卷)若某哺乳动物毛色由3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独立分配的等位基因决定,其中,A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B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褐色素转化为黑色素;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相应的隐性等位基因a、b、d的表达产物没有上述功能。若用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黄色,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的数量比,则杂交亲本的组合是()A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B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C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D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解析:选D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的数量比,总数为64,故F1中应有3对等位基因,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对各项进行逐项分析即可得出答案。A项,AABBDDaaBBdd的F1中只有2对等位基因,AAbbDDaabbdd的F1中也只有2对等位基因;B项,aaBBDDaabbdd的F1中只有2对等位基因,AAbbDDaaBBDD的F1中也只有2对等位基因;C项,aabbDDaabbdd的F1中只有1对等位基因,且F1、F2都是黄色,AAbbDDaabbdd的F1中只有2对等位基因。A、B、C项中的亲本组合都不符合。D项,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的F1中含有3对等位基因,F1均为黄色,F2中毛色表现型会出现黄褐黑5239的数量比,符合要求。4(2016全国卷)用某种高等植物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花。若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花为272株,白花为212株;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F2中白花植株都是纯合体B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C控制红花与白花的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D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种类比红花植株的多解析:选D本题的切入点在“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上,相当于测交后代表现出13的分离比,可推断该相对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设相关基因为A、a和B、b,则A_B_表现为红花,A_bb、aaB_、aabb表现为白花,因此F2中白花植株中既有纯合体又有杂合体;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 4种;控制红花与白花的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5种,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逆向组合法”推断亲本基因型(1)方法:将自由组合定律的性状分离比拆分成分离定律的分离比分别分析,再运用乘法原理进行逆向组合。(2)题型示例:1111(11)(11)(Aaaa)(Bbbb);3311(31)(11)(AaAa)(Bbbb)或(Aaaa)(BbBb);31(31)1(AaAa)(BB_ _)或(AaAa)(bbbb)或(AA_ _)(BbBb)或(aaaa)(BbBb)。AaBbAaBb 巧用遗传学比例解答遗传类问题5已知某种植物籽粒的红色和白色为一对相对性状,这一对相对性状受到多对等位基因的控制。某研究小组将若干个籽粒红色与白色的纯合亲本杂交,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P红粒白粒红粒白粒红粒白粒F1红粒红粒红粒F2红粒白粒红粒白粒红粒白粒31151631A控制红色和白色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B第、组杂交组合产生的子一代的基因型均可能有3种C第组杂交组合中子一代的基因型只有1种D第组的子一代测交后代中红色和白色的比例为31解析:选D根据第组产生的F2的比例为631,总份数为64(43),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有三对,它们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并且F1的基因型只有AaBbCc1种;根据第、组F2的性状比例分别为31、151可知,第组的F1的基因型中只有一对基因为杂合,另两对基因为隐性纯合,则第组的子一代的基因型有3种,第组的F1的基因型中有两对基因为杂合,另一对基因为隐性纯合,则第组的子一代的基因型有3种;由于第组的子一代只能产生两种配子,因此,它与aabbcc个体测交产生的后代中红色和白色的比例为11。6已知某植株的高产与低产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M、m控制,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300对亲本均分为3组进行了下表所示的实验一:组别杂交方案杂交结果甲高产高产高产低产141乙高产低产高产低产51丙低产低产全为低产该植株的花色遗传可能由一对或多对等位基因控制(依次用字母A、a;B、b;C、c表示)。为探究花色遗传,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实验二:将甲、乙两个白花品系杂交得F1,F1都开紫花,F1自花受粉产生F2,收获的F2中紫花162株,白花126株。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回答问题:(1)由实验一的结果可知,甲组的结果不符合31,其原因是_,乙组的高产亲本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_。(2)分析实验二可知,紫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至少受_对等位基因的控制,其遗传遵循_定律。若只考虑最少对等位基因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可能,则F1的基因型为_。(3)现用两紫花高产植株杂交,子代F1中有紫花高产紫花低产白花高产白花低产9331,淘汰白花植株,让其余植株自由传粉,子代中M基因的频率是_。解析:(1)甲组高产与高产杂交,后代出现了低产,说明低产是隐性性状;若亲本都是杂合子,则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而实际上的比例是141,说明亲本高产有的是纯合子,有的是杂合子;乙组高产(M_)与低产(mm)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51,说明亲本产生含M配子的概率为5/6,含m配子的概率为1/6,则亲本中MMMm21。(2)F2中紫花162株,白花126株,比例为97,说明子一代是双杂合子AaBb,所以紫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至少受两对等位基因的控制,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3)因为控制产量基因与控制花色基因是独立遗传的,所以淘汰白花植株不影响M基因的频率。高产与高产杂交,后代高产低产31,则说明亲本都是Mm,自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MMMmmm121,则M基因的频率为50%。答案:(1)高产亲本植株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21(2)两基因的自由组合AaBb(3)50%利用“性状比之和”,判断控制遗传性状基因的对数(1)依据:如果题目中给出的数据是比例的形式,或者给出的性状个体数之间的比值接近“常见”性状比的话,可以将性状比中各个数值相加。自交情况下,得到的总和是4的几次方,就说明自交的亲代中含有几对等位基因;测交情况下,得到的总和是2的几次方,则该性状就由几对等位基因控制。(2)实例:当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9331(各数值加起来是16,即42)或测交结果是1111(各数值加起来是4,即22)时,可立即判断为由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同理,如果题目中自交后代性状比中的数值加起来是256(即44)或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中的数值加起来是16(即24),可立即判断为由四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四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知识深化拓展1理清性染色体及其不同区段上基因的遗传规律(1)X、Y染色体的来源及传递规律:男性(XY):X只能传给女儿,Y则传给儿子。女性(XX):任何一条既可来自母亲,也可来自父亲。向下一代传递时,任何一条既可传给女儿,又可传给儿子。(2)仅在X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特点: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a.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b.世代遗传;c.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患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a.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b.隔代交叉遗传;c.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3)X、Y染色体同源区段遗传特点:涉及同源区段的基因型女性为XAXA、XAXa、XaXa,男性为XAYA、XAYa、XaYA、XaYa。(基因用A、a表示)遗传性状与性别的关系如下左图性状表现与性别有关,而右图性状表现与性别无关。2掌握判断性状遗传方式的两类方法(1)遗传系谱图中遗传病类型的判断:(填图)(2)特殊类型的判断:性状的显隐性:遗传方式:在右图所示的遗传图谱中,若已知男性亲本不携带致病基因(无基因突变),则该病一定为伴X隐性遗传病。常考题点练通 伴性遗传的类型和遗传特点1(2015全国卷)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遗传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B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C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D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解析:选B常染色体遗传病的男性与女性发病率相等;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女性患者,其父亲和儿子一定是患者;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女性发病率大于男性发病率;白化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不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2基因组成为XBXbY的甲,其父患色盲、其母表现正常。下列分析中可能性较大的是()甲母亲减数第一次分裂中,2条X染色体未分开而是一起进入了次级卵母细胞甲母亲减数第二次分裂中,2条X染色体未分开而是一起进入了卵细胞甲父亲减数第一次分裂中,2条性染色体未分开而是一起进入了次级精母细胞甲父亲减数第二次分裂中,2条性染色体未分开而是一起进入了精细胞ABC D解析:选B甲父母的基因型分别是XbY、XBX。甲的基因型为XBXbY,其中XB一定来自母亲、Y一定来自父亲,Xb可能来自父亲也可能来自母亲,不论来自哪一方,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的结果。3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和非同源区(、),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B若X、Y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同源区()上C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则男性患者的儿子一定患病D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则患病女性的儿子一定是患者解析:选C由题图可以看出片段位于Y染色体上,X染色体上无对应的部分,因此若某病是位于片段上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由题图可知片段是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因此在该部位会存在等位基因;由题图可知片段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对应区段,若该区段的疾病由显性基因控制,男患者致病基因总是传递给女儿,则女儿一定患病,而儿子是否患病由母方决定;若某病是位于片段上隐性致病基因控制的,儿子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母方,因此患病女性的儿子一定是患者。 X、Y染色体的传递规律(1)在儿子的X1Y中,X1来自其母亲,Y来自其父亲。向下一代传递时,X1只能传给女儿,Y则只能传给儿子。(2)在女儿的X2X3中,一条来自其父亲,一条来自其母亲。向下一代传递时,X2、X3中任何一条既可传给女儿,又可传给儿子。(3)一对染色体组成为X1Y、X2X3的夫妇生两个女儿,则女儿中来自父亲的都为X1,且是相同的;但来自母亲的可能为X2,也可能为X3,不一定相同。 人类遗传病及遗传系谱图分析4(2016全国卷)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C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D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解析:选D联系遗传平衡定律进行分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和女性中的发病率相等,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的平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男性和女性中的发病率相等,均等于1减去该病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的平方。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1减去该病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的平方。因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男性只要携带致病基因便患病,故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5在人类遗传病的调查过程中,发现6个患单基因遗传病的家庭并绘制了相应的系谱图(见下图)。6个家庭中的患者不一定患同一种遗传病,在不考虑突变和性染色体同源区段的情况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家系、符合红绿色盲的遗传B若图中患者患同一种遗传病,则致病基因可能位于性染色体上C若携带致病基因,则该夫妇再生一个患病女儿的概率为1/8D若不携带致病基因,则中患者的一个细胞中最多可存在4个致病基因解析:选C母亲患色盲,儿子一定患色盲,家系不符合红绿色盲的遗传;根据家系中双亲正常,女儿患病,可判断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携带致病基因,则该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夫妇再生一个患病女儿的概率为(1/4)(1/2)1/8;若不携带致病基因,则该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中男患者只有一条X染色体,细胞有丝分裂的M期可存在2个致病基因。6下图表示某遗传病的系谱图(假设该遗传病受基因A/a控制),若该地区正常人群中每100人中有1人为该病基因的携带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B5的基因型与1的基因型相同,与1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2C若1与一个患有该病的男性结婚,则他们生一个不患该病的女儿的概率为1/3D若4与该地一个表现正常的女性结婚,则他们生育一个患该遗传病孩子的概率为1/300解析:选C据图分析,1、2正常,其儿子有病,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病。又因为4有病,其儿子正常,说明该病不是伴X隐性遗传病,则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图示分析可知,1、2、5与6的基因型都是Aa,而1的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2/3;已知1的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2/3,与患有该病的男性aa结婚,后代发病率为2/31/21/3,因此他们生一个不患该病的女儿的概率(11/3)1/21/3;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该地表现正常的人中携带者(Aa)的概率是1/100,4基因型为Aa,因此4与该地一个表现正常的女性结婚,他们生育一个患该遗传病孩子的概率1/1001/41/400。 把握“正常人群”中杂合子的取值针对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而言,正常人群应包含AA、Aa两种基因型,倘若求解“与人群中某正常异性结婚”求“生一患病孩子的概率”类问题时切不可直接认定该异性的基因型为Aa,即不可用2A%a%作为人群中正常人群为杂合子的概率,必须先求得Aa、AA概率,即该异性的Aa%100%。 致死现象与特殊性状分离比7(2016全国卷)果蝇的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G、g控制,且对于这对性状的表现型而言,G对g完全显性。受精卵中不存在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用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据此可推测:雌蝇中()A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B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C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D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解析:选D结合选项,并根据题干信息: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可知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亲代雄蝇为显性个体,则子代雌蝇不可能有两种表现型,故亲代雄蝇应为隐性个体,基因型为XgY,说明受精卵中不存在g基因(即G基因纯合)时会致死。由于亲代表现型不同,故亲代雌蝇为显性个体,且基因型为XGXg,子一代基因型为XGXg、XgXg、XGY(死亡)、XgY。综上分析,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8果蝇的某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N/n控制,其中一个基因在纯合时能使合子致死(注:NN、XnXn、XnY等均视为纯合子)。有人用一对果蝇杂交,得到F1果蝇共185只,其中雄蝇63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上述结果不能判定出是N基因还是n基因纯合致死B可以判定出上述实验亲本中雌性果蝇的基因型C若F1雌性果蝇共有一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为nD若致死基因为N,让F1果蝇随机交配,理论上F2成活个体中基因N的频率为1/8解析:选D根据题干信息分析,一对果蝇杂交所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财务会计主管面试实战模拟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英语学科高频考点解析
- 甲状腺癌护理常规
- 甲状腺亢进的护理课件
- 中班古诗课件教学内容
-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练习题(含答案)
- 东北抗联精神教学课件
- 新解读《GB-T 36080-2018条码技术在农产品冷链物流过程中的应用规范》
- 生猪行业知识培训总结课件
- 生物酵素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储能专业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肽饲料市场供需现状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化工机械法兰连接课件
- 面肌痉挛手术护理要点
- 情绪识别与营销-洞察及研究
- 室上性心动过速急救护理
- 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招聘工作人员的(一)笔试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
- 2025年村官、村干部相关法律知识考试题(附含答案)
- 工会考试试题及答案青岛
- 《中国成人呼吸系统疾病家庭氧疗指南(2024年)》解读 2
- 稻虾养殖技术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