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交互式网络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oc_第1页
毕业设计(论文)-交互式网络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oc_第2页
毕业设计(论文)-交互式网络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oc_第3页
毕业设计(论文)-交互式网络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oc_第4页
毕业设计(论文)-交互式网络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2015届学士学位论文交互式网络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学生姓名: 班级:1182051 指导老师: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终身学习的提出和人们对知识的需求不断增加。促使了网络教学的不断发展。把现有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现在的教学模式相结合,就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就是网络教学模式。 交互式网络教学系统与其他网络教学的区别在于其交互性,要实现“人与人”的交互和“人与机”的交互。其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在于它不在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而且其面向对象是各个层面的人。人们不必受到年龄和职业的限制。本文主要研究是在网络模式下的教学系统,通过对现有网络技术和现代教学模式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功能需求。以ASP.NET作为开发平台,将系统分为了教学模块、资源模块、作业模块和答疑模块等。根据用户权限的不同,用户登入后进入不同的页面。实现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在线答疑和资源共享等功能。使得网络教学更加简单、方便,解决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以满足不同用户对教学的需求。关键词:ASP.NET 教学模式 远程教育 指导老师: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teractive network teaching system Student name:Yuan Zhicong Class:1182051 Supervisor:Tu Jiliang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as well as lifelong learning is put forward and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knowledge. Prompted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aching. The existing computer technology, network technology and the present teaching model, combining to form a new kind of teaching mode, is the network teaching mode.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interactive network teaching system and other network teaching is its interactive, so as to realize the interaction of human and man and machine interaction. Its difference from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is that it is not restricted by time, space, and its object-oriented is all levels of people. People dont have to be limited to age, and occupation.This article mainly research is under the mode of network teaching system,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network technology and modern teaching mode,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With ASP.NET as a development platform, the system is divided into the teaching module, the resource module, operation module and answering module, etc.According to different user permissions, the user login into different pages. Teachers teaching and student learning, Answer the questions online, and resources sharing, and other functions. Make the network teaching is more simple, convenient, solved the limitations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to meet the needs of different users on teaching.Keywords: ASP.NET teaching mode the remote education Signature of Supervisor: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2015届学士学位论文目录交互式网络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31.引言31.1课题背景与意义31.2网络教学系统的发展及现状31.3课题内容42.系统需求分析52.1系统用户分析52.2系统模块用例分析63.3 系统非功能需求分析83.3.1 易操作性83.3.2 安全性93.3.3 可靠性93.3.4 实时性93.交互式网络教学系统的设计103.1系统的设计103.1.1学习子系统113.1.2教学子系统123.1.3管理员子系统123.2.数据库设计133.2.1主要功能模块E-R图133.2.2数据库表的设计144.交互式网络系统的实现174.1登录模块的实现174.2注册模块的实现184.3教学模块的实现204.3.1流媒体的组成224.3.2流媒体的传输原理224.3.3流媒体服务器的构建224.3学生界面264.3.1学生个人信息页面264.3.2在线测试页面264.4 教师界面274.4.1教师个人信息界面274.4.2教师主要功能页面27 5. 系统运行环境及测试295.1运行环境295.2 软件测试的方法与步骤305.2.1 模块测试305.2.2 集成测试316.总结32参考文献33致 谢34 2 交互式网络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引言随着21世纪科技时代的到来和科学技术的水平发展与提高,信息容量的不断增加,知识更新换代的越来越快,原有的教学传播模式已无法满足我们现在的需求,急需要一种新的知识传播途径。来满足我们对知识的需求和终生学习的目标。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进步,使得基于网络技术的远程教育成为可能。网络教学是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新的产物。使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不但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计划和进度来进行学习,而且可以共享优秀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方法。网络教学成为这个时代的产物。1.1课题背景与意义随着21世纪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以及终身学习理念的影响。教育形式不在局限于传统的学校课堂是教学模式。交互式网络教学系统的发展成了当代社会的必然趋势。传统的教学模式是采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往往没有活力,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多为“填塞式”,这样的教学效果很难得到保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都在发生着深刻的改变,其中利用现有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将所有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利用现有网络和现有科学技术来实现网络教育的信息化,则是目前教学模式正在发生的改革。基于网络技术的教学系统,其实质是以课堂教学所需要的课件为核心资源,将课程上传到网络数据库中,并结合其它教学资源,如多媒体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资源等,能够实现教学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有效性,因而成为目前主流的网络教学模式之一。1.2网络教学系统的发展及现状在国际教育界,远程教育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流行,并作为概括远程教育这一特定领域教育现象的统一术语。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源于远程教育。现代远程教育是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起来的新型教育形式,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是扩大教育规模、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办学效益、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办好大教育的重大战略措施。纵观世界教育发展史,远程教育大致经历了三代:第一代即函授教学,以印刷品为主要沟通媒介,主要通过邮件方式传递信息;第二代广播电视教学,利用收音机、录音机及电视机进行教学活动,实效性增强;第三代即现代远程教学,是随着卫星和光缆电视以及各种双向交互式电了通信技术发展和应用,特别是随着全球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进步及其与认知科学的综合导致新一代知识或智能媒体的发展,使得以网络大学为代表的现代远程教育迅速发展,教学重心由教师逐渐转变为学生。第一、二代远程教育是单向传输的,其信息传输速度、质量等方面都不能令人满意,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数字技术之上的第三代现代远程教育改变了这一切,尤其是数字技术以及新的高效压缩技术的使用,以其高速的传输速度和逼真的视频、音频效果。1.3课题内容交互式网络教学系统是基于传统教学模式发展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是顺应信息时代发展的毕然趋势。本课题主要研究的是基于现有网络和计算机的情况下对网络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流媒体技术是实现交互式网络教学系统的关键性技术。交互式网络教学系统涵盖了网络教学业务中的各个功能部件,从学生信息、教师信息、课程教学以及资源管理等多方面形成了一体化教学模式, 解决了传统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系统高效、简洁的处理模式, 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了方便。初步设计并实现基于ASP.NET的交互式网络系统。系统针对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实现的主要功能模块主要分为五大块:学习模块,练习模块,讨论模块,资源管理以及教务管理。主要的用户群体分为三大类。学生可以在线学习,提交作业,下载资源等,教师可以上传课件,布置作业,上传资料等。还需要管理员对教务信息,学生信息等执行统一管理操作等。2.系统需求分析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这种模式下的教学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知识的需求和终身学习的理念。人们迫切的需要一种可以没有时间、空间限制的知识传播途径,网络教学模式成了最好的选择。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年龄等条件的约束。可以随时在家、在单位以及在咖啡厅都可以学到你想要的知识。由于不受年龄的限制,不管你是公司的职业,还是退休在家的爷爷奶奶,只要你想学习。这种模式下的教学都可以得以实现。教师也可以不受地点、时间的约束,上课的地点也不再固定,可以在家、学校或是办公室。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移动数字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使用移动设备浏览网页,观看视频等。但也正是因为这种移动传媒的出现,使得知识的容量越来越大。人们要想从中提取到有用的知识,存在一些难度,而且在这个以快节奏为主题的现代社会,人们没有过多的空闲时间来学习这些知识。交互式教学系统的出现解决了这些难题,人们可以通过自己手中的移动数字设备系统的学习到自己想要的知识。随着信息容量的不断增加,以及终生学习理念的提出。人们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满足自身对知识的需求。网络教学模式正好能满足这一需求。2.1系统用户分析交互式网络教学系统从用户业务角度划分为四大类: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资源管理,讨论交流。各用户角色同系统业务的关系如下:学生:从系统的角度来看涉及到的主要业务为个人资料、课程学习、作业上传、资源下载和课程答疑四大部份。学生个人资料包括用户注册,基本信息的填写,并维护个人的信息资料。课程学习包括点播学习和在线学习。教师:从系统的角度来看涉及到的主要业务为个人资料、课程制作、作业布置、资源共享和课程答疑四大部份。教师个人资料包括用户注册,基本信息的填写,并维护个人的信息资料。课程教学包括在线教学和上传教学视频的点播教学。管理员:主要在系统主页发布公告,对学生用户、教师用户进行增,删,改操作以及对系统的正常维护。根据以上三类用户角色以及实际操作过程,初步确定系统总共包括三个子系统:教学子系统、学习子系统和后台管理子系统系统。对系统主要功能进行需求分析说明。2.2系统模块用例分析1. 用户管理模块需求描述说明:系统管理员登录后,可以学生用户,教师用户,进行增、删、改等操作。图2-1 用户管理用例图2. 教学模块需求描述说明:教师用户登录以后,可以在线教学或者是上传已经制作好的音视频文件供学生点播学习。图2-2 教学模块用例图3. 学习模块模块需求描述说明:学生用户登入以后,可以在线学习或者是点播学习。 图2-3 学习模块用例图4. 资源模块需求描述说明:教师登入后,可以上传学习资源(如学习资料、课件等)。学生登入后可以查看或下载学习资源。 图2-4 资源管理用例图5. 答疑模块需求描述说明:教师用户登录后,能够查看学生的提问,并对学生的提问做出解答。学生用户登入后,可以向老师提问。 图2-5 答疑模块用例图6. 作业、测试模块需求描述说明:教师登入后,可以布置作业,查看学生作业。学生登入后可以完成作业并提交。图2-6 作业、测试模块用例图3.3 系统非功能需求分析3.3.1 易操作性 交互式网络教学系统针对的用户较多,有学生、教师和管理员,需具有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资源共享,在线答疑等多种功能。考虑到实际使用中的用户层次的不同系统必须易操作,界面简洁化。3.3.2 安全性系统要保证安全通畅,否则会影响正常教学工作的开展。系统中涉及资源共享和教学点播功能,必须保证资源的安全性。3.3.3 可靠性系统能够正常的工作,实现在互联网环境下多人同时登录。即便运行时遇到不可恢复的突发的系统错误,也必须保证数据库完好。3.3.4 实时性为系统中的实时教学功能,必须保证系统的实时性,应尽量缩短系统的响应时间和请求处理时间。同时也要保证点播教学的流畅性。3.交互式网络教学系统的设计3.1系统的设计 教学系统的参与者主要有老师和学生两大类。老师负责教学课件的编制和提交,以及进行学生问题答疑、作业批改等。学生是整个学习系统的服务对象,学生可以从系统中提取自己需要的课件进行学习,遇到问题可以借助网络系统向老师或同学请教。系统管理员对整个系统具有管理功能,负责维护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网络教育应用系统负责如课件分发、老师与学生通信与监控、学生群体情况搜集等,并可进行统计、分析和调整等操作。该系统不仅要给用户提供人机交互的学习平台,而且应当提供用户与用户之间互相沟通的机制,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使学生能更有效的学习,提高老师的工作效率。图3-1系统设计示意图3.1.1学习子系统个人信息 用户第一次登陆时可以在这里完善自己的个人信息。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出生年月、电话号码等一系列信息。在线学习 用户在这里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通过实时或点播的方式来选择自己要学习的课程。作业提交 用户在这里可以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并提交,以方便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成绩查询 用户在这里可以查看自己的课程成绩,和作业成绩。教学交互 用户在这里可以实现与教师的互动,向老师提问,以及对问题的探讨。老师将在第一时间对问题提出解答。教学资源 用户在这里可以分享自己的学习资料,也可以下载教师上传的课件以及音影资料等。学生评教 学生可以在线对教师的教学进行点评,提出意见或建议,以方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图3-2学生用户示意图 3.1.2教学子系统课程制作 教师在这里可以制作自己的课程,也可以上传已经制作好的音视频教学课程。作业布置 教师在这里可以布置作业和完成对作业的批改以方便对接自己教学进行更改。成绩管理 教师可以上传学生的作业成绩以及测试成绩方便学生查看。资源管理 教师在这里可以上传学习资料,比如课件、学习参考资料等。方便学生查看和下载。 学生管理 教师在这里对学生资料进行管理图3-3 教师用户示意图3.1.3管理员子系统登录管理 管理员登入信息进行管理以及账户权限的管理。作业管理 管理员对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管理定时清理数据库中过时文件。资源管理 管理员对资源进行管理,删除无关文件。用户管理 管理员定时对用户信息进行管理,及时清除不必要的信息。3.2.数据库设计 3.2.1主要功能模块E-R图概念模型是对信息世界的建模,所以概念模型应该能够方便、准确的表示出信息世界中的常用概念。实体-关系模型(简称 E-R 图)是数据库结构设计常用的方法。E-R 图提供了表示实体、属性和联系的方法。实体类型:矩形,矩形框,命名实体。属性:椭圆形,没有连接到相应的实体的边缘。联系:用菱形表示,钻石框架显示联系人的名字,而不是连接到边缘和有关单位,类型和侧面接触(1:1,1:n或mn)。课程制作模块E-R图系统的最主要功能就是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如图3-4教师有个人信息、账户类型、账户、电话等属性,课程有课时、教学目标、教学大纲等属性。n图3-4 课程制作E-R图课程学习E-R图学生学习功能,如图3-5学生有个人信息、账户类型、账户、电话等属性,课程有课时、教学目标、教学大纲等属性。图3-5 课程学习E-R图3.2.2数据库表的设计学生用户信息表表3-1学生用户信息表列名数据类型长度是否主键是否允许为空说明ApplicantGroupUserIDuniqueidentifier是否用户组编号ApplicantUserIDvarchar50字节否否用户编号ApplicantUserNamevarchar50字节否否账户名ApplicantUserPwdvarchar50字节否否密码ApplicantUseTypevarchar50字节否否用户类型ApplicantFlagvarchar50字节否是账户可用状态ApplicantRegDatedatetime否是注册时间ApplicantTelevarchar50字节否是联系电话ApplicantEmailvarchar50字节否是用户邮箱ApplicantOrgvarchar50字节否是用户班级CreatedDatedatetime否是创建时间Remarkvarchar50字节否是备注教师用户信息表表3-3教师用户信息表列名数据类型长度是否主键是否允许为空说明ExpertGroupIDuniqueidentifier是否编号ExpertIDvarchar50否否教师用户序号UserExpertGroupID_uniqueidentifier50否否所属系别序号ExpertNamevarchar50否否账户名ExpertPwdvarchar50否否密码ExpertPostvarchar50否否邮箱ExpertTelevarchar50否是电话ExpertSpecialtyvarchar50否是专业ExpertEducationalvarchar50否是职称ExpertFlagchar10否是可用状态CreatedDatedata否是创建日期Remarkvarchar50否是备注课程信息表表3-4课程信息表列名数据类型长度是否主键是否允许为空说明IssueGroupIDuniqueidentifier否否编号IssueClassID_varchar50否否课程类名IssueNamevarchar50否否课程名称IssueContentvarchar50否是课程简介IssueAddressID_varchar50否是所属系别IssueFlagchar10否否可用状态IssueChargervarchar50否是课程资料CreatedDatedata否是创建日期UpdateByvarchar50否是作者UpdateDatedata否是更新日期Remarkvarchar50否是备注发布公告表表3-2公告发布表列名数据类型长度是否主键是否允许为空说明NoticeGroupIDuniqueidentifier否否编号NoticeIDvarchar50是否信息序号NoticeTitlevarchar50否是公告名NoticeContentvarcharMax否是公告内容NoticeTypevarchar16否是信息类型NoticeFlagchar10否是有效状态4.交互式网络系统的实现4.1登录模块的实现本模块主要是用户通过网络教学系统的首页登录进入该系统。用户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系统会根据用户的身份进行相应权限划分;如果登录信息有错误,则系统提示登录错误的信息,并且禁止系统用户进行任何操作。用户在登录页面写好用户名和密码,选择登录,登录成功则跳转到系统的对应模块首页,否则提示用户或密码错误。在服务器端进行用户身份验证的程序流程图和系统登录页面如图4.1。 图4-1用户登录流程图 图4-2用户登录页面代码如下:String userid = tf1.getText();String password = new String(tf2.getPassword();adminForm.setUserid(userid);adminForm.setPasswd(password);Rental Form.setRental id(userid);Rental Form.setPasswd(password);if (lib.adminLogin(adminForm) | lib.Rental Login(Rental Form)dispose();MainFrame myFrame = new MainFrame(userid, password, flag);myFrame.setVisible(true);System.out.println(ok); else System.out.println(error);JOptionPane.showMessageDialog(null, 用户名或密码错误!, 警告,JOptionPane.WARNING_MESSAGE);4.2注册模块的实现本模块用户在没有注册时进入注册界面,进入页面自动生成帐号,新用户需填写必填内容,若未填写则弹出错误窗口,注册不成功。填完后点击提交,显示“注册成功”窗口。图4-3 注册模块流程图注册界面主要代码如下:protected void btnReg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Sys_Applicant applicant = new Sys_Applicant(); if (applicant.GetApplicantByUserName(txtUserName.Text).Rows.Count0) Response.Write(alert(用户名已被注册!);history.go(-1);); txtUserName.Text = ; return; if (txtUserID.Text = | txtUserName.Text = | txtUserPwd.Text = | txtUserTele.Text = | txtUserEmail.Text = | txtUserOrg.Text = | txtUserPwdConfirm.Text = ) Response.Write(alert(输入信息不完整!);history.go(-1);); return; if (txtUserPwd.Text != txtUserPwdConfirm.Text) Response.Write(alert(密码错重新输入!);history.go(-1);); txtUserPwd.Text = ; txtUserPwdConfirm.Text = ; return; Response.Write(alert(注册成功!);history.go(-1);); 4.3教学模块的实现图4-4教学模块流程图教师的教学通过教学模块实现,分为实时教学和点播教学。教学模块必须具有实时性,易操作性。实现这一功能利用的是流媒体技术。图4-5 教学模块界面图为了实时教学和点播教学,这里引入流媒体技术。流媒体技术起源于美国,又称流式媒体,是一种新型的媒体传输方式。流式传输方式将整个A/V及3D等多媒体文件经过特殊的压缩方式分成一个个压缩包,再将其上传到服务器,由视频服务器向用户计算机连续、实时传送。用户不用像之前一样采用下载方式等到整个文件全部下载完毕才可以观看,而只需经过几秒或几十秒的启动延时即可在用户的计算机上利用解压设备对压缩的A/V、3D等多媒体文件解压后进行播放和观看。这种对多媒体文件边下边播的流式传输方式不仅使启动延时大幅度地缩短,而且对系统缓存容量的需求也大大降低。一般来说,流包含两种含义,广义定义上的流是使音频和视频形成稳定和连续的传输流和回放流的一系列技术、方法和协议的总称,习惯上称之为流媒体系统。而狭义上的流是相对于传统的下载回放方式而言的一种媒体格式,称之为流媒体。4.3.1流媒体的组成流媒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编码器:它由一台普通计算机、一块视频采集卡和流媒体编码软件组成。采集卡负责将音视频信息源输入计算机,供编码软件处理;编码软件负责将流媒体 采集卡传送过来的数字音视频信号压缩成流媒体格式。如果做直播,它还负责实时地将压缩好的流媒体信号上传给流媒体服务器。2服务器:由流媒体软件系统的服务器部分和一台硬件服务器组成。这部分负责管理、存储、分发编码器传上来的流媒体节目。3. 解码器: 这部分由流媒体系统的播放软件和一台普通PC组成,用它来播放用户想要收看的流媒体服务器上的视频节目。4.3.2流媒体的传输原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利用网络传输声音与视频信号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广播电视等媒体上网后,也都希望通过互联网来发布自己的音视频节目。但是,音视频在存贮时文件的体积一般都十分庞大。在现有网络带宽还很有限的情况下,花几十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等待一个音视频文件的传输,不得不说是一件让人非常头疼的事。流媒体技术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使互联网传输音视频难的局面得到改善。传统的网络传输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的方式是完全下载后再播放,下载常常要花数分钟甚至数小时。而采用流媒体技术,就可实现流式传输,将声音、影像或动画由服务器向用户计算机进行连续、不间断传送,用户不必等到整个文件全部下载完毕,而只需经过几秒或十几秒的启动延时即可进行观看。当声音视频等在用户的机器上播放时,文件的剩余部分还会从服务器上继续下载。如果将文件传输看作是一次接水的过程,过去的传输方式就像是对用户做了一个规定,必须等到一桶水接满才能使用它,这个等待的时间自然要受到水流量大小和桶的大小的影响。而流式传输则是,打开水头龙,等待一小会儿,水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出来,而且可以随接随用,因此,不管水流量的大小,也不管桶的大小,用户都可以随时用上水。4.3.3流媒体服务器的构建在部署企业流媒体服务器时,需要重点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功能和应用范围。由Windows Media Services搭建的流媒体系统提供了丰富的流媒体服务功能,除我们日常广泛使用的视频点播外,还包括实况转播功能。1.安装Windows Media Services组件 在安装Windows Server 2003服务器时,系统默认不会安装用于流媒体服务的Windows Media Services组件,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安装。图4-6 安装Windows Media Services组件如果需要以Web方式管理Windows Media Services时,需要安装“用于Web的Windows Media Services管理器”;如果需要对多播和广播的日志记录进行管理时(一般不需要),可选取“多播和广告日志记录代理”。由于这两个子组件在使用时都需要IIS和ASP组件的支持,所以当选取了这两个子组件中的任意一个时,将会弹出提示信息。单击“确定”按钮,同意系统自动安装IIS,并启用ASP等功能安装结束后,选择“开始”“程序”“管理工具”“Windows Media Services”,将打开如图10所示的Windows Media Services管理控制台窗口2.安装Windows Media编码器 利用Windows Media Services编码器可以将类型(扩展名)为.wma、.wmv、.asf、.avi、.wav、.mpg、.mp3、.bmp和.jpg等的文件转换为Windows Media服务使用的.asf、.wma或.wmv的流文件,也可以用于捕捉实况事件、捕获音频或视频或捕获屏幕。Windows Server 2003中没有内置Windows Media Services编码器,需要从微软公司的网站下载结束后直接安装即可。 图4-7 安装Windows Media编码器3.在Windows Media Services中创建发布点在Windows Media Services中创建发布点的目的是发布Windows Media服务器上的视音频文件,以供用户通过网络进行点播。具体步骤如下:图4-8 在Windows Media Services添加向导图4-9 设置名称图4-10 选择类型图4-11 选择发布方案图4-12 选择位置4.3学生界面4.3.1学生个人信息页面学生登录账号后的“个人信息”界面,包括基本信息显示、密码修改和基本信息修改功能。图4-13 学生个人页面4.3.2在线测试页面学生在这一页面中可以完成在线测试,作业提交等。图4-14 在线测试页面4.4 教师界面4.4.1教师个人信息界面教师登录账号后的“个人信息”界面,包括基本信息显示、密码修改和基本信息修改功能图4-15 教师个人信息页面 4.4.2教师主要功能页面图4-16 教师主要功能页面4.5公告管理管理员账号登录后的“公告”界面,设有查看公告、发布新的公告和删除之前的公告3个功能图4-17 公告页面公告页面主要代码:protected void Repeater1_ItemCommand(object source, RepeaterCommandEventArgs e) Sys_Notice notice = new Sys_Notice(); string strNoticeID = (Label)e.Item.FindControl(IssueIDInRepeater1).Text; if (e.CommandName = btnEdit) GetNoticeDetailByGroupID(strNoticeID); if (e.CommandName = btnDelete) notice.DeleteNotice(strNoticeID); Response.Write(alert(删除成功!);history.go(-1);); 4.6在线答疑页面学生在在线答疑页面中可以给老师留言,老师会给学生答疑解惑图4-18 在线答疑页面5.系统运行环境及测试5.1运行环境系统开发平台:VisualStudio 2008系统开发语言:C#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 2008 系统运行平台:Windows XP/Windows 7或更高版本5.2 软件测试的方法与步骤在开发软件系统的过程中,需要面对错综复杂的问题,因此,在软件生存周期的每个阶段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错误。测试目的在于:发现错误而执行一个程序的过程,测试重要发现一个发现其中尚未发现的错误。为了设计出有效地测试方案按照下面准则进行测试:所有测试都应追溯到用户需求;在完成了需求模型就要着手制定测试计划,在编码之前最所有测试工作进行计划和设计。按照软件工程的观点,软件测试(主要是指多模块程序的测试)共包括3个层次。1.单元测试。单元测试的用例从单元详细设计中导出。在单元测试中可以采用功能性测试和结构性测试两种。2.集成测试和确认测试。这一阶段的任务,是通过了单元测试的模块逐步组装起来,通过测试与纠错,最终得到一个满足需求的目标软件。3.验证测试。在这个测试步骤中所发现的往往是需求规格说明的错误。一般来说,系统测试是功能性测试,不是结构性测试。5.2.1 模块测试选取了登入模块进行测试表5-1学生模块用例测试用例测试数据预期结果输入正确的账户和密码账户::0001密码:123456系统跳转到学生页面输入错误的账户和密码账户:1密码:00000 用户名或密码错误,请重试!输入正确的账户不输入密码账户:0001密码:对不起,密码不能为空。当输入的账户和密码是错误的时,系统会跳转到出错页面,用户点击确定,系统会重新返回登陆页面。5.2.2 集成测试把经过单元测试的模块放在一起形成一个子系统并对它进行测试用于检验模块相互间的协调和通信,这里主要对自行车管理员功能系统进行了测试,经过检验其功能均得以顺利实现。把经过测试的子系统装配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测试,经过黑盒测试于白盒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对整个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进行了测试,并调试改正其中的设计和编码错误,经过这个环节的操作整个系统的功能基本实现成功运行。6.总结交互式网络教学系统采用的是c#语言编写的,运用ASP.NET作为开发平台,本系统采用的是SQL Server2008数据库,完成了网络教学系统基本功能的实现。系统是由教学子系统、学习子系统以及管理子系统组成。实现了在线教学、点播教学、在线答疑等功能。学生可以进行课程的学习、测试的完成及个人信息的修改等操作。教师用户可以进行课程的制作、作业的批改以及个人信息的更改等操作。管理员用户可以进行公告的发布、系统参数的维护等操作。通过不断地修改完善,使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