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7作文审题易错题解析_第1页
专题27作文审题易错题解析_第2页
专题27作文审题易错题解析_第3页
专题27作文审题易错题解析_第4页
专题27作文审题易错题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4 专题 27 作文审题易错题解析 专题 27 作文审题易错题解析 【专题测试】 13: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 “ 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 ”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 “ 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呢? ” 阅读以上材料,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 字。 例 14: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据深圳风采周刊报道,不久前浙江嘉定徐行镇发生了一件怪事,一位朱姓村民家中的小猫竟被老鼠活活咬死了。 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穆勒博士在分析研究城市老鼠猖獗的原因时指出:当代城市中的猫,处于一种恶性循环中,一方面是因为猫已普遍家养,有充足的食物而不必以捕鼠为生;另一方面是因为猫无法从老鼠体内获取一种名为牛磺酸的物质 这种物质能提高猫的夜视能力,于是现在家养的猫几乎丧失了夜视能力,捕鼠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差,因此老鼠咬死猫就不奇怪了。 2 / 14 阅读以上材料,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 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 字。 【易错点点睛】由物及人法。写材料作文时,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 “ 物 ” 的材料,需要学生采用 “ 由物及人 ” 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 【示例】分析类似的材料时,学生要把握这样一个原则 一切非人的东西都要联想到人。上述材料中的主要叙述对象是小猫,立意时学生可以把小猫想象成人,如青少年,把饲养小猫的主人想象成青少年的父母,并由 “ 小猫被老鼠活活咬 死 ” 联想到如今的青少年由于父母溺爱、家庭生活条件优裕等,逐渐丧失了自食其力的能力,从而提炼出这样的立意 只有放手让孩子在生活的风雨中经受磨炼,才能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 【专题测试】 14:阅读下面的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 19 世纪末,美国康奈尔大学曾进行过一次著名的 “ 青蛙实验 ” 。实验人员先把一个油锅加热,然后把一只青蛙扔进油锅。在这生死存亡关头,这只青蛙反应相当敏捷,它双腿一蹬,一跃而起,竟跳出油锅,安然逃生。 3 / 14 隔了半小时,实验人员又架起一只锅,注入满满的清水,然后把那只青蛙扔 进锅里。这一回,那只青蛙游得逍遥自在,怡然自得。实验人员则悄悄在锅下面加热。青蛙并不在意,仍然一副优哉游哉的样子。等到水不断升温,青蛙终于感到难以忍受,但它却再也没有那一跃而起的力量,只得葬身锅底。 阅读以上材料,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 字。 例子 15: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 “ 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 太不协调了。 ”“ 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 ” 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阅读以上材料,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 字。 【易错点点睛】提炼中心法。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4 / 14 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示例】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 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 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 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专题测试】 15:根据下列材料,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苏东坡少时读了一些书,觉得自己见多识广,颇有点飘飘然,竟不知天高地厚,很自负地写了副对联贴在门上: “ 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 。对联贴出不久,来了位白发老人,他将手里拿的一本书翻开向苏东坡请教。苏东坡接过一看, 书上的难字、僻字很多,有的根本未见过,顿时面红耳赤,深悔自己的狂妄与骄傲,他马上在门前对联上加了四个字,变成: “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 参考答案 【专题测试】 1: 【答案解析】这是一个命题作文,审题难度并不大。 “ 春天的故事 ” 可以写春天发生的有价值有积极意义的事情,但是审题显得肤浅。 “ 春天 ” 除指季节春天外,还可以比喻某个5 / 14 非常好的时间。它可以针对人、企业、国家等。考生在写的时候,可根据自己的阅历,选择合适的角度构思行文。 【专题测试】 2: 【答案解析】这是一个短语式,观点式标题,期中 “ 上路 ”有隐喻意义。 灵魂,现代汉语字典的解释中,有四个意义,第 2 点 “ 心灵,思想 ” ,第 3 点 “ 人格,良心 ” ,可以成为思考的切入点。 上路,可以指人生之路,也可以具体化,指奋斗之路,追求之路。带着灵魂上路,立论角度可以考虑如下: ( 1)关注物质生活的发展,追求成功的目标的同时,应该同时关注心灵生活,精神生活的发展。保有宁静,澄澈的心灵世界,才能在追求中不会迷失自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拥有洁净的人生境界,享受生活的点滴精彩。 ( 2)人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尊严,人云亦云,没有正确的理想,没有自己的价值观,人生之 路,追求奋斗之路上可能就走不远。 ( 3)在社会生活中,应该有人格与良知,道德的底线不能丧失。 ( 4)工作,追求的过程,是快乐的过程,因为急迫地得到,反而失去自己精神生活的宁静与快乐,不可取。 【专题测试】 3: 【答案解析】社会: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在变化,国家政策6 / 14 也在变化,从去年开始把财政支出主要放在民生问题上面,更加体现出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们当家作主。 自然:由于人类一些不正当的做法,给环境带来许多危害,导致自然灾害频频出现,同时许多动物也在灭绝,许多动物的栖息习惯也都在改变。 生活:生活水平在提高,许多人开始拒绝吃粗粮,开始出现亚健康,人们饮食改变的同时,身体状况也在改变。 人文:我们在长大,父母在变老。 【专题测试】 4: 【答案解析】第一,要写好这个话题,必须坚持正确的人生观,才能做到 “ 思想健康 ” 。虽然说追求什么是个人的事,是他自己的权利,但写文章还是应该有积极向上的主题的,要引人向真、向善、向美。高尚的追求是有标准的。简而言之,就是追求真、善、美。 第二,为了能有更好、更适合自己发挥的角度,还需要就这个话题进行全方位的拓展,做到 “ 思路开阔 ” 。 1.可以写为什么要追求。 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不断追求,追求是人们积极进取的动力。人类正是在不断追梦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创造、完善。历史的车轮正是在追梦过程中飞速地向前发展。2.可以写追求什么。追求的目标是因人而异的,是个性化的,。然而,追求也应该有一般的标准:符合正义、公理和7 / 14 良心,这样的追求是有意义的、高尚的。追求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凡是对真、善、美不懈的追求,都将产生一种巨大的推动力,更彰显人性的光辉;追求是一种无上的快乐,凡是“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胸怀他人、心系天下的人都将感受到追求中蕴含的无穷乐趣。 3.可以写追求要注意什么。( 1)确定所追求的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 2)选择一个恰当的目标。这个目标要切合实际,为一个切合实际的、正确的目标而奋斗,即使过程很艰辛,也总有实现目标的可能。若因 “ 好高骛远 ” 却 “ 锲而不舍 ” ,到头来只能是浪费生命。 (3)追求需要执著、坚忍不拔的精神。否则,一事无成。 (4)追求也要讲究科学的方法,提高效率。 【专题测试】 5: 【答案解析】标题作文可以不用原作文材料,但原材料对作文的主题内容、对象范围及导写等都有着重要的提示,因此考生务必仔细审读。从本则材料看,我们大致可以得到以下信息: 内容。 “ 要常怀敬畏之心 ” 。 敬畏对象: “ 历史、百姓、人生 ” ;主体: “ 干部 ” 、 “ 每个人 ” 。 敬畏的结果: “ 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内心充盈、宁静,兵灾行为上有所戒惧和节制 ” 。 意义: “ 从而与外界形成良性互动关系 ” 。 ( 2)作文题意的理解 心:思想,意念,感情。 8 / 14 “ 敬畏 ” 意思是 “ 又敬重有畏惧 ” ,严肃对待,不随意; “ 敬畏 ” 给人最大的误导是一个 “ 怕 ” 字,让人生出畏惧心来。如此也就失去了 “ 敬畏 ” 一次的内在意蕴。这里 “ 敬 ” ,是一种心理态度。有一个成语 “ 敬若神明 ” ,可以让人体会到“ 敬 ” 字中举过头顶之态以示 “ 虔诚 ” 的含意。举过头 顶,说明所敬之事的高达和重要。 “ 畏 ” ,惧,可以引申出 “ 谨慎 ” 的含意,小心翼翼的样子,重视而不敢有丝毫怠慢。中华大字典对 “ 畏 ” 的解释有两个义项: 敬也; 服也。由此可感, “ 敬畏 ” 一次是事物在心理上的重要程度,以及对待事物的态度。敬,重,而生虔诚心;畏,重,而生诚恳,谨慎待之,不敢有丝毫懈怠。 “ 敬畏 ”¬ 敬重并非常虔诚,非常认真地对待。比如 “ 敬畏生命 ” 、 “ 敬畏自然 ” 、 “ 敬畏事业 ” 、 “ 敬畏诺言 ” “ 怀 ” :怀有,保持,存在; “ 常 ” :经常,不是一时。 【专题测试】 6: 【答案解析】作文以 “ 发现 自己 ” 为题目,已经很明确地要求,要写一篇命题作文。即便是命题作文,命题人提供的材料也须认真阅读,深入领会其命题意旨。 “ 人们赞美山岳的崇高,大海的波涛,海岸的逶迤,星辰的运行,却把自己置于脑后 ” 中, “ 却把自己置于脑后 ” 明显来看,作者对此种人持否定态度。反向来看,那么发现自己的什么呢?发现是经过深入细致的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千人或别人没9 / 14 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自己则可以指自身的个性禀赋、精神特质、优势短板、价值实现等等。发现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不断地认识自己,解剖自己,完善自己,实现自我的过程。当然,这里的 “ 自 己 ” ,可以是 “ 笑我 ” ,也可以上升到 “ 打我 ” 境界。 思路点拨 1.发现自己并不容易,尤其是在现今这个纷繁复杂、色彩斑斓的世界。自己看自己难,难就男仔 “ 只缘身在此山中 ” ,做真正的自我纠更难。 2一个人如果能发现自己,能正确对待自己存在的问题,去想合理的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在生活中去注意这些细小的环节,一定会成为更优秀的人。 3成功者是在不断实践中发现成功道路的,因此,我们不要绝对依赖自己的感觉,而要在实践中与时俱进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 4发现自己,才能选择最正确的道路,在有限的 人生旅途上少走弯路,才能确定最优化的目标,实现个人的最大价值,从而走向成功。意见建议 【专题测试】 7: 【答案解析】公鸡抛弃珍珠,是因为这个宝物他却毫无用处,所以他继续翻找他的麦粒。材料告诉我们,生活中,我们要量体裁衣,认清自我,不能盲目追求。 【专题测试】 8: 10 / 14 【答案解析】大麦在强劲的风中歌唱不息,不屈不挠,从痛苦中站起。实际上就是赞颂大麦的面对痛苦挫折,不屈不饶的精神。 【专题测试】 9: 【答案解析】漫画家把烟囱冒出的黑烟,形象化地拟为紧紧缠绕地球的锁链。一道一道,密密匝匝,几近把地球捆死。借以比喻人类生活、工业生产中的废烟,污染环境严重、生态惨遭破坏,致使整个地球变暖、变色、变质。几乎把正常运行的地球推向绝境。从而揭示人类生存面临的危机和挑战。故把这个重大主题取题为 “ 自缚 ” ,故有作茧自缚之意。令人读后悠然叹惋。 从画中惨景不难看出,倘使这种自缚任其发展,无限延伸,作为生存在地球上的人类,必然陷入自缚困境。客观上说就是自杀、自灭、自绝于世。 人类,是自缚的制造者,又是自缚的受害者。找到了主动与被动的规律所在,既然是自缚,当然,也就能找出合理的、自我解脱的途径。欲免除自缚之苦、解脱自缚之危, 就要顺藤摸瓜、沿 “ 链 ” 追根,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是长远之计。 要消除画面中的惨痛结局,就要全民动员、齐心协力,人人动手、献计献策。爱护、珍惜美丽的世界,还地球一个洁净、蔚蓝的天空。生存自救,实行能源利用革新,调用高科技手段,实施污染消除,当是积极有效措施。 11 / 14 【专题测试】 10: 【答案解析】从 “ 放 ” 的三个义项来看,写作有三个基本方向: 一、管理要有艺术,给别人留下潜能发挥的空间,充分发挥别人的积极性; 二、看待事物目光要长远,不能鼠目寸光; 三、教育要解放思想,打破束缚孩子成长的藩篱。 考生可以 选择这三个义项中的一个切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运用自己储备的各种素材,构思行文。但文体必须是议论文或记叙文 【专题测试】 11: 【答案解析】对 “ 弯曲 ” 这个题目,我们要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进行分析:既要看到 “ 弯曲 ” 的正面,又要看到 “ 弯曲 ” 的反面。一方面,人生道路是弯曲的,人的处世态度也要 “ 能屈能伸 ” ,典型的例子有勾践卧薪尝胆、韩信忍胯下之辱等;另一方面,有的 “ 弯曲 ” 不可取,如卑躬屈膝、奴颜婢膝、溜须拍马等,这时,我们要像方孝孺、李白、屈原等一样正直。这样我们的思维才具有思辨性,深刻性。 【专题测试】 12: 【答案解析】本题首先要求我们对所给材料加以总结,可以概括问哦 “ 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我的感受 ” ,然后结合 “ 镜头一二三 ” 进行叙述一轮。对于孔子学院、烟花爆竹限制性12 / 14 开禁、奥运会吉祥物可以综合成一个共同性的主题: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国内外都具有极强的影响力。也可以选择其中一则材料(比如 “ 限制性开禁烟花爆竹 ” )确定主旨:中华文化传统与现代生活的智慧结合;还可以就其中 2 则材料(比如 “ 孔子学院 ” 和 “ 福娃 ” )确立 “ 文化传播的有效方式 ” 的主旨。写这类题目一定要考虑下列因素:( 1)扣住大方向:必须谈对于中华文化的影响力的 看法,你所谈及的必须在这个范围之内;( 2)锁定范围后,不能空谈,要抓住其中一点从多角度来谈; (3)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会谈看法。 【专题测试】 13: 【答案解析】 1.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路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因为越人赤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