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 我思故我在第3课荣誉与爱荣誉学案语文版.docx_第1页
2018版高中语文 我思故我在第3课荣誉与爱荣誉学案语文版.docx_第2页
2018版高中语文 我思故我在第3课荣誉与爱荣誉学案语文版.docx_第3页
2018版高中语文 我思故我在第3课荣誉与爱荣誉学案语文版.docx_第4页
2018版高中语文 我思故我在第3课荣誉与爱荣誉学案语文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荣誉与爱荣誉学习重点1.积累本文重要的字音词语以及文本经典名言。2.领会本文议论思路,深入理解作者观点,分析论述类文本的论证思路。文本经典名言1.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释义:越仰视越觉得它高不可及,越钻研越觉得它坚不可入。2.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释义: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3.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诗经)释义:白玉上的污点还可以磨掉,我们言论中有毛病,就无法挽回了。4.人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孟子)释义: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只有放弃一些事情不做,才能在别的一些事情上做出成绩。5.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孟子)释义:不合礼仪的礼,不合道义的义,品德高尚的君子是不肯做的。6.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史记)释义:一千个人的随声附和,不如一位士人的正色直言。文本导学1.读准字音(1)单音字懔然()徽号()譬如()作祟() 灰烬() 宽恕()加冕() 黯淡() 头衔()骰子() 炫耀() 臆度()侏儒() 汲汲求名()(2)多音字度藏臭 磨2.辨形组词(1) (2)(3) (4)(5) (6)(7) (8)(9)3.理解词义(1)沾沾自喜:_(2)汲汲求名:_(3)特立独行:_(4)无声无臭:_(5)实至名归:_(6)上谄下骄:_(7)相提并论:_4.选词填空(1)不齿不耻公孙弘虽然为舆论_;但是,他既不是无才,也不是无能,甚至还做了些值得大书特书的好事。真正的大学问家,在学术上都是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认知,有时甚至_下问,全方位地汲取营养。(2)权力权利蒋介石削去了陈明仁带兵的_,让其回总统府做了个中将参议。接受义务教育是少年儿童享有的_。本文针对什么现实,阐明了什么问题?你能说说本文的论述思路吗?答:_1.本文的论述主旨是“荣誉”,作者反复强调的“荣誉”的内涵是什么?“真正的荣誉”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是什么?答:_2.为了明确荣誉的内涵,文中是怎样将这一概念与“名誉”“虚荣”“野心”“荣宠”进行对比分析的?请一一指出并分析。答:_3.作者认为荣誉“较名誉还要可贵”,这是为什么?请举个恰当的例子进一步加以解释。答:_4.罗家伦说“西洋人很重视荣誉,他们把荣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而“荣誉的观念,在中国社会,却太不发达了”。有人赞同他的这种观点,但也有人举很多事例证明,中国也有看重荣誉的诸多事实。你对此持何种观点?答:_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举例加以说明。答:_链接作家作品1.作者简介罗家伦(18971969),字志希,笔名毅。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西进贤。早年就读于上海复旦公学,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在北大,他与傅斯年等人发起成立“新潮社”,编辑出版新潮杂志。“五四”运动中,他与傅斯年被北大学生公推为代表,组织参加了“五四”大游行,并起草了北京学界全体宣言。“五四运动”这一概念,也是由他第一次提出的。20世纪20年代末至40年代初,他先后出任清华大学、中央大学校长。著有科学与玄学等。2.背景展示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罗家伦带领中央大学全校师生西迁到重庆,在这段时间,罗家伦给学生作了一系列演讲,本文就是其中的一篇演讲词。荣誉与爱荣誉是一篇富有道德激情和使命感的文章,罗家伦把包括这篇文章在内的书取名为“新人生观”,表明他的写作目的就是试图引导学生和读者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的知识分子增强了启蒙意识,作为一个“五四”运动的亲历者、一个大学校长、一个教育家,这种启蒙意识就更加自觉和强烈,他自觉担当了人生导师这一角色,把培养教育学生看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文内文外荣誉与爱荣誉中所体现的中西文化冲突在荣誉与爱荣誉的行文中,让人疑惑的是如此平实的文章却出现了许多外文单词,表面上看,似乎这是在掉洋书袋,其实不然,它正好反映出真实的演讲情形。我们知道,演讲不但要有感而发,更要有的放矢,考虑听众的特点。罗家伦面对的演讲对象是中央大学的学生。当时的中央大学,有多门课程是用英文讲授的,学生的英文程度相当好,因此罗家伦演讲穿插外语,并没有给学生的领会和接受造成障碍。在新人生观一书中别的一些篇章,如道德的勇气知识的责任等也都穿插着英文,说明这种旁征博引、中西互见的言说方式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罗家伦开篇就说英文的“honour”和德文的“ehrlichkeit”这两个词很难翻译成适当的中文,只好勉强地把它翻译成“荣誉”。他从“荣誉”一词不能很好地表达这两个外文单词中所包含的人格的意义,得出中国人不重视人格、荣誉的结论:“西洋人很重视荣誉,他们把荣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而“荣誉的观念,在中国社会,却太不发达了”。平心而论,对人格、荣誉的珍惜其实超越了文化背景的不同,获得了人们广泛的认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格、荣誉始终处于重要的位置,像“士不可以不弘毅”“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这样的表达在古人的论述中俯拾皆是,中国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也都堪为道德的楷模,如宁死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牧羊十九载的苏武、正气凛然的文天祥。为什么作者却断定中国缺乏荣誉观念呢?这与作者的思维定势有关,他对中西方文化作出了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价值判断。但是对文化是无法作出简单的肯定或否定的,这篇文章就证明了这种尝试的难度和冒险作者陷入了前后矛盾的境地。在开篇断言中国缺乏荣誉观念后,接下来作者却不停地引用中国的经典说明如何获得荣誉,他引用诗经大雅抑中的“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阐明必须珍惜生命的尊严和道德的无瑕;从孟子离娄下中的“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和“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中引申出为人应洁身自爱,绝不做卑鄙之事;更从史记商君列传中的名言“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中感悟到不应贪求浮名和虚荣。这种前后矛盾的情形说明作者对中国文化游移在肯定与否定之间,这种心态与他的知识结构和中国的现实处境有很大关系。类文品悟大学校长罗家伦罗家伦(18971969),字志希。浙江绍兴人。1928年8月,由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任命为清华大学校长。时下论及清华大学的校长们,世人首推梅贻琦。梅氏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清华,厥功甚伟,功不可没。但对清华做过奠基工程的罗家伦,似乎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台湾清华大学校史研究者苏云峰说:“现在很多人只知道梅贻琦是清华大学的功臣,而不知道罗家伦的奋斗成果与经验,实为梅氏的成就铺下了一条康庄大道。”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留美预备学校。由美国人退回的部分庚款创办的。罗家伦当校长后,凭着“有一点革命的劲儿”,毅然把清华大学易名为“国立清华大学”。他反复强调:“在清华大学前面增加国立二字,是中国学术独立的重要标志。”同时,罗家伦想借此理顺清华大学的隶属关系,促使清华大学脱离外交部的管辖,归顺大学院(相当于教育部)领导。他的就职演说标题是“学术独立与新清华”,希望“自此以后,学校有一新生命以清华大学来转移全国学风,以尽引导全国青年的使命”,“并以建设清华为中国现代化的第一流大学,俾与世界先进大学抗衡为职志”。在倡导“学术独立”的同时,随即建立“教授治校”的管理体制,坚持学校以教学为主体,教授为核心,大师为旗帜,并提高教授的待遇。罗家伦“要大学好,必先要师资好”,他以“至公至正”的精神为青年择师,公开表示在选聘教授时,坚决“不把任何一个教授地位做人情,也坚决不以我自己的好恶来定去取”。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教职员工中凡不称职、不勤勉者一概辞退,甚至大刀阔斧砍去一些“滥竽”,包括洋人。罗家伦如果发现自己有做得欠妥的地方,马上纠偏。他刚到清华,不重视体育,把体育部主任马约翰降职降薪。不久,马约翰率清华足球队到天津参加华北区足球赛,得了冠军。回校时,全校同学燃放爆竹,热烈欢迎,把马约翰从校西门一直抬到校内。罗家伦立即将马约翰提为教授,恢复原职原薪,而且还送他一只银杯作纪念。在招生上,罗家伦开创了在大学招收女生的先河。他操办此事有点“独断专行”,只在学校拟定的招生简章上加上“男女兼收”四个字,一开学就招了十五位女生;而如果事先呈报大学院批准,还不知道会推诿到什么时候。对特殊人才,他坚持破格录取,钱钟书即为一例。钱钟书说“我数学考得不及格,但国文及英语还可以蒙他特准而入学”。这两位年龄相差一轮的校长和学生,后来常切磋诗词,引为知音,成为诗坛的佳话。罗家伦办学是有战略眼光的。为了使清华长足发展,他想筹建图书馆、生物馆、学生宿舍和气象台等教学设施。到任不久,就提出动用清华基金用于六项建设,同时要求改革现行的基金管理模式,提出由清华自己掌握清华基金。他所以耿耿于此,是因为他偶然发现外交部掌权者利用清华基金大肆中饱私囊。面对外交部强烈的反对,罗家伦以壮士断腕的精神,五个月内三次向教育部提交辞呈,以“辞”抗争。他说:“我辞职不是对黑暗势力的屈服,我是要以我的辞职,换取清华资金的安全与独立,和清华隶属系统的正规化。”一场“恶斗”后,基金回归清华,六大建设项目的款子终于落到实处。1930年,罗家伦黯然离开清华。在他晚年所作的我和清华大学中有一段自我评说:“我虽然主持清华不过两年,可是我相信我这两年中艰苦的奋斗,为清华打下了一个学术的基础。”清华大学从改制到抗日战争爆发不到十年,就培养出钱钟书、费孝通、王力、季羡林、曹禺、王淦昌、钱伟长、钱三强、何泽慧、王大珩、赵九章等一大批优秀人才,形成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这一切,难道与罗家伦的开创性贡献没有关系吗?(摘编自张昌华曾经风雅)微感言:_素材运用学完荣誉与爱荣誉后,你发现本文哪些材料(包括作者)可以用到写作之中呢?仿照下面的示例,写出你对课本素材的发现和运用过程。运用示例荣誉大于一切美国西点陆军军官学校的校训是三个词,就是“国家,责任,荣誉”,这是他们在军人精神教育上对荣誉的重视。欧美许多学校的考试,还有所谓“荣誉制度”,就是教员于出题以后,立刻退出教室,并不监考,他只在黑板上写一个大字,就是“honour”(荣誉)。于是学生懔然于荣誉的观念,不敢作弊。万一有人作弊,不但学校立刻把他开除,而且这个人从此不齿于同学。你的发现和运用:_提醒:完成作业第一单元第3课答案精析语言积累1.(1)lnhupsujnshminnxintuxuny duzh rj(2)dducnznchuximm2.(1)荣誉誊写(2)作祟崇高(3)堕落坠毁(4)瞻仰赡养(5)亵渎赎罪(6)侥幸缠绕(7)相提并论金榜题名(8)傲慢浪漫(9)上谄下骄冲锋陷阵3.(1)形容自以为很好而得意的样子。(2)急于得到好的名声。(3)指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4)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形容人没有名声或事情没有消息。(5)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业绩,相应的声誉自然就随之而来。实,实际的成就;至,达到;名,名誉;归,到来。(6)对上级谄媚,对下级傲慢。(7)把不同的或相差悬殊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多用于否定式)。4.(1)不齿不耻解析“齿”本为名词,指牙齿。在这里,“齿”是动词,有“说到、提及、并列、列为同类”的意思。“不齿”指不看作同类,不与同列,表示鄙视。“耻”是形容词,有“耻辱、羞愧、可耻”的意思。在这里,“耻”是意动用法,有“以为耻,以为可耻,以为是耻辱”的意思。“不齿”前边可以加“所”,构成“所不齿”;“不耻”前边不能加“所”。“不齿”后边一般不接宾语,如果要接就必须在所接宾语前加“于”,构成“不齿于”;“不耻”后边可直接接宾语,构成“不耻”,表示“不以为耻”的意思。(2)权力权利解析“权力”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又指“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前者如“国家权力”,后者如“行使大会主席的权力”。“权利”则不同,它指“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跟“义务”相对)。整体把握本文针对当时国人荣誉的观念“太不发达”的现实,区别了荣誉与名誉、虚荣、野心、荣宠的界限,明确了真正的荣誉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指出爱荣誉特别是爱集体荣誉的必要。第一部分(14段):提出论题,明确观点。第二部分(514段)。第一层(58段):辨析荣誉的含义。第二层(914段):强调荣誉的条件。第三部分(1517段):总结全文,强调爱荣誉的重要意义。重点突破1.荣誉就是人格,是人格最光辉的完成。文章针对当时国人荣誉的观念“不太发达”的现实,区别了荣誉与名誉、虚荣、野心、荣宠的界限,明确了真正的荣誉所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必须能维持生命的尊严;必须能有所不为;必须是自足的,也是求诸己的;必须自尊而能尊人。2.作者将这一概念进行区分,明确“荣誉”一词的内涵,指出:“名誉是外加的,而荣誉却是内足的”,“名誉只是外界的称许,而荣誉则是内部发出来的光荣”,“荣誉具有内心的价值,较名誉还要可贵”;“虚荣乃求他人一时之好尚,或是庸俗的称颂,而即沾沾自喜,以为满足的”,“虚荣的表现,就是好炫耀,好夸大,借此以博得他人对自己的称赞”,“它不是求之于外的,而是求之于内的”;野心是“求自己政治的名誉,权力,地位,官阶,以作个人自私的满足”,而所谓“门第”“头衔”“豪富”,只可叫做“荣宠”,不是真正的荣誉。3.因为“名誉是外加的,而荣誉却是内足的”,“名誉只是外界的称许,而荣誉则是内部发出来的光荣也可说是光辉与外界所加上的名誉相合而成的”,“荣誉具有内心的价值”,所以荣誉“较名誉还要可贵”。例如:中国历史上有不少“贞节烈女”,封建朝廷甚至给她们立牌坊加以表彰,应当说她们有着很好的“名誉”,但这是“外加的”,而不是“内足的”。实际上很多人是极为痛苦的,只不过不敢公之于众罢了。她们的“内心价值”并不高。4.(观点一)中国社会看重的是人外在的名誉,于是就滋生了诸如虚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