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文.doc_第1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文.doc_第2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文.doc_第3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文.doc_第4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考试时间:120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2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史记封禅书记载了远古七十二君王的泰山之行,他们的“旅游”项目繁多,包括祭祀、巡狩、会盟、定大位、刻石记号。这些君王包括黄帝、炎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汤等,特别是帝舜,在此朝会东方诸侯,并向八方遥望,意即照会四方诸侯,而四方诸侯也纷纷登上本方境内的高山,向泰山遥祭,这一行为叫“望秩山川”。这一行为其背后昭示的是()A“大一统”理念B天人感应思想C民本仁政观念D封建迷信思想2周易研究被称为“易学”。易经代代相传,释家林立,留下了三千多部著作。无论孔孟之道,老庄学说,还是孙子兵法,抑或是黄帝内经,神龙易学,无不和易经有着密切的联系。由此可见易经()A是自然哲学与自然科学的结合B其思想广泛渗透到中国人的生活之中C是古代中国各民族智慧的结晶D是后世著书立说的范本3佛教传入中国后,佛经译文屡遭改动,例如,“丈夫供养妻子”改成了“丈夫支配妻子”,“妻子体贴丈夫”改成了“妻子敬其丈夫”。这种现象反映了()A佛教思想遭到了士人抵制B理学成为了官方正统思想C佛教借助儒学实现中国化D儒学吸收了佛教基本教义4下图是根据汪盼玲中国婚姻史中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该图呈现的发展趋势,深刻表明()A历代统治者都重视妇女的贞节教育B两汉以前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较小C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逐渐趋于保守D宋明理学对中华民族性格的积极塑造5在清代,华北农村将儒、释、道统称为“大教”,而在黑龙江的某些庙宇中“塑三教像,如来居中,左老聃,右孔子,而以匠作医卜杂技之祖配,榜日三教祖师。”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古代中国()A儒、释、道“三教”已经高度融合B农民对各种宗教的认识极其混乱C下层民众的信仰具有强烈的功利性D宗教传播深刻影响民众日常生活6据史书记载,明代“毗陵人用铜,铅为活字,视板印尤巧便,而布置间,讹谬尤易”,清代亦用“用铜、铅为活字”。这说明()A活字开始大多为金属材质B铜、铅活字印刷已比较流行C铜、铅活字比较适宜印刷D中国印刷术继续领先于世界7中国宋代绘画中常常追求“中和”之美,所谓“中和”就是适中与和谐,主张对象的折中与统一,要求人与自然、主观与客观的和谐。这反映出宋代绘画()A注重写实与写意的结合B深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C审美观与审美标准发生巨变D注重抒发自己的主观情趣8 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时间欧洲时间中国16世纪哥白尼太阳中心说明中期李时珍本草纲目17世纪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哈维血液循环学说、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牛顿力学体系明后期清徐光启农政全书徐霞客徐霞客游记宋应星天工开物据材料可知()A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B东西方社会发展趋势不同C“东学西渐”历程开启D宗教信仰影响科技的发展9许仙与白蛇的故事,最早见于唐人小说白蛇记。经宋话本的发展,到明末时,不仅内容与唐宋传奇有本质的差异(由神怪故事变为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恋自由的故事),而且主人公身份也由仕宦子弟,一变而为“生药铺主管”了。这种变化可以反映出()A封建制度日益衰落B社会风气渐趋败坏C市民价值观念变化D社会主流思想改变10明代小说说唐、杨家将传中,樊梨花与穆桂英以武艺压倒夫婿,并挂帅出征;清代小说再生缘中,女主角易釵为弁,文武双全。这反映出()A明清时期小说创作的繁荣B文字狱影响到思想文化的发展C民间对正统社会秩序的抗议D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男女平等11“今日翊(yi)赞宏图,有不当置西人之事为而弗取也。是道德纲常者,体也;兼及西人事为者,用也。必体用皆备,而后可备国家器使,此尤今之所不可不知者也。”材料意在说明A“中体西用”是治国之策B向西方学习要结合本国国情C西方的政治制度不及中国D选择性引进西方科技很重要12下图是一位乡村知识分子的1897年的日记,由此可见()A儒学逐步被清政府废弃B西学己经成为社会主流C废除科举遭到基层抵制D传统华夷思想发生变化13梁启超在1896 年给严复的信中自述:“实则启超生平最恶人引中国古事以证西政,谓彼之所长,皆我所有。此实吾国虚骄之结习,初不欲蹈之,然在报中为中等人说法,又往往自不免。”梁启超这一自述旨在()A批判了严复“中体西用”观点B证明中国传统文化是西学源头C深刻认识到西方政治的片面性D说明宣传维新思想采取的策略14张之洞在马关条约签订后曾提出:“凡我普天臣庶,遭此非常变局,忧愤同心,正可变通陈法,以图久大,不泥古薄今,力变以前积弊,其兴勃焉,又何难雪此大耻。”说明此时的张之洞()A受到维新思想的影响B仍坚持洋务派的主张C准备彻底地改弦更张D对戊戌变法表示赞同15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处于社会变革的时期,仁人志士为救国救民奔走呼号。1892年,温州豪士宋恕力倡改良,指出是否是变法者“必自易西服始!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变法图强从易服开始 B服饰能够彰显人们的政治态度C甲午战败激发国人寻求救亡方案D西装传入对君主专制构成挑战16著名学者任鸿隽在1915年创刊的科学发刊词中指出:“世界强国,其民权国力之发展,必与其学术思想之进步为平行线,而学术荒芜之国无幸焉。”据此可知,任鸿隽主张()A民主制度必须与科学思想相结合B科学救国是近代中国的唯一出路C科学革命比政治革命更显得重要D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开始发生转移17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上说:“今之教学相期者,第一当了解人生之真相,第二当了解国家之意义,第三当了解个人与社会经济之关系,第四当了解未来责任之艰巨。”在此他强调()A人性的解放和自由B民族的独立与解放C社会的公平与正义D国民的社会责任感181920年,梁启超说:“欧洲为什么有社会主义?是由工业革命孕育出来,在没有工业的中国,想要把他们悉数搬来运用,最苦的是搔不着痒处进步有等级,不能一蹴而就。”梁启超()A质疑否定西方资本主义文明B坚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道路C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回归儒学传统,挽救人类文明19孙中山说:“今日满清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主义俱达到,唯 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据此可以看出孙中山A民族主义观仍属于狭隘的民族主义范畴 B正确分析了中国近代民族革命的基本任务C已经形成了成熟的近代民族主义思想 D将民族主义作为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的旗帜20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 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 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211925年3月共产主义者马林在一篇文章中说,孙中山在法文月刊社会主义运动发表了一篇文章,阐述中国革命的性质,提到他不期望资本主义式的繁荣,而希望看到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这则材料表明孙中山A阶级属性发生改变 B完全接受中共的革命主张C革命策略有所调整 D认为中国的出路是社会主义22周恩来说:“共产国际的领导同志还担心我们离工人阶级太远了。我说我们在农村里经过长期斗争的锻炼,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完全可以无产阶级化。共产国际的一些同志听了之后大哗。不以为然。”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A中国工人阶级尚未登上历史舞台 B共产国际反对农民参加中国革命C中国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3邓小平指出,从党的历史来看,1945年召开的党的七大就着党的成熟。但从中央领导来看,则可以说在1935年1月遵义会议时,由于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党也成熟了。材料中第二个成熟的含义主要是A革命纲领成熟 B革命路线成熟 C组织建设成熟 D斗争策略成熟24.有学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萌发于毛泽东思想,形成于邓小平理论”。对此正确的理解是A改革开放前中国基本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B毛泽东思想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政治前提、制度基础C邓小平与时俱进,他创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精髓D毛泽东思想是检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正误的标准25.20世纪50年代初期,史料考订派从史学界的主流地位一步步被推向“边缘”,唯物史学派成为主流。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A“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B新中国政权压制学术思想流派的发展C史料考订派理论缺失是它“边缘化”的主因D建国初期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受政治局势影响2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识字是终身学习的关键,更是最基本的人权。”我国高度重视此项人权并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之时A“向科技进军”热潮兴起 B 中国首次合成结晶牛胰岛素C第一颗人造卫星刚刚上天 D义务教育法已经颁布271984年人称“江南猫王”的画家陈莲涛为邓小平画了一幅双猫图,图中有几道遒劲苍老的题词:“不管白猫黑猫,能捉住老鼠就是好猫。”“南方谈话”中能体现这一主旨的是A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B社会主义的本质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检验真理的标准28下表是我国高考录取率(指当时录取人数与报考人数之比)时间197719791984198820082011录取率%4.86.128.724.65772.3表中数据说明我国高等教育A短时期实现了普及目标 B由精英化发展为大众化C在曲折中发展起来 D录取率与经济发展一致29作为世界上最出名的老鼠和鸭子,米奇和唐纳于1984年首次踏上中国大陆,就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赢得孩子们的喜爱,成为那个时代最受欢迎的卡通明星,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引进美国动画片。这反映出A中美文化互动更加频繁 B传统文化受到严重挑战C中外文化交流障碍消除 D对外开放触及文化领域301977年在邓小平的直接干预下,关闭了11年的高考闸门终于再次开启。邓小平在全国高考学校招生工作会议上指示, “政审,主要看本人的政治表现。政治历史清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守纪律,决心为革命学习,有这几条,就可以了。总之,招生主要抓两条,第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这一指示的时代意义在于A重新树立起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 B为改革开放事业的开展做好了人才准备C强调了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 D奠定了教育和科技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311956年7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产:“在学术问题上,在科学研究中,如果有人不采取辩证唯 物主义的方法,或达到和马克思主义一致的结论,他仍可以有权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是不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或评判是非的标准,那也要看各人自愿。”这反映了A当时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理念界的真理性遭到怀疑 B当时贯彻执行百家争鸣的阻力大C当时要积极深入开展百家争鸣的运动 D当时知识分子一直不愿意百家争鸣32据某学者回忆毛泽东在1952年指示,“中国历史很长,建议在中国科学院设立三个研究所,把中国史分作三段来研究;第一所研究古代止于汉;第二研究所研究魏晋到鸦片战争前;第三研究所研究鸦片战争来的的历史办一个杂志,写名为历史研究,方针是百家争鸣。”该指示A标志着双百方针的提出 B有利于学术领域的繁荣发展C划分的历史阶段影响至今 D确立了革命史观的指导地位二、主观题(共四大题,52分,其中33题12分,34题13分,35题15分,36题12分,共52分)33.(12分)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孔子曰:“奢则不孙(孙:同逊,恭顺),俭则固(固:简陋、鄙陋)。与其不孙也,宁固。”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世间名士,但务宽仁。摘编自颜之推颜氏家训(1)根据材料一,概括颜氏家训的基本内涵。(3分)材料二 明清家训在其内容和教化方式上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主要表现在贞节观念的强化、社会风俗教化内容增多、女子家训大量增加、强化宗子教育、商贾家训繁荣。重视个人风操和民族气节教育、宗规族训和家法惩戒的加强等方面。摘编自陈延斌试论明清家训的发展及其教化实践(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家训发生显著变化的原因。(3分)材料三 津村先生肯则诲汝(指长女梁思顺)中央银行制度大善大善,惟吾必欲汝稍学宪法行政法,知其大意(宪法所讲比较尤妙),经济学亦必须毕业,而备课皆须于三月前完了。摘编自梁启超家书1912年12月致思顺书(3)与材料二的教育思想相比,梁启超的教育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4分)34(13分)著名汉学家埃狄纳巴拉兹说:“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到宋代已发育成熟;而近代中国的新因素,到宋代已显著呈现。”然而之后中国的历史发展并没有顺利地走进近代社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代)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内藤湖南宋代文化特征(1)根据材料一,举例说明宋代文学艺术领域的平民趣味。(3分)材料二宋代的领导地位源于一系列的因素,从技术上的发明、从普遍的教育到对宗教和各种哲学思想的宽容。上一个1000年的中国,是世界超级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乔纳森斯彭斯新闻周刊(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具体史实指出宋代领导地位形成的因素。(6分)材料三蒙古人的入侵形成了对于伟大的中华帝国的沉重打击,这个帝国在当时是全世界最富有和最先进的国家。在蒙古人入侵的前夜,中华文明在许多方面都处于它的辉煌顶峰,而由于此次入侵,它却在其历史中经受着彻底的破坏。谢和耐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的历史发展“并没有顺利地走进近代社会”的原因。(4分)35(15分)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先进人物往往既能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又能正确看待和处理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这个康有为冀图创立自己的中国式的思想体系,把孔学推到国教的位置上,而自己则成为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戊戌年春出版的孔子改制考、春秋董氏学和再版的新学伪经考(1891年初版)就是这一活动的代表作。袁伟时慈禧、康有为的两面性及其启示(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应如何理解材料一中康有为“成为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4分)材料二 近代中国最伟大作家鲁迅那样的一些抱怨最深的人完全拒绝它(传统文化),鲁迅和其他一些人一针见血地指出,所有这一切的原因不在于外国的侵略、占领和特权,而存在于中国传统的腐朽之中,这个传统曾经一度光荣且成就辉煌,但现在已经可悲地无能而道德沦丧。罗兹墨菲亚洲史(2)根据材料二,指出鲁迅的传统观及其持此观点的原因。持此观点,他在20世纪初进行了怎样的实践?(7分)材料三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3)材料三中,毛泽东对外来文化持怎样的观点?运用这一观点,他在20世纪20年代创造性地提出了什么新的革命理论?(4分)36 (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材料一 成都市某中学教师工资变化统计表年份级别标准工资备注1962年2248.51961年9月参加工作,大学本科,24岁;1972年2251.533岁,粮贴3元;1979年10月2251.5粮贴1.5元;据成都市双流县某中学校史档案整理材料二 19771981年,三次为中小学教师提高工资,一般的提2级,多者提3级,最少的提1级。1985年工资改革,优先给中小学教师增加工资(既有工龄工资;又有教龄津贴)。教职工每人月工资平均提高177元,专任教师提高20元以上。摘自山东省宁阳县志围绕材料,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三明一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学段考试高二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2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5 ABCCC 610 CBBCC 1115 ADDAB 1620 ADCAB 2125 CDCBD2630 DBBDA 3132 CB二主观题(共四大题,52分,其中33题12分,34题13分,35题15分,36题12分,共52分)33.(1)内涵:强调节俭、谦恭;注重农业生产;追求宽容、仁义。(3分)(2)原因:君主专制的强化;理学的影响;商品经济的发展。(3分)(3)变化:由注重儒家传统教育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