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组诗歌鉴赏术语的区别_第1页
两组诗歌鉴赏术语的区别_第2页
两组诗歌鉴赏术语的区别_第3页
两组诗歌鉴赏术语的区别_第4页
两组诗歌鉴赏术语的区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7 两组诗歌鉴赏术语的区别 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的区别 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是古典诗歌常见的两种表现手法,各自有其独特的作用,但在具体的诗歌鉴赏中,有些考生易将二者混淆,这与二者在形式上相似有关,都是借助外界事物抒发或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思想的,但只有仔细分析其区别还是很明显的。 借景抒情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于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喜、怒、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 托物言志是指诗人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 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在具体的诗中借景抒情的 “ 景 ” 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而托物言志的 “ 物 ” 常常是一些具有象征意味的客观事物,诗人借助于此物的一些特性来表明自己的 “ 志 ” ,所以看出此 “ 物 ” 非 “ 景 ” ,咏物不是写景。托物言志的 “ 志 ” 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 “ 情 ” 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如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 “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处处啼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写景的目的就是为了抒情,所以是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 粉 骨碎身浑不怕,要留2 / 7 清白在人间 ” (于谦石灰吟) “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陆游卜算子 ?咏梅)诗人写 “ 石灰 ”“ 梅花 ”的目的就是言志,表现自己的高洁情操,所以是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区别: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托物言志,更重要的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读了上文,大家会发现,这托物言志与比喻修辞好象有些联系,与咏物抒怀有些联系,其实,它还与象征、比兴有联系。象征要有象征体,那便是物,象征要表达的思想就在作者对物的描写和评价之中。比兴呢?最早的解释是 “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 ,这里的 “ 他物 ” 与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必然是有着紧密联系的, “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 既是比兴,又是托物,同时也是象征,因为它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也表现了刘焦之情的难舍难分、留恋相许,更是刘焦爱情悲剧的象征。比如: 垂柳唐彦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端种,饿种纤腰学不成。 这是一首韵味很浓的咏柳诗,它不仅维 妙维肖地写活了3 / 7 客观外物之柳,又含蓄地寄托了诗人愤世嫉俗之情。开篇极写垂柳婀娜多姿与纤柔飘逸,然后笔锋一转,另辟蹊径,联想到楚灵王 “ 爱细腰,宫女多饿死 ” 的典,抒发诗人托物寄兴的情怀。于柔情中见犀利,于含蓄中露锋芒,表面上 “ 咏柳而贬美人 ” ,实质上把矛头指向以皇帝为首的官僚集团,针砭时弊,畅快淋漓。这里面有托物言志,有比兴,有用典,有直白。 画菊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托物言志) 郑思肖是宋末诗人,有浓厚的民族意识。前两句写菊花远离百花丛,独自 开放,表示自己不与元朝合作。后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 比较刚才两首诗说说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有何区别?A、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 “ 物 ” 非“ 景 ” ,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 “ 景 ” 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B、托物言志的 “ 志 ” 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 “ 情 ” 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下面具体对比两首古典诗词: 4 / 7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百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全词从远近、俯仰以及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写景,写了林、山、竹、墙、蝉、草、池塘等七幅画面,容量之大,堪称妙笔,但这些景物聚集在一起,透露出一派幽狭繁杂的气氛,透过幅幅画面,我们可以隐隐地看到诗人那种百无聊赖、自寻安慰、无可奈何的心情。这一心情的表现不是直抒胸臆,而是借助于自然景物表现出来的,这就是借景抒情的手法。 小松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小松刚出土,的确小得可怜,路边野草都比它高,以至被掩没在 “ 深草里 ” 。但它虽小而并不弱,在 “ 深草 ” 的包围中,它不低头,而是 “ 刺头 ” 那长满松针的头,又直又硬,一个劲地向上冲刺,锐不可当。那些弱不禁风的小草是不能和它相匹敌的。小松原先被百草踩在脚底下,可现在它已超出蓬蒿的高度;小松尚幼小,和小草一样貌不惊人,如能识别出它就是 “ 凌云木 ” ,而加以爱护、培养,那才是有识见,才有意义。然而时俗之人所缺少的正是这个 “ 识 ”5 / 7 字,故诗人感叹道:眼光短浅的 “ 时人 ” ,是不会把小松看成 是栋梁之材的,有多少小松,由于 “ 时人不识 ” ,而被摧残、被砍杀啊!读到这里,我们会发现这首诗名义上写不为人识 “ 小松 ” ,实际上在写人,写 “ 小松 ” 初长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反映出作者对人才出身轻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诗人杜荀鹤出身寒微,虽然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 “ 帝里无相识 ” (辞九江李郎中入关),以至屡试不中,报国无门,一生潦倒。这埋没深草里的 “ 小松 ” ,不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吗?诗人通过描写 “ 小松 ” 坎坷的经历描写,表达了对人才成长的思考。这种写法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总之,辨别二者的区别要注意这两组概念,一是 “ 景 ”与 “ 物 ” ,一是 “ 情 ” 与 “ 志 ” ,写景就是为了抒情,咏物就是为了言志。只要反复对比琢磨,区别还是很明显的。 对比和衬托的区别 “ 对比 ” ,是指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并列在一起,以共同表现某种意境或情感。比如李白的越中览古: “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 诗人给我们展示了两幅画面:一幅是越王大败吴国,凯旋而归,战士们个个脱下战袍,换上了 “ 锦衣 ” ,向国人炫耀他们的战功,宫女们个个打扮得花儿一 般,在宫殿里恣情欢乐;另一幅则是6 / 7 “ 只今惟有鹧鸪飞 ” 现在只有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昔日的胜利、热闹早已烟消云散。诗篇将昔日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抒发了盛衰无常之感。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主题,发人深思。 “ 衬托 ” 指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 “ 衬托 ” 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是指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条件来衬主体事物,比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 这里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天姥山怎 样高,而是用以高峻著称的五岳、天台来衬托天姥山,从而把天姥山写得耸立天外,直插云霄,壮丽非凡。反衬是指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主体事物,比如年高考试题选取了杜甫的漫成一首: “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 其中 “ 船尾跳鱼拨剌鸣 ” 一句就用了反衬。诗的前三句着力刻画一个静字,此句却写动、写声,似乎打破了静谧之境,但给读者的实际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