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优秀美术教案汇集.doc_第1页
高中优秀美术教案汇集.doc_第2页
高中优秀美术教案汇集.doc_第3页
高中优秀美术教案汇集.doc_第4页
高中优秀美术教案汇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文艺复兴时期美术【教材分析】文艺复兴运动是14世纪下半叶到16世纪在意大利开始有遍及欧洲各地的一种文化变革,它被史学界肯定为西欧近代史上最伟大的一次思想文化运动。14世纪,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最先在意大利萌芽,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出现于意大利,因此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最具代表性。本课从文艺复兴启蒙开始、着重以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为主,其中又以其盛期的美术“三杰”的代表作来进行分析,从而使学生体悟到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是以其活泼、健康、旺盛的人文精神冲击着刻板、冷漠、而沉郁的宗教灵魂(中世纪美术),以鲜明的人性形象取代了神秘的宗教形象,以科学的真理矫正着宗教的愚顽,形成西方绘画史上人文主义艺术的高峰。【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够了解文艺复兴运动和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的总体风格和造型特点,能够初步掌握欣赏外国绘画作品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对外国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3、使学生能够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三杰”对西方绘画艺术的重大贡献,学习艺术巨匠们勤奋、刻苦、钻研的精神。【教学重点】 1、 通过对达芬奇等人绘画作品的欣赏,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总体风格和造型特点进而掌握这一时期审美观点的变迁。2、 学习艺术家们勤奋、刻苦的精神。【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1、 欧洲文艺复兴它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 2、 文艺复兴的开始的标志是什么?3、 它复兴的是什么时期的文化?4、 欧洲文艺复兴的代人物有哪些?二、出示新课题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 详述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学习资料)意大利是欧洲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和中心 关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大家一般都有一定的了解,这一时期也就是14-16世纪,欧洲发生了一场以意大利为发源地和中心的文艺复兴运动。这场运动的背景是由于自然科学技术的进步、欧洲的意大利首先在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和新兴资产阶级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需要,同时,随着基督教的神权思想束缚被打破,人们迫切要求看到表现自己生活的新艺术,又随着古希腊罗马遗址不断的发掘出土,人们开始出现向往古代文化的心情。它使欧洲的科学、文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正如恩格斯评价为是“人类经历的最伟大的进步性变革”。 我们说意大利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源地,主要是这一时期的意大利绘画,无论是风格、题材和体裁,不论是美学理论或绘画基础(解剖、透视、素描、色彩)以及画家个人的专著都比欧洲同时期的其它国家来得系统、丰富和成熟。 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1:文艺复兴的精神代表达芬奇莱奥纳多达芬奇 (1452-1519):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科学家。达芬奇出生在佛罗伦萨附近的一个小镇芬奇镇,1519年5月2日卒于法国。作为文艺复兴时期卓越的代表人物,他的成就和贡献是多方面的。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热心于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他研究如何用线条与立体造型去表现形体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他也同时研究自然科学。 达芬奇的启蒙教师是著名的雕塑家兼画家委罗基奥,对于达芬奇的影响不仅在严格的绘画写实方面,主要还在于培养了他对科学研究的兴趣。这是决定他日后成为文艺复兴鼎盛时期绘画奇才和多种科技研究家的关键。达芬奇的兴趣极为广泛,除了绘画,他研究科学与哲学问题。他曾一个人亲自解剖了三十多具尸体,具有丰富的解剖知识。 盛期创作: 岩间圣母、圣母子与圣安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蒙娜.丽莎这幅肖像花了达.芬奇四年的时间,当他完成这幅肖像之后,不愿把它交给佐贡多或其他任何人。当他受到法国国王的邀请时,便带着这幅肖像离开意大利去了法国。 达.芬奇是在法国去世的,后来蒙娜.丽莎这幅画就留在了法国,它就变成了法国人的财富。 现在人们一直在谈论她那神秘的微笑,发现她的微笑似乎在变化。不同的观者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有时觉得她笑得舒畅温柔,有时又显得严肃,有时象是略含哀伤,有时甚至显出讥嘲和揶揄。一般人的笑容主要表现在眼角和嘴角上,达.芬奇却偏把这些部位画得若隐若现,没有明确的界线,因此才会有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 关于这幅画有一个故事。达.芬奇在为蒙娜.丽莎绘画时,请了位乐师在她旁边弹奏,以便她能象个模特儿那样耐心平静地坐着。她眼中的神情告诉我们她正在倾听。而现在,如果我们看她那双美丽的手,并把它们与她的脸联在一起考虑,我们会觉得那神情更诚挚。她的右手轻轻地放在左手上,中指根本没有任何依托,我们感到它正和着音乐的节奏轻轻地打着拍子。 当我们看着这幅如此逼真的肖像画背后的景色,我们会为那不真实的背景吃惊。山峰、道路、小桥、流水都在一种梦幻般、飘拂不定的气氛里出现,仿佛以此证明蒙娜.丽莎的思绪沉浸在一个梦的世界里。 最后的晚餐这是一个传统的圣经题材。坐在正中央的耶稣推开双手,把头垂向一边,作无可奈何的淡漠表情,这就加强了两边四组人物的变化节奏感,使场面显得更富有戏剧效果。而这十二个人,由于各自的年龄、性格和身份不同,他们的惊讶与疑虑表情也得到各自贴切的表现。人物之间互相呼应,彼此联系,他们的感情不是孤立的,这是大画家达芬奇最重要的、也是最成功的心理描写因素。古代所谓“多样统一”的美学原则,至达芬奇的这幅画上才获得了空前有效的体现,其艺术成就也即在此。作为一位伟大的人文主义艺术家,达芬奇的民主主义立场在意大利资产阶级上升时期是坚定的。事实上也证明,他的这幅最后的晚餐一直在鼓舞着世界人民为反对邪恶的势力而斗争。2:文艺复兴时期第二位大艺术家米开朗基罗米开朗基罗(1475-1564年):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雕刻家、画家和建筑师,是文艺复兴盛期的代表。他少年时代就进入著名的梅第奇花园,在那里接受了艺术训练,并接触到大量收藏在那里的古代艺术珍品,在他的早期作品中已流露出不凡的气质。米开朗琪罗曾在著名画家古兰达约门下学习,但真正给他启示的是古代雕塑,他在致力于领悟古人成就时,也致力于解剖人体,研究人体的结构和运动,这使他能有充分能力发挥人体表现力的美术家之一。米开朗琪罗的作品以力量和气势见长,具有一种雄浑壮伟的英雄精神。在他的雕塑上,绘画中,一个个巨人般的宏伟形象挺立起来,就连他塑造的女性形象,也都具有刚勇的气概。代表作:雕像大卫、摩西哀悼基督;日、夜、晨、暮.画作最后的审判(西斯庭教堂所作的祭坛画).雕像大卫(1501-1504),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一样,是美术史中最为人们熟悉的不朽杰作,也是最鲜明展示盛期文艺复兴意大利美术特点的作品。在用一块久被弃置的名贵石材雕刻大卫形象时,他真正实现了把生命从石头中释放出来的理想,以精湛的技巧、强烈的信心,雕凿出这尊完美的英雄巨像。米开朗琪罗惊人之处,就在于他摆脱了文字记述的束缚,根据自己的要求,把少年大卫塑造成一位发育成熟、体魄健美的青年男子,一位如神的人,从而极具表现力地传达出他对人的信心、对新社会理想的热情。从15世纪的少年大卫发展为米开朗琪罗的成人大卫,仿佛象征了从早期文艺复兴转入盛期文艺复兴的历程。摩西对理想的英雄形象的迷恋之情在著名雕像摩西上得到进一步发挥。与宁静的大卫不同,这位以色列人的领袖虽然坐在那里,但他肌肉强健的形体中蕴含着无比的力量和内在的紧张感,威严的目光具有震慑一切的气势,这是一位真正的巨人,鲜明体现着米开朗琪罗令人生畏的风格。3: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拉斐尔圣齐奥拉斐尔(1483-1520):出生在意大利,师从画风柔和的著名画家彼鲁基诺。拉斐尔的一生虽然像莫扎特那样短促(两人的生平有许多相似之处)。一提起拉斐尔其人,提起拉斐尔的艺术风格,总离不开“超凡入圣”、“尽善尽美”这些始于瓦萨里的形容词,这使广大公众对拉斐尔(世界艺术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之一)的作品无法深刻领会并与之沟通,无法立即把拉斐尔的作品与那些总想用“天才”、“天才表现”等词句来标榜的蹩脚作品分开,从而在他的作品中体味生命的苦闷、浪漫的热情及感情的折磨。文艺复兴三杰中最年轻的画家拉斐尔,只活了短暂的37年。但他留给后世的作品,一直被人们视为古典美术精神最完美的体现。安格尔称他是绘画之神。拉斐尔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安宁、和谐、协调、对称以及完美和恬静的秩序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的作品确实可被称为“人文主义及文艺复兴世界的顶峰”。代表作:美丽的女园丁、雅典学院、西斯廷圣母早期的名作美丽的女园丁(约1506)中,拉斐尔吸收了达芬奇金字塔形的构图方式,以圆润流畅的线条把圣母、耶稣和圣约翰的优美形象和谐地组合起来,创造出充满人间气息的、亲切的神的世界。这一世界远离了中世纪的精神,它那纯洁、明朗、单纯、自然的情韵更接近希腊的精神。拉斐尔笔下的圣母,就像人间的母亲一样,以其洋溢着温情的人性,打动了历代渴望美好生活和人间温暖的观众的心灵。作于他生命晚期的西斯廷圣母(1513),完成了1514年,是拉斐尔最成功的一幅圣母像,是幅祭坛画,一直保存在西斯庭教堂里,故得此名。它兼具两种秉赋,她既象一位善良的民间女性,又具有女王式的严肃性。圣母抱着圣子降落人间是为了献出自己的儿子。西斯庭圣母所具有的文雅、温柔与美貌,致使一位俄国画家感慨地赞美道:“拉斐尔画的圣母,本身就是对人类的想象力的创造。”这一庄严而典雅的圣母形象,可以说是画家所有圣母像中集大成者,是他最成功的一幅圣母像。三位艺术家的简单概括:1.达芬奇的主要艺术特色和艺术成就: 艺术特色:把自然科学知识引入美术,是15世纪意大利人的重大贡献,达芬奇继承了这种传统并大大完善了它。如他的代表作壁画最后的晚餐完美的构图、和谐的形与空间、丰富的心理刻划,都显示了古典美术大师达芬奇的艺术特色。 代表作:木板油画岩间圣母、壁画最后的晚餐、油画蒙娜丽莎;2.米开朗琪罗的主要艺术特色和艺术成就: 艺术特色:米开朗琪罗的作品以力量和气势见长,具有一种雄浑壮伟的英雄精神。他早年的雕塑大卫像是最鲜明展示盛期文艺复兴美术特点的作品。他真正实现了把生命从石头中释放出来的理想,以精湛的技巧、强烈的信心,雕凿出这尊完美的英雄巨像。 代表作:雕塑大卫像、摩西、西斯廷天顶画创造亚当、祭坛画末日审判、雕塑基督下十字架、设计圣彼得大教堂穹隆;3.拉斐尔的主要艺术特色和艺术成就: 艺术特色:拉斐尔的作品一直被人们视力为古典美术精神最完美的体现。他是西方美术史上最擅长塑造圣母形象的大师。他那一系列圣母像,把感性美与精神美和谐无间地统一起来,从而传达出人类的美好愿望和永恒感情。纯真优美、庄重自然、明快清晰、和谐简洁,这些古典美术最为推重的品质,在拉斐尔身上获得了最鲜明的体现。代表作:油画圣母的婚礼、美丽的女园丁、西斯廷圣母、座椅中的圣母、壁画雅典学派;【课堂小结】课堂小结,布置下一堂课内容课题: 无彩的图画与无声的音乐 教学目标:1、了解书法与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的关系,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2、了解草书的体式与发展过程,了解草书情感表现的独特审美价值。3、掌握线条分析方法,分析线条构成的要素,了解其对应的审美特征。4、分析线条与笔法的关系,总结笔法技巧,在实践中感受技巧对情感的表现作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幻灯片(PPT文件)、电脑、投影仪、字帖、书法工具材料教学重点:线条审美分析教学难点:线条形式与审美特征的对应关系,技巧对线条表现的作用教学程序:一、导入:1、书法与音乐作品的比较(书家示范视频)音乐语言是乐音的组织,绘画语言是色彩和形体的组织,书法的形式语言就是线条的组织。书法通过线条传达美。欣赏书法就能感受到线条具有音乐旋律般优美丰富的节奏以及令人遐思神往的意象。因此书法是无彩的图画和无声的音乐。2、书法作品与绘画作品的比较(图片)绘画线条很美,但它依附于客观物象,人们称之为轮廓线、结构线、明暗交界线,而书法是线的艺术。线条是书法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二、书法审美的比较书体共分五体:篆、隶、楷、行、草(五体图片)篆书:包含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小篆。甲骨文(图甲骨文):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目前已发现4500多个单字,已辩识出2000字,公认有1000多字,其章法为下行,行款无定式,错错落落,用刀直来直去,表现出先民们对神的崇拜中那独具的粗犷而自由的意识,它那简约的形式与我们审美意识差距太大了,使人有一种隔膜感,然而那奇巧隽健的结体却又给我们以美的暇想。当我们看到甲骨文时,我们的心就会由它的引导而在远古社会漫游,感受那神秘的气氛,仿佛听到先民们狂热的祈祷和战争的嘶杀声。金文(图毛公鼎):成熟于商周,铸在铜器上的铭文。特点:端庄遒劲,颇具雄强、肃穆、茂密之气。用笔前期多方,中期逐渐圆转劲健,后期工稳秀美。石鼓文(图石鼓文):出现于春秋战国,因刻在鼓形的石头上而得名。起、收、转皆为圆笔,粗细一致,健劲挺拔,结体端庄,雍容大度,是向小篆过渡的书法,在书法史上地位甚高。小篆(泰山刻石):秦代,由李斯制定规范的字体,特点极规范,上密下疏,横平竖直,笔画同一,如玉箸,风格典雅圆润。隶书(图):上承篆书,下开草书、楷书新体,它将篆书化繁为简,用笔化圆为方,汉隶以其风格种类的繁多,格调的高古形成了汉代书法灿若群星的局面。特点:因字立形,扁方取势,左撇右捺,两旁舒展,上密下疏。草书(图):草书在汉代从隶书独立而来,称之为“章草”后出现“今草”、“狂草”孙过庭说“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章草(图):字与字不相连,笔画中有明显的波磔,保存了隶书的许多特点。大小草(图):以中锋为主,侧锋取势,表现出强烈的节奏感。用笔奇宕,抑扬顿挫,如同听节奏感极强的音乐。行书(图):起于汉末,晋代最为盛行;近于楷书而不拘束,近于草书而不放纵;笔划连绵,各自独立,不象草书连写使人不易认识,它介于真草二者之间。楷书(图):双叫“真书”、“正书”意思是这种书体可以作法式。由隶书演变而来,形体方正,笔划平直。规范也就是标准字体,用笔坚实,劲健有力,含蓄内敛。三、线条形式的分析美术字的线条与书法线条的审美比较(图)1、线条形状不同。美术字给人的感受是单调、机械、冷漠、僵硬与绝对规范,而书法的线条形状却具有千变万化的特征,这些变化表现为线条的大小、粗细、方圆以及其中暗藏用笔起止、藏露、提按、转折等。(图唐、杜牧张好好诗)2、线条质感不同。(宋米芾手扎、颜真卿文稿)美术字的线质感毫无变化,而书法的线条质感可以在浓淡、枯润、光滑、粗糙等视觉给人以厚薄、轻重、软硬以及快慢、疾涩等方面的暗示,从而得出力量感和运动感。3、线条的长度、方向、空间位置不同。(唐 柳公权)美术字模式固定,而书法却极富表现力。具有圆与方、向与背、开与合、连与断、松与紧、疏与密等视觉变化。4、线质感的审美举例:(图)四、书法线条的情感内涵:书法笔墨要表现性情、气质、个性、情感。比较王羲之行书兰亭序和颜真卿的祭姪文稿。书法线条的表现力源于高度的书写技巧与书家思想,情趣的完美结合。书法艺术内涵包括:神采、气韵、意境、风格。书法的神采是指外表的精神、神气。古代书论中常把书法看作有生命的形体。气韵:是书法的生命线,包含有畅达的气息,沉郁的诗情与和谐的律动,是对线条的一种有节奏的抒发感受。意境:指作者对书法所显示出的情绪、格调。如奔放、豪状、沉着、妍美、柔媚、宽博、肃穆等等。风格(图):书法风格首先表现在独特的整体风貌以及所造成的独特境界,由人的气质所决定。其次表现在不同结体上,颜体的开扩,柳字的紧收,张旭的狂放,黄庭坚的奇崛等都清楚地表明了作者的个性。五、最富表现性的书法形式草书(图片)草书是表现力最强、感染力最强,最具图画性和音乐感以及运动感,最擅长表现书写者的情性的艺术式样。如王羲之的超逸俊爽;张旭的纵逸豪荡;怀素的飘逸狂放;黄庭坚的婉畅奇崛;王铎的苍郁流畅;傅山的飘逸洒脱;徐渭的淋漓苍古。欣赏:晋索靖、章草月仪帖、晋王羲之初月帖、唐孙过庭书谱、张旭古诗四帖、怀素自叙帖、宋黄庭坚诸上座帖、明祝枝山白马篇、明徐渭草书长卷、清傅山草书立轴、清王铎草书立轴。六、总结与延展1、书法是线条的艺术,但不能只从线条的美感去认识书法,书法的美感有五个基本构成要素(结体、笔法、内在情感、章法、墨法)欣赏感受学习书法艺术,应该从五个方面去整体把握。2、教师示范一幅草书作品,引导学生尝试用书法的美感五个基本要素进行分析。光 色 心 情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丰富的影,音,图等色彩感受活动,激发学生的通感体验,并理解色彩的心理属性具有共同性与个体性特征。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让这些非专业的学生学会有目的的选择和运用色彩语言,快乐并大胆地表达自己对色彩的思想与情感.将音乐,影视与绘画色彩相结合,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达到教学目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色彩运用的的实践体验中进一步色彩表现的色调知识,建构起形象生动的色彩观。学习活动分析:本课设置了三个始终围绕色彩的不同心里属性由浅表感性逐层进入较深层理性认识而展开的学习活动,学生可以通过直观的体验,进一步了解绘画中色彩语言的情感体现.教学重点:色彩三种对比形式教学难点:对色彩三种对比形式的体验活动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教学法,比较法,讲解法,提问法学习学法:分组讨论法,练习法,演示法教学内容:(一)情景导入新课:以影片片段引入活动一,问题: 这段影片带给你的心情可以用什么样色彩来表达呢?(分组讨论)教师拿出调色盘,上有红,黄,蓝,绿,黑等色,要求学生选择!并谈想法学生尝试选择.后.(教师赞许),导出新课(二)讲授新课:色彩是可以表达不同的心情感受的.活动二(1)出示两张不同冷暖色调的餐厅图片提问: 假如你去这家酒店用餐,你会选择什么样的装修环境呢?(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重难点色彩三对比之一冷暖对比出示两种色调的同一张油画,提问学生对画的感受提示:波长长的红光与橙黄色光照在任何物体上都会有温暖的感觉,而波长短的紫色光,蓝色光被认为有寒冷的感觉.:结论:(一)色彩有冷暖感色彩三对比之 二色相对比出示同一张比较图片的两种色相对比思考提示:色相:是不同色彩的相貌或区别不同色彩的名称结论(二)色彩有味觉感色彩三对比之 三明度对比 出示两张明度不同的油画作品,(引导学生分析)提示:明度:色彩的明暗程度结论(三)色彩有重量感(三)小结(出示概括内容)色彩的个体心理之色彩与音乐的关系,康定斯基与他的画听系列(四)活动三:一些以色彩为主的绘画作品与另一些表现各异的乐章,请学生分组讨论后上讲台作答,展开PK赛(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教师引导:只要解释合理就没有对错,只有贴切.(教师及时予以鼓励,表扬)(五)作业(多看多分析日常所见到的色彩图片)(六)结束课程!教学反思:(预设计)(1) 面对的是非专业的学生,如像对专业学生那样教学一些专业的色彩知识,必然显得十分枯燥乏味,因此多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影片,音乐介入,从而能够较好的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好了,一切都好了.(2) 多以活动的形式,从而,能够较好的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一些问题在学生的讨论中很好的解决,教师从中引导,沟通,让学生当主角,教师做导演.各异的风土人情中国民间美术【教学目的】1、了解什么是民间美术及其特点和类别。2、理解民间美术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3、认识民间美术在人类活动中所具有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以及民间美术与民族文化独特形态和形式语言与表现手法及其中深厚的寓意。4、适当运用民间美术的表现方法,完成一件民间美术艺术作品。【教学重难点】1、首先解决思想和观念上的认同,因为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对民族民间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有很大的障碍,原因主要体现在对民族民间美术教育方面的缺失。所以解决认同感是第一关键。 2、使同学逐步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在造型方面的特征和审美特性,只有认识和理解了才可能激发同学对民间美术的关注和喜爱。3、进行民族民间艺术的教育和承传。弘扬民族文化传统,逐步使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进入主流教育。在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塑造民族性格,开放民族胸怀、提升民族理想、推动民族文化创新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文化作用。【教学准备】1、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有民间美术特征的实物2、生:剪刀、蜡光纸或红纸【教学过程】一、 欣赏导入1、 视频欣赏:2006年春节文艺晚会一等奖舞蹈俏夕阳(本环节引入与民间美术有关的多元艺术形式,在增加课程信息量的同时,开拓学生的视野。)师生问答 同学们,这段舞蹈表现的是什么内容?2、 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二、欣赏美 民间美术的分类(本环节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对新旧知识的梳理及实物的辨认,加深对民间美术种类的认识,巩固和完善已有的知识。)1、说一说 除了皮影以外中国还有哪些有特色的民间美术?2、找一找:提出问题,几分钟的视频让我们意犹未尽,下面继续播放一段视频北京地坛庙会,寻找其中的民间美术作品。3、看一看:(欣赏民间美术品:图片展示年画、剪纸、刺绣、风筝、编织)三、了解美 (一)、民间美术简介( 本环节明确民间美术的概念及相关知识点。通过对民间美术与民俗文化关系的分析,懂得民间美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1、简介:民间美术的概念。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只要善于发现,我们能发现很多种类的民间美术,这里所说的民间美术是指,与老百姓生活十分密切的的一种艺术门类。是劳动人民自己创造的,并且与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风俗习惯有很大联系的艺术门类。2、民间美术与民俗活动(从岁时节令,人生礼仪两方面入手分析,使学生了解民俗文化与民间美术的关系,为本课第四部分的展开奠定基础。) 师生问答:我国有那些传统民俗文化?大量的民间美术多在怎样的场合出现?(讨论与研究 展示民俗活动图片) 民俗活动的时候: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舞龙狮、赛龙舟、闹花灯)人生礼仪中:满月、百年、周岁、结婚(剪纸、刺绣)分析小结:民间美术与民俗文化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二) 走进民间美术(学生课件展示,生生互动)(本环节提倡师生共同构建一个开放自主、合作互动的教学氛围。体现“以学生为主”的现代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学生通过展示研究成果、实践创作等活动,体验创造的成就感和自我价值的深化。)1、皮影课件(1)、视频欣赏:皮影戏三只老鼠片断(2)、生生问答:皮影的主要材料是什么?皮影的造型有何特点?(3 )、简介 2、刺绣与剪纸四大名绣:江苏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广东的粤绣。刺绣品多绣于鞋、枕头、肚兜、袜子、鞋垫、荷包、香包等小物品上,这些刺绣大都隐喻着对生活的热爱、对爱情的追求、祈求子孙万代,幸福长寿之意。 (1)师生问答:同学们知道我们永安有什么民间美术吗?(介绍我们身边不同区域的各具特色的民间美术)A青水畲族民间刺绣(图片欣赏)(简介)畲族刺绣中的色彩有着特殊的意义。底彩上采用红、黑、深蓝为对比,图象中造型所采用的色彩往往不做大面积的对比,而是用细碎均匀的小面积对比,使色彩既有变化有有和谐的统一。其颜色与传统文化的金、木、水、火、土相联系。刺绣中镶的金边,金色代表金、绿色代表木、黑色代表水、红色代表火、黄色代表土畲族刺绣艺术的特点与风格:色彩:大量采用红、黑为对比色,给人以浓郁、厚重、艳丽的感觉。造型:以线条为主,在写实的基础上运用夸张与变形。构图:采用满地落花的构图,图案采用对称、均衡的结构。技法:采用剪绣结合、织绣结合法。艺术风格: 天真、质朴、淳厚、夸张、幼稚。B永安贡川古镇的剪纸艺术(图片欣赏)(简介)永安的剪纸艺术源远流长,当地剪纸艺术的题材和内容与劳动群众生活密切相联。一把剪刀(刻刀)一张纸,就可创作出千姿百态的花鸟虫鱼、山水人物,几百年来深受群众的欢迎。剪纸是一种装饰性很强的艺术品,永安的剪纸讲究线条朴实明快,画面对称均匀,图案栩栩如生,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永安已故老人管林坤多岁时的作品全猪贺喜曾被选送参加中国首届民间剪纸艺术大奖赛。(三)民间美术的特点(本环节在出示学生喜闻乐见的图片、文字资料的同时,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欣赏、研究、评价,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鉴赏美能力,树立热爱民间美术的信心。)师生问答:欣赏了民间美术作品,请大家说说我国民间美术有何的特点?(组织学生讨论研究、分析理解)1、 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师:请每组讨论一下,推荐一位评委。上讲台评价(4分钟)。 生:民间美术是相对于专业而言的,它们的创作基本上是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人民。 这些作品是劳动人民创造的,所以应该是民间美术。民间美术是根性的艺术,母体的艺术。 生:民间美术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节日活动、祭祀活动中,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美的观念。 生:所谓民间美术是强烈体现着民族性和地方性的。 生:它的创作和流传方式是集体的,它与宗教、风俗有密切联系,但它不是迷信。2、民间美术的独特艺术语言(1)独立的符号系统(不同种类相同内容的作品比较分析,找出共性,再举例)(2)含蓄寓意的表现方法:(不同种类相同名称的作品比较分析)提问:“莲(连)年有鱼(余)”有何更深刻的含义?举例:百事大吉、龙凤呈祥等(3)多元的造型方式:(师生问答。举例分析) 剪影造型法、装饰变形法、几何造型法 (简介)象征符号法:脸谱色彩造型的象征性)视频欣赏:唱脸谱师出示图片,学生上来涂色。(加强学生思考与动手能力。)师生问答:京剧脸谱色彩有何象征意义? 分析:(色彩32口诀)红忠、紫孝、黑正、粉老、黄狠、灰贪、蓝凶、绿躁、水白奸邪,油白狂傲,神佛神灵金银普照。(造型)包公、曹操、姜尚四、评价美 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创新(图片欣赏与评价)(本环节课程内容在立足于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拓展与延伸。结合现代生活和社会热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观念和树立创新意识,把德育思想教育融入艺术教学中。)读新闻:为唤起全社会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的自觉意识与行动,从2006年开始,我国将每年6 的第二个星期六确定为“文化遗产日”。据了解,在第一个“文化遗产日”里,各地将积极倡导举相关的公益活动,如开展文化遗产地和博物馆“爱我遗产、优化环境”系列活动,举办文化遗产展和民族传统文化展示、专家咨询及文物收藏鉴赏活动等。议一议:如何开展民间美术的继承与创新活动?五、动动手(放西洋洋的音乐)1、剪纸实践 ,剪“双喜”,“窗花”(本环节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民间文化的优良品德。感受剪纸的过程,乐在其中。)2、师生再见 (课堂总结) 【教学流程】教学线索教学内容、流程教学策略与方法开始欣赏导入1、 视频欣赏:2006年春节文艺晚会一等奖舞蹈俏夕阳2 出示课题欣赏、提问导入新课欣赏美(板书)一、民间美术的分类1、视频欣赏:展示、辨认 2、 民间美术的种类简介:说一说、认一认看一看了解美(板书)二、民间美术简介1、概念2、民间美术与民俗活动阅读理解、讨论与研究(板书)三、走进民间美术 课件展示1、皮影课件2刺绣与剪纸欣赏、思考、研究师生互动(板书)四、民间美术的特点1、 基本特点民间美术是相对于专业而言的,它们的创作基本上是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人民。这些作品是劳动人民创造的,所以应该是民间美术。民间美术是根性的艺术,母体的艺术。 、民间美术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节日活动、祭祀活动中,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美的观念。 、所谓民间美术是强烈体现着民族性和地方性。、它的创作和流传方式是集体的,它与宗教、风俗有密切联系,但它不是迷信。2、 独特的艺术语言(1)独立的符号系统(2)含蓄寓意的表现方法(3)多元的造型方式创设问题情境讨论与研究欣赏与理解视频欣赏,探索与研究,师生同台评价美(板书)五、传承与创新图片展示议一议:新华社新闻一则阅读理解 讨论探究结束动动手剪“双喜”,“窗花”剪纸实践结束教学 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 教材分析印象主义绘画是19世纪60年代在法国出现的艺术流派。在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启发下,他们对绘画的光线、色彩的表现进行了独到的探索,并为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的发生创造了条件。本课向学生介绍了印象主义绘画的许多作品,其中包括印象派,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画。从欣赏中,使学生知道印象主义绘画探索的艺术原则和表现形式的独特风格,以及印象主义绘画尤其是后印象主义绘画在主观与客观艺术与自然的关系的革新及重大意义。教学目标1. 学生在欣赏印象派绘画的同时,初步感受印象派绘画的艺术魅力,了解代表人物与代表作品。2. 欣赏体会印象派中的三种不同倾向的风格,得出各自的艺术追求。3. 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西方绘画作品的鉴赏能力。教学难点与重点1. 区分印象派绘画与传统绘画,区分三种倾向印象派绘画。2. 感受了解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特征。教学设计1. 导入新课师:2005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由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一个精彩的舞蹈节目至今令人难忘,那就是?生:千手观音(异口同声)师:看来千手观音真的有很大的魅力啊!那好!我们就一起来重温一下其中的精彩片段。(播放春节联欢晚会千手观音舞蹈片断)师:同学们都沉醉于优美的舞蹈中了,不过有件事不知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演员上台的时候穿的是什么颜色的服装?生:黄色的、金色的。师:那么为什么在舞蹈的过程中服装的颜色在不停的发生着变化呢?生:因为舞台灯光的关系。师:对了。物体在彩色灯光的照射下,物体原本的颜色会发生变化。那么在自然光线的照射下物象的固有色会不会发生变化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欣赏一位画家画的草垛系列组画。(播放幻灯片,配乐月光曲)师:从刚才的欣赏中,你们发现了什么?秦郭艳:黄色的草垛在不同时间,不同季节,不同光线的照射下颜色发生了变化!师:在常人眼中,黄色的麦垛在这位画家的笔下竟然呈现出这样多的色彩变化,多么奇特的绘画风格啊!在十九世纪的画坛上,就出现了一批标新立异的画家,他们被称为印象主义。而刚刚欣赏的草垛组画的作者就是印象派的领袖莫奈。那么以莫奈为首的印象派以及其后的新印象派、后印象派的绘画与传统绘画有什么区别?各自对西方油画的发展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呢?今天这堂课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进19世纪西方绘画史上的这个重要的变革时代。(出示课题: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绘画)2. 讲授新课(1)印象主义师:1874年,莫奈与他的志同道合的画家朋友们联合举办了一次画展。画展中,他的一幅绘画特别的引人注目。(展示日出印象)师:请一组同学用很简短的语言描述一下你对这幅画的感觉和印象。生:朦胧、虚幻、色彩很美、看不清、模糊、有意境。师:从同学们的回答中能够得知有些同学并不是很喜欢这幅画。而事实上这幅画在展出时也是备受嘲讽的,有人批评画家拿了一幅未完成的画来展出;有人甚至更恶毒,称这群年轻的画家是一群疯子。师:其实我们回过头来再看一看这幅画,它真的是那样另类,不能让人接受吗?生:(略)师:这幅题为日出印象的风景画用一种崭新的绘画风格描绘了港口太阳初升与水面的景色:水中反映着太阳和天空的颜色,水和天在朦胧弥漫的朝雾中融成一片。水中的船只和远处的景色都处在若明若暗,似有似无之中,变化万千,给人一种既真实又虚幻的感觉。这在以前的官方保守古典主义的绘画中是从来没有过的。也难怪一些人会觉得不习惯。有一个美术评论家借用这幅画得标题,嘲笑年轻的画家为“印象主义”。西方美术史上重要流派印象派的名称由此而来。师:印象派的画家们走出画室,用一种崭新的绘画技巧来描绘他们眼中的美好事物。在法国,有一座哥特式的卢昂教堂引起了莫奈的兴趣,他曾在三年内画了50幅卢昂大教堂。同学们有了刚才欣赏草垛组画的经验,你觉得莫奈会怎样描绘这座教堂呢?生:我觉得他会用很多鲜艳的色彩来描绘。师:庄严的哥特式教堂在他的眼中成为了一簇充满着色彩旋律的光的结晶,看了令人目眩。建筑本身的结构似乎被一层厚厚的光所包裹。同学们看到大屏幕上有其中的四幅,你们能不能将其按照某种顺序重新排列一下?生:(排列顺序)师:你为什么这样来排列? 生:我是按照时间来排的。第一幅是清晨,因为是一种带蓝的冷色调,还有一些朦胧感;第二幅是白天,有阳光的感觉;第三幅是正午,觉得画面很亮,光线特别强烈;最后一幅是傍晚,有晚霞照在上面。师:说的非常好!组画的用笔看似狂放不羁,实际上是画家在长时间观察后才落笔的。当画家完成卢昂大教堂连作时,视力几乎不能恢复。师:法国作家莫泊桑在一封信中曾经记载了他所目睹的莫奈在绘制“连作”时的情景:“我常常跟随莫奈寻找他的印象说实在,他不再像是画家,倒像是一个猎人。孩子们给在他的后面,携带五、六幅取材相同,但表现着一天中不同时间和不同效果的油画。他根据天色的变化,把这些画布接过来轮流地画着。画家就这样坐在对象前面,等待着阳光和阴影。”可见莫奈的作画方式是与众不同的。师:好!我们再以浏览的方式欣赏一组印象派的绘画,在欣赏的时候,酝酿这样一个问题印象派画家到底追求着什么?(幻灯片,音乐起)师:通过刚才分析与欣赏的印象派绘画作品,我想大家应该对印象派的绘画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了吧?现在我们结合大屏幕上的传统绘画与印象主义绘画的区别,你们能不能对印象主义绘画做出一个全面的评价。我们现在分成四组,在讨论时,可以拿出小纸条将讨论的要点记一记,最后请每组派一位代表发言。好!开始讨论!(讨论结束后,14组代表发言,给予掌声)师:4组代表讲的很好!印象主义绘画摆脱了精细刻画每一细节,尽力交待清楚自然万物形状的传统绘画的束缚,从画室内完全走出来,把对自然清新生动的感觉放在首位,将画家对物体在光线中微妙色彩变化的感受和描绘作为其追求的目标。就像4组代表讲的那样,印象派画家追求光与色的表现,从而使绘画发生了伟大的变革,具有清新、明亮、丰富多彩的特点。但是这样的画真的就完美无缺了吗?生:通过与传统绘画比较,发现印象主义绘画的物体轮廓有些模糊不清。师:在印象派画家看来,世界上的任何具体的事物只是传达光与色的媒介罢了。物体本身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将对于光与色的变化表现出来。所以印象主义绘画不宜近看,宜乎远观。这就是为什么刘海粟在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举办自己深受印象主义风格影响的作品时,特地在展览会的说明书上规定:要离画十一步半的距离欣赏。(2)新印象主义师:通过讨论总结,同学们对印象派的绘画的认识又加深了。现在出现在屏幕上的这幅画叫做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你们觉得它是印象主义的绘画吗? 生:不是,是新印象主义。师:哦?看来大家课前已经预习过了。好的,我就请一位同学来为我们大家来介绍一下新印象派。生:(介绍新印象主义) 师:很好,非常详细了。同学们在了解了点彩派绘画的技法之后,能不能说说你对新印象主义的这种绘画方式的看法? 生:我觉得用点画出来的画不会很清晰。生:我觉得方式很机械,作画速度一定很慢。师:对了。这种机械的画法毫无激情与个性。据说这幅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整整花了画家一年的时间。大家都说出了它的缺点,难道就没有优点?生:我想优点就是颜色很鲜艳吧。师:对了,颜色不经调和,并列在一起,很好的提高了色彩的明度。(3)后印象主义师:虽然印象派和新印象派都突破了传统固有色的观念,以崭新的绘画技法表现着不断变化的光与色,对西方油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其绘画重形式轻内容的局限性渐渐引起了一些曾经拥护印象派的画家们的不满与反对。他们认为绘画不能仅仅将注意力集中在对自然瞬间印象的描绘,而应该有着更高的艺术追求。画史上称他们为后印象主义画家。师:塞尚就是后印象派画家中极具代表性的。他的静物画最能体现他的艺术追求。如果将塞尚的苹果与桔子与一幅传统静物画和一幅印象派静物画相对比,我们就不难发现他孜孜以求的目标。他的追求是什么呢?大家发表一下意见。生:(略)师:苹果与桔子是他油画中最出色的作品之一。它既不同于印象派单纯以色彩对比取胜,以不同于古典派以平稳的构图和物体的质感取胜。他曾说:“世界上的一切东西都是按球体、锥体、圆柱体的形式塑造出来的要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这幅画充分的展示了他的这一理念。白色桌布与鲜艳水果的强烈对比,反衬出冷暖的色彩关系。画中的物体在他的眼中都被概括成一些几何体,并有意进行艺术变形。简洁的笔触、单纯的色彩、交错的线条组成了和谐统一的效果,这里表现的再也不是可食用的水果,而是具有坚实、沉稳永恒的实体。用色彩来造型,进行艺术变形,几何程式,正是由于他的这些艺术贡献深深的影响了现代派的绘画,所以塞尚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 师:欣赏了这么多的作品,同学们是否有些审美疲劳了呢?现在调节一下,我请一位同学来完成这个拼图游戏。生:(同学自告奋勇,一位同学40秒完成)师:这幅画的作者是谁?生:凡高!师:看来同学们对凡高是非常熟悉的。凡高也是后印象主义的杰出代表。通过课前查找资料,请一个同学简要的介绍一下凡高这个人。生:(介绍)(大屏幕上出现一幅幅凡高自画像,音乐)师:在其坎坷的一生中,他只卖出过一幅画红色的葡萄园。为了加深对凡高的认识,我们来看一段关于凡高的影片。(2分钟)师:在影片的最后提到人们把向日葵和所有可以找到的黄色的鲜花放在凡高的棺木上,为什么呢?生:凡高喜欢向日葵和黄色的花,画过向日葵。师:世上有许多的花朵,比向日葵美丽,香味浓郁的花太多了,为什么凡高会这样热衷于描绘向日葵呢?生:向日葵像太阳一样象征着光明,画家这些黄色的花表达了他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师:说得好!这些融入画家情感的炙热的黄色,洋溢着生命的感觉。师:除了向日葵,同学们还熟悉凡高的哪些作品?生:星月夜。师:这幅画堪称凡高绘画中的精品,初中时已经学过,在这里我就不多讲了。在凡高所有的作品中还有一幅极其重要的绘画。针对这幅绘画,我设计了两个问题:(1)这幅画描绘了哪些景物,你能给这幅画取一个名字吗?(2)你能不能分析一下这幅画的用色和用笔有什么特点?绘画给你怎样的内心感受?画家借这幅画想要表达什么?大家讨论一下。生:(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师:麦田上的鸦群是凡高自杀前的最后一幅油画作品。在长条形的画布上,翻滚着浓云的天空,呈现深不可测的蓝色,鸦群只是一些浓重飞动的黑线构成,下面金黄色的麦田滚着波浪好像就要燃烧起来。强烈的色彩与狂放的笔触,个人一种震动感。麦田上的黑色的鸦群,远处的下坠的残阳,好像又不详之兆,凡高似乎预感到生命快要走到尽头,并用画笔记下了这种忧伤与绝望。终于,在这片恐怖而悲凉的土地上,画家用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师:在向日葵中,他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在星月夜,他表达自己内心的烦躁不安;在麦田上的鸦群中也同样得表达出自己的绝望、悲凉、孤独与彷徨。在对世间最平凡的事物的描绘中,都寄托了凡高内心的情感。 3. 巩固练习师:今天这堂课,我们通过印象派绘画的欣赏,得出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绘画各自的特点。在大屏幕上的表格中呈示出来。为了检查同学们这堂课的学习效果,屏幕上有印象主义四个字,每字后面对应一道练习。请同学们选择并完成。生:(略)4. 小结师:印象主义绘画专注于对外光和色彩的描绘,打破了传统绘画的一贯格局,是一项有益的革新;而后印象主义画家强调绘画要表达主观的情感,开创了西方绘画发展的新方向。5. 课后拓展(1) 为什么从印象派到后印象派这样的一个绘画的变革时代会发生在19世纪?(2) 印象派中除了莫奈还有哪些画家,他们的绘画又有哪些各自的特点?(3) 都说凡高的绘画受东方绘画的影响,那么从哪些地方能看出其中的渊源?板书设计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形神兼备 迁想妙得教材分析: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如果上溯到原始社会的彩陶时期,中国绘画已经过了七千年左右的发展历程。在如此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中华民族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辉煌灿烂的绘画艺术瑰宝。高中学生知识面广求知欲强,虽具备一定中国绘画的基础知识但缺乏对中国古代绘画系统的了解。本课仅从岩画、陶画、帛画、壁画、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中撷取部分作品,供学生领略中国古代绘画的风采。教学思路设计:本课涵盖面非常广,由于时间有限,很难在一节课中对中国画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进行详细的介绍。因此,我把课文分成两节课来完成,本节课只完成第一部分。第一课时:对中国古代绘画发展的历程作概括性的讲解与展示,挑选个别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与作品进行详细分析,旨在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欣赏绘画作品的方法。第二课时: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收集中国古代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的相关作品与画家生平资料,并在老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