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史论文.doc_第1页
近现代史论文.doc_第2页
近现代史论文.doc_第3页
近现代史论文.doc_第4页
近现代史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近现代史论文题目:读光绪王朝心得体会院(系):农学院林学系班级:园林09-1班学号:2009123712姓名:董凤教师:江梅日期:2010-4-10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读光绪王朝心得体会【摘要】:光绪皇帝是清代最富悲剧色彩的一位皇帝,也是在街头巷尾津津乐道的一位皇帝,从起跌宕起伏的一生中,不难感受到中国封建社会垂落时代透着霉朽气息的厚重的压抑感,从一个锦衣玉食的王孙公子到承载了太多时代苦难的光绪皇帝他所拥有的王朝也承载太多苦难,是命运的安排,还是造化的捉弄?千秋功过又有谁能细细评说?【关键词】:光绪帝 慈禧 垂帘听政那么多关于清代帝王的古装片,比如众所周知的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几乎所有清代皇帝的王朝都有导演拍成电视剧或电影的,却惟独没有见到专门讲述光绪王朝的,那也难怪人们说他是清代最富悲剧色彩的皇帝。 之所以选读这本书光绪王朝,是因为一方面它与近现代历史课本上的内容有联系,可以让我更加了解当时的背景,对所学的内容印象深刻,有助于理解。另一方面,我自己对光绪帝本人特别感兴趣,在还未看这本书之前就听说过关于他的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和一些在他亲政时一系列惊世骇俗之事,让我对这个皇帝产生了很多疑惑,带着这些好奇和不解之心,读完了这本书,读完之后我才意识到自己犯了个低级错误,一般都是太子继承父亲的皇位,所以我还以为光绪帝是同治的儿子,说起来觉得挺可笑,但它反映了一种现象:现在的青少年对历史的关注太少了,身为中国人,对本国的历史还能犯如此错误,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讽刺,读完这本书,我知道了光绪帝和同治帝是兄弟,同治帝在位了3年就驾崩了,继登皇位的任务就交给了才4岁的光绪帝载湉,这里,我主要谈谈我的认识和看法。光绪皇帝姓名爱新觉罗载湉,庙号德宗,谥号“同天崇运大中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简称景帝,他的生父是道光帝的第七子醇亲王奕環,生母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妹叶赫那拉氏。有学者认为载湉能当上皇帝纯属偶然,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如果慈禧太后想要找个傀儡皇帝当时肯定有很多像载湉一样的皇孙公子,随便抓一下就有一大把,最后抓着了载湉,你说他被选上当皇帝不具有偶然性吗?话是这么说,但我认为载湉登基是具有一定必然性的。载湉能成为光绪帝,他父亲载環是他成功登基的重要原因之一。奕環是道光帝的第七子,他的学识和才能虽然不及其六兄恭亲王奕,但他在官场上的遭际却比奕顺利,他为人谨慎,不因身份显贵而稍露锋芒,对于朝廷的恩赐一再清辞,对于外官的馈赠一概拒不接受,从这就可以看出来他为人的谨慎,当时同治帝死后,朝不可一日无君,按照清朝祖宗宗法,皇帝去世如无子嗣继位,就应该在皇帝晚辈中选择贤者立为子嗣,以皇子身份登基继位,同治帝载淳属“载”字辈,其晚一辈应为“溥”字辈,最为理想的是在“溥”字辈中挑选一人以接替载淳的皇位,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载湉的父亲。载湉为道光帝第七子奕環的儿子,奕環的福晋又是慈禧的亲妹妹,奕環处事圆滑,对慈禧忠心耿耿,俯首听命,比较好控制,而其亲妹妹在辛酉政变起着关键作用,用书中的话说“居间传语,厥功甚伟”,也是完全可以信赖的人。这样,就成为慈禧选载湉当皇帝的原因之一。原因有多条,那只是其中之一,最为关键的一条是那是载湉才4岁,慈禧在同治帝时就垂帘听政,这样一来,他又可以垂帘听政,载湉幼年也易于管教,便于驾驭,不会对慈禧造成威胁,慈禧果然棋高一筹,她让大臣李鸿章拟写懿旨,把载湉给咸丰为子,作为嗣皇帝继承咸丰的皇位,言外之意,慈禧皇太后仍然是皇太后,因为载湉是咸丰帝的嗣皇帝,而不是同治帝的嗣皇帝,这样慈禧的目的就达到了。所以,并不是所有皇孙公子的父母都像载湉的父母一样会为人处事,会和慈禧有同样的亲戚关系的。就这样,一个四岁大的小孩,很可能连什么是皇权都不知道就被推上了皇帝的宝座。要是让现代的小孩坐上那皇帝宝座,估计那阵势都能把小孩吓得够呛,哇哇直叫。但小载湉并没有哭,从这点来看,慈禧当时在选载湉的时候也许已经感觉到了来自这个四岁小孩身上的不同之处。提到清朝,没有人不想起慈禧,说道同治、光绪,没有不提到慈禧的,慈禧在清朝的政治、军事、外交方面有非常大的影响,特别在政治上。其实我并不看好慈禧,不论是从电视中还是书中对她的印象都不好,但每个人对同一事物都会有个人自己不同的看法。我们看待事物的出发点和角度不同,决定了我们不相同的看法,也许是有些事情的内幕不为我们所知,被人却很清楚。我也看过慈禧有关进宫前收到的种种苦难,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姑娘,也许正是因为受的苦太多才会有后来不择手段的慈禧出现,我对她进宫前的遭遇也很感到可怜,但在看到后面为得到权势不择手段的时候,真叫人发指。从她垂帘听政的行为上看,不得不承认她是一个野心极大而且非常机警的人。有学者就开玩笑说,如果让慈禧来到现代,没准就成了一个非常优秀的策划人。慈禧没进宫之前是善良的,但是进宫之后就变了。我想说的是,一个人想要从好人变成坏人太简单了,但如果一个坏人洗心革面想要成为好人那真是难上加难。那是因为人们记忆最深的往往是自己受到的伤害,而对于别人对自己的好往往感应就没那么强烈,就像看电视,一部电视看完了,隔几周再问问自己是记坏人的名字记得清楚还是记好人的名字记得牢,答案肯定是前者。所以慈禧究竟是个什么有的人,各说各话,就留给大家慢慢体会吧,历史上她是一个姿容艳丽、工于心计且抱负远大的女子,出生于叶赫那拉氏家族,她懂得逢迎,善于察言观色,见机行事,这为她在佳丽如云的后宫得到咸丰帝的专宠,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条件,如今社会中不正是她这种人最吃香吗?她的计谋,无人能及,可以说是正因为这点,使得她得到最高统治地位,她的手段就是垂帘听政。清代历史上,有一种重要的政治制度,影响了晚清近50年,那就是“垂帘听政”,但“垂帘听政”并非起源于清代,它是中国封建社会一种特殊的政治现象,它的历史最高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由母后以帝的名义接办奏疏,发布政令,就被人称为“垂帘听政”。等小皇帝长大了成人亲政后,皇太后归政叫“撤帘”。早在清代顺治年间,皇太后被要求“垂帘听政”,但没有被接受,清代的垂帘听政出现于同治、光绪两朝共三次,每一次都使慈禧的控制地位得到巩固,是权力中重心归于慈禧一人身上,这样,清朝的最高决策完全取决于慈禧的意思,给命运多舛的清王朝又增加不安全因素。之前说到光绪帝载湉登基时才4岁,正是玩耍的年龄,他却准备读书,慈禧给他找了一个曾是同治老师的大臣,翁同龢,他很得慈禧太后的信任,再次出任老师,应该说是众望所归,他长期担任光绪帝的老师,对光绪帝的影响特别大,辅佐光绪帝变法维新,他之所以得到慈禧的赏赐,是因为他学问精深广博,为人老成,颇具传统知识分子气节,参与朝廷重要,思路敏捷,为官廉政,在对内对外一些重要问题上主张充分体现他的爱国精神,我想也就是他身上的所具有的洁身自好,忧国忧民,通达开放,了解世界的精神和思想才对少年皇帝的成长及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深刻而长远的影响。让我们大胆的假设一下,如果当时的光绪帝没有遇见这位老师,那之后发生在光绪王朝一系列的大事都将有可能避免,可见这位老师对他的影响有多大。一个人的思想的后天的教育是分不开的,思想是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影响的。举个例子,中学时学过以前王安石的古文叫伤仲永,故事中的小孩天生聪颖,很小就会写字作诗,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一神童,一般这样有天赋的人往往都不知珍惜,认为会一辈子有才华,就在他父亲带着他一天天向村里人炫耀的时候殊不知他的天赋也一天天流失,最后的结局可想而知,他变成了一个普通人。这篇文章挺叫人惋惜的,如果他继续学习,他的父亲也支持他,史上也许会多一位圣人吧。这个例子就是要说明人的天资并不重要,关键是看后天的教育,后天的勤奋学习才是成功的关键。光绪帝18岁亲政之后,仍继续向他学习,他也继续介绍各种西方的广博知识给他,多年的教育中,光绪帝从老师那里学到了不仅仅是一些治道理论和文史概念,更重要的是政治,中外大事,有关知识的影响,洋务运动,边疆史地,海塞防之争,周边概况,地理等事都是光绪帝在把握天下大事方面受到了启益。也就是这些知识和思想教育的结合,不仅使光绪帝逐渐形成了自己伟大的心智与抱负,而且也为他在亲政前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现在细想,要是慈禧治道老师在日后会帮助光绪帝变法维新,如今是怎样也不会让他当皇帝的老师。在这光绪王朝在历史的长河中,恭亲王奕是不可不提的人,他是道光的第六子,他负责带领军机处,共有三次与慈禧结怨,使得慈禧一而再再而三的想杀了他,奕也消极委顿,心如死灰,奕集智慧、机敏、才略、雄心于一身,唯一缺的就是权术和心计,他一生的政治挫折,多与此有关,他身逢乱世,锐意革新。推动洋务,他和林则徐一样也是晚清中比较开明、开放的大臣。19世纪6090年代,为了求强求富,增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抵御外侮的能力,奕支持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大搞洋务运动。近代工业从此起步,而且他兴办新式学校,派留学生出国,同时也促进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虽然慈禧和奕联过手,但她一直从未消除过对奕的戒心,而且在暗中一直压制和剥削他的势力。中法战争爆发后,因清军在越南的惨败,清廷遭到朝野上下的猛烈抨击。慈禧借此大做文章,将责任全部推给奕,让他当替罪羊。由此可想慈禧的老奸巨猾和心狠手辣。只要有谁妨碍她独揽大权的野心,她就让谁死无葬身之地。此后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慈禧就完成了清廷最高权力机构重大改组,使恭亲王奕的势力遭到毁灭性打击,从此朝中大权完全由慈溪及其亲信把持着。“中申易枢”后,慈禧太后的权势进一步扩大,实际标志着她专权统治的最终确立,也标志着恭亲王奕政治生命的结束。像奕这样的人在当今社会是没办法混下去的,为什么呢?人们常说什么样的性格决定以后他所处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前面说了奕什么都好就是有一个缺点那就是缺乏权术和心计,这也就是他最致命的缺点。大家都知道,宫廷里人人勾心斗角,争权夺势,奕身为重要大臣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小社会中却不懂得如何生存,说是生存一点也不夸张,在那里,稍不小心就会让你在没有翻身之日,更有甚的让你人头落地,成为刀下亡魂。虽然他位高权重,但如果缺少了生存能力也就是说不懂得运用权属和心计,那么就只能白白成了小羊羔任人宰割。奕最后不就是落个替罪羊的下场吗?那时所处的环境还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宫廷,和整个中国相比起来就小巫见大巫了。看看当今社会,人口压力大,就业难,人才竞争是不可避免的,现在人才也多,问题是你要怎么保证在招聘中用人单位就一定选择你。这就要看你拿什么和别人比,会运用权势和心计的应聘者往往处于优势,也许你会觉得我说的有些夸大了,但这是事实。现实往往比想象中残酷得多得多,电视剧中常常演那些单纯,傻里傻气的人往往最后都会成功,为什么会把这些拍成电视剧,就是因为这些美好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是无法实现的,那时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憧憬而已,现实中那些使用手段的人更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你能否认吗?在光绪在位的时间里,在世界都为之震惊的事件就是震惊朝野的一百日变法。甲午战争成为光绪帝思想转化的关键,激起了光绪帝的奋发精神,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也空前高涨起来。然而,光绪帝并不拥有真正的皇权,他处处受制于慈禧太后的同意,一向对西太后望而生畏的光绪帝,此次以其前所未有的勇气,通过慈禧的亲信,当时在实际上支持清廷日常事务的庆亲王奕匡向慈禧表明了心声:“我不能为亡国之君,如不与我权,我宁逊位。”光绪帝“决意变法”,因此坚决向慈禧太后索要“事权”百般无奈下,慈禧终于答应光绪帝,“凡所施行之新政,但不违背祖宗大法,无损满洲权势,既不阻止。”很明显,她的这种“让权”,是被迫采取的一种权益之计。同时又说明了,光绪帝收回的权利是非常有限的。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和爱国知识阶层要求的维新之士康有为奋起设计救国方案。他力图以西方发达国家为模式,通过变法维新全面改造国家,把衰弱、落后的中国纳进近代化的发展轨道上引向富强,在日后的岁月里,康氏的革新图强方案具有强烈的吸引力,逐步成为战后维新方案的主导思想。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标志着维新运动正式拉开帷幕,但现在有些研究近代历史的学者们认为“公车上书”更本不存在,到底历史上是否真有此事呢?暂且不去细究,但这次变法终究还是以失败告终了。虽然这次变法失败了,但从光绪帝颁发的一系列革新诏令来看,涉及政治、经济、人才、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诸如奖励发明创造,倡译外国书刊等等都关穿了向西方强国学习的线索,而且对把这种学习提到了国策的高度,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变革与参政的政治要求,反映了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百日维新是以失败结束的。百日维新在他发动的第一天就注定了日后的失败。这不仅仅是因为当时封建社会的影响,更为重要的一点在于领导人没选好。光绪作为皇帝的确位高,但他权重吗?权力都掌握在慈禧手中,不是我说光绪帝,在朝中有地位有权势的大臣做领导者说不定运动的结果都比他好。如果一个皇帝没了权力,那他和摆设有何区别。没有人会叫一个摆设做事。所以说,维新变法的开始就注定了失败。光绪二十四年(1898)八月初六,在以慈禧为首的守旧势力的反对和镇压下,变法运动最终失败,光绪帝被困,其政治生涯至此结束。光绪帝生命的最后几年是在孤岛上痛苦的度过的。那是他最大的乐趣就是静静地坐着,追想着过去的那些美好的回忆,终于在慈禧去世的前一天死于中南海瀛台。光绪帝短短的三十八年生命里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感叹和太多的唏嘘。光绪皇帝就这样离开了他的王朝,想象一下,如果当年慈禧并没有选择载湉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