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重庆市南岸区长生小学校三年级上册科学模拟复习题无答案_第1页
2018-2019年重庆市南岸区长生小学校三年级上册科学模拟复习题无答案_第2页
2018-2019年重庆市南岸区长生小学校三年级上册科学模拟复习题无答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2019年重庆市南岸区长生小学校三年级上册科学模拟复习题无答案班级_ 座号_ 姓名_ 分数_一、对号入座(选择题)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和动物都是有生命的物体B.植物的叶子没有生命C.可以一次喂给金鱼很多食物2 5毫升水大约和( )一样多。A一瓶酱油B一袋牛奶C一瓶滴眼液3 我们在寻访小动物的时候,应该做到( )。 A.安静观察,不要干扰小动物的生活B.勇于观察,应该把手伸到树洞里寻找C.仔细观察,把小动物抓在手上观察4 下列各图中,杯子里装的是水,静止后不可能出现的是( )。 A.B.C.5 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感知这些性质时,用到的感觉器官有( )。 A.眼和舌B.眼和手C.手和舌D.眼和耳6 下列选项不是蜗牛的食物有( )A蔬菜B杂草C小虫D瓜果皮7 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要注意保持蚯蚓体表的湿润,其主要原因是( )。A.使蚯蚓的运动保持润滑 B.使蚯蚓的呼吸作用保持正常 C.使蚯蚓正常地获得食物 D.使蚯蚓能吸收足够的水8 在瓶中倒入半瓶水,瓶口用橡皮泥密封,A,B是两根吸管(如图所示)。如果从B管往里面吹气,观察到的现象是( )。A.A管里会有水流出B.B管里会有水流出C.A,B管里都有水流出9 属于动物和植物的共同点的是( )。A会运动B要排泄C需要食物或营养10下列不是土壤成分的是( ) A.水B.空气C.岩石D.腐殖质11离开空气,任何动物就无法呼吸,说明空气中含有( )。A二氧化碳B氧气C水蒸气12想要取三滴同样多的液体,我们可以用( )来帮忙。 A.滴管B.吸管C.量筒13如果一个物体( )就不容易倒。A.上重下轻 B.放在矮处 C.上轻下重 D.上下一样重14为了完成观察小动物的任务,我们( ) A.无所谓,看自己的心情 B.安全最重要,有危险不去C.应该勇敢地在任何地方活动15下面选项不是树的相同之处是( )A.它们都长在泥土里B.都需要阳光、水C.结的果实不一样二、想一想,填一填(填空题)16用图画、拓印做记录或者收集一些_,都是我们观察、描述树木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17我们可把西红柿里面的_挤出来,称一称重量,就能知道它含有多少_。 18观察土壤时,用手摸感到潮湿,说明土壤中含有_。 19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_、_、_等。20目前,人们公认的造纸术的发明者是_。21家庭烹饪是_的一种形式。 22动物和植物都是有_的,所以它们都属于_。 23塑料是一种从_中提取出来的人工材料。它_分解,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应尽可能_利用。24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时的观察须知:_、_、_、_ 25铝罐的生产是应用了金属有_的性质。三、我是小法官(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26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虽然都是植物,但是没有共同点。( )27砖的主要用途是造房子,陶瓷的主要用途是做生活用品。( )28在观察活动中,我们要保持动物栖息地的原貌,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 )29把两片叶描画在方格上,用数方格的方法可以比较树叶的大小。( )30动物和植物都会生长发育、繁殖后代。( )31动植物死后的残体留在土壤里对土壤不利。( )32浮萍不需要土壤也能生长。( )33可以供人类直接使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湖泊和浅层地下水。( )四、好朋友,手牵手(连线题)34找朋友,请连一连果实 舒展叶子、输送养料叶子 吸收阳光、制造养分树干 固定大树,吸收水分树根 包含种子,繁衍后代35连线_特殊目的食品 A营养更丰富 _转基因食品 B个体更大肉更多_太空食品 C更有利于运输_强化食品 D营养充足,易吞咽 五、综合题(实验题、解答题)36写出固体和液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37液体的比较。 (1)将水和油分别倒入不同形状的容器中,我们观察到容器的形状不同,水和油的形状也_,这说明水和油都没有_。A相同 B不同 C固定的形状 D重量(2)在比较水、食用油、洗洁精流动快慢的实验中,为了保证实验的公平,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三种液体应同时滴,水滴少一点,洗洁精滴多一点B.三种液体的液滴要一样多,先滴洗洁精,再滴食用油,最后滴水C.三种液体的液滴要一样多,同时滴在同一高度(3)实验结果如图,a是_,b是_,c是_。(4)这说明液体的流动快慢和_有关。( ) A.黏度B.颜色C.轻重38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做实验。实验时,他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甲(或乙)液体在不同体积时的重量。下表记录的是实验测得的数据及求得的重量跟体积的比值。(1)分析上表中的实验l与2(2与3或1与3)或实验4与5(5与6或4与6)的体积及重量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归纳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