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XXXXX 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 1 目目 录录 1. 国内外理论研究现状.2 2.中国对外贸易出口产品结构的变化.4 2.1 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不断上升,且远远高于初级产品.4 2. 2 工业制成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不断下降,资本、 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不断上升 .6 2.3 机电产品出口比重上升.7 2.4 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由逆差转为顺差.8 3中国对外贸易产品结构与宏观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关系.9 3.1 中国对外贸易产品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相一致 .9 3.2 出口产品结构的调整与三大产业结构的调整相结合 .13 4中国对外贸易产品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17 4.1 要素结构(资本劳动比率)的变化.17 4.2 技术进步 .17 4.3 外商直接投资 .17 5对外贸易出口产品结构前景.19 参考文献.20 致谢.23 XXXXXXXX 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出口产品结构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出口产品结构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规模上,都取得 了长足的进步。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对外贸易总体发展水平还不高,尤其是 结构比较落后。结构性问题已成为目前困扰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突出性问题。 从实证研究的角度上看,我国比较优势的状况及其变化深刻地反映在对外贸 易结构问题上。因此全面、系统、深入地分析和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 贸易的结构性变化历程,对于判断和把握我国对外贸易长期趋势、制定对外 贸易发展战略和政策都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1.1. 国内外理论研究现状国内外理论研究现状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就一直是经济学界研究和争论的一个焦点, 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从理论角度探讨对外 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第二,从实证的角度分析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 之间的关系; 第三,在假定对外贸易的增长能推动经济的增长的基础上, 分析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1 目前为止,经济学界关于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主要存在三 种观点:促进论,阻碍论,折衷论。促进论的主要代表是:罗伯特逊、D.R. 纳克斯、迈耳、凯恩斯、杨小凯等。1937 年,英国学者罗伯特逊提出了 “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发动机”的命题,又称“增长引擎论”(The Engine of Growth)。2他阐述了后进国家可以通过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增长来带动 本国经济的增长。50 年代,美籍爱莎尼亚学者 D.R.纳克斯通过对 19 世纪英 国与新殖民地地区国家经济发展原因的研究,对这一学说进行了补充和发展。 他认为:外贸起到经济增长发动机的关键因素是中心国家经济增长使得对初 级产品需求的扩大,从而初级产品的生产国即外围国家就成为国际分工格局 的受益者,其初级产品的出口迅速增加,而高度的出口增长率会通过一系列 的动态转换过程,把经济增长传递到国内各个经济部门,带动国民经济的全 面增长。上世纪 60 年代后经济学家迈耳对发动机这一学说又进行了进一步 补充,他在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一书中指出了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的 1姜鸿. 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P17 2罗伯特逊(D.H.Robertson.). 国际贸易的未来. 1937 XXXXXXXX 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 3 高速增长可以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大量的外资流入,并能克服国内市场狭小的 局限性,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从而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等六方面的利益。以杨小凯为代表的中国经济学家提出了关于国际贸易通过 扩大市场从而提高分工水平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新兴古典贸易理论。 但以劳尔普雷维什和辛格为代表的一些拉美经济学家对此持完全否定态度, 他们从分析贸易条件恶化的角度展开了“中心-外围论” ,认为当今的国际经 济体制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作为中心,控制着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外围地 带,外围国家只能顺应中心国家的发展。这种依附关系对于初级产品出口国 家而言,对外贸易的发展反而会导致与经济发展本身背道而驰的不利成长 贫困化增长。国内学者董国辉总结了贸易条件恶化在工业经济时代的几种 表现,并提出在“知识经济”时代,外围国家可能会继续面临贸易条件恶化 的问题。而欧文克拉维斯在 1970 年发表的贸易是经济增长的侍女:19 世纪与 20 世纪的相似点一文中提出了“贸易只是增长的侍女(Trade as a Handmaiden of Growth),”而不是“增长的发动机”的折衷的态度。他认为 国际贸易的作用不能高估,他强调一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还是其国内因素, 外部因素只构成对经济增长的刺激。国内学者崔永菊在分析了我国出口商品 的结构特征后,提出了出口贸易引擎作用在我国衰减的问题。除了理论研究 外,很多国内外学者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证分析, 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其中近年来最有影响的一篇论文来自哈佛大学的杰弗 里萨赫和安德鲁华纳。他们通过研究发现:实行开放经济的发展中国家 在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每年的经济增长率达到了 4.5%,而实行封闭经济的发 展中国家每年只能达到 0.7%;同时,研究发现,实行发放经济的发达国家 的年经济增长率可达到 2.3%,而实行封闭经济的发达国家只有 0.7%。世界 货币经济组织、世界银行、OECD 以及其他的一些机构经常引用这片论文来 支持他们关于让发展中国家开放其经济的建议。国内,孙众林(2000)利用中 国 1984-1996 年的有关数据进行了时间系列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在 5%的显 著水平上中国的出口贸易增长与经济增长没有关系,而在 10%的显著水平上, 经济增长促进了贸易增长,并指出了新古典模型的缺陷;林毅夫(2003)从 需求角度出发,对传统方法进行了改进,构造了一个同时考虑出口增长对经 济增长的直接和间接推动作用的模型,采用 1979 2000 年的相关数据进行 XXXXXXXX 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 4 估计,发现外贸出口增长 10%,将导致中国国民经济增长 1%。因此,他认为, 对于扩大内需的政策与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的重要性并不矛盾,而对外贸易 的进一步发展又与我国能否按照自己经济的比较优势来调整产业结构有重大 关系。3 广义的对外贸易结构包括对外贸易产品结构,对外贸易方式结构,对外 贸易模式结构,对外贸易区域结构,本文研究的中国对外贸易产品结构指的 是狭义的对外贸易结构即对外贸易产品结构。而广义的对外贸易产品结构又 包括对外贸易出口产品结构和对外贸易进口产品结构。在本文中,通过研究 对外贸易的出口产品结构这一侧面,来具体的反应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化。 2.2.中国对外贸易出口产品结构的变化中国对外贸易出口产品结构的变化 所谓贸易产品结构变化可以被定义为 4:随人均收入增长而发生的需求、 贸易、生产和要素使用结构的全面变化。结构变化的核心就是产品转型。众 所周知,经济发展过程中,产品结构普遍呈现出从劳动密集型为主资本密 集型为主技术、知识密集型为主的演进轨迹。具体讲表现为农业为主的产 品结构工业为主的产品结构服务业支配地位的产品结构演进路径。 中国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1980 年,中国进出口总额 381.4 亿美元; 2005 年,中国对外贸易延续了 2004 年快速增长的态势,全年进出口总额达 14221.2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23.2%,比“九五”期末的 2000 年增长了 2 倍。 对外贸易依存度也不断上升,从 1985 年的 22.8%提高到了 2004 年的将近 70%5,中国外贸依存度在不断提高,这说明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和对外部 世界的依赖也在不断增强,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世界经济的关联性越来越大。 2.12.1 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不断上升,且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不断上升,且远远高于初级产品远远高于初级产品 6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初级产品出口比重从 1979 年的 53.6%降至 1990 年的 25.6%。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出口商品 结构进一步改善,初期产品出口从 1990 年的 159 亿美元增加到 2005 年的 490 亿美元,增长了 2.1 倍,年均增长 7.8%。但其占出口比重却从 25.6%降 至 6.4%,其中 2001 年首次降至 10%以下,达到 9.9%。与此同时,工业制成 3 姜鸿. 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P32 4 研究院商务信息部. 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加快转变的基础与必要条件.2006(7):P37. 5 研究院商务信息部. 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加快转变的基础与必要条件.2006(7):P41 6 姜鸿. 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P87 XXXXXXXX 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 5 品出口从 1990 年的 462 亿美元增加到 2005 年的 7130 亿美元 7,增长了 14.4 倍,平均增长 20%,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从 74.4%升至 93.6%提高了 19.2%。 从表 1.1 可以看出,我国制成品出口从 1000 亿美元上升到 2000 亿美元, 用了 6 年时间;从 2000 亿美元跃升到 3000 亿美元,用了 2 年;从 3000 亿 美元上升到 4000 亿美元,只用了 1 年;2005 年一年就增加了 1600 多亿美 元。 在中国自觉不自觉地采纳和推行出口导向战略的政策下,中国工业制成 品出口得到了长足发展,发展至今,工业制成品与初级产品之比达到 93:7,这一比重不仅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 60:40 的平均值,也高于发达国 家或 OECD 成员国 80:20 的平均值。 表 2.1 19932005 年中国出口产品构成 (亿美元,%) 初级产品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工业制成品机械及运输设备机械及运输设备年份年份出口总额出口总额 金额金额比重比重金额金额比重比重金额金额比重比重 1993917.6166.718.2750.981.8152.916.7 19941210.4197.116.31013.383.7219.318.1 19951487.7214.914.41272.885.6313.921.1 19961510.7219.314.61291.485.5353.123.4 19971827.9239.313.11587.886.9437.023.9 19981837.6206.111.61631.688.7502.327.3 19991949.3199.310.31750.089.8588.330.2 20002492.0254.610.12237.589.8826.033.1 20012661.5263.59.92397.990.1949.235.7 20023255.7284.78.82970.991.31269.839.0 20034383.5348.17.84035.792.11878.942.9 200459344056.8552993.2268345.2 20057620490.46.4713093.5352346.2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的年报数据计算。www. 7 研究院商务信息部. 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加快转变的基础与必要条件.2006(7):P52 XXXXXXXX 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 6 图 1 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5,统计而得。 2.22.2 工业制成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不断下降,资本、技工业制成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不断下降,资本、技 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不断上升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不断上升 按 1 位数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的出口商品中,04 类为初级产品, 59 类为工业制成品,而在工业制成品中,一般认为,6 类(纺织、橡胶及 矿 冶产品)和 8 类(杂项制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5 类(化学品)和 7 类(机械及运输设备)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以这一标准列出我国从 19892004 年间主要年份的工业制成品出口中二者的比重变化,充分展现我 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变动的规律(图 3) 图 2 工业制成品出口贸易发展及结构变动 (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5,统计而得。 XXXXXXXX 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 7 可以看出来,长期以来,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在工业制成品出口中一 直居于主导地位,但总的来说呈不断下降趋势,所占比重已从 1980 年的 75.90下降为 2004 年的 46.50,下降了 26.2 个百分点,而资本、技术 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比重则不断上升,所占比重从 1980 年的 21.8 上升到 2004 年的 53.38,提高了 31.5 个百分点。到 2003 年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 的比重首次超过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重。尽管两者差距不算大,但已说明 我国的出口产品结构在这一层次上有了较大的优化。 我国经济发展初期,依靠劳动力丰富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并进行出口,这与我国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是相符合的。随着经济的发展, 我国资本、技 术等要素的积累,和国家政策的调整,我国资本、密集型产 业逐渐发展起来,反映在对外贸易上就是出口比重的逐渐上升。特别是加入 WTO 之后,客观上更要求我 们要不断提升自己贸易结构,改变贸易格局, 参与世界经济的大舞台中。作为国际上的一个大国,我国也在力图改变仅仅 作为一个劳动加工厂的局面,这些因素联系起来,使得我国会不断加强资本、 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优势。 2.32.3 机电产品出口比重上升机电产品出口比重上升 在工业制成品中,机电产品出口比重提高很快,从 1985 年的 6.1%提高 到 1996 年的 30%以上,到 2000 年提高到 40%以上,2005 年进一步提高到 56%。 其中体现技术水平相对较高的机械及运输设备出口额上升也很快,从 1993 年的 152.9 亿美元上升到 2005 年的 3523 亿美元,增长了 22 倍,年均增长 率高达 29.8%,比出口增长率高 13 个百分点,占出口的比重也从 16.7%提高 到 46.2%9。 8 研究院商务信息部. 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加快转变的基础与必要条件.2006(7):P13 9 研究院商务信息部. 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加快转变的基础与必要条件.2006(7):P19 XXXXXXXX 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 8 表 2.2 19792005 年我国出口产品结构 (占出口总额的比重,%) 年份年份初级产品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工业制成品机电产品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高新技术产品 197953.646.4- 198550.549.56.1- 199025.674.417.9- 199514.485.629.56.8 199614.585.531.98.4 199713.186.932.58.9 199811.288.836.211 199910.289.839.512.7 200010.289.842.314.9 20019.990.144.617.5 20028.791.348.220.8 20037.992.151.925.1 20046.893.254.527.9 20056.493.65628.6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的年报数据计算。www. 。 2.42.4 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由逆差转为顺差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由逆差转为顺差 由于新一轮以 IT 为代表的国际产业转移和我国加工贸易的迅速发展,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飞速发展。2001 年,高新技术产品贸易额为 1105.8 亿美元,其中出口 464.6 亿美元,进口 641.2 亿美元,分别比 1999 年增长 了 77.5%、161.8%和 70.6%。到 2005 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延续了高速 增长势头,全年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达到 4159.6 亿美元,同比增长 27.2%。其中出口 2182.5 亿美元,增长 31.8%,占全国出口总额的 28.6%; 进口 1977.1 亿美元,增长 22.5%10,占全国进口总值的 30%,高新技术产品 成为推动我国外贸增长的重要力量。 而其中存在的一个巨大变化就是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由逆差转变为顺 差。近年来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速度一直远远快于进口增长速度,如 10 研究院商务信息部. 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加快转变的基础与必要条件.2006(7):P37 XXXXXXXX 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 9 2002 年出口增速为 46.1%,比进口增速高 17 个百分点;2003 年出口增速为 62.7%,比进口增速高 18.6 个百分点;2004 年出口增速为 50.2%,比进口增 速高 15 个百分点;2005 年出口增速为 31.6%,比进口增速高 9.3 个百分点。 相应的,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逆差逐步缩小并转为顺差。1999 年逆差为 198 亿美元,2001 年逆差下降到 177 亿美元,2003 年进一步下降为 90.2 亿 美元,到 2004 年就出现了逆转,高新技术产品首次实现顺差 41 亿美元, 2005 年顺差迅速提升到 205.4 亿美元。 表 2.3 19992005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平衡情况 (亿美元) 年份年份出口出口进口进口进出口进出口逆差或顺差逆差或顺差 1991177.5375.8553.3198.3 2001464.6641.21105.8176.6 2002678.7828.51507.2149.8 20031101.61191.82293.490.2 20041655.41614.33269.741.1 20052182.51977.14159.6205.4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的年报数据计算。 3 3中国对外贸易产品结构与宏观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关系中国对外贸易产品结构与宏观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关系 3.13.1 中国对外贸易产品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相一致中国对外贸易产品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相一致 11 中国对外贸易产品结构的变动,特别是中国对外出口产品结构的变动与 我国的经济增长的变动基本上是一致的(图 3),我们可以发现,初级产品、 工业制成 品、机械及运输设备的出口增长率变动与经济增长的变动基本上 是趋同的,这四者发展增长率的变化具有非常大的同步性和相关性,并且我 们发现,上述三种商品的 出口变化率的波动具有非常的相似的规律。一般 来说,对外贸易的发展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而经济增长又会影响到贸易结 构的变动。王永齐(2004)检验了对 外贸易结构和中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因 果关系发现,随着经济增长,中国的贸易结构值(资本品和消费品进口比值 除以二者进口比值)也呈现一种上升的趋势,这一点 在 1992 年以来表现得 非常明显,这一趋势主要表现在资本品,尤其是机器设备等制成品的出口速 11杨正位. 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P201 XXXXXXXX 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 10 度增长快于消费品的出口增长,产业内贸易的比重在增加。从图 中我们可 以发现,四者的变动规律几乎是相同的,特别是 20 世纪 90 年之后,我国市 场经济改革的深化发展,这种现象更加明显。 从图 1 中我们还可以发现,除个别年份之外,中国工业制成品和代表资 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机械及运输设备的年出口增长率都远远高于初级产品 的出口增长 率。19812004 年间,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年平均增长率 20.3%,机械及运输设备出口年平均增长率也高达 20.7%,远远高于同期初 级产品出口年 平均增长 7.3%的水平。目前,工业制成品出口占总出口的比 重已达到 90%以上 12。这说明随着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我国已逐渐 改变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 的状况,对外贸易结构日渐趋于优化,这和西方 发达国家的对外贸易结构变动规律是相一致的。 图 3 经济发展增长率与贸易增长率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5 根据图形还不足以证明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存在高度的正 相关关系,有必要运用回归分析方法计算后,才能判断这种关系存在理论性 的证明。用 GDP、FT、EX、IM 分别表示国内生产总值、进出口总额、出口额、 进口额,利用 EVIEWS 3.1 软件对表 2.1 的数据做回归分析,以精确计算从 12研究院商务信息部. 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加快转变的基础与必要条件.2006(7):P65 XXXXXXXX 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 11 1978 年到 2005 年国内生产总值与进出口总额、出口额、进口额间的相互变 化关系。 表 3.1 19782005 年中国对外贸易总体情况 年份年份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进出口总额进出口总额出口额出口额进口额进口额 19783624.10355.00167.60187.40 19794038.20454.60211.70242.90 19804517.80570.00271.20298.80 19814862.40735.30367.60367.70 19825294.70771.30413.80357.50 19835934.50860.10438.30421.80 19847171.001201.00580.50620.50 19858964.402066.70808.901257.80 198610202.202580.401082.101498.30 198711962.503084.201470.001614.20 198814928.303821.801766.702055.10 198916909.204155.901956.002199.90 199018547.905560.102985.802574.30 199121617.807225.803827.103398.70 199226638.109119.604676.304443.30 199334634.4011271.005284.805986.20 199446759.4020381.9010421.809960.10 199558478.1023499.9012451.8011048.10 199667884.6024133.8012576.4011557.40 199774462.6026967.2015160.7011806.50 199878345.2026857.7015231.6011626.10 199982067.5026896.3016159.8013736.50 200089442.2039274.2020635.2018639.00 200195933.3042193.3022029.1020164.20 2002102398.0051391.4026941.6024439.00 XXXXXXXX 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 12 2003116694.0070453.8236286.3734167.45 2004136497.0395572.0649109.4446462.62 2005182321.00117701.7663066.9354634.83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的年报数据计算。 (一)国内生产总值 GDP 与进出口总额 FT 间的关系 国内生产总值 GDP 与进出口总额 FT 间的回归结果是: GDP=6202.605+2.208FT se=(1776.510) (0.089) t=(3.491) (24.899) p=(0.002) (0.000) R2=0964 Se 表示回归系数的标准误差,即常数项的标准误差为 1776.510,进出口总 额系数的标准误差为 0.089。 在零假设:回归系数为零下的 t 检验值,分别为 3.491、24.899。 获得该 t 值得概率 p 分别为 0.002、0.000,t 检验的结论是常数项和进出口 总额的回归系数分别为零的概率非常小,可以拒绝零架设。 相关系数 R2 为 0.964,表示回归方程非常好的拟合了样本数据。 回归结果表明,从 1978 年到 2005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与进出口总额间存在 高度的正相关关系,对外贸易额越大,国内生产总值就越高。从 1978 年到 2005 年,二者总体关系是对外贸易额每增加 1 亿元,国内生产总值就增加 2.208 亿元。 (二)国内生产总值 GDP 与出口额 EX 间的关系 国内生产总值 GDP 与出口额 EX 间的回归结果是: GDP=6412.963+4.133EX Se=(1409.043) (0.132) T=(4.551)(31.410) P=(0.000)(0.000) R2=0.977 常数项的标准误差为 1409.043,出口额系数的标准误差为 0.132。 XXXXXXXX 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 13 在零假设:回归系数为零下的 t 检验值,分别为 4.551、31.140。获得该 t 值得概率 p 均为 0.000,t 检验的结论是常数项和出口总额的回归系数分别 为零的概率几乎为零,可以拒绝零假设。 相关系数 R2 为 0.977,表示回归方程非常好地拟合了样本数据。 回归结果表明,从 1978 年到 2005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与出口额间存在高度 的正相关关系,出口额越大,国内生产总值就越高。在这 27 年间,出口额 每增加 1 亿元,国内生产总值基本上就增加 4.133 亿元。 (三)国内生产总值 GDP 与进口额 IM 间的关系 国内生产总值 GDP 与进口额 IM 间的回归结果是; GDP=5833.877+4.671IM se=(1922.809)(0.202) t=(3.034)(23.097) p=(0.006)(0.000) R2=0.959 常数项的标准误差为 1922.809,进口额系数的标准误差为 0.202。 在零假设:回归系数为零下的 t 检验值,分别为 3.034、23.097 获得该 t 值的概率 p 分别为 0.006、0.000,t 检验的结论是常数项和进口总 额的回归系数分别为零的概率很小,可以拒绝零假设。 相关系数 R2 为 0.959,表示回归方程非常好地拟合了样本数据。 回归结果表明,从 1978 年到 2005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与进口额间存在高度 的正相关关系,进口额越大,国内生产总值就越高,这 27 年总体结果实进 口额每增加 1 亿元,国内生产总值就增加 4.671 亿元。 综上所述,中国对外贸易产品结构的变动,特别是中国对外出口产品结构的 变动与我国的经济增长的变动基本上是一致的。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存 在高度的正相关关系。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中国对外贸易将会得到长足的 发展,并伴随着中国对外贸易产品结构的不断优化与升级。 3.23.2 出口产品结构的调整与三大产业结构的调整相结合出口产品结构的调整与三大产业结构的调整相结合 1313 从理论上说,产业国际竞争力表现为同一产业或可替代产品间的关系, 取决于各国相同产业和可替代产品相互比较的生产力,贸易结构即所反映的 13李洁.中国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3,(4), P33 XXXXXXXX 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 14 是不同产业之间的关系。在开放型产业结构条件下,产业结构是贸易结构的 基础,各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对一国贸易结构的形成和变化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发展较快,在贸易结构中的比重必然趋于上升;而缺 乏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发展较慢,甚至出现衰退现象,因而在贸易结构中的比 重趋于下降。贸易结构的变化并不仅仅取决于国家之间比较优势的变化,同 时也取决于各个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80 年,我国的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 30.1%、 48.5%、21.4%,2004 年,这一比重变为 15.2%、52.9%、31.9%。第 一产业的比重呈不断下降的趋势,第二产业比重上升,自 2000 年以来,一 直占据了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第三产业则自 1988 年以来,其比 重一直在 30%以上(图 4)。 XXXXXXXX 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 15 表 3.2 19802005 年三次产业占 GDP 比重(%) 第二产业第二产业年份年份第一产业第一产业 其中:工业其中:工业 第三产业第三产业 198030.1 48.544.221.4 198528.443.138.528.5 199027.141.63731.3 199124.542.137.433.4 199221.843.938.634.3 199319.546.640.233.9 199419.746.640.433.7 199519.847.241.133 199619.547.541.333 199718.147.541.734.4 199817.346.240.336.5 199916.245.84038 200014.845.940.339.3 20040.7 200213.544.839.441.7 200312.54640.541.5 200440.7 200512.547.341.840.2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612 XXXXXXXX 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 16 图 4 中国三大产业的比重趋势图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5 产品结构的调整同产业结构的调整相结合。一个国家的出口产品结构在 某种程度上折射出该国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我国一些出口产品档次 层次低, 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的需要。产业结构粗放, 以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 为主, 是制约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和出口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因素。因此, 应 把出口增长纳入产业政策的目标体系, 使之与产业结构的升级与发展目标一 致, 并以科学技术为动力, 形成产业结构演进与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相互支持、 相互促进的联动机制。配合三大出口产品群的形成, 我国产业结构应进行相 应的调整, 形成 出口的支柱产业(农副轻纺等传统产业) 、出口主导产业(机电仪化产业) 、 出口战略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三大出口产业群, 使其呈梯度发展态势, 并 尽快向技术含量高的产业转移。与之相适应, 逐步形成传统技术、适度技术 和高新技术渐进式传导的技术结构, 为我国创造新的出口优势和贸易优势提 供了产业支持和技术支持。在具体调整中, 要倾斜式对传统产业和起基础性 作用的装备进行技术改造, 通过科学技术的渗透, 使农副轻纺等劳动密集型 产业技术密集化, 并尽快跃升到现代化产业的水平, 从而增强这一产业的国 际竞争力。与此 同时, 通过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开发出新的两高(质高、值高) 战略产品, 并使其成为我国外贸出口的新的增长点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新的支撑点。 此外, 在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中, 应适应国际贸易发展的最新趋势, 制订第三产业和绿色产业发展规划, 积极发展服务贸易和环保产业。 XXXXXXXX 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 17 4 4中国对外贸易产品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中国对外贸易产品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 一国贸易结构的变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国内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变 动、经济体制改革、比较优势状况、国际市场前景、其他国家的竞争等等。 本文选取了要素结构(资本劳动比率)的变化、技术进步、外商直接投资 等影响我国贸易结构变动的主要因素加以分析,来反映我国贸易结构的变动。 4.14.1 要素结构(资本要素结构(资本劳动比率)的变化劳动比率)的变化 1414 中国是一个劳动力丰富的国家,从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来看,应该出口劳动 密集型的产品,但现在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已经升级了,并不是以劳动密集型的 产品为主,这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封闭的经济环境内的要素结构发生了变化, 即资本 劳动比率发生了变化。 中国经济之所以能保持高速增长趋势,其中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是 重要因素之一。在中国, 农业富余人口极其丰富,每年转化为城镇就业人口 的速度也在不断提高。这种独特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 了基础性条件。 同样,中国经济体内日益活跃的投资活动,表明了资本存量不断增加及资本增 长率不断上升,由此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由固定资 产投资增长率的统计数据看, 2001 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3. 7% , 2002 年 增长了 16. 1%, 2003 年增长了 24. 0%,并且 2003 年固定资产投资余额占到 了当年 GDP 的 47%15左右,显示资本增长率提高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了巨大的 影响。资本增长率或资本存量的增长要明显快于劳动力增长速度,从而拉动 了资本密集型商品的出口。我们从近年来中国投资增速与就业人口增速的比 较中可以得出这一结论。 4.24.2 技术进步技术进步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相对落后的国家仅仅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 贸易,并没有什么机制使得它能够在贸易中得益较多,从而在长期的增长中 能够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由于发展中国家一般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大多 14杨全发、舒元.中国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8,(8), P55 15 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4 10 XXXXXXXX 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 18 是资源性和劳动密集型的初级产品,因此,在和发达国家的资本和技术密集 型产品的交换中,长期来看,贸易条件是恶化的,贸易得益是相对减少的。 对于发达国家来说,由于他们的比较优势主要在资本和技术方面,因此 他们利用比较优势与推动技术进步一般不矛盾,他们越是推动技术进步就越 能加强和利用 他们的比较优势。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比较优势一般还 在自然资源或简单无技能的劳动力方面,因此充分利用现有的比较优势就可 能与技术进步发生矛盾,要推 动技术进步,现有的比较优势可能就得不到 充分的利用,而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比较优势,可能就意味着产业升级和技术 进步的速度放慢。发展中国家只有通过推动技 术进步,不断提升自身的动 态比较优势,才能使自己的产业结构和出口产品结构不断升级,使自己缩小 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在对外进出口贸易中,劳动密 集型产品占据着主要地位,资本密集型产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在进出口贸 易中的比例也在不断提高。根据发达国家贸易结构的发展变化 规律来看,技术进步才是我国贸易结构不断升级优化的最终选择。通过技术 进步,提升优化我国产业结构,增强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提高我国产品 出口中资本、技术型产品的比例,真正优化我国的贸易结构;同时通过技术 进步,可以扩大我国的产业内贸易,开展与发达国家的贸易,在国际贸易中 获得更多的贸易受益。通过技术进步来提升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也是我国从 一个贸易大国走向一个贸易强国的最佳途径。 4.34.3 外商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从零开始,实现了快速 发展,19792004 年期间,我国总的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达到 5621.05 亿美元 16。国内学者冼国明(2003)等利用 1983-2000 年的数据,对我国出 口与外国在华直接投资的关系进行计量研究,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 衡关系。江小娟(2002)在对 FDI 企业对我国出口增民的贡献及其原因进行 分析后得出:FDI 企业对扩大我国出日规模和提升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做出更 突出的贡献。 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笔者选用 19852004 年的数据对 FDI 和我国贸易 16 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5. 12 XXXXXXXX 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 19 结构的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分析 FDI 与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出口方式结构 之间的关系。出口商品结构方面,EXC 是初级产品出口量和 EXZ 是制成品出 口量;出口方式结构方面,EXJ 是加工贸易量;考虑到 FDI 的滞后性,加入 一变量 AFDI,是从 1979 年截止到上一年度的外国直接投资累计量。 为了消除数据的异方差,对数据两边求自然对数,建立回归模型如下: 其中,a,b,c 都是系数,是随机扰动项。运用软件 Eviews3.1 对数据进 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如下: 把回归的结果还原到原方程中,得到下面的结果: (31.163) (-1.328)(3.699) R2=0.852 DW=0.862 F=48.857 (15.718)(-2.114)(8.053) R2=0.972 DW=0.486 F=299.526 方程的拟合度都比较好。并且从回归结果来看,初级产品出口,制成品 出口,加工贸易出口与现期 FDI 的相关性远远小于与 AFDI 的相关性,这说 明外商直 接投资对上述三项都有正的影响,并且影响主要表现在存量上, 这由于资本投资的滞后性决定的。同时,AFDI 对制成品出口的影响远远大 于初级产品出口,这也 说明外商直接投资有利于我国的出口商品贸易结构 的优化。 从外资影响对外贸易结构的途径来看,外商直接投资主要投资在制造业 上,2004 年制造业的外商直接投资占到了总的实际利用外资的 80.0%。另外, 外 资企业是加工贸易的主要承担者。2005 年,我国外资企业的加工贸易出 口额比重达到了 83%,可以说,我国的加工贸易主要是由外商直接投资企业 来完成的。 FDI 的技术溢出效应。众多国内学者关注外资与技术进步的关 系,他们在不同的前提下得出不同的结论。江小涓、李蕊(2002)研究了 2000 年中国外商投 资企业的相关指标,认为 FDI 的增长有助于促进中国工 业技术的进步。徐涛(2003)假设 FDI 与国内资金的非同构型,在此基础上 XXXXXXXX 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 20 建立一个内生增长模型, 同样得出 FDI 对中国技术进步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5 5对外贸易出口产品结构前景对外贸易出口产品结构前景 可以预测,到 2010 年,中国将从一个贸易大国发展成为发展中贸易强国,具 体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我国商品进出口结构和效益将进一步得到优化和 改善,出口商品科技含量和附加价值显著提高。服务贸易实现较快增长,重 点服务产业国际竞争力有明显增强。利用外资领域进一步扩大, 项目技术 水平和规模有新的提高,结构和区域分布趋于合理。对外投资稳步扩展,境 外资源开发利用和加工贸易形成一定规模。主要产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显著增强,企业通过参与国际竞争将实现较快的技术进步和较好的经济效益。 电子信息产品作为高新技术的一部分成为拉动我国外贸增长的主要动力。 在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方面:在我国优势领域培育一批国际竞争力强、 附加值高、出口规模较大的高新技术出口产品和企业,使我国高新技术产品 出口以每年高于 20% 的速度增长,到 2010 年可望达到 1200 亿美元,在全国 出口总额中达到 30% , 初步完成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由以低附加值、低技术 含量产品为主向高新技术产品为主的转变。 XXXXXXXX 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 21 参考文献 1 保罗克鲁格曼,茅瑞斯奥伯斯法尔德美.国际经济学(第五版)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64112 2 崔永菊.出口贸易引擎作用衰减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外贸经济、国际贸易, 1999,(6):4144 3 董国辉.“贸易条件恶化论”的论争与发展J.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1,(10): 5457 4 董秘刚.我们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N.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11),8185 5 高峰、范炳全,王金田.我国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基于误差修正模型 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5,(7),59 6 贾金思.论外贸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J.财贸经济,2005,(6):2529 7 姜鸿. 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17-50,2004.84-93 8 孔庆锋.我国的外贸现实与理论调适J.对外经济、国际贸易,2001,(4):711 9 李洁.中国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3,(4), 3134 10 李明武.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综述兼从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角度的解 读J. 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4,(7):812 11 李雨时.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增长的原因及影响J.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5,(8): 16 20 12 林毅夫,李永军.必要的修正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再考察J.国际贸 易, 2001,(9),2226 13 陆宾.国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西藏卫生间管理办法
- 转基因标识管理办法
- 酒店大堂商铺租赁与品牌形象设计及推广服务合同
- 车场维修资金管理办法
- 上海社会急救管理办法
- 财政交存款管理办法
- 非计划停工管理办法
- 邮政员工轮岗管理办法
- 《员工薪酬管理办法》
- 青岛市装修管理办法
- 2025年秋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全册课件(课标版)
- 2025全国农业(水产)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水生物病害防治员)选拔赛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学校意识形态工作要点
-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清单
- FZ/T 73044-2012针织配饰品
- 全套课件:机械基础
- 公安派出所建设标准
- 智慧矿山为未来煤矿发展赋能课件
- 领导科学概论课件
- 煤矿安全规程(防治水)课件
- 污水站沉淀池清淤及清洗工作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