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学专业学年论文-论广告中男性形象的建构_第1页
广告学专业学年论文-论广告中男性形象的建构_第2页
广告学专业学年论文-论广告中男性形象的建构_第3页
广告学专业学年论文-论广告中男性形象的建构_第4页
广告学专业学年论文-论广告中男性形象的建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届广告学专业学年论文前 言 “我们呼吸的空气由氧气、氮气和广告组成。”法国广告评论家罗贝尔格兰喻示了这样的事实,我们已被裹挟着卷入了广告如林的时代。广告里的形形色色、红红绿绿、男男女女以各种诱人的千姿百态呈现,伴随着社会的复杂异质化及个性解放,广告中的男性形象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因而对广告中男性形象建构的探究具有深远的意义。从微观来讲,即广告本身,人物符号作为广告创意和表现的元素,是提供高记忆和识别的有效手段之一。广告所建构的人物形象与消费者心理以及品牌形象定位联系紧密,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对于广告诉求的表现,消费者需求的激发以及品牌的形象定位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而对广告中男性形象建构的分析可以为广告创意的实际运用提供可行的意见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从宏观来讲,著名学者伯曼曾断言:在大众文化中,最具支配性的社会机制是广告。广告形象是考察当代大众文化现象的重要指标。本文以更加开阔的视角深入探讨其形象建构机制,从美学、传媒、消费等角度解析广告中男性形象的建构,从而进一步洞悉广告中形象建构的发展趋势。 对广告中男性形象建构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倾向于把焦点集中在男权话题或传统男性形象上,譬如体面、智慧、果敢的成功人士。其研究范围大多涉及广告中的性别问题,着重讨论广告中两性形象的差别,两性形象的失位以及性别歧视。其研究模式以人类学模式和社会学模式最为常见。人类学模式的男性研究注重文化对性别气质的建构和影响,社会学模式则强调社会化过程对性别角色的调整。总体上看,都倾向于将男性视为与女性对立的群体,在二元框架中分析男性对女性的主导地位及性别权力模式。无论是国内学者还是国外学者,从横向上看,缺乏对广告中出现的区别于传统的新男性形象建构的分析,即使有其重点也放在对男性气质的概括描述上。从纵向上看,其研究仍然没有脱离性别的二元框架,研究视角较为狭窄。 伴随男性气质的多元化以及社会的发展与包容,广告中的男性形象也将越发多元化。广告中男性形象建构的研究重心将转向对广告中出现的区别于传统男性形象的新男性形象的解析,并且视角更开阔。 本文将结合实例探究广告中超越传统界定的新男性形象的建构机制及其原因,浅层意义在于对广告策略及其创意执行提供一定的实践指导,深层意义在于解析广告中的形象建构与消费文化、传媒文化之间的关系,以更开阔的视角洞察广告中人物形象建构的发展趋势。具体以Dior Homme 男装印刷平面广告为例阐诉其所建构的独特男性气质即超越传统界定的新男性形象,重点解析其形象建构的机制与原因。主要采用文本分析和文献分析法,首先,通过对广告创意以及相关社会背景的分析,归纳出媒介呈现了何种男性气质,并与传统男性气质进行对比。其次,结合广告学、表征、符号学、美学、易经等相关理论解析其间的建构机制。最后结合相关后现代主义思想分析其建构原因,试图洞察广告中形象建构的发展趋势。 一、Dior Homme品牌概述(一) Dior Homme品牌简介 Dior Homme(迪奥桀傲),是巴黎经典时装品牌Christian Dior(克里司汀迪奥)旗下的男装子品牌。Christian Dior 这个来自巴黎的经典 Fashion House,自从 2000 年 7 月发展出男装系列后,整个品牌的气势达到颠峰,除了继承 Dior 精品的奢华概念外,设计师 Hedi Slimane 主导的瘦削形象与摇滚氛围,带动了男装市场的时髦纪元。(二) Dior Homme设计风格2000年7月,向来以生产高级女式定制服著称的Christian Dior,推出由法国籍设计师Hedi Slimane(艾迪斯理曼)担纲设计的Dior Homme第一季男装系列,其倡导的瘦削形象与摇滚气质,似乎隐含试图重新定义masculine(男子气概)的野心。Hedi Slimane 设计的 Dior 男装,带有一种近乎病态的纤瘦,充满性别暧昧的影像,简洁俐落的配件,却装著庞克摇滚的颓废灵魂。窄版的经典剪裁,只适合于如瘾君子身体般羸弱的身材。吸血鬼式的优雅浪漫,不可湮没的个性独然,以及脱离尘世的超然正是Dior Homme的特质。过于窄版瘦削的剪裁Dior Homme将英伦的气质与法国精致高贵融合在一起,有人戏称热衷于dior homme的都是堕落在母系氏族中的男人们。下文将会详细探讨其如何通过平面广告的叙事策略和具体的视觉信码来塑造区别于传统的男性形象。2、 Dior Homme平面广告的定量分析(1) 媒介选择本次研究选择以Hedi Slimane作为艺术总监时期的Dior Homme刊登于杂志的时装平面广告,这一时期Dior Homme平面广告展示的男性形象身材瘦削、性别暧昧,充满了在病态边缘徘徊的风格。与传统男性形象有明显区别。(2) 时间选取本次研究从Hedi Slimane执掌Dior Homme之始直至2008年3月正式离开Dior期间抽取样本,时间范围为2002年春夏季系列至2007年冬春季11个系列。以下是各季节主题:2002年春夏:男孩不哭/红;2002年秋冬:倒影;2003年春夏:跟我来;2003年秋冬:光辉;2004年春夏:裸;2004年秋冬:受害者;2005年秋冬:人人看起来都一样;2006年春夏:世界一片混乱;2006年秋冬:灰色的日子;2007年春夏:我们在一起棒极了。单从字面上我们已经可以嗅到Dior Homme独特忧郁的气息。(3) 抽样方法本次研究采取普查方法,抽取Hedi Slimane作为艺术总监时期的Dior Homme全部11个季度的平面印刷商业广告进行分析。从2002年春夏季系列至2007年春夏季系列共收集到100幅平面广告。(4) 编码标准依据模特挑选、画面布局、整体建构广告执行步骤,建立8个编码项目男性模特的发型、男性模特蓄须情况、男性模特配饰、男性模特裸露身体的程度、男性模特的身型、场景设置、拍摄角度、画面视觉中心位置。3、 统计结果(1) 男性模特的发型在所抽取100份样本中,短发:23%,短发长留海:45%,长发长留海:32%。也就是说有留海的情况占到77%。留海大多长及双颊,凌乱飞舞,部分遮盖眼部。(2) 男性模特蓄须情况据统计,广告中男性模特无一例蓄须。被相中做Dior Homme的模特年龄介乎16至25岁,面庞干净清澈,保留了青春期男孩的形象。(3) 男性模特配饰广告中男模极少佩戴饰品,与其品牌风格定位相关,其配件简洁利落,充满了摇滚气息。具体数据如下:项链:7%,戒指:2%,手链%:3%。(4) 男性模特裸露身体的程度 全裸(只着内裤):2%,半裸(上身):8%,胸部或腹部裸露:6%,手臂:5%。无裸露情况:79%。并非急于外显强调色情意味,而是展现低调内敛的一贯作风,的确有别于传统男性形象的强势。(5) 男性模特的身型 由于Dior Homme男装的所倡导的瘦削形象,所挑选的男模无一高挑纤细,加之窄版的经典剪裁,呈现出近乎病态的纤瘦风格。完全颠覆了传统所定义的健美的倒三角式的理想男性身材。(6) 场景设置 84%的Dior Homme平面广告采用纯色室内布景,其中黑色:12%,白:21%,灰:51%,黑灰渐变:6%,蓝灰渐变:10%。纯色的场景设置避免了分散受众的注意力,让其焦点集中在模特身上。同时大量的灰色系运用突出品牌低沉忧郁的风格。(7) 拍摄角度 正对受众:17%,以侧面45相对:24%,以侧面90相对:26%,背对受众:9%,低头:24%。83%的广告中的男性模特没有以正面呈现且表现为扭曲的身体姿势,自然处于被观看的被动的位置。按照伯格(Berger)的名言(1972)“男人是行动的,而女人是展示的”,这样的男性展示似乎对传统的男性定义有所抵制。(8) 画面视觉中心位置 画面左侧三分之一:26%,画面右三分之一:18%,画面正中:44%,头部特写:12%。大部分广告中男性模特被安排在三分之一的位置,其一顺应了黄金分割的构图法则,其二符合品牌低调个性的风格。4、 分析讨论(1) 关于模特选用的解读1 模特的去性化 Dior homme的关键词:Adolescent(青少年)、吸血鬼情人、阴郁面孔、嬴弱身材 。被相中做Dior Homme的模特年龄介乎16至25岁,一律高挑瘦削,五官标致,面容青涩,身材保持青春期少年的清瘦骨感.首先,由于生理上尚未成熟易于被去性化,未发育成熟的身体被视为“第三性”是容易接受的。男性特征很好地被隐去,与传统理想男性形象所强调的男人味即明显的男性特征相去甚远。少年式的清瘦骨干违背了传统所青睐的倒三角式的健美身型,倒是与女性锲而不舍所追求的瘦相契合。然而悖论也存在于此,“男孩”的身体即便被“去性化”仍葆有激起性欲的特征:苍白的皮肤、突出的锁骨、瘦削的肋骨,通过优美艺术的裸体标准塑造,这蕴涵充沛力比多的身体成为观看行为中的性快感来源。 所有出现在Dior Homme平面广告中的男性模特均没有蓄留胡须,浓密的胡须是男性荷尔蒙分泌旺盛的量化指标,蓄胡须是区分“男孩”和“男人”的客观标准,蓄胡须曾经一度被视为展示男人味的标准元素,剃胡须这类抹杀男性第二性征的行为被认为是男性对自己的“拟去势”,放弃“男人”这一社会身份,以及其承载的过多社会规训意义,同时也是对广义父权(社会、法制、规范)的反抗,与标榜保守的父辈“男人味”彻底决裂。总结上述两个特征:骨感、无须。这不禁要和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审美标准相提并论。那是一个美男如玉的年代,流行高挑白皙、瘦削飘逸的男性形象。剃须、敷粉、薰香,穿女人衣服,喜步态轻盈,这些女性化的审美突显出魏晋时期的男性对阴柔的崇尚。这样的审美取向与这个特定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在这个战事频繁的年代,及时享乐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社会情绪。同时思想空前繁荣,人性得到极大的解放。大众审美的标准趋向感官、外化,对阴柔男色的偏好,颠覆了此前所定义的男性美。截取这两个时代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共通之处:人性的极大解放,强调个性与颠覆。因此Dior Homme广告的反传统男性形象不足为奇,而是建立在人性解放的时代背景上。这也预示着广告中的男性形象将会伴随着男性气质的多样而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2 阴阳论在探讨Dior Homme中体现的无性,或是其表现的男性形象与女性形象的交叉,亦或是所体现的两性形成之前的去性化特征时,易经这一套古老的形而上学的源于民间的信仰可以给我们一些新的启发和认知角度。易经的自然整体观认为大自然透过各种互补依存的关系寻找整体的平衡和谐。各实物皆源起于自然,本根共生,生生不息。即使对立的两个事物之间是可以相互感通,彼此并不完全对立、排斥。男性与女性相互感通再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其力量是流动的、相互的并不排斥彼此,期间充满了创造及变化的可能。其次,我想借助一些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的力量,以易经为哲学依据继续深化对无性的解析。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即对现代主义的回应,排斥整体的观念,强调异质性、特殊性和唯一性。不是不讲道德,而是反统一道德;不是否认真理,而是设定有许多真理的可能性(譬如从个人、情境、文化、政治等角度)。因而呈现出无中心和多元化价值取向。所以男性气质可以多元化,传统男女可以被颠覆,性别可以没有区隔,从这方面来说后现代主义是一剂解放思想解放个性的猛药,为无性补足了思想后盾。后现代主义思想解放以及易经阴阳论的自然、流动和谐或许可以说把无性的存在意义推向了至高点,所以以一种积极包容的态度去理解,创造。广告才能呈现一个充满活力而有多元化的世界景象。3 时尚工业伴随着社会的复杂异质和及个体差异,以前坚如磐石的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概念分崩瓦解。简单唯一的男性主义不复存在,相反,男性主义变得多种多样和变动不居,呈现了多元化的男性气质,持续不断的社会风潮拓展了建构的范围。在昨天,清朝的男人不留长发便超越了社会道德所规范的范围,而在今天男生留长发意味着标新立异甚至性别倒错(尽管这个时代的人们依然以开放的态度面对)。时尚工业定会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多元化的男性气质意味着更广阔多元的消费市场。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时尚工业才是幕后推手。在利益趋使下,不断颠覆传统,引领社会风潮,建构越来越新的男性形象,策略更是由两性转向中性再转向无性。如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里所陈述的:“人们陶醉于经济繁荣的景象之下,按照广告来放松、娱乐、行动和消费,追求时尚,爱或恨别人所爱或所恨的东西,许多人沉浸在对物质的追求和享受之中,没有了对精神完善的追求和终极关怀。”1他的说法虽然过于极端,忽略了受众的主观能动性,但在此我引用他的话仅想说明广告在建构形象,引导潮流所发挥的巨大威力。(2) 关于画面安排的解读1 主体与客体在Dior Homme 里面,仅有17%的模特以正面示人且凌乱飞舞的头发遮挡了眼部,其余50%以侧面示人,24%低头,9%转头背对,也就是说男模眼光不直视镜头的情况高达83%.除此之外44%的模特被安排在画面两侧的三分之一位置。这些安排似乎提供着这样的预设,男模是在不自觉的瞬间被攫取了映像。如此以来很好地满足了观者的窥淫癖。进而这样的角度选取以及画面的精心安排使主体(观看者)与客体(被观看者)形成了一种自然舒服的凝视关系。首先,主体以不被察觉的观看取得视觉快感满足其观看癖,正如穆尔维(L. Mulvey)所描述的奇观电影:“电影的视觉快感是由观看癖(窥淫癖)和自恋构成的,前者通过观看他人获得快感,后者是通过观看来达到自我建构。”2主体在活动的过程里,在其中他或她的欲望甚至潜意识,跟意志不停地纠结。不论是身体的欲望或存在性的、想成为什么的欲望,自我都在过程中产生了复杂多变的多重身份。其次,“客体化有着一种使愿望实现的性质”。3言下之意,她或他把一个画面中的对象看待为满足其欲望的客体,想让客体有某些性质,便会致力于使其具有那些性质;然后相信它自然具有那些性质。最后在快感产生和愿望实现中是这种凝视关系顺利进行并且自然舒服。2 她或他的凝视在上一段提到的凝视主体她或他,在这一段将重点阐述,并且组合已有的男性凝视和女性凝视将其看作她或他的凝视,否认其间的性别权力。“女性主义者经常将广告看做被压迫的焦点,认为广告传递的形象通过将女性表现为被男性凝视的被动客体而加以贬低(stern,1993)。在这里,女性被展现为被动的欲望客体,处于男性的注视之下,男性则积极地参与对所看到的一切进行评价和操纵。然而,最近,女性凝视的概念被引入进广告作品之中,而女性主义者的角色反转术(Fetterley,1977:;stern,1993)则被用来支持男性被过度渲染成色情的、偶像化的以及脆弱的欲望客体的主张。”3而在Dior Homme存在着两种凝视。首先Dior Homme虽然是男装但也受到很多女性喜爱,因此凝视主体也存在着她。其次凝视对客体容青涩,身材保持青春期少年的清瘦骨感,含有去性化特征,性别暧昧,不能从传统的性别二元化角度去探讨。言下之意,不能以男性凝视或女性凝视去狭窄概括。最后在凝视中存在的权力话语,虽然在女权主义者看来存在着主动与被动,操纵与被操纵。从广告的角度来讲,进入广告世界即被影像化,被物化,作为广告的目标即主体她或他有天生的权力去评价去操纵,最好是激起欲望。因而性别的权力话语在此处已被消解。3 身体消费在阐述了凝视的关系及凝视的主题后再来阐释凝视的获得即Dior Homme广告塑造其男性形象期待获得。Dior Homme关于青涩骨感男孩身体的展示以及其建构的阴柔美男形象。不禁要和身体消费扯上关系。身体,上帝派给芸芸众生的通俗读物。读物与读者之间的唯一的桥梁是阅读,身体的读物在人类捣鼓的科学技术下批量生产,无穷复制,其隆重的出版令太多人满足又不满。眼神圆满了,听力圆满了,触觉圆满了,欲望圆满了,五官不满了,身材不满了,肌肤不满了,生活不满了。在理想身体和现实体型的差距之间感到沮丧,不得不用消费所得的物质去填满这沟壑。正如“女人的身体没有一寸不受塑造,由头至脚和脸孔的每一个不忿都关系着经济生产,性别关系,物质和精神文明。”4心理学家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最早用自恋一词来描述人的心理和行为,提出自恋对象的四种类型:现在的自己(what he iS himself)、曾经的自己(what he once was)、自己想成为的(what he would like to be)和曾经属于自己的(someone who once was part of himself)。Dior Homme呈现的个性男性形象便企图让消费者爱上理想的自己。广告人杰里古迪斯说的好:“广告并非总是反映出人们是怎样行动的,倒是人们的梦想总出现在广告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正做的,便是把你的情感包装起来,然后再卖回给你。”Dior Homme 从受众的经验中得到素材,包括清瘦骨感的男孩形象,窄版瘦削的精致服装剪裁,没落颓靡的贵族映像,然后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把这些素材组合加工。设计好广告片,创造出令人愉快的情绪,引起其愉快的联想。所以它不是反映了意义而是建构了意义,一个满是刺激诱惑的意义。(3) 关于整体建构的解读1 景观社会法国作家里吉斯黛布雷用三个时期对人类社会进行说明:书写(writing)时代、印刷(print)时代、视听(audio-visual)时代,与其相对应的是:语言统治(logosphere)、书写统治(graphosphere)、视图统治(videoshere)。这是一个读图时代,平均一个印刷广告的寿命只有2秒,读者要在瞬间能捕捉映像,受到冲击。因此广告在搭建景观、制造幻象时加入了许多提前预设以及从社会经验中攫取了许多充满意义的符号。“真实的世界已变成实际的形象,纯粹的形象已转换成实际的存在可感知到的碎片,它们是催眠行为的有效动力”5 沿着Dior Homme的拼贴前行,眼睛所及都是精心建构的景观:精心挑选的青春期男模,设计大师剪裁的高级服装,摄影师精心选取的拍摄角度,黑白灰的场景配合,以及后期处理。因为它真实发生这一事实让受众感到它实际的存在。因此费尔巴哈说到:“对于影像胜过实物、副本胜过原本、表象胜过现实、外貌胜过本质的现在这个时代只有幻想才是神圣的”62 消费幻象 Image:最早意涵源自于13世纪,指的是人像或肖像(最早的词源imago演变到后来,带有幻影、概念或观念等义)。属于心理概念,其中包含了相当早起的意涵:设想不存在的东西或明显看不见的东西7。鲍德里亚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消费结构中的消费品系列,是一整套消费品之间存在的必然逻辑关涉,其间起根本性支配作用的东西,就是由符号话语制造出来的暗示性的结构性意义和符号价值(风格、威信、豪华和权力地位)。在消费关系中消费者的需求瞄准的“不是物,而是价值。需求的满足首先具有附着这些价值的意义”。或者换句话说,就是人们今天在消费中更受吸引的不是物品本身的功能,而是某种被制造出来的符码意义。从某一个角度来说广告就是制造幻象的机器,浓彩重抹或轻描淡写,以高超的施脂涂粉之技艺营造氛围,生产意义,创造价值。可以说广告人是赚小钱、取悦受众的说书人,也可以说他是消费社会的统帅,甚至是制造虚假需求的罪犯不过你不可否认,在某种程度上受到支配,醉心于幻象、填满需求的快感。3 存在之轻 84%的Dior Homme平面广告采用纯色室内布景,光滑的彩色底片刻意隐藏棱角分明的刚毅轮廓,而意指一个更不确定的性别身份,具体点说,是另类的男人味。其次,还有用高光来凸显模特皮肤、和头发的光泽等,产生出除了对服饰的剪裁以外,针对模特身体本身的视觉快感。另外,几乎所有Dior Homme广告都潜藏着一股看不见力量风,无论是模特的头发,还是衣衫都被风扬起成一定的角度,洋溢着年轻潇洒又夹带忧郁的独特气质。美国文艺评论家苏珊桑塔格称“工业社会将其民众转化为形象瘾君子”,并认为“这是最难以抗拒的精神污染形式”。在柏拉图的洞穴一文中,她谈到了摄影之真实性的话题“即使摄影师们最关心的是镜子般地反映现实,他们还是会被趣味及道德感的无言规范所驱逐。在决定照片应给人以什么印象的过程中,在取舍哪一种曝光程序的过程中,摄影师往往会在作品中加入自己的标准。”8这也正契合了沃尔夫冈韦尔施所说的“如果说哪里有存在之轻的话,它就在电子王国中”。9依照传媒美学的特性,它们一般来说喜爱形体和形象的自由流动和轻舞飞扬。每样东西都是电子操作的可能对象,现实的重力正趋于丧失其强制性变成了游戏性,它经历着持续的失重过程。我们所看到印刷平面广告上所看到的Dior Homme所建构的反传统的男性形象不过是电子操作,机械复制的成品,通过我们的所想、所感它便被赋予了某种意味。简而言之,我们所消费的无非只是一个美好景象。结 论 通过对Dior Homme的案例解析发现其建构的反传统男性形象有如下特征:第一:纤瘦型,倒三角式的健美男性形象代之以高挑纤细的清瘦骨感,以近乎病态的状态呈现。第二:去性化,企图以男孩重新定义男子气概,颠覆传统所定义的男人味。第三:忧郁的,传统男性形象多以成功进取的积极面示人,而Dior Homme一反常态展现其忧郁低调的姿态。第四:展示的,如伯格所说,男性是运动的,女性是展示的。在Dior Homme中,男性被物化为景象,被客体化,进而颠覆了传统的性别话语权力。其背后隐含着个性的解放,社会的发展与包容。 在结合广告学、符号学、易经及后现代主义思想对其进行解析时,发现其建构机制如下:颠覆,以其去性化对传统的男子气概进行颠覆,对传统男性审美进行颠覆代之以清瘦骨感。拼贴,组合不同符号素材,少年与摇滚,英式的忧郁与法式的浪漫。 在以消费视角和传媒视角解析广告中的男性形象建构原因时,以罗兰巴特的右翼神话做结再合适不过。罗兰巴特将神话定义为一种传播体系,一种意义的构造方式。将其分为左翼神话和右翼神话。左翼神话多意指精神性的概念,贫乏、单调、直接,体现为一种精神上性的号召、激励或批判,带点“唯心主义”的意味。而右翼神话则多意指物质性体现为物质利益的诱惑、推广,时髦的、姿态性、剧场性的、无休止地自我发明。无论是景观社会还是消费幻象,广告在塑造形象时企图制造的就是一种右翼神话,利益的诱惑以多彩的姿态戏剧性地展现在消费者面前,所追求的便是一种功利之美。引文注释1(美)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M,刘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第26页.2穆尔维.恋物与好奇.钟仁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第39页.3(法)罗兰巴尔特,让鲍德里亚形象的修辞广告与当代社会原理C,吴琼,杜予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第98页.4文洁华.美学与性别冲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第60页.5(法)居伊德波.景观社会M,王昭凤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第45页.6(德)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荣震华译.商务印书馆,1984.第20页.7(英)雷蒙威廉斯.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刘建基译.三联书店,2005.第224页.8(美)苏珊桑塔格.论摄影.艾红花,毛建雄译.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第35页.9(德)沃尔夫冈韦尔施.重构美学.陆扬,张岩冰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第50页.论文小结 刚开始拿到论文题目,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在大量查阅相关文献,汲取已有的研究成果后,思路变得明晰起来,同时通过总结发现了研究的空白与趋势。仅在开始阶段已经意识到资料收集和整合分析的能力对于研究的重要性。接下来,便是发挥创新能力在研究空白与趋势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进而结合已有理论与实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也正是本次论文的重难点。在此期间,进行了大量的阅读总结,材料分析,通过快速吸收消化,并区别不同观点之间差异,在判断和论证的基础上形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