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与副伤寒.doc_第1页
伤寒与副伤寒.doc_第2页
伤寒与副伤寒.doc_第3页
伤寒与副伤寒.doc_第4页
伤寒与副伤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伤寒章节练习题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计? 分)1、伤寒病人排菌量最多的时期是: ( ) A.起病后第1周 B.起病后第24周 C.起病前1周 D.起病后第5周 E.起病后第6周2、为伤寒病人做细菌培养,下列有关不同标本诊断价值的描述,哪一条是不正确的 ( ) A.病程第12周,血培养的阳性率最高 B.骨髓培养的阳性率比血培养低 C.整个病程中,粪便均可培养出伤寒杆菌,但阳性者不一定都是现症病人 D.病程第34周,部分病人的尿培养阳性 E.胆汁培养有助于发现带菌者3、对曾使用过抗生素,疑为伤寒患者,最有价值的检查是: ( ) A.粪培养 B.骨髓培养 C.血培养 D.肥达反应 E.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4、伤寒发病第一周内阳性率最高化验是: ( ) A.大便培养 B.肥达反应 C.血培养 D.尿培养 E.补体结合试验5、伤寒极期临床表现不会出现那个表现?A持续发热。B.神经系统中毒症状。C.相对缓脉,玫瑰疹。D.皮肤瘀斑。E.肝脾肿大。6、引起伤寒不断传播或流行的主要传染源是: ( ) A.普通型伤寒患者 B.暴发型伤寒患者 C.慢性带菌者 D.伤寒恢复期 E.伤寒患者的潜伏期7、伤寒杆菌的病原学特点哪项正确? ( ) A.属沙门菌属的A群 B.革兰染色阴性,产生芽孢,有夹膜 C.Vi抗原抗原性强,产生Vi抗体滴度高,持续时间长 D.到目前为止,我国未发现耐氯霉素的伤寒杆菌株E.有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部分细菌有菌体表面(Vi)抗原8、伤寒患者临床类型除了典型外,其他类型那种是错误的?A.轻型 B.暴发型 C.出血穿孔型 D.迁延型 E.逍遥型。9、伤寒传染源相关描述错误的是:A.带菌者或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 B.伤寒患者从潜伏期已经排菌为潜伏期带菌者。C.恢复期任然排菌但在6月内停止者为暂时带菌者,超过者为慢性带菌者。D.有胆石症或慢性胆囊炎者可终身排菌。 E.典型伤寒病程2-4周排菌量最大。10、伤寒极期的典型临床表现没有: A.持续发热 B.神经系统中毒症状 C.荨麻疹 D. 相对缓脉 E.肝脾大11、伤寒的确诊依据是: ( ) A.粪培养伤寒杆菌阳性 B.尿培养伤寒杆菌阳性 C.胆汁培养伤寒杆菌阳性 D.肥达反应阳性 E.血培养伤寒杆菌阳性12、可用于调查伤寒慢性带菌者的抗体是: ( ) A.H抗体 B.O抗体 C.A抗体 D.B抗体 E.Vi抗体13、伤寒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 ) A.肠出血 B.中毒性心肌炎 C.溶血尿毒综合征 D.中毒性肝炎 E.肠穿孔14、伤寒并发症肠穿孔描述错误的是:A.最严重并发症,发生率1-4% B.常发生于病程2-3周C.穿孔部位多位于回肠末端,成人比小儿多D.长空发生于抗生素治疗后,病情加重数天内E.临床有明显肠出血和/或休克表现15、肥达反应阳性率最高的时期是: ( ) A.病后第1周 B.病后第34周 C.病后第2周 D.病前1周 E.病后第5周16、伤寒患者合并粒细胞减少症时,伤寒病原治疗宜用:( ) A.氯霉素 B.复方甲基异恶唑C.万古霉素 D.头孢他啶 E.红霉素17、伤寒的典型临床表现是: ( ) A.中长程稽留高热.肝脾肿大.周围血象不高.肥达反应“H”、“O”均升高 B.长程低热,肝脾肿大,周围血象不高,肥达反应阳性 C.长程驰张热.肝脾不大,周围血象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升高,肥达反应“H”升高 D.长程间歇高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消化道出血 E.长程间歇寒战.高热.肝脾肿大,周围血象正常,重度贫血,肥达 反应阴性18、溶血尿毒综合症描述错误的是:A.与伤寒内毒素诱发肾小球微血管发生凝血有关。 B.内毒素促使红细胞破裂。C.导致肾血流受阻。 D.常发生在病程1-3天。E.表现为进行性贫血,黄疸加深,少尿无尿,甚或急性肾衰竭。19、老年伤寒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 )A.通常发热不高但易出现虚脱 B.持续胃肠功能紊乱 C.病程迁延,恢复慢 D.病死率较低 E.常可并发支气管肺炎和心力衰竭20、伤寒出现肝脾肿大的主要原因是: ( ) A.中毒性肝炎 B.伤寒性肝炎.脾炎 C.全身网状内皮系统增生性反应 D.I型变态反应 E.III型变态反应21、伤寒并发溶血性尿毒综合症的可能原因是:( )A.伤寒的病情严重 B.伤寒杆菌内毒素诱发肾小球微血管内凝血C.使用氯霉素治疗进行病原治疗 D.使用头孢菌素进行病原治疗E.伤寒患者患有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症22、女性,30岁,船员,8月1日开始持续发热12天,伴头痛.畏寒.腹泻.纳差,右下腹轻压痛,肝肋下2.5cm,软,无压痛,脾肋下1cm, 查体:体温40 ,ALT 90U/L,HBSAg(-),肥达反应:H: 1/160,O: 1/80, 血象WBC 4.0109/L,N 0.65,L 0.35, 最可能的诊断是:( ) A.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 B.疟疾 C.伤寒(暴发型)D.伤寒合并中毒性肝炎 E.阿米巴肝脓肿23、小儿伤寒特点不正确的是: ( )A.发热以弛张型为多 B.胃肠道症状不明显 C.肝脾肿大较常见 D. 易并发支气管肺炎 E.病死率较低24、伤寒杆菌致病的主要因素是: ( ) A.内毒素 B.肠毒素 C.外毒素 D.神经毒素 E.细胞毒素25、男,20岁,稽留高热已3周,伴腹胀.腹泻入院,当晚突然出现腹痛,体温骤降至35.5,脉搏120次/分,血压60/45mmHg,腹部压痛.反跳痛明显,肝浊音界缩小,血象:WBC 18.0109/L,N 0.88,L 0.12,肥达反应H 1:320, O 1:320,最可能的诊断是: ( ) A.胃溃疡穿孔 B.阑尾炎穿孔 C.胆囊炎胆囊穿孔 D.伤寒肠穿孔 E.阿米巴痢疾肠穿孔26、关于肥达反应下列哪项错误:( ) A.约有1030%患者肥达反应始终为阴性 B.对伤寒与副伤寒有确定诊断价值 C.通常在病后1周左右出现抗体 D.第34周的阳性率可达70%以上 E.应用伤寒沙门菌“O”与“H”抗原,副伤寒甲.乙.丙的鞭毛抗原(“A.B.C”)等5种抗原,通过凝集反应检测患者血清中相应的抗体27、女,35岁,反复发热35天,患者持续高热10天时,当地医院曾给予氯霉素治疗,5天后热退出院,出院后未接受任何治疗,2周后再次出现发热,查体:体温38.5,肝在肋下2cm,脾在肋下1.5cm,血象:WBC 3.0109/L,N 0.70, L0.30,肝功能检查:ALT 200U/L,TBIL 16mol/L,大便隐血实验,最可能的诊断是: ( ) A.全身粟粒性结核 B.病毒性肝炎 C.伤寒复发 D.阿米巴病 E.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28、伤寒的病原学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 A.伤寒沙门氏菌属于沙门菌属中的D群 B.不形成芽胞,有鞭毛,能运动 C.不产生外毒素,菌体裂群后释放出内毒素 D.有较弱的Vi抗原E.在普通培养基中能生长,但在含胆汁的培养基中更佳29、关于副伤寒甲.乙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不正确: ( ) A.起病时有急性胃肠炎症状 B.发热多呈驰张型 C.毒血症状较轻,但胃肠症状较显著 D.出血与穿孔少见 E.副伤寒甲复发机会较伤寒少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计? 分)1、伤寒的病理特点是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 )2、伤寒患者病原学检查骨髓培养阳性率高于血培养:( )3、伤寒患者第一次菌血症发生在病程的潜伏期:( )4、肥大反应阳性可以确诊伤寒:( )5、伤寒复发是因为再次感染伤寒杆菌所致:( )6、伤寒患者在病程的缓解期不会出现并发症:( )7、逍遥型伤寒病人症状轻,但部分病人以肠出血、肠穿孔为首发症状:(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计? 分)1、能培养分离到伤寒杆菌的标本可来自: _; 骨髓 ; 粪便; _; 玫瑰疹。2、伤寒治疗的首选药物是_。3、伤寒病原体培养第34周阳性率较高的是_和_。4、伤寒的临床特征包括:持续发热; _ ; 神经系统中毒症状与消化道症状; _; _ ; 白细胞减少。5、伤寒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是_,最严重的并发症是_。6、伤寒的确诊依据为_。7、伤寒患者整个病程中均有传染性,尤其以病程的_内传染性最大。8、伤寒并发症中,中毒性肝炎发生率大约_。9、伤寒典型临床经过分为初期、_、_、_。四、名词解释(每题1分,共计? 分)1、伤寒的再燃:2、伤寒的复发3、伤寒细胞:4、玫瑰疹:5、肥达反应:五、论述题(每题1分,共计? 分)1、试述伤寒的诊断依据:2、试述伤寒肠出血的治疗要点:六、病例分析(每题1分,共计? 分)1、男性,36岁,广州某公司产品推销员。15天前出现低热,乏力,以后体温逐日上升,近一周体温持续在39395水平,伴有腹泻35次次,2004年9月7 日入院。体检:肝大肋下2cm,脾肋下1cm。外周血白细胞5.1X109L,中性粒细胞0.50,淋巴细胞0.48,单核细胞0.02;谷丙转氨酶100UL,抗-HBs(+),肥达反应O 1:1 60,H l:160 (1)本例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黄疸型甲型肝炎 B疟疾 C钩端螺旋体病 D伤寒 E肾综合征出血热 (2)对帮助本病例确诊意义阳性率最高的实验室检查为: A血培养 B骨髓培养 C血液厚薄涂片找疟原虫 D肾综合征出血热抗体 E钩体凝溶试验 (3)本例患者临床经验性病原治疗的首选药物为: A氯霉素 B环丙沙星 C万古霉素 D头孢他定 E庆大霉素 (4)本例患者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哪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出现:A肝性脑病 B黑尿热 C赫克斯海默尔反应 D肠穿孔 F高血容量综合征 (5)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有哪些诊断依据,鉴别诊断有哪些,确诊阳性率最高的检查是什么,首选什么药物治疗,最严重的并发症是什么?答案:一、单选题1、B 2、B 3、B 4、C 5、D 6、C 7、E 8、C 9、C 10、C11、E 12、E 13、E 14、D 15、B 16、D 17、A 18、D 19、D 20、C21、B 22、D 23、B 24、A 25、D 26、B 27、C 28、B 29、E二、判断题1、 2、 3、 4、 5、 6、 7、三、填空题1、血液;尿液;2、喹诺酮类3、尿培养 粪便培养4、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肿大;5、肠出血,肠穿孔6、血培养,骨髓培养7、24周8、4050%9、极期 缓解期 恢复期四、名词解释1、部分患者于缓解期,体温开始下降但尚未恢复正常时,又重新升高,持续5一7天后热退为再燃。血培养在这段发热期可为阳性,可能与菌血症仍未完全控制有关。有效和足量的抗菌药物治疗可减少或杜绝再燃。2、大约20-30%用氯霉素治疗的患者在热退后1-3周临床症状再度出现为复发。此时血培养可获阳性,与病灶内的细菌未被完全清楚,重新侵入血流有关。少数患者可有2次以上的复发。3、伤寒细胞:巨噬细胞吞噬伤寒杆菌、红细胞、淋巴细胞及细胞碎片,称为伤寒细胞。4、玫瑰疹:大约一半以上的患者,在病程714天可出现淡红色的小斑丘疹,称为玫瑰疹。直径24mm,压之褪色,多在10个以下,主要分布在胸、腹及肩背部,四肢罕见,一般在24天内变暗淡消失,可分批出现。有时可变成压之不褪色的小出血点。5、肥达反应(Widal reaction):使用伤寒杆菌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副伤寒甲、乙、丙杆菌鞭毛抗原共五种,采用凝集法测定患者血清中各种抗体的凝集效价。五、论述题1、伤寒的诊断依据的答案要点:流行病学依据:当地的伤寒疫情,既往是否进行过伤寒菌苗预防接种,是否有过伤寒病史,最近是否与伤寒病人有接触史,以及夏秋季发病等流行病学资料均有重要的诊断参考价值; 临床依据:持续发热一周以上,伴全身中毒症状,表情淡漠、食欲不振、腹胀;胃肠症状,腹痛、腹泻或便秘;以及相对缓脉,玫瑰疹和肝脾肿大等体征。如并发肠穿孔或肠出血对诊断更有帮助:实验室依据:外周血白细胞数减少、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肥达反应阳性有辅助诊断意义。血和骨髓培养阳性有确诊意义。2、伤寒肠出血的治疗要点:绝对卧床休息,密切监测血压、脉搏和血便量的变化;暂时禁食,或仅进食少量流质;如果患者烦躁不安,应给西地泮(安定),10mg/次,肌内注射,必要时68小时可重复1次;或者苯巴比妥,0.1g/次,肌内注射,必要时46小时可重复一次;补充血容量,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止血药:维生素K1,10mg/次,静脉滴注,每日2次。安络血,10mg/次,肌内注射,每日2次。止血敏,0.5g/次,静脉滴注,每日2次;按照出血情况,必要时给予输血。经过积极的内科止血治疗无效,应考虑手术治疗。六、病例分析1、答案要点(1)D (2)B (3)B (4)D试题分析:患者中年男性,夏秋季发病;发热呈阶梯样上升,以后为稽留热型,伴胃肠症状,腹泻;肝脾肿大;白细胞总数减少,以淋巴细胞为主,肝功能仅轻度损害,无乙型肝炎病毒现症感染证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