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通讯讲述新闻故事3.5彭德怀印象练习新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docx_第1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通讯讲述新闻故事3.5彭德怀印象练习新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docx_第2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通讯讲述新闻故事3.5彭德怀印象练习新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docx_第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通讯讲述新闻故事3.5彭德怀印象练习新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docx_第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通讯讲述新闻故事3.5彭德怀印象练习新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课件第三章 通讯:讲述新闻故事5.彭德怀印象一、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栖身(q)三缄其口(jin)颔联(hn)纨绔子弟(k)B.给养(gi)危如累卵(li)军衔(xin)妩媚多姿(w)C.陡峭(du)沆瀣一气(hng)奶酪(lu)不容置喙(hu)D.奇葩(p)转弯抹角(m)城垣(hun)风流倜傥(tng)解析:B项,“给”应读“j”;C项,“酪”应读“lo”;D项,“垣”应读“yun”。答案:A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辑拿气喘吁吁孤负缴获B.阿訇直接了当弛骋憔悴C.疲惫吃苦耐劳湛蓝杂糅D.修缮环环相扣鞭达版画解析:A项,“辑拿”应为“缉拿”,“孤负”应为“辜负”;B项,“直接了当”应为“直截了当”,“弛骋”应为“驰骋”;D项,“鞭达”应为“鞭挞”。答案:C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瑞士国土面积不大,但民族众多,语言种类也多,法语、德语、意大利语等都是日常生活通行的语言,不少人都能随心所欲地使用几种语言。B.牡丹居社区餐厅明天将开始营业,消息传出,社区居民口耳相传。以前他们到最近的餐厅都要步行半个多小时,现在出门走几步就能吃上饭了。C.岭南的书法艺术历史悠久,但由于气候潮湿等原因,唐代以前的书法作品鲜有传世,即使是宋元墨迹,今天能见到的也是寥若晨星。D.灾情就是命令,地震救援人员冒着大雨,跋山涉水,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按规定时间抵达震中灾区,并立即投入了救援工作。解析:B项,口耳相传:口说耳听向下传授,指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与语境不符。答案:B4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A.对于袁野小朋友来说,人工鸟巢本身就像巨大的问号在吸引着她:小鸟会住进去吗?都有什么样的鸟,有多少鸟会住进去,住起来舒服吗?B.趁着在家无聊,我这个捣蛋鬼又有新点子了!别以为我又要恶作剧,这次啊,我准备亲自下厨露一手做一道家常小菜炒土豆丝。C.室外环境污染,包括建筑物外墙(最典型的是玻璃幕墙)的反射光、夜间过亮的城市灯光(如广告牌、霓虹灯、景观灯的光)产生的光污染。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蚕和蜡不也是一种壮烈吗?解析:A项中冒号后面是一串连续问,应都用问号。答案:A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数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最根本的特征是它表达了一种探索精神。,。人总有一个信念:宇宙是有秩序的可是,离开了这种探索精神,数学是无法满足人的物质需要的因此人应该去探索这种深层的内在的秩序,以此来满足人的物质需要数学的出现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物质生活需要数学家更进一步相信,这个秩序是可以用数学来表达的A.B.C.D.解析:按照逻辑顺序排列,句中的“宇宙是有秩序的”与句中的“这个秩序”联系紧密,而句是对的总结。故 的排列顺序应为,由此可确定答案为A项。答案:A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8题。朱启钤:“被抹掉的奠基人”林天宏2006年6月13日下午,一场大雨过后,正阳门箭楼被带着水雾的脚手架包裹得严严实实。北京旧城中轴线上的这座标志性建筑,正经历着新中国成立后规模最大的一次修缮。由正阳门箭楼北望,长安街车水马龙,它与城楼左右两侧的南北长街、南北池街,一同构成了北京旧城东西、南北走向的交通要道。我问同行的一个记者:“你知道改造北京旧城,使其具有现代城市雏形的第一人是谁?”“梁思成?”她答道。这个答案是错误的,却并不让人意外。随着北京旧城改造不断进入媒体视野,梁思成等一批建筑学家已被大众熟知。但少有人知晓的是,从1915年起,北京已开始有计划地进行市政工程建设,正阳门箭楼、东西长安街、南北长街与南北池街,都是在时任内务部总长朱启钤的主持之下改造与打通的。同样少有人知晓的是,1925年,25岁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生梁思成,收到父亲梁启超从国内寄来北宋匠人李诫撰写的营造法式一书,兴趣大增,由此走上中国古代建筑研究之路。1930年,梁思成加入中国营造学社,在那里撰写了中国建筑史,成为建筑学一代宗师。而营造法式一书的发现者与中国营造学社的创始人,正是朱启钤。“朱启钤是中国古建筑研究工作的开拓者与奠基人,没有他,就不可能在20世纪30年代出现像梁思成这样的建筑学领军人物,我们读到中国建筑史的年份,还不知要推迟多少年。”中国文物研究所某研究人员曾这样评价。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他被研究者们有意无意地抹掉了”。朱启钤于1930年创办的中国营造学社,将他的筹划与组织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为学社请来当时最为优秀的学术精英:东北大学建筑系主任梁思成,中央大学建筑系教授刘敦桢,著名建筑师杨廷宝、赵深,史学家陈垣,地质学家李四光,考古学家李济他还以其社会人脉,动员许多财界和政界人士加入学社,直接从经费上支持营造学社的研究工作。曾有建筑史家这样评价朱启钤:“人力、物力、财力,这些都是研究工作所必不可少的条件,能把这方方面面的人事统筹起来,是需要非凡之才能的。朱启钤以一己之力,做了今天需要整个研究所行政部门做的事。”有数据显示,截至1937年,营造学社野外实地测绘重要古建筑达206组,因此探索出一整套研究中国古建筑的科学方法,为撰写中国建筑史构建了扎实的科学体系。假若没有朱启钤,中国的古建筑研究,又会是怎样的图景?如今,斯人已逝,营造学社停办也已整整60周年。6月13日的那场大雨,将故宫端门外西朝房冲洗得干干净净。游人如织,屋宇间却依旧透着落寞,此处正是营造学社旧址。而位于东城区赵堂子胡同3号的朱启钤故居,住着数十户人家,杂乱之中,依稀可辨当年气魄。(摘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注朱启钤(18721962),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6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文章叙述了朱启钤在古建筑研究方面几件鲜为人知的事,从正面肯定了他的历史地位。B.文章提到朱启钤1915年就开始主持北京市政工程建设工作,意在说明他才是改造北京旧城的“第一人”。C.文章写朱启钤为营造学社请来当时最优秀的学术界精英,体现了他的“筹划与组织”才能。D.朱启钤完全以一己之力,直接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支持了营造学社的筹建和创办。E.朱启钤带领中国营造学社实地测绘我国重要的古建筑,探索出修缮北京正阳门箭楼的科学方法。解析:D项,朱启钤“直接支持”的主要是“财力”,而“人力”“物力”的统筹是运用人脉关系。E项,应为“探索出一整套研究中国古建筑的科学方法,为撰写中国建筑史构建了扎实的科学体系”。答案:DE7文章多处提到梁思成,这对写朱启钤有什么作用?请选一例做简要分析。解析:文章的主人公是朱启钤,而作者花了许多笔墨写梁思成,一定是为表现朱启钤服务的。结合题目和文章主旨,找出梁思成与朱启钤在学术上的传承关系,就可以得出答案。题目要求选一例分析,选择例子要得当,分析要具体到位。答案:文章通过对梁思成有关事迹的叙述,或直接或间接地写出了朱启钤对我国古建筑研究的重要贡献。所选事例及分析:第段,文章写记者认为改造北京旧城第一人是梁思成,间接说明朱启钤不为人所熟知,点明题意,引出下文。第段,梁思成因营造法式一书而走上中国古代建筑研究之路,加入中国营造学社,在中国建筑学界有很高的地位;而营造法式一书的发现者与中国营造学社的创始人就是朱启钤,这间接反映了朱启钤鲜为人知的贡献,照应题目。第段,点明如果没有朱启钤,就不可能在20世纪30年代出现像梁思成这样的建筑学领军人物,直接突出朱启钤的贡献。8作者为什么两次提到6月13日那场大雨?请谈谈你的看法。解析:回答表达技巧的作用,可以从文章主题、结构和内容情感表达等方面思考,结合具体段落和语句,做全面具体的分析。答案:(1)文章开头写雨中正阳门箭楼的修缮,引出朱启钤1915年就开始有计划地进行北京市政工程建设(或:现代北京的旧城仍保留了朱启钤当年规划的格局);(2)结尾的雨引出营造学社旧址的落寞和朱启钤故居成为大杂院的情况,照应文题,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感慨;(3)首尾呼应,结构完整。开头写正阳门箭楼的修缮,结尾写营造学社旧址故宫端门外西朝房的落寞、朱启钤故居的杂乱,二者通过“雨”联系在一起,抚今追昔,深化了“不要忘记这位奠基人”的主题。(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2题。一个为信念顽强攀登的老人刘元举今年10月7日,在上海音乐学院的贺绿汀音乐厅举行了傅聪先生的莫扎特专场音乐会。我是头一次聆听傅聪先生的演奏。傅聪出现时,一派庄严肃穆状。他穿着黑灰色唐装,头发梳理得光亮而纹丝不乱。他的脸色比平时略显苍白,当舞台上的灯光缓缓暗下去时,亮如一块凸显的岩石,显露出个性的凌厉锋芒。当他第一次触键时,我就发现他的面部表情瞬间苍老起来。随着节奏加快,力度速度同时绽放,这个老人便在这种热烈绽放中开始了紧张的驾驭。本来纹丝不乱的头发,瞬间迸散开来,像浪花被礁石撞出一片破碎的璀璨。这就是72岁的傅聪,他在疯魔般摇摆头颅的同时,也在残酷地折磨着他的十指。有人哭泣了。不知道是什么真正打动了这位观众,是傅聪还是莫扎特?我不曾查过莫扎特K595的任何资料,我只是在倾听傅聪演奏时,突然感受到了一种巨大的冲击力,这种冲击令我在憋闷已久之后,骤然得以释放。随后,我感受到来自观众席上的巨大激动,如惊涛拍岸,卷起千堆掌声,惊雷裂帛。傅聪苍白的脸上终于泛起松弛的笑意。他在掌声与鲜花簇拥中,一次次往返于舞台上,却就是不肯弹下一曲。尤大淳先生是上海交响乐团的资深钢琴演奏家,他非常钦佩傅聪先生。他在听完K595最后一个音符之后,激动地站起来长久地鼓掌。他在向傅聪先生祝贺时说,50年前,他听傅先生弹这首曲子时,有个连音弹得与这一次有变化。他用手指弹动着上一次与这一次的变化区别。半个世纪,他居然有着如此精细的区分判别。巴什基洛夫是个真正的性情中人,他的祝贺带有他的音乐顽童的可爱天性。他在傅聪弹完后赶到后台,激动地一把搂抱住傅聪。他说他仿佛又听到了50年前的演出。那是1956年,傅聪在莫斯科的成功演出,那一次他也是弹的这首K595。当时,年轻的傅聪以其天才的音乐感受赢得了年轻的巴什基洛夫的热烈称赞,顿时他们成为好朋友。一晃半个世纪过去了,同样苍老的他们又仿佛回到了半个世纪以前。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傅聪头一次演奏莫扎特的曲子是在1955年的华沙。当时满城买不到莫扎特的谱子,香港也买不到总谱,最后是英国一家著名书店的老板将总谱寄至华沙,这才到了傅聪手里。年轻的傅聪捧着总谱,简直如获至宝,将总谱上的协奏曲轮番弹奏:当时在华沙的乐队都希望跟他合作,都希望能够看到他的谱子。他的这本华沙唯一的莫扎特总谱便在各大乐队中传抄开来。当时傅聪在华沙相当受欢迎,这完全来自他对莫扎特的演奏。从头一次弹莫扎特的曲子到现在,恍然半个世纪。而莫扎特只活到36岁。弹了半个世纪的莫扎特曲子的傅聪,缘何还在苦苦地弹奏莫扎特的曲子,而仍然对自己不满意呢?72岁的傅聪与36岁的莫扎特,相差一半的年纪,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又有着怎样的不同呢?作曲家与演奏家究竟什么关系?作曲家作的曲子为何令演奏家苦苦探索而永无止境呢?他说,音乐是可以成长的。他的所谓成长,就是说音乐可以不断被人们开掘和发现。他说他年轻时弹莫扎特的曲子发现了一些东西,年老时也发现了一些东西,不过昨天发现的东西与今天发现的东西不同,不断否定之否定。只要每次能够发现一点儿,就是蛮喜欢蛮快活的事情。傅聪每天要练十几个小时的琴,一位72岁的老人,怎么吃得消呢?他苦笑着说,想拿出点好东西。没办法,不练是肯定拿不出好东西的。他对自己相当苛刻。他心性高远,而他的手指又如同日薄西山,日渐僵硬生涩,以至于无法达到他希望达到的灵性柔韧。于是,他唯一的可能便是永无休止地与他的十指搏斗、拼命。常常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其情令人动容。我感觉到他在竭尽全力进行一种神圣的攀升。他像那个推着石头上山的西西弗斯。他推着的石头越来越沉重,他也越来越力不从心。但是,他肯定抱定了将巨石推上山巅的信念。他一个为信念而活着、一个为信念而顽强攀登的老人。(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9作者发现傅聪第一次触键时,傅聪的面部表情瞬间苍老起来。联系全文回答,作者使用“苍老”这个词的用意是什么?解析:对该词的理解,应结合全文来看它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苍老”一词正好与题目“一个为信念顽强攀登的老人”相照应,有助于我们理解作品的主旨。答案:表现了傅聪演奏音乐时的专注与凝重,与下文形成对比,强调傅聪与衰老抗争,为信念顽强攀登的精神。10文中哪些信息能够印证老人的“攀登”精神?请分条概括。解析:此处的“攀登”就是指老人为信念而不断奋斗的精神,找到体现其坚持的语句就可概括。答案:(1)年届古稀,举办专场音乐会,动作、神态高度投入,获得雷鸣般的掌声。(2)年届古稀,每天十几小时练琴,以期获得来自音乐的新发现。11文中第段是否多余?请简析你的看法。解析:这两段是否多余,关键是看它们在结构和内容上与全文的联系,能否与全文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答案:不多余。这两段说明老人的音乐影响地域广泛,由中国到外国,承接上文,侧面体现了专场音乐会的巨大成功;写出了老人长期对莫扎特音乐的执着,由今追昔,开启下文,引出下文半个世纪前在华沙的演出情形。12有人认为,当初在华沙,人们关注的不是傅聪的音乐才华而是莫扎特的音乐总谱(见第段),那么,他当时的成功纯属偶然;也有人认为,用一生时间演奏别人已经谱好的音乐(见第段相关表述),这样的音乐人生缺乏创造性。你赞成这两种观点吗?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看法。解析:该题是要求对傅聪老人的人生发表评价,应尽量符合作者的情感倾向。答案:(1)他的成功不属偶然。英国一家著名书店将总谱寄到华沙,这才到他手里,说明成功只青睐有准备的人;巴什基洛夫和他交朋友,是因其天才的音乐感受;他一生钟情于莫扎特,专注做好一件事情,必然成功。(2)这样的音乐人生值得肯定。每个人的价值观、成功观是不一样的,傅聪总能从莫扎特的音乐中挖掘、发现新的东西;莫扎特的音乐能让人的“憋闷”得到“释放”,具有永恒的音乐“魅力”,人们可以从中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