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 (III).doc_第1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 (III).doc_第2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 (III).doc_第3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 (III).doc_第4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 (III).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 (III)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孔子说,君子在与他人保持和谐友善的同时还能坚持独立思想而不苟同于人,小人习惯于附和苟同别人的观点,但内心深处却并不友善。后世儒者经常以此诫勉君臣,这体现出儒学A具有调节政治关系的功能B具有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C倡导与人为善、社会和谐D重视人格独立和思想自由2.老子的“无为”思想强调“少私寡欲”,要求统治者减损欲望,放下贪欲。孔子也把“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作为对君子的要求。这种现象A反映春秋战国时期个人私欲膨胀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C体现先秦儒道思想存在一定联系D导致了贵族社会逐步瓦解3.表2是西汉公卿中儒学名师或师从名家的儒者(包括太学生)状况统计。表2时期类别西汉初年(高帝景帝)西汉中期(武帝宣帝)西汉后期(元帝平帝)东汉(光武献帝)合计博士1481225师从名师或入太学者381829未任博士的名儒153743合计18216797在文化状态可考公卿中所占比例()27157323303259这反映了两汉时期A学校教育以教授儒家经典为主 B官吏群体的儒学水平不断提高C儒学并未取得思想的统治地位 D官吏从政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4.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5.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6.王夫之指出,为民为公,乃干古法的精义所在,君主虽位尊权重,其意志仅一人之义,属“私”。盂德斯鸠认为,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因为人们害怕这个国王暴虐地执行法律。由此可知,两人主张的相似之处是A体现鲜明的民主共和精神B勾画未来社会发展蓝图C质疑和防止君权过于集中 D都有新阶级力量的推动7在中国戏曲中,昆曲被称为雅乐正声,明万历年间更是被视为“官腔”。随着乾隆末年四大徽班进京,京剧的形成终结了长期以来的“花雅之争”,以昆曲为代表的“雅部”衰落了下去。清中叶以后昆曲没落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等级观念的弱化 B统治阶层旨趣的变化C民众文化水平的下降 D市民阶层发展的必然8.“从3世纪到13世纪。中国一直处于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地位,明清以后逐渐落后了。”中国“这些成果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材料表明A封闭性强导致落后B重在思想不断解放C中国缺乏理性精神D西方注重科学研究9.诗经中的史料可以用于先秦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研究,即使诗中的那些草木鸟兽虫鱼,也是古代博物学以及古代农业史、天文学史等学科宝贵的信实材料。这表明诗经A保存的完整性B价值的多重性C史料的真实性D内容的多样性10.在中国古代,一代一代的诗人们用磅礴的气势,有力的语言,唱出了无数振奋人心的黄钟大吕之声。“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这是鲍照的决心和誓言。“大鹏一日从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这是李白的宏伟之志。对于这类诗词所创造的意境,唐代诗僧皎然用“忠”、“志”、“力”去标举它。这反映了A道德观念开始依附于政治B儒学精神融入社会生活C儒学发挥了经世致用作用D儒家思想受到普遍认同11.古希腊建筑师们在设计伊瑞克提翁神庙时,计划把6根单调的石柱雕刻成少女形象,但少女的脖子纤细,无法承受神庙的重量,如果加粗少女颈部,则会影响美观。建筑师们经过冥思苦想终于找到了解决办法,那就是给每个少女颈后保留一缕秀发,再在头顶加上花篮。这主要体现了古希腊A注重人文与审美契合的建筑理念B妇女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C建筑师具有活跃思维和高超技艺D希腊艺术人才辈出成就斐然12路德对于当时没有任何神学根据、夸张地宣传赎罪券功效的行径很是气愤。于是依据神学问题辩论的正常惯例,在1517年10月31日夜将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提纲贴在了威登堡教堂大门上,提纲中的言辞比较温和。这说明当时路德A运用学术辩论手段揭露教会的腐败B信奉“教随国定”原则C号召基督徒为民族国家建立而斗争 D与罗马教廷彻底决裂13自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当时罗马公教以教皇为首,利用宗教在中世纪的欧洲逐渐形成一种统一的精神象征,维持着欧洲的统治秩序。而到14、15世纪,欧洲的英、法、西班牙等国君主和平民日益把教皇看作外国人。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经济发展增强了民族意识B人文主义者大胆揭露教会的腐败C科学发展破除了对神学的迷信D德国宗教改革冲击了教皇的权威14.1610年,欧洲耶稣会传教士曼纽尔迪亚士在天问略中文版中告诉中国读者,最近一位著名的西方智者已经设计制造了一个极好的工具。通过这个工具,月亮看起来放大了1000倍,土星的光环也清晰可见。下列评价与这位西方智者的科学贡献相符的是A开创了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B开创了经典力学的理论体系C为生命科学研究奠定理论基础D为现代物理学提供理论基础15汉代田庄主在地方拥有相当大的社会势力,出现了“关东富人益众,多规良田,役使贫民”的局面,时人有“宁负两千石,无负豪大家”之说。这反映出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政治实力与经济实力开始重合C豪强大族操控国家政权 D抑制豪强成为社会发展之必须16唐代法律规定“奴婢贱人,律比畜产”“奴婢既同资财即合由主处分”,而到宋代中期后法律上则将“奴婢”之名改为“人力”“女使”,佃户、雇工、人力、女使等皆为国家“编户齐民”。这一变化说明A国家法律体系日益完善 B儒家仁政思想得到提升C经济发展促进身份平等 D封建等级秩序趋向瓦解17.1877年,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蚕丝、茶叶,其出口比重分别为269%、494%,而到了1894年,这一比重则分别为262%、249%。这一变化可以折射出中国A出口商品种类的增加B传统手工业的升级换代C自然经济日益走向解体 D蚕丝出口数量保持稳定181912年2月17日,南京临时政府在剪辫通告中规定:“如有逾期不剪者,即将其公民权剥夺,并严加惩治。”这说明,当时南京临时政府A致力提高国民民权觉悟B重视清除封建政治的根基C注重塑造主流文化意识D强化了政府法令的权威性19.读图6,据此可知A经济特区间的发展存在着差异 B经济特区带动了全国的发展C对外开放与体制改革相辅相成 D对外开放呈现多层次的特点20据统计,中国农村1984年获得了创纪录大丰收,产量从1983年的305亿吨达到407亿吨,人均粮食产量超过了1957年,乃至解放前的最高水平;粮食增产率从19571978年间的21提高到了19791984年间的49。这可以佐证A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农业建设上B农业实现了现代化生产C市场经济对农业具有推动的作用D经济改革助推农业发展2118世纪的苏格兰启蒙运动与法国启蒙运动不同,它是以亚当斯密提出的“商业社会”理论为中心而进行的另一种启蒙。亚当斯密改变了18世纪法国一批思想家从政治的维度来思考现代社会的转型这一模式。这从侧面印证了A法国的启蒙原则无推广价值B英国已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C自由主义源于商业发展需求D苏格兰的启蒙运动独树一帜22图6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A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 B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C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 D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231920年,苏俄国民经济最高委员会下设有52个总管理局,分别直接管理下属各工厂的原料、生产、产品调拨等经济活动。苏俄此举主要是为了A适应国内战争对工业品的需要 B探索符合国情的工业建设模式C满足国内民众改善生活的要求D争取逐步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24二战后,在法国看来,建立包括法、德参加的欧洲联合组织,有利于将联邦德国纳入共同的利益之中和欧洲的监督之下,加强欧洲的世界地位,而法国在欧洲联合组织中的主导作用则有助于凸显其世界大国地位;在联邦德国看来,加入欧洲联合组织,有利于消除法国对德国的成见和疑虑,取信于国际社会以重新崛起。基于这种观念的转变,法德两国A共同协商以推进德国实现统一B共同提出欧洲经济援助计划C联合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通过主权让渡推进区域一体化25以下是“19371948 年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各项指标变化表”。该表数据变化 工业生产总值 对外贸易比重 黄金储备(亿美元) 1937年 1948年 1937年 1948年 1937年 1948年 1937年 美国 42% 534% 13% 22% 1279 2287 英国 11% 112% 16% 13% 414 202 法国 5% 39% 5% 5% 272 55 德国 12% 36% 9% 小于1% 03 0 日本 4% 1% 4% 小于1% 26 0 表明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占据优势 体现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 有利于美国二战后主导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 反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ABCD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初,上海开始“依港兴市”,租界中“华洋杂居”;60年代后,上海由一个古老的县城逐渐发展成港口与商业中心;19世纪下半叶形成了沪东、沪西、沪南等工业区。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参与上海发展,形成新的商业区。1929年,由市政府主导,建成以江湾五角场为中心的“大上海市中心区”。1949年后,上海一直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中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 摘编自张仲礼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等材料二 16世纪开始, 曼彻斯特从军事要塞逐渐发展成为工商业城市。1830年已有棉纺厂99家,并开通世界最早的现代化铁路。1838年,设立议会和市政府,摆脱了封建管理体制。19世纪下半期,从传统的棉纺业衍生出许多新门类,开通了通海运河,可通往世界各地。20世纪初,不断与周围工业社区及城镇连接,发展为大城市。19611981年,因过于拥挤,人口大量外迁,老龄化日益严重,纺织业日趋衰落。20世纪后期,城市中心被废弃的工业区包围,几个大面积的旧贫民区仍然存在。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海和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的相同因素。(9分)(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中期以后上海相对于曼彻斯特的有利发展条件。(10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曼彻斯特为例,简析现代城市发展中应当注意的问题。(6分)27(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从某一角度说,历史就是从有趣的故事中悟出生活的智慧。典故名称故事内容半费之讼古希腊有一个名叫欧提勒士的人,他向著名的辩者普罗达哥拉斯学法律。两人曾订有合同,其中约定在欧提勒士毕业时付一半学费给普罗达哥拉斯,另一半学费则等欧提勒士毕业后头一次打赢官司时付清。但毕业后,欧提勒士并不执行律师职务,总不打官司。普罗达哥拉斯等得不耐烦了,于是向法庭状告欧提勒士,他提出了以下二难推理:如果欧提勒士这场官司胜诉,那么,按合同的约定,他应付给我另一半学费;如果欧提勒士这场官司败诉,那么按法庭的判决,他也应付给我另一半学费;他这场官司或者胜诉或者败诉,所以,他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应付给我另一半学费。而欧提勒士则针对老师的理论提出一个完全相反的二难推理:如果我这场官司胜诉,那么,按法庭的判决,我不应付给普罗达哥拉斯另一半学费;如果我这场官司败诉,那么,按合同的约定,我也不应付给普罗达哥拉斯另一半学费;我这场官司或者胜诉或者败诉,所以我不应付给他另一半学费。李约瑟难题由英国学者李约瑟他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此问题,其主题是:“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李约瑟难题是一个两段式的表述:第一段是:为何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中国的政教分离现象、文官选拔制度、私塾教育和诸子百家流派为何没有在同期的欧洲产生?第二段是:为何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三只黑天鹅“黑天鹅”一词,来源于这样一个典故,在发现的澳大利亚的黑天鹅之前,17世纪之前的欧洲人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但随着第一只黑天鹅的出现,这个不可动摇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xx意大利公投失败、英国脱欧成功、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被公认为是世界的三只黑天鹅。据百度百科等任选一个典故,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典故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28【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 孙中山游历日本期间,对日本具有现代民主管理色彩的乡村治理颇感兴趣,认为“人民自治是政治的极则”。这些蕴含浓郁民主色彩的乡村治理思想为南京国民政府推行乡村治理提供了制度依据和实践尺度。在民国政府酝酿乡村自治时,晋、苏、浙、赣等省已有较为成型的乡村治理实践,特别是山西村治运动颇有声势。晏阳初的定县实验与梁漱溟的邹平探索也给国民政府提供了参照范例。乡村治理既有国民党维护“三民主义”的政治需求,也有当政者对乡村社会实行有效管控的现实压力,乡村治理成为国家与社会寻求平衡的突破口。1928年9月,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了县组织法,标志着孙中山村治思想的全面展开。但是,具有民权色彩的现代乡村制度并未走太远,由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发展壮大,为了强化国家行政权力对乡村世界的直接掌控,以削弱日益壮大的中国共产党,民国政府重新开始实施保甲制度,改变了乡村治理的制度走向。这一制度转变带来的恶果是,南京国民政府始终未能破解社会阶级矛盾,激发农村内生活力。 摘编自清末民初乡村治理再考察(1)根据材料,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推行乡村自治的背景。(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乡村自治转向保甲制度的影响。(5分) xx高二年级入学考试历史试卷(xx8月)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ACBBACDCDBAAA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ADCACADBAADC二、非选择题(26题25分,27题10分,28题15分。共50分)26.(1)交通便捷;工商业的发展,工业化的推动;制度突破。(9分)(2)内河主航道入海口,沿海港口城市,中西文明交汇,近现代民族工业的基础,持续的规划建设,浦东新区的开放和开发,国家发展战略推动。(10分)(3)人口拥挤和贫民窟现象;人口老龄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6分)27(10分)评分细则:分值810分历史现象概括符合题意,对历史现象概述合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