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入学摸底考试试题.doc_第1页
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入学摸底考试试题.doc_第2页
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入学摸底考试试题.doc_第3页
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入学摸底考试试题.doc_第4页
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入学摸底考试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入学摸底考试试题 说明: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金观涛先生发表了题为“反思人工智能革命”的文章,文中表达的结论大致是今天面对信息文明高度繁荣的学者们的共识:科学与人文的隔阂甚至对立,对人类科技进步中社会性因素的忽视,导致了技术理性的张扬和人文精神的退化。 这个视角,从人工智能发展历史来看却似乎不成立。在人工智能研究史上,人们对智能研究的理论基础还是比较重视的,也有过多次重大的争议和讨论,不同研究领域具有强弱各不相同的立场,从而反映出它们在智能基础问题上的重大差异。 人工智能具有工程和科学两种不同的维度,前者并不以理解人类智能为前提,主要是利用计算机、数据等资源通过算法加工来完成人类实践生活中的任务;后者则需要从人类智能原理出发来实现人工智能。例如当前的类脑计算研究,是放弃传统的计算机,改为从结构上模仿人脑来开发芯片,从而希望从结构仿真的功能涌现中来产生智能。 对人类智能的认识是科学家当今面临的难题,在研究过程中由于对科学原理的不了解,不得不在工程上进行简化,即不对智能做任何明确的定义,而是在利用人工智能探索智能行为机制的过程中来逐步了解和解释智能的本性,这是任何具有工程和科学双重性质的技术性科学中不得不采取的务实态度,没有这种务实态度,简单地将工程实践和原理在认识论上对立起来,可能会对知识的进步产生不利影响。 人工智能虽不是理论物理学那样高度成熟和形式化的科学,不具有严密的理论形式,但是其经验性定律及其使用的概念框架、假设也是在特定的历史和文化条件中形成的。因此当这些定律和概念框架与常识知识中的表述不一致时,往往会形成冲突,但这种冲突可以通过对其定律、理论假设和模型的科学解释,来弥补表达日常经验的常识语言与其定律解释之间的差距,从而推动人工智能学科理论的成熟。问题是对于经验定律或理论模型的科学解释是依赖于语境和具体实践的,这种语境反映了解释者所处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金先生就是从传统控制论的背景出发,将当前人工智能和社会的关系,从认识论的角度还原到了错误的概念辨析中,而忽视了在人工智能历史的实证研究中,智能概念具有非常丰富的维度和演化过程。 从早期人工智能研究中对“智能”概念的朴素性认识开始,经过长期的争论以及工程实践后,科学家已经对“智能”概念有了更加丰富的认识,不仅意识到社会文化因素对人类智能的重大影响,而且也意识到当前人工智能所面临的重大困难,认为实现人工智能的目标将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因此,现在我们对“智能”的认识不仅没有退步,反而可能比历史上更加成熟和完整。 (摘编自陈自富我们对“智能”的认识退步了吗?与金观涛先生商榷)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天,有学者认为技术理性的张扬和人文精神的退化,使得科学与人文隔阂甚至对立。 B人工智能的工程观以完成人类生活中的任务为前提,其科学观以理解人类智能为前提。 C对人类智能的认识至今是个难题,在利用人工智能探索智能行为机制中必须务实。 D在研究中由于对人工智能的科学原理的不了解,对智能无法做出任何明确的定义。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用人工智能研究史上的多次争论,以及人们对智能基础问题的不同认识,来质疑金先生的观点。 B文章用当前的类脑计算研究为例,论证了人工智能科学维度的实现需要从人类智能原理出发。 C文章分析了科学界对“智能”概念的认识是有发展变化的,批评了金观涛先生依赖具体实践的研究方法。 D文章在论证过程中,用了先破后立的论证结构,以立为主,观点鲜明,逻辑严密,结构清晰。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类脑计算研究,从结构上模仿人脑开发芯片,来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因此,传统计算机终将被取代。 B人工智能现在虽不具有严密的理论形式,但在特定的历史文化条件下,在实证研究中终将获得成熟的学科理论。 C人工智能的经验性定律及其概念框架与常识知识有时会形成冲突,这种冲突可以通过科学解释来解决。 D复杂的社会文化因素会对人类智能产生重大影响,人工智能的目标实现也将面临巨大的困难。(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责任(程宪涛)吴畏明天离职。吴畏一夜未眠,翻来覆去如烙饼。这里,除逢年或喜事燃放鞭炮,还给离任领导放鞭炮。这是“欢送”领导离职,是对领导未尽职责的诅咒。这是坊间的自发“仪式”。上级在调职谈话时询问吴畏,吴畏道:“那是为官者的耻辱。”领寻说:“今年是xx,改革开放40周年,你恰巧今年调动,有足够的信心吗?”吴畏不敢说,只觉压力更大,甚至生出一份惶恐。电厂成立50多年,管理层换多少届,没有几人记得清楚。任职者一届职满,都心怀忐忑,唯恐听见鞭炮噼啪声。某任领导到异地赴任。迎接的人欢天喜地,送行的人兴高采烈。领导的脸如向日葵,对属下们持续绽放。小车行至小镇十字路口。喧闹声不绝于耳。身着工装的员工们,站在马路的两侧。两根竹竿立起来,两挂鞭炮挑起来。众人愣怔的片刻,鞭炮轰然爆开,陪同的人四散弃逃,领导灿烂的笑容枯萎成瑟缩的叶子。小车仓皇挤出人群逃出小镇。知耻近乎勇。几届继任者,为官清廉发奋,突破发电纪录,实现辅业剥离,完成企业化改制但是,历史轮回,又有继任者中枪。某任老总颇自知,离职前谎称八点离厂,却在凌晨五点钻进小车启程。原想神不知鬼不觉,却不料刚转过街口,赫然看到,鞭炮蜿蜒,犹如几条红色的蛇,转眼间火信子喷吐。寂静的清晨,爆竹声格外刺耳。领导心脏病突发,再没有站起来。俩领导其后相继被“双规”。吴畏的上一任老总,在职期间被查,在上级谈话之后,即称病在家休养,直到半年后入狱。传说他临行前夜,小镇的爆竹售磬,在众人的浮想中,那是一爆竹铺天盖地,盛况空前的景况。而据说,在其后三年中,这批爆竹并未燃放,一直保留到现在,员工们在等待或许,员工并不希望再现那场景。吴畏心里没有底。吴畏穿衣下床,拿起手电筒,戴上安全帽。这是他三年来形成的习惯,每天到厂子内巡查。三年前,吴畏第一次巡查时,值班室中一片狼藉,运行人员一个酒气熏天,两个在睡大觉,三个在斗地主还有缺岗。吴畏立刻把班长、值长、主任及主管安会、生产的副总找来,自己坐在缺岗员工的位置上一切都需要改变。正值设备检修关键期,检修主任提前一小时,早晨七点到达现场,他看见吴畏在现场。次日六点半到现场,他看见吴畏在现场。第三日六点到现场,他依然见吴畏在现场。主任问:“吴总几点来的?”吴畏答:“比你提前半小时!”主任说:“今晚,我住在检修现场!”那一年的机组大修,实现了有史以来首次全优。无垠的天幕上,星光辉映;运行值班室内,机器浅声低唱。值班人员各司其职,目光在仪表上流动。这是一个普通的凌晨。吴畏流连在新建机组外,这是老厂的希望工程。远方山中,有在建的垃圾屯站,新型绿色能源基地但是,依然有那么多遗憾,断掉了员工福利用水,停掉了家属免费用电,学校和物业社会化那么多的责难、掣肘,还有骂娘、唾沫,甚至上访吴畏告诉办公室主任,早七点启程,办公室主任似乎明白了,问吴畏怎么走。吴畏道:“步行。”主任说我知道一条小路,不会被人发现。”吴畏说:“我走大道,你把车开到小镇口。”主任说:“都知道你今天离厂,万一出现状况咋办?”吴畏道:“这是最好的检阅!”清晨七点十分,吴畏出现在小镇街口。吴畏看见聚集的员工,穿着整齐的工装。几十挂挑起的鞭炮形成红色的海洋。办公室主任有了惊恐慌乱,他拉一下吴畏的衣袖:“咱们坐车走吧!”吴畏走向人群,人群散开一条路。吴畏走进人群。一位老员工犹豫着,手伸出去又缩回,再次试探着伸出,吴畏拉住那双粗糙的手,更多的手伸过来吴畏走出人群很远。没有爆竹炸响。身后忽然有人嘁:“吴总!”吴畏扭头回望。员工指着鞭炮阵,问:“你怕吗?”吴畏大声回应道:“怕!”人群轰的一声笑了,十分开心的模样,就像清晨的阳光。那员工高声道:“这是准备过年放的摆出来让你看看,今年是个好年头!”吴畏的眼眶一紧,用力地点了点头。(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写吴畏离职前一夜未眠,表现出吴畏内心的煎熬,既引出下文对放鞭炮欢送领导的民间仪式的介绍,又设置了悬念,引起读者注意。B“领导的脸如向日葵对属下们持续绽放”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领导离职到异地赴任时的得意,与下文鞭炮响起后领导的反应形成对比C小说中画线处的环境描写,渲染了工厂清晨安静的氛围,表明所有的工作井然有序,工厂已经形成良性运转,说明吴畏的领导工作卓有成效。D“一位老员上犹豫着,手伸出去又缩回,再次试探着伸出”通过细节描写,表现出老员工对吴畏的敬重和畏惧心理,反映出吴畏脱离群众的现实。5小说吴畏形象有何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概括分析。(6分)6小说中为什么要用大量篇幅写吴畏之前的几届领导离任的情况?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 因为宇宙辽阔无垠,所以那些我们所熟悉的适用于地球的量度单位米、英里等等已经没有意义。我们用光速来量度距离。一束光每秒钟传播186万英里,约30万公里,也就是7倍于地球的周长。一束光从太阳传播到地球用8分钟的时间,因此我们可以说,太阳离我们8光分。一束光在一年之内约穿过10万亿公里的空间,这个单位称为1光年。 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地方,但决不是唯一的地方,也不是一个典型的地方。任何行星、恒星或星系都不可能是典型的,因为宇宙中的大部分是空的。唯一典型的地方在广袤、寒冷的宇宙真空之中,在星际空间永恒的黑夜里。相比之下,行星、恒星和星系就显得特别稀罕而珍贵。假如我们被随意搁置在宇宙之中,我们附着或旁落在一个行星上的机会只有1l033。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样的机会是“令人羡慕的”。可见天体是多么宝贵。 (摘编自卡尔萨根宇宙的边疆)材料二 现代大爆炸理论目前是解释宇宙起源的主流理论,它预测我们身处的这个宇宙来自于暴胀,即在宇宙大爆炸发生后的极短时间内,宇宙以指数形式膨胀。宇宙学家普遍认为,一旦开始,在宇宙中的某些区域内,它就永远不会停止。在这些区域内,量子效应会使暴胀永远进行下去。所以从整个宇宙来看,暴胀的过程是没有终点的。在这个被称作“永恒暴胀”的理论中,我们的可观测宇宙只是一个宜居的“口袋宇宙”,是一个暴胀已经停止而恒星和星系得以形成、生命得以出现的局部区域而已。 xx接受采访时,霍金表示:“永恒暴胀理论通常预测我们的宇宙像是一个无限的分形,其中布满被暴胀海洋分隔开的不同的口袋宇宙。一个口袋宇宙中的物理和化学定律可能和另一个口袋宇宙中的定律完全不同,这样就共同组成了一个多重宇宙。”在采访中,霍金表示他不是多重宇宙理论的支持者,“因为如果多重宇宙中不同的宇宙太大甚至是无限大的话,这个理论不可能被检验。” (摘编自鞠强最后的论文:霍金没有留下确定的答案)材料三 预言宇宙的未来当然是非常困难的。我曾经起过一个念头,要写一本题为“昨天之明天:未来历史”的书。它会是一部对未来预言的历史,几乎所有这些预言都是大错特错的;但是尽管有这些失败,科学家仍然认为他们能预言未来。 科学家相信宇宙受定义很好的定律制约,这些定律在原则上允许人们预言未来。但是定律给出的运动通常是混沌的,这意味着初始状态的微小变化会导致后续行为的快速增大的改变。这样,人们在实际上经常只能对未来相当短的时间作准确的预言。然而,宇宙大尺度的行为似乎是简单的,而不是混沌的。所以,人们可以预言,宇宙将永远膨胀下去呢,还是最终将会坍缩。这要按照宇宙的现有密度而定。事实上,现在密度似乎非常接近于把坍缩和无限膨胀区分开来的临界密度。如果暴胀理论是正确的,则宇宙实际上是处在刀锋上。所以我正是继承那些巫师或预言者的良好传统,两方下赌注,以保万无一失。 (摘编自史蒂芬霍金宇宙的来来)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生活中常用的度量单位在面对浩瀚的宇宙时会失去价值,人们将速度和距离结合,创造出“光年”来度量宇宙中的距离。 B地球处于宇宙之中,但它并不是宇宙的典型代表,行星、恒星或星系在空旷、寒冷的宇宙典型环境中数量稀少。 C永恒暴胀理论认为,一方面人类可观测的宇宙是一个暴胀暂时停止的局部区域,另一方面,暴胀在某些区域内永不停止。 D在霍金看来,历史上有很多科学家曾经预言过未来,但这些预言大多是错误的,尽管如此,科学家们仍然没有放弃预言未来。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按照永恒暴胀理论进行假设,如果宇宙中的若干局部区域发生了暴胀停止,恒星、星系、生命以及宜居的“口袋宇宙”或将出现更多。 B对宇宙未来的预言取决于宇宙的现有密度,而临界密度的事实似乎表明,暴胀理论是正确的,多重宇宙是宇宙从过去到未来的趋向。 C霍金认为,多重宇宙理论只存在于理论层面,因为不同的定律在口袋宇宙体积不确定的情况下无法被检验,其差异性也就难以验证。 D定律允许人们预言未来,而初始状态微小的改变对后续行为会产生快速而巨大的影响,人们实际上不能对宇宙未来做出准确的预言。9围绕同一话题,三则材料在内容上各有什么侧重?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袁昂,陈郡阳夏人。年十五,父抃死。昂号恸呕血,绝而复苏,更制服,庐于墓次。昂后与从兄彖同见从叔司徒粲,粲谓彖曰:“其幼孤而能至此,故知名器自有所在。”齐初,起家王俭镇军府功曹史。俭时为京尹,俭于后堂独引见昂,谓昂曰:“卿必居此。”累迁秘书丞,黄门侍郎。丁内忧去职。服未除而从兄彖卒。昂幼孤,为彖所养,乃制期服。人有怪而问之者,昂致书以喻之曰:“尔来三十余年,从兄怜爱之至,无异于已。此恩此爱,毕壤不追。”服阕,除右军邵陵王长史。永元末,义师至京师,州牧郡守皆望风降款,昂独拒境不受命。高祖手书喻曰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昂答曰:“食人之禄,而顿忘一旦。非惟物议不可,亦恐明公鄙之。”后建康城平,昂束身诣阙,高祖宥之不问也。天监二年,以为后军临川王参军事。昂奉启谢曰:“臣东国贱人,学行何取,推恩及罪,在臣实大,敢乞辞之。”不许。六年,征为吏部尚书,累表陈让,徒为左民尚书,兼右仆射。十四年,马仙琕破魏军于朐山,诏权假昂节,往劳军。普通三年,为尚书令,开府仪同三司,给鼓吹,给亲信三十人。五年,加左光禄大夫,增亲信为八十人。大同六年,薨,时年八十。初,昂临终遗疏,不受赠谥,并敕诸子不得立志铭。复曰:“吾释褐从仕,不期富贵,幸遇殊恩,遂得全门户。以此阖棺,无惭乡里。”诏谥曰穆正公。 (节选自梁书袁昂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 B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 C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 D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丁内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B吏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C“诏”表示帝王对臣民的命令,表示这种意思的词语还有制、诰、敕、谕等。 D谥,是人死之后他人给予死者的一种称号,有官谥、私谥之分,有褒有贬。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袁昂事亲至情。袁昂因父亲离世悲痛欲绝,哀毁过礼,筑庐为父服丧;从兄袁彖又不幸去世,袁昂感念他三十多年的抚育之恩,于是为他着期服守丧。 B袁昂备受期许。堂叔袁粲认为袁昂年幼丧父却能做到尽心服丧,他日必能获取功名:王俭也因此认为,终有一日袁昂必定可以成为和自己一样的官员。 C袁昂深受器重。袁昂降梁之后,深受信任,曾代高祖持节前去犒劳军队;他屡受提拔,仕途亨通,高祖还赐他鼓吹的仪仗,并给予他护卫数十人。 D袁昂谦卑低调。梁高祖命他参谋军务,袁昂认为自己是前朝罪臣,学问品行不佳,婉言谢绝;他临终时上书表示不愿接受追赠和谥号,告诫诸子不立墓志铭。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食人之禄,而顿忘一旦。非惟物议不可,亦恐明公鄙之。 (2)吾释褐从仕,不期富贵,幸遇殊思,遂得全门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拟行路难(其六)鲍照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注】鲍照南北朝诗人。蹀躞:小步走路或裹足不前的样子。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开头两句通过动作描写,精确传神地刻画出主人公内心的惆怅。 B诗的第三、四句运用借代和反问表现作者辞官前的生存状态和感受。 C第五至第十句描绘了家庭日常生活的场景,与之前诗句内容构成反差。 D这首诗内容有张有弛,波澜顿挫,写法上较拟行路难(其四)直露。15比较本诗与李白行路难在表达的情感方面有何异同。(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杜牧阿房宫赋)中“_”一句直接点明阿房宫占地广阔,而“_”则指出阿房宫是依着山势走向修建的。(2)论语为政中,“_,_。”两句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3)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的人生乐趣与他人不同,自己最爱修身养性的句子是: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绝非_ ,而是有着翔实的数据支撑。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超过6亿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教育部发布的我国首份中国义务教育质量检测报告指出,仅在四年级、八年级学生中,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365%和653%,其中八年级学生重度不良比例超过30%,这组数据令人_。近视成因分为先天因素和环境因素,从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一年级,近视比例中国学生的上升了将近50%以上。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主要原因是由于电子产品的伤害,学习负担过重,缺少户外运动等造成的。其中,家长_。据调查,一些家长对孩子的近视毫不在意,认为只要成绩好即可,显然,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防控学生近视,已_。“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为了让孩子拥有一个精彩的人生,需要全社会行动起来,共同努力,遏转学生近视高发、低龄化趋势。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中国学生的近视比例上升了将近50%。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主要原因是电子产品的伤害,学习负担过重,缺少户外运动等造成的。B中国学生的近视比例上升了50%以上。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主要原因是电子产品的伤害,学习负担过重,缺少户外运动等C中国学生的近枧比例上升了将近50%以上。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主要原因是由于电子产品的伤害,学习负担过重,缺少户外运动等D近视比例中国学生的上升了将近50%以上。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主要是由于电子产品的伤害,学习负担过重,缺少户外运动等造成的。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如果心灵的窗户蒙了尘,甚至被“关”上了,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看不清美丽未来,也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B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看不清美丽未来,也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因为他们心灵的窗户被“关”上了,甚至蒙了尘。C如果心灵的窗户被“关”上了,或者蒙了尘,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也看不清美丽未来。D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也看不清美丽未来,因为他们心灵的窗户蒙了尘,或者被“关”上了。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骇人听闻触目惊心责无旁贷当务之急B骇人听闻胆战心惊难辞其咎迫在眉睫C危言耸听触目惊心难辞其咎迫在眉睫D危言耸听胆战心惊责无旁贷当务之急20下面是某校园广播站的一则广播稿,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5分)吕梁英雄传(长篇小说),作者系我国著名作家马烽和西戎。全书共80回之多,全部是吕梁草命史的真实写照。为提高同学的阅读鉴赏能力,校广播站将播出专题节目,为大家解读这部小说,到时将开通热线,由王宏老师为同学们垂询相关问题敬请关注!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老字号”要想活得好, 。品质过硬, ,反之则会被消费者抛弃。曾经就听到有朋友抱怨某家“老字号”,不仅有时候卖的食物不好吃,服务态度和就餐环境也不尽如人意。这样的商家门可罗雀,也在情理之中。前些年新闻里还报道过,某家“老字号”用过期的原料生产食品,这种做法不仅是在欺骗消费者, ,将先人辛辛苦苦建立的名誉毁于一旦,实在令人惋惜。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在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活动上,物理研究所和国家天文台分别将多个物理公式和黑洞等天文现象进行艺术化设计后,做成了井盖涂鸦,成了“网红”。在大多数公众觉得可爱、有趣的同时,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在井盖上涂写公式,纯属作秀”,“这样做污染环境、影响市容”,“理解公式、推崇公式的人应该潜心书斋,穷经皓首”。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屯溪一中高二年级第二学期开年考试语文试题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1C(3分)(A项,因果倒置。B项,曲解文意。“完成生活中的任务”是目的,而不是前提;偷换概念,是“以理解人类智能的科学原理为前提”,而非“人工智能”。D项,“无法做出”曲解文意,原文为“不对智能做任何明确的定义”。)2C(3分)(批评的是金先生从基础理论的背景和认识论的角度来认识“智能概念”,忽视了智能概念具有非常丰富的维度和演化过程”,而非“依赖具体实践的研究方法”)3A(3分)(原文意思是在“类脑计算研究放弃传统的计算机”,而非“传统计算机终将被取代”)4D“畏惧心理”“脱离群众”不正确,文中没有依据。从员工敢于放鞭炮“欢送”贪官的角度来看,员工不惧怕领导。老员工想与吴畏握手,表现出对吴畏的敬重、感谢、肯定,又“缩回”手,可从人之常情的角度思考,如担心场合不合适等。“脱离群众”属于主观臆断5工作作风认真负责,细致扎实:每天巡视工厂,检修期间提前到岗。锐意改革,勇于创新(或敢于打破常规),不怕非议:取消员工福利水电,学校和物业社会化,不怕掣肘、责难。为官清廉,深的民心:离任时员工欢送握手而不放鞭炮。胸怀全局,远见卓识:老厂添置新机组,垃圾电厂、环保基地在建。(一点2分,答出三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6突出人物形象。暗示厂里情况复杂,吴畏工作开展艰难;以员工对贪官的态度和对吴畏的态度进行对比,反衬吴畏清廉深得民心。使小说情节连贯紧凑,波澜起伏。交代吴畏有压力的原因,引出下文吴畏离职的场景,使小说情节连贯,且设下悬念,形成波澜,吸引读者。深化小说主题。三任贪官落马,说明员工心里有标准,民心不可欺,民意不可违,警示为官者,为官一任应尽责一方,心存敬畏,深化小说主题。(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7C(3分)(关于人类可观测的宇宙,原文表述为“暴胀已经停止”,因此“暴胀暂时停止”的说法错误)8A(3分)(B项,临界密度的事实表明,宇宙未来既有无限膨胀的可能,也有坍缩的可能,并不确定哪种可能性更大,自然也就无法判断暴胀理论的正确与否。C项,多重宇宙理论只存在于理论层面,是因为如果有些口袋宇宙太大甚至无限大,该理论就不可能被检验,这与其中的定律无关。D项,人们可以对未来相当短的时间作准确的预言)9(6分)材料一侧重介绍宇宙广袤和空洞的典型环境,材料二侧重介绍解释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理论,材料三侧重介绍预言宇宙未来困难的原因。(每点2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0D(3分)11B(3分)(吏部掌管文官的任免、考核、升降,武官由兵部掌管,科举由礼部掌管)12B(3分)(“因此”有误,文中没有提到王俭赏识袁昂的原因)13(10分)(1)拿别人的俸禄,却在某一日忽然忘记这件事(而向敌人投降)。不仅众人的议论都认为不可以,恐怕您(明公,对位尊者的称呼)也鄙视这个做法。(“一旦”“物议”各1分,大意对即可得3分)(2)我脱去布衣做官,不期望能够富贵,庆幸蒙受不同一般的恩泽,终于能够保全了门户。(“释褐”“全”各1分,大意对即可得3分)14(3分)B(“借代”错,应为比喻)15(6分)相同点:两首诗都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不平和自我宽慰。不同点:鲍诗侧重于抒写个人的失意情怀,并提升到了控诉时世不公道的新高度;李诗还表现了一种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乐观的自信,思想境界更高。(每点3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16.略。17B画线句子中,“近视比例中国学生”语序不当,应改为“中国学生近视比例”;“将近50%以上”不合逻辑或成分赘余,删去“将近”或“以上”;“主要原因是由于造成的”句式杂糅,可改为“主要原因是”,或改为“是由于造成的”,或改为“主要是造成的”。A项,“主要原因是造成的”句式杂糅。C项,“将近50%以上”不合逻辑,或成分赘余,“主要原因是由于”句式杂糅。D项,“近视比例中国学生”语序不当,“将近50%以上”不合逻辑或成分赘余。18A承接上文,应先说“心灵的窗户”,排除B、D两项;结合下文“精彩人生”,可确定应将“人生”放在最后另外,也可按照内在的逻辑顺序判断,“蒙尘”“关上”由轻到重,“未来”“人生”由部分到全部19C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凶残的事情。危言耸听:故意说些吓人的话,使人听了吃惊。材料中“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是一种说法,选用“危言耸听”恰当。触目惊心:看见某种严重情况而内心震惊,形容事态严重,引起轰动。胆战心惊:形容非常害怕。结合上文提到的数据,选用触目惊心”恰当。责无旁贷: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难辞其咎:难以推脱其过失。句中说的是家长有过失,应选用“难辞其咎”。当务之急:当前应做的事情中最急需办的事。迫在眉睫:比喻事情十分紧急,已到眼前。句中有“巳”,应选用“迫在眉睫”。20“吕梁荚雄传长篇小说)”改为“长篇小说吕梁英雄传”;“系”改为“是”;“全书共80回之多”改为“全书共80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