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通方案.doc_第1页
贯通方案.doc_第2页
贯通方案.doc_第3页
贯通方案.doc_第4页
贯通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贯通方案 贯通方案篇一:贯通方案 1.编制依据 1.1编制依据 本措施主要编制依据为川渝地区天然气管网改造工程北外环集输气管道(二期)工程老顶山隧道穿越施工工程设计图纸和相应的施工规范及验收规范 1)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1-2003) 2)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50423-2007) 3)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施工规范(GB50424-2007)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6)钢结构设计规范(GBJ50017-2003) 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 9)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10)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11)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 12)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13)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14)石油天然气建设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管道穿跨越工程(SY4207-2007) 15)铁路隧道设计规范(参照执行)(TB10003-2005/J449-2005) 16)铁路隧道施工规范(参照执行)(TB10204-2002/J163-2002) 17)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参照执行)(GB50111-2006) 执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第279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筑项目环境保护 理条例(国务院令253 号)、中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87国环字第002号)、石油天然气保护条例(国务院令313号)等法律法规。 2. 工程概况 2.1 工程概况 川渝地(来自:WWw.xMsjoB.com 厦门 培训考试 网:贯通方案)区天然气管网调整改造工程北外环集气管道起自达州市 宣汉县南坝镇渡口河首站,止于德阳市德阳末站,全长460余千米。该管道与北干线、北内环,东西横向,在川内实现“东气西送”,并与国家西气东输复线相接,连通西北入境管线。设计压力8.0MPa,管径914mm。 老顶山隧道穿越位于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林山乡,进口端属于铜鼓村,出口端属于宝库村。老顶山隧道穿越水平长1173.946m,实长1174.07m,纵断面形式为人字坡,进口段坡度为1.85%,长为674.06m;出口段坡度为-0.5%,长为500.01m。隧道断面净宽3.0m,净高3.0m(其中墙高1.7m,拱高1.3m)。隧道内输气管道管径为914mm,材质L485直L485缝埋弧焊钢管,管道设计压力为8.0MPa,采用三层PE加强级防腐。 截止2011年09月03日,隧道掘进施工正常,进口端撑子面桩号K0+482,剩余142.7米。出口端撑子面桩号K0+747.4,剩余122.7米。根据目前施工进度情况隧道与2011年10月01日贯通3. 贯通总体方案 3.1.贯通测量 3.1.1、平面位置控制 导线控制网布置:在隧道开挖前在隧道进出口先埋设导线控制点,建立导线平面三角控制网。随着隧道掘进的深入,在洞内设置导线控制点,控制点的一般在隧道中线附近布置,相邻两个控制点距离在200m以上,对通视条件差的地段相应的缩短两控制点间的距离。按照复合测量的方法,将洞外的控制坐标传递到洞内,建立洞内、洞外统一的坐标系。 3.1.2、高程控制 水准点布置:洞内外水准点要通过水准仪进行测量控制。并经多次复合测量,确定洞内布设水准点的高程。洞内水准点一般按100m左右布设一个,分别布设在隧道中线的两侧。 3.1.3、贯通测量控制 隧道出口端停止掘进,由进口端单头掘进至贯通。在隧道单头 掘进距贯通约30m左右时,停止掘进。先对整个隧道控制点进行复合测量,保证闭合差在规定的范围内,通过平差计算进行坐标调整。调整后的导线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与原有的导线和高程控制点进行比较,对原有控制点施工的工序平面位置进行调整,调整时避免在一个断面上进行突变。3.1.4、隧道贯通闭合测量及贯通误差分析调整 通过洞内导线闭合测量,确定系统误差(偏差包括纵向误差、横向误差、高程误差),根据平差公式对控制点进行平差,重新调整洞内导线坐标、方位角和高程,保证调整后的偏差满足规范要求。 3.2.隧道贯通技术措施 3.2.1、分级管理 为了确保隧道安全贯通,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隧道双向开挖至将要贯通时,两端施工应加强联系,隧道按开挖剩余40米、30米、20米分级进行管理。 (1)、当隧道双向开挖至剩余40米时,必须实行统一管理指挥,现场24小时安排人员值班(详值班表),一端放炮之前必须通知另一端,同时通知项目负责人,当另一端施工人员及机械设备撤离后,必须经项目总负责人复查联系两端后,方能施爆。 (2)、当隧道双向开挖至剩余30米时,超前探水一次性打通,对后续开挖有指导性作用,能有效控制隧道偏移、错位等。 (3)、当隧道双向开挖至剩余20米时,由隧道进口端单向开挖,隧道出口端停止一切工作,加强通讯,采取浅眼低药量,控制爆破,放炮前必须通知检查。隧道贯通时应预防大面积贯通,以防止预应力集中造成塌方。在开挖至贯通3米时采用先打导洞再扩挖的施工方法。 3.2.2、初支要求 隧道临近贯通时,隧道及时支护,做到一茬炮一支护,锚杆、网片及喷射砼初支及时跟进。 3.3.隧道贯通安全措施 3.3.1、围岩量测: (1)、为了确保施工安全,施工中组织专人进行围岩监控量测及信息反馈。在取得监测数据后,及时整理分析监测数据。及时绘制各种变形或应力时间关系曲线。通过变形时间关系曲线,预测围岩发展情况。发现数据出现异常,及时进行复测,同时检查观测仪器、方法及计算过程。如果数据不正确,及时通知洞内施工人员撤出洞外,并主管领导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施工人员安全。 (2)、监控量测项目:本贯通段的监测项目列表如下。 隧道贯通段观测项目汇总表(3)、观测点布置:隧道工程的观测点主要有:拱顶下沉、净空收敛。这些测点必须设在同一断面上,其量测断面间距及测点数量应根据围岩级别、隧道埋深开挖方法等确定。 (4)、观测方法及频率 、拱顶下沉:拱顶下沉量主要采用精密水准仪和钢尺,量测各测点与基准点之间的相应高程差,本次所测高差与上次所测高差相比较,差值即为本次沉降值。本次所测高差与初始高差相比较,差值贯通方案篇二:隧道贯通方案(1) 广西沿海铁路黎塘至钦州段扩能改造工程 新飞龙一号隧道贯通施工技术方案 项目名称:广西沿海铁路黎塘至钦州段扩能改造工程 建设单位:南宁铁路局沿海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指挥部 设计单位:中铁四院集团南宁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华铁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黎钦监理站 施工单位:中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沿海铁路黎塘至钦州段扩 能改造工程项目经理部 主编部门: 中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沿海铁路黎塘至钦州段扩 能改造工程项目经理部第三架子队 主 编 人:年 月日 审 核 人:年 月日 批 准 人:年 月日 一、编制依据 1、铁路隧道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 2、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 3、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建设2010】241号 4、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3-2010 5、广西沿海铁路黎塘至钦州段扩能改造工程施工图【黎钦施(隧)01】、【黎钦隧参01】 6、广西沿海铁路黎塘至钦州段扩能改造工程新飞龙一号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二、工程概况 新飞龙一号隧道位于新福镇关塘村,进口里程YDK30+420,出口里程YDK30+602,全长182m,进出口设计内轨顶面标高分别为80.35m和79.80m,隧道最大埋深约45.14m。 本隧道平面线型为曲线,曲线半径为R1200m,全隧内线路纵坡为I=3下坡。 限界及轨道 本隧按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120km/h,客货共线单线隧道设计。隧道限界采用“隧限-2A”(GB146.2-83)。洞内道床采用一级碎石碴,铺设型轨枕(2.6m)及60kg/m钢轨,轨道结构高度76.6cm。 隧道设计参数 本隧进、出口采用双侧挡墙台阶式明洞门。洞口边仰坡采用厚35cm的M20浆砌片石骨架内植草护坡。YDK30+420YDK30+425和YDK30+594YDK30+602进、出口级浅埋地段,围岩差,施工方法为明挖法,偏压式明洞衬砌;YDK30+425YDK30+460级浅埋偏压地段,围岩差,处理措施采用加强衬砌,全环I16工字钢架0.6m/榀,YDK30+594YDK30+569级浅埋地段,围岩差,处理措施采用全环I16工字钢架0.75m/榀,洞口长管棚预支护,短台阶法施工;YDK30+460YDK30+512和YDK30+5320YDK30+569为浅埋地段,围岩差,处理措施采用加强衬砌,拱墙15cm格栅钢架0.75m/榀,超前小导管预支护,短台阶法施工;YDK30+512YDK30+532长度30m为级深埋地段,围岩差,处理措施采用复合式衬砌,局部地段设超前锚杆预支护,台阶法施工。 三、主要技术管理人员及机械设备组合 1、主要管理及技术人员表 2、主要机械设备 主要施工机械表2 3、主要测量、试验、质检、监测仪器设备 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测量、试验仪器配备表表3 贯通方案篇三:隧道贯通方案 目录 1 编制依据、原则 . - 1 - 1.1编制依据 . - 1 - 1.2编制原则 . - 1 - 2 工程概况 . - 1 - 3 贯通施工总体方案 . - 1 - 3.1开挖施工方案 . - 2 - 3.2超前支护施工方案 . - 2 - 3.3 锁脚锚管施工方案 . - 2 - 3.4二次衬砌施工方案 . - 2 - 4.施工准备 . - 2 - 4.1测量准备阶段 . - 2 - 4.2进口工作面施工准备 . - 2 - 5.技术保证措施 . - 3 - 5.1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技术保证措施 . - 3 - 5.2开挖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 - 5 - 5.3超前小导管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 - 5 - 5.4钢架支护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 - 6 - 5.5 锚杆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 - 6 - 5.6锁脚锚管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 - 6 - 5.7钢筋网片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 - 7 - 5.8喷混凝土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 - 7 - 6.安全质量保证措施 . - 7 - 6.1成立安全质量管理领导小组 . - 7 - 6.2加强完善各项保证制度 . - 8 - 6.3安全保证措施 . - 8 - 7.贯通段施工应急预案 . - 9 - 7.1 应急原则 . - 9 - 7.2 应急机构 . - 9 - 7.3 险情报告制度 . - 10 - xx隧道贯通施工方案 1 编制依据、原则 1.1编制依据 1.1.1改建铁路赣州至龙岩铁路扩能改造工程xx隧道设计图; 1.1.2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现行有关标准规范、规程和验标等; 1.1.3贯通点施工现场踏勘调查资料; 1.1.4本单位在铁路隧道方面的科技成果、工法成果、施工技术水平、装备能力、以及多年来积累的施工实践经验; 1.1.5超前地质预报测试报告。 1.2编制原则 1.2.1符合性原则 满足工程质量目标和工程总工期及阶段工期要求,符合施工安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文明施工等方面的规定,严格遵守铁路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条件、合同协议条款及补充协议内容。 1.2.2坚持科学性、先进性、性、合理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 结合本隧道特点,采用新奥法施工技术,应用科学的施工组织方法,合理地安排施工顺序、优化施工方案。搞好劳力、机械的合理配置,力求施工的适用性、相结合,做到施工方案科学、技术先进,确保隧道安全贯通。 2 工程概况 xx隧道起迄里程:DKxx0+766DKxx3+249,全长2483m,为双线隧道,位于R-7000m的圆曲线和缓和曲线上。按行车速度200Km/h双线隧道设计。洞内结构采用有碴轨道、碎石道床,轨道结构高度为766mm。洞身位于为2.74和3.3坡度上,DKxx2+485DKxx2+575段设置圆曲线型竖曲线,竖曲线半径15000米。 贯通地段埋深约100m,地质为砂岩,节理密集发育,岩体呈碎块状结构,地下水较发育。易掉块坍塌,稳定性差。 3 贯通施工总体方案根据目前的施工进度推算,在进口端工作面施工至DKxx2+002时,出口端工作面施工至DKxx2+102,两工作面相距100米,要求加强两端工作面的工作联系,加强测量联测工作。开挖至两端相距30m时,停止进口端工作面施工,采取单头掘进开挖贯通的方案。具体方案如下: 3.1开挖施工方案 根据超前地质预报资料,贯通段围岩级别为级,按照设计文件要求采用三台阶法开挖,上台阶每循环开挖长度不大于1榀钢架间距。开挖尽量减少对围岩扰动,接近外轮廓的部分采用人工开挖修整;开挖完毕后立即用喷射混凝土封闭围岩。每步相邻台阶之间距离控制在3米内,开挖过程中设专人观察围岩及附近初期支护变化,并做好地质素描工作。 3.2超前支护施工方案 拱部120范围采用双层42超前导管,环向间距40cm,长4.5m,每2m设置一个循环。 3.3 锁脚锚管施工方案 锁脚锚管采用42无缝钢管,长3.5米,在每个台阶支护施工时,上台阶拱脚两侧各设置四根锁脚锚管,中下台阶拱脚两侧各设置两根锁脚锚管,位置为距离拱脚20cm处,与拱架轴线呈35夹角插入岩体。 3.4二次衬砌施工方案 二次衬砌施工严格按照相关文件要求施工,并保证安全距离,必要时暂停掌子面施工。 4.施工准备 4.1测量准备阶段 在两掌子面相距300米左右的时候由项目部测量队对两洞口进行导线和水准复测,要求导线精度在1/40000以上;水准精度在20L之内。满足四等导线和四等水准的精度要求。 4.2进口工作面施工准备(1)掌子面停止施工,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