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人工智能安全性问题的根本问题,并不在于它能否真正超越人类,而在于它是否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工具和人类是否对其拥有充分的控制权。就像高铁、飞机等交通工具那样,虽然它们的速度远远超过了人类,但人类拥有绝对控制权,所以人们相信它们是安全的。为了实现对其控制的目标,首先需要对人工智能的自主程度进行限定。虽然人工智能发展迅速,但人类智能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目前人工智能的认知能力还远不如人类智能。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信息存储、处理等方面的优势,让它在一些重大事件上做人类的高级智囊,但最终的决定权仍在人类。比如,当我们把人工智能应用于军事领域时,我们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来评估危险程度,以及可以采取的措施,但是否应该发动战争、如何作战等重大决策,还是需要掌握在人类自己手里。正如霍金斯所说的那样:“对于智能机器我们也要谨慎,不要太过于依赖它们。”与限定人工智能的自主程度类似,我们也需要对人工智能的智能水平进行某种程度的限定。从长远来看,人工智能是有可能全面超越人类智能的。从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来看,尽管它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但短短六十年取得的巨大进步让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将来它会取得更大的突破。从世界各国对人工智能高度重视的现实情况来看,想要阻止人工智能的发展步伐是不现实的,但为了安全起见,限定人工智能的智能程度却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我们应当还需要成立“人工智能安全工程”学科,建立人工智能安全标准与规范,确保人工智能不能自我复制,以及在人工智能出现错误时能够有相应的保护措施以保证安全。人们对人工智能安全问题的担忧的另一主要根源在于,人工智能的复制能力远胜于人类的繁衍速度,如果人工智能不断地复制自身,人类根本无法与其抗衡。因此,在人工智能的安全标准中,对人工智能的复制权必须掌握在人类手中。同时,建立人工智能安全控制许可制度,只有人工智能产品达到安全标准,才允许进行商业推广和使用。从源头上看,人工智能安全问题是由人工智能技术造成的,可见,科学技术研究并非无禁区。技术的发展成熟固然是解决安全问题的关键因素,但任何技术都有不确定性,且科技产生的问题通常不能仅仅依靠科技本身得到圆满解决。因此,解决人工智能安全问题还需要充分发挥外部进路的重要作用。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人工智能安全性问题上,如果人类没有绝对控制权,就无法确保其安全可靠。B. 人工智能发展迅速,但在认知能力上还远不如人类,因为人类智能有自身优势。C. 人工智能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但从发展现状来看,其发展步伐是难以阻止的。D. 人工智能的复制性是人类难以抗衡的,人类要建立人工智能安全控制许可制度。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人工智能的可控性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保证人工智能安全性的具体措施。B. 文章从限定自主程度和智能水平两个方面入手,分析如何应对人工智能的安全问题。C. 文章在论证中关注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强调人类要在人工智能发展中持积极态度。D. 文章先明确态度,接着分析对策,最后强调人工智能安全问题需发挥外部进路作用。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拥有对很多事物的绝对控制权,人工智能安全的问题也应该会有解决的方法。B. 人工智能可以为人类解决很多问题提供信息帮助,但人类要把握最终决定权,而不能依赖它们。C. 人工智能全面超越人类存在着一定的可能性,但人类也可以在发展中限定人工智能的智能程度。D. 科学技术研究有禁区,因而人工智能安全问题的出现也是必然的,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多方努力。【答案】1. D 2. B 3. D【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D项,原文是“如果人工智能不断地复制自身,人类根本无法与其抗衡”,这只是一种假设,且只要人类建立安全控制制度,还是能控制住人工智能的,也不是“无法抗衡”的。故选D。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B项,文章前面第二和第三自然段从限定自主程度和智能水平两个方面谈人工智能的安全性问题,但第四自然段“建立人工智能安全标准与规范”也是在分析如何面对人工智能的安全性问题。所以这里表述不够全面准确。故选B。【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D项,结合文本内容“人工智能安全问题是由人工智能技术造成的,可见,科学技术研究并非无禁区。技术的发展成熟固然是解决安全问题的关键因素,但任何技术都有不确定性,且科技产生的问题通常不能仅仅依靠科技本身得到圆满解决”分析可知,强加因果关系,并不是科学研究有禁区直接导致人工智能的安全性问题。故选D。(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蔡 东海德格尔行动筹划了已有半年,总是快成了,到底又没成。以前,周末的时候,身为科大哲学老师的乔兰森喜欢坐在阳台的藤椅上跟学生聊哲学,他说话不紧不慢,很随意地引述原典,一派闲逸迷人的风度。那会儿,他才四十出头,圆寸发型很精神,身材又瘦高,站起来在阳台上踱步时,一步一步,像风吹动起铜管风铃,连脚步声都是清脆的。即使当着学生的面,她看他的眼神里也掩藏不住爱意。说起来,她也算个热衷于家事的女人,兴头上跑几个超市买材料就为做一道程序烦琐的新菜。但现在大部分时候,她提不起兴致来,日子一天一天失去了柔韧性,心绪没来由就是恶劣无比。她听到了日子发出的声音,规律的让人听久了会发狂的声音。现在,周素梅准备陪着丈夫,在回放里一集一集地找天天饮食看,看烦了就换成西游记。感谢电视,要是没有电视,这几年她真不知道该怎么熬过来。谁知他说不看,没什么好看的。她说:“要不,就睡会儿觉去?”他茫然地摇摇头,说:“我想做个木匠。”生病后,他说话就没头没脑地,但今天这句话还是让她愣住了。木匠?做了三十年夫妻,她还是第一次听他说起,他想做个木匠。她看着丈夫,此刻的他,是裸露的,诚实的。藉由脑部的萎缩退化,他再度成为长不大的孩童,那段幽密的记忆突然开始放光,纤毫毕现。她点点头:“我知道了,知道了,原来你是想做个木匠。”她看看表,已经五点多了。她说:“兰森,我等着给你买点做木工活的材料;眼下,我也有自己想做的事,我想一个人出去待一待,放个假,放几个小时的假,你能听懂吧?”乔兰森点点头,他说:“马颊河的木匠最好。”演唱会八点开始,她第一次看演唱会不熟悉情况,想着还是早去为好。她从储藏间暗格里取出麻绳,捋几圈挂在胳膊上,又搬出那把半年前她找遍家具卖场才寻获到的宽大舒适的座椅,跟沙发并排放好,确保椅子跟电视机之间的距离合适。他看到崭新的木椅子,很欢快地坐上去。她赶紧抻着麻绳,把他拦在椅子上,先系上一道。接着捆胳膊,木椅子棱多,很容易穿梭打结,最后是绑住两只脚踝。打结的扣是死扣,但绳子绑得松,怕勒疼了他。熟练,迅捷,闪电行动。她半张着嘴,脑子里一片空白。看着她忙活,他一直笑,说:“你先绑我,一会儿我还要绑你。什么时候换?”乔兰森终于被她绑在了椅子上。海德格尔行动,筹谋多时,大功告成。她低声说:“我寸步不离地看护你,时刻提着心,在超市里买袋盐也担心,往购物车里放完东西,一回身你已经不见了。”“我真的受不了,受不了了。”她拿起皮包,检查了一下演唱会门票。挎上包,换鞋,开门,她听见他的声音从身后传过来:“你要走?”她说:“我出去一下。”他继续问:“去哪里?”她背对着他,说:“你看电视吧,猫和老鼠。”她迅速关上门,乘电梯来到楼下。经过天井时,她的步子慢了下来。她控制不住地想象家里的画面。也许,乔兰森正低着头,身子往前挣,想从木椅子上挣脱出来。就算他从麻绳里挣脱出来又如何,他被幽闭在一个奇怪的地方,脸上是智识诡异消失的蠢样子,不能思考,不能独立完成任何一件小事。她猛然睁开眼睛,那只丈夫起名朋霍费尔的、早已被发现摔死在小区天井的白猫侵入进她的行程,这次白猫出现的方式跟以往不同,它不是被抱在丈夫怀中的,也没有躺在地上的光斑里。白猫朋霍费尔从五楼纵身一跳,摔死在小区的天井内。这幅画面如此真切,就像她亲眼看到过一样,画面里,白猫没有回头,一跃而下。上楼,打开防盗门,冲进客厅,站在椅子前面。她惶惑地站着,根本不知道自己怎么会出现在家里。他笑了,说:“这么快就回来了?”她愣了一下,忽然想到什么似的。她回答道:“好玩吧?今天就到这里,先不玩了,晚上我带你去看演唱会。”她俯下身子去解那绑住他的绳子。(有删改)【注】朋霍费尔:20世纪德国神学家,著有狱中书简等。海德格尔:20世纪德国哲学家。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的女主人公是一个承担着家庭重负,有责任心的形象。虽然丈夫失智了,但她没有放弃自己的家和丈夫,有条不紊地操持着一切。B. 周素梅之所以策划海德格尔行动,是因为她已经厌倦了周而复始的日常生活,想要逃离并彻底摆脱这种生活。C. 小说以富有柔软细腻的叙述,既直面了灰色的人生,又对苦难的人世葆有温情和暖意。语言清新,富含深意,颇具艺术张力。D. 小说善于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挑选宽大舒适的座椅、绑绳子等细节,都充分表现了女主人心思细腻以及对丈夫的体贴。5. 结合全文,梳理主人公周素梅的情感变化。6. 小说的标题和开头很有特点,请结合作品分析作者的用意。【答案】4. B 5. 回忆过往生活感到甜蜜,对周而复始的照顾失智丈夫的厌倦,实施行动时的渴望与茫然,短暂逃离后对丈夫的担忧,放弃逃避决定共同面对的释然。 6. 表现形象。丈夫以朋霍费尔给猫命名,女主人公以海德格尔给自己短暂逃离的行动命名,都体现了曾经闲逸迷人、睿智博学的哲学家丈夫对这个家庭的影响无处不在,进而体现了女主人公对丈夫的爱。关联情节。“朋霍费尔从五楼纵身一跃”虽然是周素梅的一次幻想,但它体现的是女主人公内心对丈夫的担忧,直接导致海德格尔行动不能成功。暗示主题。题目和开头都包含有哲学家的名字,又与后文出现的男主人的身份相对应,暗示读者小说所要探讨的是关于人生境遇的哲学层面的思考。吸引读者。标题惊心眩目设有悬念,倒叙式的开头令人顿生疑惑,两者成功达到了吸引读者的目的。【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B项,“想要逃离并彻底摆脱这种生活”错误。结合文本内容“演唱会八点开始,她第一次看演唱会不熟悉情况,想着还是早去为好”分析可知,主人公不是想彻底摆脱,只是短暂逃离。故选B。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人物形象的概括,首先要梳理小说的情节,然后再根据文中对人物的叙述与描写,整合概括,归纳出其形象特征。然后概述相关的叙述或描写进行分析印证。梳理主人公周素梅的情感变化,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结合文本开头部分内容及“即使当着学生的面,她看他的眼神里也掩藏不住爱意”分析可知,回忆过往生活感到甜蜜;结合“我真的受不了,受不了了”分析,丈夫失智了,对周而复始的照顾失智丈夫的厌倦;周素格策划海德格尔行动,只是为了摆脱黏人的丈夫看一次演唱会;这虽然是短暂的逃离,实施行动时的渴望与茫然;结合文本内容“她迅速关上门,乘电梯来到楼下不能思考,不能独立完成任何一件小事”分析可知,短暂逃离后对丈夫的担忧;结合文本最后内容分析,放弃逃避决定共同面对的释然。【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小说是通过情节推进,塑造人物形象,进而表现主题的,因此,对于小说结构上的分析也应该从情节、人物、背景(环境)、主题等角度进行思考。设置悬念。标题可谓惊心眩目,开头令人顿生疑惑:这两者都成功达到了吸引读者的目的。设定情境。以朋霍费尔给猫命名,以海德格尔给自己短暂逃离的行动命名,都体现了曾经闲逸迷人、睿智博学的丈夫对这个家庭的影响无处不在。这为小说设定了特定的情境。深化主题。“朋霍费尔从五楼纵身一跃”虽然是周素格的一次幻想,但它体现的是主人公对丈夫的担忧牵挂,这也直接导致海德格尔行动不能成功,从而深化了小说的主题爱是伟大的,它可以超越一切。(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随着国家频繁出台利好新能源汽车政策,各地方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也逐步加大,截至xx6月20日,全国共有上海、深圳、重庆等15省市出台新能源汽车补贴、奖励政策。在如此大规模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情况下,电动汽车的产销量也获得了可喜的成绩,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xx1-5月,汽车产销均呈增长趋势。5月,汽车生产234.44万辆,同比增长12.84%;销售228.77万辆,同比增长9.61%。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6万辆和10.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5.6%和125.6%。就在这形势看似一片大好的情况下,一个致命的问题却悄然浮现。一些为蹭热度、蹭补贴进入这个领域的电池厂商生产出来的电池远远达不到新补贴政策要求,由于产品不合格,生产的大量电池只好报废。福建猛狮科技总经理王少平表示,“国内锂动力电池正在向高品质、有产能的企业集中,大者恒大的趋势开始越来越明显。”而随着动力电池市场的进一步升温,锂电池行业内的企业分化开始进一步加剧。(摘编自动力电池市场的“内忧外患”,上海有色网xx6月21日)材料二:xx全球动力电池销量前10的企业中,中国企业就有7席,占据世界第一位;预计到xx,我国在全球电池市场所占的份额将达七成以上;目前我国电池生产企业已超过了200家,是全球拥有锂电池生产企业最多的国家。然而这一串数字,并没有让业内人士觉得骄傲。南开大学新能源材料化学研究所所长周震说:“从行业角度来看,美国有比较强的研发设计能力,目前仍然引领锂电池原始创新、核心材料研发;日本作为电池材料制造大国,生产规范严格,能够最先制造出新的成品电池;我国和韩国作为第二梯队,后续跟进。”据了解,电池四大核心材料中,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都已实现了国产化,唯独隔膜仍是短板。核心专利缺乏,隔膜等关键材料不给力,不仅成了国产锂电池难以承受之痛,也拖了国产锂电池企业“走出去”的后腿。(摘编自一层隔膜两重天:国产锂电池尚需拨云见日,科技日报xx6月22日)材料三: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日前宣布,该国部分企业及学术机构将在未来5年内联合研发下一代电动车全固态锂电池,并力争早日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产业。该项目预计总投资100亿日元,丰田、松下等23家汽车、电池和材料企业以及京都大学、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等15家学术机构将共同参与研究,计划到2022年全面掌握全固态电池相关技术。此前,法国雷诺汽车业务负责人诺曼德表示,全固态电池是新能源汽车工业的新希望,在成本、密度和热稳定性方面都较目前的锂离子电池有巨大优势。相比于传统锂离子电池,全固态电池将体现出比较明显的优势。首先,相同能量下,全固态电池更薄且体积更小,从而方便应用在新型小尺寸智能电子设备,实现终端产品的小微型化。其次,全固态电池轻便,能量密度高。综合考虑到以上两大因素,全固态电池相比于一般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可以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升。到目前为止,许多实验室中,都已经可以小规模批量试制出能量密度为300-400Wh/kg的全固态电池。从能量密度的数据上看,全固态电池带给人们的直观体会是我们的手机等电子产品从“一天一充”升级到“两天一充”。(摘编自日本为何对全固态锂电池情有独钟?,OF week锂电网xx06月20日)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以xx5月份的汽车产销量为例,通过列数据、作比较可以看出,在汽车整体产销增长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头更为迅猛。B. 动力电池市场的进一步升温,加大了对为蹭热度、蹭补贴而进入该市场的电池厂商的淘汰力度,锂电池行业内的企业分化开始进一步加剧。C. 中国动力电池在市场份额和企业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但从业内人士的角度来看,我国动力电池产业虽然规模够大,但仍然存在着不足。D. 作为电池四大核心材料之一的隔膜不能实现国产化,不仅制约了国产锂电池的进一步升级,也造成国产锂电池企业无法“走出去”。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国家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利好政策,推进了地方补贴、奖励政策的出台,为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契机,而相应的动力电池行业的跟进迫在眉睫。B. 三则材料都提及了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之间的关联,新能源汽车为电池产业带来市场,优质的动力电池则是前者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C. 日本作为电池材料制造大国,能够最先生产出新的成品电池,走在动力电池制造的前列,这可能得益于日本的企业和学术机构共同参与研究这一特点。D. 全固态锂电池在成本、密度和热稳定性方面都较目前的锂离子电池有巨大优势,它是新能源汽车工业的新希望,也将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便利。9. 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分析我国动力电池产业想要有所突破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答案】7. D 8. B 9. 提高动力电池生产企业的准入门槛,保证产品质量。提升国产动力电池的研发设计能力,掌握核心技术。加大对动力电池研究的资金投入。加强企业与科研机构的联系,增强研发设计能力,使科技成果能够快速落地。【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理解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D,“国产锂电池企业无法走出去”不对。原文是“核心专利缺乏,隔膜等关键材料不给力,不仅成了国产锂电池难以承受之痛,也拖了国产锂电池企业走出去的后腿”。故答案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考生要注意认真核对选项内容和原材料内容之间的差异。选项B,“三则材料都提及了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之间的关联”一句错,材料二并没有提到两者的关联。故答案选B。【9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信息的分析、归纳概括、筛选整合的能力。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回答: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分析我国动力电池产业想要有所突破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一个致命的问题却悄然浮现。一些为蹭热度、蹭补贴进入这个领域的电池厂商生产出来的电池远远达不到新补贴政策要求,由于产品不合格,生产的大量电池只好报废;据了解,电池四大核心材料中,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都已实现了国产化,唯独隔膜仍是短板。核心专利缺乏,隔膜等关键材料不给力,不仅成了国产锂电池难以承受之痛,也拖了国产锂电池企业“走出去”的后腿;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日前宣布,该国部分企业及学术机构将在未来5年内联合研发下一代电动车全固态锂电池,并力争早日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点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序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要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句和段尾句子。答题时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剧可久,字尚贤,涿州范阳人。沉毅方正,明律令。与冯道、赵凤为友。后唐同光初,凤荐于朝,补徐州司法,以干职闻。召为大理评事,赐绯。逾年,迁大理正,以误治狱责授登州司户。遇赦,召为著作郎。仕晋,历殿中少监、太子右谕德、大理少卿,赐金紫。晋祖崩,可久方在病告,有司纠以不赴国哀,坐免。未几复官,迁大理卿。周广顺初,改太仆卿,复为大理卿。会郑州民李思美妻诣御史台诉夫私鬻盐,罪不至死,判官杨瑛置以大辟。有司摄治瑛,瑛具伏。可久断瑛失入,减三等,徒二年半。宰相王峻欲杀瑛,召可久谓之曰:“死者不可复生,瑛枉杀人,其可恕耶?”可久执议益坚,瑛得免死。由是忤峻,改太仆卿,分司西京。显德三年,所举官犯脏,可久坐停任。明年,复起为右庶子。世宗以刑书深古、条目繁细,难于检讨。又前后敕格重互,亦难详审,于是中书门下奏曰:“今奉制旨,删定律令,有以见明罚敕法之意也。所冀民不陷刑吏有所守臣等商议望准制旨施行仍命太子右庶子剧可久等十人编集新格勒成部秩。”从之。自是可久等于都省集议删定。五年,书成,凡三十卷,目曰刑统。宰相请颁天下,与律、疏、令、式并行。可久复拜大理卿。建隆三年,告老,改光禄卿致仕。卒,年七十七。可久在廷尉四十年,用法平允,以仁恕称。(选自宋史剧可久传,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所冀民不陷/刑吏有所守/臣等商议/望准制旨施行仍命太子右庶子剧可久等十人/编集新格勒成部秩。B. 所冀民不陷刑/吏有所守/臣等商议/望准制旨施行/仍命太子右庶子剧可久等十人编集新格/勒成部秩。C. 所冀民不陷刑/吏有所守/臣等商议望准/制旨施行/仍命太子右庶子剧可久等/十人编集新格勒成部秩。D. 所冀民不陷/刑吏有所守/臣等商议望准/制旨施行仍命太子右庶子剧可久等十人/编集新格/勒成部秩。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赐绯”“赐金紫”中的“绯”“金紫”指的是大红色和紫色的衣服。官服颜色对应官服等级,有时官品不及而皇帝推恩特赐,准许服紫服或服绯,以示尊宠,称赐紫或赐绯。B. 大辟,古五刑之一,指死刑。最初谓“墨、劓、別、宫、大辟”为五刑,隋唐之后,五刑则指“笞、杖、徒、流、死。”C. 失入,指罪轻重判或不应判刑而判刑,相对于“失出”而言。D. 致仕,古代臣子因犯错误或年纪老迈辞职回乡,后来泛指辞官归家。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剧可久为官能干,闻名于世。后唐同光初年,剧可久被好友赵凤举荐,被任命为徐州司法,掌理刑法,他因能办事,备受世人称赞。B. 剧可久因为连坐,仕途坎坷。剧可久在担任大理正一职时因下属的错误判案被贬官,后因为他举荐的官员犯了贪污罪而受到停职的处罚。C. 剧可久坚持己见,触犯权贵。宰相王峻想杀死杨瑛,对剧可久说杨瑛使人受冤被杀,不能饶恕,但剧可久坚持自己的主张,因此触犯王峻。D. 剧可久通晓律例,编审法令。剧可久通晓律令,后被中书门下举荐参与法律条文的删定工作,后来他和其他九个人编成了三十卷的刑统。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晋祖崩,可久方在病告,有司纠以不赴国哀,坐免。(2)所举官犯脏,可久坐停任。明年,复起为右庶子。【答案】10. B 11. D 12. B 13. (1)晋高祖驾崩,剧可久正在生病请假期间,有关部门(官员)依据他不参加国丧的事检举他,他因此获罪被免官。(2)剧可久举荐的官吏犯了贪污罪,剧可久连坐获罪被停职。第二年,又被起用担任右庶子。【解析】【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断句。这种题型可用排除法,根据句意可知,动词“陷”的宾语应该是“刑”,“刑”后要停顿,这样就排除了AD两项;由句子大意可知,“制旨施行”是“望准”的宾语,故二者之间不可断开,据此可排除C项。因此,本题答案为B。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1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熟记能力。D“古代臣子因犯错误或年纪老迈辞职回乡”错误,致仕指交还官职,即退休。【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B项,“担任大理正一职时因下属的错误判案被贬官”错误,原文的相关内容为“坐误治狱责授登州司户”,意思是剧可久犯了错误审理案件的罪受到责罚被任命为登州司户,而不是他的下属。【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要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注意关键字词,(1)“崩”驾崩;“纠”检举;“方”正值;“坐免”因事或因罪免职。(2)“举”举荐;“坐”连坐获罪,因犯罪;“明年”第二年;“起”被起用。参考译文:剧可久字尚贤,涿州范阳人。他深沉刚毅正直,通晓律令。和冯道、赵凤是朋友。后唐同光初年,赵凤向朝廷举荐他,补位徐州司法,以才能闻名。(后来剧可久)被征召为大理评事,朝廷赐给他绯色的官服。过了一年,升为大理正,犯了错误审理案件的罪受到责罚被任命为登州司户。遇到赦免,召为著作郎。在后晋做官,历任殿中少监、太子右谕德、大理少卿,朝廷赐给他黄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绶带。晋高袓驾崩,剧可久正在生病请假期间,有关部门以他不参加国丧检举他,他因此被免官。没过多久恢复官职,升为大理卿。后周广顺初年,剧可久改任太仆卿,再次担任大理卿。适逢郑州百姓李思美的妻子到御史台告丈夫私卖官盐,罪行不至于被判死刑,而判官杨瑛却将其处以死刑。有关部门拘捕惩治杨瑛,杨瑛全部承认。剧可久判断杨瑛是罪轻重判,减轻三等,判处徒刑两年半。宰相王峻想杀死杨瑛,召剧可久前来告诉他说:“死了的人不可能复生,杨瑛使他人受冤屈被杀,他能饶恕吗?”剧可久更加坚持自己的主张,杨瑛得以免死。因此违逆王峻,改任太仆卿,分管西京。显德三年,(剧可久)举荐的官吏犯了贪污罪,剧可久连坐获罪被停职。第二年,又被起用为右庶子。世宗认为刑法的条文深奥古老、条目烦琐细碎,难以查核。另外,前后的皇帝的命令或沼书、法律条文重复交错,也难以仔细考察。于是中书门下上奏说:“现在我们奉皇上的命令,删除确定法令,有用来显示严明刑法、整饬法度的意图。希望百姓不陷入法律条文,官吏有法可依。我们商议,希望根据皇帝的命令付诸实施。仍然任命太子右庶子剧可久等十人编辑新法律条文,编成卷册。”皇帝采纳了中书门下的建议。从此,剧可久等人在中书门下聚集讨论确定(法律条文)。显德五年,书编成,总共三十卷,名称叫作刑统。宰相请求颁行天下,与律、疏、令、式一起试行。剧可久再次被任命为大理卿。建隆三年,剧可久年老辞官,改任光禄卿退休。去世时享年七十七岁。剧可久执掌刑狱四十年,用法公正适当,以仁慈宽厚著称。(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莎 衣(宋)杨朴软绿柔蓝著胜衣,倚船吟钓正相宜。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狂脱酒家春醉后,乱堆渔舍晚晴时。直饶紫绶金章贵,未肯轻轻博换伊。【注】莎衣:即蓑衣。杨朴:字契元,为人恬淡闲静,一生布衣。直饶:犹纵使,即使。绶:系印纽的丝带。金章:金质的官印。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软绿柔蓝”是写作者眼里蓑衣的特点,“绿”“蓝”写色彩鲜明,“轻”“柔”点明质地轻柔。B. 颔联中的“蒹葭”指芦苇,“菡萏”指荷花,“卧”和“披”写的是渔人披着蓑衣卧在船上。C. 颔联出句从视觉的角度写景,对句从嗅觉的角度写景,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雨中美景图。D. 颈联写到渔人醉酒之后及晚晴之时脱掉蓑衣,渔舍也因无暇整理而杂物乱堆,可见其洒脱豪放。15. 尾句“未肯轻轻博换伊”中的“伊”指的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答案】14. D 15. “伊”表面上指的是蓑衣,实际上指的是隐居生活。尽管紫绶、金印极其尊贵,但作者也不肯轻易拿蓑衣去换取。作者借对蓑衣的喜爱,表达了对亲近自然、洒脱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向往; 也表达了厌恶官场,不愿做官的思想感情。【解析】【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D项,“颈联写到渔舍也因无暇整理而杂物乱堆”错误,选项曲解诗句意思,“乱堆渔舍晚晴时”不是渔舍因无暇整理而杂物乱堆,而是在晚晴时,归棹拢岸拿蓑衣,乱堆蓑衣。故选D项。【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尾句未肯轻轻博换伊中的伊指的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考生应先明确诗句中“伊”所指的对象,再分析诗句中表达的情感。从诗中来看,本题虽然是针对尾句设题,但考生需要关注全诗,要想知道“未肯轻轻博换伊”中“伊”所指的对象,需要对诗歌的标题以及诗歌的内容有所把握。本诗的标题是“莎衣”,即“蓑衣”,而诗歌除尾联两句抒情言志以外,其余六句都是咏蓑衣的。首联写渔人爱蓑衣。颔联写渔人披蓑衣。颈联写渔人脱蓑衣。蓑衣虽然是用草和绳子编缀而成的,但是在渔人的眼里,它是色彩鲜明、质地轻柔的,穿着它是胜过衣服的。穿上它,倚在船上钓鱼是非常合适惬意的。吟诗是诗人的事,钓鱼是渔人的事,既钓鱼又吟诗,就不是一般的渔翁,而是闲居江湖的高雅之士的行为了。诗人爱蓑衣,正是他喜爱浪迹江湖,不与污浊庸俗的官场往来的思想情感的流露。本诗中,“莎衣”是诗人放旷不羁、自由洒脱、清高脱俗的品性和热爱自然、崇尚自由、蔑视权贵的志趣的写照。诗歌尾联说“直饶紫绶金章贵,未肯轻轻博换伊”,意思是“任凭你紫绶金章有多高贵,我是不会轻易把我的蓑衣换你的官场礼服的”,由此可知诗句中的“伊”指的是“莎衣”,但此处的“莎衣”有了象征意义,即“隐居生活”,表现了诗人视官爵如敝屣的思想。【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赏析:这首诗除尾联两句抒情言志以外,其余六句都是咏蓑衣的。首联写渔人爱蓑衣。颔联写渔人披蓑衣。颈联写渔人脱蓑衣。蓑衣虽然是用草和绳子编缀而成的,但是在渔人的眼里,它是色彩鲜明、质地轻柔的,穿着 它是胜过衣服的。穿上它,倚在船上钓鱼是非常合适惬意的。吟诗是诗人的事,钓鱼是渔人的事,既钓鱼又吟诗,就不是一般的渔翁,而是闲居江湖的高雅之士的行为了。诗人爱蓑衣,正是他喜爱浪迹江湖,不与污浊庸俗的官场往来的思想情感的流露。这两句为全诗定下了基调,表现了淡泊清高的情韵。在本诗中,“莎衣”是诗人放旷不羁、自由洒脱、清高脱俗的品性和热爱自然、崇尚自由、蔑视权贵的志趣的写照。颔联叙渔人披蓑衣。这两句意思是:在那芦苇的婆娑影子里,在那浮动的水气中,披着蓑衣 卧在渔船之上;在那如盖的莲叶影里,在那清幽的荷香中间,披着蓑衣御着雨。这一联写得有意境,波光潋滟,烟霭迷蒙,苇影参差,莲叶滴翠,荷花吐香,雨溅珠玉,一叶扁舟,渔人蓑衣,这景象充满了诗情画意。诗人描绘这么一幅渔人乐趣图,是对渔人无忧无虑生活的赞颂,也是对“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世外桃源的向往。诗人之所以要叙写渔人披蓑衣的情景,就在于借此表现一个桃花源式的理想天地。因此这里的景愈美,也就显得人愈雅,从而对比了现实社会中官场的混浊,披上蓑衣,就能超然尘外,就可归返自然,诗人对蓑衣是非常喜爱的。颔联既直接描写主人公身披莎衣,驾扁舟畅行江湖,或卧或立,穿蒹葭,闻荷香,又以朦胧烟雨和蒹葭之影、菡萏之香等景象作烘托,充分体现了主人公放旷不羁、自由洒脱的心性。颈联写醉后和晴时脱蓑衣,在两种情况下脱下蓑衣:一是在好客的酒家开怀畅饮、醉意朦胧之后,狂放自在,抛开了蓑衣;一是在晚霞满天,收棹拢岸之后,把蓑衣脱下来,随手堆放在渔舍里。这显然是对无拘无束、怡然自乐的渔人生活的讴歌。以上三联都集中笔墨于写蓑衣。首联系总起,二三两联分写,一写“披”,一写“脱”。“披时风景如画,“脱”时神情活现。写“披”,景是动,人是静;写“脱”,景是静,人是动。一“披”一“脱”,两相对照,把诗人对这种渔人生活的由衷深爱披沥无遗。尾联画龙点睛,揭示主旨:任凭你紫绶金章有多高贵,我是不会轻易把我的蓑衣换你的官场礼服的。“莎衣”也就有了象征意义。“富贵非吾愿”,衣锦而招摇过市那是沐猴而冠。穿上莎衣“遁世以保真”,“渔歌入浦深”;“白云依静渚”,“万事不关心”。诗人面对宋太宗而拒绝受官, 正和他不愿将蓑衣换官服的思想行为是相一致的,由此可见其思想情操。这就表明,这首莎衣,不是一般的咏物诗,而是一首咏物言志诗。这首诗表现了诗人视官爵如敝屣的思想,由于要和“紫缓金章妙对举,因而诗人改变了自楚辞渔父以来一贯咏渔翁的写法,不着力于“人”而专意于“衣”,从而构成“换”的关系, 构思新巧。在前三联极写蓑衣的基础上,笔锋一转,泻出正题,是点峭传神之笔,足有千钧万解之力。(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中,见到贤与不贤之人,应持有的态度是“_,_”。(2)庄周在逍遥游中,举证何为“小年”的句子是“_,_”。(3)荀子在劝学中,比较君子与常人异同之处的句子是:“_,_”。【答案】 (1). 见贤思齐焉 (2).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 朝菌不知晦朔 (4). 蟪蛄不知春秋 (5). 君子生非异也 (6). 善假于物也【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焉”“晦朔”“生”“假”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日前,有媒体报道,谈到境内的旅游商品时,经常听到的负面评价是:做工粗糙,_,性价比不高。对境外旅游商品的评价则正好相反,往往包装精美、商品精致。按说,以中国如今的经济实力和制造能力,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商品,实不在话下。然而,现实情况却令人感到尴尬。最为游客所诟病的是,多数文化旅游商品缺乏创意,设计粗糙。( )。比如,各地的土特产商店、纪念品商店看似_,但其中所出售的旅游工艺品、旅游纪念品,在全国各大景区皆_。反观其他一些旅游发达国家的旅游商品,且不论其创意水平的高低,就其所显示出的地域特色,可说是让人过目难忘。为国人熟知的瑞士手表、军刀、瑞士旅游商品等,都承载着当地的风土人情,具有不可复制性。游客在原产地购买这些商品,一来价格比较优惠,二来独具纪念意义。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国外旅游产品的质量胜于国内。事实上,受到不少游客交口称赞的国外旅游产品,往往是由国内厂商加工制造的。_,一件旅游商品的灵魂在于其文化内涵,这也正是旅游商品不同于一般商品的根本特点。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千篇一律 丰富多彩 云泥之别 追本溯源B. 如法炮制 琳琅满目 云泥之别 归根结底C. 千篇一律 琳琅满目 大同小异 归根结底D. 如法炮制 丰富多彩 大同小异 追本溯源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更糟糕的是,同质化现象使旅游商品对游客失去了吸引力。B. 同质化现象使旅游商品对游客失去了吸引力,这是比较糟糕的事。C. 比较糟糕的是,同质化现象使旅游商品对游客失去了吸引力。D. 同质化现象使旅游商品对游客失去了吸引力,这是最糟糕的。19.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为国人熟知的瑞士手表、军刀等商品,都承载着当地的风土人情,具有不可复制性。B. 为国人所熟知的瑞士手表、军刀、瑞士旅游商品等,都承载着当地的风土人情,具有不可复制性。C. 被国人所熟知的瑞士手表、军刀、瑞士旅游商品等,都承载着当地的风土人情,具有不可复制性。D. 为国人所熟知的瑞士手表、军刀等商品,都承载着当地的风土人情,具有不可复制性。【答案】17. C 18. A 19. D【解析】【1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应首先明确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千篇一律”,指事物形式陈旧呆板、呆滞。“如法炮制”,指按照现成的方法办事。此处突出旅游商品形式陈旧,应选“千篇一律”。“丰富多彩”,形容内容丰富,花色繁多。不用于形容物品。“琳琅满目”,形容美好的东西很多。文段中此处指商品很多,用“琳琅满目”恰当。“云泥之别”,形容有极大的差别。“大同小异”,指大体相同,略有差异。文段中此处说旅游工艺品、旅游纪念品虽然多,其实差不多,用“大同小异”恰当。“追本溯源”,比喻追寻根源。“归根结底”,指归结到根本上。文段中此处是从根本上揭示旅游商品的内涵,用“归根结底”恰当。故此题答案为C项。【18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以语句复位的形式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从话题统一、内容前后勾连、事理相承、意境协调、句式一致等角度思考。本题从上文来看,上文先说“现实情况”,然后说“最为游客所诟病的是”,语意上是递进的形式,因此所选句子应与上文构成递进关系,“更”符合要求。再结合下文来看,下文的例子说的是各旅游景点的旅游产品似乎很多,却没有什么特色,呈现一种同质化倾向,据此可确定,所选句子中对“同质化”的阐述应放在后面,领起下文,A项“更糟糕的是,同质化现象使旅游商品对游客失去吸引力”符合要求。故此题答案应为A项。【19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答题时应先分析原句,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审主干再查附加成分,找出语病,并加以修改,再仔细比对选项所给出的修改方案,找出答案。本题画线句子中,“为国人熟知的”成分残缺,此处应使用固定结构“为所”,把“为国人熟知的”改为“为国人所熟知的”;“瑞士手表、军刀、瑞士旅游商品”不合逻辑,并列不当,“瑞士旅游商品”包括“手表、军刀”,应改为“瑞士手表、军刀等商品”。A项,“为国人熟知的”成分残缺;B项,“瑞士手表、军刀、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